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详解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 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等内容,重点讲述管理的六大基本职能决策、沟通、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理论和实施方案,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
2.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管理学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技能为根本。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实现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
课程内容体系:管理学基础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教学方法: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参与式、互动式和体验式的方法体系。
教材建设:以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学基础》(饶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为主教材,构建工学结合、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系统。
二、课程内容选取依据(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连锁门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可胜任连锁企业标店店长、大卖场/总部业务主管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需求: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②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品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等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职业营销方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54019A 课程学时: 72 学分: 4适用专业: 经济类及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课时间: 二年级一开课单位: 管理系大纲执笔人: 胡高喜大纲审定人: 周旭一、课程性质、任务《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直接为培养本科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个相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既注意了工业经济时代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又注意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知识经济等条件下的组织创新。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提升科学的管理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共3.5学分,总课时为60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导论 11、管理与管理者 31.1 为什么需要管理了解1.2 什么是管理理解1.3 管理者做什么掌握2、管理思想的演进 6 2.1 早期的管理思想了解2.2 古典管理理论理解2.3 行为管理理论理解2.4 现代管理学派掌握2.5 当代管理思想了解3、管理环境 4 3.1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了解3.2 管理的外部环境掌握3.3 全球化环境中的管理理解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 4.1管理者的管理道德了解4.2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了解4.3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掌握5、计划概述6 5.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5.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类型掌握5.3 计划编制过程与方法掌握6、目标与目标管理4 6.1 组织目标了解6.2 目标管理掌握7、战略性计划 4 7.1 战略的概念、作用及层次掌握7.2战略性计划的制定理解8、组织设计 6 8.1 组织结构了解8.2 职权关系掌握8.3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掌握8.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9、人力资源管理 4 9.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了解9.2人员招聘与录用掌握9.3培训与考评了解9.4 薪酬管理了解10 组织文化 4 10.1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掌握10.2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了解10.3 组织文化的功能掌握10.4 组织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掌握11 领导 6 11.1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及领导者素质了解11.2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理解11.3 领导的决策及权力掌握12、激励612.1 激励原理与内容型激励掌握12.2 过程型激励理论理解12.3 状态型激励理论理解12.4 综合型激励与激励方法理解13、沟通 413.1 沟通及其作用了解13.2人际沟通方式了解13.3 组织沟通掌握13.4 有效沟通的实现了解14、控制814.1 控制的内涵及作用了解14.2 控制过程掌握14.3控制类型掌握14.4控制方法掌握14.5信息化管理了解15、21世纪的管理理解2总学时:72学时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突出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研究,目的是打下学习管理学的基础(2)对管理各项职能的教学,详细讲授每一项职能的内涵、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
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 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历程。
- 熟悉管理职能和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工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2. 实践教学内容:- 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实地考察- 模拟经营管理- 团队合作与沟通- 创新与创业实践三、实践教学大纲1. 管理案例分析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提高学生对管理理论的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管理案例。
- 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解释。
- 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估。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2. 企业实地考察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现状,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 考察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
- 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管理和运营情况。
教学方法:- 实地考察法- 访谈法- 案例分析法3. 模拟经营管理教学目的: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 选择模拟企业,设定经营目标和约束条件。
- 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企业各部门的负责人。
- 进行模拟经营,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计划、营销策略等。
教学方法:- 模拟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4. 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华 …
(一)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 《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与训练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1、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案例教学、情景分析、材料阅读和课件录像观看,构筑课堂内课 程实训教学体系。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互动式案例教学、 情景分析、材料阅读和课件录像观看。这是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式 互动式案例教学、情景分析、材料阅读和课件录像观看是指结合课堂上教师讲授内容,发动 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与分析,并通过情景分析、材料阅读和课件录像观看来加深对管理问题的 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通过请实际部门的管理人员(公司主管、部门经理、业务主管等)为学生进行管理 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实际管理过程和目前的热点问题有更深的体验。 3、通过组织学生到有先进管理理念、公司绩效显著的知名公司参观学习和或在网上进 行企业调研,使学生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
