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织纹样史
外国染织纹样史_染织艺术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Cuneiform Inscription In Sumerian
Limestone Mesopotamia, Girsu (modern Tello )
2550-2400B.C. 苏美尔 楔形文字 碑铭 石灰石 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流域
Standing figure of Lugaldalu 站立人像 Cuneiform inscription in Sumerian Limestone 楔形文字 碑铭 苏美尔 石灰石 Mesopotamia, 美索不达米亚 Adab (modern Bismaya) Early Dynastic III,ca.2550-2250 B.C.
两河流域
古代埃及的纺织品
• • • •
平面的装饰技艺,强调精神上的作用。 静穆、庄严,形象饱满 用色浑厚,多用黄色、桔色、不同的绿色 几何形和几何体的运用蕴含着现代审美意 识和工艺要素。
埃及
Boats, fragments of a shroud From a grave at Gebelein 3300 B.C. Linen cloth 划船,裹尸布残片 公元前3300年,麻
Beaker with sheep and goats, From a grave at Naqada(埃及) 3600 B.C. 绵羊、山羊大口瓶 公元前3600年
V-necked pleated Dress from a Tomb at Asyut 2000B.C. Linen cloth V领 褶皱 服装 麻织物 墓室出土 公元前2000年
treelinengroundweaveegyptth5thcentury生命树麻织物埃及clothfragmentpurpledecorativestripeloopedweaveegypt5th6thcentury服装面料残片紫色条纹埃及56世纪fragmentdecorativebandyellowwoolenfabricegypt6th7thcentury黄色羊毛装饰带埃及67世纪stripeliketrimminggroundweaveegyptthcenturyfragmenttunicneckclavusegyptth7thcentury束腰外衣残片埃及57世纪sleevefragmentlinentunicdoubledecorativebandegypt6thcentury麻料束腰外衣袖子残片双层装饰边埃及6世纪orbiculusfiguralsceneegyptth8thcentury人物动物植物埃及78世纪印加文化玛雅文化印加纺织品艺术考古发现距今8600年前的织物是目前最早的纺织品残片
唐代染织纹样
前言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鼎盛时期,也是染织工艺高度发达的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一般又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开过带睿宗先天(618-712年)为初唐,自玄宗开元到代宗永泰(713-765年)为盛唐,自代宗大历到宪宗元和(766-820年)为中唐,自穆宗长庆到唐朝灭亡(821-907)为晚唐。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民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有事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文明先进的国家。
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对外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使唐王朝成为国内各个民族遗迹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交流中,染织工艺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影响到许多兄弟民族染织工艺的发展,还影响到邻邦,特别是朝鲜,日本,印度和中亚各国,另一方面有吸取了各个兄弟民族以及外来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民族形式,使染织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朝时期,社会思想方面,佛教仍居显着的重要地位,但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有了太有,入世的思想战胜了过去出世的幻想注意,这就使得艺术更加现实主义化,一扫南北朝时期不统一,民族形式不强的面目。
隋唐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给染织工艺提供了原料等物质基础,促进了染织工艺的提高。
丝织品的产量更有了空前的扩大,缫丝技术有很大的改进,由原来的简单缫丝框,发展成比较完善的手摇缫丝车。
(摘自《中国染织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一唐代染织工艺的发展隋唐的染织,虽然民间有较为普遍的发展,但是主要的生产仍操纵在封建统治者手里。
但是曾设有专门机构来管理染织生产。
丝织物的遗物,在新疆吐鲁番古墓曾有出图,联珠小花锦,大红地黄色联珠圈中装饰八瓣小花图案,这应该是唐代最为盛行的联珠纹锦图案的滥觞。
棋局锦,是红白两色相间的方格纹。
彩条锦,是用采绿和淡黄两色织成的彩条纹。
这些锦图案明快大方,别具一种艺术风格。
同时还出土绮多种,色彩复杂,有紫,绿,大红,茄紫等颜色,织成回纹图案。
唐代的丝织工艺很发达。
生产的有官营和私营两种作坊。
宫廷作坊产量大,当时需要生产大量的丝织品,才能满足他们的挥霍和消费。
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中日花卉纹样的染色工艺技术
染色方法: 采用天然染 料,如植物、 动物、矿物
等
染色技巧: 运用浸染、 扎染、蜡染 等传统工艺
色彩搭配: 注重色彩对 比和协调, 追求自然和
谐
纹样设计: 结合花卉、 动物、人物 等元素,形 成独特的图
案风格
中日花卉纹样工艺技术的创新与传承
创新:中日两国 在染织花卉纹样 工艺技术上的创 新,如日本浮世 绘、中国刺绣等
色彩搭配:运用和 谐的色彩搭配,如 红与蓝、黄与绿等, 形成和谐的视觉效 果
色彩象征:运用特定 的色彩象征,如红色 象征喜庆、蓝色象征 宁静等,表达特定的 文化内涵
中日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
中日花卉纹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中国花卉纹样:以牡丹、荷花、菊花等为主要题材,寓意富贵、吉祥、长寿 等
章节副标题
中国的染织技术发展历程
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染织技术的国家之一,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染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染织工艺和纹 样
繁荣:唐代,染织技术达到了顶峰,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染织品和纹样
传承:明清时期,染织技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 染织品和纹样
风格差异:中国染织花卉纹样注重写实,日本染织花卉纹样注 重抽象
色彩运用:中国染织花卉纹样色彩丰富,日本染织花卉纹样色 彩淡雅
题材选择:中国染织花卉纹样题材广泛,日本染织花卉纹样题 材相对单一
工艺技术:中国染织花卉纹样工艺复杂,日本染织花卉纹样工 艺相对简单
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中国古代染 织花卉纹样 对日本的影 响:如唐代 的牡丹纹、 宋代的菊花 纹等
