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关于粽子的知识

关于粽子的知识

关于粽子的知识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通常是在端午节食用。

以下是关于粽子的一些常见知识:
1. 材料: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通常还会添加一些豆子、肉类(如瘦肉、五花肉)、咸蛋黄、蜜枣、红枣等食材。

2. 包裹:粽子制作时,将浸泡过一夜的糯米用竹叶或香叶包裹起来,以形成三角形或长形的包裹物。

3. 煮熟:粽子通常被放入锅中煮熟,煮的时间可以从1小时到几个小时不等,以确保糯米完全熟透。

4. 起源:粽子起源于中国,传统上是用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由于屈原被放逐,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损害屈原的尸体,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投入江中喂鱼。

后来,这种做法演变成了现在常见的吃法。

5.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粽子风味。

北方的粽子通常比较咸,馅料以五花肉、红枣为主,而南方的粽子则常常加入咸蛋黄,并且馅料更多样化,如豆沙、蜜枣、核桃等。

6. 食用方式:粽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微波或蒸热后食用。

常见的吃法是将粽子解开,剥开竹叶,搭配蘸酱或糖一起食用。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美食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吃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被广大人民喜爱和传承。

端午节粽子百科

端午节粽子百科

端午节粽子百科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而粽子,则是端午节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端午节粽子的百科知识。

一、粽子的起源与历史粽子是中国传统的汉族食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在楚国伍子胥率领的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战争中,为了加强士兵的身体素质,越军将良好食材用竹叶包裹而成,取名“艮蒸”。

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这种食物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粽子。

在古代,粽子常被人们用作祭拜仪式中的礼物,而在民间,粽子也被认为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

如“山药粽”象征长寿、“红枣粽”象征团圆、“豆沙粽”象征富贵等。

二、粽子的制作和品种1.制作方法粽子的制作需要粳米、糯米、芦苇叶等原材料,经过挑选、浸泡、清洗、煮熟等多道工序制成。

一般来说,粽子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将泡软的粳米和糯米混合,加入食盐和油,拌匀后备用;(2)准备好已经清洗过并晾干的鲜芦苇叶,将其用水烫软,晾凉后摆在桌上;(3)取适量的粮食和配料放在叶子上,然后将粽子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条形;(4)用铁丝或麻绳将粽子包好,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即可食用。

2.品种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粽子品种,其中最为经典的有以下几种:(1)咸肉粽:是一种由糯米、五花肉、咸蛋黄、香肠等配料制成的粽子,肉香味浓,口感咸鲜可口。

(2)豆沙粽:是以糯米和红豆沙为主要原料,口感香甜绵软,味道独特。

(3)红枣粽:是以甜糯米、精选红枣为原料制成,味道香甜,口感非常软糯。

(4)莲蓉粽:是以糯米、莲蓉和鸟蛋为主要配料制成的粽子,口感香甜软糯,外壳鲜嫩。

三、粽子的寓意和文化内涵1.寓意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食物之一,代表了团圆、祭祀、品尝和纪念。

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食物的美味,还可以回忆起自己的家庭、祖先、故乡和文化历史。

2.文化内涵粽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其中包括选择材料、包裹、蒸煮等,这些步骤都需要耐心、细心和技巧。

介绍吃粽子的风俗

介绍吃粽子的风俗

介绍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在中国,自古以来过端
午节,就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也称“角黍”、“筒粽”,由粽叶
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在中国各地也有不同的叫法:四川称“角黍”、广东称“筒粽”、山西称“白粽”、河北称“长粽”等等。

相传在春秋时期,秦德公即位三年(公元前678年)五月初五,楚晋发动战争,当时秦德公在国都中举行宴会招待楚怀王。

当时楚怀王宠爱妃子郑袖,郑袖为了让楚怀王立她为皇后,就设计离间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

一天,郑袖向楚怀王进谗:“大王平日最爱吃的是大黄米粽,如今有一种新品种的粽子,吃了可以使人不醉不休”。

楚怀王果
然听信了郑袖的话,于是就给屈原送去一把新扇子。

屈原是个忠臣,他对楚王忠心耿耿,眼看楚国就要灭亡了。

但是他深知楚国要灭亡了,是因为自己的理论和主张得不到实行的缘故。

—— 1 —1 —。

粽子的吉祥寓意与象征意义

粽子的吉祥寓意与象征意义

粽子的吉祥寓意与象征意义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被广泛用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

