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苏霍姆林斯基,读来,再亲切不过的一个名字。
那种一读倾心,再读仰慕、崇拜的感觉历历在目,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寻觅大师的足音。
最初读大师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没有高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加实践的论述方式与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体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我为文中所描绘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说是有些迷恋。
我坚信,这样的一所学校,这样的一群老师,是一所理想的教育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么懂教育,了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谛的大门里面。
他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园里探寻教育的规律,他觅得教育之真谛,微笑着将自己的教育发现呈现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并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为你已完全为他的真知灼见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无限的向往。
向往,甚至觉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国,孩子和老师们的一片乐园。
你无法抑制他那股强大的吸引力,那样的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成了我终身对教育的仰慕。
似乎遥不可及,却又那么地撼天动地,仿佛不在人间,只属于那高高的云端。
我醉了,陶醉在这样的一片教育理想之乐园。
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情怀、追求和热爱!难怪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序言——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是的.,我想从事这样的教育,我想做这样的教师。
读罢此书,谁又不会让这一信念在心里深深地扎根呢?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谁,赋予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神奇的教育魔力?我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你,我不怕千难万险,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远方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向往之,我愿追随大师,执着追求教育的真谛,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专注、执着,才能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书海跋涉,笔耕不辍,在思考中行动,在实践中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合集15篇)《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这学期我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我读了方老师推荐给我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真是获益匪浅,作为一名班主任,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尤其与学生的相处中,更是摸不着头绪,但看了这本书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启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故事,无不在教育着我们,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自己课堂的老师。
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
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
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
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即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
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向我看齐!”(5)聆听苏霍姆林斯基[ 2008-8-25 9:03:00 | By: 李镇西]2008年8月24日星期日晴也许是太疲倦的原因,昨晚睡得不错,平时四点过就醒了,今早醒来却已经六点零几分。
很久没有睡过这样的好觉了。
今天下雨,学生在长廊训练队列。
和王国繁谈教学。
我提出,从初一开始课堂改革就要开展起来,就是要把桌子拉开,至于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在进行调整。
另外,要选一部分班级重点推进。
我说我的班打算作为课堂改革的示范。
谢华谈到今年初一的状态很不错,我说,关键是要保持。
如果我们的还是能够保持这种文明的风貌,即使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成果。
看学生写的军训日记,今天他们写的是我昨天布置的题目《我的爸爸妈妈》。
我一边看一边记录写的比较好的学生的名字:周霖、李东方、黎悦然、林映霞、万玉影、郭心雨、刘思翔、杨可玢、黄志远、高依依、张昊舒、王霄龙。
还有这样一些同学字写得很认真,我也打算表扬:周霖、刘思蜀、付笑眉、郭心雨、王倩之、张征坷、沈蒙蒙、王晨鸣、梁雨晴。
中午,我来到教室,我说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当然,这个消息,对你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
你们猜猜,什么好消息?”我说。
同学们猜了起来,有同学说:“是陈岳叔叔要来了!”我说:“不是。
哪能那么快?”张昊舒说:“李老师昨天晚上睡得好!”我说:“真聪明!的确是的,昨天李老师睡得很好!对你们来说,晚上睡得好,不算什么,因为你们每天都睡得好,可对我来说,这的确是好消息。
”然后我又问:“你们说,李老师昨晚为什么睡得好呢?”大家想了想,却没有人回答。
我说:“因为同学们表现好,李老师很放心,所以就睡得好呀!所以李老师要感谢大家,为此,我决定给大家唱一首歌。
”同学们立刻热烈鼓掌。
我说:“那天看同学们的日记,有同学写道,李老师的声音这么好,怎么不做音乐老师呢?呵呵,我是可以做音乐老师的,可是我想,如果我去做音乐老师,拿起他的音乐老师又做什么呢?”同学们笑了起来。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1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在我的眼里, 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 大家的心灵相通, 思想共融。
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大理论, 也许只是巧合, 也许我们遵循了同样的教育规律, 我们在传承、创新着乡村教育理论, 我们在实践、广大着"蓝天下的学校"这样的理念, 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校园, 我们心中的家园。
师生一起追求真知, 奉献爱心, 实现自我;一起感受欢乐和成功, 充满着感激, 滋长着眷恋, 涌动着创造, 培育着"大写的人。
"无论是曾经的探索, 还是未来的憧憬, 都是为了这魂牵梦绕的家园, 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1.想, 从读书开始积淀属于自己的教育、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理论上的认识, 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首先, 要系统阅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 最好是原著。
