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初识《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默读、朗读、猜读、批注等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阅读能力。

3.通过品读小说的片段,学习阅读本书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学习他勤劳、有责任、勇担当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初识《草原上的小木屋》的作者和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品读小说的片段,学习阅读本书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查尔斯的性格特点,学习他勤劳、有责任、勇担当的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准备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本50册,课件

四、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由推荐书和买书引入。

(一)初识作者,概览小说内容

谈话交流,拿出推荐书籍,提出概览要求:快速阅读封面、封底和飘口。你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呢?(学生阅读、交流,抽生反馈。)

1.识作者

投影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交流。

2.读序言

指导学生读第七页序言关于本书内容的选段,了解本书主要内容。

3.读书评

引导学生关注封底,三个书评,抽生交流。

小结:关注书评和读者口碑是初识一本书的重要方法。

4.看译者

一本书,由不同的出版社的发行,质量会不一样。一本外国名著,翻译的人不一样,阅读的感受更不一样。好的翻译会为名著增色,让

我们更好地读懂作品,读懂作者。来看看这本名著有哪些人翻译过,我们又有哪些选择呢?

本书译者是四川大学教授伍厚恺翻译,他从事世界文学教学和研究,长期进行外国作品的翻译。

我们选择一段话来看看他的翻译,和别人的翻译有什么不同?

5.选版本

出示伍厚恺(天地出版社)和杨筱艳(云南美术出版社)翻译的第一段,默读,比较。

同样一段原文,不同的翻译家,会有不同的表达,大家读读看,你觉得那一段读起来更有味道?

小结:选择一本好的外国名著书,就是要选作者、选译者、选版本。

(二)猜读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小说?对那本书,你最关注或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小结:人物、情节和环境,就是我们阅读一本小说需要关注的内容,这也是小说的三要素。

1.识人物,理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猜猜,《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18.6万字的小说中有哪些人物?(罗兰一家、邻居、印第安人、爱德华兹……)出示人物关系图。

2.看目录,猜情节

我们了解了小说的人物后,再来看目录,说说你现在最想读哪个故事?为什么?你觉得作者可能会怎么写?(学生交流)

3.赏插图,猜目录

同学们,好的图书,一般都会配上插图,吸引读者阅读,如果是名家的手笔,更会为书籍增色。这本书的插图造型生动,笔法简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猜猜图上画的是书中哪个故事?(学生观察,交流)

此时你最想了解书中的哪个人物?我们来读读小说的几个片段,初步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爸爸(查尔斯),学习阅读这本小说的方法。

(三)品读小说片段,习得阅读方法

1.品读描写查尔斯的三个片段。

阅读的要求:默读,边读边批注,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写你对人物的评价或感受。

2.交流阅读感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描写,多角度感受人物形象。指导朗读对话。

小结阅读方法:通过品读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环境描写,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简要的批注在旁边。是我们读懂小说的方法。

(四)制定阅读计划,分享学习收获

有人说:“《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百科全书。”有人说:“是一本“荒野求生”的技能丛书。”也有说:“这是一本食谱。”还有人说:“这是一本家教手册。”同学们,你们现在想读这本书了吗?你打算怎么去读?(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下课。

五、板书设计:

草原上的小木屋

小说人物语言

情节动作

环境心理

第二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1课时剪不断的乡愁 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内容】 1、读背单元导读; 2、浏览“一主两翼”本单元文章。 3、完成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 【教学流程】 一、单元导入 “单元导读背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整体读(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承接读(老师读括号里的部分,学生读其他。)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 像压过的相思······ 月光都带有荷叶的清香。 3.填空背诵读; 满地的 那就 包一片 回去夹在 扁扁的, ······ 月光。 4.背诵单元导读(可再用2分钟的时间将单元导读的内容背诵得更加扎实) 二、浏览本单元内容,深化单元主题 “单元内容浏览”对应的教学目标

