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合集下载

眼科专科疾病应急预案

眼科专科疾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眼科专科疾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眼科专科在医院内发生的各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角膜炎、眼外伤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眼科专科疾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小组:(1)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诊断、救治和转诊工作。

(2)护理支持小组:负责患者的护理、观察和记录工作。

(3)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患者、家属、医院其他科室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四、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患者(1)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眼科专科疾病症状时,应立即向眼科专科值班医师报告。

(2)值班医师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

2. 评估病情(1)值班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对病情进行评估。

(2)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 启动应急预案(1)若病情评估为紧急情况,值班医师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小组、护理支持小组和信息联络小组开展工作。

4. 医疗救治(1)医疗救治小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但不限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护理支持等。

(2)护理支持小组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和记录,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5. 转诊(1)若患者病情需要转诊,医疗救治小组应立即与上级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联系,安排转诊事宜。

(2)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患者、家属及相关部门沟通,确保转诊顺利进行。

6. 应急结束(1)患者病情稳定,无需继续救治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结束应急响应。

(2)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本次应急事件进行总结和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措施1. 加强眼科专科疾病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 配备充足的眼科专科疾病急救药品、器械和设备。

3. 建立健全眼科专科疾病应急预案演练制度,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视力丧失。

为了确保患者在发生眼内炎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眼内炎导致的视力丧失风险。

2. 提高医护人员对眼内炎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眼科感染控制,防止眼内炎的传播。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发现眼内炎症状(1)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判断是否为眼内炎。

(2)如确诊为眼内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1)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抗感染治疗、眼部护理等。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取得家属配合。

(4)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眼内炎传播。

(5)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寻求支持。

3. 患者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降低视力丧失风险。

五、应急物资准备1. 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 眼部护理用品:如眼药水、眼药膏等。

3. 隔离设施:如隔离病房、隔离床等。

4. 其他应急物资:如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仪等。

六、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眼内炎诊疗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预案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总结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八、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五年。

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九、预案解释本预案由眼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眼内炎应急预案

眼内炎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可能由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

手术后病人由于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眼内炎。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及时发现和诊断眼内炎患者,降低死亡率。

2.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眼内炎对患者的视力影响。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眼内炎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眼科主任担任组长,眼科医师、护士、院感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

四、预案内容1. 早期发现与诊断(1)对手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发现眼部红、肿、痛、热、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立即通知眼科医生。

(2)医生对疑似眼内炎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2. 报告与通知(1)一经确诊为眼内炎,立即向医院感染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报告。

(2)通知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3. 治疗措施(1)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必要时进行眼内药物注射、玻璃体切割等手术治疗。

(3)加强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防止感染扩散。

4.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预防手术感染。

(2)加强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并发症。

(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眼内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5. 应急救援(1)发生眼内炎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包括患者转运、药物供应、设备保障等。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实际需求。

2. 定期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眼内炎的能力。

3. 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六、预案终止1. 眼内炎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病情稳定,无复发风险。

2. 相关科室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无其他突发事件。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审批程序与发布实施
审批程序
预案的审批应由专业医疗机构或专业委员会进行,以 确保预案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发布实施
预案经过审批后,应由相关单位发布实施,同时进行 必要的宣传和培训,以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预案 内释权归属
预案由医院眼科部门负责解释,并由医院医疗管理部 门监督执行。
提供食品、水、住宿等基本生活保障 ,确保应急队伍的日常生活需求得到 满足。
06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
要点一
培训计划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内炎应急预案的培训,培训对象为全 体医护人员,培训时间安排在年度工作计划中。
要点二
培训内容
详细讲解眼内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 原则,同时强调眼内炎的紧急处理措施和护理要点。
眼内炎的发展。
可操作性
评估预案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关人员是否能够根据预案进行
有效的处理。
修订时机与修订内容
修订时机
当眼内炎的发生出现新的情况或变化时,应及时修订预 案。例如,新的病原体的出现、新的抗感染药物的出现 等。
修订内容
根据新的情况或变化,修订预案中的相关内容。例如, 增加新的病原体引起的眼内炎的处理措施、更新抗感染 药物的使用方法等。
VS
信息发布
眼内炎的信息发布需要遵循及时、准确、 透明的原则,向社会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处置进展和防控措施等相关信息,以保障 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05
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储备足够的抗生素、 消炎药物、抗真菌药 物等治疗眼内炎的必 需药品。
确保应急电源和照明 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正常工作。
预案级别与响应标准
01 02 03 04

