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法》孙剑云

合集下载

孙家三体式是个修为系列

孙家三体式是个修为系列

孙家三体式是个修为系列自从我1990年认识孙剑云老师以来,看到孙剑云老师教授不同的人不同的三体式和一些孙氏拳前辈站的三体式照片,以后又通过与张烈师兄的交谈,认识到孙家三体式是个修为系列:最初级:正面四六三体式。

次初级:侧面四六三体式。

中级:侧面三七非极限三体式。

次高级:准极限三体式。

高级:极限三体式。

这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由何式入手站,取决于练习者的素质。

站三体式关键有两条参考线:一条线是后足跟外侧的切线并与后足轴线成45度,同时与前手的方向平行,简称为A线。

另一条线由百会到身体重心的延长线,简称为Y线。

正面四六三体式,前脚顺直,第二个脚趾踩在A线上。

同时Y线落在后足脚心处。

肩胯朝向正前方。

练习时的要点:1、前手大鱼际与后足跟相通。

2、前膝顶劲与命门互撑。

3、两肩向外松开之意与两手内合之意对应。

4、两手前后有撕棉之意。

5、两膝含向内扣劲之意,不露形,两膝与两足同向。

6、两足跟含着向里扭劲之意,不露形。

侧面四六三体式,前脚顺直,第二个脚趾踩在A线上。

同时Y线落在后足脚心处。

肩胯四平,形成平面的法线与正前方成45度。

练习时的要点:在正面四六三体式体会要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开肩开胯、身法正斜之间的关系,即看斜是正,看正是斜,身法劲意的变化暗含其中。

侧面三七非极限三体式,前脚顺直,第二个脚趾踩在A线上。

同时Y线落在后足踝骨处。

肩胯四平,形成平面的法线与正前方成45度。

难度比侧面四六三体式大,锻炼强度也大。

可以相对充分地体会身体随肩胯展开时的浑圆球劲之意。

同时劲自脚起如游龙缠绕盘旋腾然而上。

准极限三体式,前脚顺直,前脚第二个脚趾与大脚趾之间的趾缝踩在A线上。

同时Y线落在后足踝骨处。

肩胯四平,所形成平面的法线与正前方成45度。

该式相比侧面三七非极限三体式难度更加加大,除了要体会浑圆球劲之意外,还要重点修为紧中求松,松紧同时共生的状态。

极限三体式,前脚顺直,前脚大脚趾踩在A线上。

同时Y线落在后足踝骨处。

肩胯四平,所形成平面的法线与正前方成45度。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

形意拳站桩功:三体桩、定劲桩、乾坤桩和鸡腿桩图文教学形意拳人门的一定之规,称做形意拳基本功,它是延年养生、学好套路和正确掌握技击要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它包括通经络、养真气、定形式、固底盘四个方面。

形意拳是体、用、艺三者兼备的优秀内家拳种之一,讲究内外兼修,神、气、形合一。

内有气之飞腾,外有势之变化,劲有起落、横竖、吞吐、刚柔,三者合一,方得养生与技击之妙用。

初学者必须先进行气、形、劲三个方面的基础训练,然后才能开步练拳。

站桩功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要求站立不动的一种练功方法,是形意拳入门格式之本。

老前辈们的功夫都是“站”出来的。

刘老先生常说“二劈不如一站”。

尚云祥先生授徒,要先站三年桩,考试合格才能开步练拳,可见站桩之重要。

站桩的形式多种多祥,而比较常用的有:定劲桩、乾坤桩、鸡腿桩和三体桩四种。

定劲桩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大腿外侧,手心朝里;两膝微屈,膝盖与脚尖在同一垂直线上;上身正直,胸背肌肉要放松,松腰,垂臀,顶头,竖项。

然后两臂向前徐徐抬起,高与肩平,屈肘沉肩,如在胸前抱球状,掌心朝里,两中指尖相距约1分米(3寸许)(图1-1)稍停,随即两小臂内旋,掌心翻转向外(前方).虎口撑圆,高与口齐,眼看中指尖(图1-2及其侧面图)。

此时精神要内导,目似合未合,垂睑内视;口似闭未闭,舌顶上颚;呼吸纯任自然,由粗而细,由快而慢,由有而无,由动而静;意想小腹内之气,起伏动荡,四肢之气,上下流通、意到下肢,渐觉小腿与脚掌、脚趾有气沉肿胀之感,十趾抓地,有人地二尺之意;意到双手,便觉十指发痒、发麻,双掌发热发胀,有变大变f之感。

