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垂 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搏 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体至
萎缩、变薄。
CT:垂体窝内脑脊液密度,不能与垂体囊肿区分。 MRI:垂体窝内脑脊液信号,垂体组织受压位于垂体窝的周围,视交叉下移。
垂体受压的部位不同,空蝶鞍的表现各异:
水肿
下丘脑:三脑室外侧壁和下 壁
胶质瘤
错构瘤 生殖细胞瘤 嗜酸性肉芽肿
颈动脉:海绵窦侧壁通过, 流空 动脉瘤 闭锁或闭塞 发育异常 海绵窦:静脉复合体,外侧壁 颅N 神经鞘瘤 感染性病变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动静脉瘘
脑膜:覆盖海绵窦,上外侧较内下 侧厚 脑膜瘤 转移性肿瘤 感染性病变:TB 非感染性病变:结节病 蝶窦/颅底骨:蝶窦含气、粘膜及骨 壁 蝶窦粘膜来源的癌:鳞癌、粘液囊

性激素腺瘤--阳萎。
垂体无功能腺瘤--视力障碍(失 明)。

8-27%的垂体瘤不引起症状,不 发病,常为偶然发现。

2)垂体瘤大小区分: 微腺瘤:直径≤l0 mm 小腺瘤:20mm≥直径﹥l0mm 大腺瘤:50mm≥直径﹥20mm
巨大腺瘤:﹥50 mm。
内分泌评价

内分泌检查对判断肿瘤的激素分泌重要。可对有内分 泌功能的肿瘤起定性诊断。

口干、多饮多尿—确定为中枢性尿崩症
垂体病变----结合临床表现

“停经(月经不调)、溢乳”