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模板

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模板

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模板
一、术前准备
确保所有手术设备经过严格消毒,并处于完好状态。

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过敏史、既往病史等,以排除手术禁忌症。

同时,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二、术中管理
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

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调整输液速度或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

对于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或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暂停手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术后处置
手术后,患者需转入恢复室进行观察,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关注视力变化、眼部疼痛等情况。

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四、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反应团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团队成员能够迅速集结,各司其职,有效应对。

医院应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支援。

五、培训与演练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提高他们对紧急情况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总结而言,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是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医疗机构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并通过不断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终达到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眼科护理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眼科护理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眼科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2. 加强眼科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3. 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眼科护理安全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眼科护理安全应急预案。

2. 小组成员: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若干名。

3. 小组成员职责:(1)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眼科护理安全应急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应急演练的组织和实施。

(3)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参加应急演练,收集和反馈相关信息。

四、预案内容1. 术前护理安全应急预案(1)术前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病史、过敏史等,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室内各项设备、药品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3)术前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4)术前用药: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观察患者反应。

2. 术中护理安全应急预案(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4)及时处理术中突发状况,如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等。

3. 术后护理安全应急预案(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2)观察手术部位情况,预防并发症。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4)指导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预防术后视力下降。

4. 特殊情况应急预案(1)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

(2)患者发生出血:立即止血,必要时给予输血治疗。

(3)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给予除颤等抢救措施。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术后突发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术后突发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眼内炎是眼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

为提高临床应对术后突发眼内炎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术后突发眼内炎应急处理小组,由眼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眼科医师、护士、药师、院感科人员等。

2. 小组成员职责:(1)眼科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及病情观察;(2)护士:负责患者护理、药物管理、病情观察及报告;(3)药师:负责药物配制、用药指导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4)院感科人员:负责院感防控、消毒灭菌及培训。

三、应急流程1. 发现症状(1)患者出现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2)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 诊断(1)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眼压等;(2)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眼内炎。

3. 治疗(1)根据眼内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及时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3)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4.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疼痛、视力、眼压等;(2)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

5. 报告与沟通(1)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患者病情;(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6. 院感防控(1)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等院感防控措施;(2)对感染源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7. 教育与培训(1)对医护人员进行眼内炎防治知识的培训;(2)提高医护人员对眼内炎的识别、诊断及治疗能力。

四、应急物资储备1.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2. 眼科手术器械、敷料、消毒液等;3. 静脉输液器、注射器等;4. 眼科检查设备。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眼科医护人员对术后突发眼内炎的应对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悉本预案,提高对眼内炎的识别、诊断及治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眼内手术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操作,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眼内炎的情况。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术后康复,现就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向大家通知如下。

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的防范1.严格消毒:术前和术中要做好眼部的消毒工作,避免任何细菌感染的风险。

术中医护人员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并保持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2.使用无菌材料:术中使用的所有外科器具、手术器械以及术中所需要的液体等都必须是无菌的,以免导致术后感染。

3.术后用药:术后应根据医嘱规定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术后眼内炎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4.术后休息:术后的患者需要有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恢复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外界环境对眼部的刺激。

5.定期随访: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和检查,以及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药物的调整。

二、术后眼内炎的应急处理预案1.首先,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及时进行观察。

如果患者出现眼部红肿、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注意,并询问患者其他症状的表现。

2.紧急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眼内炎的迹象,应当立即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并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滴眼。

同时,保持患者眼部的清洁和湿润,避免炎症的扩散。

3.暂时处理:在等待医生和相关手术团队的到来之前,我们可以暂时清洗眼部,用纱布带进行冷敷,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4.协助医生:当医生及相关手术团队抵达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将详细的病情报告和观察到的症状告知医生,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5.后续处理:医生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进行患者术后护理指导。

