浅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近年来,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讨论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创新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方式枯燥、单调,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需要对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应时代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才市场的一种竞争优势。
因此,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时代需求。
二、如何创新高校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1、拓展教学内容传统的古代汉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结构的教学,忽略了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介绍。
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所表达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2、注重实践教学古代汉语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的学习,更需要实践的支持。
因此,可以利用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献等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应用场景,通过实践提高古代汉语的应用能力。
3、强化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是以考试为主,很难评价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因此,应该通过小组讨论、PPT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古代汉语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1、电子化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上课堂等电子化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利用游戏化教学法,可以将古代汉语的学习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利用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古代汉语文化项目中,例如修订古籍、编辑古文献,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应用场景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路径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路径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记录的是我们先人的心灵,他们的情怀、希望、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典范的义法性。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时间如果从1904年林传甲编写《中国文学史》算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其编写最初的动机不过是欲令教者少有依据,学者稍傍津涯,则必须有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之等级[1]p54,但随着教学宗旨、教学方法在教师理念的变与不变中不断的沿袭、坚守,古代文学课教学便逐渐从文学熏陶、典范模仿和写作指导,过渡到文学发展线索的掌握、文学常识的熟悉以及文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很多弊病日益显现,教学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本文试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探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以就教于同行大家。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长期以来,由于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与现实脱节,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缺乏活力和生命力。
我们的改革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抓住重点。
1.教学宗旨必须要切合学生实际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的和目的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无关。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侧重于澄清文学发展的线索,传授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然而,今天的大学生无法与解放前或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生相比。
由于应试教育,今天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和上古代文学课之前,只阅读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文学作品。
可以说,大多数人很少阅读古诗词,不能流畅地阅读古诗词和古文,许多人即使参考现代注释也不能理解古诗词。
我们的课程还侧重于文学史。
每学期有40或50门课程,可以扫描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七八百年的文学,或宋、元、明、清和七百年的文学。
这样一来,不少人研究唐代文学史时,没有系统地阅读李白、杜甫的选集,在研究明清文学史后,有许多学生没有读过《水浒传》、《聊斋志异》的原著,《红楼梦》等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环境:
1.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呼应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色,将各式各样的古典文学特色浓缩在课堂空间里,营造一种和谐、宁静、朴素的学习氛围;
2.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课堂上的古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培养学生汲取熟练的解读能力;
3.注重加强师生的良好沟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共赢。
二、科学有效的授课结构:
1.结合历史背景,重点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人物关系,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
2.根据学生需求,结合课堂教学,结合实际,给学生带来活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入古代文学作品的实际例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三、常态化评价考核:
1.以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成就,作品的文化典故等为评价的基础,以形成良好的古代文学作品学习习惯为目标;
2.坚持不懈地教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
3.开展古代文学作品的常态化考核,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中国古代文学课改小议
中国古代文学课改小议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而是一种文化研究,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有关古代文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古代文学的历史、传统、文体、文化、思想等方面。
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更深入地探索古代文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意义。