1.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怀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怀恋和赞美故乡的。请快速默读三本书中的文章,提炼本单元的主题。 2.提炼出单元主题:“剪不断的乡愁” (1)齐读单元主题 (2)释“乡”字:主宾围绕餐桌上的食物,相向而坐,一同进餐,充满了温馨的情感。 2.制作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第一、二、三级) “全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制作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制作单元导读图一、二、三级 生活哲思 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泊船瓜洲诗两首祖国乡愁故乡 故乡的云月是故乡明天上的星星 杂诗 人日思归渡汉江 春夜洛城闻笛故乡之歌随园诗话闻雁 月之故乡游子谣乡愁四韵流浪的中秋种太阳的人移民列车逢入京使中秋夜夜雨寄北 语文书 主题 诵读 (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第四级:提炼每篇课文的主题。第一级:单元主题 第二级:课文主题 第三级:课文题目 第四级:好词佳句) 三、名言背诵环节 “速度速记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1.复习背诵环节: 背诵《主题读写》中的单元导读。 2.一分钟自读自背,一分钟男女生接读,齐背“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 讨论是班级读书会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呢?教师应该遵循从情节入手,关注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与点染。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在心中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本文试以三本具体的书为例,谈谈各个年段在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在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相信学生一下子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想象到自己。其实,整

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所以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这本书中有一页是小甲龙在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图画上的霸王龙背上有几个洞,当然这是它保护小甲龙时被吉兰泰龙咬的。如果学生观察不到这个细微之处,教师就要提醒,“霸王龙的背上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图想起前面的内容,能更深的体会此时霸王龙的情感。看懂图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绿野仙踪》导读阅读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及整本书导读课的范式

《绿野仙踪》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封面预测、讲述和朗读精彩片段,猜测互动等,习得阅读方法和策略 2. 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兴趣 3. 初步感受多萝茜、稻草人、铁皮人、胆小狮团队合作的精神(二)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 出示封面,猜测故事 同学们,通过观察封面,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请你们预测一下,这本书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2. 讲述+朗读 多萝茜是一个孤儿,她和爱姆婶婶、亨利叔叔,生活在堪萨斯州干巴巴、灰蒙蒙的大草原上。一天,来了一股奇异、强大的龙卷风。龙卷风卷起了房屋和多萝茜及她的小狗淘淘,飞向了天空。当多萝茜醒来时,看到了非常奇怪的景象。 她看到了什么呢? 那里满是一片片可爱的绿草地以及高大的树林,树林里挂着丰饶的甜美的果子。斜坡上到处长着奇异的花草,鸟儿们披上罕见的绚烂美丽的羽毛衣裳,唱着歌儿,并且在树林里和灌木丛中鼓翼飞舞。离不多远有一条小溪,沿着绿色的斜坡奔流着,泛着泡沫,发出淙淙的声音来,小女孩感到惬意,因为她在那干燥的、灰色的草原上住得太久了。

正当她高兴地站着,望着这片奇异的美丽的景色时,看到了向她走过来的一群人,那是她所看见过的人们中间最奇怪的人。他们不像她所看惯了的成人那样大,可是他们也不算太小。说实在的,按照多萝茜的年龄,她是一个长得较高的孩子,但他们似乎只同她一样高,虽然照外表看起来,他们的年龄比她大得多。 他们中间三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男人们的头上,戴着圆帽子,是绿色的,中间耸起了一个小小的尖顶,四边挂着小铃铛,当他们走动时,就好听地叮当作响。女人的帽子是白的,她穿着白袍子,从肩上打着褶裥垂下来,上面闪耀着小星星,在太阳光里像许多钻石。男人们穿着绿的衣裳,和他们戴的帽子的颜色同样深浅,穿着擦得很亮的靴子,在靴子的上面绕着蓝色的绑腿布。....... 当这些人走近板屋的时候,多萝茜正站在门口,他们踌躇着,耳语着,好像不敢再上前一步。但是那小老妇人走向多萝茜,深深地鞠躬,用了一种好听的声音说道: “最高贵的女魔术师,欢迎你来到这芒奇金人的地方。我们非常地感谢你,因为你杀死了东方的坏女巫,把我们从奴役中解救出来了。”这个小老妇人,就是北方女巫。在北方女巫的指引下,多萝茜出发了,去往翡翠城,找奥兹魔法师询问回家的路。 多萝茜能顺利地找到奥兹大魔法师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关于整本书阅读实践课例

