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纳米金的制备与性能ppt课件
制备生长溶液
25 ℃将CTAB(5mL, 0.2M)与AgNO3(0.05-0.25mL, 0.004M)混合 ;
加入HAuCl4(5mL,0.0005M),再加入AA(70uL,0.0788M),溶 液由深黄变为无色,生成生长溶液;
生长溶液和种子溶液混合,保持温度27-30 ℃,静置生长。
Secondary growth of NRS1 at different injection rates
(a) NRSF and (b) NRS1 are affected by varying (a) optical absorbance spectra and TEM image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gNO3 in the primary GS (b) NRS1 and NRSF using (c) 1.25× (d)2.5×
电化学法
金片作阳极,铂片 做阴极,两点极浸 入到含有CTAB和 TCAB溶液中 ;
在超声和恒温( 36℃)下电解, 金从阳极溶出并于 阴极-电解质溶液 界面得金棒;
浸入银片来控制 长径比
LANGMUIR. 1999,15, 701-709
13
Sonochemistry
Angew. Chem. 2006, 118, 1134–1137
DNA 检测
靶向药物
图1 超灵敏DNA 检测示意图
图3 缩氨酸自组装和作为纳米反应器的反 应过程模拟
图2 Ag core Au shell结构免疫实验示意图
17
图1 基于CuO –金纳米颗粒标记的抗体 和Click 反应的免疫检测方法示意图
生物医学
疾病诊断
图2 基于罗丹明B-金纳米颗粒检测 ( 通过颜色变化和荧光) 乙酰胆碱酯酶 的设计策略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盖 的 铜 网 上 , 液 挥 发 至 干 , 后 在 操 作 电 压 溶 然
20 V 时摄 取 T M 图像 。 0k E
3 结 果 与机 理 探 讨
21 年第 3 01 期
S nt e i n y h s s a d Cha a t r z tO f Go d Na O a tc l r c e ia i n 0 l n p r i a s
Wa gJ n Y h n z o L Zjn n ig, i o g h u, i iig Z
g . h m eF] 0 4 1 4 1 , 9 -3 6 Y C e .n vJ .2 0 , 0 ( ) 2 3 4 .
[]Moen n 2 rra sM,D n e a el G,D me .. e st ec l ia mea s e yJ S n iv ol d l tl i o
图 2 Au纳 米 粒 子 T M 图 E
( od o i e g l r sl r) sann f pr en lt n ir c luo e m e v t iig o oti bo s o n t ells m- o
ba e.An l ie e J ,18 ,1 5 1 . rn s a Bo hm[] 9 5 4 :3 5
机 理 探讨
[ ]吴泓橙 , 3 董守安 , 董颖男 , 等.金纳米 粒 子的 阳光光化 学合 成和
晶种媒介生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 ,8 1 : 一1 . J ,0 7 2 ( ) l O 5 [ ]董守安. 4 纳米技术中的金元素. 贵金属口] 2 0 ,4 5 —6 _ ,0 3 2 :4 l [ ]T re i , .C l i l o .P r I H s r a adP e aa 5 uk v h J o o a G l at . i o i l n rp r c ld d 一 t c - t e se s i p c ,Mop oo ya t cue o u [ ] 9 5 1 vA t rh l n Sr tr g d u .G l B l J .18 , 8 d l
金纳米粒子
文章编号: 1008-9357(2022)01-0077-08DOI: 10.14133/KI.1008-9357.20210411002金纳米粒子/聚吡咯-聚多巴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曲春波1, 张静怡1, 那立欣1, 罗 静2(1.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2.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 要: 以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的聚吡咯-聚多巴胺(PPy-PDA )为基质材料,构建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CEA )的检测。
首先制备了PPy-PDA 复合物,通过聚多巴胺的弱还原性原位还原氯金酸,得到纳米金/聚吡咯-聚多巴胺(Au/PPy-PDA )纳米复合材料。
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水分散性和黏附性,能够在电极表面形成均一、稳定且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导电膜,利用纳米金与癌胚抗体的特殊作用固定癌胚抗体,并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屏蔽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点,从而构筑了一种用于检测CEA 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所制备的传感器对CEA 具有特异性、识别性,在最优条件下,对CEA 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12 ~5×10−7 g/mL ,检测下限为0.2 pg/mL 。
此外,还考察了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并进行了实际样品中CEA 的回收实验。
该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检测限低且稳定性好的特点,在生物医学、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聚吡咯;聚多巴胺;癌胚抗原中图分类号: O632.6 文献标志码: A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Based on Gold Nanoparticles/Polypyrrole-PolydopamineQU Chunbo 1, ZHANG Jingyi 1, NA Lixin 1, LUO Jing 2(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201318, China; 2. School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Engineer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Jiangsu, China )AuCl −4Abstract: A novel ultrasensitive impedimetric immunosensor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using conductive and adhesive bio-inspired gold/polypyrrole-polydopamine nanocomposites as an immobilization matrix. A polypyrrole-polydopamine (PPy-PDA) complex was first prepar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pyrrole and dopamine, which was then blended with the chloroauric acid solution (HAuCl 4). The in-situ reduction of to gold nanoparticles (Au NPs) by polydopamine led to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gold/polypyrrole-polydopamine nanocomposites (Au/PPy-PDA). Au/PPy-PDA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mission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X)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 The dispersion test and adhesion test showed that PPy-PDA possessed good dispersibility in water and outstanding adhesion performance.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Au/PPy-PDA not only provided a highly stable and biocompatible matrix for 收稿日期: 2021-04-1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3072)作者简介: 曲春波(1980—),山东青岛人,副教授,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的研究。
