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帅什么行政级别

合集下载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开国元帅和大将

开国元帅和大将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0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建国初干部级别

建国初干部级别

文革前干部级别文革前军队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分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2年前,这一阶段军队与地方干部级别一一对应,即部委与大区同级,大区军衔是大将,部委级别上限是四级;兵团级是上将,省级上限是五级;(省级分大省和小省)1956年政务院发文规定:军衔军级地方对应级别元帅大区正职三级(国家级)大将大区副职四级(正部级)上将兵团正职五级(正省级)中将兵团副职,准兵团职六,七级(小省正省级)少将正军,付军,准军职八,九,十级大校正师级十一级1956年政务院54号文规定:地方职务级别如下:部委级上限四级下限八级省级上限五级下线九级地级上限十级下线十三级1957年国务院33号文规定军队级别与地方级别对照明文规定正师级 11级副师级 12级准师级 13级正团级 14级副团级 15级准团级16级1962年为支援地方商业工作,军队转业干部级别高套一级,即在1957年国务院33号文基础上向上套一级:正师级 10级副师级 11级准师级 12级以次类推。

第二阶段1965年后军队取消军衔制时中将以下,全部在1962年的基础上高套一级,也就是说这时的军队级别比56年地方干部同级高套两级。

这才有了少将七,八级;大校九,十级。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1965年地方地厅以下干部大部向上调一级,但十级以上不动,这才有新十级老十级之分。

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准军级以上干部没有动级别,比军队同级干部少两级。

但1882年后地方干部基本赶上来。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确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解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解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1955年 9. 月 27日下午 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毛泽东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毛泽东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 鼻梁很高, 髋骨突出。

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 颇有幽默感, 喜欢憨笑, 甚至在谈到自己和苏维埃的缺点时,笑得厉害。

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他把天真质朴的好奇的优点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事故结合了起来。

出身与家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 12月 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童年的经历抛下自家谷子去帮别家秋收时节,农民把稻谷打下来,摊在坪里晒。

忽然吹来一阵狂风,紧接着乌云遮住了太阳, 一道闪光接着一声霹雳, 豆大的雨点从空中飘落下来。

不少人家都往坪里跑去, 收拾自家的谷子, 而毛泽东跑到坪里后没有收拾自家的谷子, 却先帮助一家佃农收拾去了。

等收拾完别人谷子后, 再去收拾自家的谷子时, 坪里的谷子却泡了汤。

父亲看了十分生气,跳脚训斥儿子道:“这可好了 ! 胳膊肘往外拐,你就喝汤吧! ”毛泽东十分平和地对父亲说:“古书上讲,人之初,性本善。

人都要互助友善么,再说人家家里穷,还要给我们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

我们自己家里的,湿就湿了吧,关系不大。

中国 1955年行政级别工资 行政级别工资制怎么来的

中国 1955年行政级别工资 行政级别工资制怎么来的

毛泽东在看后说:“你们让我当大元帅,是把我放在火炉子上烤我呀!一级干部就我毛泽东一个人,你们都是二级、三级,我毛泽东太不够意思、太
不够朋友!我们把一级让给马克思、恩格斯,把二级让给列宁、斯大林,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三级干部。”
周恩来和他的助手们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大体如下:
政级”待遇,如山东大学前校长成仿吾,行政级评为五级,相当于上将和正省级。
中国在1960年之后连续遭遇了三年自然灾难,国内经济萧条,民众生活困难,出现了饥荒。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削减行政级
别三级以下的工资: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
摘自《齐仅为八九元,三四十元的月工资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行政级别工资制怎么来的
1955年,我国在借鉴前苏联、朝鲜等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在全国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从1级到
从元帅到准尉,从国家元首到办事员共划分为24个级别,工资从45元到590元不等,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
不同,全国划分为4—11类,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40元,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充分体现了“血比汗值钱”的原则。
这个方案既借鉴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缩小了官兵、贫富之间的差距,基本上合情、合理,符合军心民意,因此一直沿用到改革开放之初。
从元帅到准尉,从国家元首到办事员共划分为24个级别,工资从45元到594元不等,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不同
(全国划分为4-11类),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40元。按照“血比汗值钱”的原则,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

