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主要开拓巷道的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房与水仓、井下变电所等。 ➢井底车场就是这些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井底车场根据开拓方法不同,可分为竖井
井底车场和斜井井底车场两大类.
井底车场形式
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影响井底车场选择的因素:
• 生产能力、提升容器类型、运输设备和调车方式 、 井筒数量、各种主要硐室及其布置要求
• 地面生产系统要求; • 岩石稳定性; • 井筒与运输巷道的相对位置.
(1)地形地质条件、矿体赋存条件,如矿体Biblioteka Baidu厚度、偏角、 走向长度和埋藏深度等;
(2)地质构造破坏,如断层、破裂带等; (3)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坚固性、稳固性等; (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如地表水(河流、湖泊等),地
下水、溶洞的分布情况;
(5)地表地形条件,如地面运输条件、地面工业场地布置、 地面岩体崩落和移动范围,外部交通条件、农田分布情况 等;
• 沿脉平巷加穿脉布置
• 上下盘沿脉巷道加穿脉布置(环形运输布置)
• 穿脉巷道间距的确定
• 根据采矿方法而定,因穿脉垂直于矿体走 向布置,如矿房宽为8m,则间距15m为宜;
• 取决于生产探矿需要,如探矿规定穿脉间 距为30m。
矿床开拓方案选择
矿床开拓方案选择的基本要求
(1)确保工作安全,创造良好的地面与地下劳动卫生条件, 具有良好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功能:
✓ 地表移动带内区域为危险区,在移动地带内布置的开拓工 程或地表永久性建(构)筑物将受到破坏。
按矿岩移动界线确定主要开拓巷道位置
✓ 采空区上部地表发生崩落和移动的范围,分别叫做崩落带 和移动带(图7-22)。开采最低边界与地表崩落带和移动 带边线的边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分别叫做崩落角和移 动角。
混合井井底车场的线路布置,箕斗线路为环形车场, 罐笼线路为折返式车场
双井筒的井底车场,主井为箕斗井,副井为 罐笼井。主、副井的运行线路均为环形,构
成双环形的井底车场。
双箕斗单罐笼的混合井井底车场的线路布置,箕斗 提升采折返式车场,罐笼提升采用尽头式车场
斜井井底车场
地下硐室
• 地下破碎及装载硐室 • 地下水泵房和水仓 • 地下变电所 • 地下炸药库
✓ 为确保安全,避免因地表移动而带来的损失,应将主要开拓巷道和其 他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布置在移动范围之外,并与地表移动带边 界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 安全距离与建(构)筑物保护等级有关,按规定I级保护建(构)筑物 的安全距离为20m,II级保护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为10m。
保护 Ⅰ 设有提升装置的矿井井筒、井架、卷场 机房;中央变电所;中央空压机房;索道装 载站;锅炉房发电厂;铁路干线路基;车站 建筑物;泄水的天然水池和人工水池;多层 住房;多层公用建筑物(戏院、医院、学校 等)
保安矿柱的圈定
• 如果由于某些条件限制,主要开拓巷道或重要建 (构)筑物只能布置在岩石移动带内,为安全起 见,必须留有保安矿柱。
• 所谓保安矿柱,就是在主要开拓巷道的周围和其 它地表建(构)筑物之下,在服务年限内不予开 采的矿石,也就是保护主要开拓巷道和地表建
(构)筑物范围内的矿体。留保安矿柱可以在 岩石移动带内形成一个不发生移动的安全 保护带,使位于其内的构筑物不受岩石移 动的影响。
• 主运输阶段和副阶段。
影响阶段(中段)运输平巷布置的因素
• 中段运输能力 (中段运输平巷一般有单轨、双轨和环形等形式 ) • 矿体厚度和矿石、围岩的稳固程度 • 探采结合的原则 • 所采用的采矿方法 • 符合通风要求 • 系统简单,布置紧凑,一巷多用 .
中段运输平巷的布置形式
• 单一沿脉平巷布置
地下破碎及装载硐室
地下水泵房和水仓
第九章 阶段运输巷道的布置
• 阶段平面开拓设计是矿床开拓设计的一部分; • 主要内容是: 阶段(中段)开拓平巷的布置,包括
井底车场和硐室; • 主要目的是: 满足矿岩运输、通风、排水和探矿等
要求。
• 中段需要开拓一系列的运输巷道及硐室,将矿体 与主要开拓巷道(各种掘进的井筒)连接起来, 从而形成完整的运输、通风和排水,给井下人员 造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含水层等不利地层。
✓ 矿井生产能力及井巷服务年限; ✓ 矿床的勘探程度及储量远景; ✓ 岩石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地表和井下的运输联系,运输功最小;保证重车下坡运行; ✓ 井巷出口位置标高应高于历年最高洪水位3m以上;不受山岭岩石崩
塌的影响; ✓ 井筒要布置在岩层移动带以外,距地表移动界线的最小距离20m以上。 ✓ 井巷出口有足够的工业场地;有排废石场地。
• 副井:人员、设备、材料、废石的提升;入风; • 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 • 当主井为罐笼井时,可兼作入风井; • 主井与副井应集中布置,间距应不小于30m;
有利于反掘施工. 但太近,不利于安全和空气污染.
