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课堂实录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优秀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 了解天火的定义、特征以及常见的天火现象;- 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处理天火;-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研究天火的形成原理和处理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天火的定义和特征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天火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天火。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天火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的天火现象,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3. 概念解释:介绍天火的定义和特征,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天火现象,并展示给全班。
5. 检查与反思: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处理天火。
第二课时:天火的预防和处理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天火的预防方法;- 学生了解常见的天火处理措施。
教学步骤1. 复:回顾上一课研究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天火的预防方法,例如切勿私自点燃烟花爆竹,避免乱扔杂物等。
3.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并观察天火的处理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常见的天火处理措施,并展示给全班。
5. 练与评价:教师布置练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 课件:PPT带有天火图片和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 教辅书:提供相关知识点和练题。
五、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和描述天火的特征;- 小组讨论展示:学生能否合作讨论并总结天火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练评价:学生在练中的答题准确率和解答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天火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掌握了预防和处理天火的方法。
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神秘、猜测、推测”等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火之谜”的来龙去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神秘、猜测、推测”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火之谜”的来龙去脉。
2. 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科学知识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天火之谜”。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猜测、推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理解句子。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学生分段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
3. 讨论课文内容(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火之谜”是什么?课文是如何描述的?(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火之谜”的神秘性和科学探索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
(2)运用本课学的生字词造句。
(3)查阅资料,了解“天火之谜”的相关科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科学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火的现象,了解火的产生和蔓延原因。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分享科学知识。
七、课堂实践:1.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天火之谜”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
(2)小组合作,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制作研究报告。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范文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范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2. 学习课文中科学家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
3.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活动与实践(15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角色,扮演该角色,并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加一些情景,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活动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选择角色。
2. 教师向学生说明表演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3. 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
七、课堂讨论与交流(15分钟)讨论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课文及教案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课文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g)了。
五年级语文教案 天火这谜-说课一等奖

19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火之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板书:富兰克林风筝实验二、学习第3节探究原因,品味词句,走进人物出示要求:(1)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用实验来解开这个谜团的?从中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然后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预设一:生读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1)从这里你看出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一种什么科学态度?生:(板书:严谨的科学态度)(2)如果这里把推测换成猜测,好不好?为什么?师:还有什么原因——?预设二:生说,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当时的情况,读读出示: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对他冷嘲热讽。
(1)从习惯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从哪里看出了富兰克林处境艰难?(2)透过“冷嘲热讽”这个词你仿佛听到什么?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3)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从“决定”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生:(板书:勇于探索)三、学习第四小节,探究实验,品味词句,感受品质出示要求:(1)默读第四小节,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从中看出了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2)在小组内交流,选择你们认为最合适的词语填空,并结合课文第4自然段的相关词句,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天火之谜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学习文中知识,学会阅读方法,深入了解富兰克林和试验情况。
教学过程:一、读懂课文初解谜团导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天火之谜,知道雷爆很可怕。
西方人称为天火,又叫上帝的怒火,我们中国人叫雷神、雷公。
谁能说说你心目中的雷爆怎样。
1、说雷爆(引导学生分别用课文词语、自己语言、古诗或雷雨天的心情说)2、说解谜(引导学生从谁解谜团怎能么解去说)二、精读感悟再解谜团。
1、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深入研究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这个谜。
2、再现风筝装置,议科学性。
(做风筝的目的是把天上雷电引下来。
做试验的风筝有细铁丝,用来引雷,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便于观察,并减少引入电流,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平安需要。
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用来实验电击。
)3、设身处地回放实验过程。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小结:富兰克林勇于探索,讲究科学,愿为科学献身。
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今天同学们不但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而且通过仔细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真了不起!三、读出见解学会发现。
