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分层次教学”【摘要】贴近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正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改变统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开展“数学分层次教学”实验,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高学生,数学,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分层次教学目标,同时做到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

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中、差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教学目标的分层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分清学生层次(如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因材施教,要以“立足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

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综合应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1)-(3);b层学生达到(1)-(4);a层学生达到(1)-(5)。

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教学过程的分层2.1 “分层次教学”的每一堂课,要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恰到好处地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悬念,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

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讨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讨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初中数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探讨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时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在反复实践中构建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体会00G632 000B 001002-766111-356-01一、学生分层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 与C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教材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教材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 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 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 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注意分组是相对的, 并非一成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 激励学生上进, 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 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分层后,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策略。

A层: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同题。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中分层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中分层教学法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如果以同一标准要求全部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从而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小学课堂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不同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如,可以分为基础级,普通级,提高级,即低、中、高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对于基础级的学生只需要给他们讲清楚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要求他们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于普通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讲解转化的思想,并掌握转化的方法,应用到数学学习中;对于提高级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培养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2、教学目标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他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不同。

基础级的学生可达到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如果还有能力可再逐步提升。

而提高级的学生除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外,还应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

3、教学方法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同。

对于基础级的学生,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应该尽可能讲的详细,在学生获取知识后,还要加以指导;对于提高级的学生,则应以引导其自学为主,更多地指导其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开展[论文]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开展[论文]

浅析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开展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好学生的分层工作是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数学开展分层次教学,必须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班级学生几次考试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分组。

一般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同组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

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在分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分组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自我选择来进行合理分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的层次和分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作必要的调整。

二、开展分层次教学,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做好分层次备课和分层次授课高中数学教师做好分层次备课和分层次教学是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在备课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将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有层次地设问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数学分层次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数学教师要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学有所得,有所收获。

三、做好分层次教学,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练习方式,做到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应该分层布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我见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一、前言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教师“一言堂”或者优等生与教师间问答的互动,而后进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思维锻炼,往往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教师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几点实施策略。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与学习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习的两极分化问题,片面地处理这一问题会加剧两极分化,采取分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层面,根据学生的定向目标,抓住重点,提高成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学生定位第一,要实施分层必然要先熟悉学生情况,要熟悉情况,则要通过走访家长、问卷调查、观察及谈话等方式,以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水平、方法、情感上的差异。

另外,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及心理压力,在分层前的思想工作须处理好,要说明缘由及情理,使得每一位学生理解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其学习成绩,让当前掌握不同知识量的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最大突破,潜力得到发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第二,可让学生按照自身的数学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

教师根据学生的申报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学生的发展潜力,顺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及心理特点,根据大纲要求的发展目标、中层目标及基本目标,把学生根据“优秀、良好、及格”(这里的优良差或许不符合实际,但要考虑到差生的“面子”问题)按照2:6:2的比例分成a、b、c三层。

中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实践证明,在培智数学探求中进行分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数学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就越突出,程度较好的学生因为内容过于简单放松自我,程度较差的学生又因不知老师所云毫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大大降低。

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些策略性的思考,认为分层次教学能较好地改善这一状况。

以往,分层教学的主流是针对普通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实对特殊教育尤其是培智教育来说,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我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根据学生在数学表现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的分层可以帮助每个孩子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对学生进行分层,不是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不是以“分层”教学为理由,将某个或某一部分智障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分离出去。

故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分层不分离的原则,把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为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前提指导。

那么,怎样对学生分层才是合理的呢?我认为首先要对教学的智力情况、学习基础、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计。

我将我班的11名学生分成四个层次:a类为轻度智障学生,他们智力程度较好,相较而言易接受新知。

在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学习情况,多让他们做难度大的题目(接近普校同年龄水平),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他们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状况。

b 类为中度智障学生,他们能够听清老师的要求,但学习自觉性较差,我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重点督促,针对其易分神的特点及时提问,并请其板演,让他们的思维一直紧跟教学内容;c类为重度智障学生,在老师的反复强调和辅导下能完成相应的要求,我将这类学生与a类学生搭配练习,让他们在同学一对一的帮助下不掉队,同时也锻炼了a类学生的能力;d类学生为孤独症儿童,无语言交流,也不能书写,虽然不能跟上目前教学的进度,但在学习中能学会听一些指令、习得一些生活适应能力,我就辅导他在课堂上完成指物、动手等练习。