除了其美味的口感,粽子还富有吉祥寓意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讨粽子的起源、形状和包裹方式以及与吉祥寓意和象征意义相关的传统故事和文化内涵来解析粽子的独特魅力。

一、起源与形状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竹筒饭和包菜饭。

它由糯米、肉类、豆沙、蜜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形成三角锥形或长圆柱形。

粽子的包裹方式多样化,有菱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包裹方式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保持了一定的相似性。

二、与吉祥寓意相关的传统故事粽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许多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故事赋予了粽子吉祥寓意和象征意义。

1.屈原与端午节据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为了寄托自己的忠诚和痛苦,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纷纷投入江中救援,并且划船追赶鱼虾,敲击船桨和打鼓以驱赶鱼虾离开。

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后来的每年五月初五都会举行划龙舟、赛龙舟等活动,同时也会吃粽子,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寓意驱赶恶鬼,庇佑健康平安。

2.粽子与包婴儿相传,在古代的一段时间里,粽子被用来包裹婴儿。

当时人们认为婴儿是最柔弱的,所以他们将婴儿放置在两片粽叶之间,希望能够保护婴儿的安全和健康。

这种习俗也逐渐演变为将粽子赠送给亲朋好友表示关爱和祝福。

三、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除了吉祥寓意外,粽子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和谐与团圆粽子的包裹方式使得其中的馅料能够充分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口感。

这也寓意着家庭成员的团结和和睦。

端午节是一个家人聚集在一起的节日,每个人都会享受粽子,共同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2.祈福与庇佑粽子在包裹和烹饪的过程中充满了祈福的氛围。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粽子包裹方式和馅料都有不同的寓意,不管是猪肉粽还是红豆粽,它们都带有一种庇佑的意味。

人们相信吃粽子能够消除病痛、辟邪和祈求好运。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

名为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重五节”、“端阳节”等等。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上一种传统的食品——粽子。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和寓意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渊源粽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这种食物是为了纪念古代民间英雄屈原而诞生的。

他是楚国贵族,爱国又忠诚,但他所主张的“代码”被当时的政治反对派给倾覆了,他也遭到了迫害。

最终,在他的绝笔信中写下“以苦为荣,以死为生”的话语后,便投江自尽。

人们为纪念他,每年五月五日都会在江河水面上划龙舟,搭灯笼,放鞭炮,打鼓乐,以示对于他的怀念和缅怀。

而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居民们便用粽叶裹住糯米和各种馅料,投入水中充作馈赠,以供孔子及鲁国众人祭奠。

从此人们把糯米包成三角形的粽子,煮熟食用,也成为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物了。

二、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含义及寓意1.融合人文历史和文化风情从粽子的起源就可以看出,端午节吃粽子是与屈原的事迹和粽子的历史渊源紧密相连的。

吃粽子的风俗在民间已经传承了好几百年的时间,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这个“融合”概念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时代背景下,吃粽子成了一种融合了人文历史和文化风情的体现。

2.祭祀屈原和祈求平安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吃粽子是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缅怀。

此外,在民间也会有“戴五色线以辟邪”的说法。

全家老少会绑着五色线,系在手腕上,并悬挂在门口,以此来祈求平安和祈求纳福盈门。

而吃粽子的同时,也是对于这个深入人心的民间佳节的一个隆重的庆祝。

3.表现亲情和友情端午节的吃粽子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纪念”,更融合了人们对于家庭、朋友间亲密关系的表达和情感沟通。

五月五日,全家团聚,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正是表现重要的亲情和友情的时光。

在这一天,人们会送粽子给亲朋好友,以此来表达情谊和祝福。

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的文化内涵

粽子的文化内涵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传统美食之一,起源于古代的中国,是农历五月初五的重要食品,最初是为了纪念护国将军屈原而制作的。

粽子的制作工艺和食用方式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俗。

在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忧国忧民之余,被贪官污吏诬陷,并被流放之际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操,制作出一种新型的食品——粽子,用来奉献给江神辞灾祈福。

这些祭品成为了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必备物品,在向神灵致敬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食品文化。

