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1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绪论
2.国际贸易政策研究(关税、非关税) 贸易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各种垄断因素对自由贸易实 行的某种限制,当然也有政府为鼓励自由贸易而制订的政策, 这些政策对贸易从而对经济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贸易政策比 纯理论更符合贸易的实际,更适合于案例分析。
三、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
实物经济(Real Economy) ,又称国际贸易理论。主
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贸易的模式以及贸易
的利益。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贸易
保护的原因和效果。
▪ 一、国际贸易研究(古典、现代、当代) 1.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 以生产要素国际间不能流动为前提,在排除政府和其他
▪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控研究等
重商主义 (14世纪到18世纪)
绝对优势理论 ( 1776年亚当·斯密)
比较优势原理 ( 1817年大卫·李嘉图)
贸易条件的决定 (穆勒、马歇尔)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勒纳&萨缪尔逊)
要素禀赋理论 H-O ( 1919年,赫克歇尔
1933年,俄林)
▪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 他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 依赖加深的过程
二、产生与发展过程
▪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 经济学的发展最初是从对家庭的研究开始的,以
家庭有限收入如何追求最大的经济福利为出发点。 (家政学) ▪ 随着家庭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企业出现了。 企业在既定资源下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 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国民经济,以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 宏观经济学产生。(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第二节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与 特点
(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
1、商品的相对价格在理论分析中具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而基本上不涉及商品的名义价格与货币 因素变化的影响。 “货币幻觉” 2、往往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或两个部门)、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简单模型开始分析,然后推广 到较为复杂的模型。 3、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4、静态或比较静态的理论分析。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三节
二、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概述
(二)从绝对成本理论到比较成本理论
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每个国家都拥有 具有绝对优势的生产部门。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即使一国缺乏任何具有绝对成 本优势的生产部门,只要各国的不同部门之间存在 生产成本的比较差异,各国按照生产成本的比较优 势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贸易,就能给各国带来 更多的财富。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
三、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国家与政府的层次 企业层次 学生个人这个层次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
四、学好国际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一)本课程的先导课程
经济学的基础性研究内容 数学分析基础或数理经济学基础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学好本课程的参考方法
要训练与提升自身的理论思辨能力。 平时应该多做习题。 在课外阅读有关国内外的参考文献,特别是
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第三节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一、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概念
(一)对外贸易总额、对外贸易差额与对 外贸易总量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狭义上,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实证分析:针对某一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
3.规范分析: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
4.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5.外部性: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国家、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可能是负的。
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7.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8.社会无差异曲线: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
9.国民供给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
10.国民需求曲线: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
11.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12.比较劣势:与“比较优势”相对。
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在本国(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处于比较劣势。
13.国际均衡价格:一国过剩供给等于一国过剩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14.过剩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部分。
15.过剩供给:供给大于需求的部分。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shenlong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shenlong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
国际贸易,是指商品及劳务的跨国流动,分为 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要素贸易。 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商品贸易。 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商品贸易 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的流动 问题。
shenlong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表示在一 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 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shenlong
图1-1
shenlong
在图1-1中,埃奇渥斯盒状图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 量L,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K,图中曲线X0表示以 Ox为原点的X的一条等产量曲线,Y0表示以Oy为原点的 Y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 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 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 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 即:
1.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 的流动程度低; 2. 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
shenlong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
1.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