关于整本书阅读实践课例 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任务是使学生逐步学会“在阅读中学习”,从而成长为自觉、独立、热诚、快乐的终身阅读者。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是整本书阅读始终遵从的原则。“自读”是阅读活动的起点,如何让学生的“自读”行为变得更主动?实践证明,“激趣导入”,规划设计全班的“共读时段”是较为合理的策略。 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巧拟谜题;故设悬念;展示本书的影响力;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关注;引导学生读序阅跋,了解概貌;带领学生浏览目录,提取要点。共读《水浒传》,我通过“猜图”“猜人物”“猜情节”的方式设趣导入。导读《水浒传》,多个译本的趣闻成为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学生讨论不同译本的特点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渴望。兴趣的维持需要合理的计划支持。我用制定阅读计划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常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透视一本书”,感知全书概貌,分解长难作品的阅读任务。 初探:整体感知、分享初感 引导学生“透视一本书”并制定读书计划后,如何评估学生初读的推进情况?与“自读”相匹配,我采用设计“阶段任务”的策略实现阅读过程的“督导”。“初探”环节就是通过组织“初期班级读书会”来交流“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维持阅读热情。 “阶段任务”即基于整本书章节内容设计的言语实践活动。比如,阅读《草房子》第二章《纸月》时,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请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为纸月写一则自传。”此任务借读写转换训练学生梳理人物命运、概括情节变化的能力。在《呼兰河传》的第三、四章的阅读中,我拟定的“阶段任务”是:“请你将感兴趣的选段改写成小诗,并尝试配乐朗诵。”此任务将抽象概括转化为形象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诗化魅力。 “阶段任务”可根据书册章节特点灵活设计,拟小标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书签制作、据文绘画、情节补白、微电影创作、串词撰写等都是可采用的形式。学生完成阶段任务后,教师既可以采用“诵诗文”“述情节”“讲故事”“演短剧”“说评书”等丰富多彩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初感受;也可以采用朴素安静的“交流阅读批注”的形式有效推进阅读。 深读:思维碰撞、专题探究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质疑,不同的发现。如何提升学生初读原作的认识?如何以课堂为对话平台组织有效有序有质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不同书籍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初读基础上深读深思,读出每本书的精华。深读引领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推荐阅读名家解读文献,丰富学生认知,形成独特思考。 学生在阅读书册时,教师可将名家解读文献遴选后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的认知碰撞名家感悟,产生认知冲突。在这样的阅读中,原本浅显的认识会不断深化,不同人不同角度的理解激发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曼德拉传》时,可将《英雄的完成:踏上回家的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读“漫漫自由路”和“与自己对话”》《多面曼德拉:平民总统有血有肉》《成事在人:曼德拉与世界杯传奇》《九旬曼德拉长寿之道》《纳尔逊·曼德拉:心常宽,身常动,获长寿》《曼德拉的幽默》《曼德拉的传奇婚恋》《权力使女英雄走上腐化路》《曼德拉未了的心事》等文章推荐给学生。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喜爱经典童话,激发孩子阅读经典童话 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 3、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音乐起-- 《在星星上幻想》)( 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尝试阅读与音乐的和谐发展)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呀,只要你爱读书,不需 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 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 读书不仅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且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老师知道,大家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谁来聊聊最近你都读过什么有趣的故事呀?(学生说) 。( 展示平时学生的阅读情况) 2、真棒!现在,书中的一些主人公和我们交朋友来了,他 们是!( 课件展示图画: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 大林和小林、拇指姑娘) 知道这么多童话人物,真了不起。这些 人物都是来自经典的童话。( 再次验证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阅读情况,同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3、教师叙述,激发阅读兴趣