1、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2、补充介绍:富兰克林只读过二年书,但他勤奋好学,从印刷工人开始,一直到拥有自己的印刷作坊,自己办报纸,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谋生之路,最后获得人们的成认,成为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
富兰克林改良了当时每家都要用的取暖炉,使之把更多的热量散发到屋子里而不是随着烟囱跑出去;创造了老年人使用的双光眼镜,从事电的研究——富兰克林所使用的电荷等名称被沿用下来,今天的物理学还一直在使用它们。
1752年,他创造了挽救了许多人和财物的避雷针。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我在这世上只佩服三个人,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第二个是富兰克林,第三个还是富兰克林,由此可见富兰克林的魅力。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复习导入,句式训练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天火之谜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生: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
师: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生:天火之谜是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的。
生:富兰克林在“风筝实验”的帮助下解开了天火之谜。
生:天火之谜被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解开了。
生: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把天火之谜解开了。
师:这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会用不同的方法说同一种意思,这就是能说会道。
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富兰克林。
二品味词句,感受品质师:平常我们都做过“找不同“的游戏,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
找一找风筝有什么不同。
一只风筝是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一只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在我们头脑中的风筝。
生:自读课文圈画师:谁来说一说这两只风筝的不同生:做实验用的风筝比我们平常的风筝多了细铁丝、麻绳、问号)生:我认为是为了能攥住风筝。
生:我认为麻绳淋湿后带了电,丝带没有淋湿就不会带电,所以用来攥,比较安全。
师:好的,你们认为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时候很注意安全,懂得保护自己。
也许还有另外的用途,这个就放在课外,请同学们呢自己去研究。
师:(指着屏幕)你能根据屏幕上这些内容向没见过这只风筝的人介绍一下吗?生:这是一只……(略)师:从这只风筝中你看出了什么?生:富兰克林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师:是。
(板书:丰富的知识)师:只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还不足以了解富兰克林的全部,让我们来关注放风筝的过程。
请你静心读读文章第四节,你觉得哪些字词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自读自悟)师:(巡视)生:我从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知道麻绳带电了。
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两个句子:……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
天火之谜教案范文

天火之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火之谜”的相关背景知识;(2)掌握火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2)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火的起源;(3)学会运用资料、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火的起源及作用;(2)掌握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火在人类进化中的重要作用;(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关于“天火之谜”的资料;(2)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3)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分组,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讲述火的起源及重要性;(2)提出“天火之谜”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天火之谜”的看法;(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模拟火的起源;(3)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火的起源。
3. 知识拓展:(1)讲解火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火对环境的影响。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调查火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火的作用;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在探究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对方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程度。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19《天火之谜》课课练 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19《天火之谜》课课练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9《天火之谜》课课练苏教版19天火之谜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一、拼音小关卡。
1.认真阅读拼音,字迹工整。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最初的时候都是一条爆zhà()性新闻,总要面临fěng()刺和质疑。
但是勇敢的人总能jiē()开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秘密,用事实有力地击bì()嘲讽fěng(),从而开辟出新的前进的道路。
2.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郭晶晶是连续第四届奥运会跳水冠军(2)他外表光鲜,骨子里坏透了,是个衣冠()楚楚的禽兽。
.(3)班里很多同学的脖子上都挂着一把家里的钥匙()。
.(4)妈妈用汤匙()给我们盛着汤。
.二、词语游艺厅。
1.解释在习语中添加一些单词的含义。
无稽之谈:________安然无恙:________..怒发冲冠:________不足为奇:________..2.选词填空。
外推法(1)这种()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2)由此他大胆地(),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3)通过一步一步地(),我终于把这道数学难题解决了。
3.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冷的热的快乐的谈论缺陷A.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你怎么能?b、就别人的缺点而言,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c.这种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馨行为,在这个社区早已司空见惯,________。
d.得知自己的节目能够上春晚时,”旭日阳刚”二人________。
三、刑罚训练营。
判断下列问题的类型并去掉问号。
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情况下改变句子的意思。
1.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第1页(共4页)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人们习惯于认为天空和地球上有两个世界,雷雨是神的火焰。
他们怎么会被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搞混呢?四、积累展示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本《天火之谜》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天气进行“风筝实验”以揭开雷雨的秘密的故事。
第2课时方法实践课

第2课时方法实践课《19天火之谜》一、教学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2.读懂课文,了解对比烘托的方法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3.读懂课文内容,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并能复述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继续采用对比阅读、结合具体的语境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多样朗读等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对比烘托的方法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富兰克林,了解雷暴现象。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听写词语,整体回顾1.听写词语。
(听写后从“正确、工整、美观”三个方面由学生进行点评,并集体订正。
)怒火谜团推测雷电交加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冷嘲热讽安然无恙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介绍富兰克林3.出示学习任务:⑴复述课文。