粽子由糯米为主要原料,再加上多种配料如瘦肉、红枣、咸鸡蛋、花生等制成,因此每一种口味都鲜美可口,让人无法抵挡。

多年以来,粽子一直是老少咸宜的食品,在每年端午节时,人们都会品尝各种口味的粽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氛围和美好祝福。

粽子制作工艺需要严谨的技巧和工艺,一般而言,需要在红枣中放少许橙皮,并且选用甜糯米,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会味道更加鲜美。

粽子制作需要将糯米配料放置于锅中煮熟,再沿着菱形方向将其包裹并用细麻绳缠绕而成,最终需要十分小心地在锅中烤熟。

除了其作为美食的特性外,粽子在很多方面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像粽子的包赛义一样,象征着人们对于驱邪镇疫、祈福期许的追求。

而多种口味的粽子也反映了古代各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此外,在中国剪纸、画像、挂饰及书画文化中和皮影艺术中里也株粽子的身影。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端午节中,粽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传承。

过去的时间里,粽子的制作方式和口味有所变化,但是粽子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仍然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表现传统节日的不可或缺的精美物品之一。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食粽子的习俗。

就像中国人将月饼与中秋节相联结一样,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端午节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年年都有人会为此做出浓厚的准备和热烈的庆祝。

现如今的社会,虽然生活习俗已经有了很多改变,但是一些传统的活动和食品也一直没有改变。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端午节的粽子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其他重要的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作为端午节的代表性食品之一,粽子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粽子的起源、种类和制作方法、象征意义等方面探讨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一、粽子的起源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

相传,粽子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的屈原在反春秋时不幸失宠,终于忍受不了国家的败亡和自己的沮丧而投江自尽。

当地居民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将粽子投入江中,并划龙舟寻找屈原的遗体。

据说,屈原自尽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此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二、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端午节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品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和特色风味。

根据馅料的不同,粽子可以分为咸粽子和甜粽子两大类。

咸粽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馅料主要是糯米和多种肉类或蔬菜,如糯米肉粽、糯米豆沙粽等。

制作咸粽子时,首先将糯米浸泡后蒸熟,然后在粽叶上摆放适量的糯米和馅料,最后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用细绳捆紧即可。

咸粽子入口松软香糯,肉馅或菜馅的味道更是增添了丰富的口感。

甜粽子则以糯米和各种甜品作为馅料,如红豆沙、绿豆沙、莲蓉等。

制作甜粽子相对咸粽子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糯米蒸熟后加入适量的馅料,再包裹成同样的形状。

甜粽子的口感甜润可口,是端午节期间供应给儿童和女性的一道美味食品。

除了常见的咸粽子和甜粽子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粽子品种,如蛋黄肉粽、紫米粽等。

这些特色粽子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更加丰富了端午节的食品文化。

三、粽子的象征意义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浓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粽子是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爱国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创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吃粽子正是为了纪念他,将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其次,粽子还寓意着人们祈求平安和健康的心愿。

粽子的健康营养价值

粽子的健康营养价值

粽子的健康营养价值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之一,由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者其他植物叶子中蒸煮而成。

粽子的口感香糯,味道美味,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其独特的味道之外,粽子还具有丰富的健康营养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粽子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以及对健康的益处。

一、碳水化合物: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糯米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为大脑提供能量,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适度摄入碳水化合物可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提供持久的精力。

二、蛋白质:除了糯米外,粽子中的馅料也含有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成分,对于身体的发育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粽子中常见的馅料有猪肉、豆沙、蛋黄等,它们都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适量食用粽子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提供建筑和修复身体组织的重要营养。

三、脂肪:粽子中的脂肪主要来自馅料。

虽然一些人可能认为食用脂肪会导致体重增加和健康问题,但事实上,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之一。

适量的脂肪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和细胞健康。

当然,在食用粽子时还是要注意选择含有较少饱和脂肪的馅料,如瘦肉、豆沙等。

四、纤维素:粽子所用的竹叶或者植物叶子中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但它对身体健康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纤维素能增加粪便质量,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同时,纤维素还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胆固醇水平,降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粽子中的馅料通常搭配有各种食材,如猪肉、豆沙、蛋黄等,这些食材都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例如,猪肉富含维生素B群和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补充血红蛋白。