有这样一本童话,不仅小孩子喜欢,连大人们也都喜欢,著 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说那是他从小就喜欢的 故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我小时候读过这个故事,后 来也读。现在我已经完全不是小时候了,可是还是喜欢读。香港 著名歌星周华健还专门为这本书谱写了一首歌曲--《在星星上幻想》。这也是老师最喜欢看的一本童话书。书的名字叫--《木偶奇遇记》。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过程 1、作者简介:读一本书,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作者,记住作 者的名字,因为他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感动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科诺迪,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诺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他生于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他积极参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并 投入了1848年的意大利解放战争。科诺迪以儿童文学作品闻名 于世,又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娄的童话。他写得最成功的 一部童话是《木偶奇遇记》 三、理清文脉: (1)了解皮诺曹的出世,初识皮诺曹: 师:他是谁呢?(皮诺曹)投影出示(木头及名字),指读名字。师:这皮诺曹长啥样?指说他与这段木头又有什么关系?听 老师细细道来。教师讲故事。师:同学们,皮诺曹与木头的关

部编版三年级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国昌实验学校三年级李珊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金秋时节”,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填写有框架的单元学习导图,规划单元学习活动,形成单元学习设想。 拓展目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填写思维导图,提炼单元主题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诵读经典,激趣导入 “诵读经典,激趣导入”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秋天,天空分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哗哗地鼓掌,风在悄悄地把喜讯传送。这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咱们先上一节单元导读课,好不好?上课!请看“自学导航”。 二、独立自学,整体感悟 “独立自学,整体感悟”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师:自读单元导语,说说本单元主题是什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学习要求,

用笔标出来。 什么是单元主题?——就是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这一单元是讨论的是什么话题呢?我们应注意哪些学习要求?自己读一读,把有关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师: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金秋时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注意的学习要求就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指导学生说说单元主题,应注意哪些要求,用横线划出来。) 师:单元导语我们读懂了。 师:请看《自学导航》第2条: 小声朗读课文一遍,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4课】 师:我们先来看第4课——《古诗两首》。把书平放到桌面上,一手拿着笔,一边读一边做标记。 (生自读《古诗两首》一遍) 认真读古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

第13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愿望的实现》教案资料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13课时 《愿望的实现》 【课型】整本书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看目录。 2.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儿童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看目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儿童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都听过哪些故事?(学生畅所欲言)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故事”吗?猜一猜。 (板书:读读儿童故事) (给儿童读的故事/写儿童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儿童故事——《愿望的实现》。 二、指导 看看书的封面,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是泰戈尔) 翻过来这一页是这本书的——目录。 (板书:目录) 从目录里你看到了什么?(两个题目)

分别是——(愿望的实现、纸牌国) 每一个小题目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表示这个故事所在的页数) 我们今天要读的《愿望的实现》有多少页?从第几页开始?第几页结束? 我们从目录里可以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可以知道我们要读的内容在哪一页,以后同学们看书,也需要认真阅读目录。 三、自读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这本书。 问题: (1)这本书主要写了谁? (2)文章中有愿望的是谁?他的愿望是什么? (3)你觉得书中哪件事最有意思?请你读给我们听。 (4)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后开心吗?为什么? 四、分享 1.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交流: (1)这本书主要写了谁? (2)文章中有愿望的是谁?他的愿望是什么? (3)你觉得书中哪件事最有意思?请你读给我们听。 (4)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后开心吗?为什么? 快乐的前提是珍惜,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生活赋予自己的一切。每个人都与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快乐。如果我们的愿望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那即使最后实现了,也不会拥有快乐! (出示:书的结尾、生齐读)