古代的孔子, 现代的陶行知, 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 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都很值得我们潜心阅读。
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积淀做底蕴, 就会有空、虚、浮、躁的感觉, 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对、那种说法很好、第三种说法也有道理、第四种说法也没错, 但就是离现实、离我们太遥远, 说到底, 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东西。
第二, 要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著作如林崇德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珍妮特.沃斯主编的《学习的革命》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 相应的眼界、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理解儿童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前, 好经验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第三, 要认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计划、大纲(课程标准), 就职业教育而言还需要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
只有在上述基础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更具有针对性与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及撰写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 才使人感觉厚实与特色, 否则, 即使有观点与独特见解, 也是鸡零狗碎、只言片语, 有的甚至是追求时髦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 总使人有飘与浮的感觉与功利主义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2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苏霍姆林斯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两个规律,一是学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师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想学生成绩的好孬是不重要的,关键是让他感受到成功,并逐渐提高,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他需要我们去培养,有的学生的抽象能力早些,有的晚些,但最终学生都可以是抽象的。
如果一开始就放弃的话,就是教师的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发展,努力引导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苦难,才能引导学生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每节课使学生进步,这才是教师的态度,教师关注的是发展,而不是结果,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师的本质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
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做人的故事读后感童话,童话-------读《做人的故事》随感莘塍六小魏陈丽总想写一写关于童话的文字,因为,越来越喜欢它的那份干净和纯粹。
在各色文字里放眼驰骋后,才渐渐看得分明,其实,越是平静的文字,越是藏着波澜。
于是,常常有意无意地重读童话,有时是陪孩子读,有时是为自己而读。
在已经有些遥远的童年里,记住的仅仅是童话故事里的神奇和魔力。
现在,重读童话,跳过那些奇奇怪怪的情节,跳过那些美好的想象,读到了其中蕴含的人生的阅历,读到了人生的某些简单而深刻的哲理,读到了人生的某种希望或期待,读到了处处充溢的诗意,于是常常被藏在文字背后的那颗始终不曾老去的童心而打动。
这一份童心,孩子们不一定觉出它的可贵,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色,唯有像我一样在生活的奔跑中逐渐丢失和忘却它的成人,才会觉出它的弥足珍贵。
手边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这是一本为孩子所写的童话寓言集,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快乐,关于友谊,关于责任,关于生和死,关于追求,关于价值,关于品质……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却用了最浅显的文字、最抒情的语调、最诗意的故事来表现。
原本是为孩子看的书,却一次又一次地俘虏了我的心。
好像已经读了好久,也好像还仅仅是第一次翻阅,在我的阅读史上,它扮演的真是一个极其特别的角色。
很长一段时间,它一直都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闲暇自得的时候,烦闷困惑的时候,快乐张狂的时候,我都会打开它,一页两页文字,三则四则故事,像是有一种魔力,它总是能让我回复到平和快乐。
信手摘录几则故事吧:──晚秋的田野里什么也没有,没有麦穗,没有麦茬,也没有麦秆。
有两个人正穿过田野,一个是城里来的客人,他看着光秃秃的田野说:田野里是多么空空荡荡,多么冷淡,甚至有点忧伤,当那里麦穗喧哗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一个是个农艺师,在当地的农庄已经工作了许多年,他看着空荡荡的田野,眼睛里透出的是快乐,他对自己的客人说:现在的田野是多么的美啊!它的美就在于他的空荡。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或许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苏联著名作家,也是文学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他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称奇的经历。
二、艰辛的创作历程苏霍姆林斯基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靠手工活为生。
然而,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爱,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尽管环境的限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靠着自学和不断努力,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然而,这部作品并没有获得出版机会。
三、坚定的信念与极致的执着面对连续的失败,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泄气,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出版一部杰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放弃了现有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他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写作,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谱写出了一部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四、敢于面对失败与挑战然而,即使是如此努力,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出版商那里仍然屡屡碰壁。
他的作品被拒绝了一次又一次,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五、逆境中的收获与成功终于,在他岁月的磨砺下,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并一举将他推向了文学之巅。
从此以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成为了一代作家的代名词。
