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研究

合集下载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条件、特征和社会价值研究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条件、特征和社会价值研究
( Y 2 0 1 4 3 2 4 9 4 ) 的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介】 张 健, 男, 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委党校助教 , 硕士。研究方向: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詹真荣 , 男,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 : 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 和马克思主义 中
值, 对我 国新 常态 下 的社 会 建 设 实 践具 有 一 定 的 现
实启 示 。
会建设实践取得 了巨大成就, 但没有 与经济建设取
得 同步发展 。当前 我 国处 于 全面建 成小 康社 会 的决 胜 阶段 , 社 会建 设 在 我 国依 然 任 务 艰 巨。进 一 步 巩 固和完 善 我 国的社 会 建设 事 业 , 需 要 进 一 步 的实 践
封 建 贵族 王朝 和生 产 方 式 , 建 立 平 均 主义 的生 产 方 式 和分 配 方式 。
剧 。路易十四放弃了“ 宗教宽容 ” 的政策 , 对雨格诺 教徒进行宗教迫害 , 强迫他们改信天主教 , 禁止信仰
新 宗教 。这一措 施 导 致 法 国社 会 出现 混 乱 , 社 会 政


问题 的提 出
对 性 的具体研 究 。 因此 , 进 一 步 深 人研 究 法 国空想 社 会主 义社会 建设 思想 的形 成条 件 、 特 征和 价值 , 对
于深化 法 国空想 社会 主义思 想研究 有一 定 的理论 价
巩 固发展 我 国的 社 会 建 设 是 落 实 “ 五位一体 ” 中国特色社 会 主义 布 局 的 重要 任 务 , 也 是 推 进 我 党 在新 的历史 条件 下 治 国理 政 的重要 保 障 。我 国的社
理论价值 , 对我 国新常 态下的社 会建设 实践具有一定的现 实启 示。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贡献与局限再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贡献与局限再论

摘要: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0—40年代,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与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包括莫尔、圣西门等在内的一批空想社会主义者“应运而生”。

他们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设想”。

但囿于时代发展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还存在有主观幻想、难以找到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等不足。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贡献;局限中图分类号:D0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0)03-0012-08作者简介:杜红娟(1982—),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余涛(1978—),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博士后。

①作者在中国知网上先后通过输入“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查询得知(默认为“主题”的查询方式),有关“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文章分别是38895篇和2012篇(查询时间:2020年1月16日)。

两者相差的比例较大。

同时就这些文章来看,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深入、系统论述的文章不多。

(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10010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贡献与局限再论杜红娟1,余涛2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然后从科学到现实两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是社会主义的初级形态。

因而在对社会主义的研究中,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本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但经作者整理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来说,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①有鉴于此,本文将再次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贡献与局限等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空想社会主义
第二讲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先驱----空想社会主义
•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
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 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 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特点
• (1)摈弃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神学外衣,将 摈弃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神学外衣, 他们的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和理性论基础之上, 他们的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和理性论基础之上, 更具有现实性。 更具有现实性。 • (2)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 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 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用法律条文 的形式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 的形式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 教育等进行详尽的规定。 教育等进行详尽的规定。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 (3)承认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承认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 (4)这个时期的思想带有明显的禁欲主义和平 均主义倾向,被恩格斯称为“ 均主义倾向,被恩格斯称为“斯巴达式的共产 主义” 主义”。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机器生产时期,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机器生产时期,其政治统 治也得到了加强。 治也得到了加强。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和社会危机也空前加剧。 和社会危机也空前加剧。 现代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 现代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的 斗争越来越具有阶级的独立性。 斗争越来越具有阶级的独立性。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就是对这个时期 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概括。 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概括。

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初探

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初探

126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初探程亚平(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山东·菏泽274030)摘要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由于现有资料甚少且杂,因而,理论界对此关注较少,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但是,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观中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无容置疑的,而且,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近代、现代以至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对于当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大地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加强对它的研究和发掘。

关键词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91文献标识码:A社会主义始终是人类历史上先进人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这种理想曾在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经历了漫长岁月,在这个漫长而艰难的阶段,无数的思想家、革命家和进步人士,进行理论研究、社会实验和参加革命斗争,探索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一步步积累起丰富的思想资料和实践经验。

这一探索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根据划分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者古代、近代、现代。

直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先进思想成果,创造性地进行了理论研究,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它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问题似乎有所不同。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接着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开始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展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所以中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远不如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和作用那么大。

因而,理论界对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较少,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薄弱,而对于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更是存在着严重不足。