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方式也非常丰富多彩,可以采用传统的面授方式,也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视频演讲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古代文学课的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让学生可以在网上研究,更加轻松、便捷。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古代文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活动,如读书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及播放古代文学的影视剧等,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古代文学课的教学也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互相探讨古代文学的相关问题。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讨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而是一种文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非常丰富,可以采用传统的面授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演讲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途径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途径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古代文学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就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途径进行研究。
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更加注重对文化传承的深入研究。
通过精心策划,设置好每个节目的主题与内容,让学生更好的能够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学的知识,更好的帮助他们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让大家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二、注重实践、注重体验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体验。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实地讲解、作品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意义。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从晦涩难懂的理论中汲取知识,在情感上建立与古代文学作品的联系,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可以采取小组工作、现场演讲、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发掘、自我认知。
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走心写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代文化并且更好的将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四、注重课程文化育人古代文学课程应该注重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在审美上升华,并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对自身的尊重和包容,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古代文化,并在文化共同体中自觉地实现和自我完善。
总之,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注重注重文化传承、实践体验、创新教育方式、文化育人等方面的整合,来形成整体的改革方案,以更好地推进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联系,及早拓宽眼界,探索出一种更适合当代学生的古代文学授课方式。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探索和更新教育方式。
古代汉语课程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式。
下面简单谈一下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有哪些方面。
一、教学理念要跟上时代发展
古代汉语作为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学习内容的重心也在不断转移,传统的注重形态学和音韵学的教学方式,逐渐向语义学习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转化。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实际应用环境,注重帮助学生将古代汉语语法、文化知识、语言特点和古籍阅读等联系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发现和理解语言规律和文化内涵。
二、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交流传递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并通过鼓励学生及时处理课堂疑难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渠道,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和语言能力。
三、多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青年学生们已经习惯了通过在线文本、视屏等方式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增加对古代汉语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
四、强化古籍文化的学习
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学专业重要门类之一,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在改革和进步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理念点,在切实摸索和践行中提升和提高教学质量。
浅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文学教育狐浅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夺别务内容摘要:古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其教学 效果却往往难尽人意。
要想提高其教学效果,首先应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然后应适当拓 展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三应改革古代汉语课程原有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古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
就其性质而言,它既是一门语言课,即课程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古籍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一门工具课,即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积累大量感性的材料,培养其语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引自己以后的自主阅读,把它作为以后打开一切古籍之门的一把钥匙。
所以古代汉语课程的特别是高校大幅度扩招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下降,一些学生缺乏学习激情;再加上近年来不少髙校提出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专业课和通识课并重,古代汉语等专业课的课时大量压缩,这些都给古代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人们思考如何在专业课程课时缩减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我们根据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目前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与改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上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修辞学等,下启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其承上启下、链接古今的作用无以比拟;另外,它也是学生学习古代文选、古代文论等课程的基石。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其定位一基础专业课,既要照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与研究性的问题;既要照顾到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又要避免其内容的重复性;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都指出学习古代汉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但是我们还应注意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是语文教师,所以提高学生以后的语文教学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研究课程教学改革古代文学论文
