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衰竭患者临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效果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是两种血浆制品,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价值。
本文将对这两种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是指在普通冰冻血浆的基础上经过病毒灭活处理而得到的血浆制品。
病毒灭活处理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如加热或化学处理,来杀死血浆中的病毒,以确保使用这种血浆制品时不会传播病毒。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多种病毒,包括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等。
病毒灭活血浆的主要临床应用是在输血过程中替代普通冰冻血浆。
与普通冰冻血浆相比,病毒灭活血浆具有以下优势:1. 更安全:病毒灭活血浆经过病毒灭活处理,可以有效地杀死血浆中的病毒,减少了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提高了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2. 减少传染风险:病毒灭活血浆的使用可以减少疾病传染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病毒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和手术患者等。
3. 增加血浆供应: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病毒灭活血浆的使用可以增加血浆供应量,减少血浆短缺的情况发生。
病毒灭活血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病毒灭活处理可能对血浆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影响,如凝血因子等。
这可能会影响到病毒灭活血浆的治疗效果。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这可能会增加制备成本和供应困难。
病毒灭活血浆的贮存和运输条件较为苛刻,需要更高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与病毒灭活血浆相比,普通冰冻血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低的制备成本。
普通冰冻血浆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大面积烧伤、失血、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普通冰冻血浆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制备成本较低。
这使得普通冰冻血浆可以更广泛地用于临床应用中。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价值。
病毒灭活血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少的传染风险,但制备过程复杂、运输条件苛刻,并且可能影响到某些血浆成分。
普通冰冻血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低的制备成本,但安全性和传染风险较高。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血浆透析滤过技术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分析崔嵩;晁娇娇;周恒杰;刘思伯;葛冬;王耀健;杨荣利【摘要】目的:对血浆透析滤过技术(PDF)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对2016—2017年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重症患者共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PDF组(19例次)与血浆置换组(PE,12例次)治疗前后的相关化验结果及患者转归进行对比,评估PDF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DF组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P=0.035),PE组无变化;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两组治疗前后APTT、INR、肌酐、ALT及白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观察到出血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波动.PDF组及PE组分别有2例及3例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8.57%和33.33%;PDF组死亡1例,PE 组死亡3例,病死率分别为14.29%及33.3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F可有效清除肝衰患者的血氨及胆红素,对血氨的清除优于PE;对ALT、凝血功能、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治疗方法.【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6【总页数】4页(P788-790,810)【关键词】血浆透析滤过;肝功能衰竭;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作者】崔嵩;晁娇娇;周恒杰;刘思伯;葛冬;王耀健;杨荣利【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11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6血浆透析滤过(PDF)技术是一种集成血液净化技术,它是将血浆成分分离技术和血液透析滤过技术(Hemodiafiltration,HDF)进行集成,使用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作为血液净化器,透析液在中空纤维膜的外侧流动利用弥散原理实现对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使用置换液利用对流原理使中、大分子物质通过纤维膜滤过清除,同时在血液净化器后或经外周静脉补充新鲜冰冻血浆(FFP)及人血白蛋白补充损失的大分子蛋白及凝血因子[1]。
新鲜冰冻血浆VS冰冻血浆VS病毒灭活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VS冰冻血浆VS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患者可能对血浆类型有所疑虑。
例如,有的患者看到旁边的病床输的是去病毒冰冻血浆,而自己输的是普通冰冻血浆,可能会感到不解。
特别是那些之前接受过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现在输的是普通冰冻血浆,可能会质疑:“难道血液不是越新鲜越好吗?”他们可能还注意到,心里因素导致患者认为输完普通冰冻血浆后的效果似乎没有之前输新鲜冰冻血浆时显著。
在当前各种病毒严重的背景下,患者还可能担心血浆中的病毒问题,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去病毒血浆。
有些时候临床医生也会区分不出这些血浆种类,为了解答这些疑虑,我们可以简要解析这几种血浆的区别。
根据血浆的来源和制备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去冷沉淀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
怎么没有普通冰冻血浆呢?其实冰冻血浆就是普通冰冻血浆,只是习惯于叫法不一致。
制备流程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是指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在6~8小时内(根据保养液不同,ACD为6小时,CPD或CDPA-1为8小时)但不超过18小时内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成固态的成分血。
FFP保留了血浆的各种有效成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第V因子和第Ⅷ因子)、抗凝血酶和 ADAMTS13(一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FFP含各种凝血因子约0.7~1IU/ml,纤维蛋白原1~2mg/ml血浆蛋白≥50g/L。
简单概括是指在献血者献血后的6-8小时内,将血浆分离并迅速储存于-20℃以下的冷冻环境中的血液制剂,自血液采集之日起保存期为1年。
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的来源主要有:①FFP 保存1 年后转化为FP,缺乏V、Ⅷ因子;②全血采集18小时后至全血有效期内分离的血浆,可能缺乏 V、Ⅷ因子。
FP 在≤-18℃条件下储存,自原采集日起储存4年。