而豆沙中含有维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

此外,粽子中的蛋黄富含维生素A和胆碱,对视力保护和大脑健康有益。

综上所述,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式食品,除了口感美味外,还有丰富的健康营养价值。

适量食用粽子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脂肪、纤维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粽子的生物知识点

粽子的生物知识点

粽子的生物知识点粽子是一道中国传统的美食,是由糯米、肉类、豆类等食材制成的。

它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到一些生物知识点,下面将逐步介绍。

1.糯米的发酵过程糯米是制作粽子的主要食材之一,它经过发酵过程才能使粽子口感更加柔软。

糯米中的淀粉会被酵母菌分解成糖和二氧化碳。

糖提供了糯米的甜味,而二氧化碳则会使糯米发酵膨胀,增加粽子的松软度。

2.粽子的包裹方式粽子的包裹方式采用竹叶包裹,这是一种生物材料。

竹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透气性,能够有效地保护粽子内部的食材,并且在蒸煮过程中能让粽子更好地吸收水分,增加口感。

3.粽子中的肉类食材粽子中常常加入肉类食材,如猪肉、鸡肉等。

肉类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富含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

适量的摄入肉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4.粽子的豆类食材粽子中有些种类还加入了豆类食材,如红豆、绿豆等。

豆类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此外,豆类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5.粽子的营养成分粽子中的糯米和各种食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

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肉类和豆类则提供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适量食用粽子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但过量食用则可能导致热量过剩。

通过以上对粽子制作过程中的生物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粽子的制作涉及到了发酵、包裹、食材的选择等方面的生物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对粽子制作过程的了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这道美食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对粽子的生物知识有所帮助!。

粽子的由来与传承

粽子的由来与传承

粽子的由来与传承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端午节的代表美食,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粽子的由来与传承,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美食的历史渊源。

一、起源传说粽子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传说。

相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忠贞不屈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据说,屈原在楚国被贵族排挤后,投江自尽。

当地的渔民为了防止鱼群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划船撒下米饭,以吸引鱼群。

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人们就会包裹成粽子形状的饭食,丢进江中。

二、制作工艺粽子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过漫长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艺。

制作粽子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糖和各种馅料,如红豆、蜜枣、咸肉等。

首先,将糯米浸泡并蒸熟,与糖一同拌匀,使其充分吸收糖分的香甜。

然后,将浸泡好的粽叶洗净,沥干水分,用水煮软后晾凉备用。

接下来,将一片粽叶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米和馅料,再盖上一层米饭,用双手轻轻捏紧。

最后,用粽叶缠紧,形成三角状或长方形,并用麻绳系紧,使其不散开。

最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

三、地域特色粽子在中国各地都有盛行,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口味。

南部地区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常用红豆、蜜枣等作为馅料,外形多为三角形或双圆形。

而北方地区的粽子偏向咸味,馅料多是五芳斋、肉松和咸鸭蛋等,制作工艺也稍有不同。

此外,广东的粽子呈方形,采用糯米和咸肉作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香气四溢。

因地域的不同,粽子既有温馨的家庭味,也有地方特色的风味。

四、传承与创新粽子作为传统节日食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粽子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变革。

许多厨师和食品企业都在探索粽子的新领域,将更多的创意融入到传统的制作过程中,推出了各种新口味的粽子。

例如,有些粽子添加了水果、蛋糕或冰淇淋等材料,使其更加风味独特、口感更加丰富。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_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_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_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你知道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吗?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来解密端午节的相关节日知识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1、划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2、戴香包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传统习俗_端午节文化

端午节传统习俗_端午节文化

端午节传统习俗_端午节文化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都知道的,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吗?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端午节传统习俗_端午节文化,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端午节传统习俗:1.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赛龙舟: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粽子知识小百科