初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次式教学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性,就更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那么分层次式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满足此要求。

其目的是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数学课本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为例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字: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有效性学生对于所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是存在客观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在数学的学习中也是不例外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性,就更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式的教学模式。

数学这个学科从总体上来说具有抽象性,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这就更应该避免教学中“一刀切”现象。

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本着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学习并从中获取最大的收获和快乐的原则。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数学课本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为例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进行浅析。

第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面关于方程的学习。

因此,可以说,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步骤。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而教学难点是“在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注意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根据初中数学大纲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还应确立相应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就是要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力目标就是通过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渗透严谨的数学思维;情感目标就是通过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发展上都能得到最大满足。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学习方法的不同,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同,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就不同。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探索和实行了分层教学,现结合实际将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出来,以此抛砖引玉。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了解,一个班级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不一,学习成绩不同,拥有的学习经验也不同,因此,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是实施分层教学的起点。

了解的方法可以通过:考试检测成绩;作业完成正确率;课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习惯与方式等具体的方法。

分类建组:将班级按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分为a类组和b类组。

把成绩较差,学习困难,方法不当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分到a类组;把成绩较好,方法较灵活,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到b类组。

二、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分类目标的实质就是针对两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备课,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a组学生要求能够了解、认识、初步理解、基本应用即可(即:知道是什么);b组就要求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即:知道为什么)。

例如:《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设计问题“笔记本每本1.5元,买3本笔记本多少元?”(1)、让全体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老师重点观察、辅导a类组的学生。

(2)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生①:用加法计算:1.5+1.5+1.5=4.5元;生②:用乘法计算:1.5×3=4.5元。

a组的同学能列出算式即可;而b类组学生就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列的道理,即理解算理。

因此在备课时,就要求老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制定出符合本班两类学生的教学分类目标,设计兼顾不同学生活动的教案。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摘要】分层教学是素质教学过程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探索,是针对学生差异的实际实施同班教学,分层发展、分层达标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分层因材施教层次性常言道:人有高矮,手指有长短。

同样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学生的思维反应也有快慢,学习成绩也有优、良、中、差。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本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上好一节课,这是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

在这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备课中分层“军队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不上无准备之课”,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备课,不能简单的根据教材备课而备课,要做到既是备教材,又是备学生、备教法,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备课,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毕竟每个教师非本科生也是大专毕业生,这样的文化程度,面对的是初中生,面对的是初中教材,初中的内容有何难,但是要做到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心的听课、都能学到他本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就要下一定的功夫。

所以,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每一个学生此时的反应及态度,若此时学生有疑问出现,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对待,怎样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明白。

对于农村的学校、农村的学生有时还得备本地语言来讲解以便更容易接受。

不但如此,教师本身也要备,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使课堂不出现尴尬的场面,又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

二、教学内容分层在一个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面广,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好,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

数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

数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数学是所有理工科学科的基础,大学生中数学专业的人也很多,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数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借鉴。

大学数学研究论文篇一【摘要】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单招班级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高职单招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看法,采用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进而为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高职单招的生源较为复杂,其中一类对象是中职生,其特点是在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前具有相应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素养,但在公共文化课程方面与统招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将高考统招生源和单招生源放在同一个班级上课,造成学生接收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本文将根据高职部分单招生源在高中时期数学基础薄弱的事实,对其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探索[1]。

1分层教学改革的原因高职生源与本科生源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上的区别高等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载体。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版虽然基本上是本科版的压缩,但是高职高等数学的教材和课堂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与本科高校不同,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寻找优质的适合高职生源的课程资源、教材及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毕业后的岗位需求。

用教学改革的办法推进高职单招班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应对不同生源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变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不同生源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的基础差异高职院校主要招生形式是高考统招和对口单招。

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和生源素质的差异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

不同生源的同层教学会让高职单招生源中原本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进而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摘要】分层教学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和大纲要求实际,将教学设计成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分层递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在分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对分层教学的意义、原则及其基本途径进行了一些基本探讨,并以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授课,分类指导1.分层教学的意义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阻碍、压制了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甚至有部分的同学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