此时如闭合双口,便觉天地间空空荡荡,只剩自己双手,其大无边。

此乃生发周身浩然之气的要法也。

初练者,站十分钟便觉劳累,可稍稍活动后再继续站。

随着功夫的长进,站的时间可越来越长。

每天旱晚各站一次,每次以不少于40分钟为宜,多者不限。

乾坤桩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足心空涵.如行泥地;两膝放松微屈,下与足尖相对;两臂徐徐向前抬起,屈肘沉肩,掌心向里,高与胸齐,如抱球状,不能用力;顶头竖项,正脊,拔背涵胸,肌肉松净,任大气之自然流行,下于丹田。

孙氏内家拳桩功

孙氏内家拳桩功
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起点,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和气,以至精气满足中和,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这就叫形意拳内劲,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孙禄堂先生当年教学生时,十分严格要求站好三体式,要求初学者先站一百天三体式,以求最初还虚之功,因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习者不知其所以然,为使学习者免入歧途,所以三体式是形意拳入门之总机关。一百天是对初学者的最初要求,即站一百天才可开始练习劈拳,但三体式还要继续站。
无极桩枯燥无味,应细心感觉自身,出现麻胀感时不要执着,此皮毛之相。应静心观照,有时可能会有空乱之象,亦不要在意,此时亦有无极觉照。站无极桩应以站到一心不乱为最高境界。若达到此境界,则三体式亦不成问题,全架只需练上几日,即可成也。但若不能站到一心不乱,则每日择一辟静之处,站无极桩两小时,只观意之所向或观己之呼吸,只观吸或只观呼,渐可入静,待欲收式时,可直接变为三体式,如此坚持一年两载亦可小有成就。
孙先生晚年将三体式曾改为立掌,但非90度,塌腕,虎口要圆,手往前推,后面掌也为立掌;身子向出手侧倒,但外型不要有所表现,此倾倒的目的,可使脚趾自然抓地。其实有些拳家不知脚为何抓地,这只是在实战中出现倾倒显现时一种自然保护,故此式要倾斜(外型不可带出,切记!)练习脚趾之力。关于立掌、塌腕、前推的目的,可使周身成为一体,形成整劲。崩拳孙禄堂晚年练法和书中都不相同。腰中之拳是立拳,而非拳心朝上。此三体式更科学的表现了形意整劲的练习。孙禄堂的三体式寓意明显,如果接触过军队的刺杀训练,就会对这个动作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顺掌三体式与立掌三体式内意有别,顺掌三体式,其意在顺。立掌三体式,其意在圆。谓之在圆,因有三窍,可由立掌中体会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不同的劲意。若为顺掌则难体会此三窍的妙用。立掌要领:虎口撑圆,讲究一个字塌,塌则气沉腹充实,为练功之架。顺掌要领:掌背与臂平顺,讲究一个字顺,气灌四捎,为用之架。内家功成一般内劲直达指端,用指发人,收放容易控制,不易伤人。

孙氏三体式

孙氏三体式

作者1990年秋认识剑云老师,即从剑云老师学拳,1994年正式拜在剑云老师门下。

从1990年到1995年这五六年间,我几乎每天都练拳,偶尔也有间断的时候。

自1996年下半年起,因工作岗位变动,由搞技术变为搞经营管理,因此练拳越来越少。

空闲时我把精力大多花在近代武术人物的史料收集和拳理的学习上。

所以我对拳术的技术掌握的非常粗浅。

本来象我这种技术水平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拳技的,但是我看到近二、三十年来出版刊行的诸多拳论不仅比我的认识更为浮浅而且大多荒谬,对今人影响甚深,使人走入歧途。

