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音乐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侗族大歌的传承 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各级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侗族大歌的抢救、挖掘和研究工作,对流传下来的曲目进行 整理和保护 此外,一些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了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中,通过举办各种活 动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大歌
非遗介绍之侗 族大歌
XXXXX
目录
引言
侗族大歌的起源与发展
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
侗族大歌的传播与影响
侗族大歌的未来发展
侗族大歌的特点 结语 结语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引言
侗族大歌,又被称为"侗族大合唱",是中国 侗族民间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自然和声的民间歌唱形式。它在2009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重要代表之一。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 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 们去了解和欣赏
丰富的曲目:侗族大歌的曲目丰富多 样,包括劳动歌曲、情歌、叙事歌曲 等多种类型,反映了侗族人民生活的 各个方面
非遗介绍之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 化现象。它承载了侗族人民的历史、信仰、 习俗、艺术等方面的信息,是侗族文化的重 要载体。通过侗族大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侗 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方面的内容。同时,侗族大歌也是侗族人民 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他们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嘎吉哟(侗族 大歌)-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嘎吉哟(侗族大歌)-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前言嘎吉哟是中国侗族的一首著名的大歌,它意味“唤醒大地之神”的意思。
在侗族传说中,这首歌的诞生是由一位侗族神仙所创作并传给了侗族的人。
嘎吉哟作为侗族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针对嘎吉哟进行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这首侗族大歌的历史文化和音乐特点。
一、历史背景嘎吉哟作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被列入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国歌之一。
其演唱形式包括大合唱、独唱等,人数不限。
在侗乡的庆祝、仪式、节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嘎吉哟的身影。
嘎吉哟是侗族著名的民歌,也是百岁侗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曾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传唱不息。
嘎吉哟有多个版本,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创作和演唱方式也不尽相同。
二、歌曲结构嘎吉哟的基本形式是对唱,歌曲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一)前部分:由两个句子组成,为叙述之用。
第一句为长句,抒发情感,歌曲第二句话为短句,为主要描绘之用。
歌曲旋律缓和、轻柔,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二)中部分:中部分为四个句子,为提示或述求之用。
四个句子唱完之后,句末用“哦”作为过度,达到连贯的作用。
歌曲中间部分旋律激昂有力,给人激动人心的感觉。
(三)后部分:后部分由两个句子组成,叙事或结束之用。
歌曲旋律起扬高亢,显得隆重,引领人们进入歌曲的高潮。
三、音乐特点嘎吉哟的音乐旋律优美而独特,由于主要是口传心授的,各地流传和演唱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总体特点较为一致:(一)嘎吉哟的旋律富有变化,抒情段、高潮段都各不相同。
(二)嘎吉哟的旋律线条变化频繁,曲面变幻而流畅,并运用了许多传统中国音乐的装饰技巧。
(三)嘎吉哟旋律中悬空音的运用较为突出,悬空音要求在唱的过程中能够长久发声,唱出情感。
(四)嘎吉哟的伴奏既有民族唢呐,也有大锣、竹鼓、竹板、铃鼓等,使得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四、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
侗族音乐采风报告
侗族音乐采风报告一、前言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滇四省区。
侗族音乐是侗族民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侗族音乐鼓舞人心、生动精美、节奏强烈,在侗族日常生活和传统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我进行了侗族音乐采风,近距离接触了侗族音乐家和他们的音乐。
二、侗族音乐历史与发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侗族音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专家研究,侗族音乐具有高古时期中原乐曲遗存和不少的典型民间乐曲。
侗族音乐是一个多样的音乐系统,具有丰富的曲式和歌曲类型,其中包括:山歌、竹管乐、箫鼓乐、打击乐、弦乐、打击击乐、口弦乐和摇篮曲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变,侗族音乐也经过了一些变革,但是,传统的侗族音乐的精髓还是得以保留下来,传承下来,仍然对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侗族音乐家的音乐生涯在音乐采风中,我有幸与侗族音乐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对于很多传统的侗族音乐家来说,音乐早已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不仅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而且通过自身对于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努力,已经走进了社会的视野,这也让很多侗族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侗族音乐家的音乐生涯往往从童年一个小小的敲鼓开始,认真地与老师学习侗族音乐的基本概念。