简单概括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献血者献血后在有效期内离心分离出的血浆并迅速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液,另一种是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效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 果 : 1 . 治疗前后主要实验室指标 比较 : 治疗结束时血清 A L T 、 T B I L 、 C R E等与治疗前 比较有 明显 下降 , A L B 、 P T A等 与治疗前相 比显著上升 , 均具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2 . 6 2 例患者经过住院 1 个月 的治疗 , 总有效率 为 9 0 . 3 % 。结 论 : 血浆 置换联合血浆灌
中图分 类号 : R 5 7 5 .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1 6 7 2—0 3 6 9 ( 2 0 1 3 ) 1 7— 0 0 4 6— 0 2
联合血浆灌流治疗 , 器材选取 E C一 4 A 2 0膜型血浆 是 在多 种致 病 因素所 导致 的肝脏在 短 期 内发 生坏 死 分 离器 ( 川 澄 化学 工业 株 式会 社 ) , H A 3 3 0—1 1型血
经过住院 1 个月的治疗 , 其中显效率为 3 4 . 4 %( 2 6 /
6 2 ) , 有效率为 4 6 . 9 %( 3 0 / 6 2 ) , 无效 为 1 8 . 8 %( 6 / 6 2 ) , 总有效率为 9 0 . 3 %( 5 6 / 6 2 ) ; 不 良反应情况 : 口
行 血 浆置换 联合 血浆 灌流治 疗 , 现总结 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
4 0 m l / mi n , 灌 流 时 间 3~4 h , 患 者每 隔 4 8~7 2 h 患者 经 过 治 疗 后 , 对 其 实验 室 指 应用 S P S S 1 6 . 0统 计 学 软 件 处
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及短期生存分析
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及短期生存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
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抽选7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早期患者生存15例,生存率为65.35%;中期患者生存10例,生存率为41.67%;晚期患者生存5例,生存率为25.00%。
对晚期患者相比,早期患者、中期患者生存率均明显更高,治疗前后,早期、中期、晚期患者肝功能指标均发生了变化,且早期、中期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晚期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存率,且早期患者和中期患者的效果更好,但依然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不断改善预后和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短期生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属于乙肝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乙肝病毒的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已经受到比较大的损伤,血液中毒素积累,对各个组织和器官都会产生影响[1]。
所以,临床上应该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疾病治疗,其中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属于疾病治疗方式之一,将其充分运用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采取血浆置换序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短期生存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抽选7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患者23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0.36±1.03)岁。
3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3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3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CPFA、血浆胆红素吸附+CVVH、改良型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血液净化中心行人工肝治疗51例次,比较三种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治疗前后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APTT、INR、白蛋白、球蛋白、钙、钾、钠、碳酸氢盐、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结果 CPFA总胆红素清除率平均为36.7%,血浆胆红素吸附+CVVH总胆红素清除率平均为37.7%、改良型人工肝总胆红素清除率平均为39.1%。
改良型人工肝模式,治疗前APTT:69.61±46.00S,INR:2.27±0.81,治疗后APTT:62.31±49.06S,INR:1.93±0.61,与另外两种治疗模式对比凝血功能改善。
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模式(CPFA、血浆胆红素吸附+CVVH、改良型人工肝)对肝功能衰竭患者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均有效,但针对不同病因及治疗目的应选择不同治疗模式。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CPFA;胆红素吸附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严重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脏强大的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须物质,改善内环境,为干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1]。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适应症:①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早、中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介于20%-40%的患者为宜;晚期肝衰竭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应权衡利弊,慎重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寻求肝移植机会。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陈丽霞;林恢;朱灯;陈达;刘政芳【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4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血浆置换法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肝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不同病情患者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比较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肝衰竭的早中晚期治疗效果存在差异,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除ALB指标无变化之外(P>0.05),其余指标均呈现出了变化,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过程之中,发生不良反应共计31次,占总次数的8.03%。
早期患者存活率为85.6%,中期为62.5%,末期为21.3%,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时间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早期最高,中期次之,晚期最低。
