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9年11月04日21时21分,在辽宁海城市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这次地震震源位于A.①B.②C.③D.④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属于地球内部圈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2019年5月7日5时19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罗贝省(6.96°S,146.49°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从观测点到(如地震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性措施包括
A.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B.制定应急预案
C.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D.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
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甲为
A.地表B.软流层C.莫霍面D.古登堡面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呈负相关
C.山地、高原的地壳比平原的地壳薄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
回答以下两题。
7.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8.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9.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E、F合为岩石圈
D.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自然地理环境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11.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在广西玉林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属于浅源型地震。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判断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核B.软流层C.地壳D.地幔
13.地震时有一名游客正在水上乘船游玩,他能感受到
A.船上下颤动B.船左右晃动C.先上下再左右D.以上都不正确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N,121.6°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km。
据此完成下列三题。
14.台湾岛附近海域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5.此次地震发生时,正在震源附近海域进行船上作业的渔民感觉到船
A.上下颠簸剧烈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左右摇晃剧烈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6.一般情况下,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在
A.岩石圈中横波消失B.上地幔中纵波波速减慢
C.莫霍界面上横波波速加快D.古登堡界面上纵波消失
天空、海洋和地球内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对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7.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C.该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
D.该圈层使得地球温度变化和缓
18.如果人类有能力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
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两侧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
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此时正值九寨沟的旅游旺季,景区内的游客较多,但由于是在夜间发生的,九寨沟处于关闭状态,游客主要集中在景区外酒店区域,故地震对游客造成的影响不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纵波只能穿过气态物质
D.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20.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21.读下面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震波:E F 不连续界面A______、B__________。
(2)在界面A上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在界面B上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
(3)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是:C ,主要由矿物组成。
D ,呈______状态。
H ,可能由组成。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
22.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
(1)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
(2)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____,地势越高,地壳越____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为________,D为________,G为________,软流层以上称为________。
(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
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_______波,原因是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1.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km。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因此震源应位于地壳中。
图中①为大气圈的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上地幔上部,④为地核中的外核。
故B正确,A、C、D错误。
2.图中①为大气圈的平流层,属于地球外部圈层,A错误;②为地壳,陆壳厚度大于洋壳,B正确;③为上地幔上部,横波可以通过,C错误;④为地核中的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为液体,D错误。
故选B。
3.C 4.C
【解析】3.一次地震,根据距离震源远近的不同,其烈度是不一样的,故A错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就是震源附近的岩石圈内部释放的能量波,故C正确;从地表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故D错误。
故选C。
4.“加大地震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不属于工程性措施,故A错误;制定应急预案也不属于工程性措施,故B 错误;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加固等属于工程性措施,故C正确;模拟地震来临的应急演习训练也不属于工程性措施,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次震源深度为130千米,可知本次地震发生于地幔之中的。
5.C 6.D
【解析】5.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
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度,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曲线甲与地形曲线呈正相关,曲线甲为表达地壳厚度的,进而可判断甲为莫霍面,故C正确。
6.读图可知,图中基本上地势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地势越低,地壳厚度越薄,故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错误,D对;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故A错;山地、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平原地区为30千米左右,故C错误;故答案选D项。
7.C 8.B
【解析】7.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全部的地壳,B错。
它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C对。
软流层的上部是岩石圈,D错。
故选C。
8.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球的圈层结构熟悉并掌握。
9.D
【解析】【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依据前面分析可知B为生物圈,C为水圈,A选项错误;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即由图中D、F、G三部分组成,B 选项错误;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为岩石圈,即D、E合为岩石圈,C选项错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等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复杂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10.C 11.C
【解析】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10.该景观为黄果树瀑布图,瀑布属于水圈,图中瀑布周围有茂密的植被和大量的岩石同时还有清新的空气,因此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一共是4个圈层,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图中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A
不合题意;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是最活跃的圈层,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生物圈中的树木花草,C
正确,BD错误。
故选C。
12.C 13.A
【解析】12.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广西玉林地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千米),因此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纵波传到地表,人的感觉是上下颤动,横波传到地表,人的感觉是左右晃动;地震波中的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与固体中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因此水上乘船游玩的游客进能感受到船上下颤动。
故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B 15.A 16.C
【解析】14.根据全球板块分布判断,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活动。
故选B。
15.地震发生后,地震释放的能量通过地震波传播,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引起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引起左右摇晃。
因此地震发生后,只有纵波可以传播到附近海面,引起上下颠簸。
故选A。
16.结合上题分析,岩石圈属于固态物质,纵波和横波都可以传播,A错误;上地幔中纵波波速加快,B错误;莫霍界面上横波和纵波波速都加快,C错误;古登堡界面上横波消失,D错误。
故选C。
【点睛】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
17.D 18.B
【解析】17.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等组成,故A错误。
大气圈的底部有生物生存,故B错误。
大气圈是连续的,连续但不规则的是水圈,故C错误。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所以大气圈的存在使得地球温度变化和缓,故D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8.地震波在每个圈层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说明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不均匀的,故A错误。
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故B正确。
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C错误。
自地表至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9.B 20.A
【解析】19.地震波的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纵波的传播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地面以下2900km处横波消失。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材料显示“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因此当地震发生后,从纵波传来感受到地震发生,到横波传来、破坏建筑物之间的时间差,为最佳逃生时间,故选A。
【点睛】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21.(1)横波纵波莫霍面古登堡面
(2)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横波完全消失
(3)地幔含铁、镁的硅酸盐类外核液体或熔融状态内核铁和镍
(4)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厚。
【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1)据图可知E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并在2900千米处消失,说明E为横波,F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故F为纵波,EF在33千米处,速度同时加快,说明A为莫霍面,E在2900千米处突然消失、F减小,说明此处出现了液态物质,故B为古登堡面。
(2)根据第1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在界面A(莫霍面)上横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界面B(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
(3)据图可知C圈层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主要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D为外核,因为横波在此处消失,推断该处的物质状态为液体或熔融状态,H应为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由于地表地形复杂,地壳厚度不均匀,整体来看大陆地壳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构成,且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厚,大洋地壳薄,只有硅镁层。
22.莫霍古登堡薄厚地壳上地幔内核岩石圈横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以及地震波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应为莫霍界面;B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应为古登堡界面。
(2)海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薄;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3)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D+E为地幔,D为上地幔;F+G为地核,G为内核;软流层以上的
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属于岩石圈。
(4)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
因此地震波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横波,原因在于横波在液体中不传播。
11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