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PRL瘤)
▪ 垂体PRL瘤 ▪ 颅咽管瘤 ▪ 垂体Rathke裂囊肿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蝶鞍增大及肿块
女,32 闭经3个月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内分 泌失调等。
诊断鞍区及鞍旁病变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位置和范围。
02
CT诊断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获取 高分辨率的图像,提高病 变检出率。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病 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病理学诊断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可考虑 进行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 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男,45岁,因视力下降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 位性病变,考虑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病理学诊断确 诊为垂体腺瘤。
案例二
患者女,12岁,因头痛、呕吐就诊,CT和MRI检查显示鞍旁 占位性病变,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最终通过手术切除并 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咽管瘤。
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 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 引言 • CT诊断 • MRI诊断 • 鉴别诊断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鞍区及鞍旁病变的CT、MRI 表现,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诊断 准确率。
02
探讨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为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鞍区及鞍旁病变概述
鞍区及鞍旁病变是指发生在蝶鞍及其周围结构的病变,包括鞍内、鞍上和 鞍旁肿瘤、囊肿、炎症等。
THANKS
感谢观看
MRI诊断
MRI扫描技术
常规MRI扫描
功能MRI技术
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 反转恢复序列(FLAIR)等,用于观 察鞍区及鞍旁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PPT课件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MRI是目前显示蝶鞍和鞍旁区正常结构 及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由于MRI 对软 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该区域 内许多结构,如垂体、垂体柄、海绵窦 及颈内动脉等。多方位扫描,特别是冠 状位薄层扫描对发现该区域的细微病变 具有独特优势。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蛛网膜憩室 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内。 本病常于偶然行CT和MRI检查时发现,最多见 于女性。继发性指因鞍内病变术后和放疗后, 过大的蝶鞍被鞍上的蛛网膜疝入充填。MR检 查可见垂体腺高度很小,呈扁平状紧贴鞍底, 漏斗居中,可轻度向后移位,但仍插入垂体前 后叶之间。绝大多数空泡蝶鞍患者在临床上没 有内分泌异常的表现,少数也可以表现有泌乳 素增高。
经节处,该神经节紧邻海绵窦后部,表现为鞍旁及 桥小脑角占位,形态呈哑铃状,分布具有沿三叉神 经走行的特点。通常容易诊断。
2、痛性眼肌麻痹 为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病理上可见海绵 窦内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并累及海绵窦内血管及 神经。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常以球后眶区持续跳痛 为首发症状,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很快出现后眼 肌麻痹,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相应症状包 括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病情常有反复, 血沉快,其他全身症状少。激素治疗效果奇特。
鉴别:肿瘤可伸入鞍内引起蝶鞍扩大,这时应 与垂体瘤鉴别,矢状或冠状位MR检查多能与 垂体腺分开。
感谢观看Biblioteka 鉴别:垂体瘤向鞍上发展,与颅咽管瘤鉴别,后者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位于鞍上,囊实性肿块,蝶鞍 不扩大。 向下发展,破坏颅底骨质的与颅底骨源性 肿瘤(主要脊索瘤)鉴别,后者常有钙化T1加权常 呈很高信号,且不均质,而向颅底发展的垂体瘤呈稍 高信号。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内占位病变的治疗
0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常 见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缓 解症状和辅助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激素、抗癫 痫药物、化疗药物等,具体药 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 生的建议来确定。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方便、无创, 但效果较慢,且长期使用可能 产生副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主要 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较大的占 位病变或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的
02
学检查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鞍内占位病变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 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和高软组织对比度的优点。
详细描述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 质和程度。MRI检查的图像可以多角度、多平面重建,有助 于全面观察病变特征。
病变。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开颅手术、 显微手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 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
定。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效果较快,但 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期较长。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鞍内占位病变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 和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质子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来确定。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了解疾病
让患者了解鞍内占位病变的相关 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
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的重要性,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情
变化,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等,有助于预防和延缓病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垂体腺瘤 占颅脑肿瘤 的 1 % ~ 5 0 1 %… , 颅内肿瘤中仅低 在 于胶质细胞瘤 和脑 膜瘤 , 鞍 区 占位性 病 变 中所 占 比例 更 在 高, 本组垂体腺瘤 1 8例 , 6 % 。垂 体腺瘤根据直径可分 为垂 占 2 体 微腺瘤 、 大腺 瘤和巨大腺 瘤 , 体微 腺瘤 早期 临床症 状不 明 垂 显, 内分泌检查 不典 型 , 影像学发现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MR I 在 <1c m以下的肿瘤方 面较 C T敏 感 , 区周 围骨质 较多 , T 鞍 C
晰, 1 另 例平扫及增强 未见异常 。MR 表 现为 圆形或椭 圆形囊 I
良好 、 骨伪影 、 无 不需注射造影剂及 三维成像等优 点 , 断鞍 是诊
区肿瘤的理想方法 。我 们收集 2 9例经手术与病理结 果证 实的 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 , 分析 其 C T和 MR 表 现 , 1 结合 临床 资
2 1 诊断情况 :9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 , . 2 分别为垂体 腺瘤 1 , 8例 颅咽管瘤 5例 , 脑膜瘤 2例 , 移瘤 1 , 囊虫病 转 例 脑
2例 , 索瘤 1例。2例脑囊 虫患 者血清 和脑脊液 做脑囊 虫抗 脊
体试验结果亦示 阳性 。c T显示异常 2 1例 , 正常 8例 , 增强扫描
料探讨其在鞍区 占位性病变定性与鉴别诊 断的作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状, 囊壁薄 , 内 隐约可见 点状 头节 , 囊 壁及 头节 在 T WI . 为等信 号 ,: 为低信号 , T WI 增强后大部分囊壁及头节未见强化 。 脊索瘤 和转 移瘤 C T平扫示 密度均 匀 的实质 性肿块 影 , 边
笪 宏 胡 明杰 左 中九
( 河南省 固始 县人 民医院放 射科 , 固始

鞍区病变鉴别[可修改版ppt]

鞍区病变鉴别[可修改版ppt]