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使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好。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Methods 154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after liver function,curative effect,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and survival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73%,liver failure early in the late treatment effects are obvious differences,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in addition to ALB indicator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P>0.05),other indicators are showinga significant change,between groups of data exist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in plasma exchange for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a total of 31 times,accounted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8.03%. Early patients survival rate was 85.6%,medium was 62.5%,the last stage is 21.3%,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survival time between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s and highest early and mid time of late is the lowest.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the use of plasma exchange for treatment,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less adverse reactions, clinical effect is good.【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5【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肝衰竭;血浆置换;疗效【作者】陈丽霞;林恢;朱灯;陈达;刘政芳【作者单位】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第四病区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福建福州 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Abstract】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lasma ex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 Methods 154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sma exchange treatment,after liver function,curative effect,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and survival rat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73%,liver failure early in the late treatment effects are obvious differences,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in addition to ALB indicator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P>0.05),other indicators are showing a significant change,between groups of data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plasma exchange for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a total of 31 times,accounted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8.03%. Early patients survival rate was 85.6%,medium was 62.5%,the last stage is 21.3%,the data between the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and survival time between groups of data differences and highest early and mid time of late is the lowes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the use of plasma exchange for treatment,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less adverse reactions,clinical effect is good.肝衰竭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截止到当前,在治疗该疾病方面依旧没有特异性治疗方式,使用有效方式,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是最近几年学术界所研究的热门话题[1]。
肝衰竭的凝血功能障碍与治疗策略
肝衰竭的凝血功能障碍与治疗策略肝衰竭是一种危重疾病,其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凝血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肝脏在体内合成凝血因子,并参与调节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
然而,在肝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凝血功能紊乱。
本文将探讨肝衰竭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一、肝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肝脏在体内合成维持正常凝血功能所需的凝血因子。
具体包括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血清激肽原、凝血酶抑制剂等。
此外,肝脏还合成一系列的抗凝血物质和纤溶酶原激活剂,维持体内凝血与纤溶的平衡。
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合成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使得肝衰竭患者易于发生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这是由于门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形成。
此外,肝脏合成的血小板生成因子也会下降,使血小板数量减少,进一步加重凝血障碍。
二、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受到损害,导致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使得凝血功能下降。
2. 凝血因子清除障碍: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因子的清除受阻,使得凝血因子的水平升高,但其功能却下降。
3. 抗凝系统受损:肝衰竭时,抗凝机制发生紊乱,使得凝血过程中出现异常激活,进一步加重凝血障碍。
4. 纤溶系统异常:肝脏合成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使得纤溶系统功能下降,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
三、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策略针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补充凝血因子:可以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复合制剂等方式来补充凝血因子,提高凝血功能。
2. 抗凝治疗:通过应用抗凝剂来抑制凝血,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3. 止血治疗:对于肝衰竭患者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如外科手术、内镜治疗等。