晶种法制备单分散的金纳米粒子及光学性能研究
Ke r s y wo d :me a tras ol i a o d ;g l a o o s VP;s e tlmae l ;c l d lg l s od n n r d ;P i o e d—i d c d g o h meh d; n u e r wt t o
mo o s re n dipes
G AO n o g ,ZHANG a c u ENG a Ya h n Ni n h n ,F Xu n ,LI Yi gi n U n l g a ( . a o h m s y Is tt , e at e t f h mi r , ia nv r t ,G a g h u5 0 3 , u n d n , h a 1 N n c e i r nt ue D p r n o e s y J nU ie i t i m C t n s y u nzo 16 2 G agog C i ; n 2 e t s o i aeC nrl n r e t n o u n d n r ic , u n z o 1 3 0 u n d n , h a .C ne r s s o t dP e ni f a g o gP o n e G a g h u5 0 0 ,G a g o g C i ) rf D e oa v o G v n
21 0 0年 1o s M ea s e iu tl
No . 2 0 v 01 Vo . 1 31. . No 4
晶种 法 制备 单 分 散 的金 纳 米 粒 子及 光 学 性 能 研 究
高燕红 ,张念椿 ,冯 炫 ,刘应 亮¨
了单 分散 性 、 粒径 小的胶 体 金 。通过 晶种 生长 法 , 在反 应 中加入 P P试 剂 , V 用抗 坏血 酸做 还原 剂 , 制 备 了单分散 的金 纳米棒 。结果 表 明 , V P P试 剂 对金 纳米 粒子 的形 貌有 重要 的 影响 ; 加入 P P试剂得 V 到 的金 纳米粒 子 ( 体金 和 金 纳米棒 ) 散性 好 , 明显 的 团聚现 象 。应 用透射 电镜 , 胶 分 无 纳米 粒度 分析
纳米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陆静蓉朱炳龙李静秦恒飞岳喜龙童霏吴娟樊红杰周全法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第06期摘要:纳米金材料有着特殊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电学、磁学、光学和化学性质方面具有常规材料不具备的优越性能。
综述了纳米金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纳米金材料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纳米金材料;制备技术;应用领域中图分类号:TB3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6-0033-05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与微观原子、分子和宏观物质不同性质的新型材料,在电子、化工、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金是直径为1~100 nm的微小颗粒,通常以胶体的形态存在于水溶液中,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颗粒的尺寸及其表面特性,当尺寸减小到纳米范围时就会表现出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
[1]纳米金酷游独特的光、电、催化等特性,在化工、环境、光学、电子、生物医疗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1 制备方法纳米金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散技术将金直接转变为纳米粒子,主要有气相法、液相法、高能机械球磨法等,该方法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生产费用昂贵,得到的粒径分布较广,大大限制了这类方法的应用。
1.1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有氧化还原法、微波法、电化学法、微乳液法等,该方法具有粒径可控、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生产纳米金材料的主要途径。
1.1.1 氧化还原法通过向高价金离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并制备纳米金颗粒,常用的还原剂有抗坏血酸、柠檬酸钠等。
纳米金颗粒粒径与还原剂的种类、用量等因素有关,通常制备粒径在5~12 nm的纳米金时用白磷或抗坏血酸,制备粒径大于12 nm的纳米金时用柠檬酸钠,纳米金颗粒粒径与还原剂的用量成反比。
[2]周睿璐等[3]以氯金酸为原料、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采用经典的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出纳米金溶液,利用目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金粒子尺寸均匀、呈球形单分散分布。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已经成为了当今材料科学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其中,纳米金粒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催化剂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纳米金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一、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技术目前,有许多制备纳米金粒子的方法。
其中,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光照还原法、微波辅助法等。
本节将重点介绍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基于还原体与金盐的反应,在溶液中制备纳米金粒子。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能够根据需要调节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态。
通常,化学还原法需要使用还原剂,例如氯化酚、叠氮化钠和氢氧化钠等。
这些还原剂能够将金盐还原成金原子,形成纳米金粒子。
另外,化学还原法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以及添加不同的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改变纳米金粒子的形态、大小和分散性。
此外,它还可以制备负载纳米金粒子。
例如,在还原过程中添加硫化物可以制备纳米金/硫化物复合材料。
