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5-苏少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在临摹中感受共33页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在临摹中感受共33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在临摹中感受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看一看,比一比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 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 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 变。可以选择画面的一小部分进行改变,也可以 保留一部分,其他进行改变。
临摹<在沙
滩上奔跑的女人 >等大师画作, 结合自己的理解, 对原画进行某种 程度的改变(构 图、色彩、造型、 角度等方面), 加入更多的自 习同学们掌握了变 体画的很多创作方 法,打开了无穷的 想象力,变体画不 仅可以创作人物变 体画,还可以进行 更多变体画的创作, 用我们无限的想象, 和勤劳的双手,创 造我们更美的明天!
想一想:凡·高临摹米勒的作 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变体画:我们在临摹时会感受那些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 不同情感,同时造就了形态各异、面貌不尽相同的新作品。
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看一看,比一比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 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 么?
凡·高《午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从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上看两位大 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作者:凡·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48 x 36.8 cm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凡·高把播种 者视为撒播黄金色 的上帝,把太阳的 金画得逼人神往, 而紫罗兰色的泥土 虽然平凡,却寓于 到诗一样的笔墨水 中呈现一种富丽。
自主导航 认知共享
自主导航 认知共享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课
——变体画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 的绘画;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从《播种者》到《播种者》——“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徐悲鸿曾经说过:“临摹,在绘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教材引导从临摹名画入手,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即完成一张有创意的变体画,这种教学方式有益于学生对人物画更深层次的再学习,是知识的巩固、是能力的提升,是思维的创新。

经过先后知识的梳理,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本单元先是引导学生临摹米勒《播种者》,先是有一节课的铺垫,利用参照物、关节、动态线、比例等知识体验并学习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完成米勒《播种者》动态的“形”的问题;本节课是通过赏析梵高对米勒《播种者》的多幅临摹作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梵高临摹过程中融合的多种绘画语言和元素,在自己原先完成的《播种者》作品基础上,结合学习的不同的绘画语言和元素,进行高层次的临摹,即创作属于学生自己的《播种者》变体画。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不仅仅是造型的技法、还有相关联的其它绘画作品、还有与画家相关的经历、情感、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

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本课只从《播种者》到《播种者》,内容简单中见丰富,以小点展开大世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高阶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一节课对人物头像的比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基本掌握了运用比例知识绘制人物头像的方法;对于全身动态造型,还完全陌生,要完成一张有创意的有动态的变体画,首要解决全身像的造型问题,即对人物全身动态的表现,本单元后面一课是动态人物,把它安排到本课之前比较合理,也就是在上本节课前已经解决了造型问题;初一的学生的课时安排十分紧凑,对某一技法的兴趣持续度不会很久,很多造型的表现无需重复教学;初一的学生还比较活泼,活动形式不能太单一,也不能太浅显。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赏析大师临摹大师变体画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体验到变体画的乐趣;第二课时学生创造性临摹名画,创作属于自己的变体画。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在临摹中感受-“百校联赛”一等奖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在临摹中感受-“百校联赛”一等奖

《在临摹中感受》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发展学生的个性表现,传递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个性表现。

三、教学准备画笔、颜料、教学课件、图画本四、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课本P12欣赏《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两个孩子的妈妈和一只狗》、《舞女系列》语:每一幅能够打动我们的心、激起我们的热情或是引发我们兴趣的画,我们都不妨临摹一番。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二)新课授入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掌握了“三停五眼”的知识点,今天我们要尝试画一画整个人物。

1.分析讨论(身体与头部的比例)语: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的时候,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够和谐。

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做模特,其他学生观察并测量】示范测量的方法(课本)说一说:你测量到哪些比例(提示:以一个头长为单位)总结:PPT2.探索交流(在临摹中对话)语: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我们如何向大师学习呢临摹是最好的方法,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各自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学会观察并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对古典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是直接与大师作品对话的绘画实践,也是有益于人物画学习的方式之一。

【PPT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一、二】语:仔细对比梵高、毕加索的临摹作品与米勒的原画,我们发现临摹有多种形式。