粽子知识小百科

粽子的文化内涵
01
传承与发扬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 承了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一 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02
家庭团聚
粽子寓意着家庭团聚,它的制作过程 需要家人一起动手,增强了家庭凝聚 力和亲情。
03
尊重先祖
在端午节吃粽子,是对屈原的纪念, 表达了对先祖的尊重和缅怀。
将糯米和其他填充材料如红豆、咸 蛋黄、猪肉等准备好,根据需要进 行调味。
包裹粽子
将粽叶叠放在手心,折成漏斗形状 ,加入糯米和其他材料,然后折起 粽叶,用绳子绑紧。
煮粽子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加足够 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煴4-5小 时即可。
不同地区粽子制作方法的差异
形状
不同地区的粽子形状可能有所 不同,如南方多以三角形为主
粽子的形状是三角形或菱形,每个粽子通常有一个主馅料, 可以有咸味或甜味。
粽子的起源和传说
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初是用来祭奠祖先和 神灵的食品。
传说中,粽子的发明与一位叫做屈原的诗人有关。屈原在 流放期间,当地居民为了不让鱼儿吃掉他的尸体,将米饭 包裹在竹叶中扔进江中。后来,这种食品逐渐流传开来, 形成了现在的粽子。
用,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搭配其他食物
在食用粽子时,可以搭配一些蔬菜 、水果等食物,以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促进消化。
注意品种
选择低糖、低油的粽子,如豆沙粽 、红枣粽等,避免食用过多的糖分 和油脂。
注意消化
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如老年 人、胃肠道疾病患者等,应适量食 用粽子,避免加重消化负担。
粽子与其他食物的搭配
粽子的民俗风情
地域特色

端午节品味不同地域的粽子文化与特色风味

端午节品味不同地域的粽子文化与特色风味

端午节品味不同地域的粽子文化与特色风味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并品尝美食。

而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在各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特色风味。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中国各地的粽子文化和独特风味。

一、东北大米馅儿粽——浓厚的乡土味东北地区的粽子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内馅多为五花肉、红枣等。

大米的选择和煮粽的方法都体现了东北人对粽子的独特品味。

东北的大米,粒粒饱满,质地松软,煮熟后蓬松可口。

而煮粽的方法也非常独特,东北人喜欢在煮粽之前将粽子蘸一些涂有食盐和食油的温水,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带有咸味,更加浓郁。

二、江浙粽子——婉约细腻的文人情怀江浙地区的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内馅多样,如蜜枣、豆沙、红豆等。

江浙人偏爱软糯的口感,喜欢将粽子煮得糯而不肉糯,粽叶包裹着满满的馅料。

煮熟后的粽子色泽红润,糯米透明晶莹。

而粽叶上的芳香气味更是令人心醉,每一口粽子都仿佛在品味江南的细腻与婉约。

三、广式粽子——咸香鲜美的传统美味广式粽子是国内最著名的粽子之一,以糯米和大米为主要原料,口感丰富多样,内馅有咸肉、咸蛋黄、豆沙等。

粽子的特色在于用鲜竹叶包裹而成,独特的香气来自于粽叶的天然油香,煮熟后的粽子包裹着内馅的香气扑鼻,令人食欲大开。

尤其是广式咸肉粽,米粒与咸肉的搭配,让整个口感更加香醇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四、台湾粽子——多元文化的碰撞台湾粽子是台湾地区独特的端午食品,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台湾地方习俗。

传统台湾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内馅多样化,如红豆、绿豆、花生等。

而在现代,台湾的粽子创新层出不穷,出现了各种口味的创新粽子,比如芒果粽、巧克力粽等。

这些创新的口味使得台湾粽子成为了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碰撞的美食。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美食,在不同的地域都流传着不同的文化和独特风味。

在品味粽子的同时,我们也能体验到各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无论是东北的大米馅儿粽,还是江浙的软糯粽子,又或者是广式的人气美味,每一口粽子背后都是地域文化的微妙表达。

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三大忌

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三大忌

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三大忌
粽子是许多人喜爱的美食,趁着端午节,不少人更是大吃特吃。

但吃粽子有三大忌:一忌未熟先吃,二忌保存太久,三忌大量进食。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

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端节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这样易消化不良、肠胃不适。

吃粽子时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分水果,可增加纤维质的摄取,达到营养均衡。

选购粽子要注意挑选新鲜的产品。

如果购买后不能冷藏的,应及时食用。

冷却的散装粽子买回家后,最好经再次烧煮后食用,尤其是一定要在沸水中煮热煮透,这样才吃得安全。

对于一时没有吃完的粽子,一定要及时放进冰箱冷藏,切勿长时间放在外面。

一旦发现有霉变或异味,千万不要再吃。

粽子一定要注意保存温度,吃不完的粽子就放在冰箱,但冷藏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天,如果能摆在冷冻库是最恰当,但也不要超过二个星期。