六、最重要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是坚持追求梦想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在生活中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计较任何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
其次是面对失败与挑战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多次被拒绝,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最终,他的坚持与执着带来了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敢追求,永不放弃,最终总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因此,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勇敢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考验,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梦想。
做人的故事

聆听苏霍姆林斯基讲《做人的故事》2006年12月12日14:08 深圳新闻网还有一本书对我女儿的影响也很大:《做人的故事》,该书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
这位杰出的教育家生前为他的学生写了许多童话故事,给孩子们的心灵注入真善美的甘泉。
他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将这些童话故事汇集成册,取名叫《做人的故事》。
1998年11月底,我在北京见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卡娅,她送了我一本她刚刚出版的中文版《做人的故事》。
两天后回到成都,我把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的女儿。
我在该书的扉页上写道——在晴雁十一岁生日之际,爸爸送你这本书。
愿你学会做人,创造卓越的人生!爸爸1998年12月1日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请允许我随意摘录两则书中的故事——对别人说“您好”夏天,父亲和小儿子走在小路上。
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远处什么地方响着啄木鸟的敲击声和小溪在林子深处的潺潺声。
突然儿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向他们迎面走来。
“爸爸,老奶奶去哪里?”儿子问。
“既然看到了,我们就去迎迎她或者送送她,”父亲回答。
“当碰到她的时候我们就对她说…您好‟。
”“我们为什么要对她说这个词?”儿子很奇怪。
“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她。
”“我们这就去迎接她吧,对她说…您好‟,那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他们与这位老奶奶相遇了。
“您好。
”儿子说。
“您好。
”父亲说。
“您好。
”老奶奶说,她开心地笑了。
儿子吃惊地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
太阳照耀得更明媚了。
一阵轻风掠过树冠,叶子沙沙地响。
鸟儿在灌木丛中歌唱,而在这之前没听到它们的歌声。
小男孩的心里好快活啊。
“为什么会这样?”儿子问。
“因为我们对别人说了…您好‟,她还微笑了。
”安德列卡是怎样背尼娜过水沟的安德列卡和尼娜从学校回来,半路上有一条小沟。
太阳一晒,雪化了,水流进了沟里。
湍急的溪流在水沟中喧哗。
小溪边站着安德列卡和尼娜。
安德列卡迅速地蹚过了小溪,站到了对岸。
男孩望着尼娜,他感到羞愧。
因为他穿了靴子,而尼娜穿的是便鞋。
她怎么过来呢?“唉,我做的真不好,”安德列卡想,“为什么我没有立刻发现尼娜穿的是便鞋呢?”小男孩返身回来,走到尼娜面前,说道:“我只是想知道,水深不深。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第一篇: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 B.A.苏霍姆林斯基著第一卷美——生活的快乐1、我们怎样拯救了小云雀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云雀窝。
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
他们还不会飞。
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
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顶上飞来飞去。
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黍子地里。
黍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
我们走回家去,看到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
他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
然后他出来了,快乐地唱着歌飞向了蓝天。
他是在告诉我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2、剌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树林里住着一只小刺猬。
他在一棵老椴树的树洞里给自己造了一间小屋。
那里既温暖又干燥。
秋天已经来临了。
黄叶从树上掉了下来。
冬天很快就要到了。
小刺猬开始准备过冬。
他来到树林里,把干叶子扎在自己的刺上。
他把干叶子带回自己的小屋,把它们铺在地上,这就变得更暖和了。
小刺猬又去了树林。
他收集了梨、苹果、野蔷薇。
把它们放在自己的针背上带回家来,搁在小屋的角落里。
小刺猬又去树林了。
他找到了蘑菇,把它们晒干,也放在屋角里。
小刺猬感到很温暖、很舒适,但一个人很寂寞。
他想给自己找个伴。
于是他又去了树林,遇见了小兔子。
小兔子不愿去小刺猬的家。
灰鼠不愿去,黄鼠也不愿去。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洞穴。
小刺猬遇到了蟋蟀。
蟋蟀坐在一根小细枝上,冻得发抖。
“到我那里去住吧,蟋蟀!” 蟋蟀非常高兴,跳跳蹦蹦地到了小刺猬的家里。
冬天来了。
小刺猬给蟋蟀讲故事,而蟋蟀给小刺猬唱歌。
3、丁香树在池塘边长着一棵丁香树。
春天丁香树上开满了蓝色的鲜花。
不管什么人来到水池边,都要笑着看一眼丁香花。
花是淡紫色的,就像田野上的一块蓝色的天空。
但是,有一天一个忧郁的人来到了池塘边。
他折下了几枝丁香并把它带走了。
一些年轻的旅游者来旅游。
他们顺便来到池塘边洗一把脸,休息一小会儿。
在出发远去时他们折下了许多许多盛开着鲜花的丁香花枝条。
池塘边的丁香树不再是鲜花满枝了。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导语:做人的故事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在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做人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
想想自己迈上教师行业已有十二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也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详细拜读过他的大作。
利用这次暑假,我在网上认真学习了他的教育观点,并细心的阅读了他撰写的《做人的故事》一书,从中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语言的丰富,文笔的优美。
《成长的故事》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美——生活的快乐”、“人——这是精神的力量”、“人——最高的价值”、“尊敬和尊重长者”、“通向思维源泉之路”、“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劳动、幸福和义务的和谐”、“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敏感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
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
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
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
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
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
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