4. 促纤治疗:使用促纤药物可以增加纤维蛋白的生成和释放,促进血栓形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是两种不同的血浆制品,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面将分析这两种血浆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病毒灭活血浆是通过对血液样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而得到的,它可以用于临床上治疗各类病毒感染。
在病毒灭活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化学或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照射、加热或辐射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血浆中的病毒。
使用病毒灭活血浆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病毒灭活血浆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是治疗病毒性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 等。
通过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提供有效的抗病毒抗体,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病毒灭活血浆还可以用于预防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
由于病毒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已经被灭活,因此输注此种血浆可以提供免疫保护,而不会导致病毒感染。
普通冰冻血浆是未经任何处理的血浆制品,它主要用于输血和康复治疗。
普通冰冻血浆可以提供各种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对于病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普通冰冻血浆还可以用于补充血液容量,为病人提供营养和能量,增强体力。
普通冰冻血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未经过病毒灭活处理,普通冰冻血浆中可能存在一些传染性病毒,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HIV等。
在使用普通冰冻血浆时需要进行病毒筛查,确保血浆安全无害。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应用上有着不同的价值。
病毒灭活血浆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和提供免疫保护,从而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而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输血和康复治疗,可以提供各种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有助于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康复。
普通冰冻血浆也存在传染性病毒的风险,需要进行病毒筛查,确保安全使用。
在使用血浆制品时需要根据具体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浆制品,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血浆的限制性输注
血浆的限制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从而达到预防出血和止血的目的。
与红细胞相比,新鲜冰冻血浆属于高危血制品,输注风险较高,不恰当使用可能出现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如TRALI。
因此只有明确利大于弊时,才考虑使用,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一)血浆的应用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已日趋减少。
美国成分输血调查显示,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率仅占11.5%。
在我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新鲜冰冻血浆,2012年我国实施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新鲜冰冻血浆的定义是: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最好在6小时或8小时内,但不超过18小时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成固态的成分血。
目前认为新鲜冰冻血浆的适应证非常有限,将其当成凝血因子制剂使用才是合理的。
然而,新鲜冰冻血浆在我国有滥用的趋势。
(二)血浆的合理应用原则上应尽量避免使用血浆制品,在必须使用时,可遵循“MANAGER”原则即监测与评估(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避免失血(avoid blood loss)、确定输血需求(need established)、给药(administration)、促进内源性血液成分生成(generating endogenous resources)、使用替代药物(existence ofpharmaceutical alternatives)和使用重组制剂(recombinant products)。
在治疗前进行适当的监测可获得更多关于患者的信息,有助于准确制定治疗方案。
尽量减少患者出血同样可减少血浆制品的使用,例如借助外科技术、最大程度减少有创操作等措施。
制定血浆制品输注方案时须明确患者是否可从中获益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治疗的禁忌,同时须明确给药次数、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因为这关系到血浆制品的总剂量和患者是否可从治疗中切实获益。
血浆的临床应用
29
简介国外两个病例
病例起源 世界卫生组织编. 高峰主译. 临床用
血.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0
病例1: 一、病例简介
一位36岁男子在一次斗殴中被刀割伤上 肢、胸部和腹部,形成多处割裂伤。
22
血浆使用旳禁忌证
输注血浆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旳病人(如 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 对血浆蛋白过敏旳病人,如缺乏IgA已产生 IgA抗体者
23
血浆输注旳剂量和措施
血浆输注旳剂量取决于适应证和每个患者 详细情况。一般以为输注FFP旳剂量为每 公斤体重10~15ml,大多数凝血因子被提 升到正常水平旳25%~30%就能有效止血。 输注FFP旳速度不应超出10ml/min。单个 献血者旳血浆必须与受血者旳ABO血型相 同或相容,不必作交叉配合试验
• 凝血因子水平只需到达正常水平旳20%~30% 即可止血;
• 肝脏功能正常旳病人,肝脏可不断合成凝血
因子
7
* 输血量>1.5个本身血容量,稀释性血 小板↓不可防止
* 大量输血不宜预防性输注FFP * 输血量>2.0个本身血容量,稀释性凝 血病可能发生 * PT和APTT >正常对照1.5倍伴微血管渗 血应输FFP
2.搭配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等量或接近
等量输注。
27
血浆不合理应用
3.补充营养:无出血临床体现旳癌症病人或
慢性疾病病人输血浆,每天或隔天输注。 4.增进伤口愈合:手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病人
输血浆。 5.补充蛋白:总蛋白52g/L以上,白蛋白
28g/L以上输血浆。
28
说明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病毒灭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是两种常见的血液制品,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下面将对病毒灭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比较。
病毒灭活血浆是指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中的病毒灭活后制备而成的血液制品。
病毒灭活血浆具有以下几点临床应用价值:1.防止病毒传播:病毒灭活血浆经过特殊处理,其中的病毒已经被有效地灭活,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尤其对于一些血液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具有重要的防控意义。
2.治疗传染病:由于病毒灭活血浆对病毒的活性进行了处理,因此可以应用于感染某些传染病的患者,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登革热等,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加速康复过程。