尽管化学还原法具有许多优点,如简单易操作,制备时间短等,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还原剂通常是有毒的,它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金粒子质量较低,分散性较差,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纳米金粒子的表征技术在制备纳米金粒子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表征。
这有助于确定粒子的形态、大小、结构和化学成分等。
目前,常用的纳米金颗粒表征技术包括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仪(DLS),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
TEM 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观察纳米尺度的样品。
在 TEM 中,可以获得准确的纳米金粒子的尺寸和形态信息。
DLS 可以测量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子的分散度。
UV-Vis 吸收光谱可以用来确定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形态。
此外,XRD 可以确定金颗粒的晶体结构和相对大小。
除了这些传统技术,新型表征技术也在逐渐发展。
例如,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可以用来测量纳米颗粒的表面形貌。
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谱分析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光谱分析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金纳米微粒具有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生物医学、催化、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金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和表面修饰是影响其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此外,金纳米微粒的光谱法分析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金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表面修饰,并开展金纳米微粒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金纳米微粒,并对其形貌和大小进行表征分析。
2.对制备的金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探讨其对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3.利用金纳米微粒的SPR光谱研究其与不同浓度蛋白质的作用,探讨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三、研究方法
1.制备金纳米微粒: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金纳米微粒。
2.表征分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金纳米微粒的形貌、大小及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
3.表面修饰:利用修饰剂对金纳米微粒进行表面修饰。
4.光学光谱分析:利用SPR和红外光谱研究金纳米微粒表面修饰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制备金纳米微粒及其表面修饰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将为研究金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和在蛋白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五、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具有一定形貌和参数的金纳米微粒,同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
光学光谱分析显示,金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对其SPR吸收峰位置和红外光谱有明显影响。
此外,研究还将发掘金纳米微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纳米金的制备与表征
Taton等将这种检测模式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具体过 Taton等将这种检测模式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具体过 程如下: 程如下: 针对目的碱基,分别设计四条具有四种不同碱基的 捕获探针; 捕获探针; 按上述流程在支持物上形成由捕获探针、靶基因、 纳米金探针三种成分组成的夹心结构。随后,逐渐升高反应 体系的温度,与目的碱基错配的捕获探针先与靶基因发生变 性,经过冲洗后,靶基因与纳米探针均被洗掉; 性,经过冲洗后,靶基因与纳米探针均被洗掉; 而与目的碱 基配对的捕获探针仍和靶基因及纳米金探针保持夹心结构, 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 因此,当加入银增强液时,存在错配 碱基的固相支持物上无银壳出现,而配对碱基处可见明显的 银壳。
纳米金粒径与等离子吸收峰的关系
纳米金探针的不同检测模式及其在 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主要包括基因序列识别和点突变分析 两大内容。 基因序列识别在基因诊断中具有重要意 义。 点突变检测在诊断遗传性疾病、确定癌基因激 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与药物抗性相关的突变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将纳米金探针应用在基因检测 中,不但可以简化实验步骤,还可大大降低检测成 本。
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部分依赖于它们在聚合网络中的距离, 当此距离远大于粒子的平均直径时显红色,大致相等时显蓝 色。 杂交能使粒子间距缩短,形成纳米粒子的聚合物,从而 导致体系产生相应的颜色变化。 因此,随着杂交的进行,体 系的颜色将逐渐由红色变成蓝色,根据颜色的变化即可判断 体系中是否含有靶基因。 在该检测模式中,纳米探针比传统 探针具有更好的选择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fmol级。 探针具有更好的选择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能够达到fmol级。 Reynolds等采用粒径较大(50nm或100nm)的纳米金探针进 Reynolds等采用粒径较大(50nm或100nm)的纳米金探针进 行基因检测,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一种金纳米粒子制备及表征研究
有生物相容性 的胶体 金纳米粒子 , 使用壳 聚糖 、 巴胺 、 基酸 、 多 氨 环糊精 等做稳定 剂和表面修饰的制备研究也有报道 I 。 4
中, 保持沸腾并定容 , 数分钟后冷却。
. 采用葡 萄糖 一 柠檬 酸钠水溶液体系制备 A u纳米粒子 , 用 1 3 纳米 粒子 的表 征 不 A u纳米粒子 以 u V—V s吸收 光谱 表征 和 T M 表征 ,E i E TM 加入制备纳米 金胶体 时常 用 的高 分子 聚合物 保护 剂 P A( 乙 V 聚 溶液 挥发 至 烯醇) P P 聚乙烯吡 咯烷 酮 ) , 且 葡萄糖 作为 人体 的基本 的样 品制备 是将 胶体 溶液滴 在碳 膜覆 盖 的铜 网上 , 、V ( 等 并 然后在操作 电压 20 V时摄取 T M 图像 。 0k E 元素和最基本 的医药原料 , 对人体无 毒副作用 。由于 A / u C催 化 干 ,
剂被应 用于催 化葡 萄糖 为葡萄 糖酸 的反应 。这样 , 可 能简 化 有 合成 A / u C催化剂及其 液相 催化反应的手续 。于是 , 在本研究 中 提出了一种 简单 的 A u纳米 粒子 的化 学制 备方法 。通过对 胶体 溶液 u V—Vs i 吸收光谱和粒子的 T M表 征 , E 获得 了 良好 球形 和 单分散 的金 纳米 粒子 , 同时对金纳米粒 子成 核机理进行 了探讨 。
