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李政涛读书笔记
教育常识李政涛读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李政涛在《读书笔记》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格的引导者和榜样。
李政涛还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当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和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读书笔记》中,李政涛还详细解释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主、创新、合作的学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品德、体魄等各个方面。
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开放式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常识李政涛读书笔记》是一部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育经典。
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原则,更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内容来源于网络整合,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教育常识李政涛读书笔记李政涛,现任教育部部长,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专家。
在各种场合和媒体上,他频繁表达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和观点。
李政涛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对于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
在李政涛的读书笔记中,有不少关于教育常识的内容。
他认为,教育常识是教师和家长必备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常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
以下是一份关于教育常识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育常识》 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赵梅暑假读了李政涛老师写的《教育常识》一书,感触颇多。
它让我认识到尊重教育常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阅读中,不断引发自己对教学的深层次理解,思考,不断产生共鸣,让灵魂不断得到洗涤。
现结合我校课改实际,把最有感触的地方总结一下。
第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互动生成的过程,课堂就不属于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享,共有,共在的课堂。
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让课堂教学回归教学的本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最核心的要求。
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或提问,或阅读,或思考,或练习。
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
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学习富有成就,那就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发挥儿童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不断给予引导,提升提问的能力和质量。
一方面,老师要从指导学生有良好的提问习惯做起。
此外,老师还可以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来表达问题,不仅要自己讲得清,还要让别人听得懂。
第二,把质疑还给学生。
改变学生对书本,教师和权威的迷信,盲从,养成质疑问难的意识和习惯,把习惯性的不假思索接受现成结论,变为自己对已有观点的习惯性质疑追问。
为了把质疑权还给学生,老师首先要相信学生有质疑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这是不可没有的前提。
第三,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以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作出的。
学生也因此形成了对教师评价的期待和依赖,教师评价成为学生获得自我认识的源泉。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之间评价,教师则暂时隐身在后,不急于评价,不以自己的评价替代学生的评价,同时需要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评价方式做恰当的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第四,把工具权还给学生。
这里的工具权指的是学习方法。
它不应该只是老师提供的,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建构的。
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运用甚至创造学习方法的权利。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篇一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李政涛的《教育常识》,这可真是让我感慨万千啊!也许你们会问,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能有啥特别的?可我得说,它真的不一般!李政涛在书里讲的那些东西,就像是一道道闪电,猛地劈开了我对教育的固有认知。
我觉得吧,教育这事儿,以前在我心里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考试拿高分,就这么简单粗暴。
但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教育哪有这么简单?它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也可能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程。
书里说,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那个总是调皮捣蛋的小王。
以前我总觉得他就是个让人头疼的主儿,可现在想想,也许他的调皮背后是独特的创造力在“作祟”呢?我不禁反问自己,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有时候太急于把孩子装进一个标准的模子里,而忽略了他们原本的光芒?还有啊,李政涛提到教育要有耐心和爱心。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她那温柔的眼神和耐心的教导,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也许,真正好的教育就是像她那样,用爱去包容,用耐心去等待。
不过,我也在想,现实中的教育能完全按照这些理想的理念来吗?毕竟,有那么多的压力和限制。
但不管怎样,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充满温度和可能的事业。
总之,读了《教育常识》,我这心里就像被扔进了一颗重磅炸弹,炸得我对教育的想法天翻地覆。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哇塞,朋友们,我读完李政涛的《教育常识》啦,这感觉真是五味杂陈!一开始,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里还想着:“能有啥新鲜的?”可没想到,我很快就被打脸了!李政涛在书里说的那些话,就像一把把钥匙,不停地打开我对教育的各种疑惑之门。
我就一直在想,教育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还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比如说,他讲到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这让我想起我表妹,那小丫头可活泼了,天天上蹿下跳的。
家里人都觉得她太调皮,得管管。
李政涛 教育常识
李政涛教育常识:李政涛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7月本书是为教师写的“教育常识”。
本书所讲的教育常识,首先是我自己眼中的教育常识,它绝非教育常识的全部。
我期待通过对教育常识的追问,唤醒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
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
我期待与本书结缘的读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并在实践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
生命的欢愉之一,来自于对常识的寻找和运用。
生命的艰难,又何尝不是如此?仅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李政涛教育常识1【每个人在宇宙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都不可能重复。
即使有生命的轮回,原来的生命可以重来,但不能重来。
这朵花已经不是另一朵花了,这种生活已经没有了。