3.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灭活血浆中含有的抗体可以通过输注到患者体内,有效地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止血功能:普通冰冻血浆中富含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可以应用于临床上一些需要增加凝血功能的患者,如手术患者、创伤患者等,帮助恢复患者的止血功能。
3.免疫调节:普通冰冻血浆中含有一定量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可以通过输注到患者体内,帮助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这对于一些免疫缺陷患者或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病毒灭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不同的价值。
病毒灭活血浆主要用于防止病毒传播、治疗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止血、输液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毒灭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血液制品进行治疗。
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适应症
新鲜冰冻血浆(FFP)的适应症: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1)血友病甲乙引起的出血(2)在没有相应凝血因子浓缩剂的情况下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替代治疗。
2、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1)急性肝衰竭引起的出血是输注FFP最好的适应症(2)肝脏可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尤其是vit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在补充FFP的基础上给予vitk1静注,30mg/d(3)输注剂量:10~15ml/kg3、因大量输血伴发凝血功能障碍(1)24h内输注等于或大于自身血容量的输血:即24小时内输入4800ml以上的红细胞时采用。
(2)大量输血时可发生稀释性凝血病,需输注FFP补充凝血因子。
(3)凝血因子水平在正常水平的20%以下时才会出血(4)PT和APTT>正常对照的1.5倍伴微血管出血者应输FFP。
4、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引起出血者(1)口服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可至PT延长和出血,应立即应用vitk1(2)V itk1注射后6~12h才能纠正,对于急性出血应先输注FFP 或普通冰冻血浆。
5、抗凝血酶Ⅲ缺乏(1)抗凝血酶Ⅲ缺乏可引起出血(2)服用避孕药、创伤、肝病或接受手术的病人常常出现抗凝血酶Ⅲ缺乏。
(3)因无抗凝血酶Ⅲ凝缩剂,可用FFP。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治疗方法主要是血浆置换,可用血浆。
7、治疗性血浆置换:对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行血浆置换时用血浆。
血浆的不合理应用1、血浆不宜用于扩容:(1)血浆没有常规灭活病毒(2)血浆可引起3~5%的过敏反应(3)晶体液、人造胶体夜和白蛋白的上述风险小,扩容应首选。
2、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营养(1)异体蛋白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参与机体蛋白的合成,而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半衰期为20天,故氨基酸释放慢。
(2)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从营养角度价值不大,但输血反应大。
(3)正确的补充方法为:口服或胃肠外静脉营养。
3、血浆不宜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血浆中免疫球蛋白为单个供者,免疫球蛋白含量低,抗体含量少。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是一种宝贵的血液资源,其临床使用始于1941年,最初用于补充患者血容量,目前常用于大量出血或凝血异常而需要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FFP临床适应证非常有限,又具有输血并发症及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其临床适用证要从严掌握。
但目前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FFP滥用状况,尤其在国内滥用FFP情况严重。
这与科学合理用血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有必要对FFP的临床适用证及不合理应用现状做一阐述,以提高医生的临床输血水平。
一、FFP的成分FFP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其浓度与6~8小时内采集的全血相似。
200mL的本制品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凝血因子0.7~1.0IU/mL。
二、FFP的临床适应证1、大量失血伴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2、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弥漫性渗血。
3、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包括肝病、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单个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以及稀释性凝血异常等;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三、FFP的不合理应用FFP和全血一样具有传播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其他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不适当的和无效的输注并不可取,因为此种输注只会置患者于严重的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之中,却不能提供任何临床疗效。
目前常见的FFP不合理应用有如下几种情况。
1、用于扩容。
不能将血浆作为液体补充以纠正低血容量,但目前仍有许多医生习惯用血浆扩容,现代输血学并不支持这一做法。
这是因为血浆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其他输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和全血相同在治疗低血容量时,没有资料证明血浆的治疗效果比晶体液或胶体液好血浆较贵,晶体液较便宜且没有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是两种常见的血浆制品,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两种血浆进行比较和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在病毒灭活方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病毒灭活血浆是通过对捐赠者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以去除或灭活其中的病毒。
这种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加热、辐照或加入化学物质等。
而普通冰冻血浆则只是将新鲜采集的血液经过离心、分离血浆后,直接在低温下保存,不进行任何病毒灭活处理。
病毒灭活血浆相比普通冰冻血浆在病毒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病毒灭活血浆的灭活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或去除其中的病毒,减少接受输血者感染病毒的风险。
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灭活血浆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病毒灭活血浆还可作为特定病原体的血清免疫治疗的重要来源。
由于病毒灭活血浆中含有去除或灭活的病毒,因此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防止输血者感染相应的病原体。