所以我不揣浅陋,将我练习三体式的粗浅体会和老师的要求略述一、二,仅供同道参考。

一、为什么要谈三体式首先为什么我要谈三体式呢?剑云老师经常提醒我们:“拳术中万法皆出三体式。

”剑云老师曾指出,形意、八卦、太极不过是拳术中的三大基础,三体式是这三大基础的基础。

如果连这个拳术中最最基础的技术都没弄明白,拳术中其它的技术又从何谈起呢?我深以为然。

同门友人指出:“练习孙门三体式若是入门,就能体会出五种基本劲法,枪劲、刀劲、剑劲、鞭劲、罩劲。

”当然以我的水平,除了对整劲能管窥一斑外,对于其它的劲性我是无法体会出来的。

同门友人云:“枪劲是中正顶穿,刀劲是以线打点,剑劲是走粘对顺,鞭劲是纵长摔贯,罩劲是气打无觉。

”认为由三体式中能演化出这五种劲法,才算略窥三体式之门径。

这五劲包括了长短动静有形无形诸法。

按此标准,当今的人又有几人敢说自己的三体式已经过关了呢?但是,如果你对当今国内的一些武术名家或形意拳名家说他没有弄明白三体式,人家肯定不服气甚至会认为你在无理挑衅。

但是事实是当今能把三体式弄明白的人确实是少之又少。

可能有人会说:咱们打打看,我把你揍了,就说明我比你正确。

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尽管我也认为通过实证比较技术优劣、分析其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但其前提是: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这种比较。

否则就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

此外,任何技术都要合乎道理,并能够被符合科学范式的相关实验所证明。

形意拳站桩“三体势”修炼要诀,六合四线二步绵呼吸,手起吸气,手落呼气,内劲自生

形意拳站桩“三体势”修炼要诀,六合四线二步绵呼吸,手起吸气,手落呼气,内劲自生

形意拳站桩“三体势”修炼要诀,六合四线二步绵呼吸,手起
吸气,手落呼气,内劲自生
武术各流派无不重视站桩,练形意拳,第一件事就是站桩。

形意拳站桩功最根本的就是“三体势”,所谓:“万法出于三体”,丝毫也不过分。

三体势站的对不对决定了是否能练出功夫,不然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其中精义,只知道皮毛,练成“拳操”,也就失去了练形意拳的意义。

本文不做“三体势”外形的介绍,只是谈一下其中的要诀,真传一句话,学者自辨。

站桩锻炼的是人体的内部脏气,外形看似寂然不动,实际内部腑脏气血运动的很活跃,实为“外静而内动”。

“三体势”作为行气练气的一种姿势,是通过形意的结合起到生发内劲的功效。

站“三体势”的标准是六合,四线,绵呼吸。

即,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

四线:前后脚一条线,肘与膝一条线,手脚前后为一条线,目视指尖一条线。

绵呼吸为:逆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气小腹丹田向内收缩,呼气时小腹丹田向外膨胀,呼吸时咽津提肛,呼吸专一,自然下行,气息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不可努气,自然息息贯入丹田。

“三体势”两种练法,定步,活步。

定步即是,站着不动,意气贯注两掌指尖,以气降丹田下至涌泉为要。

活步即是,手脚相应,步进手出,步退手回。

手起吸气,手落呼气,气息顺畅,不可急喘努气,憋气,用力,一切以顺遂自然为要。

通过持久的练习,拙力自化,内劲自生。

孙氏形意剑(纯阳剑)完整教学——孙剑云

孙氏形意剑(纯阳剑)完整教学——孙剑云

孙氏形意剑(纯阳剑)完整教学——孙剑云孙氏纯阳剑是内家拳械中传统套路的精华之一。

先父孙禄堂毕生研习武学,对形意拳的研究极
为精深。

纯阳剑是他根据形意拳理所编写,故又叫作形意剑,其道理同于形意拳。

虽然剑术之理同于拳术,但用法不同。

拳以交手为用,剑则以三寸锋为用。

所以说,拳有拳
法,剑有剑法。

深明剑法,才能充分发挥剑的技击作用。

用剑应以神为主,眼、手、身、步各
法则同于拳术。

父亲常引谚云:精拳者未必皆通剑法,善剑法者未有不精拳也。

纯阳剑外兼各家拳术之长,内练阴阳中和之气,以达健身祛病之目的,它以扶养正气为宗,可
以说是内外兼修的一套剑术——赤峰开合太极拳社。

形意拳之三体式站桩(练气法门)

形意拳之三体式站桩(练气法门)

形意拳之三体式站桩(练气法门)一.两脚并步站立,面前前进的方向,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向右转45度。

