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术论 坛 的形式 重点 向学生 介绍治学方 法 、 治学经验 , 以及 专 题性研究或前沿性研究 的重 大问题 ,拓宽学生 的知识领域 , 启 迪学生 的人 生思考。系列讲 座的开设 , 旨在进 一步开阔学生视
用多种 资料 和手段对 中国古代文学及其 发展过 程进行灵 活和
内容丰 富的 阐释 ,增 加学生对 中国古代 文学 的直觉和感 性认
健 全 的人 格 。
系的重新设计 , 以及现 代教育技术 的应用等方 面展开 , 本文认 为改革 不仅 必要而且迫切 , 唯有 教学改革才能使 中国古代 文学这一课程在构 建 和谐社会 、 发扬传统文化方 面承担起应有 的作用 。 关键词 : 古代文学 ; 教学理念 ; 教育技术 ; 教学改革
得 了新 的发 展 动 力 。
种崭新 的面貌和姿态 出现在高校的课堂 , 新颖 的教学方式 其
和教学手段丰富和活跃 了高校的教学气氛 。在这种背景下 , 对 于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教学 改革 ,应 该引起 足够 的重视 。 古代文学 的教学 内涵 、教育理念也应 随时代 的变 化而 与时俱 进, 注重解决两个 关键 问题 , 即教学手段 的更新 和学生能力 素 质的培养 , 这两个 问题 晗恰是 目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 中普遍 存
题有更加精到 的理解 , 并能够根据各 自的兴趣 , 选择 目 , 标 深入
思考 , 进一步培养 自己的研究能力。如果说第一 “ 支柱 ” 在于帮 助学生对历史上重要 的文学史 现象 与问题能“ 知其 然” 的话 , 此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会取得
如下效果 :
些 以前不敢想 、不敢做 的事情变成可能 ,许 多湮 没无 闻的人 、
实意义 。 当然 , 教师 的大段划分对于整合教育资源 , 发挥 教师特
长是一 种有益 的尝试 , 只要 本着有利 于教学 的思 想 , 根据实 际
需 要进 行调整 , 采用逐渐过度 的办法 , 最终使人员 调配合理 , 形 成一个相对稳定又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师教学特长 的队伍配置 , 对于贯彻教学改革的理念 , 保证基 础课 的教学改革成功将是 最
受 和使用这些资源 , 以帮助他们进 行学习 。北京大学 的李铎 和 中国社科 院的王毅 曾撰文指 出:随着 电子文献信 息量 的激增 , 现 在我们 已经初 步具备 了一个 公共的信息 资源库 , 比如 《 四库
但 教学人员 的安排可 以采用两分 法 , 即先秦至唐段 、 宋元 明清 段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教师的分段相对较 宽 , 在教学 中有
21年8 01 月
总第29 1期
教学科研
浅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的改革
刘 军政
( 河南大学文学 院, 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要: 中国古代 文学课 程的改革 , 应从教 育理念的改变 、 教学体
明确 确立基础课 、选修课 和系列讲座三个 层次 的课 程体 系设
置, 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高学生 的人文 素质 , 培养学 生.