推广与宣传:通过展览、讲座、 网络平台等方式,推广中日染 织花卉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 价值添加标题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2019-06-06我国的染织图案艺术历史悠久,花卉作为⼀种装饰元素,在染织图案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经久不衰的永恒题材。
中国传统的染织花卉纹样繁盛于唐,在宋代趋于定型,其花卉纹样在造型、⾊彩、组织形式上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不仅技艺精湛⽽且具有优秀⽂化内涵。
本⽂通过对唐宋柒织花卉纹样的⽐较,加强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认识,弘扬民族特⾊⽂化,为当代花卉纹样题材的设计创造灵感来源。
染织花卉纹样的兴盛在现代染织图案中,花卉图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度抽象、概括的花卉纹样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和刺绣织物上,汉代,茱萸纹、花叶纹、柿蒂纹成为主要的花卉纹样,其中,因茱萸被当时⼈们认为具有消灾避邪的功能,⽽最为流⾏。
但是,在汉代以前,动物纹和⼏何纹仍然占据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艺术和外来⽂化的影响,忍冬纹、莲花纹成为流⾏纹样,同时,葡萄纹、⽯榴纹等新的纹样也开始出现。
盛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植物花卉纹样为主的图案新格局,牡丹、宝相花、海棠、卷草、秋菊等花卉成为主要题材,同时,形成了团花纹、联珠纹、唐草纹等图案构成形式。
宋代,染织图案的题材更加丰富,花卉纹样有万寿藤、牡丹、梨花、菊花、芙蓉、芍药、海棠、⽉季、桃花等,图案的组织构成⽅式主要以团花式、折枝花式、缠枝花式为主,染织花卉纹样在这时期也开始趋于定型,此后,明清时期,图案构成⼤多在既有形式上进⾏演变。
唐宋染织花卉纹样的演变宋代虽然沿⽤了店代染织图案的构成形式,但由于两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化的差异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染织图案的艺术风格有很⼤差异。
1.唐代与宋代花卉纹样的风格特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度发达的经济、⽂化和频繁往来的对外交流,共同影响着染织图案艺术的风格。
在图案题材上,更加世俗化、艺术化,更加富有⽣活⽓息,并与外来⽂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的民族特⾊。
3中国古代染织品
1.5 魏晋南北朝纺织印染业的恢复和发展
1. 时代特征:齐鲁地区衰落,四川和江南织锦工艺有所发 展,以蜀锦为代表。六朝政府促进了江南禅丝绸区域的 扩大。北方传统地区丝织业发展处于停滞、衰落状态, 但东北和西北地区,蚕桑丝织业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 发展。为隋唐丝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丝织技术:缫丝用沸水煮茧;对丝织品质的检验标准是 柔韧性和白度。络车和纺车已大量运用到纺丝工序中。 3. 丝织品种:缯、绮、缣、缟、练、绫、绣、绢、纱、纨 、素等20多种。 4. 印染技术:丝绸精炼工艺在当时分为灰练和水练两类。 5. 印染方法:绞缬应用广泛,一般为缝线缚结法,即扎结 防染。夹缬染和绞缬染在北魏时有很大发展。
1.7 宋代的织与染
1. 纺织业:花色品种繁多,产品畅销国外。出现了苏州、 杭州、成都三大锦院。棉纺织作为新兴部门,发展相 当之快。 2. 纺织工具:脚踏缫车、络车、纺车、整经工具、浆经 工具、纬车、立织机、绫机、花罗机等基本定型,并 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质量和工效。 3. 印染业和印染技术:印染分为官染和民染;印花工艺 广泛应用。发明了用石灰和豆粉调制成浆代替蜡进行 防染的技术,称为“药斑布”,即后来广泛流行的蓝印 花布。
1.10
明代纺织品种的增加和纺织技术的进步
1. 丝织业:分为官营织造和民间织造。 2. 丝织品种类:缎、绢、罗、纱、改机、绒、绫、丝 布、锦等。 3. 棉织业:发展遍及全国,产量增长迅速,品种变化 不大,以本色平纹为主。 4. 毛纺业:集中在羊毛、驼毛产区,西北的兰州、西 安等地。 5. 印染技术:中心在芜湖、京口(今江苏镇江)。
1.11
清代纺织与印染业的缓慢发展
1. 特征:由单一的皮毛和麻织品发展到以丝织品、棉 织品为主。 2. 刺绣:形成不同地方风格。 3. 棉织:清代进入恶劣繁荣期。 4. 毛织业:与明代一样,主要集中在西北兰州、西安 地区。
宋代染织工艺
戴龙风珠翠冠,穿袆衣的皇后
袆衣展示图
南宋官员朝服
宋代刺绣之作,除为有用品 外,尤致力于绣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 朝廷奖励提倡之故。 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 得刺绣人才一批一批出来。 宋代宋绣工艺达到鼎盛时 期,北宋灭亡,开封长年战 乱,才导致宋绣一蹶不振, 濒于失传。
作品欣赏
刺 绣 海 棠 双 鸟
宋 刺 绣 梅 竹 鹦 鹉 观 音 大 士 像
纵26cm,横24cm
北宋的缂丝前承唐 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 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 富于变化,并创造 “结”的戗色技法。 宋代,缂丝最负盛 名,无论包首、装裱, 还是缂丝艺术品山水花 鸟、人物等,已达到相 当水平。
宋 缂 丝 米 芾 书 柏 叶 诗 图 极 品
宋 缂 丝 青 牛 老 子 图
南宋时,江南的缂丝生产 也已有一定规模。缂丝作 品大都摹缂名家书画,缂 丝技艺也在各地的能工巧 匠的攀比创新中灵活运用 掼、构、结、搭棱、子母 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 和戗等多种技法,纬丝色 彩不断增加,纬丝的松紧 处理灵活。
一、锦绫
宋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
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 11世纪),产品分重锦和细锦、 及匣锦、小锦。重锦质地厚重, 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 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 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 装裱。 宋锦,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 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 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 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 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 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宋
缂丝花间行龙
宋
缂丝紫芝仙寿图
缂丝花鸟图轴
图轴以宋徽宗赵佶的画稿为 粉本进行摹缂。采用平缂、 搭缂、盘梭、长短戗、木梳 戗、合色线等繁复的技法将 花叶的晕色、鸟羽的纹理表 现得惟妙惟肖,行梭运丝的 细巧使得所缂物象线条柔美, 色泽鲜丽,较好地表现了原 画细腻柔婉、高雅华贵的艺 术风格。图边缂葫芦形朱印 “御书”和赵佶的“天下一 人”印。 宋代以后的缂丝技法愈趋丰 富多变,缂丝作品更多的以 名人书画为稿本,以娴熟、 繁复的技法追摹,以求表现 原作之神韵。