总结:PPT3.视频欣赏《沙滩上奔跑的女人》变体画练习(三)实践创作作业内容PPT(四)展示评价学生作品自评、互评、师评(以鼓励为主)(五)《向艺术家一样思考》PPT。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名画来感受绘画的美感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功底,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名画的特点和绘画技法;2.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3.能够通过临摹名画,提高绘画水平;4.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名画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讲解;3.临摹名画实践。

教学步骤步骤一:名画欣赏和分析1.老师展示名画,并简要介绍其作者、时代和风格;2.学生观看,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该画的特点、意义和感受;3.学生交流讨论,互相比较分析。

步骤二:绘画技巧讲解1.老师讲解名画选取的颜色、构图和细节处理;2.老师演示如何运用画笔和颜色来表现画作的特点;3.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三:临摹名画实践1.学生自己选取自己喜欢的名画来临摹;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练习绘画技巧。

步骤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评价;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名画的欣赏和分析;2.绘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3.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精确地模仿名画的构图和细节处理;2.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名画到创作名画。

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绘画作品;2.学生的作品评估;3.学生的自我评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名画的欣赏和分析,还掌握了基础的绘画技巧,通过临摹名画来提高了绘画水平。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020—2021学年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2020—2021学年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一只狗(水彩画)1799~1801
舞女系列(色粉画)1876~1880 德加(法国)
素描 1878
身体与头部的比例
要想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的方法是用铅笔 比出头的长度,并以它为度量单位建立起身体各部分的相 对长度关系。当然,要记住人的形体和大小是有差异的。
小卡片
绘画中人体的比例是以 头的长度为单位的。亚洲成 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的 高度。所以,当你看见你所 画的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 比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时,结 果肯定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在临摹中感受
每一幅能够打动我们的心、激起我们的热情或是引发 我们兴趣的画,我们都不妨临摹一番。
临摹并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体 验他人作品中各白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学会观察并激 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水彩画)约1832
德拉克洛瓦去摩洛哥旅 行期间急速地写生画下了这 个人物,水彩是后来加画上 去的。
酣睡的收割者全家(油画)1847-1848 米勒(法国)
午休(油画)(仿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1889~1890 凡·高(荷兰)
午休 学生作品
午休(仿米勒)(蛋彩画)1919 毕加索(பைடு நூலகம்班牙)
午睡(仿米勒)(素描)1919 毕加索(西班牙)
午休(仿毕加索)圆珠笔 学生作品
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蛋彩画)1922 毕加索(西班牙)
奔跑(仿毕加索)(水粉)学生作品
谢谢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 纳成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肩二、身三 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画手头三分之二;大腿、 小腿各两头。
1.结合已掌握的人物比例知识,选择件作品临摹。 2.仔细体会原作的技法与风格。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1)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 (1)

凡·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素描
凡·高把播种 者视为撒播黄金 色的上帝,把太 阳的金画得逼人 神往,而紫罗兰 色的泥土虽然平 凡,却寓于到诗 一样的笔墨水中 呈现一种富丽。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梵高的《向日葵》 吕华仿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的《更高的椅子》 祁淑仪临摹
梵高的《夜晚的咖啡馆》 仿《夜晚的咖啡馆》
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我 们的眼界与心智。成为一个 观察者,临摹大师的作品, 阅读大师的思想,跟随大师, 走进艺术殿堂。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 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 腿四、足一头。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梵高的《唐吉老爹》 仿《唐吉老爹》
梵高的《梵高的卧室》 仿《梵高的卧室》
• 作业:
• 请同学们以六人一小组通过 PPT形式展示变体画。
• (要求:水彩,水粉,素描等, 表现形式不限。)
梵高的《金色麦田》 仿《金色麦田》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 德拉克洛瓦说过: “临摹可以使有成就 者轻易地获得成功!” 齐白石说:“学我者 生,似我者死。”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 (2)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 (2)
苏少版初中美术课件 七年级下册
在临摹中感受
靖边四中 李靖宁
考考你的眼力: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 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吗?这两幅画之 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一步》 左图: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 的绘画;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一):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 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的 临摹……
L/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在临摹中感受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 《舞女》德加(法国)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 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 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每天坚持绘画。随 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 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 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 运动:如果你不练习, 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 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 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 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 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 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 于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 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 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 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 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凡·高《午休》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二):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课件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课件