这在治疗一些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如肺炎、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病毒灭活血浆相比,普通冰冻血浆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普通冰冻血浆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因此可以更快地制备出供临床使用的血浆制品。
普通冰冻血浆的保存期限更长,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凝血因子等。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病毒灭活血浆更常用于减少接受输血者感染病毒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免疫功能较差或易感染的患者。
对于进行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或接受输血的患者来说,病毒灭活血浆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而普通冰冻血浆则更适合用于血液制品的常规使用,如手术输血、贫血、失血等情况。
病毒灭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都是常见的血浆制品,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
病毒灭活血浆在病毒安全性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适用于那些免疫功能较差或易感染的患者。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是两种血浆制备方法。
病毒灭活血浆是通过对采集的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后得到的,而普通冰冻血浆则是采集后经过冷冻保存而得到的。
本文将就这两种血浆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比较。
病毒灭活血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病毒灭活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血浆中的病毒,尤其是病毒灭活血浆对于一些潜伏期长、易于在血浆中传播的病毒,如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灭活效果更为显著。
在输血或制备血制品等临床应用中,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更好地保证受血者的安全,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病毒灭活血浆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更好地保存血浆中的功能性物质。
普通冰冻血浆在冷冻保存的过程中,血浆中的某些功能性物质可能会被破坏或失活。
而病毒灭活血浆在灭活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留这些功能性物质,如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
这对于一些需要补充功能性物质的患者来说,病毒灭活血浆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病毒灭活血浆在一些临床应用中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病毒灭活处理可以减少血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数量,从而减少了患者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使治疗更加温和和有效。
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治疗和器官移植等领域的应用中,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更好地调节免疫系统,并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与病毒灭活血浆相比,普通冰冻血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普通冰冻血浆的制备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适用于一些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区。
普通冰冻血浆更容易获得和使用,适用于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输血和创伤救治等临床应用。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
病毒灭活血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地保存功能性物质和更好的治疗效果等优点,适用于一些需要较高安全性和功能性物质的临床应用。
而普通冰冻血浆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和易获取等特点,适用于一些紧急情况和资源有限的临床应用。
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资源的可用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选择合适的血浆制备方法。
临床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主要问题
22 堵 管 与破 膜 :常见 原因 是 由于 肝素 用量 不 足及 血流 不畅 , . 7
临床 表现 为跨 膜压 急剧 上升 ,严重 的堵 管会 导致 破膜发 生 。
应该要注意与一般治疗合理衔接及观察患者身体的耐受状态口 J 。
因此 ,也需 要从 技术 上改 进 ,在保 证疗 效 的基础 上尽 量缩 短治 疗
情 .正规准确 的技术操作 ,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是保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其中任意一
个 过程 出现疏 忽都 可能导 致生命 危 险。
疑虑 ,导致焦虑 、紧张、抑郁心理” 。8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 ” 8 2
焦 虑 ,中度程 度 以上 占7 . 35 %“ 。所 以 ,人 工 肝 治疗作 为 一种 应
技术 ,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加之重型肝
炎 患者病 情重 、 程 长 、易反 复 、有 传 染性 等特 点 ,患者 易产 生 病 忧郁 、 自我否 定 、孤独 、 自卑 ,怨恨 、绝 望 等心 理 。而且 人工 肝血 浆置换 是 一项 创伤性 治 疗 ,患者 对疾 病及 术后 恢复 问题 产生
2 人工肝血 浆置换治疗中出现 的不 良反应与并发症
2 血浆置换 中不良反应情况如下 :恶心 、呕吐占43 . 1 - %,一过 性m压下降占1 %,寒战 、发热、鼹寒 占1,%,注射部位淤斑 . 9 86 和出血倾 向占1. I %【。 5
吉林 医学2 1年2 第3 卷第 6 01 f l 2 期
l9 l7
临床 人工肝血 浆置换 治疗 肝衰 竭 的主要 问题
肖 霖 ,张静平 (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 0 1 10 3)
[ 词】 关键 人工肝 ;血 浆置 换 ;肝衰竭 ;主要 问题 人 工肝 是指借 助体 外机 械 、化学或 生物 性装 置 ,暂时 替代 或 部 分替 代肝脏 功 能 ,从 而协 助 治疗肝 功 能不全 、肝 功 能衰竭 或相 关 疾病 的方法 。血 浆置 换是 目前 国 内应用 最广 泛 的 、最 有效 的人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目的:分析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采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观察组患者,分别检测两种血浆的血浆蛋白值与凝血相,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的ALB与TP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的G、FIB高于观察组,A/G、TT、APTT与PT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输血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观察组,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治疗需要输血的患者时,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风险较低,不容易发生输血反应或传播疾病,但是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凝血障碍,所以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浆。
标签: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应用价值;不良反应近几年,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成分血进行输注,其中,在输注血浆时,主要是采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当地血站制作)治疗。