虽然粽子可以冷食,但会比较硬,建议从冰箱拿出来后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值得注意的是,临睡前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容易消化。

端午节吃粽子的内容或活动形式

端午节吃粽子的内容或活动形式

端午节吃粽子的内容或活动形式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食用各式各样的美食,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粽子了。

粽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由糯米和配料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美食。

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既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端午节吃粽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

一、端午节吃粽子的内容1.传统口味的粽子传统口味的粽子是端午节的主打食品。

它是用糯米、肉、蛋黄、豆沙、枸杞等多种原料制成的,外面再包裹上竹叶或菰叶,放到锅里蒸熟。

蒸熟后取出来,剥去竹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色彩鲜亮,美味可口。

这种传统口味的粽子,主要是以豆沙和肉馅为主,略带甜味,寓意着“甜蜜幸福”。

2.地方特色的粽子除了传统口味的粽子之外,各地还有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粽子。

比如:川味麻辣肉粽、苏北盐汁肉豆粽、广式咸肉粽、闽南咸肉粽、西北红枣棕子以及福建菜粽等等。

每一种特色的粽子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做法,各具特色,丰富了人们的口味选择。

3.素食粽子近年来,随着素食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素食粽子。

素食粽子的做法基本与传统粽子相同,只是将肉、蛋黄等非素材料换成蔬菜、豆腐等素材料,形状和口感与传统粽子基本相同,但更加健康。

二、端午节吃粽子的活动形式1.包粽子比赛在端午节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包粽子比赛。

比赛的形式和规则各不相同,有的是团队比赛,有的是个人比赛。

参加比赛的人们需要有一定的包粽子技巧,包好的粽子不仅要有着美好的形状,同时美味可口,这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

2.分享粽子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大量的粽子,然后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分享粽子是展现人们情谊的一种方式,是加强亲人、朋友之间感情的方式。

3.粽子交换会在某些公司、社区、文化圈子中,会举办粽子交换会。

粽子交换会的方式有点类似于圣诞节的礼物交换,但是这里交换的是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

大家带去自己家乡或是自己特别钟爱的粽子,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口味和故事。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扎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具体的包扎和馅料因地域和习俗而有所不同,各地有豆沙、红枣、肉、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久远,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忙着包粽子,一家人一起团结合作,亲手包制美味的粽子,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伤及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撒下米粽以引鱼虾吃掉米粽而保护屈原。

后来,人们慢慢将划船寻找屈原的活动发展成了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赛龙舟时,船上划手协调配合,使船稳而行进迅速,又有人敲击鼓声以配合。

这场激烈有趣的比赛,吸引了无数民众的观看和参与,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挂艾草和蒿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和蒿草。

根据传统,人们将艾草系成一束,挂在门上或者屋檐下,以驱邪避邪。

艾草和蒿草有消阴毒、驱邪辟瘟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使用,有保平安、祈福的寓意。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香囊一般为布制,里面填充着花草、香料等,然后佩戴在身上。

这一习俗源自古代的驱邪避魔的方法,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平安,避邪祈福。

现代人们也常将香囊作为一种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祭祖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进行祭祖活动。

这是一种传统仪式,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庄严的祭坛上,向祖先们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整个家族平安、幸福。

祭祖是一种弘扬家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和敬意。

以上只是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地区和家庭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1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端午的庆节食品,且被赋予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意义。

按《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以楝叶塞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乃是粽子之由来。

但近人黄石在《端午礼俗史》里,却反对此说,认为粽子祭屈原只是“茶余酒后谈资,据作考证则大谬。

”台湾学者殷登国在《夏至的节礼习俗》一文中,亦曾考证粽子最早是夏至的一种时令食品。

各派学者,各执一词,亦各有据。

不论粽子的起源如何,它已演化为端午,乃至夏令的传统食品了。

包粽子一般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古人也有用艾叶、茭叶、菰叶裹的。

用艾叶裹的叫作艾香粽子。

粽叶要先用水浸泡,再洗干净。

糯米也要预先用冷水浸泡,泡好后将水沥净备用。

古人包粽子很讲究,要在糯米中放入红枣、板栗、胡桃、柿干、银杏、赤豆、姜桂等物。

如果要包碱粽,可先用石灰水少许洒在米上搅拌之,使米变成微黄色;或在煮粽子的水中放入少许柴灰或石灰,煮出来的碱粽会格外芳香好吃。

在唐宋时代,粽子也曾受到过皇室的喜爱。

唐明皇在位时,每年在端阳宫里都要精工制作一批粽子和粉团。

粉团盛于金盘之中,然后让宫女们用金质小弓箭去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以粽子为赏。