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 制定(是采用自由贸易的作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 提出依据; 2.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 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 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
严建苗 《国际经济学》第1章
8
(十一) 贸易政策工具:鼓励出口措施 学时 ▲1。鼓励出口的产业性措施 2.促进外贸发展的区域性措施 (十二) WTO与全球贸易体制 1。从GATT到WTO的制度演进 ▲2。WTO的制度框架和规则 3。WTO与中国: 开放进程与经济意义
4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1学时 2学时 1学时
9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赵伟主编 严建 苗 沈瑶副主编 东北财大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书: 1.《国际经济学》[美]保罗· 克鲁格曼等,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2.《国际贸易》修订本 薛荣久主编 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国际 经济学 》佟家 栋主编 南开大 学出版 社 2000年。
16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具有可供交 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 体 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沿岸腓尼基, 一个最早依靠对外贸易而繁荣的民族。 公元前1000多年,希腊成为地中海的第 二个商业国家。 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是在地中海东部, 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 扩大到了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 海沿岸。
23
(二)1983-1992年,八十年 代初围绕着“比较优势论能否指导中国 对外贸易”命题,国内学术界展开了一 场大讨论,最终摒弃了两个平行的世界 市场的理论教条,确认了比较利益的内 涵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三)1992年至今,伴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开放经济 下以价值增值观念为指导的外贸战略性 地位的提升,国际贸易课程是随着开放 经济的深入而逐步建立。
17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主要是奢侈品, 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等;西方国 家的呢绒、酒等,逐步地手工业品的比重 日益上升。 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中国开辟了从新 疆经中亚通往中东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明朝的郑和7次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 东部海岸,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 深远的影响。 总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地位, 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尚小。
国际经济学1-5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是(D )A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以下关于机会成本叙述错误的是(B )A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B 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C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D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为直线时机会成本是不变的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B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4、一个国家(C ),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5、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C )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相对价格(A )A剔除了货币因素的影响B容易受货币币值波动影响C是商品的名义价格D是一种名义变量7、机会成本递减时对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C )。
ABC D8、商品市场均衡条件是( D )A边际转换率等于机会成本B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成本C机会成本等于边际成本D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9、一国消费达到均衡时( B )A.MRT=P X/P YB. MRS= P X/P YC. MRTS= P X/P YD.以上都正确10、国际均衡价格(D )A一定低于两国贸易前各自的相对价格B一定高于两国贸易前各自的相对价格C是由两国各自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决定的D以上都不对11、国际贸易利益可以用( B )来衡量A生产可能性边界线B社会无差异曲线C国民收入预算现D过剩供给曲线12、以下关于贸易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B贸易条件改善说明某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C是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P X W/P Y WD假定X为出口商品,Y为进口商品,则X的相对价格线变陡峭说明贸易条件得到改善13、不同国家间资源禀赋或偏好不同,通过商品交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这是国际贸易带来的( C )A专业化利益B分工深化利益C交换利益D供求平衡利益14、一国开放后和封闭状态时相比,( B )A生产可能性曲线达到更高的水平B社会无差异曲线达到更高水平C国民收入预算线达到更高的水平D生产均衡点和消费均衡点重合15、以下不属于一国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条件的是(D )A生产均衡B消费均衡C市场出清D贸易平衡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理论(BCD )A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B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C研究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问题D既包括商品贸易又包括要素贸易2、相对价格(BCD)A受货币因素影响很大,是一种“货币幻觉”B表示用以单位某商品代替货币,作为另一种商品的计价单位C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D 与货币因素无关,不受货币变化影响3、社会无差异曲线(ABC )A向右下方倾斜B切线斜率的绝对值是边际替代率C凸向原点D向远离原点方向移动时表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了4、一国开放状态下一般均衡的条件为(ABD )A生产均衡B消费均衡C市场出清D贸易平衡5、开放条件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相比的区别在于(ABD )A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B市场出清的条件不再成立C消费均衡的条件不再是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D 要满足贸易平衡条件6、国际均衡价格是由(CD )决定的A国民需求曲线B国民供给曲线C过剩需求曲线D过剩供给曲线7、国际贸易利益可以分解为(AB )两部分A来自交换的利益B来自专业化的利益C来自生产过剩的利益D来自消费过剩的利益8、国际贸易可能是由于(ABCD )原因而发生A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不同B两国消费者偏好不同C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D两国相对要素禀赋不同三、判断题1、生产可能性曲线外凸说明每多生产1单位横轴所代表的产品机会成本是递减的(F )2、相对价格P X/P Y表示用1单位商品X能换回商品Y的数量(T )3、当两种商品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时,其相对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F )4、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T )5、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消费点是由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决定的(F )6、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表明国家整体福利水平提高(T )7、如果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就一定不会发生国家贸易(F )8、生产技术差异是国家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T )9、如果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完全相同,则两国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是相同的(T )10、如果两国供给条件完全一样,只有需求方面的差异不会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F )四、名词解释1、相对价格2、生产可能性边界3、机会成本4、国际均衡价格5、贸易条件五、问答题1、结合图形分析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2、结合图形分析一国在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3、试分析一国在封闭与开放情况下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何差异?4、结合图形分析如何衡量贸易利益5、结合图形分析贸易利益的分解6、简答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C5.C6.A7.C8.D9.B 10.D11.B 12.A 13.C 14.B 15.D二、多项选择题1.BCD2.BCD3.ABC4.ABD5.ABD6.CD7.AB8.ABCD三、判断题1.