对于出现严重眼内炎的情况,应及时向医院上级报告,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病例分析和溯源。

通过建立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可以有效提高对术后眼内炎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术后感染的风险。

眼科应急预案范文

眼科应急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为了提高眼科手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医疗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眼科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旨在指导眼科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小组:(1)抢救小组:负责现场抢救工作,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抗休克等。

(2)护理小组:负责患者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病情、处理并发症等。

(3)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分发。

(4)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医院其他部门、患者家属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三、预案内容1. 术前准备(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过敏史等。

(2)准备手术所需的各项设备、药品和器械。

(3)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2. 术中应急处置(1)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报告。

(2)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启动抢救小组,进行心肺复苏。

(3)发生休克时,立即启动抢救小组,进行抗休克治疗。

(4)术中发生电灼伤时,立即进行局部冷敷,防止烫伤扩散。

(5)术中发生感染时,立即更换手术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6)术中发生火灾时,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疏散。

3. 术后应急处置(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患者发生出血时,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3)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时,立即进行吸氧、吸痰等处理。

(4)患者发生躁动时,立即进行安抚,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5)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眼科医护人员进行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3.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眼科手术的新情况。

五、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眼科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应急预案引言眼内炎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应急预案,希望能对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提供有益的指导。

1. 定义和病因眼内炎指的是眼球内部发生的炎症反应,通常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导致的。

术后发生眼内炎是指在眼部手术后出现的眼内炎症,一般发生在手术后第一周内。

常见的术后眼内炎的病因包括手术器械不洁净、手术创口感染、手术后护理不当等。

术后眼内炎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充血、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

2. 应急预案2.1 术后眼内炎的早期判断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早期判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痛、充血、视力下降等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对于有炎症反应的患者,可以使用眼内炎的筛查工具,如眼底检查、眼内液体分析等。

2.2 应急处理措施当患者出现术后眼内炎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以下处理措施:•立即停止使用任何眼药水或眼药膏;•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经常清洗眼睛以保持清洁;•患者需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如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口服抗生素;•避免揉搓眼睛,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2.3 紧急手术处理对于严重的术后眼内炎,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处理。

手术的具体步骤包括:•洗净术区,使用外科抗生素洗涤眼球表面和眼眶;•切除或处理导致眼内炎的病因,如切开脓肿、清除异物等;•植入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2.4 术后管理和康复完成紧急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管理和康复,包括:•继续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口服抗生素,按医生的建议用药;•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遵守医生的复诊和复查安排;•患者和家属需定期与医生沟通,报告治疗效果和任何不适症状。

结论术后发生眼内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视力恢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123医院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各科室:为规范我院内眼手术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眼内炎感染,我院在《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特制定《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123医院2018年8月24日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措施适应人群:内眼手术患者,眼外伤患者。

(一)术前防范措施1. 术前排除眼部感染灶,术前1d或更早给予泪道冲洗,若为择期手术,冲洗泪道后有脓性分泌物,则先予以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2.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 局部抗生药物的使用。

常规术前连续1-3d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广谱抗菌滴眼液,4次/d;若仅使用1d,则采用频繁点眼6-8次/d。