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他们逐渐掌握了侗族音乐的精髓和技巧,成为一个成功的侗族音乐家。
四、采风收获通过侗族音乐采风,我对于侗族音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次采风中,我接触了很多侗族音乐家,在其中加深了对于他们音乐生涯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的音乐精神、技巧和才能,让我深感震撼。
此次采风,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五、结语侗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侗族音乐文化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侗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
侗族歌曲最好听的十首
1.《大山真美好》:这首歌曲展现了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旋律优美,词意深情,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2.《蝉歌》:这首歌曲通过模仿大自然蝉鸣鸟叫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是侗族音乐中非常有特色的曲目之一。
3.《相会风雨桥》:这首歌曲以风雨桥为背景,描绘了侗族人民在桥上相会的场景,曲调婉转悠扬,情感真挚动人。
4.《月夜愁》:这首歌曲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旋律幽美,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侗族人民深厚的情感世界。
5.《梦回侗乡》:这首歌曲以侗族美丽的风景和独特文化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回到侗乡的场景,旋律欢快,意境优美。
6.《唱歌的杉树》:这首歌曲以杉树为比喻,表达了侗族人民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旋律轻快,节奏明朗。
7.《侗家人的风采》:这首歌曲展现了侗族人民的自信和自豪,旋律雄壮有力,表现出侗家人的豪迈和激情。
8.《山水有情》:这首歌曲描绘了侗族山水间的美丽景色,旋律舒缓悠扬,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9.《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旋律柔和动人,情感真挚感人。
10.《侗族大团圆》:这首歌曲以侗族传统节日为背景,表达了侗族人民团结和睦、欢快祥和的美好愿景,旋律热闹喜庆。
贵州侗族大歌
贵州侗族大歌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引言:贵州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群体,以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而闻名。
其中,侗族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口头传统艺术。
本文将介绍贵州侗族大歌的背景、特点以及传承与发展情况。
一、贵州侗族大歌的背景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形式。
侗族大歌以自然界为题材,并取材于农田劳动、生育、婚嫁、祭祀等社会活动,是侗族人民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贵州侗族大歌的特点1. 音乐风格独特贵州侗族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风格独特,既有悠扬的旋律,又有独特的音调和节奏。
传统上,侗族大歌是通过口传和耳闻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因此音乐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地域特点。
2. 多样的演唱形式贵州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多样。
除了常见的独唱外,还有合唱、对唱等形式。
合唱形式中,通常由一名主唱带领,其他人以和声的方式参与演唱;对唱形式中,两位歌手交替演唱。
3. 歌词丰富侗族大歌的歌词通常是由侗族人民自己创作而成的,以侗族方言演唱。
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社会风貌。
歌词中常常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的困境与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冲击。
在城市化进程中,年轻一代往往离开农村,接受现代教育,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
2. 传承的重要性然而,侗族大歌作为贵州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传承侗族大歌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侗族传统文化,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3. 传承与发展的措施为了促进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侗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加强相关教育培训,提供适当的场所和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
贵州的非遗文化
贵州是一个有着丰富非遗文化的地区。
以下是一些贵州的非遗文化:
1. 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是贵州省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人弹奏琵琶,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音乐形式在贵州省的侗族地区非常流行。
2. 苗族踩堆节:苗族踩堆节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或四月举行。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在广场上堆起一座高大的“堆”,然后在上面跳舞、唱歌、吃喝,庆祝丰收和生命的延续。