⨯2.√3. ⨯4.√5. ⨯6.√7. ⨯8.√9.√10. ⨯四、名词解释1、相对价格表示用一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国际经济学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相互依存程度可以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粗略的衡量。
2.贸易引力模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双边贸易与这两个国家的GDP的乘积是成比例的或至少是正相关的,同时,两国间距离越远,贸易额越低。
也就是说两国的GDP越高,距离越近则预期两国间的贸易额越高。
3.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依存性。
它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资金和货币的流动,旨在监控其流动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产生的影响。
这种经济和金融的依存关系受国家间的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些因素。
4.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该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
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5.绝对优势原理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高(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较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6.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劣势(相对于另一国具有绝对劣势),仍有可能产生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也就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
(也就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7.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量。
8.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额外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
9.边际转换率是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的Y的数量。
因此,边际转换绿是X(图3.1中横轴表示的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另一种说法,可由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给定。
10.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意程度。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贸易理论 Trade theory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与外汇分析 Balance of pay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 Adjustment policies in open-economy
生命周期理论 • 2、用不同偏好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模型。 • 3、用收入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16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完全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 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2
二、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贸易和要素流动 受限
• 劳动力、资本流动性弱于国内; • 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 •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1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 的是要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 策含义。
3
•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
• 没有统一的“中央计划”。 • 没有总的“世界预算”。 • 没有总的发行银行。 •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货币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学的民族国家性。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官方储备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
21、外汇倾销H:
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市场的行为称为外汇倾销。这是因为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而因本国货币贬值,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限制了进口外汇倾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以及对方不进行报复等。
10、贷方与借方项目:
在国际收支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金融资产的流入。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
11、国际收支失衡:
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门槛税等。
24、非关税壁垒H:
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和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限制等。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来表示。
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19、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1999):
国际经济学[1]
两部门采用的两种生产 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
25
问题
1.相对价格 2.生产可能性边界 3.边际技术替代率 4、机会成本
2018/7/13
26
二、主要分析工具
2.机会成本
Y Ymax
⊿Y ⊿X
E₁ E₀
为了多生产 一单位的某种产 品(例如X)而必 须放弃的其它产 品(Y)的数量。 例如: 0
X的机会成本= —⊿Y /⊿X
X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处处切线斜率 相同,所以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是一条直线。
29
生产可能性组合
英美两国小麦、布匹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百万蒲式耳/每年)(百万码布/每年) 美国 小麦
180 150 120 90 60 30 0
2018/7/13
英国 布匹
0 20 40 60 80 100 120
小麦
0
X
机会成本递增及边际边际转换率递增反映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规律,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可选择性。
2018/7/13 32
机会成本递减
Y
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 品,所必须放 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 递减。此时 PPC凸向原点。
2018/7/13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 的 X ,所必须放弃 Y 的数量逐渐递减 。
生产小麦或玉米的选择 价格相同 小麦价格上涨 综合考虑