4.睫毛处理。

采用眼部专用消毒剂冲洗结膜囊以及消毒睫毛根部,并使用手术薄膜将睫毛或睑缘完全包入。

5、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精神,I类切口手术全身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常规白内障手术一般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物,如有遇到高龄(60岁以上)、糖尿病、外伤、独眼等特殊病例可酌情使用全身身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措施,并在病例上做好备注。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的炎症。
包括眼球本身(前部和后部) 和眼内容物(玻璃体、视网膜 、脉络膜和视神经)的炎症。
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免疫 异常等。
眼内炎的发病机制
微生物侵入眼内后,首先在角膜和结膜表面繁殖,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 若感染继续发展,可穿过角膜和结膜血管网进入眼内,引起眼内感染。
眼内炎发病机制与感染菌种、机体防御机制、抗生素使用等有关。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眼内炎的基本信息 •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概述 • 眼内炎应急预案的流程 • 眼内炎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 眼内炎应急预案的总结与改进 • 眼内炎应急预案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眼内炎的基本信息
眼内炎的定义
眼内炎是指由微生物侵入眼内 ,并在眼内生长、繁殖而引起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如救护车、移动检测设备、消毒设备等,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加强技能培训
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眼内炎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开展模拟演练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开展公众眼内炎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演练
眼内炎的危害
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波及整 个眼球组织,导致视力严重下 降甚至失明。
严重感染可引起败血症、脓毒 血症等全身感染,危及患者生 命。
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 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 症状。
02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概述
制定眼内炎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可能导致视力丧失和眼球摘 除,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相关人员 的认知和处理能力,为应急预案的有 效实施提供保障。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及时治疗眼部不适
如出现眼部不适,如疼痛、瘙痒、异物感等,应 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避免乱用药物
不要随意使用药物,特别是消炎药物和抗生素,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04
眼内炎的护理建议
家庭护理指导
保持眼部清洁
避免刺激
定期用生理盐水擦拭眼部,以保持眼部清洁 ,防止感染。
避免接触烟雾、灰尘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加 重炎症。
疫苗接种与预防
01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 相关疫苗,预防眼内炎的发生。
02
遵循疫苗接种规定
按照疫苗接种规定,按时接种,确保 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
了解疫苗接种禁忌症
在接种前,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 注意事项,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 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根据病情轻重,眼内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 慢性三种类型。
病因与病理
01
眼内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微生物感染、外伤、化学伤、辐射等因 素,其中微生物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02
病理机制主要是微生物侵入眼球壁,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眼内炎的病理变化包括眼球壁的炎症、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
03
离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避免过度用眼
虽然眼内炎已经得到治疗,但是在康复期间,患者还是应该避免 过度用眼,以免引起视力疲劳和再次发生炎症。
05
眼内炎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制定眼内炎防控方案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制定全面的眼内炎防控方案,明确防控目标、策略和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眼内炎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病例,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一、引言眼内炎是眼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视力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制定本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应急预案目的1.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术后眼内炎的死亡率;2. 提高眼科手术质量,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3. 加强眼科医护人员对术后眼内炎的预防和救治能力。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术后眼内炎应急处理小组,由眼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2. 设立应急值班室,负责接收和处理术后眼内炎的紧急情况;3. 组建应急救治队伍,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术后观察(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视力、眼压、眼红、眼痛、分泌物等;(2)发现疑似眼内炎症状时,立即通知应急处理小组。

2. 诊断与评估(1)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2)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眼内炎;(3)对疑似眼内炎患者进行血常规、炎症指标等检查,协助诊断。

3. 应急处理(1)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2)对患者进行局部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生素滴眼液、眼内注射抗生素、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全身静滴等;(3)若病情严重,可考虑进行玻璃体切除术。

4. 转诊与后续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转诊至上级医院;(2)对转诊患者,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3)对留院治疗患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术后随访(1)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2)对疑似眼内炎患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眼内炎的认识。

五、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眼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术后眼内炎的预防和救治能力;2. 完善眼科手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3. 加强药品和器械管理,确保药品质量;4.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5.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眼科手术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眼科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休克、术中物品清点不符、病人坠床、电灼伤、接触感染物或利器、火灾、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患者发生躁动、术后出血、急性呼吸道梗阻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眼科手术应急处置预案。

2. 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眼科手术应急处置工作。

3. 医护人员:负责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监护和应急处置。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手术前护理应急预案(1)术前血压升高延迟手术的应急预案1)安慰患者和家属,讲解血压升高对手术的不利影响。

2)遵照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3)恢复手术前的饮食、治疗与护理。

4)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术前心理护理,预防术前血压再次升高。

5)查找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手术再次推迟。

(2)手术室资源不足情况下应急预案1)手术室作为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应积极响应医院的统一部署。

2)快速组织人员、设备、仪器、卫生材料等,保障抢救治疗工作的顺利、有效。

2. 手术中应急预案(1)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应急预案1)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启动急救设备。