对于老师来说,是爱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是永远不能重复的。
爱的方式就是孜孜不倦地发现和珍惜它们,通过教育让它们变得独一无二。
教育常识二【人始终是未完成的】所有的“成”都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已往的自己,但相对于未来的自己,人始终处于未成的状态,各种可能性总是在前方默然守候。
谁未成的可能性越多,谁的未来世界就越广阔越丰富,前途就越远大。
教育常识三【人只能自己去活着】教育,不是替代学生选择,替代学生思考,而是赋予学生选择和思考的能力,对于作为生命存在的个体学生而言,教育唯一能做的,不是替代他活着,而是促使他拥有更好的“自己去活着”的能力。
教育常识4【孩子的成长需要自己的节奏】人的成长需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节奏。
不同的阶段除了特征不同,还有不同的节点,这是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点。
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这些节点和关键点,不能轻易绕过和错过。
一旦错过,就永远无法弥补。
教育常识5【人在表演和观看中成长】表演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行为和普遍现象。
人的生命的存在是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的,他的一切基本行为都可能是表演性的,所以表演和观看的需要就成为了人性的一部分。
这种对人性的理解带来了鲜明的教育意义:表演意味着成长,观看意味着成长,人在表演和观看中成长。
李政涛——教育常识
李政涛:教育常识——暑期读书报告詹保胜2013-8-27教育常识是什么?⏹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基本:教育常识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本源,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
⏹简单:既是表述方式的清晰和简练,也是具有可操作性至少具有可转化性的。
⏹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
全书内容简介⏹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三、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四、教师常识:有尊严和快乐的创造者;⏹五、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六、过程常识:懂过程才是懂教育;⏹七、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活化。
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1.1 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人性:人的本性,即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德国·第斯多惠⏹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
⏹教育所解决的是生命生长的难题。
1.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命。
⏹教师的职责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每个永不重复的生命,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
⏹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1.3、人始终是未完成的⏹人是充满了可能性的动物,他/她从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固着于某一点,而是不断向各种可能性敞开。
⏹人有了可能性,就有了可塑性,教育才有了可能。
1.4、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儿童的需要是生长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力量。
教育的作用在于将这种需要变成促进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健康力量。
⏹教育的任务是发现、满足并提升孩子的生长需要。
⏹没有成熟的东西,过早暴露于阳光之下,会晒死的。
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好奇心——求知欲的开端⏹乐趣——求知乐趣远胜于分数⏹方法——用最恰当的方法学习运用创新⏹能力——将方法变成综合性的能力⏹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2.1 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雕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灵魂⏹将学生的灵魂视为“种子”,教师为之创造合适的条件,赋予其内在生长力,然后耐心唤醒他,使之长出本应属于自己的模样。
教育常识
《教育常识》读后感王燕飞最近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著作,话语精辟、见解独到、用例鲜明,使人读来受益匪浅。
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我认为这无形当中,给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很大的约束和指导,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深刻体会教育本质。
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尝试和教学常识七个主题,在这本书中,李教授的每一个观点都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从深层挖掘分析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下面我从“人性常识”“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教育必须要建立在对人性尊重的基础之上,即便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甚至是智力障碍的孩子,我们也要充分的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去看待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遇到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烦躁以至于好动、顽皮;我们也常会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来忖度孩子的想法;甚至我们极易出现对孩子理解能力差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
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对儿童的天性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充分的尊重,去合理的引导学生,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打击,以“赏识教育”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如果成功建立了互相尊重与认可的良性关系,必定对儿童教学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一个是教育内容的选定,在传统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在学习上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哪些。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就是要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能有不少的收获,从而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
人性教育重在“泛”教而生长——读李政涛《教育常识》
总是带着 已成 的可能性 ,走 向新 的可能性 。”《荒漠 甘泉 》中飞蛾破 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 的时代下 ,需
蛹振翅高飞 的故事 ,给人深刻 的启示 :教 师要做的 ,是 赋予 学生选 要教师在教 学 中树立 “学教并重 ,以学 为本 ”的育人 观 ,不仅 教知
曾经有一位校长 对一个教师 眼中的“不 良少年”说 道 :“我一 能力 。今 天 ,教师所要教的不是 书斋里 的玄谈 ,更不是卧榻上 的呓
看你修长 的小拇指就知道 ,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 。”这位 语 。三是从 中国长远的发展趋势来讲 ,过去那种“不识字 ”的文盲
不 良少年从此按 照州长的要求来 约束 自己的行 为 ,激励 自己前 的时代很 快就会结束 ,高科技智 能时代将重新界定 “文盲 ”,那就
它 的美 不在语言 ,不在情感 ,而在 于字 里行间传达 出 自己对生 活 的教育。
的理解和感悟 ,传达 出对人生 的哲思 、人性 的理解 ,让教育 回归常
三 、表 演 教 育
识 ,回归人性 。可以说 ,对教育最透彻 的理解 ,往往沉浸着 对人生
作者把教与学 ,理解为“表演 ”与“观看”。表演者和观众就是
撷 英篇
人 性教 育重在“泛"教 而生长
— — 读李 政涛《教育常识》
赵 禄
(山西省 大同市二 中,山西 大同)
摘 要 :人在 一条路上走得太久 ,就会 忘 了当初为什 么出发。之 所以在行走 的道路上常常感到举步维艰 ,甚至险象环生,就在于社 会始终弥漫着对常识的无知和漠视 之气,以及缺乏对常识应有的尊重和敬 畏。教育亦如此。