因此,加强对我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分析,整理和补充其研究材料的不足,发掘其内在价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从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而构想的社会主义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社会的和平、公正以及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它主张取消财富差距,以确保社会的均等发展和公平重新分配。

空想社会主义在世界多个地区受到广泛的赞赏,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理论,并产生了一些讨论和许多学术研究。

空想社会主义通常是一个动态定义,随着历史发展而改变。

它的观点总是与每个时代中的政治和历史有关联,以及由于时间与历史的推移而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发生变革。

空想社会主义的关注点在于如何重新定义并确定权力的划分,以及如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支持者倡导一个团结一致的国家,增加社会之间的连接,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尊重,并减少社会间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也被视为一种可以挑战和改变当今社会的参考框架,努力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通过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政策方面的改进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实现一个对每个公民有利的和谐共处的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有其重要性和有力性,它构建了一种在当今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得到重视和认可的思想,由今往后可以被明确和持续地实施落实,从而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 论文2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 论文2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论文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出版,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和谐安宁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

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已经有500多年了。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和制度的产生、演变,及发展规律。

另外,我们还要从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和信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温斯坦莱,德国的闵采尔和康帕内拉。

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

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摆脱了早期纯粹虚构的幻想,开始更多地面向现实,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一批杰出代表人物,比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和贫富的对立,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制度和一切私有制形式,论证了消灭私有制度和建立共有制度的必要性,更是用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对未来社会提出很多天才的预见。

这些预见使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为人类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限于时代条件,还存在着许多片面性和不成熟性,具体表现为: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束缚,不能科学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和改造现实社会的主体力量。

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只能从他们天才的头脑中想出。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苗丽201011813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

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美好社会的理想,表达了她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早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理论表现。

如同一切思想、学说、理论一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客观历史条件而独立发展的,而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所制约。

它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无产者的出项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无产者的壮大而发展,也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消逝。

因此,研究这一学说,必须首先把它置于产生它的时代中来加以考察,了解它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掌握它的发展规律,才能对它做出正确的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到十七世纪的后期,由于这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候以温斯坦莱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的某些特征,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中间环节,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还有,除了闵采尔在宗教的旗帜下为实现美好社会战斗过之外,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话题,涉及了许多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

社会主义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当时一些哲学家和社会改革者开始提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评,并试图寻找一种更公平、更平等的社会组织形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们在19世纪中期发表的著作中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

随后,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开来,激发了许多社会运动和政治组织的兴起。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变种,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这些不同的流派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例如苏联的计划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在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崛起并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早期一些社会理论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构想,他们试图通过道德和理性的思考来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主义和乌托邦式的构想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他们的理论缺乏实践基础,无法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所取代。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实践模式。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但在现实中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要全面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尔的《乌托邦》简介
• 地理环境:乌托邦为一岛国,原与大陆相连,后由乌托普 国王征服该岛,率众开掘使其与大陆断开,形成一孤岛。 四周有险峻的浅滩暗礁、陷阱,外敌极难侵入。岛内有五 十四座城市,均巨大而壮丽,规划合理,各城结构布局相 同。此外还有大量农村耕地。 • 生活状况: 平时多生活在城市,每年派部分人到农村耕地 劳动;每农户不少于40 人,外加奴隶2 人。每年每户20人回 城,另派20 人补充;每月有一天假期农村人全部回城度 假。城市每户10- 16名之间,每城六千户,若人口超出则另 在荒地开辟殖民地。 • 财产状况: 所有财产公有,包括住房、土地、工具等。吃 饭在集体食堂,供应丰富,应有尽有。服装统一几百年不 变,但男女有别,已婚未婚有别。
2、代表人物:莫尔与《乌托邦》、康帕内拉与《太
阳城》、闵采尔与“千载太平之国”。
3、思想特点:
他们处在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阶段,从资本的原始积累中, 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不平等的弊端,揭示了私 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为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 世界。他们主张财产公有,消灭商品和货币,有计划地组 织生产,人人劳动,共同分配,以极为虚幻的形式表现出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但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各种矛 盾尚未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也不强,他们只得 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用文学游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二、18世纪平均共产主义 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 产生背景:
文艺复兴与航海大发现 西欧经济复苏及封建社会解体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残酷现实 人文主义学者对理想社会的理性探索
伏尔泰以犀利的笔锋讽刺了教会,教权主 义的恶行。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 阐述了私有制的罪恶,在《社会契约论》 中提出理想的法制社会,认为人民主权是 最高的权力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 想。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主编了三十五卷的《百 科全书》)概括了当时已知的各学科知识, 否定神创论,否定宗教权威。
圣西门(1760-1825)出生于法国一个封建贵族家庭,曾师 从启蒙思想家达朗贝尔,参加过美国的独立战争,对美国 的资产阶级新世界极感兴趣,对当时法国雅各宾专政的残 暴极为不满 ,要求社会改良。在商业投机中发了一笔大财 以后专门用来结交社会上层人物及科学家(在巴黎综合工 科学校等) ,知识面广,社会经历丰富。 主要观点:认为启蒙运动仅仅批判了旧制度,对建立新制 度并无积极作用,他的任务即探讨建立新制度的途径;受 自然科学领域实证主义思想影响,认为社会历史跟自然一 样有规律可循,应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认为社会发展 的动力是“理性”及经济基础,应当由学者和实业家替代 贵族和僧侣来管理社会;反对特权,提倡人人劳动,社会 应有统一的经济计划等。 缺陷:没有明确提出消灭私有制,更没有依靠工人阶级的 力量来建立新社会。
二、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法国启蒙运动,张扬理性,要求摆脱过去
迷信和无知的时代。 2、代表人物: 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基础(跟英国的洛克、休谟等的 经验主义相对),反对封建专政和宗教蒙昧主义,否定 天主教的权威,提倡自然神论、无神论。提倡“开明君 主制”, 卢梭提倡“主权在民”。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全面分析欧洲君主专制残暴 的原因,《罗马盛衰原因论》分析了罗马帝国由盛及衰 的社会根源,认为是政权管理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离说。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简介

