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目的1、阅读欣赏小说人物和环境和谐映衬的艺术魅力2、小说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小说的象征意义教学设想自读小说,找出美丽风景描写地方玩味。
看俄罗斯风景画家的绘画。
体会“动静相宜”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小说四个部分的内容概略第一部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丰收的田园景象。
第二部分:农村当时富庶的景象,人们长寿、富足、心态平和。
第三部分:狩猎季节的休闲和热闹第四部分:时世变迁,眼前荒僻、萧瑟和破落。
二、读小说欣赏19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1.农村风光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露水。
我穿过打麦场,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在寒气袭人的晚霞下,村里的人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天色越来越暗。
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烤火人的漆黑的轮廓,就像是用乌木削成的,在黄火周围游动,于是他们投到苹果树上的巨大的影子也随之而摇晃不已。
一会儿一只足足有好几俄尺长的黑黪黪的手把一棵树遮得密不透风,一会儿又清晰地出现了两条巨腿——就像是两根黑漆柱子。
摹地,黑影闪了闪,从苹果树上滑落到了林荫道上,盖没了整条道路,从窝棚直至围墙的便门……2.农妇她已有身孕,大脸上睡意朦胧,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活像一头霍尔莫高尔种的乳牛。
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她脚上穿着一双打有铁掌的短统靴,站在那儿显得笨重、牢靠;身上穿着棉绒坎肩、长围裙和用家织的条纹呢做的裙子,裙子的底色是紫黑的,条纹是砖红色的,裙裾上还镶着一条金色的阔滚边……a) 富庶的农村“安东诺夫卡又大又甜,准能快快活活过一年。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生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比较、联系等方式,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思考。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述: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类型。
2. 故事梗概:概括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关系。
3. 象征意义: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苹果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矛盾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象征意义的分析。
2.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3. 写作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演讲展示:邀请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表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讲展示:评估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展示效果。
六、教学进程1. 教学准备:(1)提前为学生准备《安东诺夫卡苹果》文本资料。
(2)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和象征意义的研究成果。
(3)准备讨论问题和分析题,以及写作和演讲的评价标准。
2. 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阅读故事梗概。
(2)第二课时: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8: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目标1.了解蒲宁及其创作情况以及风格;梳理概述小说内容。
2.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安东诺夫卡苹果》近似电影,高于电影的写法。
3.理解蒲宁作品中所表达的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理解“怀乡思家”的人类的普遍性情感,体味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怀乡思家”的人类的普适性情感,体味对家园的依恋之情。
2.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安东诺夫卡苹果》近似电影又高于电影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喜不喜欢?1.导入:有人说,上帝丢了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启发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
我觉得,另有一个落在了俄罗斯,于是生长出了《安东诺夫卡苹果》。
2.预习检测(字词读音、释义,见课件)。
3.谈预习后的初读感受。
喜欢:初读、再读,觉得它像一场美梦。
不喜欢:心态爆炸,质疑凭什么拿诺贝尔奖;太长,一望无际;太难,不知所云。
二、有何特别?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这篇小说与一般小说相同吗?《安东诺夫卡苹果》把前两者都淡化了。
这篇小说既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又没有入木三分的人物,只有环境描写,用这一单元的话题来说是场景描写。
2.什么是场景描写?它和环境描写可以画上等号吗?不同于环境描写,它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安东诺夫卡苹果》就是由一个个的场景组成的。
所以说,它很特别。
3.蒲宁及其创作风格。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
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1933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蒲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设计2: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小说中所出现的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能力方法: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题,人物以及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色。
情感态度:理解蒲宁作品对幸福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生命与自然以及人类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重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领会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说到《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的角度,概括出了“我”印象中的那个金色的季节。
