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合集下载

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应用

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应用

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通风的原理,然后论述了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自然通风在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自然通风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分析我们平时说建筑的自然通风,实际上是经过物体设置的门窗,此时会有空气随着门窗等进入室内,并且流通,就会形成气流。

它会受到建筑物外表面的压力以及门窗开口的特点影响。

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

对自然通风来说,建筑中的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要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

两者可以独立对空气产生作用,也可结合到一起产生作用。

在具体的建筑里,很多时候都是上述两者融合到一起作用的,只不过两者有大有小而已。

因为气候以及风向和建筑的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风压,上述两者的结合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组合,所以,设计者要深入的分析其中的要素,确保两者能够呈现出互相补充的作用,确保自然通风效果合理、有效。

二、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1 室外气象、环境因素室外气象参数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室外气象参数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自然通风效果变得不稳定的计算表明,室外风速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最大,当室外风速增加0.2m/s 时,相当于温差2.6℃的效果则表明受季节、室外风向、风速和气候的影响,自然通风的风量、风速、温湿度是不稳定的,必要时应设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起保障作用。

2 建筑结构形式自然通风的形成与建筑设计如建筑物的造型、朝向、围护结构保温情况,外墙外窗的遮阳情况,建筑空间的通风换气等密切联系。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怎样来促进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和降低室温一直是研究讨论的话题。

首先,建筑物四周的风压分布,与该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如女儿墙、挑檐、屋顶坡度等有关,同时周边建筑、植被也会改变室外的风向或风速[3];其次,热压与建筑物的开口位置及室内外温差有关。

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组织通风,保持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将通风器设计安装在屋顶,同时也是最热的地方,并在各层设置了通风格栅,形成了良好的烟囱效应,为增加自然通风的余压值创造了条件。

dgj 08-10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 08-10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 08-10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促进公共建筑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消耗,国家制定了dgj 08-10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标准的背景在快速城市化和建筑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建筑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治理这一问题并加快建筑节能的发展,国家规划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其中dgj 08-10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1. 设计原则dgj 08-107-2015 提出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节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等。

设计师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节能的各个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能耗。

2. 建筑外围结构节能设计该标准对于公共建筑的外围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应该符合节能要求、建筑门窗的热传导系数不能超过一定范围等。

这些要求旨在提高建筑外围结构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

3. 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标准还强调了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4.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dgj 08-107-2015 还对暖通空调系统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师应该选择高效能的暖通空调设备,并合理布置管道和风口,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设计效果。

5. 内部照明系统设计标准对于室内照明系统的设计也进行了规范。

建筑应采用高效能的照明设备,设计合理的照明方案,以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三、标准的重要意义dgj 08-107-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首先,该标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节能设计要求,指导了设计师在实践中的行为。

通过遵循这些要求,可以大幅降低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的问题越发凸显,节能已经成为了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能源消耗量一直是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筑外墙设计在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外墙作为建筑的外部保护层,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可以采用高效的外墙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板等,有效减少建筑内外热量的传递。

另外,可以根据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设计遮阳系统,降低夏季阳光直射对建筑的热辐射。

2.建筑采光设计公共建筑的采光设计对节能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天窗、天井等设计,增加建筑内部的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此外,在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可以合理设置开放式办公区、共享办公区和会议室等,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灯光的使用时间和强度。

3.建筑通风设计公共建筑通风的合理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和时间。

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让新鲜空气通过建筑的通风系统进入室内,排出污浊空气。

另外,在公共建筑的办公区域和会议区域可以设置可开启的窗户,以便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通风调节。

4.建筑隔热设计公共建筑隔热设计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双层玻璃窗、多层玻璃窗等隔热玻璃制品,减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

另外,在公共建筑的屋顶和墙体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如特种保温材料和太阳能隔热涂料等,减少室内外热量的传递。

5.建筑照明设计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也是节能设计的重点。

可以采用LED灯、节能灯等低能耗的照明设备,减少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

此外,在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中可以结合感应控制技术,根据人流量和光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时间。

还可以设置自动照明开关,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照明设备。

6.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可以建立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控制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设计标准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选择、采光设计、空调系统等方面,探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和要点。