代表性 。总体 而言 ,可 以把作者有关人性 教育部分分 为四个部分 。 教育主体 ,我们应该鼓励 ,经常互换表演者和观看者 的身份角色 。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2篇篇一: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暑假里,义乌初中英语工作室的尹老师发给我们李政涛的所着的《教育常识》,说实话,起初第一眼瞟到书名的感觉是有点不屑,心想又是一本灌输理论的空洞之作。
但当我翻来目录,读了序言,却有种让人很想读下去的欲望。
因为“序言”中告诉我: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
例如,不少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教导学生认真读书,好好学习,但自己却不爱读书,不会学习,丧失了自我教育的欲望和能力。
反思自己,不正是“不少老师”中的一个吗?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紧迫感,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
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
”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尽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下面对本书的感悟,略谈一二:1、本书的编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
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
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
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
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2、在“教育过程常识”这一章节中,作者认为是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这一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文前提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
在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和道理,在学生那里却是一片复杂的混沌。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
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有感(中英文版)英文文档:After reading Li Zhengtao"s "Educational Common Sens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his insights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Li Zhengtao"s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shedding light on various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book i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love for learning in students.Li emphasizes that education is not merely about imparting knowledge, but also about cultivating a genuine passion for learning.This can be achieved by creating an engaging and dynamic classroom environment that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uriosity.Another significant point highlighted in the book is the role of educators in promoting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through education.Li argues that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s, but also on addressing societal inequalities and empowering marginalized groups.This requires educators to be aware of their own biases and to actively work towards creating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learning spaces.Furthermore, Li Zhengtao"s book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reflec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Heencourages educators to constantly questio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o seek feedback from their students and peers.This reflective approach helps in develop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enables educators to adapt their strategies accordingly.In conclusion, "Educational Common Sense" by Li Zhengtao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His book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ostering a love for learning, promoting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and embracing reflec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se concepts serve as a reminder of the significant role that educators play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our society.中文文档:在阅读李政涛的《教育常识》后,我对教育领域的洞察力深感印象深刻。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摘要:1.教育观念的反思与更新2.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启示3.教育创新与教育技术的应用4.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素养提升5.教育公平与质量保障6.学生成长与个性化教育7.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8.教育政策与教育体制改革9.教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0.教育发展的未来展望正文: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未来、国家发展的伟业,更是一项充满智慧、温暖与爱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更新教育观念,探索一条符合时代特征、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之路。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挑战。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与创新?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不断探索、反思,从而在实践中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
教育创新与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应善于运用这些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智慧校园,实现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素养提升同样至关重要。
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博大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公平与质量保障是教育事业的核心议题。
我们应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努力消除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要关注教育质量,完善评价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
李政涛教育常识感悟李政涛,中国教育家、作家,精通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学,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应用。
通过学习和借鉴李政涛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教育的常识和感悟。
一、个性教育李政涛强调个性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天赋和潜能。