下面我们再从这个作者印象中的季节走进“苹果丰收图”。
二、赏析第一部分中的景物描写——走进苹果丰收图1.齐读第一部分3、4、5段,如有读错,教师正音。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问:如果说蒲宁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油画的话,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明确:背景:大窝棚问:这幅画中有哪些色彩?明确:绿色的果园、红色的苹果、还有“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的衣裙”。
问:这幅苹果丰收图的背景是景物,那么它所要突出的前景就是人物。
那么这幅图画中有哪些人物?明确:“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男孩子们”“人们”。
问: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哪一位?明确:“村长年轻的妻子”。
问: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语句。
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村长年轻的妻子”的?明确:从她的外貌写到她的内在品质——“这小娘们儿可会理财呢!”“像主要精明强干的女人现在难得见到了……”问:可这些人物的行为似乎跟安东诺夫卡苹果都没有什么关系,在这幅画中,作者是怎样点出苹果丰收这个主题的?明确:由“男孩子们”“人们”在画面的另一边买卖苹果来点出苹果丰收的主题的。
3.小结总之,小说的第一部分,选择了安东诺夫卡苹果成熟的季节来描写,注重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景物描写,使平凡的生活场景渗透出层层深意。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
1.了解苹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2.掌握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苹果树的生长过程、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相关知识、营
养价值介绍等;
2.实物:安东诺夫卡苹果样本;
3.课堂布置:树立一幅苹果树的图片;
4.其他:板书内容、学生课前了解苹果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苹果树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安东诺夫卡
苹果”。
2.学习
(1)介绍苹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苹果是如何长成的;
(2)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品尝,并分享感受;
(3)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知识。
3.讨论
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内容,讨论苹果对人体的好处,并展开相关讨论。
4.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强调安东诺夫卡苹果的重要性和营养价值。
四、课堂作业
1.回家后给家人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营养价值;
2.课后写一篇感想,记录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学生对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兴趣很大,但在理解营养价值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加强对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营养知识的讲解,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水果的重要性。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图文版)前言在学习农业科学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了解沟通环节,以促进知识传递和创造性思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课程教案,即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这个教案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探索了农业和自然的知识。
知识背景安东诺夫卡苹果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一种马铃薯家族的苹果,原产于俄罗斯的城市安东诺夫卡。
这种苹果非常受欢迎,因为它适应多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土壤类型,并且可以生长在较高的海拔和寒冷的气候下。
安东诺夫卡苹果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农业耕作耕作是一种耕种土地的过程,旨在增加土地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耕作过程有多种方法,包括搅拌土壤、添加新的肥料、将作物残留物还原到土壤中或添加覆盖物。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质量,增加作物的养分和产量。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以及所有生命形式在自然环境中的交互作用。
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主题这个教案的主题是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种植和多样性。
它涉及到农业和生态的知识,是一个有趣的课程设计。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良好生长环境和产量,并鼓励学生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法。
前置知识在教授这个课程前,学生应该对农业耕作和苹果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安排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包括以下活动:1.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基本知识,包括它的产地,适宜生长条件和其它生态环境的知识。
2.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苹果生长情况。
在考察中,学生还可以熟悉一下搅拌土壤、添加肥料和覆盖物的作用,以及更多的农业技术知识。
3.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进行安东诺夫卡苹果种植的更深入的研究。
课后作业在课后,学生应完成一份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报告,展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安东诺夫卡苹果 ppt课件

安东诺夫卡苹果
9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回忆这“凉丝丝 的静谧的清晨”的?