外国染织纹样史-两河流域
Hare,one of Several small Egyptian panels Woven during The third or Fourth century That incorporate A hare nibbling Grapes. The weaving Is very fine, The eccentric Wefts have Produced curves Without making Slits. 野兔吃葡萄 埃及 3-4世纪
Jar with a cord net pattern, from the Step Pyramid of King Djoser at Saqqara
Perhaps 2610 B.C. Travertine
绳纹瓶,大约公园前2610年
Painted jars, from graves at Naqada and Abadiya
• 平面的装饰技艺,强调精神上的作用。 • 静穆、庄严,形象饱满 • 用色浑厚,多用黄色、桔色、不同的绿色 • 几何形和几何体的运用蕴含着现代审美意
识和工艺要素。
埃及
Boats, fragments of a shroud From a grave at Gebelein 3300 B.C. Linen cloth 划船,裹尸布残片 公元前3300年,麻
皇帝和波斯战俘 基督教墓地出土 这张小巧精致的残片上 的马上人物可能是模仿 叙利亚丝绸骑士。
Tree of life in linen ground weave Egypt, 4th-5th century
生命树 麻织物 埃及
Cloth fragment with purple decorative stripe in looped weave Egypt,5th-6th century 服装面料残片 紫色条纹 绒圈织 埃及 5-6世纪
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是指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古代纺织工艺中所使用的十二种纹样或花纹。
这些纹样在当时的中国纺织工艺中非常受欢迎,并且被广泛运用于丝织品、布料以及其他纺织品的设计中。
这些纹样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象征,无论是宫廷中的衣物还是民间的服饰,都可以看到这些纹样的影子。
下面将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1.鱼鳞纹:鱼鳞纹是一种由小方块组成的图案,象征着“万事如意”和“吉祥如意”。
2.牛头纹:牛头纹是一种由两个相互连接的三角形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兴旺发达”和“福寿双全”。
3.花纹纹:花纹纹是一种由圆形和直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繁荣昌盛”。
4.纹身纹:纹身纹是由多个重叠的曲线构成的图案,寓意着“勇敢无畏”。
5.莲花纹:莲花纹是一种图案,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6.雀形纹:雀形纹是一种由多个小鸟形状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7.刺柏纹:刺柏纹是一种由连续的横线和竖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长久的友谊”和“坚定的信念”。
8.羽状纹:羽状纹是一种由多个羽毛形状组成的图案,寓意着“轻盈和自由”。
9.纹笼纹:纹笼纹是一种由多个小圆形和曲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10.交叠纹:交叠纹是一种由两个相互交叉的曲线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幸福和和谐”。
11.云纹:云纹是一种由多个圆形和曲线组成的图案,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12.缠枝纹:缠枝纹是一种由多个曲线形状组成的图案,寓意着“幸福的爱情”。
这些纹样的设计和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纺织品,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
纺织品在古代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和身份象征,人们通过纹样的选择和运用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美学追求和信仰。
同时,这些纹样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景象,比如吉祥、繁荣、友谊、爱情等。
通过这些纹样的应用,人们希望能够获得好运、快乐和美好的未来。
此外,这些纹样也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第二章 中国染织纹样史隋唐时期
■中唐时期藻井结构严谨,各种边饰多达十余层,方井 中多置如旋转着的卷瓣莲花,花中出蹲狮,有“优昙 现狮之意“。四角有鹦鹉孔雀和鸽子飞翔歌舞,边饰 中富于立体感的绿色回纹,打破了华盖的平面感。
图7-11、12 中唐藻井敦煌图案
■盛唐时期,藻井中心天井缩小,宝相花为主体,四周 是复杂而生动的“卷草”,外沿有流苏、响铃、垂幔 。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方八位,均齐平稳 ,花型丰满,线条流畅,并运用了“叠晕”技法,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图7-1、2 敦煌寞高窟
图7-3、4 敦煌彩塑与壁画
敦煌图案的特点
1.敦煌图案分布在藻井、龛楣、服饰、壁画边饰和 地砖等部位,有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景 物图案和人物图案
2.敦煌图案同整个石窟艺术一样,都是朝代的产物 ,不同时代有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 术与西域文化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
图7-13 盛唐藻井敦煌图案
■晚唐时期,它的构成明显地趋向格律化,四方八位 ,均齐平稳,花型丰满,线条流畅,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辉煌壮丽的效果。
图7-13、14 晚唐藻井敦煌图案
四.敦煌图案的分类 1.边饰图案 边饰图案多见于壁画和窟顶的分界处、不同内容的壁画之间,
以及龛楣、莲座、藻井图案中。有二方连续和自由边饰两种基本 结构
■隋代图案进一步吸取中原汉传统文化艺术与新来 的西亚风格艺术,绘制出崭新图案。内容丰富,变化多 端,形象纤细秀丽,善用巧思独创,颇有争奇斗艳之势 ,很有生气。
■隋代主要是覆斗形顶窟,其图案装饰以窟顶藻井 为代表,其装饰纹样具有鲜明的织物感。佛龛楣饰与边 饰的时代形象个性也很鲜明 。
■隋代藻井,依其方井结构和井中心纹样可分为五 类,即方井套叠藻井、盘茎莲花藻井、飞天莲花藻井、 双龙莲花藻井、大莲花藻井 。
非遗茶博馆扎染的历史(共7张PPT)
扎染
扎染·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 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 的织染文化。 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 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 的织染文化。 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 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 的织染文化。 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 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1000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 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 的织染文化。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染织工艺美术史——概述