3. 布依族唢呐:布依族唢呐是贵州省布依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唢呐,同时唱出歌词,表达情感和思想。
4. 苗族蜡染:苗族蜡染是贵州省苗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一种用蜡在布上绘制图案,然后将其染色的技艺。
这种技艺在贵州省的苗族地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5. 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之一,是一种由多人合唱的歌曲形式。
它通常是在特殊的场合,如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演唱,表达情感和思想。
6. 侗族芦笙:侗族芦笙是贵州省侗族地区的传统乐器之一,是一种由竹子制成的管乐器。
它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演奏,同时演唱歌曲,表达情感和思想。
以上是贵州省的一些非遗文化,它们代表了贵州省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也是贵州省独特的文化符号。
关于侗族大歌的故事
关于侗族大歌的故事摘要:一、侗族大歌的起源与发展背景二、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与艺术价值三、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四、侗族大歌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影响五、我国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发展政策正文:侗族大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起源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侗族大歌的故事。
一是侗族大歌的起源与发展背景。
侗族大歌起源于宋代,历经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
在侗族地区,大歌是民间婚丧嫁娶、祭祀庆典等场合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成为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是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与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以多声部、无指挥、自然和声为特点,曲调优美、旋律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普遍性,可以演唱各种题材的歌曲,包括叙事歌、礼仪歌、劳动歌、爱情歌等。
三是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减弱,导致传承人的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传承人培训、举办侗族大歌比赛、加大宣传力度等。
四是侗族大歌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影响。
近年来,侗族大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
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文化国际地位。
五是我国对侗族大歌的保护与发展政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如加大对传承人补贴力度、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创新、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等。
这些政策有利于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侗族大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简介侗族大歌(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起源《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合唱形式标准西文译名为 Kam Grand Choirs,Grand Choeur des Kam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非常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
一、音乐形式丰富多彩,表现奇特侗族大歌的音乐形式相当丰富多彩,有“竹筒打击乐”、“板杖团”、“夜郎锣鼓”等多种乐器的伴奏,有长、短、快、慢等多种节奏形式。
同时,在演唱形式上也十分丰富,在侗族大歌演唱中,常常出现腰摇、手舞、鼓捶、跳跃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得侗族大歌的表演极为活泼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二、歌词闪亮夺目,情感真挚侗族大歌的歌词不仅表达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哲学和民族情感,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侗族大歌的歌词常常以环境、人物、情感等为题材,表现出侗族人民深厚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时,侗族大歌的歌词也带有悲壮和英雄主义色彩,如《竹子吟》《卡姆祖贡》等,体现了侗族人民存在的困境与奋斗精神。
三、演唱技巧高超,人声巧妙合奏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非常高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声韵美。
演唱者常常用特殊的喉音、尖音和低音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侗族人民天赋的音乐才华。
此外,侗族大歌的人声合唱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们协调配合,各自发挥所长,形成完美的音乐效果,使演唱更加具有震撼力。
四、传承不衰,历久弥新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传统代表之一,自古至今,依然保留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魅力。