教育应该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发挥个性,实现自我。
教师需要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李政涛的教育理念中,情感教育占据重要地位。
他认为学生的情感健康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三、实践教育李政涛主张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全面发展李政涛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激发潜能李政涛强调激发学生的潜能。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激情,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天地。
通过学习李政涛的教育经验,可以得到许多关于教育的常识和感悟。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借鉴李政涛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有幸读到了李政涛先生的《教育常识》这本书。
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教育中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极易被忽视的常识。
这本书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教育者,你有没有把教育常识弄丢了?”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在过往的经历中,我们常常追求新奇的教育方法、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那些最基本、最朴素的教育常识。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我们总是急于把孩子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完美模样,却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天性和潜能。
教育应该是唤醒孩子内心沉睡的力量,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去探索世界、发现自我。
就像一颗种子,只要给予适宜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它自会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另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常识是:教育即生长。
我们常常把教育当成是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不能揠苗助长。
比如,在幼儿阶段,就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会增加孩子的负担,还可能会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人。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我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升学,而忽略了他们的品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然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善良的心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的教育经历相对照。
作为一名家长,我曾经为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而焦虑,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却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好的教育,应该让人心灵充满温暖读李政涛《教育常识》随想
好的教育,应该让人心灵充满温暖读李政涛《教育常识》随想初识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是因为他去年暑期来学校作了关于“有效教学”和“如何成长为名师”的两场报告。
而学校推荐阅读的他的专著《教育常识》,则让我有了深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机会。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注意到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着这样三句话:“此书写给天下所有教育者。
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
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
”我非常诧异于一位造诣精深的教育专家为什么会和读者聊一些教育常识,他会谈哪些、怎样谈教育的常识。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步了解到李教授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他认识到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
进而,他认为“当代中国的各种教育改革,它们为中国教育带来的首要改变,是让教育回到了常识,把已往对常识的违背变成对常识的遵守,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成为教育生活的基础;诸多新理念或新观念,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等等,都是常识意义上的观念,是对长期被遗忘的教育常识的重新唤醒。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另一位教育大师、北京十一中学的校长李希贵,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做的,其实都是中外教育家已经说过、已经做过的。
李希贵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五十几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不正常,一会儿“左”得不正常,一会儿又“洋”得不正常,教育离“常识”也越来越远。
所以,他认为中国教育迫切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回归“常识”。
李政涛教授和李希贵校长一样,认为教育要回归“常识”——教育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培养“工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自为的,而不是“灌输”的。
两位大师都力图让教育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
教育要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工具”,就是说教育要使人成人,要帮助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李政涛教育常识》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著作,作者李政涛是一位资深教育学者,他在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等内容,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李政涛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其次,李政涛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赞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另外,李政涛还提到了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因材施教。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是不同的,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效果。
通过阅读《李政涛教育常识》,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将以李政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读到这本书,受到启发,共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常识》李政涛读书分享会发言稿
《教育常识》李政涛读书分享会发言稿教育常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它关乎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李政涛老师的读书分享会,他以《教育常识》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我在这次读书分享会上所学到的教育常识。
李老师强调了教育的本质。
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应试技巧的训练。
他引用了一位教育家的话:“教育不是为了让人们适应现实,而是要培养人们改变现实的能力。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李老师提到了教育的公平问题。
他指出,教育应该是一个公平的平台,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教育机会的差异。
李老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他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措施,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革高考制度等。