首先,建筑结构方面,应尽量减少冷热桥效应,采用隔热材料和隔热技术,减少能量传输损失。

同时,在建筑外墙和屋顶的设计上,应考虑使用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的材料,如保温玻璃、保温板等。

在地板、墙面和天花板的装修材料上,也应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减少能量损失。

另外,采光设计也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因此,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天窗,增加自然光的利用。

最后,空调系统的设计也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

在空调系统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节能型空调设备,并合理设置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涉及建筑结构、材料选择、采光设计、空调系统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设计师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能够重视节能设计,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发展,公共建筑的节能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节能设计和建设将有助于提高节能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此,为了解决公共建筑节能的问题,国家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是针对公共建筑新建、改造项目的节能设计规范,旨在降低建筑能耗,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

该规范从节能设计策略、热环境设计、采光节能、供暖节能、空调节能、智能控制系统、洁净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提出了要求。

首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该从总体设计环境中进行综合考虑,从建筑形式、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理想的结构形态,确定室内外热环境控制系统,同时考虑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公共建筑外墙、屋面、地面及其他建筑元素须采用低热容量的保温材料,减少建筑室内外温差,建筑通风设计采用自然通风,采光设计应保证室内采光比例,促进节能,采用高效供暖设备,减少供暖能耗,节约设备使用成本,空调及抽湿设备须采用低功率变频调速技术,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还应当设计和采用洁净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

最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应当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节能管理。

应当建立节能标准体系,建立节能科学管理,推广节能技术革新,实现节能监测与管理,以确保节能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提高公
共建筑节能性能。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制定触动了全社会的环保热潮,但是把节能设计转化为现实,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更多的技术支撑,更多的行业科研支持,共同推进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促进城市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节能设计应充分利 用可再生能源,减 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降低能源消耗。
节能设计应注重提 高建筑物的能效, 例如采用高效隔热 材料、优化建筑布 局等措施。
节能设计应考虑当 地的气候条件和资 源状况,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当地资源。
适应性原则定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和使用条件,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 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政策法规对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的技术支持和推动
政策法规对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的规范和要求
政策法规对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市场的培育和促进
政策法规对公共建筑节能设 计未来发展的影响和展望
市场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日益严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市场将不断扩大。 社会价值: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节能设计带来的经 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概况:该办公楼位于某市中心区域,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层。
设计理念:采用被动式设计为主,主动式设计为辅的原则,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 形、环境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自然通风、采光、隔热等手段,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节能措施:采用高效保温材料、节能门窗、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保保温材料与建筑外 墙的连接牢固,防止脱落或渗漏, 以保证保温效果和建筑安全。
门窗系统:保温隔热性能、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 玻璃幕墙: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气密性
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降 低能耗
能源回收:利用排风能量回收新风 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应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如采 光、通风等,避免过度依赖人工环境。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公共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为了应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政策和标准,其中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本文将对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建筑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首先,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在选址、布局、形体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与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在选址方面,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减少土地开发面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在布局和形体设计上,要合理设置建筑朝向和开口方向,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资源,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在建筑结构和材料方面,要选用节能材料,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消耗。

在建筑设备与设施方面,要选用高效节能设备,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其次,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应根据不同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设置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在供暖系统方面,要选用清洁、高效的供热设备,合理设置供热管网,提高供热系统热效率。

在通风系统方面,要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通风能耗。

在空调系统方面,要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合理设置空调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在照明系统方面,要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合理设置照明布局,提高照明能效。

最后,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建筑应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应配备能源监测系统,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建筑管理者应加强日常能源管理,推广建筑节能知识,提高员工和居民的节能意识,减少能源浪费。

综上所述,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促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逐渐注重环境友好型。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空气调节方式,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包括原理、方法和效益。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动力和气温差异,通过建筑物的开口和通道,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

其原理可归纳为三个关键因素:风压差、风量和风速。

1. 风压差:建筑物内外的气压差异是形成自然通风的基础。

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时,室内空气会通过高处的通风口排出,而室外的新鲜空气会通过低处的通风口进入室内。