第一 , 注重 教学体 系的完整性 , 即对本课程 的教学进 行全 面规划 , 分解 出具体 的、 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课件设计 。 第二 , 注重课 件展示 内容 的 内在逻辑性 , 即对 于单个 课件 的制作要首先规划教学内容 , 进行逻辑分解 , 完成课件框架 , 填 充具体内容。
的一种普遍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 的刘云好也论述了 中国古代文
学。 基础课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内, 通 过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将 本学科容 量与 内涵 均十分
丰 富的内容给予生 动、 面的展示 , 全 把作 品的解 读 、 的勾勒 、 史 文化 内涵的阐释 、 理论 的表 述融为一体 , 使学生 最大 限度 地获 取知识 , 并引导他们对教学 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 、 深刻 的把握 。
为最终 目标 。
选修课 以古代 经典名著细读 为主 , 分古典 文学 ( 含古代 文 论) 专题 和古典文化专题 两个系列 。 通过 系统课程 的开设 , 使学 生在完备知识体系 的同时 , 对那些 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的局部 问
相信通过教 学理念 的改变 、 教学 体系 的规 划和设计 , 以及
利 于更 好地贯彻 大文学史的教学思想 , 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局 限 于某一阶段的文学现象 , 这对 于文学史 教学的前后连贯具有 现
全 书》 《 、 四部 丛刊 》( - 、 -十五史 》《 、全唐诗 》《 、全宋 诗》《 、大藏
经 》各 种“ 、 唐宋笔记 ” 以及正在成 书的“ , 十通” 全 国地方志 电 、 子版等等 。这样一个信息量迅速扩充 、 研究者可 以普遍获得 和 运用 的文献库 , 就构成了今后大家研究工作 的一个基本 资源平 台。这种人人都 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海量 文献 资源的状况 , 使一
第一 , 从课堂 教学效果来看 , 由于 能够运用 大量 的文史 图 片资料和古籍电子文 本来 生动地展示教 学内容 , 师便 可以利 教
系列课程 的开设则不仅要使学生“ 知其所 以然 ”而且还 要让他 , 们能够举一反三 , 由此引 申出对其他学术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系列讲座是前两个层 次的辅助 与补充 , 应该 以较高的学术 标准 和要求定期 开设 一系列 能够瞄准学术前沿 的学术讲座 , 以
基本的保障 。
事、 文都通过电子信息浮现出来 , 以预期 , 可 不论是文献学 还是 文艺学方 面的研究 , 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孕育大的突破 和发展 。
从 这段 文字 我们 可以看 出 , 古代文学相关 的电子 文献 已经 越 来越丰富 , 这就使得 许多过去学生 无法见到 、 无法 使用 的文
足, 将根深蒂 固的传授型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传授与启智并行 的 教学理念 ,进一 步改进 和完善古代文学学科 现有 的课 程体系 ,
理解, 过于简单则容 易流于条 目罗列 , 相当于把 粉笔板 书 仅仅
搬到了银幕上, 失去了课件的意义。
作 者简 介 : 军政( 9 1 ) 男, 刘 17 一 ,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 事古代文 学研 究。
识, 提高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第二 , 从学生 接受 的角度来说 , 由于本课程 对文献资 料的 依赖程度较高 , 他们如欲深入掌握课程 内容 , 扩大知识范 围 , 进 行论文 撰写 , 须阅读较多 的古籍及研究著 作 , 方面 的需 要也 这
野, 拓展其知识面 , 同时也可以促进 同行间 的学术交流 和切 磋 , 形 成一个开放 的 、 良好 的学术 氛围 , 对于激发 教师和 学生 的 这 科研热情也会起 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
失去 了这种先进 的教学手段的作用 。在制作基础课 的课件 时 , 应该贯彻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
学教学改革 的必要性 、 改革 的 目标 与具体 内容 、 改革 的实施 过
程 以及必须解 决的关键 问题 , 他认 为应 该“ 改革现行 的 以知识
传 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 建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 目标 的教学 模式 。 非 常明显 , ” 他的思考 已经落脚 于对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目 标 与教学模式 的改变 。 当然 ,培养学 生的综合 素质 ” “ 并非易事 ,
及学生普遍存在 的古代文学学科 内容与 当今社会距 离遥 远 、 无 现 实使用价值 的思想观念而 提出的 。长春大 学的林红 撰文指 出: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在其 自身发展 过程 中形成了相对 固定 的 “ 文学史模式” 其教学 目的 、 , 内容 、 模式 和方法手段在新 的历史 条件下 已表现 出陈 旧、 滞后 的特征 。这种 现状 不利于学科未来 的发展建 设 , 因此 , 有必要结合本 学科特点与社会 时代发 展需 求进行改革 。 林红 的观点指 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专 业教学 的传统特征 和 影响其发展的症结所在 , 也代表 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许 多教 师