二.两腿慢慢向下弯曲,两腿屈膝半蹲,重心偏于右腿,随既两手提聚胸前,右手盖在左手上,两手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三.身体方向不变,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两腿屈膝,重心偏于右脚,同时左掌前伸,五指张开,掌心内含,虎口挣圆,手腕下塌,指尖高于鼻平,右手下到腹前,五指根节紧靠肚脐,目视前方。

要点:上体正直,侧向前方,与目视方向成45度,头上顶,颈坚直,牙齿轻扣,下颚略内收,松肩垂肘,五指张开,腕部下塌,胸部内含,气乘腹部,塌腰正背,提肛收臀,跨腰收缩,膝要扣紧,脚要踏实,五指抓地,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可用腹式呼吸,效果更佳)身体稳固。

人的身体中线就是一条脊椎。

脊椎的顶端在后脑,脊椎的尾部就是尾椎骨,任何武功,不把功夫练到脊椎上去,就是一场空。

武功的根基武术,必定要说到一个关键的字,那就是‘气’,这个气,不是呼吸的气。

也不是空气中的任何一种。

人一运动,全身发热,发热厉害了,就要流汗。

这股热就是气。

所谓炼精化气,就是人的运用产生的这个热。

但是,人的身上无数个毛孔,一运动发热,气就从毛孔中散发出去了。

气散发得剧烈了,人就流汗了。

人身体上的毛孔,就好像竹篮的孔一样,竹篮打水,无论怎么装,水都要流出去,同样的道理,人的身体,无论运动得多么剧烈,气都要随着毛孔散发出去,变成一场空。

在运动中,保存住这股气不散发出去,这就是国术最为基础、又最为精深的东西。

这也是道家之中养生的法门。

气是通过毛孔散发出去的,人要养气,就要在关键的时候,闭住全身毛孔。

那怎样才能闭住全身毛孔呢?“你看过动物发怒没有,特别是猫狗,当他们愤怒到了极点,全身毛都会像刺猬一样竖起来。

这就是炸毛,也是闭住了毛孔。

人也是同样,有的时候,人身上会起鸡皮疙瘩,寒毛炸起来。

这也是闭住了毛孔。

”打人,不断要用手打,心里也要急。

人一急,就上火,浑身冒汗比剧烈运动还厉害的多。

拳经里面有口诀,叫遇敌好似火烧身。

孙氏单重三体式“三角、三顶、五线、八态一气”

孙氏单重三体式“三角、三顶、五线、八态一气”

孙氏单重三体式“三角、三顶、五线、八态一气”一、孙氏单重三体式的要求和练法此式的主要功用有三:一是培育内劲高效圆满、培育球劲。

二是培育动静合一之能。

二是培育身体起动自如无征兆。

此式有三角、三面、五线、八态、一气之理,外合于力学,内合于生理。

该式为武学之基础、式理之法门,拳学之真髓。

所谓三角、三面、五线是外形,八个状态则是内状。

当八个状态变成一个状态的时候,三体式之学就算开始入门了。

三角、三顶、五线、八态一气,构成孙门三体式的基本道理。

当今的人知其意者不多,历史上能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在《武当》杂志第100期封面上用的是剑云老师的三体式拳照,记得老师看后。

对这个拳照颇为不满,叹口气道:“站得太软”了。

我问老师,怎么叫太软了?于是老师才详细解释了三体式的标准,并告之要达到这个标准有个逐步接近的过程,难以—下子就做到,外形真达到了,说明身上的劲也就已经换了。

结剑云老师拍照时,;老师并不知道要用作为杂志百期的封面,所以只是随便摆了个姿势,没调动真功力。

故老师常对此照引为遗憾。

三体式是个球劲,这个球劲要从六面劲求。

六面就是前后、左右、上下共六面劲。

求六面劲,要从八对劲求。

八对劲:1 前手大、小鱼际前顶与前臂肩根后抽为一对。

2 前膝前顶与前腿胯根回抽为一对。

3 前手食指上挑与前臂之肘下垂为一对。

4 后手食指上挑与后肘下垂为—对。

5 两肩外开与两手内合为—对。

6 两胯外开之形与两膝两足里合之意(不露形)为—“对。

7 百会上顶与尾间下塌为一对。

8 肩胯外开与肩胯之根通过命门后撑抽住为一对。

并坐满后足足根。

最后,以上八对劲务要均匀用力,不能某一对力格外用力。

同时要具备起落、开合之意,同时构成立圆、横圆,形成球劲。

有了球劲,才可能通过三体式进一步站出形意、八卦、太极各种劲意,以及感应功能。

以上为三体式之劲意。

若要形成此劲意,就需要将三体式做准确。

所以,还需要形态确切。

故有三角、三顶、五线、八态一气之规矩。

三角:是两个立面角和一个屈腿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法
孙剑云
我国著名的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在传授拳术时,十分重视基本功法的练习。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法,他常讲:“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母拳,拳中变化万端,但基本上离不开三体式。