老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
老奶奶看不见它。
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
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
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
然后给玛里卡戴好红领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队。
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
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
”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
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
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我想穿黑皮鞋。
”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
奶奶做在窗旁。
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
当玛里卡说黑皮鞋她也不喜欢时奶奶沉重的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
最新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精选9篇)

最新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最新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精选9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篇1最近,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晚年的封笔之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这本书凝聚着老人一生执着于教育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读来耐人寻味。
其中有一篇文章《怎样培养需要人的情感》读后感触特别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就在于与他人交往。
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
”他还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最精细的范围之一就是人对人信守义务。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少年、青年不愿意为他人的欢乐而奉献出自己精力的人,谈不上对信念和理想的忠诚。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他的学生能在童年获得个人与他人深交之中的那种奉献的道德经验。
”他指出:“道德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小公民厌恶并不去跨越侮辱人格的那个界限。
应该说,对他人的生活采取冷漠的态度,这对少年的纯洁心灵来说,如同娇弱的身体组织经受不住烧红的铁那样,是格格不入的。
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欢乐才会是童年变得高尚起来。
现在的孩子大都不懂奉献,只知道向别人索取,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自己却不为别人做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上有垃圾,没人主动捡起,扔进纸篓;公共汽车上没人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不光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善于同孩子谈奉献,使他们养成奉献的习惯,这意味着首先要教会孩子观察生活、观察人们、观察你周围的一切,不仅要理解,还要用心灵去感受,使他们具有关心他人、疼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假期一个月来,我读了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本书内容都在阐述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的思想,即培养人在精神上丰富,思想上充满信念、有崇高道德、善于忠实的热爱祖国和忠实的憎恨敌人、捍卫我们国家的财富。
书中的每个部分对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阐述的非常细腻,读后很有感慨。
其中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在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
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这一年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她的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
只要我们在教育中真心的付出了我们的爱,我想收获的定是爱的果实,和未来社会上真正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
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因为爱他们也就是爱自己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读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的感受。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这能讲出啥新鲜玩意儿?结果一读起来,哎呀,根本停不下来!书里的那些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特别亲切。
苏霍姆林斯基真的太懂孩子啦,也太懂我们这些在成长路上摸索的人啦。
比如说,有个故事讲一个孩子总是粗心大意,做错事情。
这让我想起我自己有时候也是马马虎虎的,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小小的粗心可能会引发大大的问题。
这一下子就点醒了我,让我开始注意自己的小毛病。
还有个故事是关于友善待人的。
书里说,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可能就会改变别人的一天。
这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们小小的举动,对别人可能有着大大的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长大了一点点。
以前觉得做人嘛,随心所欲就好。
现在才知道,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都在塑造着我们自己。
第二篇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下我读完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的一些想法。
你们知道吗?这本书真的是太棒啦!当我翻开它,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暖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把做人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的。
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是说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结果变得很孤单。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也会有点小气,不愿意把好东西跟别人分享。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告诉自己,以后可不能这样啦,分享才能带来更多的快乐。
还有啊,书中有个关于诚实的故事。
一个小朋友撒了谎,最后心里特别难受。
这让我明白,诚实是多么重要,一旦说了谎,心里就像有块大石头压着。
这本书里的故事没有那种长篇大论的说教,就是简简单单的情节,却能让我一下子明白很多道理。
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更懂事了,也更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善良、诚实、有爱心的人。