• 视觉:金黄、稀稀落落
• 嗅觉:落叶的幽香,苹果、蜂蜜和秋 凉的芬芳
• 听觉:叽叽嘎嘎的车轮声、果园主的 语言
安东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卡苹果
10
“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 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从这 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 荣膺(yīng) 谟(mÓ) 揄(yú)扬
• 卷帙(zhì)浩繁 篇什(shÍ) 忧悒(yì)
• 鞑鞑(dádá) 纡(yū)尊降贵
• 阒(qù)无一人 安东诺骟夫卡(苹果shàn)马
7
场景分析
第一部分:苹果成熟 第二部分:田野丰收 第三部分:深秋狩猎 第四部分:贵族破落
安东诺夫卡苹果
8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切分场景
安东诺夫卡苹果
4
创作风格
蒲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 统,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也无意 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而是注重传达瞬间的主观印象, 表现人物情感、情绪的微妙变化,往往具有一种音 乐般的韵味和魅力,被高尔基誉为 “当代优秀的 文体家”。
由于蒲宁的小说大都是哀悼处于衰微中的“贵族 世家”,似乎是在为贵族阶级黄金时代的消逝吟唱一 曲曲挽歌,带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所以当时的批评界 把他称为屠格涅夫的追随者。另外,蒲宁的创作和他 的思想一样,都显示出某种蒲宁的创作道路复杂而曲 折,堪称跨越了世纪、安国东诺界夫卡,苹果也跨越了流派、文化。5
安东诺夫卡苹果
2
教学目标: 一、了解蒲宁及其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二、了解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能说出“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 意义; 四、能分析了解风景描写在课文中的地 位和作用;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罪与罚》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文学价值。
2. 故事情节梳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梳理《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基本架构。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索尼娅、拉斯科尔尼科夫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4. 象征意义探讨: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以及作品对宗教、道德和人性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梳理和理解。
(2)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的理解。
(2)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品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的分析,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写作表达,评价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2)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小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阅读与理解;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 欣赏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4. 创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小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欣赏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安东诺夫卡苹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分享讨论成果。
4. 欣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5. 创作练习: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作,教师指导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文学语言的表达。
4. 小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情况和分享效果。
六、教学工具与资源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教学内容;3. 创作纸张和书写工具,用于学生创作练习;4. 视频或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小说情节梳理: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象征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揭示小说主题。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如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5.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梳理、象征手法分析等内容。
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见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的典型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4.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创作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安东诺夫卡苹果》契诃夫著。
2. 参考资料:有关契诃夫的生平介绍、小说评论等相关文献。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深度。
4. 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小说文学特点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小说背景,梳理小说情节。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
3. 第5-6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
4. 第7-8课时:鉴赏小说的文学特点。
5. 第9-10课时:进行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第4课《安东诺夫卡苹果》优秀课件(25张)

4、蒲宁是懂得绘画技巧的高手,他是怎么具体 描绘“果园清晨”图景的呢?
①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地闪过鲜红 的衣裙”,这为果园的绿色色调增添了许多鲜 活的色彩。 ②前景:人物。而中心人物是“村长年轻的 妻子”(由外而内地描写这个典型的俄罗斯 农村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包括“小家碧玉” “公子哥儿”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③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果园清晨
鉴赏“果园入暮”(第6自然段)
1、这个场景中主角是谁? 点拨:“篝火”,或是“烤火人”,言之成理即可 关键是要理解篝火、人、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怎么认识“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 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点拨:这并不带给人恐怖、诡异的心理感受, 相反,蒲宁把人影投映在苹果树上的情形写得 十分逼真而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觉得很有情趣, 突出了“童话般的画面”的神奇。
色泽描绘:
• 深红色、金黄色、瓦蓝色、珊瑚色、 紫黑色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 的不吃几口蜂蜜。”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点拨:丰收的喜悦、人们在丰年的 乐善好施、田园生活中的人情美。
小结:以上是对“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
概述。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 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 中。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 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事物或场景 给你深深的回味?请你用3分钟把 它写在草稿纸上,并向同学们朗读, 交流,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这是一篇由思绪而组织的小说,它没有贯 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来组织、推进,这 一点很像散文(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与散文 的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 切非韵文文体都归为散文)。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表演、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国作家库兹米奇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苹果的故事,通过苹果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真谛。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库兹米奇及其作品《安东诺夫卡苹果》,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氛围。