行政干部级别排序

行政干部级别排序

行政干部级别排序
24级干部级别排序
1)行政1--3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大元帅(国家级正职)。

2)行政4级是十大将,国家副职。

3)行政5--7级涵盖大军区,部,省,兵团,司级的正副职,对应上将,中将军衔。

4)行政8--10级为少将正,副军级,正厅,正地级。

5)行政11--13级为正,副师级,副厅,副地,正处,正县级,对应军衔为大校,上校。

6)行政14--16级为正,副团级,副处,副县级,对应军衔中校,少校。

7)行政17,18级为正,副营级,正科级,对应大尉军衔。

8)行政19,20级为正,副连级,副科级,对应上尉军衔。

9)行政21--24级为正,副排级,科员,办事员,对应中尉,少尉,准尉军衔。

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当时正部长级为行政4级,与大军区正职平级。

正省级是行政5级,与正兵团级平级。

正军级定为行政7级。

军事级别与行政级别及警衔的对应关系

军事级别与行政级别及警衔的对应关系

军事级别与行政级别及警衔的对应关系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二级干部):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省部级正职(三级干部):(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

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江苏省省长、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8集团军军长)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

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部级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0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

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

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2013-11-02 17:43:34)转载▼标签:开国元帅历史的长河委员十位文化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

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开国元帅和大将

开国元帅和大将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

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剑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

开国元帅共有10人,为何这七位被合称为四老三总?他们分别是谁?

开国元帅共有10人,为何这七位被合称为四老三总?他们分别是谁?

开国元帅共有10人,为何这七位被合称为四老三总?他们分别是谁?展开全文1955年,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

创建或领导人民军队立下卓越战功的将领,将分别按照资历和战功,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

功勋最为卓著的将领,将被授予最高的元帅军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十大元帅”。

在十大元帅中,有人被称为“老总”、有人被称为“某总”,其中“老总”四人,“某总”三人,合称“四老三总”。

那么,开国元帅共有10人,为何这七位被合称为“四老三总”?他们分别是谁?又是怎么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开国元帅的评定难度开国元帅又被称为“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的缔造者”。

毛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提到: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的高级将领,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同时指出了入选元帅需具备的四个条件:首先是领导创建过人民军队。

创建人民军队的重大行动,大致是1927年左右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

粟裕也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他是以士兵身份参加的,并没有拉拢武装,不被认定是军队创建者。

第二,元帅必须是在土地革命期间,担任过军团长级别的指挥官。

比如朱德是总部首长,刘伯承是总参谋长,林彪是红一军团军团长,贺龙是红二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是红三军团军团长,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陈毅是中央苏区西方军总指挥等。

第三,元帅必须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师级指挥员或新四军军级指挥员。

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是总部领导,自不用说。

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师长副师长分别是:林彪和聂荣臻,贺龙和萧克,刘伯承和徐向前。

八路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由红军主力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党不允许设立政委,我们内部就用副师长代替,名义上是副职,实际上是代“政委”的正职。

新四军中,军长政委分别是叶挺和项英。

皖南事变中,叶挺被扣、项英遇害,新四军由陈毅和刘少奇代为指挥。

可以看出,十大元帅的评级标准相当高,被评为元帅的,有人做过军团司令、总司令,有人做过方面军司令,因而又被人们称为“某总”,“某老总”。

[整理]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

[整理]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

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解放军元帅的授予标准很高。

元帅头衔自古至今都非常显赫1955年,解放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高。

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对元帅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也很高: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最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

元帅这个头衔,自古至今都非常显赫。

在历史上,元帅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

当时只是表示对军队中资历、威望和战功最高者――“将帅之长”的一种尊重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

