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

合集下载

《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蜡烛》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蜡烛》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阅读理解:(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分析、评价,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优秀3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优秀3篇)为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教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

2.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善良的本质,让学生体会向往和平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学习通过反复、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教学难点:分析蜡烛、炮火的特殊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地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通讯报道——《蜡烛》二、新授课(一)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用两个字来表达读后的感受。

——感动(二)理清文章内容这篇通讯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当时他秋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

今天,在这里,我就来扮演西蒙诺夫,让我们通过合理的想象,还原一下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

“你好,可爱的战士们,我是记者西蒙诺夫,你们真的很英勇,我听说在战场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你们能给我讲一个吗?”(请学生复述故事)“这个故事真的非常感人,但是因为我要写的是一篇通讯,所以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非常的准确,所以我可以再核实一下这几点吗?”【时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蜡烛》语文教案

《蜡烛》语文教案

《蜡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蜡烛》。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资料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感恩他人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蜡烛》。

2.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3. 句子理解:分析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 内容分析: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蜡烛》。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进行实际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蜡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4. 句子理解:分析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5. 内容分析: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蜡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记录下来。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大意和收获。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3.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思路、语言表达和创意发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蜡烛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3篇《蜡烛》教学杂谈篇一〖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教师要加强文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经验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拓展延伸到现实,联系现实谈认识看法,利用文本信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如学习《蜡烛》一文可延伸问:战争还会给人类带来什么苦难?联系你在报刊杂志电视上看到过的事件谈谈看法。

学了《台阶》后拓展问:台阶与人的品格、社会地位书包范文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文本信息作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食粮,扩大体验的范围。

又如,学了诗歌以后让学生设置某种陈述环境,从诗中选取诗句加以运用,缩短诗歌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强活动的刺激感。

〖养成教育:语文教学的捷径〗议读课型──议读贵在活跃思想。

数、理、化、史、地、生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教材中的定理、公式、年代、人物、事件,唯独语文课可以大胆超脱文本,作心灵的远游,不需要记住其中人物的名称、性格、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而主要为了逐步学会阅读运思的方法。

议读课的落脚点还在于“读”字,读出原汁原味来,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从而发现文章的质美理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并与同学分享阅读感受。

而讨论的目的是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表述观点,听取意见,记录要点。

让学生质疑讨论,并不是放羊,老师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力求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

比如:八年级上册第 3课西蒙诺夫的《蜡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课文内容后,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2、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3、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如何让语文课导入语更具吸引力·启迪之美〗诙谐明快的导入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通用3篇)

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通用3篇)

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蜡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蜡烛》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作品。

作品刻画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文中只有关于她的动作描写,没有语言描写。

透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可以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的至情至爱。

作品突出蜡烛这个细节,赋予作品一种亮色。

抒情诗般的结尾,深情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根据课文特点,要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并从字里行间体味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揣摩语句意思。

2、根据课文特点,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

3、领会战争的残酷,体会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1、揣摩语句意思。

2、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二、整体感知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注意把握记叙要素。

)三、粗略探究1、读了本文,肯定有一些片段令你感动不已,请找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2、学生找出自己感动的片段并朗读、分析。

3、老师总结:感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⑴题材感人:战争、炮火、蜡烛、烛光等。

⑵事件感人: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在坟头上的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

四、精细探究1、教师指定探究问题:⑴揣摩语句(课后第二题)。

⑵试分析蜡烛有什么特殊意义。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3、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五、拓展延伸透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设想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的爱。

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生于军官家庭。

1934年开始写作。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讨论明确: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初中语文 蜡烛 教案

初中语文 蜡烛 教案

初中语文蜡烛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 掌握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蜡烛》的相关材料。

2. 蜡烛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学生对蜡烛的了解和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蜡烛》,学生跟随朗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蜡烛的描述,如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等。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三、观察蜡烛(1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蜡烛实物或图片,注意蜡烛的外观、燃烧过程等细节。

2. 每组学生选择一种蜡烛,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想象与创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一支蜡烛,会有怎样的感受和经历。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3. 各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蜡烛的象征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如光明、温暖、希望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各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蜡烛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蜡烛的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3. 学生对蜡烛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精彩7篇)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精彩7篇)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精彩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精彩7篇)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篇1活动目标: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了加深您对于蜡烛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9篇人教版初二语文《蜡烛》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教案篇一品中悟情-----《蜡烛》教学片断实录……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①、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②、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师:这位母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埋葬红军烈士的呢?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感受老妇人当时的处境。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一一朗读,尤其是反复描写炮火的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作了连贯朗读)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况吗?生:当时战争很激烈,硝烟弥漫,炮火纷飞……师: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这位老妇人却依然镇定自若地埋葬这位死去的、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战士,她的举止令人感动,她的精神让人敬佩。

假如你是一名随军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感人的事件,你要用你手中的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变成永恒,你会抓拍哪个画面?(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并说明抓拍这个场景的理由)。