这样一来,葛布生产的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了根据葛纤维的粗细 和质量不同,人们生产出了不同品种的葛布。
例如,奴隶和平民穿的葛布用粗葛纤维纺织而成,称为“绤”
奴隶主和王公大臣穿着由细纤维纺织成的葛布,叫做“絺”
奴隶主还规定,只有穿絺的人才能进出衙门, 议论国事,穿 绤的奴隶和平民没有资格染指国事。
到了汉、唐,虽然丝绸等纺织物已较多了,但劳动人民夏天穿 着的基本上还是以葛为主的衣服。
中国草“苎麻”
中国草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国外久慕苎麻布的盛名,因此, 把它叫做用“中国草”织成的布。
苎麻布的发明,比葛布要晚一些。这是因为用苎麻织布的过 程远比葛复杂,特别是苎麻纤维外面有一层胶质保护着,不像 葛那样,经简单蒸煮处理后就能成为可纺织的纤维,所以直到 泰汉时期,苎麻布才开始普及到民间,这比葛布要晚2000 年。
防螨抗菌,贴身柔软
蚕丝的丝胶有防止螨虫和霉菌滋生的成份,能防止有害生 物在人睡眠时侵入人体;蚕丝纤维的化学成份又与人体皮肤构 成很相似,这种相似性使得蚕丝被非常的贴身柔软且无静电, 使用舒适不易脏。
蚕茧的初加工
选茧剥茧 杀蛹储茧
晒茧
烘茧
蚕茧的初加工工序
选茧和剥茧
选茧是将烂茧、霉茧、蚕茧等质量不佳的茧去除,并按照 茧形、茧色等不同类型分茧。
• 如轮胎中加人帘子布 • 如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过滤用纺织品;造纸过程中造纸机使用的织物 • 如用于体育场篷盖的涂层织物
二、纺织原 材料利用史
原始衣着 夏日葛衣 中国草“苎麻” 丝绸明珠 毛、绒、羽毛的利用 棉花种植及利用
原始衣着
衣着从这里开始若干万年前的原始人,最初用来做 衣服材料的是树叶和兽皮。树叶随手可得,取之不 尽,兽皮是猎取食物后的副产品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把树叶和兽皮缝纫起来成为衣服 了。
中外染织纹样史--第17章新艺术染织纹样
第十七章 新艺术染织纹样
第十七章 新艺术染织纹样
• 新艺术一词来源于1895年巴黎美术 商萨穆尔 宾给一间东方古董店起的 名字。由于19世纪末的欧洲由于工 业革命的机械化生产,导致“无个 性、划一性”为美的至高标准,这 成为窒息艺术的枷锁,人们掀起了 对新的“美”的憧憬与探索,也就 是艺术家们充溢着一种追求新的艺 术的急躁情绪,这一名称正好表达 了他们的渴望心情。而新艺术样式 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不仅在造型艺术 领域中,也在“复活装饰性”这一 实用美术领域中蓬勃兴盛起来。
• 扉页
第十七章 新艺术染织纹样
• 后来马克莫多也设计了一些印染图 案,但不可否认他的作品是受莫里 斯的影响,不过比莫里斯更为质朴、 单纯并且洋溢着一种流动的韵律感, 明快而简洁。见图。这些作品的纹 样,方向不同相互穿插、交错,以 不同的间隔左右反复循环,上下按 一定的节奏或上或下,好像都在按 某方向流动,体现出新艺术派运动 的基本格调。他以植物的茎蔓作为 主要纹样,他作品中的植物茎蔓与 花朵均以原形为基础进行抽象变化, 成为抽象图案,像火焰般充满跃动 的韵律,充分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 特点。
第十七章 新艺术染织纹样
• 孔雀
第十七章 新艺术染织纹样
• 二、比利时的新艺术纹样 • 亨利、凡、德、威尔德是最杰出的比利 时新艺术派建筑和装饰设计家。他虽然 受过莫里斯的影响,但他比莫里斯更前 卫,主张“机械和艺术的和谐”,反对 纯艺术,进行了许多带有功能性的设计。 见图。1896年担任“宾商行”室内装饰 设计师,树立起新艺术样式设计家不可 动摇的地位。他反对流行,不追时髦, 只是将花纹简单地重复。他的信念是艺 术家参加工业设计,使机械工业产品也 成为向大众阶层进行美育教育的媒介, 强调工业产品的功能性。他设计的许多 图案中以简洁的月牙造型或流水波浪形 式,连续反复构图。这些图案的设计比 起同时代新艺术派设计家的作品,明显 具有即将流行的“现代设计”的风格。
《苗族染织纹样》课件
苗族染织纹样 的特点
色彩丰富
色彩鲜艳:采用多种鲜艳的色彩,如红、黄、蓝、绿等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和谐,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色彩寓意:色彩具有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尊贵等 色彩变化:色彩变化丰富,如渐变、对比等,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构图独特
苗族染织纹样以几何图形为主,线条简洁明快 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具有独特的美感 纹样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寓意深远
苗族染织纹样具有丰富的寓意 和象征意义
纹样中的动物、植物、人物等 元素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纹样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 元素都体现了苗族的审美观念 和价值观
纹样中的图案和符号都承载着 苗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
工艺精湛
手工制作:采用传 统手工工艺,精细 复杂
色彩丰富:色彩鲜 艳,对比强烈,具 有视觉冲击力
图案独特:图案丰 富多样,具有民族 特色和地域特色
工艺传承:传承了 数百年的传统工艺 ,具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
苗族染织纹样 的应用
服饰应用
苗族服饰:以蓝、黑、红、黄、白等颜色为主,图案丰富多样
纹样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苗族服饰、家居用品、工艺品等领域
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传统纹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染织纹样 风格
虎纹:象征 勇猛、力量 和威严
蛇纹:象征 长寿、健康 和智慧
牛纹:象征 勤劳、朴实 和坚韧
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是苗族染织纹样的重 要组成部分
植物纹样包括花卉、树木、果 实等
植物纹样的寓意丰富,如象征 吉祥、幸福、长寿等
植物纹样在苗族染织品中广泛 应用,如服饰、家居用品等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
目录分析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这本书的目录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书的结 构和内容。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染织技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染织纹样的多样 性和文化内涵,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欣赏中国古代的染织文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商周时期,丝绸的染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如‘云 雷纹锦’和‘龙凤纹绣’,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展现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审美 风尚。”