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

如公元578年的北周宣政元年,宣帝宇文赟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

隋、唐、五代和宋朝,战时都设置有元帅职务,而且按其职权轻重和执掌分工,冠以不同名号,如“天下兵马元帅”、“兵马大元帅”、“行军元帅”、“行营元帅”,其中又有“都元帅”、“元帅”、“副元帅”的等级之分。

到了金朝,战时设置元帅府,任命不同级别的元帅,专掌征讨之事。

元朝各道、州,凡有军旅之事的地方,则都设置都元帅府或元帅府、副元帅府,任命不同名号的元帅,掌管当地的行政及军事大权。

明朝,在枢密院之下设置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

元帅一词用于军衔称号,以表示最高军衔,则始于16世纪中叶的法国军队。

至19世纪的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44人被授予元帅军衔。

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16世纪有日耳曼各国,17世纪有奥地利、俄国,18世纪有英国,19世纪有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有苏联、中国、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芬兰、印度、泰国、朝鲜、蒙古、埃及、苏丹、巴西等国。

1955年军队的行政级别及工资表

1955年军队的行政级别及工资表

1955年军队的行政级别及工资表1955 年是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年,我国在借鉴苏联、等国家管理模式和经验的荃础上,开始在全军实行军衔制,在全国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级从1 级到24 级,月工资从590 元到45 元不等,一直延续到80 年代末,前后历时30 余年。

由于当时的物价指数和生活水平较低,贫富差距不大,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仅为八九元,三四十元的月工资便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

七类地区标准国务院1965年制定-----------------------------------------------------行政级级差军衔月工资职务-----------------------------------------------------1级594元2级国家级元帅536元党和国家领导人3级478元及十大元帅-----------------------------------------------------4级大将425元十大将、国家副职5级军区、省、上将387元大军区、省、部、6、7级部、司级中将355、310元司正副职-------------------------------------------------------8、9、10级军级少将277、252、正军、副军、正厅、217元正地市级---------------------------------------------------------11、12、师级大校200、177 正师、副师、副厅、13级上校159元副地市、正处、正县--------------------------------------------------------14、15 团级中校141、127、正团、副团、副处、16级少校113元副县--------------------------------------------------------17、18级营级大尉101、89元正营、副营、正科--------------------------------------------------------19、20级连级上尉80、72元正连、副连、副科------------------------------------------------------21、22级中尉63、57元正排、科员23级排级少尉50元副排24级准尉45元办事员这个方案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

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1 军衔等级设置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为明确军中指挥关系、激励士气而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

军衔既可以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责任和相互关系,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军衔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武阶体制。

近代军衔制度出现于15世纪的西欧。

之后,经过二三百年的不断发展与传播,最终形成了现代国际上通行的军衔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1927年8月1日。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军队诸军兵种之间指挥、管理和保障的协同,便于进行国际交往,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9月首次在全军(包括现在武警部队的前身公安部队)实行了军衔制。

中国军队军衔制度- 军衔等级设置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前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

军官军衔设4等14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元帅实际未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2人少将军衔。

以后,从1956年至1964年间,又陆续晋升了一批将军。

到1965年,共授予将官以上军衔1614人。

元朝的官员与行政体制

元朝的官员与行政体制

元朝的官员与行政体制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官员和行政体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元朝的官员组织与行政体制,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官员组织元朝的官员组织主要包括中央官员以及地方官员两个层次。

中央官员元朝的中央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主要负责中央政务和议政。

其中最高官职是三公,包括丞相、尚书令和枢密使,他们是皇帝的重要参谋和协助者。

另外,中央还设有六部,分别是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和都察院,负责各个方面的事务管理。