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5月中旬,校长派我和夏欣欣主任去长春学习,在学习中,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学习中各位专家主要讲了四个模块的内容,有“戏曲课”的内容,“整本书导读课”“读绘本故事,练习表达”习作课“指向写作阅读课”,其中“整本书的导读课”这个内容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也是学习后印象最深刻最让我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是“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 我以我班学生为例,我班学生在每天中午读书活动的半个小时,我是让他们自由选择读书内容,有的学生读的是作文书,有的读的是童话故事,还有的学生读科幻小说,五花八门,但是不管读什么书,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是心甘情愿的去读,趁我看不见就搞小动作,或者闲聊,目的就是把半小时读书活动混过去,因此每次读书活动我必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着他们,这样一来,虽然表面上他们是在看书,不过真正看进去的没几个学生,有时我都觉得这半小时就是白白浪费掉了,但是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因此就读书活动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读书我也是挺头疼,但自从听了王文丽老师的这节整本书导读课《时代广场的蟋蟀》以后,我有了一些想法,于是在班级进行了初步实验,上了一节简单的导读课,虽然没有带动全班学生发生改变,但班级一半的学生都对我所推荐的课外书有很大的兴趣,并且让家长给买了,现在学生课余时间唠闲嗑的少了,捧着书聚精会神的看的孩子渐渐多了,我想这就是整本书导读课的作用,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就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普遍处于"放羊"的状态,读什么书,怎么读,读的效果如何,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事实上,小学生知识经验积累少,认知理解能力偏低,如果任由他们自己进行课外阅读而不做指导,效果肯定不尽人意,就算量勉强达到了,但是质却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导读课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根据这样的目标,可以确定导读课的内容与框架即基本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已两个多月了,各班的老师、家长、学生齐上阵,书场朗朗,热闹非凡。读书分享会、手抄报、朗读比赛、做书、摘抄等各种形式,令人目不暇接。一片繁荣景象。静心思考,我终于有些感悟了。于是,有了以下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 一、坚持传统,开创新意 传统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过时的,往往传统的东西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的合理而实用的东西。魏书生老师曾一再强调我们要“坚守、坚守、再坚守”。他坚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些在教育教学中的传统的做法。比如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这是最“笨”的传统方法,读得多了,那种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有了。如果只顾应和某种好看的形式,热闹的外表,那么,热闹过后会给我们的孩子们留下什么呢?多半是事倍功半的或劳而无功。我们应该懂得读书是为了陪伴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一种修养的内化,并不需要像母鸡下蛋一样,吵得人人皆知。因此,读书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自己的书桌前自由地放松地去读。这往往不需要什么形式。一桌一椅一本好书,一分优雅的心情而已。 但这并不说明读书可以不顾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微信文章铺天盖地,扰乱我们的身心,消耗我们的精力。这些东西至多可看作是一种饭后的谈资,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只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闹不好,可能还会有不好的东西侵蚀我们的心灵。因此,读书还是应该读好书,读经典名著。如《四书五经》《资