精彩摘录
“秦汉时期,染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秦始皇陵出土的金丝绣’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漆衣’等作品,都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染织技术的精湛 水平。同时,这一时期的丝绸纹样也更加丰富多样,如‘长寿绣’和‘云气纹 锦’,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生命力。”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张晓霞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历史细 节,将古代染织纹样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娓娓道来,使得这些遥远的工艺变得生 动而有趣。她巧妙地将古代染织纹样的历史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相结 合,揭示了这些纹样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染织纹样的种类、特点和应 用。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染织纹样的发展历程被清晰地展现 出来。我特别被那些精美的古代染织作品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工艺品,更是古 代人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古代染织技术和纹样演变历程 的书籍,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染织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本 书将对该书的目录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结构。
目录分析
第二章 中国染织纹样史先秦时期
殷墟玉人线图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该玉人身穿龙袍, 领圈饰云雷纹,后背饰黻纹,前胸饰龙 头纹,两臂饰降龙纹,两腿饰升龙纹。 似目前可见最早的“黼衣绣裳”。
殷墟玉人二
西周的刺绣,是先用黄
色丝线在染过色的丝绸上
绣了纹样的轮廓线条,再
以毛笔在花纹部位图绘大
块颜色。色有红、黄、褐、
主 讲 : 李 娟
先秦时期
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1年
1926 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 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丝质茧壳 关于这个当时发现最古老的蚕茧的孤证,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长时期的争论。
尽管这半个蚕茧有许多难解之谜,但作为中国远古丝绸的见证,它一直被珍藏 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水陆攻占纹铜壶展开图
➢漆器图案:战国时期漆器逐渐代替了青铜器, 成为日用器具,漆器质地薄于青铜器,纹样上 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题材上多了人物故事, 少了几何纹饰。漆器重规矩分割,重骨架构图, 反映出的是儒家思想礼教制度。自然表现的云 纹、凤纹等则反映出道家思想的清逸飘渺。漆 器用色多为红、黑、绿、朱、黄、白,另外还 有金银错处理手法。
棕四种,有一定牢度,色
相也非常鲜明。其他颜色
是植物染料所染。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
周刺绣痕迹
西周红地刺绣,为红色平 纹毛织物,以相同的经纬 度织成,密度为每厘米十 五根,Z向加捻。在红色 褐地上用白、黄、蓝、粉 绿四色合股的毛线,分别 以缉针绣出小三角堆砌的 几何图案,这可能是中国 最早的毛织品。出土时色 泽鲜丽,是目前发现最早 的刺绣。
刺绣起步
商周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其所用 针法可能是平绣。针法以锁绣类为主,加上 少数平绣类针法。 商周刺绣式样具有固定的规格,图案丝织品 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 蚕”。考古曾发现殷商铜制品上黏附的菱形 纹刺绣残片,绣线细而柔软,并有深浅不一 的晕色,表现出明显的次序感,是对等级社 会的一种强调。
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传统染织工艺的现代应用
传统染织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 中的应用
传统染织工艺在现代家居设计 中的应用
传统染织工艺在现代艺术品创 作中的应用
传统染织工艺在现代文化创意 产业中的应用
传统纹样的创新发展
传统纹样的现 代化改造:将 传统纹样与现 代设计相结合, 创造出新的图
案和设计
传统纹样的数字 化应用:利用数 字技术,将传统 纹样应用于各种 数字媒体和数字
文化内涵:传统纹样是中日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 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创新与发展: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 中的应用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 生命力
传统染织工艺的社会地位
传统染织工艺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染织工艺代表着两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传统染织工艺在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等领域 传统染织工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五章
中日传统染织工 艺及其纹样的保 护措施
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支持传统染织工艺 及其纹样的保护和 传承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传统染织工艺 及其纹样的知识产 权
设立专项资金,支 持传统染织工艺及 其纹样的研究和保 护
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保护传统染织工 艺及其纹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报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提高传承人的技艺 水平和传承能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水平和传承能力
色彩运用:注重色彩搭配,运用传统色彩体系,如五色、七色 等