侗族人民把演唱侗族大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民族标识,深深地融入到侗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成为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探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可以看出侗族大歌是一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在侗族人民的传承发展中,侗族大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断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侗族大歌始终以其独特的演唱和表达方式,诠释了侗族人民深厚的内心情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资料]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
含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
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
它是一种参加演唱人数众多,来源十分久远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侗族大歌在其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
侗族大歌是侗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侗族的历史和文化。
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
侗族大歌来源久远,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如宋代著名词人陆游在其所著《老学庵笔记》中已经有了关于“仡伶”(侗人自称)集体作客唱歌的记载。
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长歌闭目”的情景,这就是当时演唱侗族大歌的真实记录。
大歌一般是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作客的场合中演唱,是侗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所以说,侗族大歌是侗人文化的灵魂。
侗歌历史渊源侗族是由古代的越族群中的一支发展而成的,而越人是一个善于歌唱的古老民族。
西汉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刘向在其所著《说苑》篇中,记述了一段关于春秋时代楚国今尹鄂君子在游船上赞赏越人唱歌的情景,并借用汉字记音的方式记录了一首《越人歌》。
宋、明、清代都有文献记载侗歌演唱情况。
除元献记载外,侗族民间还流传有许多关于歌舞起源的神话传说。
侗家和苗家一起派人上天去寻歌种,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歌神,住在坡上的唱山歌,住在河边的唱河歌。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之间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
苗族音乐以独具特色的芦笙、芦笛和竹笛等器乐为主,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布依族音乐则以独特的竹笛、芦笙和口弦等乐器为主,节奏欢快、歌词含义深刻。
侗族音乐则以清脆悠扬的侗族竹筒琴和侗族竹笙为主,讴歌大自然和劳动生活。
瑶族音乐多以瑶族竹笙和瑶族唢呐为主要表现形式,节奏独特、韵味深厚。
壮族音乐则以壮族双声部民歌和牛角琴为主,以壮族歌谣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其传承与发展也为当地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着历史遗产的也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多样性、传承、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概述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融合了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貌。
贵州民族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苗族音乐以其悠扬的调子和动感的节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布依族音乐则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节奏感。
侗族音乐注重情感表达,瑶族音乐则以其神秘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舞蹈形式而备受瞩目。
壮族音乐则是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贵州文化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贵州文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贵州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精神,是贵州文化传统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贵州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贵州民族文化,促进贵州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苗族音乐文化苗族民歌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特色。
侗族琵琶介绍
侗族琵琶介绍侗族琵琶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
据传,侗族琵琶起源于侗族的远古神话传说,被视为神灵赐予的礼物。
在侗族史诗《侗台越》中,就记载了侗族神话中的琵琶传说。
传说当中,一位神秘的侗族先祖手持琵琶演奏,所奏的乐曲美妙动听,能够驱逐恶神、解救人民,实现了神人和百姓的心灵契合。
因此,侗族琵琶在侗族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仪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奉为神圣之物。
侗族琵琶的外观和结构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的琴筒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身用牛筋或山羊肠制成,琴弦则采用了侗族特有的丝线和竹丝,其中丝线由葱根提炼,竹丝由竹子处理而成。
这些特殊的材料赋予了侗族琵琶独特的音色和共鸣效果。
侗族琵琶的琴身也经过高超的木工技艺和精湛的雕刻工艺,通常会雕刻上一些侗族特有的图案和符号,寓意着琵琶的神圣、神秘和灵性。
侗族琵琶的演奏技艺也十分独特,其弹奏方式相当灵活多变。
侗族琵琶的演奏方式主要包括了扣弦、拉弦、拨弦、按弦等技法,这些技法都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而且侗族琵琶在演奏中还通常会配合一些特殊的音乐元素,如“颤音”、“滑音”、“泛音”等,这些技法和元素能够为侗族琵琶增加了独特的情感和韵味。