《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 学 时: 总学时数: 72 (理论课学时数:42 实训学时数:30) 学分:4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管理学基础》是高职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实训的任务: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地 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管理技能培养目标为主线。 实训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应用型管理技能。
具体实训任务包括: 1、帮助学生理解管理的作用、角色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过程; 2、培养分析环境,平衡机会与风险,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3、培养分析问题、提出目标、拟定方案并进行科学化与民主化决策的能力; 4、培养分析组织结构、职能、协调职权关系,制定制度规范的能力; 5、培养人力资源的配备、绩效考核、培训与开发能力; 6、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7、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8、培养对组织和工作目标有效控制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授教化总体请求各教授教化点在具体实施教授教化活动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控制常识的周全性、体系性和重点性的互相结合,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应用成都电大年夜供给的各类多媒体教授教化资本,并对学生进行面授和考前集中复习二、各章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教授教化内容与考察常识点、重难点提示:第一章绪论1、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经由过程本章的教授教化,使学生(1)懂得并控制治理、治理学的含义。
(2)懂得治理实践活动、治理思惟的来源。
(3)懂得并控制治理的性质、治理与外部情况的关系。
(4)懂得治理的本能机能及感化。
(5)懂得治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办法。
2、教授教化重难点提示:治理实践活动及思惟的来源、治理的二重性、治理外部情况的特点及构成、治理体系与外部情况的关系、治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案例分析法与实验研究法的比较。
2、教授教化内容:(1)治理的概念、来源(2)治理的性质、感化(3)治理与外部情况的关系(4)治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办法第二章治理理论的形成和成长1、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经由过程本章的教授教化,使学生(1)懂得中国及西方早期的治理思惟。
(2)懂得并控制泰罗的科学治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治理理论。
(3)懂得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以及厄威克、古利克对古典治理理论体系化所做的供献。
(4)懂得行动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霍桑实验的全过程。
(5)控制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内容。
(6)懂得行动科学的成长及麦格雷戈的人道假设理论。
(7)懂得现代治理论。
(8)懂得并控制现代治理理论的新成长。
2、教授教化重难点提示:古典治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行动科学的概念、治理过程学派、企业计谋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进修型组织3、教授教化内容:(1)西方早期的治理思惟(2)古典治理理论(3)行动科学理论(4)现代治理理论(5)治理理论新成长第三章筹划1、教授教化目标与请求:经由过程本章的教授教化,使学生(1)懂得并控制筹划工作的含义、特点。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任务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结构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
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系。
三、教学模式为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
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本课程创造大量管理课程的实训模式或方法,而最重要的途径,则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专门设立“身边的管理”实践栏目,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元素或机遇,直接应用课程所学管理理论与技能,有意识地加以处理,实现生活化训练。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四、教学媒体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1.主教材:《管理学基础》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配套教材:《管理学基础(第六版)实训教程》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本课程作为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资源登录五、考核实行全程化、全员化、职业化考核。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大纲一、引言• 1.1 课程背景介绍• 1.2 课程目标设定• 1.3 课程重要性及意义二、企业管理概述• 2.1 企业管理的定义• 2.2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2.3 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三、组织管理• 3.1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3.2 组织设计原则• 3.3 组织结构与职权分配• 3.4 组织文化建设四、领导与决策• 4.1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4.2 领导力的要素与发展• 4.3 决策过程与方法• 4.4 决策实践中的困难与挑战五、人力资源管理• 5.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5.2 招聘与选拔• 5.3 培训与发展• 5.4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六、市场营销管理• 6.1 市场营销基本概念• 6.2 市场调研与定位• 6.3 产品策划与推广• 6.4 客户关系管理七、财务管理•7.1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7.2 资金、投资与融资•7.3 财务分析与决策•7.4 风险管理与控制八、战略管理•8.1 战略管理概念与重要性•8.2 竞争战略的选择•8.3 战略实施与评估•8.4 战略管理中的创新与变革九、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9.1 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9.2 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9.3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实践•9.4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十、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10.2 未来发展趋势•10.3 学习心得体会十一、参考文献•[作者1, 《书名1》,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2, 《书名2》, 出版社, 出版时间]。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技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 引言- 企业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企业组织与职权划分- 企业目标的制定与执行3. 企业规划与战略管理- 企业规划与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 企业竞争战略4.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 绩效管理与培训发展- 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问题解决与创新6.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理论与风格- 团队形成与发展- 团队冲突与解决7. 控制与绩效管理- 控制理论与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8.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企业道德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师通过教材和案例研究等方式,介绍和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实践和应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性问题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情景,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席率、参与讨论等。