《做人的故事》真的是一本超级棒的书,如果你还没读过,那可真是太可惜啦!赶紧去读一读,相信你也会跟我一样,收获满满的!。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做人的故事读后感导语:做人的故事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在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WTT给大家介绍的做人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一想想自己迈上教师行业已有十二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也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详细拜读过他的大作。
利用这次暑假,我在网上认真学习了他的教育观点,并细心的阅读了他撰写的《做人的故事》一书,从中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语言的丰富,文笔的优美。
《成长的故事》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美——生活的快乐”、“人——这是精神的力量”、“人——最高的价值”、“尊敬和尊重长者”、“通向思维源泉之路”、“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劳动、幸福和义务的和谐”、“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敏感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
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
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
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
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
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
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
老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
老奶奶看不见它。
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
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
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
然后给玛里卡戴好红领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队。
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
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
”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
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
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我想穿黑皮鞋。
”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
奶奶做在窗旁。
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
当玛里卡说黑皮鞋她也不喜欢时奶奶沉重的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共5篇)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着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而在这个三部曲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我从中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
他对孩子没有半点私心,他对教育没有半点功利之心。
从没有想过要通过孩子来发财,从没有想过要通过教育来谋取教育之外的东西。
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
他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
读了本部分,两点感受颇深:1.他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
他的“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即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这两者的关系,使之处于相互促进的和谐之中;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且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
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使他产生一股情感动力,并发生情感转移,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并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他把“精神生活”范畴补充进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
他的“精神生活”意味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积极向上的需求和兴趣,能够在其积极活动中得以形成、满足和发展,使他特有的天赋才能有机会充分显露和发挥。
他认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
他指出,在学校里,不能只有听课、作业、考试而没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纯体力劳动而缺乏智力因素和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三)

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三)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老樱桃的小孙子花园里长着一棵樱桃树。
奥列西看见在它不远的地方长着一棵细细的小樱桃树苗,就问爷爷:“从哪儿冒出来这么一棵小树?”“是从核里长出来的。
”“那么,这是老樱桃的女儿了?”“对,是他的女儿。
”“老樱桃会不会有孙子?”“会有的,小奥列西,”爷爷回答。
“如果你好好看护小樱桃树,等到她开花结果,再把核种上,从核里就会长出老樱桃的孙子。
”奥列西陷入了沉思。
从他的眼睛里爷爷看到了柔情和牵。
“我要种出老樱桃的孙子,”小男孩说。
暴风雪早晨,一年级学生托利亚走出家门。
外面下着暴风雪。
树在呜呜叫。
小男孩害怕了。
他站在杨树下想:“不去上学了,太可怕了……”这时他看见了站在椴树下面的萨沙。
萨沙住在他家旁边。
他也准备上学去,也感到害怕。
两个孩子相互都看见了对方,都髙兴地朝着对方跑去。
他们拉起手,一起上学去了。
暴风雪还在呼啸,但是已经不那么可怕了。
被抛弃的小猫小灰猫被赶出了家门。
她坐在路边“喵喵”地叫着:她要回家找妈妈。
人们从她旁边走过,看着她。
一些人忧伤地摇着头,另一些人哈哈笑。
有的人可怜她:可怜的小猫咪。
但可怜归可怜,一点忙也不帮她。
黑夜降临了,小猫很害怕,她偎在小树丛里直发抖。
小女孩娜塔洛奇卡放学回家。
她听到了小猫的叫声,二话没说抱起小猫回了家。
小猫依偎在小姑娘的怀里呼呼睡着了,她好髙兴。
小男孩和生病的妈妈小男孩的妈妈病了。
儿子很伤心。
他想:怎么才能让妈妈髙兴呢?他来到妈妈跟前,坐在床边说:“妈妈,愿意的话,我给你画一个花园。
你会感到舒服些,你会想到真正的花园去散步。
”“好吧,儿子,你就给我画个花园吧。
”小男孩拿了一大张纸,画了红樱桃、成熟的果子、长着红苹果的苹果树。
画了蜂箱、蜜蜂和蓝蓝的天。
他开始画太阳,但怎么也画不好。
“妈妈,干嘛要画太阳呢,”小男孩说。
“我打开窗户,你看,今天的太阳多好呀。
”小男孩打开窗户,妈妈看见了令人愉快的太阳。
她笑了。
狐狸和老鼠老狐狸生了五只小狐狸。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是一本以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真实人物苏霍姆林斯基为原型创作的小说。