这种气压差异可以产生空气流动的动力。

2. 风量: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通风口的空气体积。

通风口的面积和数量决定了风量的大小。

大面积、充足的通风口可以提高风量,增强通风效果。

3.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风速越大,通风效果越好。

建筑物的形状、开口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风速的产生和分布。

二、自然通风设计方法1. 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是自然通风设计的关键因素。

合理布局可以利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建筑形态来优化通风效果。

通常应尽量使建筑物的长立面朝向风向,以便于利用风力进行通风。

2. 开窗设计开窗是实现自然通风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通风口,包括门窗、通风窗、天窗等。

开窗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和通风需求确定。

高处的开窗可用于室内排风,低处的开窗可用于室外进风。

3. 通道设计通道是空气流动的通道,对于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作用至关重要。

通道应设在建筑物的上部或侧面,并且通道的形状宜简洁平直,避免过多弯曲,以减小空气阻力。

4. 遮阳设计适当的遮阳设计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改善通风效果。

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如百叶窗、遮阳板等,可减少夏季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避免过度依赖空调系统。

三、自然通风设计的效益1. 节能减排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动力,节省能源消耗,减少对空调等机械设备的依赖,降低室内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建筑设计领域,节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潮湿,春秋季节温暖湿润。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夏季降温、冬季保温、春秋季节换气等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节能设计措施。

其次,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采光条件。

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采光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此外,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

选择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

再者,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需要考虑建筑设备的选型和运行管理。

选择高效节能的建筑设备,合理规划建筑设备的布局,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最后,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需要注重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节能技术不断涌现,如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总的来说,武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节能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工程。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武汉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为建设节能型城市贡献力量。

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设计浅析

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设计浅析
要存在着 以下缺 陷 :
革 ,新技术 的引进促进 了建筑项 目 计的优 化 。此 外 ,传 统 的建 筑 设 设计理念也开始 朝着 “ 节能 、降耗 、环 保” 的方 向发 展 ,这些 都促
进了通风节能设 计水 平的提升 。 通风节能设 计理 念运 用 于建 筑 物可 发 挥 的作用 包 括 以 下几 个
送 经过处理的新风 。
( )能源耗损 。传统通 风系统多数 是采用 空调系统 ,这种 间接 2 性 的室 内通风方式 的能源 消耗 较大且 空调设备 维护 也要 投入大 量的
资金 。此外 ,有些工 程由于一些 设计上 的失 误 ,导 致一套 完整 的设
( )改善空气质 量。当前 ,大 多数 建筑 内的空 气调节 主要依 赖 2 于空调设 备 。空调系统 的运 用只能调整 室 内温 度 的高低 ,而无 法及 时更新 室 内新风 ,时 间一 长 ,室内空气难 免变得 污浊 。从安 全 和卫
经过节能优化的空调通风系统后,电能消耗要比传统的设计方案节
约 3%左右 。这就使得工 程项 目在减 少能源消 耗的同时 ,也 减少 了 0
空间宜用质地细 的材 料 。大面积 的墙面 可以用粗 一点 的材料 ,重点
装饰的墙 面选用 较细的材料 。
应使它与 门窗 、灯具 、通风 孔洞等共 同联 系起来 ,以获得完 整统一
方面:
( )功能减 弱 。设计 人员在制 定设计方 案前未能充 分收集 通风 1 系统方 面的资料 ,造 成设计方 案与实 际的建 筑需 要差距 较大 。很多
设计人 员往 往侧重 于从建筑施 工进度 考虑 ,而简 化了室 内通 风系统 这不仅 减 弱 了建 筑 室 内 的 排 风 功 能 ,也 影 响 到 通 风 系 统 的 正 常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引言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节能已成为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本原则、设计指南和实施方法,旨在为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1. 基本原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公共建筑应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筑的朝向、采光设计和通风系统都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1.2 优化建筑外围结构优化建筑外围结构是节能设计的关键。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热量传输和能量损失。

合理选择建筑外墙的构造、窗户和门的材料,以确保建筑内部温度的稳定性。

1.3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公共建筑应尽可能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如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效供暖、供冷系统等。