空泡蝶鞍
• 垂体瘤
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泌乳素腺瘤(PRL瘤)、 生长激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ACTH瘤)等,有混合型腺瘤。 如肿瘤直径分—— <1cm,限于鞍内生长称微腺瘤, 确诊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肿瘤直径 >1cm,突破鞍膈为大腺瘤,>3cm 为巨腺瘤。
A
B
C
硬膜强化。矢状位T1WI增强。A、 垂体腺瘤(多激素)鞍区硬膜未见 强化。B、 垂体腺瘤(无激素),鞍结节硬膜强化,呈尾征。C、垂体 腺瘤(FSH),垂体腺瘤的前方和后方均可见硬膜强化。
正常鞍区的部分硬膜可出现强化,以鞍结节区、 蝶骨平板多见,但一般正常强化的硬膜厚度不超 过蝶窦粘膜
Mastronardi L, Guiducci A, Spera C, et al. Ki-67 labelling index and invasiveness among anterior pituitary adenomas:analysis of 103 cases using the MIB-1 monoclonal antibody. J Clin Pathol 1999 ;52:107-111
垂体腺瘤MRI表现
微腺瘤
1,鞍隔膨隆、鞍底下陷、鞍内结节影 2, 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3,增强: 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垂体先于肿瘤强化) 等信号:扫描延迟 4,薄层动态增强:早期呈低信号 5,垂体柄偏移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 (6)鞍底骨质改变 • (7)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
Rathke裂囊肿
Rathke裂囊肿
• 40%完全在鞍内,60%有鞍上扩展 • 有症状的RCC大小多在5~15mm • 边界清晰,圆形或分叶状鞍内/鞍上肿块,

鞍区MRI诊断思路

鞍区MRI诊断思路
血黄素。 • 囊液内长期的化学刺激可引起囊壁周围肉芽组织增生
MRI征象
T1WI 高信号
等信号
信号特征
低信号
MRI征象
囊内结节 T1WI↑ T2WI↓ 囊内结节征,结节无强化
MRI征象
相对垂体腺瘤位置偏中线
Rathke囊肿及垂体瘤鉴别诊断
影像征象
Rathke囊肿
垂体瘤
液平

可有
囊内结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有
少见
分隔

可有
T2低信号环
少见
多见
偏离中线

多见
垂体微腺瘤与Rathke囊肿鉴别诊断模型
• 垂体细胞瘤
•起源于成人神经垂体或垂体柄神经胶质细胞,平均50岁 •垂体细胞瘤则是早期快速强化,无海绵窦侵犯
鞍区及鞍上团块状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图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
• 垂体脓肿
• 垂体非占位性病变
鞍区解剖 鞍内病变 鞍上病变 鞍旁病变 鞍底病变
鞍底病变
• 脊索瘤 • 鼻咽癌侵犯颅底 • 转移瘤
其他疾病: •骨软骨瘤 •嗜酸性肉芽肿 •骨纤维性发育不良 •软骨肉瘤 •脑膜脑膨出
• 脊索瘤
• 低度恶性骨源性肿瘤,占颅内肿瘤0.2%,起源于原始脊索残余组织 • 男性多见,平均38岁 • 大多数位于斜坡,少数位于垂体窝或岩骨旁 • T1WI斜坡正常高信号消失,T2WI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可有间隔,不均 匀强化 • 瘤内可有钙化,呈点状T2WI低信号区
• 脊索瘤
• 鼻咽癌颅底侵犯
AJCC分期 T1 局限于鼻腔 T2 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侵犯颅神经、鼻窦、翼外肌、颅内(海绵窦、脑膜)

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目的分析鞍区囊性占位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例资料。

结果囊实性垂体瘤16例、颅咽管瘤11例、Rathke囊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

结论CT着重显示鞍区肿瘤的钙化和骨质改变,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及与邻近组织关系,是鞍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标签:鞍区;囊性病变;诊断;鉴别诊断鞍区(包括鞍上、鞍内、鞍旁)是颅内病变最好发之一,收集2012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响资料,探讨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鞍区占位病变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71岁,平均年龄36岁。

囊实性垂体瘤16例、颅咽管瘤11例、Rathke囊肿2例、表皮样囊肿3例。

1.2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或)增强检查,其中11例行CT平扫检查。

CT 使用GE-HD750宝石能谱二代64排螺旋CT和工作站。

MR使用GE1.5T超导MR扫描仪,头颈线圈。

2结果囊实性垂体瘤16例,瘤体均位于鞍内,向鞍上生长,均表现垂体窝扩大,未见正常垂体信号。

14例病变鞍上部分与鞍内部分有狭窄处,最窄处位于鞍隔,在冠、矢状位呈8字形。

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MRI瘤体实性部分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肿瘤卒中2例,均为高信号。

