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采性抽水试验,按开采条件或接近开采条件要求 进行的抽水试验。 可以查明的问题: (1)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 力联系; (2)研究含水层(或含水体)边界位置及性质;
(3)研究地下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
(4)进行开采模数和疏干模拟。 (5)求水源地允许开采量; (6)暴露和查明水文地质条件; (7)建立地下水流模拟模型。
群孔抽水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抽水孔同时抽水, 各孔的水位和水量有明显相互影响的抽水试验。 可以查明的问题: (1) 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 力联系; (2)研究含水层(或含水体)边界位置及性质;
(3)研究地下水补给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
(4)求取水工程的干扰出水量;
(5)求井间干扰系数和合理井距。
3. 按试验段所包含的含水层情况,可分为分层、 混合抽水试验。 分层抽水试验,在单个含水层中进行抽水的试验, 求单个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混合抽水试验,在多个含水层中进行抽水的试验, 求多个含水层综合的水文地质参数。
第三节 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一、抽水孔的布置要求 抽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目的、 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 1. 考虑勘察阶段的要求 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 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 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 抽水孔占勘探孔(不包括观测孔)总数的百分比(%)宜 不少下表的规定。
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
水文地质试验分: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
野外试验有: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 验、流速和流向的测定、连通试验、示踪试验、 弥散试验等。
水文地质试验是获取含水层参数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 (1)直接测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和评价井(孔)的 出水能力; (2)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K、T、 μ 、μ *、K'/m'、a)的主要方法; (3)抽水试验可为取水工程设计提供所需水文地质 数据,如:单井出水量、单位出水量、井间干扰系数 等;并可根据水位降深和涌水量选择水泵型号; (4)通过抽水试验,可直接评价水源地的可(允许) 开采量; (5)研究水力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含水层 之间的水力联系,边界性质、位置,以及地下水补给 通道和强径流带位置)。 (6)进行开采模数和疏干模拟。
(1)抽水井离现有水井近一些,以便利用现有井做 观测孔。 (2)抽水井附近不应有其它开采井和排灌工程。 (3)抽水井附近要有较好的排水条件。
二、水位观测孔的布置要求
(一)布置抽水试验水位观测孔的意义 1. 利用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数据,可以提高井流公式所计算 出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 (1)观测孔中的水位不受抽水孔水跃值和抽水孔附近三维流 的影响; (2)观测孔水位波动小,精度较高; (3)有观测孔时,求参精度高,可避开未知R的影响。 2. 利用观测孔的水位,可用多种方法求参数。如稳定流, 非稳定流(配线法、直线图解法)。 3. 利用多个观测孔水位,可绘制出抽水的人工流场图,判 断边界位置和性质,径流带等水文地质条件。
(2)中砂、细砂和粉砂含水层为16h。
(3)基岩含水层(带)为24h。
当有观测孔时,最远观测孔水位稳定延续时间应
不少于2—4h。
根据含水层的类型,补给条件、水质变化和试验 目的等因素,稳定延续时间可适当调整。
(四)水位和流量观测时间的总要求
1. 抽水孔的流量观测和各观测孔的水位观
测,应同时、同步进行。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落程)的 抽水。
对松散含水层,为有助于在抽水孔周围形成天然反滤层,抽 水水位降深次序可由小到大(即正向抽水)。 对于裂隙和岩溶含水层,为了有利于裂隙和溶隙中的细粒物 质吸出,增加裂隙的导水性,抽水水位降深次序应由大到小(反向 抽水)。 对于透水性较差的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可只做一次最大降 深的抽水试验。