这些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行动起来,为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老师还谈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
他还分享了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案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李老师强调了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他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还提出了一些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情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
他鼓励大家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读书分享会,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
教育常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教育常识,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
读《教育常识》有感1500字读《教育常识》有感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刁敏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
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
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
依照这种逻辑,作者从人性的高度谈起,把教育内容、学生、教师、教学放到教育过程中去一一考量,最终认定教育的理想是“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而教育”。
书中很多的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使我联想想到了班主任工作亦如此。
管理班级有的时候需要规范,有的时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发挥人的潜质的事业,人的潜质到底连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唤醒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因此,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信任、理解与尊重,管理在于发现,在于倾听,更在于唤醒。
在班级这样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主体,我们每天看到的只是每个学生的行动,每个学生都似乎在静静地走着,安分地学习着,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头脑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工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利益追求更是不同,也许我们雕刻出的规则能够管得住行为,但是却难以管得住思想,因此有人说,班主任的管理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还有“把儿童当儿童”“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一句人人都知晓的话,也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然后要真正做好、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正如李老师在书中所讲到的:他到北京56中挂职锻炼,带着满腔热情,做好充分准备,信心满满地去一个全校闻名的乱班上一堂思想政治课,最后他“仿佛一位稚嫩的新手一样狼狈不堪”“恼羞成怒”,回到办公室后,把备课本一扔,开始喷发抱怨:这是一群什么学生?!简直是人渣!他也困惑:这样的学生去爱?我敢爱吗?因为这是的李老师,几乎是把这些让他丧失了教师自尊,体验到教育失败的学生视为仇敌了!相信,李老师这样的经历,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过,真的,那些态度恶劣、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会让你抓狂、烦躁、心情恶劣、甚至愤怒……最初的时候,我们也会很有耐心,尽管受尽挫折,依然会爬起来再战,但经历过多次失败之后,可能就会放弃。
【原创】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常识》读后感我潜心研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常识》,真是受益匪浅。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小节《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对语文教育规律与理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但是现在,有些老师还是无*确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更新,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提问题,讨论交流,自己却不加有效引导,不予适当评论,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感。
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失偏颇,需要纠正的。
为此,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这本书中重新体悟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并给了我们五条启示。
在五条启示中,李教授特别指出“什么情况下的教,可以通向不教?”就是当学生有了好奇心,自主去摸索、去探究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方法,能够自主选择、运用和创造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能力,得以自如应对各种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可以不教了;当学生有了习惯,不用教师催促,也无需自我刻意为之,学习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时候,可以不教了。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以我的语文教学为例来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做法。
(一)识字教学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孩子们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很多孩子笔还握不好,字还不会写,就连写个“一”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其丑无比。
所以,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常常要握住他们的小手,一笔一画地教他们写字。
我们会用教鞭指着黑板,无数遍地教学生读拼音读生字。
接着,我们要教孩子一些识字方法,帮助孩子识字。
我们常常会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此外,我还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采用猜字谜、编儿歌、顺口溜、做动作等多种识字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
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
何为“教育常识“呢?用李政涛教授的话说就是“有关教育的最根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下面来谈谈本章中的各个小节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活化教育内容的方法是运用“。
这一节中提到“并不是全部的'科学知识'都是有教育价值的知识。
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儿童健康、主动生长的科学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我们要怎么样对教材进行选择,进行什么样的处理呢?我们还是要依据我们学生自己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练习,把“能够转化到学生那里去“,为学生所用,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内容选过来进行教学的。
其它本节中的“一个学生捉了一只麻雀“这个例子也给我很深的启发,丛植个例子说明,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走进学生的生活,多与学生交流,随时随地都要抓住教育的时机,在无形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并把知识运用起来,这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学生掌握得最牢固的。
本例子中的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政涛:教育常识
——暑期读书报告
詹保胜
2013-8-27
教育常识是什么?