可是粉团滑腻,并不好射,宫女们为获得吃粽子的奖赏,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拉弓引箭才行。

唐明皇则在一旁取乐,并吟出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

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

粽子的种类引言粽子是一种中国传统美食,主要由糯米和各种填料包裹而成,外层通常是由竹叶或者芦苇叶等制成的。

粽子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每种粽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粽子种类。

1. 糯米粽糯米粽是最经典、最常见的粽子种类之一。

它主要由糯米、红豆沙、枣子、蜜枣、肉等不同的填料包裹而成。

糯米粽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将糯米浸泡、腌制填料、包裹、蒸煮等。

糯米粽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外层软糯,内部的填料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例如,红豆沙粽子甜而糯,肉粽子则更为咸香。

2. 蛋黄肉粽蛋黄肉粽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中式粽子。

它的主要特点是馅料丰富,内部包含糯米、蛋黄、肉类等。

蛋黄肉粽通过在制作过程中将蛋黄与糯米混合,使其与其他粽子相比更具有口感。

蛋黄肉粽通常采用大蒲粽叶包裹,蒸煮时间相对较长,以确保粽子的口感和味道达到最佳状态。

这种粽子在端午节期间非常受欢迎,且制作难度较高。

3. 甜粽子除了咸粽子外,还有一种叫做甜粽子的粽子种类。

甜粽子主要采用糯米和甜味填料制作而成,如红豆沙、枣泥、豆沙等。

甜粽子的制作过程与咸粽子类似,但是填料和调料有所不同。

甜粽子通常在包裹的过程中加入糖类,使其更加甜美香滑。

这种粽子在中国南方地区被广泛消费,是许多人最喜欢的粽子种类之一。

4. 玫瑰豆沙粽玫瑰豆沙粽是一种添加了玫瑰花瓣香味的粽子。

它以糯米和红豆沙为主要材料,并通过加入玫瑰花瓣制作成独特的香味。

制作玫瑰豆沙粽的过程中,将玫瑰花瓣与糯米混合蒸煮,使香味渗入糯米中,再加入红豆沙作为填料。

这种粽子的色彩鲜艳,香气扑鼻,是一种保留了传统制作工艺的粽子种类。

5. 果脯粽果脯粽是一种独特的甜味粽子,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各种干果和蜜饯作为填料。

常见的果脯包括枣、葡萄干、橙皮等。

果脯粽的制作方式与其他粽子类似,但填料的选择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多样。

果脯粽的甜味和果香让许多人喜欢,尤其在端午节期间,它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粽子。

结论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食物之一,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寓意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寓意是什么你知道吗?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就有“吃粽子”,那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有什么寓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寓意,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在这一天吃粽子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粽子人们又称它为“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直到现在人们依然沿袭着这一传统习俗,每到五月初,大街小巷都有卖粽子的。

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已经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那么端午节吃粽子这一习俗究竟由何而来呢?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端午节吃粽子粽子知识大全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历史记载】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所谓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葼,敛足也。

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

糉,角黍也。

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四仲为方伯。

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同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

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

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民间传说】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粽子趣闻】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

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

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粽子流派】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端。

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

国内的粽子,以江南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

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

食书记载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松仁粽:去皮包小粽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

又,肉丁包粽亦可。

嘉兴粽子中,又以五芳斋最为著名。

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

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

【粽子形状】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粽子做法】(一)古代汉代,粽子是芦叶裹米;到了西晋,变成了菰叶裹黏米,杂以粟。

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更为详细:《食经》曰:粟黍法:先取稻,渍之使释。

计二升米,以成粟一斗,着竹内,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绳缚。

其绳相去寸所一行。

须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间,黍熟。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绢罗,水、蜜溲之,如强汤饼面。