通风井位置的确定
布置方式:
I. 中央并列式 II. 中央对角式 III.侧翼对角式
通风井的布置方式
✓ 崩落角与移动角的大小,与采空区上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 质、层理和节理的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构造、开采深度以 及所采用的采矿方法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通常在30º~80º 之间。每种岩层和地质条件有其自己的崩落角和移动角。 一般说来,矿体上盘岩石移动角上于下盘岩石移动角,矿 体走向两端的移动角最大。
✓ 地表移动带内区域为危险区,在移动地带内布置的开拓工 程或地表永久性建(构)筑物将受到破坏。
按矿岩移动界线确定主要开拓巷道位置
✓ 崩落角与移动角的大小,与采空区上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 质、层理和节理的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构造、开采深度以 及所采用的采矿方法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通常在30º~80º 之间。每种岩层和地质条件有其自己的崩落角和移动角。 一般说来,矿体上盘岩石移动角大于下盘岩石移动角,矿 体走向两端的移动角最大。
量计算,而只做定性分析。
按矿岩移动界线确定主要开拓巷道位置
✓ 采空区上部地表发生崩落和移动的范围,分别叫做崩落带 和移动带(图7-22)。开采最低边界与地表崩落带和移动 带边线的边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分别叫做崩落角和移 动角。
✓ 崩落角与移动角的大小,与采空区上部岩层的物理力学性 质、层理和节理的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构造、开采深度以 及所采用的采矿方法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通常在30º~80º 之间。每种岩层和地质条件有其自己的崩落角和移动角。 一般说来,矿体上盘岩石移动角上于下盘岩石移动角,矿 体走向两端的移动角最大。
• 为保证生产,一般应设置备用溜井。
充填井
• 废石井: 干式充填 • 管道井: 水力或胶结充填 • 充填钻孔: 由地表钻大口径钻孔200~300mm • 位置: 矿体的中央
井底车场及硐室
➢井底车场连接着井下运输与井筒提升,提 升矿石、废石和下放材料、设备等,都要 经由这里转运。
➢要在井筒附近设置储车线、调车线和绕道 等。
岩石名称
第四纪表土 含水中等稳固片岩 稳固片岩 中等稳固致密岩石 稳固致密岩石
垂直矿体走向的岩石移动角
上盘β
下盘γ
45°
45°
45°
55°
55°
60°
60°
65°
65°
70°
沿矿体走向的岩石移动角δ
45° 65° 70° 75° 75°
按矿岩移动界线确定主要开拓巷道位置
✓ 地表移动带内区域为危险区,在移动地带内布置的开拓工程或地表永 久性建(构)筑物将受到破坏。
• 中央并列式
中央对角式
侧翼对角式
I. 中央并列式 II. 中央对角式 III.侧翼对角式
具体位置? 安全距离?
其它辅助开拓巷道的布置
• 溜井 • (1)平硐溜井出矿系统 • (2)竖井箕斗提升,集中出矿系统
要求: 岩层坚固,节理不发育; 避免断层/破碎带 /流沙层/岩溶.
溜井的形式
• (1) 垂直式溜井; • (2) 倾斜式溜井 • (3) 分段直溜井: 瀑布式 接力式 • (4) 阶梯式溜井
(6)矿石工业储量、矿石工业价值、矿床勘探程度及远景 储量等;
(7)选用的采矿方法; (8)水、电供应条件; (9)原有井巷工程存在状态; (10)选场和尾矿库可能建设的地点。
按最小运输功确定开拓巷道位置
✓ 在确定主要开拓巷道位置时,应使矿床开采过程 中的矿石运输费用最低。
✓ 运输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称为运输功。
✓ 矿石的地下和地表运输费用与运输功成正比。 ✓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在矿石的地下地表运输功为最
小之处。 ✓ 为减少运输功,应尽可能使地下与地表之间无反
向运输。 ✓ 最小运输功确定主要开拓巷道位置,一般不做定
第七章 主要开拓巷道的布置
• 主要开拓巷道是井下与地表连续运输的枢 纽,主要开拓巷道位置是否合理,对矿山 的基建施工和未来生产具有深远的影响。
• 确定主要开拓巷道(竖井或斜井)位置, 就是确定其在垂直矿体走向方向的位置和 沿矿体走向方向的位置。
主要开拓巷道位置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 矿区地形、地质构造和勘探埋藏条件;避免主要开拓巷道穿过断层、
等级 Ⅱ
未设提升装置的井筒(充填井、通风井 等次要井筒);架空索道支架;高压线塔; 矿山专用线路;最重要的排水构筑物、上下 水道、水塔、小水池和小河底;矿山行政福 利建筑;单层和双层住宅及公用建筑;公路 等
• 移动带的圈定
• 根据基干个垂直于矿体走向的地质横剖面图和沿 走向的地质纵剖面图,从矿体开采的最低一个水 平起(当矿体不规则时,从矿体上、下盘的突出 部位起),按各层岩石的不同移动角(矿体的上 盘、下盘和端部),分别做直线与地面相交,然 后将矿体上、下盘和端部各交点逐一连线,在地 形图上形成一条闭合圈,确定地表移动带。
(2)技术上可靠,并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保证矿山企业均 衡地生产;
(3)基建工程量最少,尽量减少基本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费 用;
(4)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投产,在生产期间能及时准备出新水 平;
(5)不留和少留保安矿柱,以减少矿石损失; (6)与开拓方案密切关联的地面总布置,应不占或少占农田。
• 影响因素
• 要点:地表圈定、矿井底部、不同岩石移动角。 • 在矿山设计中,主要开拓工程的布置(位置),
应以开采所最深水平为基准。
保安矿柱的圈定
• 要点:地表圈定、矿井底部、不同岩石移 动角。
• 在矿山设计中,主要开拓工程的布置(位 置),应以开采所最深水平为基准。
副井位置的选定
• 当主井为箕斗井时,不能作入风井;需要设计副井和 通风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