⏹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基本:教育常识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本源,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
⏹简单:既是表述方式的清晰和简练,也是具有可操作性至少具有可转化性的。
⏹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
全书内容简介
⏹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
⏹三、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四、教师常识:有尊严和快乐的创造者;
⏹五、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六、过程常识:懂过程才是懂教育;
⏹七、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活化。
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
1.1 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
⏹人性:人的本性,即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德国·第斯多惠
⏹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
⏹教育所解决的是生命生长的难题。
1.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命。
⏹教师的职责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每个永不重复的生命,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
⏹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1.3、人始终是未完成的
⏹人是充满了可能性的动物,他/她从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固着于某一点,而是不断向各种可能性敞开。
⏹人有了可能性,就有了可塑性,教育才有了可能。
1.4、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
⏹儿童的需要是生长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力量。
教育的作用在于将这种需要变成促进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健康力量。
⏹教育的任务是发现、满足并提升孩子的生长需要。
⏹没有成熟的东西,过早暴露于阳光之下,会晒死的。
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
⏹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好奇心——求知欲的开端
⏹乐趣——求知乐趣远胜于分数
⏹方法——用最恰当的方法学习运用创新
⏹能力——将方法变成综合性的能力
⏹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
2.1 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
⏹雕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灵魂
⏹将学生的灵魂视为“种子”,教师为之创造合适的条件,赋予其内在生长力,然后耐心唤醒他,使之长出本应属于自己的模样。
⏹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雅斯贝尔斯
2.2、以生长的眼光看学生
⏹生长即生命的生成与发展
⏹生长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生长本身就具有价值,而且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教育的本义即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
2.3 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育
⏹因材施教
⏹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都是量身定做的。
⏹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种教育创造。
⏹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适合的道路,并且帮助学生走出适合他的道路。
2.4 创设宽大、审慎和温暖的教育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充满温情的教育浸润学生身心,绵延终身。
三、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
⏹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
⏹学生有什么?
⏹还缺什么?
⏹学生的困难是什么?
⏹差异是什么?
3.1、学生是教育的目的
⏹人与人的三种关系:
⏹我与它(利用与被利用);
⏹我与他(遥望,敬而远之);
⏹我与你(相互玉成)。
⏹孩童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指向与归宿。
3.2、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
⏹怎么看决定怎么做。
⏹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
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罗杰斯
⏹耐心守候,等待花期。
3.3、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
⏹孩子=白纸?
⏹孩子的内心存在一个宇宙,它有无限的广度与深度!
⏹尊重其独立性;
⏹呵护并保持其本真面目;
⏹沟通,衔接,转化与促生。
四、教师常识:有尊严和快乐的创造者
⏹他们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他们富有爱心但是自身却得不到爱,他们有需要却得不到满足,他们永远是把生命奉献给其他母亲孩子的陌生人,随着岁月的流失,他面露倦容,… …
⏹将教育过程变成丰富自我、滋润自我、提升自我生命的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告别自我、创新自我的过程,
4.1、教学相长
⏹教育就是召唤与应答,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召唤与相互应答的过程。
⏹我们有没有通过教育教学使自己的心灵越来越广阔与从容?
⏹教学滋养学生,也滋养教师,师生在教学中相互滋养相互提升。
4.2、教师一句话,影响人一生
⏹教育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教师的语言具有促进生命生长的力量
⏹教育即唤醒,唤醒的途径即教师的语言
⏹教师说出的一句话,能够伴随学生一生,影响、塑造和改变学生一生,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4.3、学会享受教学
⏹以享受的心态与眼光对待教学
⏹享受每一堂用心对待的好课
⏹享受学生的每一点点进步
⏹享受学生的生长快乐
⏹享受自己所获的滋养
⏹享受教学中每一个值得感动的瞬间
4.4、做现实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教育是一个由理想牵引的事业,它们都是面向未来的。
⏹理想的特质是超越,先于并高于现实。
⏹如何让理想更实在?
⏹如何让现实更美好?
五、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
⏹教是为了不教
5.1、让教学充满生长的气息
⏹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点
⏹帮助学生突破哪些障碍?——突破点
⏹怎样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提升点
⏹如何实现共生长?——共生点
5.2、把教法变成学法
⏹教学即转化,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怎么自主学习。
⏹怎么办?备课既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者要作出示范,要有现身说法。
5.3、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把空间还给学生——打破教堂式的格局
⏹把权力还给学生: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工具权,总结权。
5.4、以结构的方式教学
⏹结构是不同构件之间的有机结合。
⏹教学结构是“教”与“学”的两大结构的整体相互转化。
⏹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教的过程结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