3.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人物关系。
4. 探讨象征意义:分析苹果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象征意义与主题思想之间的联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总结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思考苹果的象征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安东诺夫卡苹果》优质课件

在农业教育中的应用
农业科普教育
通过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种植、生长和加工过程,向学生们传授农 业知识和技术。
生物学教育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作为生物学教学的实例,帮助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关系。
农业经济学教育
通过分析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市场需求、价格和经济效益,让学生了 解农业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
内容选择
选择与《安东诺夫卡苹果》主题紧密相关的内容, 确保内容准确、完整、有深度。
呈现方式
采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使内容更生动、 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课程结构,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原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互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1 2
互动环节
设计多种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 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采摘与储存
采摘时间
根据果实成熟度和天气情况,选 择适宜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早晨 或傍晚进行采摘,避免阳光暴晒。
采摘方法
采摘时轻拿轻放,避免果实受伤。 同时,要剔除病果、烂果和虫果。
储存方式
将果实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 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定期 检查果实的品质和数量,及时处理 烂果和病果。
04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应用 与推广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制作果酱、果汁和果酒
烹饪佐料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甜度和香气使其成 为制作果料,为菜肴增添果香和甜味。
食品装饰和点缀
由于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形状,安 东诺夫卡苹果常被用作食品装饰和点 缀,增加菜肴的美观度。
05
安东诺夫卡苹果的文化 意义与社会影响
文化传说与象征意义
课件2: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 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 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 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 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 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第4课 安东诺夫卡苹果
蒲宁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甘霖.(lín) 惬.意(qiè) 入殓.(liàn) 黑黪.黪(cǎn) 萦.绕(yínɡ)
基础自主学案
静谧.(mì) 麦秸.(jiē) 斜睨.(nì) 馥.郁(fù) 按捺.(nà)
叽叽嘎.嘎(ɡā) 风驰电掣.(chè) 黑魆.魆(xū) 穹.苍(qiónɡ) 纡.尊降贵(yū)
姑们所唱的和谐的、忧郁而欢快的农谣……” 这段生活场景仍极富农村生活气息,但在遣词 造句上却不再那么清新明朗了,“晦冥”“渺 无人烟的荒野”“踯躅”让人觉得阴冷荒凉, 渲染了一种悲凉氛围,也为这一部分写小地主 时代的开始奠定了悲凉基调。
4.小说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提示】 ①调动多种感官。如第一部分描绘清晨 的果园,先是视觉印象: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 零,稀稀落落的大果园,槭树的林阴道。然后是嗅 觉印象:落叶的幽香、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 凉的芬芳。接着是听觉的印象:到处是人声和大车 叽叽嘎嘎的响声。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场景描写技巧 《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的场景描写很有特色。文 中开头部分的场景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果园的丰 收景象,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读者带入了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当中。这种场景描写,为文 章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安东诺夫卡苹果》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道德和人性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思考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等。
2. 小说情节梳理:通过阅读小说,梳理故事情节,明确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为后续深入解读做好铺垫。
3. 象征意义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安东诺夫卡苹果、梦境等,探讨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形象分析、情节分析、主题分析等,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5.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资源1. 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文本;2.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介绍资料;3. 与小说相关的评论和分析文章;4.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梳理情节,理解人物关系,教师进行辅导和解答疑问。
3. 分析与鉴赏: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对小说中的象征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其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万物无不是由色彩和光线的混
合构成。
所以在蒲宁笔下,
也好,自然界的景物也好,都有
色彩感和光感
说:
似用画笔绘成的图画。
的词汇中为他的每一篇小说选择最动
人、最富魅力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同
小说所描绘的情节之间存在某种为肉
眼所看不到的、近乎神秘的联系,要
描绘这样的情节非用这些词汇不可。
他的每一篇小说,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块磁石,能够把这篇小说或者这首诗所需要的一切粒子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能够把一切意料不到的东西,包括披着霜花的树丛中的一抹阳光和穿着灰色丧服的乌云的碎片都吸引过来。
蒲宁将这一切加以排列、组合,然后加上起死回生的甘露,于是世上就诞生了一部新的作品,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剥夺它的生命。
只要地球
果园清晨
分析第一场景:苹果丰收图(一)、赏析第一部分第一段。
问:那么,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的回忆
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稀稀落落的
大果园、槭树的林荫道
苹果成熟季节果园”场景的概述。
这个场景有色泽,有声音,有气味,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中。
这样的场景描写,为小说定下了欢快的、明朗的、清新的格调。
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这是一篇由思绪而组织的小说,它没有贯穿
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
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来组织、推进,这一
点很像散文(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与散文的
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切
非韵文文体都归为散文)。
十、
整篇小说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
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
中。
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
抒发归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
迁的惆怅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