地理环境:印度洋上的一个孤岛(疑为斯里兰 卡的苏门答腊岛),岛中四周是平原,中间有 高山,太阳城建在山上;城市分七个同心圆的 城区,并以七大行星的名字命名,各城均有很 高的城墙,地势险峻,外敌不可侵入。岛中之 人是从印度而来,当时印度受到蒙古帝国侵 入,部分人逃出在此过严肃的公有社会生活。
傅立叶Leabharlann 傅立叶 (1772-1837)平凡店员,靠自学掌握社会科学知 识。 主要思想:有一套独特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人类生存只 有八万年的历史,中间七万年的幸福生活,两端各五千 年的苦难。当今的资本主义文明分:童年、成长、衰 落,凋敝四个时期;因此它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而只是 一个历史过程。对社会各现象猛烈抨击,认为社会上存 在过多的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家庭妇女、军队、警察、 官吏、资本家、商人、尤其企业主、资本家和商人无耻 的欺诈和剥削。要求人人有劳动权,实现真正平等。 缺陷:拒绝革命手段,只依靠富有阶层的同情恩惠,通 过社会改良来实现理想公平的社会。
三、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
英国已实现产业革命 法国已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产业革命 无产阶级队伍开始壮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对 立开始明朗化
2、代表人物: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西门的“实业制度”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法郎吉) 欧文的“公社制度”
圣西门



欧文
欧文 (1771-1859) 英国人,十岁当学徒,很年轻就表现出卓 越的组织管理才干,精通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实干家。 主要观点:没有明确的社会历史观,从人的理性出发,认为 人性的恶化是由社会环境所致,要求改变社会环境来改造人 性;接受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是劳动创造了社会财 富,企业利润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但为提出剩余价值 学说) 。 主要活动:多次组织工人合作社生产,由工人掌握生产资 料,自己组织生产,以摆脱资本家和企业主的剥削;组织公 平交换等社会合作,试图避免流通中的商业资本家的剥削; 推动工会组织,为改善工人待遇而努力;曾在美国购买土地 试验“新和谐村”等,均告失败。 缺陷:不赞成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良,调和资本家和工人 的矛盾,甚至向维多利亚女王吁请建立公社,对社会改良抱 乐观态度,认为可在短时间内实现(5-10 年) 。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人,诗 人、作家,早年在修道院学习, 精通天文星占。因宣传号召意大 利人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多 次被关进监狱,受酷刑。《太阳 城》即在狱中写成,以一个航海 家跟一位招待所管理员对话的形 式述说航海家的海外见闻,表达 作者对殖民统治及社会不公正的 不满,构想了一个理想自由的公 有制社会。《太阳城》于1613年 用拉丁文写成,于1623年出版。
莫尔的《乌托邦》
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 时期杰出的英国人文主义者, 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政治家 和社会活动家。曾在都铎王朝 专制时期的政府部门工作,因 宗教问题等与英王亨利八世冲 撞而被判死刑。 《乌托邦》以一个航海家海外 见闻的形式对当时社会作无情 的抨击,同时构建了他理想中 的自由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