治通鉴》、四大名著等等,最起码也应该是当代名作家的优秀作品。 二、精准挖潜,不求面面俱到。在好的东西面前,有的人往往被弄得不知所措,什么都想捞到自己的篮子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读书也是如此,一本书,一个人,既要他学会朗读,又要他记住好词好句;既要他会讲故事,又要他谈出自己的感受;既要做好笔记摘抄,又要学会画画、做手抄报等。那么,这本书带给他的,可能不是快乐,而是苦不堪言了。到头来什么也做不好。 因此,我们教师选择一本书,只要找准书的特点,根据书的特点,确定自己班级读书的主攻方向。即使能通过一本书,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也是很好的。 三、抛弃功利思想,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和家长出现了急躁情绪,如果孩子读了几天书,看不到明显的变化时,他们就显出了不耐烦的样子,怀疑读书的意义,不愿再坚持下去。而有的教师也想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想通过一两本书的阅读就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一大截。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四、读书是一项长期的心灵和精神滋养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乃至形成一种读书的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作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引领者的教师,就应沉下心来,搞好阅读的过程管理,采用各种形式,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须知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涵养自身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何必那么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初步学会简单的课外阅读方法。 2、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好,我们现在上课!上课——起立! 同学们,不论你富有还是贫穷,只要读书,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到知识,享受快乐!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被誉为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十大名着之一,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出示幻灯片)。 过渡: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今天我们就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学习怎样读一本书?(板书:读) 二、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 师:同学们,当你拿到一本书时,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对,是封面。(出示幻灯片) (板书:封面) 师:你从封面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什么?(生看,交流) 师小结:对,从封面中我们可以了解书的出版社、作者,对书有个初步的了解。(板书:了解) (二)读前言 师:读了封面,接下来我们要看什么呢?(出示幻灯片)(板书:前言) 师:对,是前言。不同版本的书,有的叫内容提要,有的叫导读。看看你们自己的书,叫什么?(生回答)我们从前言中又可以知道些什么?请拿出你手中的前言,认真读一读。(生看,交流。) 谁来说一说。 (1)作者情况 (2)主要内容 (3)书中告诉我们的哲理 师小结:噢!从前言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书的主要内容及书中的哲理。读了这些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读这本书。 (三)读目录 师:读完了序言,我们又该读什么?(出示幻灯片)对,是目录。(板书:目录)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章的主题。老师这本书一共有30章,你们的书中分几章?你对哪一章最感兴趣。(猜想) 生看,交流。 (四)片段欣赏 读片段时,可以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读了这个片断后,对哪些地方特别感兴趣? 你觉得他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叶圣陶: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阅读即对话。 但中小学生的阅读,尤其是整本经典好书的阅读,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道美丽的鸿钩。 经典整书阅读的归宿,是学习、是成长。 以“伴随式导读”的理念,用“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 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经典导读APP”阅读学习系统, 实现中小学生线下读纸质图书, 线上查看阅读任务、观看导读微课、惨与互动讨论、共评同伴作品等核心功能最终通过阅读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实现自主和个性阅读 个人、老师或学校,都可以联系我们, 一起努力,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中愉快的一部分! ——经典导读发起人曹郁 叶圣陶: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洋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只对初中、高中阶段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未提及小学。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洋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这句话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理论价值,二是没有关注到其实践价值。 下面将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的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他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 (一)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起什麽作用呢 “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麽养得成”从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与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吴泓 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 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 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 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这个难度很大。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 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

如何上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培训讲学

如何上好整本书的阅 读指导课

如何上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我们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朗读,则效果会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彩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 (一)低年级的阅读指导。(略) (二)中高年级的阅读指导课。 中高年级之后,书的篇幅长了,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教师推荐了一本书后,学生往往一开始兴趣很浓,但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态。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导致看书的质量不高,这时,就更需要老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上好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读好。

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书后的“主题读书课”或称为“讨论交流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 开展班级共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书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开始阅读,那么好了,你的导读课完全可以不要,就是说,三分钟可以就不用五分钟,一分钟可以,就不用三分钟。你如果只用三分钟的时间就能让孩子立刻投入阅读,那就只用三分钟,如果三分钟都不需要,那就干脆不用好了,二话不说,开始读吧,那当然是一种最理想的开始。 当然,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绿野仙踪》老师们很熟悉的,而这本书作者鲍姆本人的经历,也有些传奇色彩,在阅读之前给孩子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就是个很好的导入。 2.可以利用童书的封面,故事里出现的音乐这些来导入。《时代广场的蟋蟀》,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出现在封面当中,色彩柔和,格调温馨,非常的漂亮,老师就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小家伙,然后呢,一起来听一段音乐,这本书中多次出现音乐,我们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叶秋英 设计理念:夸美纽斯指出: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我认为单元导读课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灌”为“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为“面”的把握,形成知识的体系。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整体教学”,能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是一种好方法。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值得老师们在实践中去尝试实践,进一步探索完善。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但是对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语句的品味还有些难度,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心灵的震撼。所以,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单元导读语,引领学生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规划,为学习整个单元做铺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规划,为学习整个单元做铺垫。 [教学重点] 浏览本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探讨学习方法,为整个单元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植入汶川地震现场的微课视频,创设特定的氛围,激情导入。(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再也没有比“兴趣“更好的法宝了。有了兴趣,学习将是一种快乐的旅行,是一次享受的盛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感人的故事”选择导入材料,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讲述材料:《汶川地震中的护婴母亲》 老师要为大家讲个故事,让我们回到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现场(课件,音乐起,废墟的图片,婴儿的图片慢慢地浮现)当大地剧烈地摇晃起来,房屋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有一位汶川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紧紧地护在身下,她跪倒在地上,后背微微隆起,身体向前匍匐着,用她的臂膀和身躯给孩子搭建了一