2)通知麻醉科、内科等相关科室协助救治。

3)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抢救。

(2)手术病人休克的应急预案1)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如静脉输液、输血等。

2)通知内科等相关科室协助救治。

3)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抢救。

(3)术中物品清点不符时的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手术,重新清点物品。

2)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病人坠床时的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手术,对患者进行急救。

2)通知内科等相关科室协助救治。

3)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配合抢救。

(5)术中发生电灼伤的应急预案1)立即切断电源,对患者进行急救。

护士眼科应急预案范文

护士眼科应急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眼科手术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为了确保眼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眼科手术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护士对眼科手术风险的认识,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

2. 加强护士对眼科手术应急预案的掌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减少眼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预案组织结构1. 眼科手术护理小组:由眼科护士长、资深眼科护士、护士组成。

2. 应急小组:由眼科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四、预案内容1. 手术前护理应急预案(1)术前血压升高:安慰患者,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恢复手术前的饮食、治疗与护理,给予心理护理,查找血压升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手术再次推迟。

(2)手术室资源不足:手术室应积极响应医院统一部署,快速组织人员、设备、仪器、卫生材料等,保障抢救治疗工作的顺利、有效。

2. 手术中护理应急预案(1)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医生、护士协助抢救,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液、抗过敏、抗感染等。

(3)术中物品清点不符:立即查找原因,如发现物品丢失或错误,立即通知医生和麻醉师,重新核对物品。

(4)病人坠床: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病人坠床,同时呼叫医生和护士协助处理。

(5)术中电灼伤:立即进行局部冷却,防止烧伤加重,同时呼叫医生和护士协助处理。

(6)术中接触感染物或利器: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7)术中火灾:立即报警,组织人员疏散,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8)手术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呼叫医生和护士协助处理。

(9)手术患者发生躁动:给予心理安慰,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

(10)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11)急性呼吸道梗阻: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3. 术后护理应急预案(1)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眼科术后,要防感染性眼内炎

眼科术后,要防感染性眼内炎

眼科术后,要防感染性眼内炎
王莹
【期刊名称】《漫科学(新健康)》
【年(卷),期】2024()1
【摘要】临床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均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术后恢复期间受病理、手术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影响预后。

因此,做完眼科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患者还需要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防护,以保障手术效果。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王莹
【作者单位】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及直接经济损失
2.眼科术后,要防感染性眼内炎
3.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4.某三甲眼科医院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科紧急预案

眼科紧急预案

一、总则1. 为确保眼科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眼科急救水平,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眼科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3. 本预案旨在提高眼科医护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眼科紧急救治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2. 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负责具体实施紧急救治措施。

3. 眼科紧急救治小组职责:(1)制定和完善眼科紧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2)负责眼科紧急救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3)负责对眼科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4)负责对眼科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

(5)负责与医院其他科室、急救中心、公安、消防等部门保持沟通和协作。

三、紧急救治流程1. 病人入院(1)接诊医生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眼科紧急情况。

(2)若为眼科紧急情况,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通知相关医护人员。

2. 紧急救治(1)接诊医生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根据病情,迅速采取以下措施:①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② 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

③ 对眼部进行紧急处理,如清洗、包扎等。

④ 对其他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3. 紧急转运(1)若患者病情严重,需立即进行转运。

(2)转运前,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做好相关护理措施。

(3)与转运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4. 紧急会诊(1)若患者病情复杂,需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

(2)会诊内容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方案、手术方案等。

四、紧急救治措施1. 眼部外伤(1)对眼球进行清洁,防止感染。

(2)根据伤情给予包扎、缝合等处理。

(3)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预防感染。

2. 眼部感染(1)根据感染程度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

(2)必要时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

(3)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3. 视网膜脱离(1)立即进行眼部检查,判断视网膜脱离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医院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各科室:为规范我院内眼手术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眼内炎感染,我院在《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特制定《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123医院2018年8月24日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措施适应人群:内眼手术患者,眼外伤患者。

(一)术前防范措施1. 术前排除眼部感染灶,术前1d或更早给予泪道冲洗,若为择期手术,冲洗泪道后有脓性分泌物,则先予以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2.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 局部抗生药物的使用。

常规术前连续1-3d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广谱抗菌滴眼液,4次/d;若仅使用1d,则采用频繁点眼6-8次/d。