研究课程教学改革古代文学论文一、《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对于考核,主要集中在是否该有考核以及具体形式等问题。
针对是否喜欢闭卷考试这个问题,36人选择了不喜欢,占比64%,而20人选择了喜欢,占比36%。
这表明很多学生不喜欢闭卷考试这种形式,这种选择也许因为闭卷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另一角度也表明《古代文学》的考核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可以作更多形式的尝试。
对于考试内容,50人选择了基础知识和能力分析相结合,占比89%。
这说明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愿意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上述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意识的边缘化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压力和功利思想影响下,许多学生都对古代文学课程持学习无用论。
上述调查分析中,有61%的学生认为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程度仅仅是一般甚至是不重要的。
这说明,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古代文学已经不再是强势课程,它的重要性最多只停留在中文专业的教学大纲或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上。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古代文学》的课程意识大大地边缘化。
(二)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在上述分析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大多数同学认为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环境、文学特点以及发展概况。
这种认识较为狭隘,或者过于功利。
抱着这个目的去学习古代文学,学习积极性必然不高。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古代文学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向学生阐述教学目标,或者在阐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教学目标高度化,而仅仅停留在向学生简单传输知识的基础上。
这对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古代文学教学一直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现在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仍以灌输式的培养模式为主。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教师有效课堂改革教学设想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教师有效课堂改革教学设想摘要:大学中文系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原先多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门课程。
近年来课程压缩,文学史的教学常常演变成了文学史论;作品选的课时数则不断减少,甚至取消。
其中原因,与当今大学教育注重所谓理论开拓而轻视知识积累、强调观点出新而忽略基础学习的倾向密切相关,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和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和泡沫学术在教学中的反映。
作者认为,目前片面强调文学史论的教学,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甚至令人无所适从。
其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有关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史的认识,应该是在教师的帮助和督促下,学生自己从系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
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以作品选代替目前的文学史论,让学生接触学习更多的作品,才能真正有效。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文学史论;作品选一、应该强化文学史教学,还是增加作品的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程,但是文革结束后的几十年间,变化还是很大。
尤其最近十年,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课程,有增有删。
非中文专业的,为了提高人文素养,增加了“大学语文”、“唐诗欣赏”、“宋词鉴赏”、“明清小说欣赏”等等基础课和选修课;而作为专业学习的中文系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的课时数相比过去则大大减少。
其中减少最明显、甚至干脆被取消的,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的课程。
我们上海大学中文系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原来和其他院校一样,分为文学史和作品选两个部分,按照所谓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模式,两门课分开讲授:文学史的教学是希望从纵的方面训练学生宏观的视野,作品选则是从横的方面培养学生对于作品作家的感性认识和分析能力。
两门课程的课时数原先大致相等,后来课程压缩,作品选的课时数不断减少,减少到总共一个学期30课时,最后干脆撤销。
与此同时,文学史的课时数也不断压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压缩为160课时;非汉语文学专业的,比如对外汉语专业,只有90课时。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由于古代汉语课程传统上以传统文献阅读为主,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材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高校古代汉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脱节,需要进行改革和更新。
本文将围绕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传统古代汉语课程多以古典文言文阅读为主,而缺乏对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系统的讲解和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古代汉语水平往往停留在能读懂古文的程度上,却无法真正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式。
需要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既要注重古典文言文的阅读,也要注重对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古代汉语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传统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需要改进和创新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注重老师的讲解,也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教材资源的充实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课程评估的科学和合理,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
希望各大高校能够更加重视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舞台和更深厚的人文底蕴。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步提升。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就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的更新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仅仅是教授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和阅读,而缺少对古代文化的全方位深入了解。