7/13/2018 6:26 PM
玉米 小麦? 相对价格
6
相对价格的概念
PX/PY:X、Y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定义为X 商品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 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单位 商品X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商品Y)
-PX:X商品的货币价格,即名义价格。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所有国家
产品/时间
1965 1986
1965 1986 1965 1986 1965 1986
食品
32 74
61 100 73 99 56 92
农业原材料 14
45
4
28
0 59
4 41
能源
92
0
11 37
33 28 27 27
矿产品与金属 0
16
0
40
2
31 1 29
制成品
39
71
10 56 48 50 19 58
二 H-O定理
1。 基本假设与基本内容
前提要素不能跨国流动——如果,未来若干年,只要是可移 动的商品,
将形成美国人设计、港台商人投资、大陆生产、出口到美国市场销售。可移
动的服务也会转移到印度和中国。也许美国能够留住的只是那些不可移 动的
服务20,21/8比/18如餐馆、理发店、洗衣店和超市。”
10
2X2X2模型 X为劳动密集产品,Y为资本密 集产品 A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技术相同 规模报 酬不变 需求偏好一样 要素国内自由流动诡计间 不能流动 产品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自由贸易 无摩擦成本 贸易平衡 资源充分利用
X商品的劳动生产 Y商品的劳动生产
率
率
A国
6
4
B国
1
5
优势分析——分工情况——贸易情况——结果
假定国际交换比例1:1,A用6个X交换B上午6个Y,则获利2 个Y;6个Y在B国需1.2小时,这可生产1.2个X则获利4.8个X。
2021/8/18
3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假定与内容13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国际经济学重点
国际经济学一、名词解释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指以各国生产成本和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在两个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个商品的生产上出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的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总获益。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3、派生需求:又称引致需求,指由于生产某种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其中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
4、机会成本: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5、一般均衡分析: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6、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主要是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所用的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7、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8、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11、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12、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14、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E3
UB1 E2
E1
0B
UA3
交换的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对应着交换双方一定的效用水平。 比如E1点表示A获得的效用为UA3,B获得的效用水平为UB1;
0A
X14
效用可能性边界
如果将契约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效用水平组合描绘在坐标为效用的空间上, 可以得到效用可能性边界图。图中红色线条就是效用可能性边界
UB UB3 UB2 UB1 C
界向右上方移动,例如移 到P'P'
0
X1
X2 P
P'X
8
2.机会成本
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时,(A点)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 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 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内的点如C点,所反映的 不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就是生产无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以外的点如D点, 仅就现有资源和技术而言是无法实现的;
PX/PY=2
Y
D
Y
D E F
H PX/PY=1/2 当相对价格升 为1/2时,消费 时 者愿意选择D1 D1 单位的X;
0
PX/PY 2
X
NX
0
PX/PY
X
1 1/2
在封闭情况下,H 消费点是无法达到 的,因为它超出了 该国生产可能性边 界线。 D3 D2 D1
0
S1
S2
S3
X
0
X
24
X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
Y
A
—△Y
B
△X
C
假设现在该国的生产点位于生产可能性 边界线上A点处,它可以通过将生产要素 从Y部门转向X部门来增加X的生产,这 样一来,生产点就会改变。若生产点转 移到B点,那么,这时增加X生产的机会 成本就是以Y的生产的减少量来衡量的, 即机会成本为—△Y/△X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P S* Pw PA*
D* 0 出口国 Q
P S* e Pw f PA* g h
D* 0 出口国 Q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e + f 贸易后: 贸易后:e 消费者损失: 消费者损失: - f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贸易前: 贸易前:g 贸易后: 贸易后:f + g +h h 生产者所得: h 生产者所得: f +h
Y C F
U3 E U2 U1 Q
P* O
pw X
图1-15
(三)进口国的贸易得失
1、基本概念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 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她实际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市场消费者剩余的总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和等于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线以上部分的面积。
汽车数量 C B A
C
0
R 大米数量
2.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
汽车 汽车 汽车
大米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大米 机会成本递减
大米
3.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商品市场均衡
均衡条件: 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 于机会成本 。 均衡图示: 均衡图示:
出口供给曲线( ) 出口供给曲线(XS)表示当国际市场价格高于一国 的均衡价格时, 的均衡价格时,该国的出口价格与出口数量之间的 关系。 关系。
Px/Py
Px/Py
2
B国过剩需求曲线 国过剩需求曲线
O
(a)
X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和考察国际经
济关系的成因、模式及其福利效应与影响,以及开 放经济宏观经济问题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产品X
国家A 3
国家B 12
产品Y
6
4
若两国各以一半资源生产X和Y,则 A国:10X,5Y B国:2.5X,7.5Y
若按照绝对优势分工,A专门生产X,B专门生产Y, 则
A国:20X B国:15Y
• 按照绝对优势分工和贸易的结果: • 1. 总产量增加 • 2. 消费水平提高 • 3. 劳动时间节约 •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 1.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论证贸易基础是绝对
2010年第3版。 • 3、《世界贸易与国际收支》,凯弗斯、弗兰克尔、琼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9版中文版。 • 3、《International Economics》,(美)林德特等著。 • 4、《International Economics》,(美)阿普费尔德等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
观经济学) • (3)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 (4)经济一体化理论(货币层面)
•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概况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贸易纯理论: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新新
