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回归课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昏。”杜甫再造了一个悲剧形象,因为他要借此抒发身世家国之 恨。明代莫止有诗曰:“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年青冢在 ,犹是汉宫春。”在莫止的诗里,王昭君是一个不让须眉的英雄 ,她为民族和解而毅然出行,青冢犹在,名垂千古。诗中洋溢 着赞美之情,因为他要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两位诗人给我 们提供了用理智认识规范并再创造的经验。
当然,素材实用化的过程并不仅仅指课本素材,本文所以特 别冠以课本素材实用化,意在强调要重视课本素材的积累,这 是本书反复强调的重点。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课文素材的挖掘与意境化处理
一、素材定性的剥笋式挖掘 积累素材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想使素材变成自己的东 西,乃至于成为鲜活的题材,就必须深刻理解素材,提高对素 材的认识,让古典文化形象灵动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里。 1.对素材定性的多样收集 唐后主李煜,古人高度评价他在词的创作上的贡献,说“李后主 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如“天下美妇人”,“粗服乱头,不
有了对人物形象的多方面的认识,这就为再创造提供了选择 的方便。
2.对素材定性的批判性再思考 进行再认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历史人物的文化背景(朝代 地域、文化习俗、社会关系等)以及个人条件(文化教养、社会地 位、身份性格等),认识文学形象要以作品情节和作者创作意图 为依据;另一方面又要对人物形象作辩证分析,充分挖掘可能 有的思想情感价值,不拘泥于历史的定评。 因为一场“鸿门宴”,人们常责备项羽因刚愎自用而坐失良机 。项羽何以不杀刘邦?如果你认为项羽是一个完全冲昏头脑的 傻瓜,这可能失之公允。试想,当时刘邦率领南路义军,渡黄 河,入关中,降子婴,转战千里,历时14个月,在摧毁暴秦统 治的斗争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在诸侯中声名鹊 起,杀之则不得人心。而项羽居功骄横,暴戾恣睢,竟然残
描绘出这样淳朴而秀丽的景象来寄托淡泊宁静的情怀,你的 文章就显得意味深长,具有一种诱人归真返璞的艺术魅力。
这两个过程尚处于广义的写作准备阶段,对个案具体素材的 原点思考、发散性思考是素材实用化处理的核心步骤。原点思 考的主要目的是对具体素材作微雕式的凝视,弄清素材的结构
构成、内在层次,明确素材的基本性质;发散思考的目的是对 具体素材进行多角度、多背景、多时段的考查,从而发现素材 可以挖掘的不同方向的意义,为素材的价值化定性做充分的选 择准备。
二、素材材料化后的意境化处理 借助相关的资料,展开合理想象,让人物形象活起来,然后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想象,这就是创造意境。 创造意境的心理活动是在情感的推动下的审美想象。创作者 要充分发挥“内视听”的能力,在心灵中仔细观察人物形象所处的
环境,人物形象的体态着装、举首投足;认真聆听他们说话、 哀哭和欢笑;细心感受他们心海里潮起潮落的颤动,或者风和 日丽的平静。运用想象赋予人物形象生动的生存环境和鲜活的 生命力。
充分表现意境,就要研究表达。 一是要善于描写环境,借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来寄 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陶渊明有一首《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Fra Baidu bibliotek。 这首诗表现出了他弃官归田后自由的田园生活:
“秀美的南山静沐在明亮的月光中,山脚下田畴相连。一条 曲折狭窄的小径连接着远处朦胧依稀的村落。农田里豆苗稀疏 ,杂草繁稠。小径掩映于茂盛的草木中,时隐时现。一荷锄农 夫,身披明净的月光,心存劳动的惬意,走在小径上。草木的 细枝长缕轻拂,夕露沾湿了农夫的衣衫。”
酷地坑杀秦降卒20余万人。失天下之心——已成为他政治上的 致命伤。他虽为一介武夫,但对于民心与天下的关系,还是认 识得到的。正值诸侯分裂天下之际,项羽沽名钓誉,也是出于 战略上的考虑。有了对人物形象中肯而新颖的认识,就为表达 真情奠定了基础。
3.对素材定性的指向性规范性思考 规范性思考是在理智认识的规范下进行的。所谓理智认识, 是指在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创作意图处理材料。所谓“ 规范”,就是使再创造既符合客观实际,又顺从主观需要。 王昭君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的性格和命运已在历史中定格。 可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却构成了不同的形象,因之寄托了不同 的情感。唐朝杜甫咏叹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第一编 回归课本
第二部分 课内素材生发与运用
第二章 课内素材在语用中的生发
第二节 课文素材入文的操作流程
将日常素材提炼成写作中的材料,使材料为表达一定的主 旨服务,从而将素材实用化,是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素材的实用化由这样几个阶段组成:一是从生活中(日常生 活、阅读等)发现并积累素材;二是对素材宏观的分类整理,开 阔精神文化视野;三是对个案具体素材的原点思考、发散性思 考;四是对具体素材的价值化处理。
从生活中发现并积累素材,关键是要有一颗善感的心,有一 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双勤于劳作的手。古今中外的大家, 乃至小有成就者无不如此,这是习惯,这需要信念,需要毅力 。
对素材的分类整理,就像一个收藏家将心爱的藏品定期不定 期地整理抚弄一番,或晒晒太阳,或透透空气,或拭拭灰尘, 或涂抹点什么,是个整理、护理的过程,也是欣赏的过程,也 是享受的过程。
掩国色”。但古人对他无能治国却多有非议,有人叹道:“作个 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熙凤”是古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形象。她漂亮聪明、争强 好胜;同时又玩弄手段、阴毒贪婪,曹雪芹说她“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集美丑于一身是这一形象的特点。有人说《红楼 梦》既是女子的颂歌,又是社会的挽歌。“王熙凤”同时具有表 现两种主题的意义:她身上具有当时社会的女子难有的美质; 而她的另一面性格,又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具体素材的实用化处理是素材处理的最后环节,也是终极 目标。同样的一则素材,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其特定 的表现价值。这个特定表现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素材处理的关 键操作。这个操作是以对素材的原点思考、发散思考为基础, 选择切合文章题旨的素材价值点,对素材进行细节化、形象化 处理,然后与主题进行粘连融合,从而使素材成了能肩负起表 达一定主题的表达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