Sy t e i nd Cha a t rz to f Go d Na o r i a s n h ss a r c e i a i n o l n pa tc l
Z — n LU W i, O hu— r i r g , I பைடு நூலகம் e D NGS o at i ( cec o ee o g eU i r t,K yL b rt yo a r h r ae t a & C e i l i oyo u nn 1S i eC l g ,H nh nv s y e aoa r f t a P am cui l n l ei o N ul c h m c o g f n a aB l Y
关于ZnO的论文
毕业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Fe掺杂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学院:药学院专业:化学教育班级:一班指导教师:杨立滨学生姓名:岳瑞轩学号:0711014102佳木斯大学教务处毕业论文(设计)用纸Fe掺杂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摘要: 目的开展Fe掺杂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的研究工作。
方法以硝酸锌、硝酸铁、氢氧化钠等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Fe掺杂ZnO纳米粒子,并对样品进行表征。
用WCT-2A 型热重分析仪对样品进行TG-DTA测试;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样品的晶型结构;用UV-Vis 分光光度计记录样品DRS光谱。
结果通过沉淀法成功地合成了纯ZnO、及Fe含量为(0.5%、1%、3%、5%)的Fe-ZnO纳米粒子,并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论掺杂的铁离子进入了ZnO的晶格取代了锌,拓展了样品的光学响应范围;并且,适量的Fe掺杂也丰富了ZnO纳米粒子的表面态(表面缺陷)并改善了与之相关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
关键词:ZnO;Fe掺杂;沉淀法;表征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I页毕业论文(设计)用纸Fe Doped ZnO Nanoparticles and Characterization Abstract: Object Fe doped ZnO nanoparticles to carry out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udy. Methods zinc nitrate, ferric nitrate, sodium hydroxide as raw materials, synthesis of Fe doped ZnO precipitat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With a WCT-2A type TGA TG-DTA samples were tested; By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est sample; using UV-Vis DRS spectra recorded sample spectrophotometer. Result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precipitation of pure ZnO, and Fe content (0.5%, 1%, 3%, 5%) of the Fe-ZnO nano-particles, and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Conclusions Iron doped into the ZnO lattice replaced by zinc, corresponding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optical sample; and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Fe doped ZnO nanoparticles are also enriched in the surface states (surface defects) and the associated improved Photogenerated carrier separation efficiency.Keywords:ZnO; Fe doped;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zation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第II页毕业论文(设计)用纸佳木斯大学教务处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前言 (1)1 仪器试剂 (11)1.1 仪器 (11)1.2 试剂 (11)2 实验方法 (11)2.1 Fe-ZnO纳米粒子的制备 (11)2.1.1 纯ZnO前驱物的制备 (12)2.1.2 Fe-ZnO前驱物的制备 (13)2.1.3 目标产物Fe-ZnO纳米粒子的制备 (13)2.2 样品表征 (13)3 实验结果 (13)3.1 TG-DTA测试 (13)3.2 XRD测试 (14)3.3 UV-Vis DRS测试 (16)4 讨论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1)附录Ⅰ(英) (21)附录Ⅱ(中) (24)毕业论文(设计)用纸前言氧化锌(ZnO)是一种重要的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其室温禁带宽度为3.37 eV。
金、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金、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金、银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近年来已经成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简称SERS)最常用的活性基底,其可控制备、光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科学家关注的热点。
金、银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与其尺寸、形貌和结构直接相关,特别是不规则形状或核壳双金属纳米粒子,不仅具有较强的SERS增强作用,也对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单分子光谱学等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详细研究了三种不同纳米粒子(刺状纳米金、花状纳米银、刺状纳米金核-银壳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特性,结果如下:1.选用一种形貌可控的刺状纳米金粒子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该刺状纳米金粒子的SERS活性,并探讨其表面性质(表面形貌以及纳米粒子与信号分子的结合模式)对其SERS活性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合成了五种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依次通过紫外-可见(Ultraviolet visible,简称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TEM)对其进行表征。
选用结晶紫(Crystal violet,简称CV)和对巯基苯甲酸(4-mercaptobenzoic acid,简称p-MBA)作为拉曼探针分子,分别研究了它们的SERS活性。
研究发现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表现出不同的SERS活性。
当CV作为探针分子时,长刺状的金纳米粒子显示出最强的SERS活性,它的增强因子为1.9×105(垂直方向)和1.9×106(水平方向)。