侗族琵琶的演奏风格也多种多样,既有纯洁清丽的乐曲,也有激昂豪迈的曲调,更有悠扬哀伤的音韵,充分展现了侗族琵琶的多面性和魅力。
侗族琵琶在中国乐器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环,被视为中国乐器文化的代表之一。
侗族琵琶曾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誉为“侗族音乐之花”。
侗族琵琶曾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的音乐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中亮相,为世人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侗族琵琶在侗族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侗族音乐的灵魂,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在侗族的节日和庆祝活动中,琵琶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侗族的“古村祭”、“侗族歌节”、“龙胜侗族歌会”等活动,琵琶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
而且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琵琶也是家喻户晓,家家都有一把琵琶,代代相传。
高中侗族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侗族音乐欣赏教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侗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会欣赏侗族大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4. 通过侗族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侗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1. 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2. 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准备:1. 侗族大歌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料。
2. 侗族音乐文化介绍资料。
3. 课堂互动环节所需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侗族大歌的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侗族音乐的特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能感受到哪些特点?二、新课教学1. 侗族音乐简介- 介绍侗族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 通过课件展示侗族地区的人文景观、生活习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侗族音乐。
2. 侗族大歌欣赏- 播放侗族大歌《嘎吉哟》片段,引导学生分辨歌曲中模仿的声音。
- 分析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如多声部、衬词、即兴演唱等。
- 引导学生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魅力,体会侗族人民的生活情趣。
3. 侗族大歌演唱技巧- 教师示范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音、音色等。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邀请学生上台演唱,共同体验侗族大歌的魅力。
三、课堂互动1. 举办“侗族音乐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侗族音乐文化。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侗族音乐故事,增进学生对侗族音乐的兴趣。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侗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布置作业:课后收集有关侗族音乐的资料,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侗族大歌,让学生了解了侗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侗族音乐的特点。
2. 结合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族文化瑰宝——侗族大歌
民族文化瑰宝——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民间歌曲的代表之一,是侗族人民保留并传承了几千年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韵律美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是侗族文化的瑰宝。
侗族大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
在古代,侗族以山地居住和农耕为主,他们用大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执着。
侗族大歌以山歌为基础,搭配鼓、板子、锣等传统乐器,采用互相呼应、刚柔相济的和声方式,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侗族大歌是一种群体性的集体创作和演唱歌曲,通常由一群人共同演唱。
在演唱时,男女相互对答,互动频繁,形成了一种激情四溢的氛围。
歌词主要表达自然美、生活美、爱情美和梦想等主题内容,既富有感染力又具有深刻的意境。
侗族大歌在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歌唱形式,更是传递文化、感召情感和凝聚集体力量的媒介。
侗族人民通过大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通过大歌来记录传统的价值观和历史记忆。
在农田劳作、重大节日、婚嫁葬礼等场合,侗族大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呵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侗族大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一些侗族大歌团队成立,专门致力于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同时,相关的音乐演出、舞台剧等活动也在世界各地举行,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欣赏了侗族大歌的魅力。