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1.4 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是保证节能设计标准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通过监控能源消耗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设计指南2.1 公共建筑整体布局设计在公共建筑的整体布局设计中,应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布局和形状,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尽可能避免日照不良和通风不畅的问题。

2.2 外墙隔热设计外墙隔热设计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选择高效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确保外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同时,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动和质量。

2.3 窗户和门的设计在窗户和门的设计中,应选择高效节能材料,如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以减少热传导。

合理设计窗户的朝向和大小,以获得充足的自然光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2.4 照明设计照明是公共建筑中重要的能源消耗部分。

应采用节能灯具,如LED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以降低能源消耗。

公共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公共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

公共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摘要:在当今社会,公共建筑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共建筑的能耗问题愈发凸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如何有效地设计和运用节能技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优化方案,以期为公共建筑节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公共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建筑的能耗占比逐渐增加,不仅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压力,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在设计阶段考虑如何优化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节能性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还能有效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公共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节能在公共建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公共建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占比较高,通过节能优化设计,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节能设计对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选择高效供暖设备、合理布局供暖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公共建筑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2.1公共建筑供暖系统节能优化设计2.1.1选择高效供暖设备和系统在公共建筑供暖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中,选择高效供暖设备和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能效高、性能稳定的供暖设备,如高效热水锅炉、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等,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结合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供暖系统的精准调节和节能运行,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e HU a - h YANG ng , W ng s e , Yue , U —i 2 NI Yiln
(. e to A c i cue C v n ie r g L U, h n qn 0 3 1C ia 2 D p. f o iia Ifr t n 1 D p.f rht tr & i l g e n ,E C o g ig 1 1 , hn ;. e to L gscl noma o e iE n i 4 t i
重 庆 4 11 ;. 勤 工程 学 院 科研 部 , 03 13 后 重庆 4 1 1) 0 3 1 摘 要 根 据 大型公 共 建 筑特 点 与 自然通 风 原理 , 讨 和 归纳 实现 大型 公共 建 筑 自 探
然通风的设计方法 , 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 阐述 自然通风方法的实际运 用。通过外部环
t nc ud b d c d o vo s a dn t r l e t ai n c u d c metu f ci ey i o l er u e b iu l n a u a n i t o l o e ef t l . o e y, v l o r e v
随着 当今世界人 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 城市人 口密度急剧增大 , 城市建设用地却 日益紧张 。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功能集约化发展需求 的代表 , 正越来越多地将大型商业 、 办公 、 文化等多种 复杂功能集于一体n 。然而 , 令人倍感担忧 的是 , 随着建筑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 , 能耗也越来越高, 已成 这
d frn r et. t te pi zt n f ue ni n n dinr p cs n e o t l f uli ’ pae e e osmp ieet o csWi t ao t evr me tn e ae dt n o i n S ln ,nr cnu — f pj h h o mi i o o r o a n s a h c r ob d g y g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50124-20241. 总则1.1 范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24-2024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本规范旨在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规范引用下列规范对本规范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设计规范》GB50015-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521.3 术语和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公共建筑: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供公众使用的建筑,包括办公、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娱乐等类型的建筑。

- 能耗:指建筑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各种能源消耗的总量。

- 节能设计: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节能目标与要求2.1 节能目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新建公共建筑能耗应低于同类型建筑的基准能耗值,扩建和改建公共建筑应提高现有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2 节能要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分区性、适应性、经济性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建筑整体节能性能。

- 根据建筑功能、用途和气候特点,合理划分节能区域,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 选用高性能建筑材料、设备和系统,提高建筑节能性能。

- 优化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实现能源消耗监测、分析和优化。

3. 建筑节能设计3.1 建筑布局与形态公共建筑布局应合理,充分考虑日照、通风、采光等因素,提高建筑的自然能耗降低性能。

建筑形态应符合当地气候特点,减少风力对建筑的影响,降低能耗。

3.2 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外窗、门等部位应选用气密性、水密性、隔音性能良好的材料和产品,降低能耗。

采用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的作用分析

采用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的作用分析

采用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的作用分析在建筑节能中,自然通风是一种经济实用且有效的手段。