此外,还有特殊职务如御史台、侍卫等。

地方官员元朝的地方官员由中央官员任命,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和治理。

地方官员按照地域划分,设有行省、路、州、县等级别。

行省是最高级别,由行省提督或都元帅负责管理,其下是路、州、县等级别的地方官员。

二、行政体制元朝的行政体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一统天下元朝建国后一方面废除了宋辽金等朝代的地方势力,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汉唐宋等朝代的行政制度,实行“一统天下”的政策。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行省、路、州、县等地方行政单位,使得各地行政机构统一规范。

民族政策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为主的政权,但其民族政策具有包容和开放的特点。

元朝不仅保留了汉族的行政体制,还鼓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融合。

在行政体制中,元朝的官员并不局限于蒙古族,而是涵盖了各个民族,使得官员的选拔更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

特色制度元朝的行政体制中还有一些特色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和盐铁专卖制度。

府兵制度是元朝建立的一种兵役制度,将军队组织以行省为单位,通过府兵制度实现对地方军队的直接控制和调动,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盐铁专卖制度是元朝为了加强财政收入而实行的一项特殊经济政策,通过国家统一管理和专卖,控制了盐铁等重要资源的流通,为国家财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影响与总结元朝的官员组织与行政体制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政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元朝的官员组织使得政府机构更加规范和有序,促进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的官员)

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的官员)

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十大元帅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的官员)十大元帅是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指挥官,是国家领导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排名和地位不断变化和提高。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共授予共和国元帅10人、将军10人、将军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

这就是所谓的元帅十人将千人。

十大元帅出生后,国家规定了元帅享受的待遇和排名。

由于当时没有经验,军衔评定和元帅待遇都遵循苏联模式。

由于苏联元帅享受部长会议副主席的待遇,我们也效仿副总理的待遇。

当时成立了国防委员会,毛主席第一任主席,根据毛主席提名,十大元帅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待遇,在汽车配置方面,十大元帅汽车配置标准和副主席、副总理汽车配置,是吉斯110汽车。

外出时乘公务车。

十大元帅的排名也有相关规定。

在相关报告中,第一个是国家级正职,然后是副国家级,然后是元帅,但元帅在政协副主席之前排名。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朱德元帅是国家级的,所以从1955年授予冠军到八大召开后,十大元帅在国家领导人中排名如下: 朱德,国家副主席副主席:罗荣桓副总理:林彪、彭德怀、贺龙,陈毅元帅:刘伯承、徐向前、聂荣珍、叶剑英后不久,聂荣珍元帅被任命为副总理。

聂帅担任副总理后,他在领导人中的排名被列为副总理领导人。

聂帅担任副总理后,他在领导人中的排名被列为副总理领导人。

1958年以后,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努力争取上游和省地,并在当年选出了许多领导成员。

林彪被选为常委,柯庆石、李井泉、谭振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李富春和李先念被选为书记处书记。

经验网/ 党的八届五中全会结束后,规定领导人的排名开始按照党内职务排名,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被排名在副委员长、副总理面前,突出了党的领导地位。

所以这一时期领导的排名顺序是:七大常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小平同志政治局委员: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罗荣桓,陈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柯庆施,李井泉,谭震林书记:王稼祥、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副主席:宋庆龄、李济深、沈钧儒…、赛福鼎,程潜副总理:邓子恢,聂荣臻元帅:徐向前,叶剑英从上述领导名单的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大元帅的排名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元帅什么行政级别
篇一:军队军衔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对照
篇二:建国初干部级别
文革前干部级别
文革前军队级别与地方行政级别对应分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62年前,这一阶段军队与地方干部级别一一对应,即部委与大区同级,大区军衔是大将,部委级别上限是四级;兵团级是上将,省级上限是五级;(省级分大省和小省)1956年政务院发文规定:
军衔军级地方对应级别元帅大区正职三级(国家级)大将大区副职四级(正部级)上将兵团正职五级(正省级)中将兵团副职,准兵团职六,七级(小省正省级)少将正军,付军,准军职八,九,十级大校正师级十一级
1956年政务院54号文规定:地方职务级别如下:部委级上限四级下限八级
省级上限五级下线九级
地级上限十级下线十三级
1957年国务院33号文规定军队级别与地方级别对照明文规定正师级11级副师级12级准师级13级正团级14级副团级15级准团级16级
1962年为支援地方商业工作,军队转业干部级别高套一级,即在1957年国务院33号文基础上向上套一级:正师级10级副师级11级准师级12级以次类推。