然而,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侗族大歌是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化艺术,存在着传承渠道不畅、传承人口减少等问题。
其次,大歌创作和演唱人才的培养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机构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到侗族文化的传承中来。
要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和传承侗族大歌,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和唱法,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情感。
贵州侗族大歌简介
贵州侗族大歌简介贵州侗族大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珍品,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侗族大歌原本只存在于侗族传统的婚礼、葬礼、节日等场合,是侗族人民通过口传手抄一代代传承的,并未正式记载。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侗族大歌才逐渐被收集、整理和研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歌曲的一种,相比较于其他民歌,侗族大歌的歌词更为复杂、曲调更多变。
每首歌曲的歌词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大歌的表演形式通常是以独唱为主,多数情况下由男性歌唱。
歌者在歌唱的同时,还配合着一系列的动作和舞蹈动作。
歌唱者使用的乐器包括手鼓、笛子、二胡等,而口技的应用也是侗族大歌的特点之一。
在词曲、舞蹈、声音和视觉效果的统一下,演唱者将其个人的情感与经验融入到演唱中,让听众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与文化。
侗族大歌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爱情歌、颂祖歌、婚礼歌、丧葬调等。
每一种类型的歌曲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曲调和音乐特色。
如《踩歌》是侗族大歌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歌曲的歌词通常为四句一段,由两名歌唱者分别演唱正反两个部分;《擦歌》则以其简洁直白的歌词、欢快轻盈的曲调和夸张激动的舞蹈动作吸引了大量观众;《长歌行》则是一种大气磅礴、音调起伏的壮丽史诗,它的表演需要相当高的技巧和好的气质,常常被视为侗族大歌中的珍品。
侗族大歌的演出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现,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
每当有婚礼、丧葬或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邀请专业的侗族大歌表演者来演唱,他们不仅演唱,还会传播侗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总之,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中不容错过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侗族大歌也愈加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广泛的听众和文化爱好者。
侗家儿童多快乐音乐介绍课件
情感丰富:侗族 音乐表达了侗族 人民的情感和思 想,具有丰富的 内涵和情感表达
05
02
04
民族特色鲜明: 侗族音乐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色, 反映了侗族人民 的生活和情感
旋律优美:侗族 音乐旋律优美, 具有较强的感染 力和表现力
侗族音乐种类
1
2
3
4
大歌:侗族传统音乐, 多声部合唱,旋律优
美,和声丰富
小歌:侗族民间歌 曲,旋律简单,歌
程,旋律激昂,鼓舞人心。
《侗家儿童舞》:侗族儿童舞蹈 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展
现了侗家儿童的活力和热情。
侗家儿童音乐活动
音乐节庆活动
1
侗族大歌节:侗族传统 音乐节庆,以大歌为主 要表演形式
3
侗族花炮节:以花炮 为主要表演形式,展 现侗族民间艺术
5
侗族歌会:以歌唱为 主要表演形式,展现 侗族音乐文化
04 侗族音乐在现代文化发展中 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侗 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家儿童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方式
自然教育:通过 自然环境、生活 场景等,让孩子
感受音乐之美
家庭传承:家长 通过言传身教, 让孩子学习传统
音乐文化
学校教育:学校 开设音乐课程, 让孩子系统学习
音乐知识
社会活动:参加 各种音乐活动, 让孩子在实践中
富有感染力。
02
《侗家小阿妹》:侗 族儿童歌曲,歌词描 绘了侗家小阿妹的活 泼可爱,旋律优美,
深受儿童喜爱。
04
《侗家儿童舞》:侗 族儿童舞蹈,舞蹈动 作活泼,节奏明快, 展现了侗家儿童的活
力和热情。
现代作品创作
创作背景:侗族传统文化与 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
A
侗族大歌(最新整理)
拦路歌侗族是一个团结、爱好交往的民族,有着集体作客的习惯,"外嘿"就是一寨集体出动到 另一寨子做客的传统习俗。外嘿多发生在农闲季节,一般先由一个村寨向另一平日有姻亲来往的村 寨提前发出邀请,到时客寨带上代表本寨歌唱水平与实力的歌班和戏班前去做客,唱歌、演戏、喝 酒,热闹个几天几夜。这期间,从进寨时的"拦路迎宾"开始,侗家人便进入到了整个民俗活动的歌 唱状态:寨门前对唱拦路歌(侗语称为嘎莎困),进萨坛唱踩堂歌(侗语称耶),吃饭喝酒时唱酒歌(侗 语称嘎考),进鼓楼后唱侗族大歌,戏台上演侗戏,夜里青年男女行歌坐夜时唱牛腿琴歌、琵琶歌 等等。在这其中,鼓楼对唱侗族大歌又可以算是整个音乐展演过程中的重头戏,扮演了相当重要的 角色和意义。
