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专题--高中力学(受力分析总结及题型分析)

专题--高中力学(受力分析总结及题型分析)

专题二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电力、磁力、浮力等).所有物体都要进行力分析,不得遗漏。

可以假设为有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切线(与接触面平行)方向。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任意方向:F 合=0 或者 任意方向建立的坐标⎩⎪⎨⎪⎧F 合x =0F 合y =0 3、共点力平衡的几条重要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解读: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推论.(1)、物体受力平衡: (比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任何方向建立的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均受力平衡(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例如,物体受三个力作用,且平衡,任意方向建立坐标,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题2、3)题型分析2.[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滑滑梯是小孩很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图2所示,一个小孩正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则()A.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弹力大小相等图2B.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C.小孩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分析:如果物体受三个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D3.[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如图3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A.mg cos θB.mg tan θ C.mgcos θ D.mgtan θ图3解析:取光滑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小球是光滑的,因此小球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由于小球静止,则有坐标轴上的力平衡。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突破考点05受力分析三力大小的计算含解析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突破考点05受力分析三力大小的计算含解析

考点05 受力分析(三)力的大小的计算1.驾驭力的计算公式2.驾驭求解平衡问题中力的大小的两种方法(矢量三角形、正交分解法)3.驾驭求解非平衡问题中力的大小方法4.能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求解力的大小力大小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公式法、力学方程、牛顿第三定律,这三种计算力的大小方法中,采纳运动状态找寻力学关系,列方程式求解这一类型(其次类)的题目较多,本专题也是重在强化这一类型的训练。

详细状况如下:(一)公式法(二)结合运动状态,采纳力学方程计算1.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的类型:①匀速运动;②静止;(2)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特点: F合=0(3)处理方法①矢量三角形:若物体受到三个力F 1、F 2、F 3处于平衡状态,一般采纳矢量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来表示各个力的关系②正交分解法:若物体受到多个力F 1、F 2、F 3…F n 处于平衡状态,一般采纳正交分解法,可列出的力学方程为: 在x 轴,ΣF X =0;在y 轴,ΣF X =02.非平衡状态 非平衡状态求力的大小的解决方法多数状况下采纳正交分解法,物体在非平衡状态对应的坐标轴上的力学方程为:F 合=ma(三)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计算计算力的大小时可以采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通过转换受力对象来求解力的大小例1.(2024·原创经典)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 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 )A.推力F 大小为mg/tanθB.推力F 大小为mgtanθC.若推着物体向上匀速滑动,F N 增大D.若推着物体向上匀速滑动,F N 将减小【答案】 AC【解析】本题考查应用矢量三角形、动态三角形解决平衡问题由题意可知,小滑块处于平衡状态,且它受力个数为3个,可采纳矢量三角形来表示三个力间的力学关系。

滑块的受力示意图如图1,将三个力平移后构成下图2虚线所示的矢量三角形,则推力F 与重力的力学关系为:tanθ=mg/F,所以F=mg/tanθ,A 对,B 错;若推着物体向上滑动,矢量三角形的最右端的顶点将沿水F NF G F N FG平衡状态下力的大小的计算 题 组 1平虚线向右移动,FN 、F 对应的边在增大,所以FN 、F 两个力均增大,C 对,D 错。

高一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精选)

高一物理力学受力分析专题(精选)

受力分析练习:1.画出静止物体A 受到的弹力: (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2.画出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 并写出施力物: (表面不光滑)3: 对下面物体受力分析:1)重新对1.2两题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图的右侧画)2)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并写出各力的施力物)F AB A AF A A 静止不动 F A A 向右匀速 A A 相对斜面静止 A A 沿着斜面向下运动 F A F A A 匀速下滑 沿传送带匀速上滑的物块AAM m m c A B3)对水平面上物体A 和B 进行受力分析, 并写出施力物(水平面粗糙)4) 分析A 和B 物体受的力 分析A 和C 受力(并写出施力物)思路点拨1.如图所示, 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水平力F=80N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上, 物体与墙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用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弹力大小为________N 。

(g=10N/kg )2.如图所示, 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 质量为20kg, 物体与水平面间 ,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还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F=10N 的拉力的作用, 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方向_______。

(g=10N/kg )3.如图, A 和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 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分析A.B 物体所受的力, 并指出B 所受的每一力的反作用力。

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的物体A, 放在粗糙的斜面上静止不动, 试画出A 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并标出个力的名称。

A B AA 沿着水平面向左运动 A A 沿着墙向上运动A A 沿着水平面向右运动 A 、B 相对地面静止 A 与皮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 B F A 、B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 B F A 、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 B A 、B 相对地面静止 木块A 沿斜面匀速上滑 F V A B A B CA B A 、B 相对地面静止 A 、B 、C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 、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物体静止不动 物体静止不动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沿桌面匀速运动, A B AF2.重G=5N 的木块在水平压力F 作用下, 静止在竖直墙面上, 则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f = N ;若木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 则当压力FN = N 时木块可沿墙面匀速下滑。

力学、受力分析—知识点+方法+例题

力学、受力分析—知识点+方法+例题

1高中物理——力学专讲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 EMBED Equation.3 |⇒做对不扣分”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力的合成定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 1、F 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a 。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精选.)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精选.)