手搦之,令长尺余,广二寸余。

四破,以枣、栗肉上下着之遍,与油涂竹箬裹之,烂蒸。

奠二,箬不开,破去两头,解去束附。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糭,俗作粽。

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

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

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可见,明朝的时候,糯米已经成为粽子的主要原料。

现在的传统做法则是,先将粽叶(芦苇叶或竹叶等)泡湿,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枣仁等为馅,包成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蒸、煮而成。

具体做法,详细介绍以下:1、肉棕A、5斤香糯米,用(不能过凉或过热,水温以手感有些热但可以接受)温水浸泡糯米2、3个小时(期间挠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个小簸箕或过滤篮滤干水分。

B、2斤去皮绿豆,以同样的温水同样的时间浸泡,滤干水分。

C、2斤半肥瘦猪肉(单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够香),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少许精盐、味精(鸡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调料并用筷拌匀待用。

D、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多余后滤干。

E、把棉线剪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腿上(膝盖处)放一条毛巾以备弄湿衣物。

F、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2匙绿豆,接着是放肉条,放同等绿豆于肉条上,再填123克米盖住绿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一端以防变形,绳子紧度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H、绑好后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2、红枣粽子弄清肉粽的做法后甜枣粽子并不是很难啦。

最大差别:枣子温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颗粒,然后与滤干的糯米混匀,至于调料方面,喜欢甜的可放些糖3、绿豆鸭蛋粽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

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

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4、陈皮牛肉粽泡过的糯米、绿豆各1000克,牛肉、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

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

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5、百果粽子糯米750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300克。

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

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6、咸香鸡肉粽用料:糯米600克、鸡肉800克、薯仔400克、虾米80克、蒜蓉1汤匙、生抽半汤匙、葱、盐、鸡精、生粉若干、粽叶适量、粽绳适量。

做法:(1)将鸡肉、薯仔和大葱头剁碎,加入盐、蒜、鸡精、生粉等调料拌匀。

(2)洗净糯米,浸水半小时。

烧热锅,用葱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叶2张,折叠成漏状,放入炒香的糯米1汤匙,加入做法1中扮匀的馅料,再加入1汤匙的糯米在上面。

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4)将粽绳把粽子扎好,放入高压煲中煮30分钟,即可趁热食。

如果是普通煲须煮2小时左右。

7、正宗金牌裹蒸粽用料:(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莲子4粒、虾米10克、绿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叶1张、干竹叶6片、干碱草2条。

(2)咸蛋黄1粒、胡椒粉少许、芋头30克、排骨、肥肉约100克;五香粉、葱油、味精盐少许。

做法:(1)将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发起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个半小时以上,然后用胡椒粉、葱油、味精、盐来腌味。

芋头切块炸过,备用。

(2)将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味约30分钟。

排骨切块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过备用。

(3)将荷叶对撕,粗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的糯米。

然后放入香菇、莲子、虾米、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

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将另外3片竹叶盖上。

(4)将荷叶左右两侧对摺抓紧,再前后对摺抓紧包成四角形,用碱草包紧打结即可。

5、用水煮粽子四小时即可上桌。

【注意事项】吃粽子时,可以适当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于消化。

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

另外,有慢性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外国粽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一种特有的节令食品。

可是您知道吗?现在粽子虽不是中国的特产,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但都起源于中国。

朝鲜的粽子朝鲜人在端午节这天有吃车轮饼的风俗,人们把鲜嫩芽艾叶煮后捣碎,掺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朝鲜人成它为车轮饼。

导语端午节到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是习俗之一,那么如何吃粽子更健康呢?日本的粽子日本人过端午节时也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公历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状与中国的粽子不同,其状呈种子形,别具一格。

越南的粽子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

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缅甸的粽子缅甸人爱吃粽子,但没有节日文化色彩和纪念活动,只是作为一种食品而已。

缅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馅,香气扑鼻,软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泰国的粽子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墨西哥的粽子又叫达玛尔,其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馅料是肉片叫辣椒,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别有一番风味。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特别讲究,常用鲜肉末加香菇、葱做粽馅。

吃时香滑可口,多吃不腻。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黏性的玉米粉为主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

有的还浇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鲜的香蕉叶包成扁方形。

菲律宾的粽子菲律宾的粽子有点特殊,习惯裹成长条形,味道倒和中国江浙一带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们在过圣诞节时,把粽子当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种类似粽子的食品,这大概要起源于印第安人的传统食品,他们用香蕉叶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来味道很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