敦煌染织纹样在陶瓷文创中的应用研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敦煌染织纹样在陶瓷文创中的应用研究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黄新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文化交融与碰撞,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敦煌文化㊂敦煌纹样在敦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㊂近年来,地域性文化与特色文创产品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陶瓷文化作为我国流传千年的文化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品类㊂笔者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染织纹样为切入点,以陶瓷文创产品为载体,阐述传统纹样在现今陶瓷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以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㊂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敦煌染织纹样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08-0106-03S t u d y o n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D u n h u a n g D y e da n d W o v e nP a t t e r n s i nC e r a m i cC u l t u r ea n dC r e a t i v i t y T a k i n g W e i,J i na n d 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A sA nE x a m p l eH u a n g X i n r a n(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000,C h i n a)A b s r t a c t:D u n h u a n g,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n o d e o f t h eS i l kR o a d,e x p e r i e n c e d t h e c u l t u r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a n d c o l l i s i o no f s u c c e s s i v e d y n a s t i e s,f o r m i n g t h ew o r l d-r e n o w n e dD u n h u a n g c u l t u r e.D u n h u a n gp a t t e r n s o c c u p y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 i nD u n h u a n g c u l t u r e a n d c o n t a i n r i c hc u l t u r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s.I nr e c e n t y e a r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l t u r a l a n d c r e a t i v e p r o d u c t s i s b e c o m i n g m o r e a n dm o r e c l o s e.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a s a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s p r e a d f o r t h o u s a n d s o f y e a r s,i s a l s o a n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c a t e g o r y i n t h ed e s i g no f c u l t u r a l a n dc r e a t i v e p r o d u c t s.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t h eD u n h u a n g d y e i n g a n dw e a v i n g p a t t e r n s o fW e i,J i n,S o u t h e r n 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a s t h e e n t r y p o i n t a n d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a l a n d c r e a-t i v e p r o d u c t s a s t h e c a r r i e r t oe l a b o r a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a t t e r n s i n t o d a y's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a l a n dc r e a t i v e d e s i g n,s o a s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W e i,J i n,S o u t h e r n 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D u n h u a n g d y e i n g p a t t e r n;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a l c r e a t i o n;P r o d u c t d e s i g n敦煌的石窟艺术至今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近45000m2的壁画展现了我国历代无尽的文化演变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历代佛像㊁服饰㊁装饰图案和题材的演变㊂敦煌染织纹样包括了供养人服饰图案㊁塑像服饰㊁经变人服饰图案等,不同朝代都有其特点㊂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服饰大多简朴,同样图案也是以简洁为主,在这一阶段敦煌壁画中染织图案以忍冬纹和几何纹为主㊂笔者主要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染织图案中的几何纹样为例,结合设计构成的方法论,将其运用在陶瓷文创产品的设计中㊂将敦煌染织纹样与陶瓷文创产品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效地结合,既起到传承和创新敦煌文化的作用又为产品赋予了更高的文化价值㊂1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染织图案的造型分析1.1四方连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何纹样多以简洁的点㊁线㊁面构成,使用最多的是菱形纹和回形纹,忍冬纹也是以简洁的几何形式进行运用㊂图案的组织构成大致是以四方连续的形式呈现的,多出现在衣带㊁坐垫织物和靠背织物上㊂四方连续是传统图案构成形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它以一定的规律性出现在画面当中,在一个平面内呈现无限循环的图案构成㊂这种纹样节奏均匀㊁整体感较强,按照基本的骨式变化可以大致分为3种㊂㊃60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文化)2023年08月*作者简介:黄新冉(1999-),艺术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日用陶瓷设计㊂(1)散点式㊂在一个平面内均衡的放置一个或多个单独纹饰的图案排列方式被称为散点式四方连续纹样,这种四方连续的组织方式使整体看起来主题鲜明㊂魏晋南北朝时期,散点式四方连续的染织图案的分布比较均匀㊁有规则,天王织花上衣胸前图案(见图1),以单个简洁的圆点平均地分布在一个平面上㊂图1 