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 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含篇幅长大、 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它的特 点。侗族大歌结构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构成,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 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七种。它歌唱自 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得由三人以上进行演唱。在侗族大歌中,常在歌曲后 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 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晰。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 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者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 殊为动听"。由于领唱者担负着演唱主要旋律的任务,因此高音声部领唱的歌手只能由歌师或被公 认为有较好歌喉、素养和应变能力的老歌手来承担。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从侗族大歌说起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从侗族大歌说起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音乐文化的国家。
其中,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研究侗族大歌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更可以为当代音乐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和启迪。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民歌形式,具有戏剧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它被称为“民族交响乐”,以丰富的音域和独特的咏唱技巧而闻名。
在演唱形式上,侗族大歌有独唱、二重唱和合唱等不同形式,歌唱的内容涵盖了民族历史、传统习俗、生活哲学等方方面面,极富表现力和艺术性。
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其发展背景和历史渊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其音乐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体系。
音乐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仅是娱乐和艺术的展示,更是传承历史和民族记忆的重要媒介。
侗族大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侗族大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研究其历史和演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对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增进国际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侗族大歌的研究对于当代音乐创作和文化传承也有指导意义。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遇到了许多挑战,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传承。
通过研究侗族大歌,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音乐美学和表现手法,为当代音乐创作注入新的灵感和元素。
同时,侗族大歌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研究其内容和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然,侗族大歌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侗族大歌的咏唱技巧非常独特,需要专门的训练和理解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内涵。
其次,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侗族大歌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
侗族民歌歌曲
侗族民歌歌曲侗族民歌歌曲有很多,比如《十八大姑娘》、《寨头的枫香树》、《熟悉的小山岗》、《天上的红月亮》、《出嫁的新衣裳》、《明天火红的好日子》等。
侗族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歌词通常采用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歌曲旋律优美、婉转,表演形式多样。
侗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侗族民歌不仅在音乐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歌词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侗族民歌的歌词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通过自然景观、农耕生活、爱情婚嫁等主题,表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例如,《十八大姑娘》这首歌,通过描述十八大姑娘的美丽和幸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侗族民歌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侗族民歌曾经遭受过压迫和禁止。
但是,侗族人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传统,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歌曲传承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侗族民歌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和推广侗族民歌。
侗族民歌对侗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歌曲,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了自己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文化。
同时,侗族民歌也是侗族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他们通过歌曲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
总之,侗族民歌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展示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的旋律优美、歌词质朴,让人陶醉其中。