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应该更加注重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涉及到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和文献,如《诗经》、《论语》、《韩非子》等等。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课堂上,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古代汉语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讲授知识,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而互动式教学更注重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批判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注意与实践结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古代汉语知识,还需要通过与实践相结合,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例如,通过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并且进行文学创作,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通过设计古代会话场景,让学生感受古代汉语的语音和语调,加强古代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些实践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课程知识。
四、倡导创新思维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往往只重视语言的学习,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推进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探究古代文化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总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与实践结合以及倡导创新思维等方面。
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docx
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分析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结合全人教育的基本理念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调整教学方式,明确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他相关的新闻专业、广告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都开设,而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和要求又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应根据专业特征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方式。
此外,不同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长处。
同时,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二、“教学相长”(一)教师如何“教”首先,作为一名古代文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作为教师还应该“育人”,在思想方面教化学生,让学生康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价值取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双向交流的讨论式教学,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再者,以培养能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四,加强课堂实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如何“学”首先,做好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要学好本门课程,表现多读多记,积累一定的知识量。
其次,要注重发散思维。
在掌握本门课程内容的同时,把所学内容和其他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学习,这样可以使知识体系的构架更加清晰。
再者,增强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带着问题学习,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宝库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不同,如今教学方式和内容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属必要。
一、全面回归文本,还原原著将课程核心聚焦于文本还原,加强阅读体验,避免装饰文本而损伤文本原本的价值,以此回应新时代对文学教育的需求,同时,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二、以多元化思考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多元化思考方法要求学生以开放的思想去思考文学问题,提倡学生自由思考,开展讨论和辩论,并且尊重不同的观点。
课程要着眼于教育和启发,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始终贯穿着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目标。
三、增强课堂延伸性,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全面感受文学的内涵,课程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和精神强度。
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促进课程的掺杂性,通过互动让学生充分领略文学内涵,提高学习成效。
四、增强课堂张力,传授国学精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必须注重细节,以精准的语言传授国学精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完美的掌握规律,并在实践中体会到文学和人生的和谐。
提高古代文学课程的张力,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充分领悟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重塑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保持核心内涵,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历史意识,文化意识和人类关怀的年轻人。
这样来让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探究,也让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02
教学内容改革
精选经典作品
总结词
精选经典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 精髓和传承优秀文化。
详细描述
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古代文学史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诗经》、 《离骚》、《唐诗三百首》等,让学生深入学习和体会古代文学的韵味与文化内 涵。同时,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重视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能 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为个性 化教学提供依据。
及时反馈与调整
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 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 发展奠定基础。
校内名师资源
邀请校内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名师进行讲座、授课,将他们的研究成 果和教学经验引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校外资源的引进与共享
1 2 3
合作办学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 进优秀的古代文学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古代文学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和认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考试评价
在传统的考试评价基础上,增加项目报告、论文等多元化的考试形式,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平时表现评价
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评价系统,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
自我评价与互评
关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注重论文
