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摘要:

正文: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伟大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当前中国海上形势极为严峻,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海道经常受到干扰,海上纠纷与争端不断,周边国家海上力量发展迅速,海洋大国又纷纷介入,向海方向成为对我安全的主要威胁。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任务艰巨复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的宽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了由沿海国家管辖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制度,沿海国家的海上疆界由12海里领海扩大到了200-350海里宽度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缘,使世界上绝大多数沿海国家面临着与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另外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因此海域划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沿海国执行该公约时突出而又艰巨的任务之一,其特点是划分海上边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

中国濒临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我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我国的一贯主张,我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目前应归我国管辖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依托在我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上,相当于我陆地面积的1/3或相当于我20个山东省或30个江苏省的面积。国家海防的范围由过去的38万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300万平方公里,防御面积增大了8倍;防卫纵深从过去12海里延伸至200-350海里,一下子增大了近17倍,这是中国疆域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海防要比陆防复杂得多,“陆地国界是‘硬’边界,界碑分明,容易做到‘封疆卫土’;而

海上国界是‘软’边界,远而开放,维护海洋权益不易”。[4]137因此对任何一国而言,“要想对广大海域作每天24小时的监控,并维持良好秩序,确保国家安全,包括阻止他国的侵权行为,以及制止走私、恐怖、海盗、盗采、污染等违法行为在内,那实在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荷。”[5]8目前中国行政管辖和国防力量配置方面均难于适应这种海洋形势大幅度的急剧变化,中国海洋国土大部分尚处于失控状态,应当管辖而尚未依法管起来,导致外国势力乘机多方面、频繁地侵犯我海洋权益。

第三,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海上通道各类安全隐患和威胁既有外力所为,也有内部因素所致;既有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性质的安全威胁。外力引发的安全威胁包括海盗与海上武装的袭扰、海上的军事封锁、咽喉要道的关闭、国内动乱以及国家间对抗或战争向海洋的延伸等等。与内部元素相关的威胁有三类:一是海洋本身因素所致,如台风、飓风、海啸、雨雾、冰山、风浪等对海上通道安全的威胁;二是与海洋通道连成一体的还有港航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出海口、港口、船队等也是海上运输所必须依赖的关键环节;三是与海运当事者本身“操守”密切相关,这包括轮船事故与污染,海运管理混乱,海员素质低下等。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间或地区内的武装冲突、军事对峙乃至战争对海上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国内动乱外溢海洋所形成的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日益猖獗的现代海盗活动与恐怖分子的武装袭扰活动以及海上走私、偷渡、贩卖毒品和人口、跨国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小武器扩散、沿海经济设施受到破坏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展开,我国对海外资源、能源及商品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海上通道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目前中国远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北行4条航线,其中西行航线对我国极为重要。因为这条航线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战略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中国产品流入国际市场的顺畅性,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海上“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该航线从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红海,经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而这条海上大通道的特点是:地形复杂、沿线地区和国家关系不稳定因素丛生、存在诸多争端和“热点”问题、安全不确定性大、事故多发。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该区域局势复杂多变,加之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这条海上通道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第四,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冷战结束后裁军浪潮席卷世界,但在亚太地区军力却有增无减,出现了逆裁军的倾向,特别是各国竞相调整海上发展战略,多管齐下重点大力发展海军,反映了亚太形势的复杂性和军事热点已由

陆地转向海洋,并对中国海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三、中国维护和发展海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挑战。首先是要认真研究中国与周边海洋国家海上划界问题,这是解决各种海洋纠纷与争端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争端未解决之前,可以按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做出临时过渡性安排。当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的实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中国海洋国土、海上国际通道以及海防安全等问题。

第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权。经略海洋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重大的、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必须确立一个统揽海洋斗争与发展全局的海权发展战略。该战略应包括维持和控制岛屿的占有权、“海洋国土”归属权、海洋水域的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的利用权,海峡通道的控制权。它涉及到海洋的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防卫等问题,包含海洋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总之,海权发展战略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投资大、风险大、科技含量高,而且还要对海陆一体、军民结合、平战兼容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构想。因此在确立国家海权发展战略时应当从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广度和发展深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切实做到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海权。“海权的得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了强与弱、兴与衰的历史。”在反思中华海权史时我们会发现一连串发人深省的沉重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海上的辉煌到郑和之后没有再继续发扬光大而与西方保持同步?为什么海洋在近代没有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途却成为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门户的捷径而致使国家海权沦丧?为什么近代中国建立的庞大舰队最后葬身海底而没有把中国引向繁荣与富强的航程?为什么新中国能够收回近代丧失的海权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国家海上实力和发展中国海权?[Microsoft1]那么,到底是海洋误国,还是海洋强国?海洋可以误国也可以强国,其关键在于如何去认识和利用它。“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海洋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于其海权思想,即对是否开发与利用海洋、为什么开发利用海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