4.睫毛处理。

采用眼部专用消毒剂冲洗结膜囊以及消毒睫毛根部,并使用手术薄膜将睫毛或睑缘完全包入。

5、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精神,I类切口手术全身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常规白内障手术一般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物,如有遇到高龄(60岁以上)、糖尿病、外伤、独眼等特殊病例可酌情使用全身身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措施,并在病例上做好备注。

6、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7.手术人员要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8.术前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准备;保证睡眠;避免感冒,术前更换清洁手术衣,戴一次性帽子,鞋套。

(二)术中防范措施1、结膜囊消毒。

使用浓度为1%聚维酮碘进行结膜囊消毒。

2、手术切口。

手术结束时要确保切口的密封性,必要时进行缝合,维持正常的眼压。

3、抗菌药物灌注液。

万古霉素不应在普通患者中使用,但对于高危、高龄、糖尿病和独眼等一些特殊情况可采用含万古霉素的灌注液。

4、术中发生意外更换手术医生。

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手术过程中,如出现手术医师不能处理的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由上级医师另指派手术医师并评估是否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或多学科联合手术。

5、前房抗菌药物注射。

研究结果表明术毕前房注射10g/L头孢呋辛0.1ml是预防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方式,当头孢霉素过敏时,可考虑注射1g/L莫西沙星0.1ml或 5 g/L 莫西沙星 0.05 ml,也可采用 0.1 g/L 万古霉素前房灌洗替代。

但应强调的是,在使用较高浓度万古霉素(即 10 g/ L 万古霉素 0.1 ml)前房注射时,须注意有可能发生出血性梗阻性血管炎。

6、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

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是针对疑似病例、早期病例的治疗方法或在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前的初期治疗措施,不必连日给药,建议2-3 d注射1次。

7、结膜下注射抗菌药。

有研究结果表明,结膜下使用抗菌药可显著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

临床医师在术毕时可采用抗菌药眼膏涂眼或选择结膜下注射抗菌药。

(三)术后防范措施1、局部药物使用。

术毕,应用抗菌药物眼膏并用纱布遮盖术眼,术后次日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非甾体抗炎滴眼剂,4-6次/d;2、全身抗菌药物使用。

常规手术术后一般不全身使用采用抗菌药物,但对感染高危患者如高龄(60岁以上)、糖尿病、外伤、独眼等特殊情况可以考虑采用。

3、定时查看患者情况。

主管医师应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若患者出现术眼疼痛则需及时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另外,一旦患者出现眼脸肿胀,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角膜混浊、水肿等现象,且在裂隙灯下可以看到角膜后沉积物,房水混浊,玻璃体内有灰白色颗粒状、棉絮状混浊物等症状怀疑发生眼内炎时,需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采集玻璃体腔液或前房液进行微生物培养,进行针对性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患者密切观察其眼睛恢复情况。

(四)手术室及病房管理1、人员管理。

(1)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每间手术室限制3-5人;(2)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更换手术衣,手术专用鞋、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3)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2、环境管理。

(1)保证手术室环境清洁,门窗关闭,手术开始前1小时开启空气消毒机至手术结束;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清扫。

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3)手术间空调及空气消毒机每月清洗滤网,有专人管理,有相关记录;④病房应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每日湿式打扫地面、桌面,对于长期住院患者,每周更换被服一次,有明显污物时及时更换,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3、物品管理。

(1)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术后所用手术巾,器械,物品等一人一用一清洗一灭菌;(2)无菌器械存放环境和条件符合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

(五)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严格遵照《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要求执行。

病理性废物放置专用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做到无渗漏;损伤性废物置于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装入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均应做到严密包装,严格交接,粘贴醒目标识并加以注明,及时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站。

(六)健康宣教:1、注意眼部卫生及按时用药,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有效期及保存环境。