关于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注重论文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含的内容比拟广泛,传承的知识非常深远。
当前,我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正在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必须注意不同专业课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授课能力、协调处理史和作品之间的讲授关系,并加强应用情境教学法,只有注重这四个方面问题,才能推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注重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学进展深入验证,并从中思考历史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思想,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树立坚决的民族自信心,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感情,协调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好地接轨,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中进展创新。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开展,西方实用主义以及功利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逐渐导致中国古代传统文学开展面临着困境,一些学生完全为了考试、求职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远的间隔和差异。
因此,许多中文专业学生单纯地为了修满课程学分来进展学习,没有深入研究和探索这门课程的精华。
目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非常为难的境地,无法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加快推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才能改变当前现状。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含的课程种类比拟多,在所有的课程类型中,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分别分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等各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大学生入学之后的四个学期,然后在每个学期中分别设置了54-72个学时的课程时间,教师对这些时期的文学史进展讲授,能够让学时清晰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开展历程。
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文学作品展开深入学习,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这一时期的文学现象,对作家的思想观念有着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特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随着中国的发展,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高校教育中,古代汉语课程作为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谈谈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主要以古代文献阅读为主,例如《易经》、《诗经》、《春秋》等,这些文献确实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文献语言古雅晦涩,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该结合当下社会的需求,采用有代表性的古代文献进行教学,并且配合相关的文化解读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跟读为辅。
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评价体系方面,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所以应该在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例如口头表达、写作、项目制作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追求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有文化修养的人才,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谈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谈论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国古代文学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推动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问题;措施;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非常广阔,是一门很成熟的研究学科。
但该学科在课程的教学研究方面很滞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对推动高等院校古代文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1、有助于优化高校文学教育实效前期,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古代文学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偏重于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缺乏研究,对课程设置的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古代文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新时期推动高校文学教育改革对推动课程教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剧,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课程目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增强高等课程竞争力,提高教学效率。
3、有助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蕴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哲学智慧和具有天然的教化功能。
为了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和国民修养,当今社会需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文化熏陶。
因为它承载着中华优秀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开启民智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作用。
可惜之前这门课程没能发挥其在国民教育中的应有作用,而随着社会不文明行为的增加,课程也需要由知识教育变为道德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
二、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教学方法、手段,缺乏改革理念和目标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育改革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革,对中国文学教学理念研究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多种 资料 和手段对 中国古代文学及其 发展过 程进行灵 活和
内容丰 富的 阐释 ,增 加学生对 中国古代 文学 的直觉和感 性认
当然在这一 教学 过程 中 , 应该十分注重现代化 手段 的应 用
和学科 信息 的全 面准确把握 。 教学 内容要注重体系的规划和设 计 ,以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来 实现古代文学 课程体 系的教学 实 践, 制作 出切实可用 的多媒体教学课 件 , 于课件所 包容 的信 对 息要进行精心地规划和设计 , 如果 仅仅是把教案搬到课件上就
识, 提高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第二 , 从学生 接受 的角度来说 , 由于本课程 对文献资 料的 依赖程度较高 , 他们如欲深入掌握课程 内容 , 扩大知识范 围 , 进 行论文 撰写 , 须阅读较多 的古籍及研究著 作 , 方面 的需 要也 这
野, 拓展其知识面 , 同时也可以促进 同行间 的学术交流 和切 磋 , 形 成一个开放 的 、 良好 的学术 氛围 , 对于激发 教师和 学生 的 这 科研热情也会起 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