天王织花上衣胸前图案图2 尸毗王坐垫织物图案(2)连缀式㊂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是以可见或不可见的线条㊁色块平铺在一个平面中,整体上连续不断㊂按排列形式主要可以分为菱形连缀㊁接圆连缀㊁几何连缀㊁波线连缀等㊂尸毗王坐垫织物图案(见图2)以菱形为基础构成的连续性图案,这类构成方式简明有力㊁整齐端庄,若在骨架的基础上再加以适当的纹样就会有更丰富的装饰效果,菩萨靠背方巾织物图案(见图3)就是在方形的基础骨架上添加了由4个方块组成的单独纹样㊂图3 菩萨靠背方巾织物图案(3)重叠式㊂重叠式四方连续纹样是有两个以上的层次的重复纹样,通常这类纹样都有主次分别,分为浮纹 和 地纹 ,以浮纹为主,地纹为辅㊂按照重叠方式又可以分为同形重叠和不同形重叠㊂同形重叠通常是纹饰与该纹饰的影子重叠,形成一种影子变换的效果,浮纹与地纹的大小与排列方式大致相同㊂不同形重叠就是散点式连续与连缀式连续的结合,散点式作为浮纹连缀式为地纹,呈现既规律又迷幻的画面效果㊂观音菩萨织花腰带图案(见图4)以菱形连缀式连续图案作为地纹,与浮纹重叠使装饰显得更复杂㊂图4 观音菩萨织花腰带图案1.2 色彩分析敦煌壁画作为中华文化艺术瑰宝,其色彩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染织图案反映了当时的流行花色,也体现出当时染织提花工艺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研究过去染织工艺和纹样的宝贵资料,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㊂这一时期的染织纹样在色彩对比上较强烈,颜色纯度较高,运用了大面积的土红㊁石青㊁橙黄㊁深褐进行对比,虽使用的颜色有限,但产生出一种生动热烈之感㊂强烈的对比在这一时期的染织纹样中显得十分协调,在整个壁画中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㊂2 新时期的陶瓷文创2.1 传统与创新的跨界融合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地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而流传千年的陶瓷材料也是文创产品发展的重要依托㊂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审美上也有了新的需求㊂相较传统的陶瓷产品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㊂跨界融合是文创发展的新趋势,新时期以陶瓷材料为载体,结合强地域性文化,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就是一个明确的方向,故宫文创的成功掀起了I P 文创的热潮㊂敦煌博物馆文创产品于2016年发展至今让人更多的感受到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很多产品受到了大众的好评,如‘心鹿系列“的陶瓷文创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石窟中大家熟知的㊃701㊃(陶瓷文化)2023年08月陶瓷 C e r a m i c s‘鹿王本生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鹿是美好的象征,这套桌面组合的设计即融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又传承了传统文化㊂敦煌文创的发展流行使敦煌传统文化再一次焕发生机㊂它可以激发创作者新的潜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化衍生品㊂2.2 实用与情感化的结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创设计发展的重要灵感来源,所谓 文创 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当下时代审美的产品㊂文创热的背后是民族情感㊁文化自信不断提高的产物,它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㊂情感可以让人们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可能会对视觉冲击力更强烈的物体更感兴趣,视觉的冲击可以是极其热烈的或是极其温暖的㊂总而言之就是可以与使用者产生情感交流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优秀的文创产品㊂情感传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语言㊁行为㊁文字㊁色彩㊁符号㊁声音等都可以成为情感传递的媒介㊂敦煌文化本身就有一定的情感价值,敦煌文创产品可以使这种情感价值具象化,依托陶瓷材料本身的历史文化可以赋予敦煌文化更多的情感价值㊂3 敦煌染织图案在陶瓷文创设计中的应用3.1 元素提取与再设计在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染织纹样进行结构和色彩的分析后选取本次设计的基本元素,在元素造型上通过对同一个图案拆分和不同图案的排列组合,最后选择了菱形连缀式的四方连续结构进行图案的设计㊂由图5 元素在设计于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在传统染织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以在创新设计的同时要保留原本的文化性㊂在基本元素的选择上依然使用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染织图案中最常使用的几何元素,在色彩上选用的是常用的土红与石青㊁石绿㊂本次设计的菱形连缀式图案最终呈现的效果自然㊁流畅㊁庄重整齐(见图5)㊂3.2 餐具设计本次文创设计选择的是陶瓷餐具的设计,以青绿色为主体色调,点缀土红色与青绿形成对比,让使用者可以感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色彩氛围㊂整套餐具在整体造型上延续了简洁的造型方式,在品锅的盖纽和餐盘的设计上增加了几何花的造型㊂在装饰设计上基于设计好的菱形连缀式四方连续图案进行拆分重组,形成多重排列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可以让整套餐具的装饰很容易形成一个整体㊂另外,在装饰上也增加了几何花的图案与造型设计的呼应㊂整套餐具设计(见图6)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染织图案的再设计,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㊂图6 敦煌陶瓷餐具设计优秀的文创产品具有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属性,陶瓷材质本身就有浓厚的文化性和艺术性,是文创产品设计的较好的载体㊂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是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设计需要文化与艺术的支撑才能长存㊂敦煌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艺术来源,将具有地域性特点的符号元素进行提炼与融合,突出其文化内涵并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既可以为文创产品赋予新的能量,也能起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㊂陶瓷文创产品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将产品与当地属性特征相结合,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要㊁个性需求和情感寄托,展现当地地域性文化特色和陶瓷文创产品独特的魅力㊂参考文献[1] 隆若星.敦煌壁画色彩在现代服装作品中的运用分析[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6):140-142.[2] 殷晓晨,王娜,吴世蔚.传统连缀式四方连续纹样参数化创新设计研究[J ].设计,2022(8):128-131.[3] 常沙娜.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㊃801㊃ 陶瓷 Ce r a m i c s (陶瓷文化)2023年08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珠团窠纹:
联珠团窠纹。纹 样基本骨骼为平 排连续的圆形组 成的作用性骨骼。 由同样大小的圆 形平排连接,圆 环以连珠纹饰边, 环内饰人物、动物等主题纹,如:鸟纹,兽 纹等。
环外空处饰四面对称菱形瑞花。多为向四射 的宝相花,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 元226年——240年)的影响,也可能是当 时对外贸易适销的 花样,盛行于北朝 至唐代中期。
唐代卷草纹,多取牡丹的枝叶,线条婉 转动人,花朵繁复华丽,层次 丰富;叶 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 动感。总体结构舒展而 流畅,饱满而华 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 华美的风格,并 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
以宝相花纹为例进行分析
• 宝相花纹多见于唐三彩器上,典型器 如上海博物馆藏三彩宝相花纹盘。 • 宝相花 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 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多见于明清 景德 镇瓷器上,典型器如北京故宫博物 院藏明永乐影青暗花缠枝宝相花纹碗、 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碗等。 • 宝相花纹大气华丽,复杂但是不失节 奏,色调瑰丽不跳跃。不论用于服 饰纹 样还是瓷器上,都可作为艺术品欣赏
唐代染织纹样具体分析:
以唐草纹为例进行分析
• 唐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 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 唐草纹 后作“S”形波 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 • 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 后由荷花 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 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 • 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 唐代的生 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 • 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 瓷等装饰。
社会背景:
隋唐时代是我 国封建社会文化的 鼎盛时期,也是我 国历史上各个名族 友好关系进一步发 展的时期,由于经 济的发展,对外交 通的发达与顺畅, 使隋唐时期的中国 成为了世界经济文 化的交流中心。
隋唐染织业概述:
在文化交流中,隋唐 染织业起到了重大作 用,一方面影响到许 多兄弟名族染织工艺 的发展,还影响到邻 邦,特别是朝鲜和日 本,另一方面,汲取 了各个兄弟名族外来 的营养,丰富和发展 我我国名族形式,使 染织纹样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
主流染织纹样:
尽管隋只统治了37年,但在服饰的表现上却趋于 华贵,图案纹样的运用还是云纹多。这种华贵之 风一直沿续到了唐。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 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 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 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 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普遍使用 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 润。
瑞锦纹:
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 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 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穿枝花:
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 花苞、枝叶、藤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成富丽 缠绵的装饰纹样。流行于唐、 宋、明、清。也称唐草纹。
鸟衔花草纹:
多为鸾凤、孔雀、大雁、 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 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 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 立式。
宝相花纹:
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 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 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 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灵感来 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 花的自然美。
小结:
唐代服饰图案承前继承 了周、战国、魏晋时期 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 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 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 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 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 使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 上的高峰,对后代的影 响一直沿续到今天。
宝相花纹:
由盛开的花朵,花的 瓣片,含苞欲放的花, 花的蓓蕾及叶子等自 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等 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 装饰花纹。灵感来自 于多种珠宝镶嵌的工 艺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它反映唐代文化那种兼收并蓄、雍容大度的时代 风格,非宝相花莫属。宝相花其实是一种综合了 各种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图案。叶中有花,花中有 叶,虚实结合、正侧相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