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气流和气压差驱动室内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减少空调使用,降低能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自然通风主要通过门窗,通风口,风道等途径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

对于住宅,通常在客厅和卧室设置布满微孔的可调节百叶窗或门窗,利用阳光照射和风的作用来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动。

而对于办公、商业和公共建筑等大型建筑,则需要利用风道或风机等辅助设备来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可以有效的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霉菌等污染物,并将新鲜空气带入室内,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自然通风的节能效果显然,不仅可以减少冬季取暖能耗,还可以减少夏季空调能耗。

在夏季,通过开启窗户通风,可以将室内热空气排出,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而在冬季,通过合理设计温室窗户和门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利用太阳辐射来增加室内温度,同时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减少冬季取暖的能耗。

而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还可以利用夜间自然通风降低夜间室内温度,减少第二天早晨的冷却负载,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自然通风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缺乏流通气流可能会增加有害物质的浓度,危害人体健康。

而自然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原有的污染物,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此外,自然通风也可以减少运行费用和维护成本,因为它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设备,且仅需要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自然通风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和气候条件。

在一些气候较为恶劣的地区,如沙漠、高山等地区和气温极端、风向不定等情况下,自然通风不但效果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导致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难以控制。

因此,在采取自然通风措施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使自然通风更加科学有效。

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总体设计

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总体设计

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总体设计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倡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和方法。

首先,自然通风是绿色建筑中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气流,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降低能耗。

在自然通风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开窗位置、窗户的尺寸和形式等因素。

例如,南向的窗户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热能。

而北向的窗户则可以采用较小的尺寸,以减少能量的散失。

其次,暖通系统的设计也是绿色建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绿色建筑中,暖通系统的目标是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和策略。

例如,利用地下水源进行地源热泵供暖,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减少供暖能耗。

此外,还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建筑提供热水和供暖。

除了自然通风和暖通系统的设计,绿色建筑下还有其他一些与之相关的设计策略。

例如,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和采光设计。

保温设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采用双层外墙结构等方式,减少能量的散失。

采光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和采用光线导引系统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此外,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

可持续性是指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尽可能小。

在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设备,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适应性是指建筑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通风和供暖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布局、朝向、窗户设计、暖通系统和保温设计等因素。

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2-07-15T08:05:21.5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期(上)作者:彭毅[导读] 随着绿色建筑的广泛推广,被动式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彭毅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绿色建筑的广泛推广,被动式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将其应用在绿色住宅中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在绿色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自然通风与采光是住宅节能与舒适度提升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基于绿色住宅自然通风与采光影响因素的理论,对其被动式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宅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节能前言:建筑物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不仅需要适当的光照,而且还要一定的通风,只有这样,才会建设出符合人类居住需求的环境。

基于绿色建筑自然通风与采光影响因素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住宅自然通风与采光的被动式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风光互补的被动式设计手法。

因而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通风、采光进行设计,以构建出更加良好的地下环境,为地下建筑的使用提供重要条件。

1、建筑节能设计概述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建筑如何向绿色方向转变逐渐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

绿色理念模式兼顾经济性和节约性的特点,符合环保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可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打造出与周边环境和谐的建筑物,让人们有更舒适健康的居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国人对于节能环保理念也在逐渐重视起来。

生态化模式要求要实现发展与建筑、环境与建筑、人与建筑的和谐。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优化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如以人为本的原则、经济性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满足人们的舒适度,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让其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中要对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有充分的考虑,能让人感到身心愉快,首先要做好建筑布局工作,能够在设计前多方面收集人们的意见,关注建筑的整体性、舒适性,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建筑方案从整体上看,围绕住宅建筑项目所开展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主动设计和被动设计。