贸易理论 保护主义理论: 重商主义——产业保护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新重商主
义等] (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汇率理论:铸币平价——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货币主
国际经济学
丁一兵
• 选用教材: • 《国际经济学》(第11版),(美)萨尔瓦多著,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5年中文版。10版,9版均可
• 主要参考书: • 1、《国际经济学》,(美)克鲁格曼、奥布斯特菲尔德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8版中文版(2011)。 • 2、《国际经济学》,李坤望、张伯伟,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国20英镑钞新票,2007.3.13日开始流通。以亚当•斯密的肖 像为图案。
2020/4/11
26
CUEB-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三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1723-1790) 一、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评及其主要观点 1.财富的最终形式是实际资源(商品与劳务) 2.增加财富依靠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3.国际贸易能够扩大并深化分工,提高专业化程度与实际收入 4.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优势 5.应当鼓励互利互惠的自由贸易(减少干预,自由放任) 6.国家利益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的
生产的全球化:
ipad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 三星的研发、设计等部门迁往欧美发达国家,而在中国天 津、西安等地则建设了生产基地
Dell 显示器:亚洲、欧洲 集成电路:亚洲、东欧 驱动器:亚洲(主要是新加坡) 附件:亚洲、爱尔兰
相对价格差异
贸易 贸易 福利 基础 模式 效应
需求因素 市场结构及其它因素
收入 偏好 文化、传统等 垄断竞争 寡头市场
图示:国际贸易纯理论基本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资 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于16世纪,全盛于17世纪, 18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代表人物托马斯 孟,柯尔贝尔 等)
•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范围的延 伸和应用
• 二、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 交易的障碍。国际经济活动与国内经济活动最明显
的区别是:国内经济活动在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中 进行,产品、生产要素的流动没有限制,而国际经 济活动却受到国界限制,生产要素乃至产品都难以 实现完全自由流动。 • 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政策、独立的货币等)
成本差异
• 2. 第一次论证了贸易的互利性 • 3. 存在局限性(绝对优势形成的条件过于
严格)
第四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一、比较优势原理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其他国 家,相对生产率高于他国,则该国在该产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具有比较劣势。一 国应当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 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 厂商理论:埃奇沃思盒型图、等产量线、等成本线 等
• 数理分析: • 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
• 2 宏观部分 • 几何图形分析: • IS-LM-BP模型、AS-AD模型等 • 数理分析: • 国民收入决定函数、货币供求函数等
第一篇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第一节 引言
• 国际经济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及其自身结构
国际贸易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实物层面分析)
国际宏观经济学 (国际货币经济学) (货币层面分析)
• 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 国际贸易部分(国际微观经济学) • (1)贸易纯理论 • (2)贸易政策理论 • (3)经济一体化理论(实物层面) • 2 国际货币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 • (1)汇率决定理论 • (2)国际收支调整理论(有时也将其纳入开放经济的宏
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 中国与其他东亚国家对美出口市场份额
0.25 0.2
0.15 0.1
0.05 0
China Japan EA Economies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二、李嘉图模型基本结构 2×2模型 假设: • 1.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一种生产要素) • 2. 自由贸易 • 3. 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 4. 平均生产成本固定 • 5. 没有运输成本 • 6. 没有技术革新 • 7. 劳动价值论(单一生产要素——劳动)
A、B两国,X、Y两种产品,两国两种产品 生产函数分别为如下线性形式:
0
进出口%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 2001年至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贸易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1 WHY 贸易基础 贸易利益 (1)为什么一国要进口自己能生产的产品 (2)相互交易实际上能使所有国家获利 (3)贸易与收入分配 2 WHAT 贸易模式 一国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3 HOW 贸易均衡状态及其效应
国际贸易纯理论
供给方因素 (成本)
技术 要素禀赋 生产规模
国际贸易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二、国际经济活动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
1989年来中国进出口总额
2000000 1800000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0
1985-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状况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注意: ax/ay>bx/by等价于ax/bx>ay/by,即A国在 X的生产上绝对优势更大(或绝对劣势更小)
• 四、贸易利益(贸易所得)
•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原理
•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生产效率绝对高于他国,则该国在 该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绝对劣 势。一国应当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而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举例说明:2×2模型 两国单位产品成本(劳动量) 两国劳动总量均为60
消费的全球化: Apple, car, cosmetics, MacDonald, PizzaHut,
资本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lenovo 金融全球化: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额超过4万亿美元,相 当于德国一个国家全年的经济产出。
危机的“全球化” 2008、2009全球金融危机 危机后复苏的全球相互影响
4.56 3.32 3.55 3.32 1.79 1.58 7.29
7.8 15.64 4.60
6.4
5.0 9.67 2.94 11.8
6.2 16.21 15.84 21.1
5.4 16.26 12.12 14.8
1.8 10.30 6.58 13.9
2.9 11.91 6.85
7.4
5.7
2.15 1.74
中、日、美作为其他东亚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市场的份额
M
China
Japan
.
E
1999 2007 2012 1999 2007 2012
1999
US 2007
2012
Korea Singapore Philippines Thailand Malaysia Indonesia HongKong
1.95 2.90 0.83 0.93 0.60 0.58 4.33
义(弹性价格)——货币主义(粘性价格)[资产组合模型 等] 国际收支理论:弹性法——收入(吸收)法[货币法]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凯恩斯主义 的)——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结合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强调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