虽然这种血浆可以灭活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如病毒等,使血浆输注导致的输血反应与有关风险降低,但是也会造成补充凝血因子的效果降低,从而导致患者无法获得理想的质量效果[1]。
笔者对比分析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
对照组包括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年龄20~66岁,平均(42.5±3.8)岁。
观察组包括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年龄21~65岁,平均(42.7±3.5)岁。
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排除存在无法耐受治疗者、存在认知障碍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心血管疾病患者。
乙肝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9月第 14卷第26期China Prac Med,Sep 2019, Vol. 14, No. 26• 29•乙肝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研究贾瑞茜【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乙肝)肝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8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每组40例。
参考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探究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随访6个月,探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参考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探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探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〇.〇%,参考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肝肝衰竭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血浆置换;不良反应D0I : 10.14163/ki.l l-5547/r.2019.26.014乙肝是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严重的乙肝患者会导致出现 肝衰竭,因为肝脏在解毒和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上出现了 严重的障碍,从而引起人体一系列的病变,包括黄疽、肝性 脑病、肝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候群。
乙肝是引起肝 衰竭的主要病因[U。
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发病十分迅速,病变 进展极快,临床上尚未有特效治疗方式。
常见治疗乙肝肝衰 竭的方法为内科综合治疗,另外还包括肝移植、人工肝治疗 等方法。
内科治疗肝衰竭是一种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的效果 并不明显。
肝移植治疗肝衰竭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由 于肝脏的供体少,而且治疗的费用非常高,严重影响了它在 临床上的普遍应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相比内科治疗具有更加 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相比肝脏移植的费用较低,技术要求 不高,因此是目前肝衰竭患者的首要辅助治疗措施,其中血 浆置换就是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一种治疗方式。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摘要】目的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迅速大量变性坏死或急性脂肪变,导致肝脏代谢异常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目的:讨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急性肝衰竭治疗原则是主要是采取综合基础疗法,维持生命,为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迅速大量变性坏死或急性脂肪变,导致肝脏代谢异常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肝衰竭起病急,进展快,多有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原发病的表现。
除肝昏迷以外,严重出血倾向、急性肾衰、脑水肿、继发感染、低蛋白血症、低糖血症、低钾、钠血症等急性肝功能衰竭表现使病情十分凶险,预后较差。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一直认为是肝细胞功能衰竭,肝脏功能失代谢,毒性代谢产物在血循环中堆积而致脑功能障碍。
肝衰竭时,清除氨及γ-氨基丁酸的能力下降,干扰脑神经功能。
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对胰岛素的灭活能力降低,促进肌肉摄取支链氨基酸增多,使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失调,血浆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内阻碍了脑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脑功能障碍。
(一)病因(1)感染:细菌性(尤其是感染性休克),病毒性(肝炎),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
(2)中毒:化学品:四氯化碳,有机汞类,黄磷和磷化物,四氯乙烷,三氯乙烯等。
动植物类肝毒素:青、草、白鲢、黑鲢、鲤鱼的鱼胆,毒蕈,黄曲霉素等。
(3)药物:四环素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酮康唑,氟烷,非那西汀,吡奎酮,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醋胺酚,氯仿,氯丙嗪。
(4)妊娠急性脂肪肝。
(5)急性酒精中毒。
(6)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
(7)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
(8)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二)诊断1.临床表现突起发病,病程多在7~10天或更短时间内进展迅猛,多数有黄疸,且进行性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作 者 单 位: 四 川 省 人 民 医 院 感 染 科 ( 成 都 610072)
作者简介: 吴家箴 ( 1979-) ,女,本科,主治医师,感染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首要病因是肝炎病毒 ( 主 要是乙型肝炎病毒) ,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 ( 如
·130·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4 年 9 月第 12 卷第 3 期 Parasito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Sep. 2014,Vol. 12,No. 3
表 2 输注 FFP 研究 2 组 MELD 评分差值的比较
组别
对照组 ( n = 31) 治疗组 ( n = 57)
入院时的 MELD 评分
住院 4 周后 MELD 评分
பைடு நூலகம்
MELD 评分差值
均值
MELD 评分差值
标准差
17. 45±3. 69 19. 19±12. 46 1. 7419 12. 11602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 2 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是否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均存在可比性见表 1。
表 1 输注 FFP 研究 2 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组别
年龄 /岁
进行抗乙肝病毒
男
女
治疗的比列 /%
对照组 ( n = 31)
42. 9±13. 7
25
6
74. 2
治疗组 ( n = 57)
41. 5±12. 4
