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材分析(重点单元)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材分析(重点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7999f6431b765ce050814a0.png)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板块:(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两个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下面,我就本册重点单元展开阐述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二、信息窗教材解读及学与教的建议(一)信息窗1的学习1、信息窗的解读。
情境图呈现的是农村的学生来到城里,从火车站——停车场——居民楼——街心花坛。
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多。
这里有农村学生的新发现,有城里学生的主人翁介绍。
2、教与学的建议(1)红点1的学习两点建议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借助百来认识千。
在摆之前先回忆一下所学的计数单位,在复习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基础上,再用成板的方木块学具一百一百的边摆边数,摆出10个百,然后用计数器再一百一百的拨,当作百位上拨出10个珠子明确10个百后,拨去这10个珠子,在千位上拨上1个珠子。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研读](https://img.taocdn.com/s3/m/d24767e9f61fb7360b4c6599.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研读刘霖霖2018.3.29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材料研读一.教材分析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共分为十个单元。
首先,第一单元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并能够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四、六、八单元的数与代数领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由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到简单的万以内的加减法再到稍复杂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最终能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和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并学会分步计算解决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问题。
第三、五、七单元是几何与图形领域,从开始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最后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课本的第九单元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使学生能够分类统计,用表格,画图等方式呈现出整理结果。
并学会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最后一单元总复习,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下面我主要说一下有余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掌握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
而有余数的除法,只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两部分内容相互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
在上课时给学生提供了摆小棒这一活动,第一次摆请每个同学用八根小棒摆正方形,正好能拼成两个正方形,没有剩余。
体验正好分完的情况。
第二次摆请每个同学用九根小棒摆正方形。
九根小棒能摆两个正方形,还余下一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bc3916b14e852459fb5735.png)
所屈领域单兀学习内容数与代数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二、于拉千——刀以内数的认识四、勒劳的小密蜂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五、田园小卫I;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七、去姥姥家混合空间与图形三、甜甜的梦r來分米毫來的认识六、图形与拼组统计与概率实跋活动九.统计奇妙的动物世界户外活动十、总复习单元知识分析信息窗2的教学的策略。
l 条件允许的可以搞一下精彩回放。
既可以回放当年迎接新千年的盛况,也可以播放晚会节目中的倒计时片断,目的是让学生热身,进入氛围,引出学习秒的必要性和体验秒的作用与长短。
l 秒的建立要通过亲身体验来完成。
除教材中列举的外,也可举其他的例子,特别是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要让学生通过体验知道: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
l 分与秒关系的学习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它们间的关系;二是与时与分间的关系挂钩,使学生了解时、分、秒它们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60 进的。
九我锻炼我健康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学过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已接触过,只是不很系统。
本单元主要学习用“分段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为此,教学时要做到:1、边开展活动边收集数据是本节课学习的前提。
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的活动性,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收集到了一些原始数据,才有可能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所以,建议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或者在课前专门布置),举行相关的体育活动,当然也未必局限于课本中的活动内容,也可根据本校实际开展其他的锻炼活动。
但要注意,活动不是数学课的目的,目的是要把活动中的原始数据记录下来,收集出来。
2、由乱到治是让学生务必体会到的。
统计的功能是什么,那就是面对杂乱、无序的数据,如何使他们变得清晰、有序。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9a1f650e2524de5187ec6.png)
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内容: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休闲假日——混合运算;过年——总复习十个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和我喜欢的地方。
本册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素材选取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广泛选取了新颖、有趣的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存在于他们经验世界的各个领域。
同时,也借以使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区、了解自然等等。
本册的主要素材有魔术、杂技、童话、标本等,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这些素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
例如,乘法口诀的编排,我们从“5的口诀”切入,这样编排,一方面是它的得数特点突出,易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它有五句,易于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自主编制口诀。
又如,分东西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有的事情,丰富的经验已使他们明确平均分物体时,存在两种情况:正好分完和有剩余,因此,教材这样安排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正好分完----认识除法分一分有剩余------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9c5645ccbff121dd368399.png)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材分析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认识学生自己的素材——“我们的鞋码”;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下雨了”、“小小存钱罐”;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南极小客人”、“大海边”;反映环保的素材——“绿色行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素材——“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