当p-MBA作为探针分子时,短刺状的金纳米粒子显示出最强的SERS活性,它的增强因子为8.1×104。
结果表明:相对于球形纳米粒子,刺状纳米金粒子的SERS增强作用较明显,且其SERS活性受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影响很大。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是纳米科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纳米科技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的相关知识。
一、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制备纳米功能材料时,通常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实现纳米级精度。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物理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制造纳米材料,主要包括机械法、热处理法、蒸发法、溅射法等。
机械法是指通过机械力将材料切割成纳米级别的微粒。
常用的机械制备方法有球磨法、流化床法等。
热处理法是指将材料在高温下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使其形成纳米级别的颗粒。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高温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蒸发法是指将材料在真空条件下蒸发成薄膜,然后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将其压缩成纳米级别的颗粒。
常用的蒸发法有电子束蒸发法、磁控溅射法等。
溅射法是指将材料放置在真空室中,在电子束或离子束的轰击下,使其形成纳米级别的颗粒。
常用的溅射法有磁控溅射法、光致发光溅射法等。
2. 化学制备方法化学制备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主要包括沉淀法、胶体溶胶法、微乳液法等。
沉淀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材料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颗粒,形成纳米级别的粒子。
常用的沉淀法有化学沉淀法、共沉淀法等。
胶体溶胶法是指在液相中制备纳米颗粒,主要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形态。
常用的胶体溶胶法有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
微乳液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微胶团来控制粒子的大小和形态。
常用的微乳液法有水合胶体微乳液法、反应交替微乳液法等。
二、纳米功能材料的表征方法在研究纳米材料的表征时,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观察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其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的仪器。
主要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纳米技术在21 世纪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纳米器件、微型机器、分子计算机制造的最可能的途径之一。
纳米材料学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科学家们利用纳米颗粒作为结构和功能单元,可以组装具有特殊功能如特殊敏感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的纳米器件。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在量子物理,信息存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金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其独特的光学、催化特性而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这主要是因为:金是一种惰性元素,其化学稳定性良好;金和硫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键合作用,这有利于在其表面组装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单分子层。
由于纳米金粒子这些特有的化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自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化学界对纳米金粒子的应用及其功能化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一.化学还原法制备法超细金粉制备原理:将金化合物的适当溶液通过化学还原而得到单质金粉.1.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生产超细金粉工艺①王水溶金将黄金用去离子水冲洗,在置于稀硝酸中煮洗5~10min后,适当加热以启动反应,当反应较为平缓后,可再加入少量王水,直至大部分尽快获金粉溶解.反映结束时应保证体系中有少量未反应的黄金存在,即在投料时必须保证黄金的过量.②浓缩,赶硝将溶金液倾入另一烧杯中,用水洗净未反应的金块或金粉,转入下一循环使用。
洗液并入溶金液。
加热并在此过程中滴加浓盐酸以赶尽氮氧化物,过滤,滤液转入旋转蒸发皿进行浓缩结晶,然后配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
③还原将抗坏血酸配成饱和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氯金酸溶液滴加到抗坏血酸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h,静置沉降。
④清洗、干燥和筛分将上层清液倾出,用水和乙醇以倾析法清洗金粉。
所得金粉置于真空干燥。
冷却后,将金粉过筛分级,得到不同粒度的球形金粉末。
2.Na3C6H5O7 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nm 之间Na3C6H5O7 为还原剂时,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1 时最佳;采用HAuCl4 溶液加入到加热的Na3C6H5O7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溶液Na3C6H5O7 溶液加入到室温的NaBH4 与PVP 混合溶液制得的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小且更均一。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简介金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是一个关键环节。
磁控溅射法制备金团簇纳米颗粒及性能表征
团簇 纳米 材料 由于 具有小 尺寸 效应 、 表面 效应 、 量子 尺 寸效 应 和宏 观量 子 隧道 效 应 等 , 现 出不 同于 常规 表 材料 的 热 、 、 、 光 电 磁和催 化 等特殊 性质 。金 团簇 纳米 材料在 纳米 电子 学 、 光学 及 催化 工业 等领 域均 有 广阔 的应 用前 景 ; 同时 , 在惯 性 约束 聚变 (C ) I F 靶材 料 的研究 中 , 团簇 纳米材料 是 一种 理 想 的 吸收 激 光 能量 ( 于 9 6 大 5, 9) 的材料 , 它对 激 光能量 的 强吸收 率有助 于提 高 X射 线 的转 换 效 率 , 团簇 材 料 吸 收激 光 能 量后 能 迅 速 有 效地 产 生 X射 线 、 高能 电子 或离 子 , 用它们 来加 热 D 利 D或 DT燃料 使其 达到 聚变点 火条 件 。具有 重 电子 的金纳 米粒
维普资讯
第 束
H H POW ER LASER AND PARTI I G CLE BEAM S
V o. 8 NO 6 11 , .