检验水准 a = 0. 05,计算直线相关系数 r = 0. 107 P = 0. 430,治疗组的 FFP 用量和 MELD 评分差值无 直线相关关系。
关性。但因观察时间仅 4 周,还不能全面的反应 FFP 的治疗效果,有必要延长观察时间或增加病例数继 续观察。
输注 FFP 能短期内改善凝血功能,但现在血源 不充足,FFP 缺乏,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将承担输注 FFP 带来的风险。建议 FFP 用于活动性出血或有创 操作前, 不 推 荐 预 防 性 应 用[5], 其 可 能 增 加 脑 水 肿[6]。在没 有 活 动 性 出 血 的 情 况 下 输 注 凝 血 因 子, 血小板尚存在争议,但如果拟行有创操作或已经行 ICP 检测应给予输注支持[7]。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nd treated with clinical infusion of fresh frozen plasma ( FFP ) ,and to underst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fusion FFP to improve prognosis. Methods During Dec. 2009 to July 2009 in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data of 88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were referred,with observation time period of 4 week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atients with FFP treatment ( 57 cases) and patients without FFP treatment ( 31 cases) . The MELD score of the patients on admission to hospital and after 4 weeks were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infusion FFP and plasma dosage on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comprehensive evaluated. Results The score difference in non-FFP group was 1. 74 ±12. 12 and- 0. 46 ± 8. 03 in FFP group,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t' = - 0. 91,P>0. 05) . There wa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usage of FFP and score difference. ( r = 0. 11,P>0. 05) Conclusion Infusion FFP does not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 and thus is not recommended for prevent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hepatic failure; MELD score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4 年 9 月第 12 卷第 3 期 Parasitose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Sep. 2014,Vol. 12,No. 3
·129·
【论著】
乙肝肝衰竭患者临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效果分析
吴家箴,杨兴祥,江南
[摘要] 目的 回顾性调查分析乙肝肝衰竭患者临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 fresh frozen plasma,FFP) 的资料,了解 输注 FFP 对于改善预后的疗效。方法 查阅 2009-12 /2013-07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的 88 例乙肝肝衰竭患者,观察 时间为 4 周,根据观察期间是否输注 FFP 分为 2 组,对照组 31 例未输注 FFP,治疗组 57 例输注 FFP,比较 2 组患者 住院 4 周后和入院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 (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 评分,分析是否输注 FFP 和血 浆用量对预后的影响,综合评估患者临床转归。结果 对照组 MELD 评分差值 1. 74±12. 12,治疗组 MELD 评分差 值-0. 46±8. 03,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t' = -0. 91,P>0. 05) 。治疗组的血浆用量和 MELD 评分差值使用直线相 关分析,直线相关系数 r = 0. 11 P>0. 05,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输注 FFP 不能改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预后,不推荐 预防性应用。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肝衰竭; MELD 评分 [中图分类号] R512. 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16 ( 2014) 03-129-03
50
7
59. 6
2. 2 独立样本的 t'检验分析 MELD 评分差值 对照组 和治疗组的 MELD 评分差值经单样本的 Kolmogorov - Smirnov 检验证实系正态变量资料,选择独立样本的 t'检验进行分析。该研究的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均数差 值的 95%的 CI 为 ( -7. 077 ~ 2. 681) ,方差不齐,对 照组 ( 未输注 FFP) 和治疗组 ( 输注 FFP) 的 MELD 评分差值 无 统 计 学 差 异,检 验 水 准 a = 0. 05,t' = - 0. 907,P = 0. 369,见表 2。
乙醇、化学制剂等) [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病 情严重、并 发 症 多、 治 疗 困 难、 病 死 率 高[1]。 除 综 合治疗外,静滴 FFP 是常用的临床治疗措施。现研 究着重分析是否输注 FFP 和血浆用量对乙肝肝衰竭 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2009-12 /2013-07 在四川省人民医 院住院的乙肝肝衰竭住院患者 88 例,其中男性 75 例,女性 13 例,年龄 19 ~ 81 岁,符合 2012 年 《肝 衰竭诊疗指南》 中的诊断标准[1],观察时间为 4 周, 住院观察期内以内科治疗为主,均未进行过人工肝 和肝移植治疗。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恶性肿瘤、 妊娠、药物性 肝 损 害、 自 身 免 疫 性 肝 炎、 酒 精 性 肝 病、原发性胆汁性肝 硬 化、肝 豆 状 核 变 性 及 甲 型、 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例。 1. 2 血浆来源和血浆用量计算说明 四川省人民医 院血浆来源于成都血液中心。所有血浆符合 《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输血 科保存、解冻符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相关要求。 用血量以单位 ( U) 计算,200 mL 全血为 1 U,由 200 mL 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液成分为 1 U 成分血[2]。 1. 3 治疗方法和分组 根据住院观察期 4 周内是否输 注 FFP 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2 组: 对照组系未输注 FFP 的乙肝肝衰竭患者 31 例,治疗组系输注 FFP 的 57 例。 1. 4 观察 指 标 根 据 病 例 入 院 的 当 天 作 为 观 察 起 点,入院时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 PT) 作为治疗前指标,2 组病例住院满 4 周时为观察止 点,复查肝功能、肾功能、PT,并统计 4 周内输注 的 FFP 总量作为治疗后的指标。2 组病例入院时和住 院满 4 周时均进行 MELD 评分并计算 MELD 评分差 值。MELD 分值 R = 3. 8 × ln ( 胆红素 mg / dl) +11. 2 × ln ( INR) +9. 6 × ln ( 肌酐 mg / dl) +6. 4 × ( 病因 学: 胆汁淤积性或酒精性为 0; 其他为 1) [3]。MELD 评分差值 R' = 患者住院 4 周后的 MELD 评分-入院时 MELD 评分。比较 2 组患者 MELD 评分差值是否有统 计学差异。分析治疗组 ( 输注 FFP57 例) 的 FFP 用 量和 MELD 评分差值是否有直线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