第二节
抽水试验的分类
1. 按所依据的井流理论,可分为稳定流抽水试 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流量和水位降深都是相对 稳定的。 可以查明的问题:
(1)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K、T);
(2)确定单井的涌水量和单位涌水量; (3)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 力联系; (4)研究含水层(或含水体)边界位置及性质; (5)确定水井的Q-S曲线类型。
2.进行三次不同水位降深的抽水,其最大出水
量,可根据同一含水层中已有水井的出水量推测,
或根据含水层的经验渗透系数值和设计水位降深估
算。 3.作为生产井使用的抽水试验钻孔,抽水量最 好能和需水量一致。
(三)对稳定延续时间的要求 抽水试验的稳定延续时间,宜符合下列要求:
(1)卵石、圆砾和粗砂含水层为8h。
2. 观测时间间隔,应先密后疏。宜在抽水
开始后的第5、10、15、20、25、30min各测
一次,以后每隔30min或60min测一次。
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对抽水量选择的要求
1. 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抽水试验,考虑抽水 结束时,抽水井的水位降深不超过所用水泵的 吸程。
2. 探采结合的抽水,可考虑设计需水量或 按设计需水量的1/3~1/2。 3. 可参考勘探井洗井时的水位降深和出水 量来确定抽水量。
(Q)—水位降深(S)关系曲线方程,下推设计条件下的稳定
出水量。 4.为提高水源地允许开采量的保证程度,抽水试验最好在 地下水枯水期的后期进行 5.抽水试验延续时间,一般应大于1个月。
第五节
1.整理的内容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一、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现场资料整理的要求 Q-t曲线、S-t曲线、Q-S曲线、q-S曲线。 2.曲线的判定
(二)水位观测孔的布置原则
1. 求水文地质参数的观测孔布置 (1) 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小的含水层,其抽水降 落漏斗的平面形状大体为圆形,因此在与地下水流向的垂直 方向上布置一条观测线即可。 (2)均质各向同性、水力坡度较大的含水层,抽水一般形 成椭圆形降落漏斗,因此除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一条观测线 外,还应在上、下 游平行地下水流向
3. 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一般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布置的密一些。
4. 考虑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要求
均衡法,主要是确定各个边界流入均衡域的水量及 参数,抽水孔布置在边界附近。 数值法,除确定边界参数外,还要求确定模型参数, 既要在边界上布置,也要在内部区域上布置,同时要 关注到群抽的主抽水区。 5. 其它方面的考虑
2. 按抽水试验时所用井孔多少,可分为单孔、群 孔和开采性抽水试验。 单孔抽水试验,只在一个抽水孔中进行的不带或带 观测孔的抽水试验。 可以查明的问题: (1)确定含水层和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2)确定单井的涌水量和单位涌水量; (3)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 联系; (4)研究含水层(或含水体)边界位置及性质。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流量和水位其中一个稳定。
可以查明的问题:
(1)确定含水层和越流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2)确定单井的涌水量和单位涌水量; (3)研究含水层之间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 联系;
(4)研究含水层(或含水体)边界位置及性质;
(5)群孔非稳定流抽水,可研究地下水补给通道和 强径流带位置; (6)群孔非稳定流抽水,可进行开采或疏干模拟。
二、非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现场资料整理的要求 整理的内容:主要是水位降深与时间的各类关系曲线。
三、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现场资料整理的要求
整理的内容:抽水孔和各观测孔的S-t、S-lgt曲线;抽
水孔流量、群孔总流量过程线;抽水前的等水位线图、不同
抽水时刻的等水位线图等。
第六节
过滤器及测水用具
一、过滤器
过滤器主要由过滤骨架和过滤层组成。 骨架起支撑作用,有两种结构:一为带网眼 的管子;二为用钢筋间隔排列而成的管状物。 骨架的孔隙率应不小于抽水含水层的空隙率。