2. 课堂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等。
3. 期末考试: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4. 项目实践: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项目,并撰写相关报告。
五、教材参考- Robbins, S.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Management (14th ed.). Pearson Education.- Daft, R.L. (2018). The New Era of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 Hill, C.W.L., & Jones, G.R. (2019). 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3th ed.). Cengage Learning.六、参考文献- Mintzberg, H. (1973).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Harper & Row.- Drucker, P.F. (1974).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Harper & Row.-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Free Press.七、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管理学教学大纲
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3课时)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课时)第三章管理与环境(2课时)第二篇计划篇第五章目标与决策(3课时)第五章计划及其制定(2课时)第三篇组织篇第六章组织结构的设计(3课时)第七章人员的配备与权力分配(3课时)第四篇领导篇第八章领导理论(4课时)第九章沟通方法(3课时)第十章激励原理(4课时)第五篇控制篇第十一章控制与控制方法(3课时)《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传媒管理系吴红一、课程的描述«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概念、原理、组织文化等)、管理学的发展史及主流的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等内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组织文化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工具和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培养管理者的素质,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成为一名“运营基层管理人”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管理学的公理性概念。
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
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
三个维度: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的时间隧道”。
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普通高职管理学基础及相关课程,也可用于企业中基层管理者的系统培训,还可供有提升管理能力需求的人员自学使用。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管理技能与满足新时代管理要求为目标,首先从工作场景中的管理入手介绍管理的基础知识,介绍古典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然后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大基本职能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六、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1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展开学习,将每个项目分成多个任务,系统化地学习。
2 .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二)学生课外阅读叁考资料《管理学基础》,何海军,齐绍琼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1 .产教融合,立足实践,将管理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2 .注重应用,兼顾基础,将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
3 .创新结构,优化内容,满足新时代对管理知识的新要求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与任务
1.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任务:
⑴进行管理基本理论与前沿观点的讲授与研讨,使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的内在机制;
⑵开展各种实训活动,特别是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四种核心管理技能和十一项实务管理技能。
二、教学内容结构
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管理职能、实务、技能三层架构的实用型管理学体系。
本课程内容创新目标是“下探”,即注重基层、注重实务、注重技能。
从而构建以能力训练单元为基础结构,以管理职能+管理实务+管理技能为纵向层次,包括“一个目标”、“十项实务”、“六大模块”的内容体
系。
三
、教
学模
式
为
适应重心下移和强化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的教学模式: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
所谓生活渗透式课程模式,是指基于长期养成观与“大培养系统观”,以专门课程为依托,以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为机制,以生活化训练为重点,以网络资源集成系统为平台,将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实训、日常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辐射,实现多维渗透的课程模式。
1.管理情景全程化、系列化渗透。
2.以应用为导向,在管理中学管理。
本课程创造大量管理课程的实训模式或方法,而最重要的途径,则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专门设立“身边的管理”实践栏目,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元素或机遇,直接应用课程所学管理理论与技能,有意识地加以处理,实现生活化训练。
3.组建学生自培养团队,实现生活渗透的常态化。
4.构建主体全员化、横向全方位、纵向全过程、标准职业化的考核体系。
5.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四、教学媒体
建设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高度融合的集成化平台。
1.主教材:单凤儒著.《管理学基础(第六版)》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配套教材:单凤儒编著.《管理学基础(第六版)实训教程》职业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本课程作为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取资源登录
爱课程 /mooc/管理学基础
智慧职教 /portal/管理学基础
五、考核
实行全程化、全员化、职业化考核。
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成绩认定办法为:
每人成绩=课堂主动发言得分-缺席扣分。
2.知识测试。
可实行阶段测试或期末测试两种方案。
采用书面测试或计算机网上测试。
3.实训评分。
所有实训活动与作业均进行评分。
依据工作量和难度大小分别采用一分规则、二分规则、三分规则进行评分。
4.实行职业化、虚拟化评估:以本人阶段所获得分数(或此前所有累计分数),评估学生的管理素质与技能,并对应“虚拟职务晋升”与“虚拟财富积聚”。
六、课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学时为68学时。
课时分配表
七、知识脉络与重点
(知识脉络与重点2)
1许多学校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管理学基础课程,由于实际上课周数少而设置机动课时。
2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考核的重点,即考核点。
是与单凤儒著《管理学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中的“知识测试的重点内容”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