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中,老师向每一个班集体以刻板单一的信息传递形式和传递速度去传授知识,而学生则以个性不一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于是,在传授能力和接受知识双方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使优生得不到发展而差生跟不上进度。

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势必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此教师应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分层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确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层教学的原则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运作的一种模式,其核心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手段,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才是分层的真正目的。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根据它们之间的矛盾来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3.分层教学的基本途径3.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摘要:中国当前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实施素质教育还要兼顾到升学率的问题,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来授课,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分层教学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一个班级优、中、差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手段。

从两千多年前至圣大师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思想以来,如何平衡教与学的矛盾的议论一直没有间断过,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呢?由于新课程标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有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农村高中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平衡性,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也是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一)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制订分层教学目标,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个性差异,教学目标,一般分四个层次:a识记,b理解,c简单应用,d综合应用。

要求:a层学生达到d,b层学生达到c,c组学生达到b, b层学生必须理解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

精心设计教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鼓励学生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分层次教学”的每一堂课,要采用暗渡陈仓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篇一一、分层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

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

我国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

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

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

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1.教学目标一致性。

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1.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

要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心理特征和生理发展上的差别是存在的;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差别更大,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就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实行分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分层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别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综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1、2、3三个层次。

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分层教学要从以下方面做起: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任何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教学,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

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同时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教材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多方面素质的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而对于高中数学这一自然学科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是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分层教学应试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自主探索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

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

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的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从现状看,高中阶段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

两者都不可偏废。

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障碍的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做题是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不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原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信心不足。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篇一一、教学目标分层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为学习较差的“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等生。

进行目标设计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对于A层的学生,侧重使他们在知识方面达到理解、掌握,在能力上达到模仿、学会、应用,主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除了要达到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外,还要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C层的学生,侧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在教学时,对A层学生,以扶为主,提问时将问题细化,将问题难度分解,边点拨,边提问;对B层的学生,则坚持半扶为主的原则;对C层的学生,以放为主,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获取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要求A层的学生先分别求上下、前后、左右各个面的面积,再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这样降低了计算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要求B层的学生必须用脱式计算;要求C层学生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

三、练习设计分层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及时反映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A层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B层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再设计一些变式题,而对C层的学生以综合题为主。

四、教学评价分层我们不但在教学上要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评价时也要考虑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A层学生采用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抚摸等评价方式,善于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说明不足,又提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论文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

为此,根据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归纳。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探究一、问题的提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

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

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

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分层的标准。

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分层次教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造成好的学生得不到培养,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打击,那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学习内容精心预设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测查了解
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公式。

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已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

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梯形……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各有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加上教师从旁点拔与指导,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

二、课堂提问逐步深入
教师因教的内容不同或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

如:教学《动物聚会》,通过看情景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我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了很多,有该用乘法解答的,也有不该用乘法解答的。

于是我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哪些问题能用乘法解决?接下来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我问“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怎么解答,学生就用4×3或3×4,我跟着问为什么要用4×3或3×4,最终将图上的信息上升到“几个几”来认识。

在设问中将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给学困生来回答,而将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解决的问题让学优生来回答,课堂教学中的绝大多数提问针对中下
生。

对于学生回答,我首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你真会动脑筋!”“你说得真好!”等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言,在学生心里形成获得成就的快感,由此激励他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课堂作业分层设计
课堂作业的要求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

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一练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只要求作一般解答,对学优生的要求则不但要解答是什么,更要解答为什么。

如:二年级上册的《儿童乐园》试一试中,对一般学生只要求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对学优生则还要求写出表示几个几。

另一种是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弹性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做弹性题。

如:《有几块积木》中练一练2“填一填”,让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学优生还可根据加法算式画出相应的图,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数学课外作业除布置常规的一些习题外,再提供一些选做题,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常规习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解答,并另外加分予以鼓励。

如:一年级上册中学生认识了整时、半时及快几时了和几时刚过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学
具或家里的钟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当分针指向某个数字或两数之间时的时刻,第二天把自己的发现向大家汇报。

学生很有兴趣,在自己的探索或家长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发现和发展。

五、评价学生的分层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

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

我的方法是分组评价。

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

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

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

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