整本书阅读案例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的案例 庄素凤 适合年级:五年级 书名:《城南旧事》 图书简介:《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作者简介: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台湾人,生于日本。作家、编辑和出版人。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许多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还不够浓,不能自觉地静下心来度一本书,本节课通过导入文本、介绍作者、分析人物、设置悬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城南旧事》作品中的散文化语言。 本书阅读开展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的技术说明: 本节课的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较为频繁,广州这个时代生活的学生距离作者那个年代的老北京相对较远,作者笔下的生活背景和故事内容可能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需要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来还原那个时代,本设计从导入的驼铃声,到总结的《送别》,都要用到音频工具,而贯穿全文的英子生活环境和人物素描,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走进阅读,打开作品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 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 2、(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学生朗读。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第十一课时:《整本书阅读课》教案设计

第11课时 绘本《勇气》 【课型】整本书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读,表演读,让学生感知故事。 2.了解勇气的多种形式,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拥有的勇气。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丰富孩子的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勇气的多种形式,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拥有的勇气。 【教学难点】 丰富孩子的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方法渗透 1.在《夜色》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勇敢的孩子。其实勇气有很多种,老师今天要和同学们分享一本书,去认识几个同样充满勇气的孩子。 2.课件展示封面:这个站在跳板前的男孩在临起跳的一刻迟疑了,望着浩瀚的水,他畏怯了,他敢跳下去吗? (1)引导学生关注小男孩的表情。 (2)你能鼓励鼓励他勇敢地往下跳吗?我们一起给他打打气。预备,跳。 3.课件展示封底:看,他成功了,开心吗? (1)引导观察小男孩的表情变化。 (2)是你们的鼓励给予了他巨大的力量,让他从痛苦走向快乐,从胆怯走向勇敢。这种力量就是——勇气。(板书勇气) 小结:这两幅画正是我们今天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书名就叫《勇气》。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封面和封底不容错过,它们会透露给我们这本书很多重要的信息。 二、封面赏析,作者简介 1.引导学生关注绘本封面的图文作者。 2.作者简介:伯纳德韦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他用风趣生动的语言与图画征服了许多儿童的心,《勇气》在美国与日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三、共读绘本,猜图思考 1.第一幅图:

(1)你在画面中找到勇气了吗?谁是有勇气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文字:勇气,是你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个别读、齐读。 小结:原来勇气就是第一次尝试。 2.第二幅图: (1)小女孩很喜欢鲜花,那她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呢? (2)出示文字: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个别读、齐读。 小结: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是一种勇气。 3.第三幅图: (1)图中小男孩的勇气又是什么呢? (2)出示文字:勇气,是从头再来。 (3)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原来勇气还是不怕困难,从头开始,直到成功。 4.第四幅图: (1)看到上太空的宇航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叔叔们最大的勇气是什么? 小结: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也需要勇气哦。从这四幅画面中我们发现了好多不一样的勇气,有的要敢于尝试,有的要坚持到底,有的要控制住自己,还有的勇气很不一般。 5.欣赏绘本其余画面。 (1)你最喜欢哪一句关于“勇气”的话? (2)你认为自己是一位有勇气的孩子吗?你觉得自己做哪些事情时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四、回味故事,升华主题 1.故事就像一首小诗,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 勇气有很多种。 有的令人敬畏, 有的平平常常。 总之,不管哪一种—— 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一块到明天。 勇气,是晚上由你负责查看房间里的动静。 勇气,是读侦探小说时不先翻到最后几页,偷看“到底是谁干的”。 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