20 年 6 06 月
J n 2 0 u ., 0 6
文 章 编 号 : 1 0 — 3 2 2 0 ) 61 2 — 4 0 14 2 ( 0 6 0 —0 30
子或 团簇 在多层 结构 靶 中具有重 要作 用 , 以极 大 地 提高 激 光软 x光 转换 率[ , 可 1 为研 制 高 能 有效 激 光 软 x光 ]
转换 辐射 腔靶 提供 了新 的途 径 。金 团簇 纳米 粒子 的制 备有化 学还 原法 [ 、 2 电化 学[ 等化 学方 法 , 物 理方 法制 ] 3 ] 用 备纳米 粒 子具 有无 污染 、 分散性 好 等优点 , 如氢 电弧等 离子体 法L 等 。但 是 由于金 的沸 点较 高不 适 宜用蒸 发 冷 4 ] 凝法 , 如本课 题 组 的 自悬 浮定 向流技 术[ 。本文 用磁 控溅射 法来 制备 金 团簇纳 米颗 粒 , 将 颗粒 溅射 嵌埋 至 例 5 ] 并 单 晶盐 的表层 , 到无 氧 化 的粒 子 。用 透 射 电 镜 ( E ) X 射 线 衍 射 ( RD) 紫 外 可 见 光 分 光 光 度 计 ( — 得 T M 、 X 、 UV Vi) X射线 光 电子 能谱 ( P ) 分析 手段对 其形 貌 、 s和 X S等 结构 和性 能等进 行表 征 。
柠檬酸钠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简易制备
21 0 1年 第 1 期
王
静 等 : 檬 酸 钠 溶 液 中金 纳 米 粒 子 的 简 易制备 柠
・ 1・ 8
当将 H u I 加入 到柠 檬 酸钠 溶 液 时 , 液 的 A C 溶 颜色 迅速 变成 蓝 色 , 随着 加 热时 间增 长 , 变为 紫 又
首先 , 较 高 温 度 下 , 檬 酸钠 保 护 的 A ¨ 在 柠 u
被柠 檬 酸钠还 原为 A u单 质 ; 然后 , u单 质在 柠 檬 A 酸钠 保护 下进 行 团聚和不 断长 大 , 最后 成 为 A u纳 米粒 子 , 是柠 檬酸钠 阻止 了 A 但 u纳 米粒 子 的进 一
色 , 后变 为红色 。 当为红 色时 纳米 A 最 u胶 体 溶 液 已制备 结束 。
英蒸 馏器蒸馏 的二次水 。
图1 A u胶 体 溶液 的 u Vi吸 收 光谱 图 V- s
Fi u e 1 UV- s a s r to p c r t Au c l i a l t n g r Vi b o p i n s e t a o o l d ls u o o o i
Lm d 9 0 V/ I/ I 谱 仪 ( 国P ri a ba 0 U VS N R光 美 e n k
收 稿 :0 10 -0 2 1 -22 接 受 :0 1 3 1 2 1 - -4 0
基 金项 目 : 河学 院硕 博课 题 ( S0 0 1 。 红 X S8 1 )
作 者简 介 : 静 (9 1)女 , 南 玉溪 人 , 教 , 士 研 究 生 , 王 18 一 , 云 助 硕 主要 从 事 纳米 材 料 的制 备 及 其 应 用 。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罗飞;刘大博;田野;祁洪飞;王素杰【摘要】以氢氧化铵溶液和2,6-吡啶二羧酸为还原剂,通过两步还原法还原氯金酸溶液制备出金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具有尺寸小、分散性好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基元共振效应,使其在纳米尺度的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Au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aqueous solution by two-step reduction of chlorauric acid (HAuCl4) using ammonium hydroxide and 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as reducing agent. XRD, TEM and UV-VIS were employed to analyse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the Au nanoparticles. Au particles in small size and monodisperse we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optical-extinction spectra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ingle plasmon resonance absorption b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 nanoparticles possessed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of their optical property which makes them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ano-optics.【期刊名称】《贵金属》【年(卷),期】2016(037)0z1【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金纳米颗粒;两步还原法;表面等离基元共振效应【作者】罗飞;刘大博;田野;祁洪飞;王素杰【作者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 10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20~150nm范围内合成出近似球形的、单分散的金纳米粒子,但在制备更小尺寸的纳米粒子时存在不足。
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ZnO纳米粒子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制备和表征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ZnO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
一、ZnO纳米粒子制备方法1. 溶液法溶液法是制备ZnO纳米粒子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需要将金属Zn或Zn碎块加入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然后加入氧化剂,如NaOH,NH4OH和H2O2等,使其氧化形成ZnO纳米粒子。
其中,NaOH和NH4OH是碱性氧化剂,而H2O2是氧化性氧化剂。
不同的氧化剂会影响ZnO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大小。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有效制备ZnO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方法将Zn盐与氢氧化物或碱性溶液混合,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纳米粒子。
通常情况下,水热法制备的ZnO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结晶性和较好的晶型控制。
3. 氧化镀膜法氧化镀膜法是一种将Zn薄膜表面进行氧化反应的方法,可以制备出更为均匀和纯净的ZnO纳米粒子。
在氧化镀膜过程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例如反应温度、时间和氧气流量等,可以精确控制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貌。
4.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备方法,如化学还原法、气氛氧化法、放电火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二、ZnO纳米粒子表征技术1. 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表征ZnO 纳米粒子晶体结构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可以确定ZnO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晶体品质等信息。
2. 透射电镜透射电镜是一种用于表征ZnO纳米粒子形貌和尺寸的技术。
透射电镜可以通过高清晰度的图像直接观察纳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分布。
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测量ZnO纳米粒子带隙能量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样品的吸收谱来确定纳米粒子的带隙能量,从而了解其光电性能。
4.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可以测量ZnO纳米粒子表面官能团的技术。