作者:歌川广重
时间:1857年(安政4年) 分类:绘画,版画
规格:440×615毫米(画框) 现藏地:日本浮世绘博物馆
龟户梅园的一株古梅,称
为卧龙梅,是江户第一名木, 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胜地。画 中采用远近法,空间切割法大胆 构图,将卧龙梅大手笔地安排 在前景,给人以不完整的形象, 有很强的视觉张力。

高 更
格 和 天
使








雅各与耶稣摔跤的故事,后来雅各又有一个新名字叫做以色列。以色列意思就是
“与神较力者”。为了和高更较量,梵高动用自己守护神米勒,黄色太阳,人形象, 太阳在播种者后面,表示神圣,其实这幅画有很强的宗教意味,播种者真正代表的是上 帝,在广阔无边田野里播种美好的希望
变体画: 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
改变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蒙德里安 《红黄蓝构成》 毕加索《镜前女孩》
作业内容:在上节课动态人物《播种者》基础上进行一幅变体画创作。
作业要求: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或多种美术元素进行改变(内容、 材料 、 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 多的自我表现形式,让临摹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不管怎样,农民这一题材对我最为合适。”
—— 让·弗朗索瓦·米勒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1890年),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 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
1889年11月2日,他在信中告诉弟弟:“你寄来的米勒的画 让我非常高兴,我正狂热地研究它们。好久没有见到真正的艺 术了,我有些懈怠,但这次的画重新唤醒了我。”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第2课时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第2课时

用白色粉笔结 合个人风格增 加画面对比度, 增强质感。
牛皮纸、彩色铅笔
素描纸、圆珠笔
用大师的语言创作:临摹 大师的作品,结合自己的 理解,对原画进行某种程 度的改变(构图、色彩、 造型、角度等方面),加 入更多的自我表现,画出 你们的风格!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每天坚持绘画。随 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 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 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 运动:如果你不练习, 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 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 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 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 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 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 于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 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 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 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 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 画布 101cmX82.5cm
作者:凡· 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48 x 36.8 cm
凡· 高仿米勒《播种者》创作的其他作品
凡· 高把播种 者视为撒播黄金 色的上帝,把太 阳的金画得逼人 神往,而紫罗兰 色的泥土虽然平 凡,却寓于到诗 一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 为什么?
日本浮世绘的构图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一): 凡· 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凡· 高《午休》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在临摹中感受
回顾: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关系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 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 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

2.掌握临摹的基本技巧。

3.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4.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模板进行绘制,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绘画技巧及风格特点。

•临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大师作品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审美水平。

2. 临摹的基本技巧•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工具。

•观察和比较原作与自己的临摹作品的差异。

•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作品。

•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绘制,注意细节和比例的把握。

3. 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与灵性•通过临摹学习到大师们的绘画技巧,感受到艺术的美和文化的传承。

•在作品中体验到一种灵性的力量,领悟到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观察能力•临摹需要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细微观察的能力。

•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原作和自己的作品,发现差异并加以改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整体介绍•老师简单介绍临摹的定义和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临摹的目的和意义。

2. 案例分析•老师展示一张大师的作品,并对比展示一个学生的临摹作品,让学生发现差异和不足。

•让学生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并相互交流探讨解决方法。

3. 实践练习•老师发放纸张和铅笔,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模版进行临摹,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控制比例。

•学生注意细节,不断尝试纠正错误,逐步完善作品。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对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临摹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了解到艺术的美与灵性。

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临摹的基本技巧,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但是,想要通过临摹学到更多的东西,需要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和思考,以及更高的自我要求。

七年级美术《在临摹中感受》

七年级美术《在临摹中感受》

课题 : 《在临摹中感受》(第1课时)------人体的结构与比例讲课人:刘敏课型 :新授绘画课设计模式 :“激趣—自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临摹、写生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人体的完美,感化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完美中感受现实世界。

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绘画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课不在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是用艺术美净化灵魂和审美、美术感受及绘画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主要以测量实验、临摹写生为主,教材在本节课中起辅助作用2、重点和难点:重点: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