2、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的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如口算与笔算独立编排,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的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青岛版二年级教材分析
![青岛版二年级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d45e83bceb19e8b8f6ba0d.png)
探究与验证——估计学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 估计学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 探究与验证 估计学生有两种方法 二是用横式进行计算。不论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把问题解决, 二是用横式进行计算。不论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把问题解决, 既只要把112+103+88的得数求出来即可,这是这个阶段要把握的 的得数求出来即可, 既只要把 的得数求出来即可 目标。 目标。 总结与梳理——指引导学生对横式计算的顺序及书写格式进行梳理。 指引导学生对横式计算的顺序及书写格式进行梳理。 总结与梳理 指引导学生对横式计算的顺序及书写格式进行梳理 教学的切入点是对竖式与横式进行比较、辨析,引导学生发现: 教学的切入点是对竖式与横式进行比较、辨析,引导学生发现: 横式计算的每一次结果,就是把竖式计算的结果一步步写下来的。 横式计算的每一次结果,就是把竖式计算的结果一步步写下来的。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会明白连加运算的顺序(算理)。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就会明白连加运算的顺序(算理)。
前置性作业设计
自学课本72页 页 完成下面的小研究: 自学课本 页-73页,完成下面的小研究: (1)还剩多少个鸭蛋? )还剩多少个鸭蛋? 我的算式: 我的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这么想的:________________ 我是这么想的 (2)要想先算 )要想先算200+150,怎么办呢? ,怎么办呢?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并解答。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并解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本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 )能根据课本信息, 题并正确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并正确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感受交流的乐趣。 )培养合作意识,感受交流的乐趣。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研究报告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ea19c6e45c3b3566ec8b17.png)
(2)红点2的学习。三点建议 l 注重对比发现异同。要让学生比较例2与例1,发现他们的不 同。即例1是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例2的位数相同,位数相同的怎 样比呢?产生新的疑问。
l 比较的方法还是要让学生去探究。尾数相同的怎样比,教师 一开始也不要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充分的商量讨论,然后交流
学生的比较方法。在交流中重点让学生掌握:位数相同数的大小比 较,从高位开始,最高位上的数大他就大,最高位相同,看第2位, 第2位再相同看第3位,以此类推。 l 近似数的学习要求不宜过高。近似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 教 材通过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 一个数的近似数,至于这个近似数近似到什么程度,不要提过高的 要求。要知道这里认识近似数,主要是为下一节的估计服务的。
窗2教与学的建议
2、 在展示交流中推出竖式。在汇报交流时,如果学生在上面的探 究中出现了竖式,教师要及时地推出,如果学生在上面的探究中没 有出现竖式,教师要从自己的角度推出。
讲解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方法。对应横式讲述被除数、除号、除 数的书写位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试商的方法,商的书写位置, 商和除数乘积的位置,余数的位置等。
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乘法口诀求商 3、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窗1教与学的建议
1、情境图的学习 由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集体活动谈话引入。 热身; 读懂图意,找准信息,提出问题。信息太多可板书信息。
对比上面的绿点与这个红点,学习如何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规 律: 平均除:商和余数的单位一样 包含除: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信息窗3教与学的建议 (1)红点1的学习。两点建议 l 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哪种果树多?”这是一个生活问 题,要知道哪种果树多,实际上就是比较一下1200和950的大小, 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也是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过程。类 似的问题在我们的教材中常常出现,老师们要留意。 l 比较的方法要让学生去探究。到底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材中也列举了几种方法,比如:根据位数 的多少来比较,借助中间数来比较等等。最终要使学生理解:位数 多的数较大,位数少的数较小
谢文秀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谢文秀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0bd6027cd184254b35352d.png)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教材分析谢文秀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课程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标准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5.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f0f4f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1.png)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野营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得出算式及分的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几个镜头,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用竖式的方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分一分、写一写、画一画等各种操作中,认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报告89页PPT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报告8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284ecfa76e58fafbb003a4.png)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宵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刁金英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白、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白加减几白。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白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白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 掌
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
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
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写给同事们的建议
我建议我的同事们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十的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