”他还说:“世间练拳者多如牛毛,为何成道者却凤毛麟角呢?这是因为许多人不知形意拳中的内劲究竟是什么,却只是在形象处猜想,有的以为心中努力,有的以为腹中运气,这种错误不胜枚举,其实都是抛砖弄瓦,以假乱真。

这三体式则是形意拳的基础,只有日日练习,持之以恒,由微而著,此中绝无捷径,也难取巧。

”所以孙禄堂先生对前来向他求学形意拳的,他都严格要求他们认真练习三体式桩法。

所谓三体(旧时称作三才,即天、地、人),在拳术中则是把人体分头、手、足三体。

三体又分为三节,如:头为梢节,背为中节,腹为根节;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各节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则,如:顶头,塌腰,松肩,坠肘之类。

练习三体式,使周身上下内外筋骨肌肉,无一处不受到锻炼。

此乃前辈拳师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后学者切勿轻视。

要细心体会,悟通真谛,逐步提高,才能获得健身功效与攻防技能。

站三体式时,从预备式到定式,初练者必须按三个过程动作的要领去做,才能将三体
式动作完成得正确。

反之,差之毫厘,则谬之千里。

三体式练法:
一、预备式:身体直立,眼向前看,舌顶上腭,口唇虚合,
下颌微收,两肩垂平,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靠在腿部,
两腿直立,膝盖后挺,两足尖向外撇,足跟靠拢,成九十度,意
识集中。

(图1)
二、转身半面向右,移动左足,脚尖向前,脚跟靠住右脚内
踝,成四十五度,平视前方。

(图2)
三、两小臂徐徐抬起,两肘靠肋,两肩松垂,两手心朝下,抬至与胸平,左手食指向前,
平直在下,右手中指向前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上。

手向上抬
时,两腿徐徐向下蹲屈。

此式要点:头往上顶,腰往下塌,抽胯,
身体正直不可歪斜,心中要虚空,排除杂念,切不可有丝毫怒气。

此式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之称。

鸡腿:两腿前虚后实,有似金鸡独立之势。

龙身:身体三折,如龙之盘叠曲折。

熊膀:顶直肩圆,如熊之威严。

虎抱头: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势。

(图3)
四、左足向前开一步,顺直落地,后足不动,两腿弯曲,前虚后实,重心在后腿上,此谓单重。

步子的大小,以练者两脚之长为度。

臀部要与后脚跟上
下垂直,左脚膝盖要与左脚跟上下垂直。

前腿暗含有向后夺劲,
后腿有暗含向上蹬劲,两膝向内扣,脚跟向外拧。

当左足前迈时,
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回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向前伸不可太直,肩至肘一段成斜坡形,肘至腕一段成水平。

左手高与胸平,五指张开,虎口撑圆,大指横平,指尖微屈,掌
心内圆,肘尖下垂,坐腕向外撑动。

右手拉至小腹处,大拇指跟
紧靠肚脐,食指向上挑,眼平视左手指梢。

(图4)
练形意拳要知“六合”,就是说:心与意合,意与力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叫做外三合,内外三合共称六合。

这里的合,就是指协调一致。

所以,在站三体式时,身子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俯后仰。

在伸左手,拉右手,出左腿时,三者要做到同起同落,上下协调,整齐合一,心气平和稳定,呼吸顺其自然,不可憋气。

初学站三体式,腿部都有酸痛现象,只要坚持下去,日久腿有了功夫,这种现象也就消失了。

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三体式的正确桩法,苦练不辍,就可为练好形意拳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拳术套路时,即可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练三体式,不受时间限制,初站时,几分钟后如觉左足酸痛累,可换右足在前,或稍稍休息再站。

久之,自然能站较长时间而不再感到酸累。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功,练习时不须配合其它基本功,也不要有任何静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