及学生普遍存在 的古代文学学科 内容与 当今社会距 离遥 远 、 无 现 实使用价值 的思想观念而 提出的 。长春大 学的林红 撰文指 出: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在其 自身发展 过程 中形成了相对 固定 的 “ 文学史模式” 其教学 目的 、 , 内容 、 模式 和方法手段在新 的历史 条件下 已表现 出陈 旧、 滞后 的特征 。这种 现状 不利于学科未来 的发展建 设 , 因此 , 有必要结合本 学科特点与社会 时代发 展需 求进行改革 。 林红 的观点指 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专 业教学 的传统特征 和 影响其发展的症结所在 , 也代表 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许 多教 师
第三, 注重课件展示 内容 的适度性 , 既不能过于繁杂 , 也不 能过于简单 。 过于繁杂在有 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内学生无法充分
这 需要教 学理念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 法 、 学手段 等的全 面配 教 合。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改革应该本着 教学 的体 系化和现代 化
进行研究与实施 。 研究 的基本 内容和 目标是引进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 ,针对 目前高校古 代文学学科教 学与课程体 系的种种 不
得 了新 的发 展 动 力 。
种崭新 的面貌和姿态 出现在高校的课堂 , 新颖 的教学方式 其
和教学手段丰富和活跃 了高校的教学气氛 。在这种背景下 , 对 于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教学 改革 ,应 该引起 足够 的重视 。 古代文学 的教学 内涵 、教育理念也应 随时代 的变 化而 与时俱 进, 注重解决两个 关键 问题 , 即教学手段 的更新 和学生能力 素 质的培养 , 这两个 问题 晗恰是 目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 中普遍 存
第一 , 从课堂 教学效果来看 , 由于 能够运用 大量 的文史 图 片资料和古籍电子文 本来 生动地展示教 学内容 , 师便 可以利 教
系列课程 的开设则不仅要使学生“ 知其所 以然 ”而且还 要让他 , 们能够举一反三 , 由此引 申出对其他学术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系列讲座是前两个层 次的辅助 与补充 , 应该 以较高的学术 标准 和要求定期 开设 一系列 能够瞄准学术前沿 的学术讲座 , 以
题有更加精到 的理解 , 并能够根据各 自的兴趣 , 选择 目 , 标 深入
思考 , 进一步培养 自己的研究能力。如果说第一 “ 支柱 ” 在于帮 助学生对历史上重要 的文学史 现象 与问题能“ 知其 然” 的话 , 此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会取得
如下效果 :
些 以前不敢想 、不敢做 的事情变成可能 ,许 多湮 没无 闻的人 、
实意义 。 当然 , 教师 的大段划分对于整合教育资源 , 发挥 教师特
长是一 种有益 的尝试 , 只要 本着有利 于教学 的思 想 , 根据实 际
需 要进 行调整 , 采用逐渐过度 的办法 , 最终使人员 调配合理 , 形 成一个相对稳定又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教学特长 的队伍配置 , 对于贯彻教学改革的理念 , 保证基 础课 的教学改革成功将是 最
在 的 问题 。
关于教学手段 的更新 , 主要就是针对 目前高校古代 文学 教
学中以粉 笔 、 书本 、 黑板为主 的多年一贯制 的陈旧教 学方式 , 以
关 于“ 三大支柱 ”最基 本也最为重要 的 当然 是基础课 , , 具
体 而言就是《 中国古代 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 和《 的教
受 和使用这些资源 , 以帮助他们进 行学习 。北京大学 的李铎 和 中国社科 院的王毅 曾撰文指 出:随着 电子文献信 息量 的激增 , 现 在我们 已经初 步具备 了一个 公共的信息 资源库 , 比如 《 四库
但 教学人员 的安排可 以采用两分 法 , 即先秦至唐段 、 宋元 明清 段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教师的分段相对较 宽 , 在教学 中有
健 全 的人 格 。
系的重新设计 , 以及现 代教育技术 的应用等方 面展开 , 本文认 为改革 不仅 必要而且迫切 , 唯有 教学改革才能使 中国古代 文学这一课程在构 建 和谐社会 、 发扬传统文化方 面承担起应有 的作用 。 关键词 : 古代文学 ; 教学理念 ; 教育技术 ; 教学改革
一
础 ;选修课的功能则是本专业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化和扩展 ; 系 列讲座 目的在于开扩专业 视野。“ 两条纽带 ”为学术实践能力 ( 即启智 ) 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本专业学 习和研究 中的应用 。 在 具体 的实施 过程 中,三 大支柱 ” “ 是教学框架 ,两条纽 带” 运 “ 是 行理念。如果说 “ 三大支柱” 从纵 向上构建起 起一套层次分 明 、 功能清晰的教学 体系 ,两条纽带 ” “ 则从横 向上促进 了这套体 系 的连接 和运作 , 并且使 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传统专业在教学上 获
・
9・
新校 园理 论
Xn iY aIIn i a un t Xo ii
第四, 音乐 、 图片 、 画 、 动 影像 、 格 、 构 图等多 媒体元 素 表 结
教 学科研
是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本学科 的最基本 表现 , 这项工作 在国 内外许 多学者 的努力下 , 十多年 以来 进展迅速 , 已经 初步构 建 起本领域 的公共信息平 台, 为古代文学 的研究和学 习提供 了巨 大 的便利 , 我们应该充 分利用这些 重要的资源 , 不仅 充实古 代
21年8 01 月
总第29 1期
教学科研
浅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的改革
刘 军政
( 河南大学文学 院, 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摘
要: 中国古代 文学课 程的改革 , 应从教 育理念的改变 、 教学体
明确 确立基础课 、选修课 和系列讲座三个 层次 的课 程体 系设
置, 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学生 的人文 素质 , 培养学 生.
基本的保障 。
事、 文都通过电子信息浮现出来 , 以预期 , 可 不论是文献学 还是 文艺学方 面的研究 , 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孕育大的突破 和发展 。
从 这段 文字 我们 可以看 出 , 古代文学相关 的电子 文献 已经 越 来越丰富 , 这就使得 许多过去学生 无法见到 、 无法 使用 的文
利 于更 好地贯彻 大文学史的教学思想 , 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局 限 于某一阶段的文学现象 , 这对 于文学史 教学的前后连贯具有 现
全 书》 《 、 四部 丛刊 》( - 、 -十五史 》《 、全唐诗 》《 、全宋 诗》《 、大藏
经 》各 种“ 、 唐宋笔记 ” 以及正在成 书的“ , 十通” 全 国地方志 电 、 子版等等 。这样一个信息量迅速扩充 、 研究者可 以普遍获得 和 运用 的文献库 , 就构成了今后大家研究工作 的一个基本 资源平 台。这种人人都 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海量 文献 资源的状况 , 使一
四
可 以从 电子文献资源 中获得较大程度的满足。
足, 将根深蒂 固的传授型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传授与启智并行 的 教学理念 ,进一 步改进 和完善古代文学学科 现有 的课 程体系 ,
理解, 过于简单则容 易流于条 目罗列 , 相当于把 粉笔板 书 仅仅
搬到了银幕上, 失去了课件的意义。
作 者简 介 : 军政( 9 1 ) 男, 刘 17 一 ,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 事古代文 学研 究。
的一种普遍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 的刘云好也论述了 中国古代文
学。 基础课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内, 通 过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将 本学科容 量与 内涵 均十分
丰 富的内容给予生 动、 面的展示 , 全 把作 品的解 读 、 的勾勒 、 史 文化 内涵的阐释 、 理论 的表 述融为一体 , 使学生 最大 限度 地获 取知识 , 并引导他们对教学 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 、 深刻 的把握 。
,
第一 , 注重 教学体 系的完整性 , 即对本课程 的教学进 行全 面规划 , 分解 出具体 的、 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课件设计 。 第二 , 注重课 件展示 内容 的 内在逻辑性 , 即对 于单个 课件 的制作要首先规划教学内容 , 进行逻辑分解 , 完成课件框架 , 填 充具体内容。
失去 了这种先进 的教学手段的作用 。在制作基础课 的课件 时 , 应该贯彻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
学教学改革 的必要性 、 改革 的 目标 与具体 内容 、 改革 的实施 过
程 以及必须解 决的关键 问题 , 他认 为应 该“ 改革现行 的 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