可以直接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我会抓拍这个画面:“然后,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

不久死者已经完全被泥土盖住了。

老妇人还没有满意。

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浮土来继续盖上去。

”这一幅画面可以看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关心,她非常用心地在埋葬烈士,体现了她对红军烈士满怀爱意。

师:哪些词语较能体现出老妇人对红军烈士的用心?生:“几小时”、“还没有满意”生:“竟然”生:“一捧一捧”、“慢慢地”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尊敬。

师:能把“一捧一捧”改成“一捧捧”吗?生:不好。

“一捧一捧”强调她的郑重其事,速度很慢,非常仔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的跨越国界的浓浓*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形象,感受文章感人至深的语言难点::蜡烛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点拨、自读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奉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李商隐-无题)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李商隐-巴山夜雨)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苦.(杜牧-赠别其二)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

(二)作者介绍西蒙诺夫,是苏联作家。

这是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为战争题材,尤以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小说而。

如《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生动的战时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

是不是这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三)梳理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复述故事的时候,注意将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四)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蜡烛》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蜡烛》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蜡烛》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境的积极态度。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形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蜡烛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2)详细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5. 情感拓展:(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悟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亲人朋友,了解他们对于蜡烛的看法和故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4.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蜡烛的实际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蜡烛1 【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早读课朗读),积累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2、教师:了解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和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本文的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东西──蜡烛,谁能告诉我蜡烛有何作用?师:蜡烛的作用就是照明,然而在本文中它又被赋予了什么意义呢?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作者及文体)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南斯拉夫解放战争的史实。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学生朗读课文(默读),理清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四、品读课文,理解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练笔。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篇一」蜡烛语文教案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记叙的要素,概括并理解文章主旨。

2.品析老妇人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揣摩细节描写,品味其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品析老妇人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细节描写,品味其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1.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成语或歌曲呢?蜡烛各有什么寓意?2.学生思考,老师点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借蜡烛写离别。

)《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蜡烛有什么深意呢?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蜡烛呢?今天让一同走近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二、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情况烧灼(zhuó)桥头堡(zhuó)地窖(jiào)匍匐(pú fú)腋(yè)下拂(fú)晓瓦砾(lì)颤巍巍(wēi)西契柯拉耶夫(qì kē yē)舀(yǎo)鞠躬(jū gōng)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竭:尽。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

垂,流传。

朽,腐烂。

2. 快速阅读文章,概括故事大意。

(点拨,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

三、品读语句,感悟人物。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1.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2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1.3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2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1.2学生分享对蜡烛的印象和感受。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

3.生字词学习3.1学生自主查阅生字词,理解词义。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课文理解与分析4.1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2.1对比修辞: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有哪些?起到了什么作用?4.2.2象征手法:课文中的蜡烛象征了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4.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课文拓展5.1教师提供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比较分析。

5.2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享。

6.作业布置6.2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关注学生的朗读表现。

2.教师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4.教师是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挖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5.教师是否有效地进行作业布置,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课上进行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蜡烛》教案10篇

《蜡烛》教案10篇

《蜡烛》教案10篇《蜡烛》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__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

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二战中苏联红军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了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

__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学习这篇__,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们有一个儿子上初中三年级。

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

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

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

作业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但令我们感动。

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给我们震撼。

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

2、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3、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4、投影思考题:(1)复述课文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5、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预期达到:(1)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

《蜡烛》八年级语文教案

《蜡烛》八年级语文教案

《蜡烛》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蜡烛》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细节描写。

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尊重。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情的力量。

学习细节描写,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提问: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亲情的?2.自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哪些亲情故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的?3.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亲情故事。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母亲、女儿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如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亲情的珍视等。

5.写作练习让学生以“亲情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

学生分享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预习下一课《背影》,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蜡烛》,让学生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生活中的细节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写作,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学会感恩和珍惜。

1.导入新课以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提问:你们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亲情的?2.自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哪些亲情故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亲情的?3.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亲情故事。

《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

《蜡烛》语文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蜡烛的赞美之情,理解蜡烛的象征意义。

(2)学会珍惜平凡中的美好,培养感恩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蜡烛》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朗读训练和口语表达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蜡烛》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 朗读与口语表达: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修辞手法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利用蜡烛点燃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的意义。

(2)导入课文《蜡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4.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5. 口语表达练习(1)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6. 小结与作业(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互动交流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蜡烛》教案创意说明: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不可或缺。

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摹写。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将有些描写对象相同的反复摹写进行归类、比较,再品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教学步骤:
一.寻找
1. 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 目的寻读,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3. 意见综合: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二.归类
按内容将这些描写归类集中。

如:
1. 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①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

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

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②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
短短的几次间歇。

③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④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⑤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⑥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⑦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⑧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⑨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⑩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011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2.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

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

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

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

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3. 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②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

③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④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4.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三次写爬
①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

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较安全。

②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

③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写跪
①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

②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

③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

三.分块品析
1. 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2.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

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
亲般的爱。

4.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