侗族民歌的发展历程表明,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但始终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侗族民歌对侗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通过歌曲,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让我们一起欣赏侗族民歌,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与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音乐
侗族音乐
网友评论0 条侗族音乐
 侗族音乐
侗族聚居在中国湖南、贵州、广西3省区相毗邻的广大地区,人口1425100人(1982年统计)。
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以贵州锦屏县启蒙为界,分南北两个方言区,侗族民歌也由此形成两种不同风格。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主要靠口头流传。
侗族习俗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姿。
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
北部方言区民歌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及其他礼俗歌曲。
山歌侗语称“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歌的主要歌种。
常在山坡上劳动和行路途中唱,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内容有古歌、放
排歌、拉木歌、苦情歌、反抗歌等,多为见景生情,即兴编唱。
玩山歌玩山是侗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每逢节假日,男女相约上山唱歌游玩,故称玩山歌。
玩山歌有一套歌曲,按一定的程式唱。
如初次见面唱“初相会歌”;初恋时唱“深情歌” “成双歌”;失恋时唱“伤心歌” 等。
玩山歌曲调优美抒情,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使歌曲独具风韵。
流行于天柱、锦屏、清水江流域一带的河边歌(侗语称阿惹),也属于玩山歌类。
曲调简单朴素,每句尾音延长,然后以装饰音六度下行,很有特点。
白话侗语称“垒”、“晓宋巴”、“阿板宋”等,是唱玩山歌中插入的一段朗诵性歌调,音域较窄,基本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
酒歌亦称好事歌,侗语称“阿煞”,在喜庆筵席时唱,曲调丰富,内容广泛,除有历史题材的古歌外,还有赞颂、感谢主人的歌,相互问答斗智的盘歌等。
有的曲调流畅优美,含蓄深情;有的音域宽广,开朗热情。
以真假声结合的唱法,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气氛热烈。
酒歌还常因衬词的不同而冠以“阿哦哩”、“阿诺”、“阿哩”等名称。
伴嫁歌出嫁前夕由新娘及伴嫁姑娘们唱,曲调委婉,多倾吐包办婚姻的痛苦及离别亲人之情。
除上述歌种外,北部侗歌中还有孝歌、上祭歌、龙灯歌、桃源歌以及宗教歌曲──佛歌等。
北部侗歌的音乐特征是:①只有单声部民歌,从乐曲结构来看,属于分节歌的形式,歌节的划分以歌词为准。
②曲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常以sol、do、re、la为调式主音。
旋律中有时出现上下滑的非调式音(特别是在朗诵风的歌曲里),但并不影响调式的确定。
在同一歌节内有时有调式、调性的转换。
③歌曲中衬词衬腔较多,这使乐句得到扩充,使曲调更加优美。
④侗歌一般都押韵,诗行为偶数,韵脚一般在偶数行上。
每行字数不定,但必须是奇数。
如3777或9797等不同的组合形式,曲调的节奏、结构要与此相适应。
DYCMS_info_next
南部方言区民歌可分为小歌、大歌、习俗歌与仪式歌3类。
小歌侗语称“嘎腊”,是南部侗歌中单声部民歌的统称。
大
多在青年男女社交的“行歌坐月”时由1人独唱或2人对唱。
用小嗓轻声慢唱,内容多为情歌,曲调短小,委婉缠绵。
其中有用乐器伴奏的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有无伴
奏的河歌、山歌等。
①琵琶歌:侗语称“嘎琵琶”,以侗族琵琶伴奏而得名。
侗族琵琶有大、中、小3种。
以低音大琵琶自弹自唱的称叙事琵琶歌,唱时穿插说白,由“桑嘎”(即歌师)1人表演多种角色,是一种说唱性音乐。
曲目有《秦娘美》、《秀艮与吉妹》等。
以中、小琵琶伴奏的琵琶歌,是
男青年晚间唱的一种情歌,用小嗓唱,曲调含蓄轻柔。
②
牛腿琴歌:侗语称“嘎给”,以牛腿琴伴奏,多为情歌和叙事歌,结构短小,速度徐缓,音色柔美,乐器伴奏与歌声常
构成简单的支声复调。
③笛子歌:侗语称“嘎滴”。
一般由男子吹笛,女子唱歌,曲调华丽流畅,悠扬动听吹奏者运用循环换气法使笛声不断,并为民歌吹奏前奏和间奏,使乐曲结
构更趋完整。
一般音域在八度以内。
还有一种苇笛伴奏的
侗歌,称为“嘎笛套”。
④河歌:侗语称“嘎尼亚”,意为流水歌。
结构短小,曲调轻柔质朴,接近口语,节奏比较自由,旋律多级进,音域一般在四、五度以内。
⑤山歌:侗语称“嘎摆进”,意为上坡的歌,在野外演唱。
歌词结构短小,由上下两句构成,节奏较自由,曲调开朗豪放,唱时用大嗓,
有时用木叶伴奏,使曲调更具有山野风味。
侗族青年在唱
琵琶歌大歌侗语称“嘎劳”,是由集体演唱的结构比较长大的民间复调歌曲,流行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县部分侗族村寨。
南部侗寨都建有形如宝塔状的鼓楼,是村民聚会、议事、歌唱娱乐的场所。
大歌的演唱形式比较隆重,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里唱。
歌队按性别、年龄和一定亲缘关系组成,少则4、5人,多则10 余人,由1人担任领唱。
每个侗寨都有自己的歌师,歌师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担任。
侗族少年一般由6岁开始随歌师学歌并参加歌队活动。
传统大歌多为领唱与合唱,以同声合唱为主,近年来有了男女声参加的混声合唱。
侗族大歌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等4类。
①鼓楼大歌:侗语称“嘎的楼”,多在鼓楼里迎接宾客时唱。
有的以村寨名为歌名,如《坑洞大歌》,《高僧大歌》,有的以歌词的韵脚命名,如《嘎景行》。
歌词讲究韵律,曲调因地而异。
②声音大歌:以表现声音和曲调的美为主,又称“花唱大歌”。
衬词及其曲调是大歌的主要部分,而有内容的歌词居于次要地位。
其旋律常模仿自然界的音响,如流水、鸟叫、蝉鸣,再以和声衬托,形成丰富的多声效果。
③叙事大歌:侗语称“嘎所”,为叙事性合唱歌曲,内容多为神话、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传说等。
在音乐上分“嘎锦”和“嘎节卜” 两种。
嘎锦采用分节歌形式,多由女声齐唱,仅在插句和尾腔时用合唱。
嘎节卜的旋律比较平稳,多采用五声音阶式级进。
每首歌的第1段为序歌,
均由歌队齐唱,终止处有一尾腔。
第2段由1、2人领唱,歌队只唱一持续低音(通常是主音)衬托曲调,在全曲结束前还有一较长的尾腔。
曲调具吟诵性。
④童声大歌:侗语称“嘎腊温”,为儿童歌队演唱的大歌,曲调活泼,音域不宽,歌词以儿童游戏或传授知识的内容,如《小米歌》、《螃蟹歌》等。
侗族的大歌歌队1958年以后,侗族青年突破了过去男女不混合编队演唱的传统习惯,已经演唱了适于表现新生活的男女混声大歌。
此外还有戏曲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