公建节能设计标准

公建节能设计标准

公建节能设计标准一、公建节能设计标准是什么呢?公建节能设计标准呀,简单说就是为了让公共建筑在设计的时候更节能。

公共建筑包括像商场、写字楼、图书馆这些大家经常去的地方。

这个标准就像是一个节能小指南,告诉设计师们怎么设计才能让这些建筑在运行的时候少消耗能源,多利用可再生能源。

比如说,在建筑的朝向方面就有讲究,如果能让建筑的主要面朝着阳光充足的方向,冬天就能多吸收阳光热量,减少取暖的能源消耗。

还有窗户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玻璃类型,双层玻璃就比单层玻璃更能隔热保温,这样夏天空调制冷的时候就不会让热气那么容易跑进来,冬天暖气也不会那么快散出去。

二、公建节能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哎呀,这个标准可太重要啦!现在能源多宝贵呀,就像金子一样。

如果公共建筑不按照节能标准来设计,那会浪费好多能源的。

这不仅对环境不好,还会增加运营成本呢。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商场每天因为建筑不节能,要多花好多钱在空调和照明上,这些钱最后还不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啦。

而且,随着全球变暖这些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节能设计也是为了我们的地球妈妈好呀。

如果每个公共建筑都能按照节能标准来,那就能减少好多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像给地球穿上了一件环保的小外套。

三、公建节能设计标准的一些具体要求1. 建筑围护结构方面外墙的保温材料要选好。

有的保温材料像岩棉,它的保温性能就很不错。

外墙的厚度也要合适,不能太薄,太薄就起不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屋顶的隔热也很关键。

可以采用一些绿色屋顶的设计,就是在屋顶种上植物。

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热量,还能美化环境呢。

或者采用一些新型的隔热材料,像隔热反射涂料,涂在屋顶上就能反射很多热量,让建筑里面不会那么热。

2. 照明系统要尽量利用自然光。

这就需要设计师合理设计窗户的大小和位置,让白天室内能有足够的自然光照亮。

在一些不需要很强光照的地方,比如走廊,就可以采用感应式照明。

有人经过的时候灯才亮,没人的时候就自动关闭,这样能节省好多电呢。

照明灯具的选择也有讲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节能设计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大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多,虽然大型公共建筑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但是其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现有的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都不是很好,并且在采光上基本都是依赖人工的照明,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严重。

如何增加大型公共建筑的自然通风节能设计也就成为了相关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是减少制冷能源浪费的有效手段,是节能的最高效措施。

1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的占地面积广,进深以及体量都很大,所以必然不利于自然通风,虽然空调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室内环境进行人工调控,改善大型建筑的通风情况,但是空调制冷系统对于能源的消耗严重,并且自然通风和空调调控所制造的环境并不相同,相比较,让人们感觉更舒适的是自然通风制造的室内环境。

空调调控制作的室内环境,对于人们的健康不利,室内恒温对于人体并不一定是好事,空调的存在对于人体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同时空调制冷系统产生的氟利昂,对于大气的臭氧层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对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自然通风需要的投资少,如果在大型建筑中,可以以自然通风替代空调调控,不仅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并且减少环境负担、能源浪费。

2大型公共建筑自然通风物理环境要求
2.1温度要求
实现自然通风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室内外温差。

一般情况下,在晴朗的天气下,气温在昼夜的变化是由规律可循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气温最低点则出现在日出的前后。

大型公共建筑适用于提供人们生活活动场所的区域,许多设备在运行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较高的热量,所以自然通风就可以利用室内外温差的不同,来进行通风。

室内外的温差越大,其效果也就越好。

在不同季节自然通风手段也要进行调节,春秋自然通风效果最好也最简单,夏季由于温度过高,一般要对室外空气进行冷处理之后才能进行通风,冬季则是由于室外温度过低,需要进行温处理后才能进行自然通风操作。

2.2湿度要求
湿度要求指的是对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要求。

要满足人体的蒸发过程的需求,就要保证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在50%-72%左右,过高会让人们感觉身体不适,过低则会引起人们热感觉的不满,很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的疾病出现。

2.3风速要求
自然通风对于风速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现阶段的建筑群较为密集,高度较高,所以对于空气的水平动能造成了一定的消耗,使城区中的风速减小。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来讲,只有满足了风速,才能增加空气的传输速度,增加自然通风效果。

2.4空气品质要求
由于现阶段的空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大气中的烟雾、灰尘等污染物较多,所以在自然通风中,不能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需要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