这本小说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为线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苏霍姆林斯基这个角色以及小说中所揭示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人,但却在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过程中逐渐堕落。
他的道德观念逐渐崩溃,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是巨大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失败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其次,小说中揭示的社会问题也令人深思。
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不公和腐败的社会。
贪污、权力斗争、阶级分化等问题在小说中被真实地揭示出来。
通过苏霍姆林斯基的遭遇,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这让我更加意识到社会的改革和个人的努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和描写也非常引人入胜。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理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
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
作者的描写让我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我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总结起来,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苏霍姆林斯基这个角色的故事,我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警示。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改变自己和社会,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是俄罗斯作家,他的作品以描写人性和社会问题而闻名。
我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一部作品后,深受触动,产生了很多思考。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刻画的人物形象多样而丰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苏霍姆林斯基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欲望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他的作品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的人。
同时,他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人们往往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一面,这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
他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平现象。
他用文字描绘了人们的贫困、苦难和无奈,让我深刻感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他的作品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我开始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并思考如何为社会公正做出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还给我带来了对人生和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人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他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他的作品让我意识到,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他也让我思考人的存在意义,人应该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揭示了人性和社会问题。
通过他的作品,我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人生和存在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的作品引发了我对社会和人的关注,让我更加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为社会公正做出贡献。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第一篇: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唐山三中蔡桂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乌克兰马甫雷什乡村中学做校长时,校园的花房李凯出了朵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师生前来观赏。
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了一朵玫瑰,拿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
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完就把花送回来。
”听完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一件既普通又感人的小事,却折射出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人类大爱的精神,教育就是爱。
“师者,必有大爱之心;师者,必有完整之爱。
”这才是教育的本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恐怕不会不由所感发吧!现实世界里,我们有的教师,包括自己在内,都或许把“没有爱就没教育”当做口号挂在嘴边,但每每遇到与上述类似的情况,作出的却是轻则呵斥训诫,重则以“损害公物”为由予以处罚!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破坏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外,一无所获。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会豁然开朗:教育原来这么简单,简单到就一个字——爱!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
这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真谛!现在,我县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说正秉承着这一理念。
期望通过大讨论大建设,让教育真正的返璞归真,回归到教育的本源——爱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做人的故事》读后感
矿区实验中学芦晨霞
想想自己迈上教师行业已近十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
观点也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详细拜读过他的大作。
读了他的《做人的故事》一书,从中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语言的丰富,文笔的优美。
《成长的故事》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美——生活的快乐”、“人——这是精神的力量”、“人——最高的价值”、“尊敬和尊重长者”、“通向思维源泉之路”、“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劳动、幸福和义务的和谐”、“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敏感性”。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
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
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