高中物理力学及受力分析专题复习(精选.)力的专题复习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1.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有( ).(A)重力(B)拉力(C)动力(D)支持力(E)弹力答案:AE【】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在力的图示法中,线段长短与对应力的大小成正比答案:CD6.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高中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力学问题经典例题解析

高中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力学问题经典例题解析

高中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力学问题经典例题解析引言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力学问题常常出现,因此复力学问题经典例题对于期末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力学问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例题解析1. 平抛运动问题题目:一个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_0$平抛,求小球在飞行过程中的最大高度和飞行的时间。

解析:在平抛运动中,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恒定不变,而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作用逐渐减速,直至达到最高点后再加速下落。

因此,通过分析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最大高度:在最高点时,小球的竖直速度为零,利用运动学公式$v^2 = u^2 + 2as$可以求得最大高度。

- 飞行时间:利用运动学公式$s = ut + \frac{1}{2}at^2$可以求得飞行时间。

2. 牛顿第二定律问题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作用力$F$,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可以得出加速度$a =\frac{F}{m}$。

根据题目给出的质量和作用力,带入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

3. 弹簧振子问题题目:一个质点挂在一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求其振动周期。

解析: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通过劲度系数和质量来表示。

振动周期$T$满足公式$T = 2\pi\sqrt{\frac{m}{k}}$,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带入题目给出的数值即可计算出振动周期。

结论本文对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几类经典例题进行了解析,包括平抛运动问题、牛顿第二定律问题和弹簧振子问题。

通过对这些例题的分析和求解,可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期末复习中提升解题能力。

希望本文对学生们的高中物理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专题复习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1.下述各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有( ).(A)重力(B)拉力(C)动力(D)支持力(E)弹力答案:AE【】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在力的图示法中,线段长短与对应力的大小成正比答案:CD6.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1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2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重力是矢量。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1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

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例如:发生超重和失重的现象时,重力的大小仍是mg【】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其中心处C.用一根悬线挂起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指向地心(C)在同一个地方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的重力【7.弹力1.产生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形变(挤压或拉伸)。

2.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如下:(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

(3)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沿杆。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1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由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x为形变量,即弹簧伸缩后的长度L与原长Lo的差:x=|L-L0|,不能将x当作弹簧的长度L ○2一般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例2小车的例子就说明这一点。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有弹力作用(B)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又发生弹性形变的两物体之间(C)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答案:BC【】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D.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折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一固定一质量为m的球,则当小车静止时和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运动时杆对球的弹力大小及方向如何?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即与引起该摩擦力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斜面)向上。

3.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外力及物体运动状态有关,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速)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

静摩擦力的变化存在一个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即物体将要开始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2)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N度有关;N指接触面的压力,并不总等于重力。

【】6.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A)8N,方向向右(B)8N,方向向左(C)2N,方向向右(D)2N,方向向左【】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不同方向以不同速度V l、V2、V3滑行时,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斜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已知动摩擦因数为μ).【】8.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为G的物体匀速沿墙壁下滑,如图所示:若物体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μF (B )μF +G (C )G (D )22G F专题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利用一个力(合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而做的一种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必须遵循物体的同一性和力的同时性。

(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即一个力若分解为两个分力,在分析和计算时,考虑了两个分力的作用,就不可考虑这个力的作用效果了;反过来,若考虑了合力的效果,也就不能再去重复考虑各个分力的效果。

(2).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如果这些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如图(a)所示,为一金属杆置于光滑的半球形碗中。

杆受重力及A 、 B 两点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 N 1作用线过球心,N 2作用线垂直于杆,当杆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于一点,所以重力G 的作用线必过 N 1、N 2的交点0;图(b)为竖直墙面上挂一光滑球,它受三个力:重力、墙面弹力和悬线拉力,由于球光滑,它们的作用线必过球心。

(3)力的合成定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 1、F 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a 。

○2三角形定则:求F 1、F 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 1、F 2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从F 1的起点指向F 2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如图b 。

2.合力的计算正交分解!!3.力的分解(1)在分解某个力时,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或按问题的需要_进行分解.(2)有确定解的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或两组解)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 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 2的方向,求F 1的方向和F 2的大小.(有两个或唯一解)(3)力的正交分解: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可以求几个已知共点力的合力,它能使不同方向的矢量运算简化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1.两个共点力F1=10N、F2=4N的合力F的取值范围为______≤F≤______.【】.三个大小分别为6N、10N、14N的力的合力最大为多少牛,最小为多少牛?方法:【】.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 )【】12.从正六边形ABCDEF的一个顶点A向其余五个顶点作用着五个力F1、F2、F3、F4、F5(图),已知F1=f,且各个力的大小跟对应的边长成正比,这五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方向______.【】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 ( )A.只有唯一组解 B.一定有两组解C.可能有无数组解 D.可能有两组解【】改:(1)知道合力,及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知道合力,及两个分力的大小(3)知道合力,及两个分力的方向专题七.实验: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2.验证原理如果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F。

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与只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所产生的效果相同(橡皮条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那么,F’就是F1和F2的合力。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共点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应与F’的图示等大同向。

3.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4.实验步骤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②把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