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模态试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188振动与冲击2009年第28卷

励位置集中而使得对远端激励能量衰减过大,降低信号的信噪比。

频响函数(FRF)相应关系为:

咏cc,)。荟【惫+0≮】(1)

^。(埘)——激励点_『与响应点i之间的频响函数

7诜——K阶模态的留数

A。——K阶模态的极点

幸——共轭值

其中极点值,A^=瓯+如拙,或』LI=彘cL,如+洳也q1—0

∞礁——K阶模态的有阻尼固有频率

∞础——K阶模态的无阻尼固有频率

瓯——K阶模态的阻尼因子

彘——K阶模态的阻尼比

其中,K阶模态留数7赫=c1,kV谴%

‰——K阶模态的响应自由度i的模态形状系数

%——K阶模态的激励自由度_『的模态形状系数

口。——换算系数

比例阻尼时,o。=万二一,当质量归一化后,即m‘

zJtO出,mk

=l,且激励点与响应点相同时,

则,

72,

y醯f2惹‘2)Virtual.Lab的预试验功能根据以上公式(2)计算各个选定自由度留数值,依据留数值评价各个激励自由度的优劣。Pre.test提供四种排序方式:最大值排序、最小值排序、平均值排序和加权平均值排序,其中最大值指各阶模态中最大留数值,最小值指各阶模态中最小留数值,加权平均值为平均值与最小值的乘积,考虑到将留数最大阶模态明显激励出来情况下,仍能将留数最小阶模态较明显的激励出来。Pre.test功能提供的激励点自由度选择,工程师再根据激励点选取原则进行筛选。

2试验模态分析技术

2.1车身模态预试验

图2为对实际车身,根据Pre-test处理后确定的响应点网格及MAC矩阵,可以看到,共选取145个响应点,图中用黄色原点标记出来,MAC矩阵对角线为1,非对角线元素为O,满足要求。

图3为激励点排序图,按照加权平均的方式列出前5个最大自由度,根据上文提到的激励点自由度选择原则,最终确定2个激励自由度:右前梁与散热器下支架的交点(图4“qiangl:7”点);左侧B柱中间位置(图4中“zhu:2”点)。

采用Pre—test提供的与Test.Lab接口功能,导入到Test.1ab中,根据不同的部件整理划分,并连线画面后如图4所示。

图2响应点网格及其MAC值矩阵

图3激励点排序

图4Test.Lab测点网格

2.2车身模态试验

固定方式:被测结构件的固定方式一般有两种:1、模拟实际状况进行约束;2、自由悬挂方式,即采用软绳将被测件悬挂起来,使其处于自由状态进行试验。由于自由悬挂方式拥有最多的自由模态,车身模态试验采用自由悬挂方式。

激励信号选择:激励信号可采用随机信号、猝发随机信号、正弦信号及脉冲正弦等。脉冲随机信号是一个暂态随机信号,起始时是纯随机信号的一个子样,响应在观察时间窗终了前衰减为零,窗函数选择矩形窗,避免非矩形窗产生泄露误差。本文试验中激励信号采用脉冲随机信号,激励频率带宽为1Hz一256Hz。

模态参数设置:频率分辨率选为0.125Hz,激励周期选为88,每组测量9个测点,分组测试,每次测量激励次数为100次。

测试仪器介绍:

(1)数采仪器型号:比利时LMS公司310数据采集系统(20通道数据采集系统,A/D24位)

(2)传感器型号:

 万方数据

第11期徐猛等: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模态试验方法

(a)加速度传感器:PCB传感器

灵敏度:lOOmv/g

量程:±509

频带:0.5kHz。3kHz

(b)力传感器:PCB208

灵敏度:11.241mv/N

测量范围:44.48kN

处理分析软件:LMSTEST.Lab8A软件;SpectralTestingo

图5车身模态试验

图6前梁激励点1

图7右柱激励点2

图5为车身采用悬挂方式固定示意图;图6,图7分别为实际两个激励点:一个为前梁与保险杠下支架交点,另一个为右侧B柱中间位置。

2.3模态实验数据验证及处理

图8为激励信号功率谱密度,看出激励信号在整个频带范围内有大致的相同的能量级,没有能量为零的点,在共振频率附近有一定可以容忍的的下降,FRF具有良好输入。图9对于输入点互易性检验,看到频响函数的幅值形状相同,满足互易性要求。

图8激励信号功率谱密度

}口FRFqianl:7:-Z/zhu:2:一Y

ID——FRFzhu:2:+Y/qianl:7:+Z1§趸一中.—I—hhl^‘‘-‘p一^

.O.19;..

蚕,l卜::

1.00

、互

0.79

1.OOHz260.oo

图9互易型检验

’1”1呷'p々_(”,呷’’'‘翟

{『《『、

磊焉I

0.00

l-lz

260·00

图lO相干性检验

图ll车身模态试验稳态图

图10中看到,0Hz~169Hz频带内的相干函数值均大于0.98,共振处的相干较理想,信噪高,泄漏误差小,合适的激励点选择有利于得到光滑的频响函数,可获得更好的估计。

图11看出,各阶模态参数辨识清晰,可以较清晰辨识各阶模态,采用Pre-test对激励点位置和方向响应

点数目及位置选择较为理想。 万方数据

190振动与冲击2009年第28卷

图12试验模态MAC值

前四阶模态的振型描述及模态振型示意图如下:

图12为试验模态数据建立MAC值,其中对角线元素为1,非对角线元素2,3阶模态MAC值较大,但频率相差较大,认为两阶模态,其余非对角线元素都较小,合适的激励点与响应点的选择,得到较为理想的试验模态辨识结果。

表1前四阶模态参数

3结论

本文通过Virtual.1ab提供的预试验(Pre-test)功能,对车身模态试验的激励点位置,方向及响应点的数目及位置进行评价及优化,并通过接口功能导入到Test.1ab中,指导车身模态试验,并对测试数据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试验数据相关性好,信噪比低,且模态稳态图中各阶模态清晰,易于识别,验证了此种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沃德·海伦,斯蒂芬·拉门兹,波尔·萨斯.白化同,郭继忠译.模态分析理论与试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傅志方,华宏星.模态分析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刘焕广,陈朝阳,谭继锦,张代胜,商务车车身试验模态分析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

[4]吴赵生,陈剑,李令兵.基于车身模态试验的某SRVNVH研究[M].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28(1):52—55.

[5]麻海舰,周鲅.利用车身振动模态试验对车身动态设计的评价与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07.

[6]LMSVirtul.1ab7ASoftwareManual.

[7]LMS.Testlab8ASoftware

Manual.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