通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纳米粒子表面化学官能团的成分和数量,为其在化学反应和生物学应用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化学还原法制备小粒径金纳米粒子
化学还原法制备小粒径金纳米粒子丰荣娟;李敏;刘家祥【摘要】The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ducing chloroauric acid with NaBH4 in the presence of polyvinyl pyrrolidone (PVP).The influences of the amount of NaBH4 and PVP,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order of adding NaBH4 on the morphology,particle size and dispersion of the synthesized gold nanoparticles are discussed.The gold nanoparticles'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UV-Vis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preparing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4.3nm were worked out,the molar ratio of NaBH4 to chloroauric acid is 3.75∶1; the mass ratio of PVP to chloroauric acid is 1∶1; the reac tion temperature is 100℃ ; the NaBH4 is added after chloroauric acid.The way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xplained and 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备出金纳米颗粒,研究了还原剂和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及试剂加入顺序对金纳米颗粒粒径、形貌、分散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纳米金颗粒的形貌、分散性及尺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时,硼氢化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3.75∶1,PVP与氯金酸的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100℃并且在氯金酸和PVP的混合溶液中迅速加入硼氢化钠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均一、平均粒径在4.3nm、分散性好.同时研究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并分析了原因.【期刊名称】《材料工程》【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金纳米颗粒;化学还原;硼氢化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作者】丰荣娟;李敏;刘家祥【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金纳米颗粒因具有明显的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及生物亲和性等而成为光学、电子、催化、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热点[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8四川化工第14卷 2019年第3期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王静
易中周
李自静
(红河学院理学院,云南蒙自,661100)
摘要
以氯金酸为原料,柠檬酸钠为保护剂,成功制备出金纳米粒子,并应用透射电镜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该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尺寸均匀、呈球形单分
散分布。
关键词:纳米金
制备
表征
1 引言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已经报道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其中以柠檬酸盐做稳定剂和还原剂的
化学合成是最为经典的。
控制Au(III)和柠檬酸盐的比例,Frens获得了不同尺寸的单分散
金纳米粒子,最小粒径为12nm。
这一方法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
由于柠檬酸盐稳定的Au纳米粒子无细胞毒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人们为获得单分散或更
小尺寸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胶体金纳米粒子,使用壳聚糖、多巴胺、氨基酸、环糊精等做稳
定剂和表面修饰的制备研究也有报道[1-4]。
此类报道主要是针对体系中的保护剂做改变,
方法类似,但是所制备金纳米颗粒尺寸不是很均匀,分散性较差。
采用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制备Au纳米粒子,不用加入制备纳米金胶体时常用的高分子
聚合物保护剂PVA(聚乙烯醇)、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并且柠檬酸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种简单的Au纳米粒子的化学制备方法。
通过对胶体溶液UV Vis吸收
光谱和粒子的TEM表征,获得了良好球形和单分散的金纳米粒子,并且尺寸比其他文献所报
道的小,平均粒径只有7-8nm。
同时对金纳米粒子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5]
2 1 试剂与仪器
HAuCl4溶液:用王水溶解99 99%纯金制备;柠檬酸钠(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
水为石英蒸馏器蒸馏的二次水。
仪器:Lambda900UV/VIS/NIR光谱仪(Per kinElmer公司);JEM 20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
2 2 Au纳米粒子制备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g柠檬酸钠水溶液,将其加热至95 ,然后将2ml0
6mg/mlHAuCl4加入水中,保持温度并定容,30分钟后冷却。
2 3 纳米粒子的表征
Au纳米粒子用UV Vis吸收光谱表征和TEM表征,TEM的样品制备是将胶体溶液滴在碳
膜覆盖的铜网上,溶液挥发至干,然后在操作电压200kV时摄取TEM图像。
3 结果与机理探讨
3 1 UV Vis吸收光谱表征
当将HAuCl4加入到柠檬酸钠溶液时,溶液的颜色迅速的变成蓝色,随着加热时间增长,
又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
当为红色时纳米Au胶体溶液已制备结束。
12 实验部分
第3期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研究粒子的UV Vis吸收光谱图[5,6]。
3 2 TEM表征图2为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所制备的Au纳米粒子的TEM
图。
9
柠檬酸钠还原为Au单质;然后,Au单质在柠檬酸钠保护下进行团聚和不断长大,最后成为Au纳米粒子,但是柠檬酸钠阻止了Au纳米粒子的进一步团聚,控制了较小粒径,并使其
颗粒均匀并呈球形分布。
图3 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金纳米粒子的热化学合成机理
3 结论
通过较为严格温度控制的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制备得到的Au纳米粒子:
(1)尺寸均匀;
(2)呈球形单分散分布;(3)平均粒径只有7-8nm。
参考文献
[1]Marie ChristineDaniel,DidierAstruc.GoldNanoparticles:As
sembly,SupramolecularChemistry,Quantum Size RelatedProper
ties,andApplicationstowardBiology,Catalysis,andNanotechnolo
gy.Chem.Rev[J].2019,104(1),293-346.