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
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
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
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
老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
老奶奶看不见它。
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
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
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
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
然后给玛里卡戴好红领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队。
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
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
”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
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
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我想穿黑皮鞋……。
”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
奶奶做在窗旁。
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
当玛里卡说黑皮鞋她也不喜欢时奶奶沉重的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
为什么奶奶走了?作者使用的语言亲切、朴实、具有儿童韵味。
那抒情的语调、诗一般的风格,缓和了个别作品直接的教诲和道德说教的味道,更多的留给人思索的余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的、和谐的才是最美的。
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
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
所以“美——生活的快乐”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胜的自然界的小艺术作品,其使命不仅要发展儿童的认识兴趣,还要产生一股触及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
比如《我们
拯救了小云雀》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小云雀窝,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
他们还不会飞。
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
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粟子地里,粟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
我们走回家去,看见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
它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
然后,他出来了,快乐的唱着歌飞向了蓝天,它是在告诉我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作者从自然界的事物着手,从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导孩子要善良的对待所有的生灵,所有的小动物,要与自然界的万物和睦相处,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吗?想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识!又如《为了蝴蝶不被刺伤》小卓娅在花园中玩,她走近一棵刺槐。
在刺槐上面有尖尖的刺。
一只漂亮的蝴蝶正在刺槐上飞。
哎哟,它怎么不害怕呀!要是飞到了刺上,那会怎么样呢?卓娅走到刺槐跟前,摘下了一棵刺、两棵、三棵。
妈妈看到了就问她:“卓娅,你在干什么?”“为了不让蝴蝶被刺伤”!这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多么纯真的想法,多么善良的举动啊!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颗纯洁无暇的心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
在纯洁,善良的心灵的感召下,我们自己也将使身心受到洗礼,情操受到感染,世界将充满关爱!还有《雨和雷》小雨点躺在温暖的小云朵上。
他是这样一只小鸟,就象小公鸡那样。
雷悄悄的走近他的身边。
这是什么样的野兽啊!披头散发,全身都是毛。
雷偷偷的走近小雨点,还呼隆隆的吼叫。
小雨点吓醒了,哭了起来。
他的泪水一个劲掉到了地上。
这时地上的人说:“下雨了。
”田野和草地在洗脸。
小麦和白菜也在洗脸。
小雨点哭够了。
雨停了。
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把孩子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描述得如此浅显易懂。
把有时会给人类带来伤害的雨和雷也描写得如此可爱。
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里的阳光、雨露、微风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惬意!世界不是不美,而是我们的双眼被尘世所蒙蔽,看不到也欣赏不到美好的事物。
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别在去计较那些丑恶的不开心的事情。
只要你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一切,你将活得非常轻松而又愉快!
“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
在他的文艺作品中反映人忠诚于对其他人的义务,反映热爱人和尊重人的思想,反映人对人的需要和履行义务的思想,反映体察周围人的情绪和愿望的能力。
比如《蜜糖饼干和麦穗》一清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人就起床了。
他把白色的蜜糖饼干装进口袋里,然后就到地里去了。
他在庄稼地里走,欣赏着麦子。
他摘下一颗麦穗,从里面搓
出一些麦粒,放到嘴里试了试就笑了。
饼干藏在口袋里。
在那里麦穗和饼干相遇了。
“你是谁”饼干问。
“我是麦穗。
”“哎哟,你身上怎么那么多刺……你为什么要存在?从你那里能得到什么好处?”麦穗笑了笑,摆动了一下自己的胡子,回答说:“没有我就没有面包,没有面包干,也没有你饼干。
”饼干大吃一惊,仰慕的看着麦穗,不好意思起来,赶紧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麦穗。
“这就是说,”饼干说,“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你。
那么,谁是你的上级呢?”。
“人”麦穗回答,“人创造一切。
”这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当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生命是极为宝贵的,但有比我的生命和你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祖国永恒的生命。
”他认为儿童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儿童对祖国土地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承担着道德责任。
“苏霍姆林斯”已不复存在,他在人生旅途中短短的52个年头,却留给世人这么多精神财富,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每一位他深爱的学生。
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学习他不畏劳苦,勇于求索,孜孜不倦的高尚品德,借鉴他成功的教育经验,为培养“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和体格健全三者和谐的结合在一起的人”贡献力量。
20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