Q-t、S-t曲线,帮助我们了解抽水试验进行的是否正 常。
Q-S、q-S曲线,帮助我们了解曲线形态是否正确地反应了 含水层的类型和边界性质。如图,Ⅰ表示承压井流;Ⅱ表示潜 水或承压转无压的井流;Ⅲ表示从某一降深起,涌水量随降深 的加大而增加很少;Ⅳ表示补给衰竭或水流受阻;Ⅴ表示试验 有错误,但可表示被堵塞的裂隙、岩溶通道突然被疏通。
2. 考虑抽水试验的任务和目的的要求
(1)为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抽水孔应远离含水层的 边界,应布置在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及贮水性质、补给 条件、厚度和岩性条件等有代表性的地方。
(2)对于探采结合的抽水井,要求布置在富水性较 好或计划布置生产井的位置上。
(3)为了查明边界性质、边界补给量,抽水孔应布 置在靠近边界的地方。
使群孔抽水水位下降漏斗中心处达到设计水位降深的1/3。
特别是当需要通过抽水时,对地下水流场分析,以查明 某些水文地质条件时,更必须有较大的水位降深要求。
3.可以是稳定流的,也可以是非稳定流的 获得水源地的稳定出水量,一般多进行稳定流的开采抽水 试验。 此稳定出水量,可以通过改变抽水强度直接确定出水源地 最大降深时的稳定出水量(适用于地下水资源不太丰富的水源 地);也可通过进行三次水位降深的稳定流抽水试验,据流量
各布置一条观测线。
(3)均质各向异性含水层,应沿两个主Leabharlann Baidu透方向布置观测线。 每条观测线上观测孔个数取决于试验目的和所采用的计算公式。 (4)观测孔数目的要求,若只为求参数,布1个观测孔即可; 为提高参数的精度则需2个以上;如欲绘制降落漏斗形状,则每 条观测线上需布2~3个观测孔。 (5)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 接近主孔,观测孔间距应小,远离主孔,观测孔距离应大。
2. 水位降深的要求
潜水含水层,可以抽到底。
承压含水层, Smax小于或等于承压含水层顶 板以上的高度。 其余两次降深值分别为1/3最大降深和2/3最 大降深。 当抽水设备达不到上述要求时,相邻两次 水位降深的水头差值也不应小于1m。
(二)抽水试验流量的设计
1.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抽水试验对流量不做要求。
孔比较均匀地布置在评价区域内,以便能控制整个流场的变化
及边界上的水位和流量。 4.为查明垂向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在同一观测线上 布置分层的水位观测孔。 5.观测孔的深度,一般要求揭穿试验层,至少深入含水层 10~20m。
第四节 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一、稳定流单孔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对水位降深的要求 1.降深的次序
第一观测孔距主孔的距离一般应约等于含水层的厚度,至 少应大于10m。
最远的观测孔,要求观测到的水位降深应大于20cm。
相邻观测孔距离,亦应保留两孔的水位差必须大于20cm。
2.当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含水层的边界性质时,观测线 应垂直边界布置,在边界两侧都要布置观测孔。 3.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而进行的大型抽水试验,应将观测
(二)对抽水流量和水位的观测要求
流量和水位的观测应同时进行,观测的时 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 15、20、25、30、40、50、60、80、100、
120min各测一次,以后可每隔30min观测一次。
抽水停抽后,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一
直进行到恢复水位变幅接近天然水位变幅为止。
(三)抽水试验延续时间的要求 1. 求水文地质参数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一般是24小时。 有时也要考虑求参方法的要求:
如配线法只用抽水的前期资料,抽水时间可短。
直线图解法求取参数,只要求s—lgt曲线的直线段(即
参数计算取值段)能延续两个以分钟为单位的对数周期即可,
故总的抽水延续时间一般为3个对数周期,即1000min。 拐点发求越流系数时,抽水至少应延续到能可靠判定拐
点为止。
2.确定井的涌水量
抽水时间应长一些,以反应出边界的性质为止。
如为定水头补给边界,抽水应延续到水位进入稳
定状态后一段时间;
如为隔水边界,应使斜率出现明显增大段; 当为无限边界,曲线应在抽水期内出现匀速下降 后即可停止抽水试验。
三、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对抽水量的要求 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的抽水量,应尽可能接近水源地 的设计开采量。当设计开采量很大(如5×104 m3以上)或抽水 设备能力有限时,抽水量至少也应达到水源地设计开采量的 1/3以上。 2.对降深的要求 即尽可能地接近水源地设计的水位降深,一般或至少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