[2]MoremansM,DaneelsG,DemeyJ..Sensitivecolloidalmetal(goldorsilver)stainingofp roteinblotsonnitrocellulosemem branes.AnalBiochem[J],1985,145:315.
从图2可以看出,采用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所制备的Au纳米粒子尺寸分布均匀,呈球行,分散性良好。
较其他文献报道形貌更好[3],有利于金纳米颗粒的进一步应用。
3 3 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金纳米粒子的化学合成机理探讨
柠檬酸钠水溶液体系金纳米粒子的热化学合成机理如图3所示。
,3+[3]吴泓橙,董守安,董颖男,等.金纳米粒子的阳光光化学合成和晶种媒介生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2019,28(1):10-15.[4]董守安.纳米技术中的金元素.贵金属
[J],2019,24:54-61.[5]Turkevich,J.ColloidalGold.PartI. HistoricalandPrepara tiveAspects,MorphologyandStructure.GoldBull[J].1985,18(3):86-91.
[6]Turkevich,J.ColloidalGold.PartII.
Colour,Coagulation,Adhesion,AlloyingandCatalyticProperties.GoldBull[J].1985,18 (4):125-126.
10四川化工第14卷 2019年第3期
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GoldNanoparticals
WangJing,YiZhongzhou,LiZijing
(ScienceCollege,HongheUniversity,YunnanMengzi661100,China)
Abstract:WithHAuCl4aasreactants,Na3C6H5O7asprotectant,goldnanoparticalsweresuc cessfullysyn thesized,TEMandUV Visspectroscopywereusedtocharacterizethesamples.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goldn anoparticalswereinanaveragediameterandmonodispersedspherical.Keywords:goldnano partical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香港玖源集团建设年产10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
2019年3月25日,香港玖源集团广安气盐结合系列化工项目开工仪式在四川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化工园区隆重奠基。
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将依托广安丰富的天然气、煤炭、盐卤资源,总体规划年产100万吨复合肥、50万吨甲醇、3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真空制盐、100万吨
纯碱、120万吨盐卤矿等项目,建设高技术、环境友
好,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项目,最终形成从资源到基础化工再到精细化工的完整产业链。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突破150亿元,年创利税20亿元。
(汪家铭)
四川和邦建设年产50万吨缓释复合肥等项目
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了以磷矿资源为依托,以高浓度复合肥为基础,以精细磷化工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总投资11 86亿元,依托该公司在乐山(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内现有年产20万吨合成氨装置和60万吨氯化铵装置以及自备磷矿山资源,建设精细磷酸盐综合开发项目,其中包括年产50万吨缓释复合肥(含10万吨粉状肥料级磷酸一铵装置)、1万吨聚磷酸铵、0 5万吨电池级磷
酸亚铁锂、2万吨工业级磷酸二氢钾、2万吨磷酸净化、1 5万吨工业级磷酸一铵等生产装置。
该项目
建设周期18个月,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年利税2 97亿元,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日前已受理了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并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进行公示。
(汪家铭)
四川三木化工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期工程投产
四川三木化工有限公司在泸州市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建设的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期工程近日建成投产。
2019年4月江苏三木集团投资30亿元,在四川泸州市合江县注册成立了四川三木化工有限公司,开始建设年产1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占地1500亩,建设期为5年,包括年产20万吨冰醋
酸、10万吨醋酸丁乙酯、20万吨甲乙醇、5万吨季戊四醇等配套项目。
2019年11月15日,该项目投资3亿元的一期工程动工,年产3万吨醇酸固化剂、3万吨醋酸丁乙酯和6000吨脂肪酸,预计到2019年底,一期工程项目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汪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