整本书阅读指导

整本书阅读指导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各位语文教师: 1、以下提供的是一个模板,蓝色字体为必备项。 大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关项目,如作品人物分析、作品赏析等等,不作统一要求。 2、为了能给今后其他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该书,切实发挥“以资借鉴”的价值、作 用,请老师们务必认真完成本项工作。 3、网络资源丰富,允许并提倡老师们借鉴,但须在浏览了大量相关网络资源之后, 集众家之长,结合班级实际进行加工。不允许直接下载,一交了事。明显敷衍者需返工。 4、“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用在这项工作上,再恰当不过了。让我们每个 人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此同时,我们收获的也会更多。 5、为保障质量,此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推迟至1月25日之前。届时不再提醒。请按 时发送至 期待能体现您最高水平的作品出现! 齐振华 即日 南环小学学生必读图书阅读指导手册 窗边的小豆豆 作品体裁:自传体小说 字数:175千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生于1933年8月,是日本着名作家、、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于1981年出版,被译成了33种文字,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 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的形成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你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新华社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是一个个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故事。捧书细读,那一个个温馨的小故事,一定能让你感受到巴学园里那最童真的欢笑,最真诚的友谊,最轻松的学习,最了无痕迹的尊重,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说巴学园是孩子、家长、老师都向往的教育天堂。 《窗边的小豆豆》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儿童需要读的,老师和家长更需要读。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封面、观察插画等方式,产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2.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不同版本里挑适合自己的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读封面、观察插画等方式,产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2.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学准备:任溶溶主编,李建树、孙侃等编写,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到面前这本书了吗?读读它的名字。 2.我们听过很多“故事”,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做民间故事吗?中国民间故事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读封面封底,激发阅读兴趣 1.大家在课前准备这本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民间故事》有很多种版本,那么,老师让大家选择的这个版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这本书选自“世界少年经典文库”。 (2)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全国优秀出版社。 (3)这个版本还是由很多著名的翻译家推荐和编写的。 (4)这本书封面的图画是“后羿射日”,很能吸引人。

…… 总结:大家都很会观察。所以,在众多的版本中,如何挑出一本优秀的并且又适合我们的书,读读封面和封底,是非常重要的。 2.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封面上的这幅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读书本彩页,再激阅读兴趣 1.读完封面,同学们一定急不可待地想要翻开书,读读书里的故事了吧?别急,让我们把书翻到彩页的部分,我们发现,彩页部分,分别画的是“牛郎织女”、“白蛇传”、“田螺姑娘”、“小黄龙和大黑龙”的故事,那么,现在就请四人小组,选一幅你们最感兴趣的插画,猜一猜,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讨论,激发兴趣。(5分钟) 四、读前言,了解民间故事特点 在刚才的巡视中,老师听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看到了你们无穷的想象力。其实,民间故事,有着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让我们把书翻到第一页,快速浏览前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五、读目录,自主读书 1.除了刚才彩页中的内容,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呢,现在请大家翻到目录页,浏览目录,看看你最想读的是那几个故事?然后,就翻开书,静静地领略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2.学生自主阅读。 六、学生交流,激发课后阅读兴趣 1.一节课的时间真快,在剩下的时间里,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读了哪几篇故事,有什么感受。 2.这几位同学都从不同的故事里,得到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发现,民间故事,其实就是在表现人民的美好愿望。 3.其实,不只是中国,在日本、意大利、阿拉伯等等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的民间故事,都在表达着那些国家人民的愿望。希望同学们在本节课后,也能运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挑书方法,找到不同民族国家的民间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比较阅读,也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