⑵能继续采用对比阅读、结合具体的语境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多样朗读等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读揭开雷暴之谜“艰难”,练习品读方法。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使用对比阅读、结合具体的语境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多样朗读等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浏览课文,想一想揭开雷暴秘密容易不容易?(引导学生说出“不容易、艰难”)2.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受到“艰难”有关语句,写出体会。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3.交流:下面我们开始交流,交流时可以先读一读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其他同学如果有自己的见解及时进行补充。
(1)出示: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大树劈成两半。
天火之谜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天火之谜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天火之谜”的背景及相关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炼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天火之谜”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天火之谜”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天火之谜”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解决。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简要介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学习(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等途径,深入了解“天火之谜”。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5.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天火之谜”的奥秘。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关于自然现象的奥秘,与同学交流分享。
(2)参观科学馆或请教科学家,深入了解科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环节,观察学生圈出生字词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字词掌握程度。
(2)在合作探讨环节,评估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在深入学习环节,通过学生的资料查阅和访问成果,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最新整理《天火之谜》课堂实录

天火之谜课堂实录一、了解预习情况。
1、知道我们今天上哪一课吗〔齐读〕师评:非常好,干脆利落。
2、事先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有没有没预习的你们都做了哪些预习工作生1:我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
师:不认识的字呢生1:也这样做,在书上标注出来了。
生2: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生3:我通过自学,知道了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师小结:实小的学生很会预习,解决了生字新词。
读了课文,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把预习工作做的很充分。
〔一〕检查读课文。
1、你读了几遍书3~5遍的举下手5遍以上有没有2、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通顺我们来检查一下。
哪几个自告奋勇1~2段谁来第三段,第四段呢要求:读的好的记下来,读的不好也记下来,给他品头论足。
〔生读,师相机板书混为一谈颠簸风筝纤维系着〕〔二〕评价。
1、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留心了几个字词,〔指混〕这个字怎么读〔hugrave;n〕这个筝念第一声,连起来怎么读系可以读jigrave;,也可以读xigrave;,文中读表示把什么拴在什么上。
簸这个字念什么纤这个字是多音字,怎么读呢师:刚刚朗读有没有明显的错误个别字有错误。
师评:读书的时候容易把字看错,要注意。
2、谁读的好呢哪方面读的好呢生:省略号处恰到好处的停顿。
师:给人很期待的感觉。
在流利的根底上能读出感情,希望大家努力。
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二、词串教学,深入课文〔一〕出示第一组字词: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1、女生读,男生读。
师: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几个词放在一起生:其中三个词语是对雷暴的错误认识。
师:哪几个上帝的怒火是哪些人的认识呢雷神呢2、哪个同学能用这四个词说一段话〔二〕出示第二组词语:爆炸击倒劈开毙伤1、〔一生读〕师评:非常准确、流利。
这里有三个生字〔点红爆、劈、毙〕怎么记住这三个字呢〔形声字〕师板书:形声字。
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
发现规律就可以很好的记住,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2、两组放一起读,只读一遍。
3、读完这两组词语,大家有什么感受生1:威力很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二、能正确、流畅、有情感朗诵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归纳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勇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勇于实验的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起因)雷暴是个谜斗胆推测25天火之谜(通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震惊世界(结果)发明避雷针作业设计:课内一、抄写词语。
二、造句。
3、依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归纳段意。
课外一、朗诵课文,复述故事。
二、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一、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二、学习文章第一段。
进程:一、揭题导入。
一、同窗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暴风暴雨,你能说说那时心情吗?二、你们的爷爷奶奶是如何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如何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前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如何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一、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一、再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依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恐怖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按照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天火之谜课堂实录修订版

天火之谜课堂实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天火之谜》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一段有段雷暴的视频材料。
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生:雷暴太可怕了!师:古时候,人们对雷电是怎么认识的呢?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内容。
生:自由朗读。
师:西方人认为是——(生接读)“上帝的怒火”,所以叫(生接读)“天火”。
中国人称为——(生接读)“雷神”,是神灵。
那“天火”到底是什么又是谁解开的这个谜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天火解谜”之旅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按要求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适时指导难句朗读。
师:谁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生1:用课后练习4的方法——选用课文的关键语句概括。
生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概括课文的方法有很多,俗话说得好“艺多不压身”,多学一种方法,就多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概括课文的方法——质疑课题。
谁来向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并尝试解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师展示课件:(1)“天火”是什么?(2)这个谜是谁解开的又是怎么解开的(3)解开了谜以后结果怎样?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三个问题思考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师再问: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刚好就可以把课文分为三段。
生:练习三、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师:古时候,人们不了解雷暴,只能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或者把它称为雷神,但是富兰克林通过观察,认为雷暴是一种放电现象,让我们走进他着名的风筝实验。
师出示阅读要求: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边划:这部分内容本别是从观察、推测、实验、结论四个方面来写的,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并用【】标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火之谜课堂实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火之谜》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课件——一段有段雷暴的视频材料。
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雷暴太可怕了!