2、注意保持眼部卫生,勿用不干净的毛巾擦眼睛周围,或用手揉眼,外出时可佩戴眼镜挡风沙。

3、瞩患者及家属勤洗手,勤剪指甲。

4、已经感染眼内炎的患者宜单人单病种隔离,减少探视人员。

毛巾脸盆等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且应做好床边接触隔离。

接触病人前后要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诊断及应急处理预案(一)眼内炎的定义术后眼内炎:是外源性眼内炎的一种,是指病原菌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眼内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感染及眼症反应,通常是指累及到玻璃体腔的眼内感染及炎症反应是一种少见但严重危害视力预后很差的致盲性眼科急症。

(二)术后眼内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

患者术眼出现明显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眼睑肿胀、痉挛,结膜水肿、充血,结膜囊的黄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专科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球结膜充血及水肿,角膜基质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后沉着,前房闪辉或积脓,瞳孔传入阻滞以及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表面见渗出物等炎症的表现。

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血管收缩、眼底出血斑和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浸润病灶。

个别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全眼球炎,近而出现眼球突出、眼睑和眼肌运动障碍。

3、实验室检查。

收集患者术眼前房水、玻璃体腔液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培养结果为阳性。

(三)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危险因素1、术前因素。

(1)眼附属器的感染,如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和角膜接触镜;(2)另一只眼为义眼;(3)二期人工晶体植入;(4)全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糖尿病、肾功能障碍、肿瘤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2、术中因素。

(1)眼睑,结膜未充分消毒;(2)手术时间过长;(3)后囊膜破裂;(4)植入晶体的巩膜膜线固定;(5)手术器械留置眼内;(6)透明角膜切口(有争议)3、术后因素。

(1)伤口关闭不全;(2)虹膜或玻璃体嵌顿;(3)不充分的缝线埋入;(4)拆线;(5)手术后滤泡(四)术后患者突发眼内炎应急预案(五)术后诊断眼内炎的处理预案1、专科检查。

术后发生眼内炎时,必须进行专科检查。

(1)必须检查视力、视功能及眼底;(2)进行眼前节拍照、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B超检查,行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测定等辅助检查。

根据裂隙灯显微镜下1mm×1mm视野中前房炎症细胞的数量,将炎症细胞分为6级,即0、0.5+、1+、2+、3+和4+。

2、实验室检查鉴定致病菌。

在确诊时必须鉴定致病菌,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如果考虑厌氧菌,要注意厌氧菌培养。

最理想的采集标本应包括前房水(0.1~0.2ml)和玻璃体腔液(0.1~0.2ml),建议采用玻璃体切割头干切采集玻璃体液。

3、治疗方案的选择。

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1)第一阶段:仅前房炎症细胞2+,未见前房积脓和玻璃体混浊,须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采取前房抗菌药物灌洗(或)辅助疗法;(2)第二阶段:出现前房积脓,眼B超未见玻璃体混浊,可进行前房灌洗和玻璃体内注射联合辅助疗法;(3)第3阶段:前房积脓合并玻璃体混浊,直接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玻璃体注射辅助疗法。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每隔4~6h观察1次病情,对于病情迅速发展者,需每隔2h观察1次病情,并根据病情所处阶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4、全身抗菌药物使用。

为减少注射药物向眼外弥散,维持玻璃体腔药物浓度,重症急性化脓性眼内炎应全身使用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同的抗菌药物治疗。

5、术后眼内炎患者转诊预案。

(1)科间转诊:患者因治疗需要转科应事先征得转入科会诊同意。

经治医师开具转科医嘱、做好转科记录、通报住院登记,按商定的时间转科。

转出科应派人陪送患者到转入科,交代有关病员的情况。

转入科写转入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2)转院:由于患者病情超出了本院的专业范围或医疗水平,或应患者及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由科内讨论,主管医师填写《转诊单》,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字,报医务科及主管院长批准,并积极与转入医院沟通协商,征得转入医院同意后批准转院。

转出科室应积极协助患者办理转院手续。

6、慢性囊袋性眼内炎处理预案。

(1)定义及临床表现慢性囊袋性眼内炎可能出现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其表现为一种慢性、隐匿和复发性肉芽肿虹膜睫状体炎。

最初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效,但药物减量后可复发。

临床体征包括大的角膜后沉着物、少量前房积脓、轻度前部玻璃体炎性反应、囊袋内的白色斑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