可 以从 电子文献资源 中获得较大程度的满足。
百度文库
上述改革 内容和 目标可 以用“ 三大支柱两条纽带” 描述 。 来 “ 三大支柱” 指基础课 、 选修课 和系列讲座 。 在这“ 大支柱 ” , 三 中 基础课所起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本专业 的基础理论 、 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 其作用是 为学生 的进一 步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 的不断发展 , 多新兴 的学科和专业 以 许
第三, 注重课件展示 内容 的适度性 , 既不能过于繁杂 , 也不 能过于简单 。 过于繁杂在有 限的课堂教学时间 内学生无法充分
这 需要教 学理念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 法 、 学手段 等的全 面配 教 合。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改革应该本着 教学 的体 系化和现代 化
进行研究与实施 。 研究 的基本 内容和 目标是引进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 ,针对 目前高校古 代文学学科教 学与课程体 系的种种 不
文学课 的教学 内容 , 同时也引导 学生能够更快 、 更全 面地 去接
的使用对 于改变古代 文学教学课堂的单调有很大 帮助 , 但应该
注意其不能 喧宾夺 主 , 响学生对本课程 知识体 系 、 影 概念体 系
的建构。
目前 ,古代 文学课 程基础课 教学一般采用 的是 四分法 , 即
以先秦两汉 、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 元 、 宋 明清 四个 阶段 安排教 学 。
献 可以很容 易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 妥善 引导 , 将会帮助他们早 日在学业 上取 得进步 , 至在学术研 究 甚
上 取得 突破 。

在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中贯彻学术上 的专 、 、 , 精 深 视野上 的 新、 、 , 远 博 思致 上的读 、 、 思 写的原 则 , 以授业 、 传道 、 启智 、 新 创
在 的 问题 。
关于教学手段 的更新 , 主要就是针对 目前高校古代 文学 教
学中以粉 笔 、 书本 、 黑板为主 的多年一贯制 的陈旧教 学方式 , 以
关 于“ 三大支柱 ”最基 本也最为重要 的 当然 是基础课 , , 具
体 而言就是《 中国古代 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 和《 的教

9・
新校 园理 论
Xn iY aIIn i a un t Xo ii
第四, 音乐 、 图片 、 画 、 动 影像 、 格 、 构 图等多 媒体元 素 表 结
教 学科研
是 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本学科 的最基本 表现 , 这项工作 在国 内外许 多学者 的努力下 , 十多年 以来 进展迅速 , 已经 初步构 建 起本领域 的公共信息平 台, 为古代文学 的研究和学 习提供 了巨 大 的便利 , 我们应该充 分利用这些 重要的资源 , 不仅 充实古 代
当然在这一 教学 过程 中 , 应该十分注重现代化 手段 的应 用
和学科 信息 的全 面准确把握 。 教学 内容要注重体系的规划和设 计 ,以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来 实现古代文学 课程体 系的教学 实 践, 制作 出切实可用 的多媒体教学课 件 , 于课件所 包容 的信 对 息要进行精心地规划和设计 , 如果 仅仅是把教案搬到课件上就

础 ;选修课的功能则是本专业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化和扩展 ; 系 列讲座 目的在于开扩专业 视野。“ 两条纽带 ”为学术实践能力 ( 即启智 ) 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本专业学 习和研究 中的应用 。 在 具体 的实施 过程 中,三 大支柱 ” “ 是教学框架 ,两条纽 带” 运 “ 是 行理念。如果说 “ 三大支柱” 从纵 向上构建起 起一套层次分 明 、 功能清晰的教学 体系 ,两条纽带 ” “ 则从横 向上促进 了这套体 系 的连接 和运作 , 并且使 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传统专业在教学上 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