师:古时候,人们对雷电是怎么认识的呢?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内容。
生:自由朗读。
师:西方人认为是——(生接读)“上帝的怒火”,所以叫(生接读)“天火”。
中国人称为——(生接读)“雷神”,是神灵。
那“天火”到底是什么又是谁解开的这个谜呢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天火解谜”之旅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按要求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适时指导难句朗读。
师:谁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
生1:用课后练习4的方法——选用课文的关键语句概括。
生2: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概括课文的方法有很多,俗话说得好“艺多不压身”,多学一种方法,就多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概括课文的方法——质疑课题。
谁来向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并尝试解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生:······
师展示课件:(1)“天火”是什么?
(2)这个谜是谁解开的又是怎么解开的
(3)解开了谜以后结果怎样?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三个问题思考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师再问: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刚好就可以把课文分为三段。
生:练习
三、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师:古时候,人们不了解雷暴,只能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或者把它称为雷神,但是富兰克林通过观察,认为雷暴是一种放电现象,让我们走进他着名的风筝实验。
师出示阅读要求: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边划:这部分内容本别是从观察、推测、实验、结论四个方面来写的,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并用【】标记出来。
生:按要求自学。
师:课件出示一个词语辨析题
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由此他大胆地猜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生:“猜测”是直观的感觉,不准确,模糊,没有准确的依据。
生:“推测”是经过认真的观察,有根有据的推理。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有关“观察”的语句。
师:引导抓住“早就”“很多”等词语体会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师:对于他的推论,人们是怎么看待的?
生:人们对他冷嘲热讽。
因为他的推论亵渎了神灵······
师:是啊,这个推论放在当下是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就有可能给自己惹来巨大的麻烦。
你知道“不足为奇”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觉得有什么奇特的。
师: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生:······
师:富兰克林甚至被一些自称有学问的人冷嘲热讽,还有一个原因:教师课件出示一段补充材料——富兰克林自小家境贫寒,没上过几年学。
生:不上学不代表没有学问,只要有学习的信念,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就有机会达成自己的理想。
师:面对冷嘲热讽,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什么这能看出什么
生:表现出富兰克林能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师: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测,他是怎么做的呢?请自由朗读,思考:
课件:1、实验为揭开天火之谜准备了哪些材料?
2、为什么要准备这些材料?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引用相关语句作为自己的依据。
这是一个(科学严谨、危险、成功······)的实验师:面对这个结论,以前嘲讽过他的人会怎么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富兰克林的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1:人们会这样说:“对不起,原谅我们的无知”。
生2: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品质。
师:请同学们按照“观察、推测、实验、结论”的过程来复述一下“天火之谜”是怎么揭开的。
生:练习、复述(时间紧,辐射面过小)
师: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向那些曾经对自己冷嘲热讽的人们证明自己是对的吗?
生:不是!
师:那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科学家,科学家就应该为民造福。
生2:这个实验不仅揭开了真相,还给人们带来了实际的好处,那就是——避雷针的发明。
师:学到这儿,你想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富兰克林是位伟大的科学家,读读他的传记,对自己会有不小的帮助。
找找有关的书,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也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