第二阶段1965年后军队取消军衔制时中将以下,全部在1962年的基础上高套一级,也就是说这时的军队级别比56年地方干部同级高套两级。

这才有了少将七,八级;大校九,十级。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1965年地方地厅以下干部大部向上调一级,但十级以上不动,这才有新十级老十级之分。

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准军级以上干部没有动级别,比军队同级干部少两级。

但1882年后地方干部基本赶上来。

文革前行政级别的划分
1956年6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改革,它奠定了此后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同时对新中国“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老的行政级别是55年取消供给制后为干部制定的工资政策,与军衔、职务无直接关系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定干部的行政级别当然离不开干部的职务和贡献。

行政级别共分23级。

其对应的职务分别如下:
23级正排准连,22级副连,21级正连
20级准营,19级副营,18级正营
17级准团,16级副团,15级正团
14级准师,13级副师,12级正师
11级准军,10级副军,9级正军
8级准兵团,7级副兵团,6级正兵团
5级准野战军,4级副野战军,3级正野战军
1、2级是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设立的
一级工资700余元,三级工资400余元,十级工资200余元,十七级工资97元。

需要说明的是军队干部比地方同级别干部的工资高拿
一级。

如十七级地方工资97元,部队是114元。

主席只拿三级工资,促使了一批如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老帅们也拿三级工资。

据说只有个别人拿了一级工资,如宋庆龄等。

此干部级别自55年制定后,在61~64年间,对个别定级时偏低的干部作过一次调整(长一级),以后一直未变。

高干的概念:13级以上是为高干,到文革后期以后由于生老病死等原因高干人数减少,在高干队伍中又增加了一个14级。

干部级别在当时生活中被经常运用,中央文件传达到县
团级,不只指县团职以上干部,而是17级以上干部都要去听。

篇三:50年前的行政级别、技术级别对应的工资
50年前的行政级别、技术级别对应的工资面对50年前的工资单你有何想法?
不久前翻箱倒柜,在一个皮面斑驳的笔记本中无意看到一份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资单。

那时全国,除军队外不论什么行业几乎都实行两种工资制度,即政治系列与技术系列工资制度。

其中政治系列按行政级别,从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到基层办事员共分为30档;技术系列按技术等级,从总工程师、科学院院士、大学一级教授、研究员到实习生分18级。

行政级别、技术级别对应的工资如下:
一、行政级别工资
1级(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党中央主席)月工资(下同):644元
2级(上述职位副职):581元
3级(上述职位副职):577.5元4级(秘书长、委员、部长、省长):460元5级(同上):414元
6级(同上):368元
7级(同上):322元
8级(同上):287.5元
9级(上述职位副职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各部
委办的司局长):253元
10级(同上):218.5元
11级(同上):195.5元
12级(同上):172.5元
13级(处长、副处长):155.5元14级(同上):138元15级(同上):124元
16级(副处、科长):110.5元17级(副科级):99元
18级(副科级):87.5元
19级(1级办事员):78元
20级(2级办事员):70元
21级(3级办事员):62元
22级(4级办事员):56元(大学生转正)23级(5级办事员):49.5元(大学生参加工作)24级(6级办事员):43元
25级(7级办事员):37.5元(中专生转正)26级(8级办事员):33元
27级(9级办事员):30元
28级(10级办事员):27.5元
29级(11级办事员):25.5元
30级(12级办事员):23元
行政系列中的8至12级为司局、部委办、省府办公厅主任;11至14级为处级;15至18级为科长级;17至21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