难点:人物速写技法、技巧及速写线条的把握。

3、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以多媒体演示、欣赏、测量、比较、临摹、写生与教师示范相结合,创造性参与活动的综合形式结合教学,指导学生在参与测量实验活动中获得人体结构与比例的知识,从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从临摹写生中锻炼学生的人物速写能力,体现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 直尺、挂图、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 复习讲评上一节课优秀作业优点,缺点,注意事项二.新授1.由优秀作业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临摹的目的:临摹不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他人你的作品中各自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老学会观察并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脑筋急转弯小题目:“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2)、由学生的回答“人”导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人身体的基本结构和与头部的比例”3、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幅中外有关人体的绘画作品,教师并简单讲解。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7-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课件-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7-苏少版

L/O/G/O
在临摹中感受
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101cmX82.5cm
考考你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 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材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考Leabharlann 你的眼力: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一步》 左图: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右图:凡·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 期的绘画;
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 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 的临摹……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每天坚持绘画。随 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 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 把任何事物画下来,在 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 运动:如果你不练习, 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 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 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 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 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 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 于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 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 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 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 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5-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3课 在临摹中感受5-苏少版

第2课关注你、我、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关系;2、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较写实地去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3、让学生在描述过程中,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更多地去发现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表现的多种工具、材料和表现方法;2、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对人物神情、动态、比例、色彩的恰当把握。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讨论、演示、练习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具;2、学生:自带一张自己喜欢的与家人、朋友、同学等合影的照片;收集有关人物神态、五官表情、动态等文字描述;有关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猜一猜这是谁?教师媒体出示著名演员关之琳及成龙儿时和成年的照片。

2、看一幅你熟悉的人的肖像画,是否有一种温馨与亲切感?教师媒体出示《全家福》、《儿时的我》二、活动:1、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相貌特征。

仔细观察邻座同学的相貌特征,并把它描述出来。

观察、思考:2、人物特征最突出的地方在哪里?头部特征:脸型、五官、发式等(1)师生共同探究脸型“八格”(田、国、由、用、目、甲、风、申)(2)师生共同探究人物头部五官的结构对镜子,看一看,摸一摸,认识自己的五官。

(3)师生共同探究人物的头部比例“三停五眼”“三停”上停:发际——眉下端中停:眉下端——鼻下端下停:鼻下端——下颌“五眼”正面像脸宽差不多是五个眼睛的宽度眼睛位于头顶至下颌的中心观察、比较:1、师生共同探究人物表情的规律2、媒体出示三位同学的照片问:这三位同学的头部特征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如何表现出来。

三、示范演示,引领方法:教师选择一同学进行示范演示。

(师生互动,边画边讲,加深印象)四、欣赏、表达:仔细比较一下,看看这几幅画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效果有何不同?水墨画、油画、版画、线造型、素描五、实践活动:为身边的人画像,画熟悉的人更容易惟妙惟肖,更容易画出他们的性格和表情,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一):
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 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凡·高《午休》
考考你的创新能力(二): 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
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米勒《酣睡的收割者全家》
毕加索《午休》
对比两幅画,有何不同?
《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 毕加索
《奔跑》学生作品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在临摹中感受
小游戏 ——“大家来找茬”
找一找两幅画的不同之处?
《第一步》
左图: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右图: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何为临摹?
• 临摹:临,是照着原作画;摹,是用薄纸 蒙在原作上描画。临与摹是按照原作仿制 绘画作品的手法,合称为临摹。
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 的绘画;
梵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劳动人 民的颂歌,唱彻了梵高整个艺术生涯;
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毕加索 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不一样的 临摹……
临摹大师的作品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
《舞女》德加(法国)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 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 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看,德加笔下动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舞蹈演员!
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两位大师 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作者:米勒 材质:油彩·画布
作者:梵·高 材质:铅笔,墨水,布纹纸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 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 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 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教师作品
《奔跑》变体画
《午休》 变体画
学生作品欣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大师的语言创作:临摹 大师的作品,结合自己的 理解,对原画进行某种程 度的改变(构图、色彩、 造型、角度等方面),加 入更多的自我表现,画出 你们的风格!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齐白石说:“学我 者生,似我者死。”临 摹的目的是“学”而不 是“像”,不在于临摹 的“真”而在于临摹的 “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 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 是一种记忆。
在临摹中应多加入 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 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