侵犯海绵窦2例,包裹或部分包裹颈内动脉;鞍背骨质破坏吸收2例。

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较明显强化,但低于正常垂体和海绵窦。

颅咽管瘤11例,瘤体位于鞍上8例,同时累及鞍上及鞍内3例,完全囊性7例,囊实性4例,CT平扫为实性成分为等、高密度,囊变为低密度,并可见边缘钙化。

实性成分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明显低于脑脊液信号;囊性成分T1WI为高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鞍区和鞍旁是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此部位出现肿瘤时可以选择哪些影像检查方法?各种肿瘤又如何鉴别呢?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1头颅平片鞍内和鞍旁肿瘤与颅底关系密切,头颅x线正侧位片多有阳性发现。

其主要变化有:①蝶鞍、鞍结节、眶尖、眶上裂、岩骨和斜坡等颅底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②肿瘤钙化;③板障静脉和脑膜动脉沟改变;④儿童伴有高颅压脑积水者,可有颅缝分离和脑叫压迹增多;⑤颅底骨化明显,伴骨膜反应,或呈溶骨性骨膨胀性改变,多提示颅骨肿瘤。

2CT普通头颅CT,尤其是冠状位和骨窗位CT扫描,可同时显示鞍区和鞍旁肿瘤和颅底骨质的特征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病理影像学关系,可以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TA可显示肿瘤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而3D-CT从三维角度描述肿增与骨质及血管的毗邻关系。

3MRIMRI对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性质、部位及与邻近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描述远胜于CT,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指导手术人路有重要意义。

MRI对于颅底骨的变化和肿瘤钙化表现显示不清。

MRA可以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受压移位或侵犯包绕的程度。

4DSA术前了解鞍区和鞍旁肿瘤血供、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病理变化,并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一部分。

肿瘤血供异常丰富者,可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20~50岁多见,老人尤其是小儿少见。

垂体腺瘤是颅内良性内分泌肿瘤,早期即出现垂体性内分泌紊乱症状。

分泌性腺瘤诊断较容易,无分泌功能腺瘤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内分泌症状相类似,而且无分泌功能腺瘤早期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状不突出,或被忽略,而到肿瘤压迫规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发现,视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其主诉症状。

因此鉴别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垂体腺瘤在头颅平片上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

鞍内与鞍上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

鞍内与鞍上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


③MRI平扫信号特点。一般为T1WI等信号 及T2WI稍高信号,T2WI上肿瘤信号常不均匀, 可见多个小泡状更高信号(图1C),有一定特 征性。④肿瘤内部改变。以出血最常见,20%〜 30%大腺瘤可发生出血 (图2A、B),其信号特点 与脑内血肿演变近似,并可见瘤体内液液平面。 不足1%病例瘤内可见坏死或囊变,呈CT低密度 及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⑤海绵窦 受侵的评价是影像学检查的重要目的,多达1/5 病例可见海绵窦侵犯,表现为海绵窦外侧壁与 颈内动脉之间的异常信号、颈内动脉管腔狭窄 及流空信号减弱、颈内动脉包绕达到1/2〜3/4周 (图2D〜F)。⑥MRA、CTA与DSA均可显示垂体 大腺瘤导致的动脉移位及包绕,甚至狭窄(图 2E、F)。
1. 垂体大腺瘤
• 垂体瘤是成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一 般人群尸解发现率高达20%,但并非所有病 例均有临床症状。超过10mm者为大腺瘤, 10mm及以下则为微腺瘤。也可按有无功能 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腺瘤两类,其中功 能性者约占3/4。功能性垂体腺瘤常因激素 分泌异常而较早就诊,并根据所分泌的激 素命名如泌乳素(PRL)腺瘤、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ACTH)腺瘤等。非功能性垂体瘤则多 由于占位效应如视力障碍、海绵窦受侵、 脑神经症状等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偶因继 发出血(肿瘤卒中)就诊。
• E. MRA。两侧颈内动脉分离,左侧移位更明显。 左侧颈内动脉明显变细,C5〜7段及左侧大脑 前动脉A1段轮廓不规则,右侧A1段断续显影, 两侧大脑前动脉A2段以远及左侧大脑中动脉信 号减弱、分支显影减少。F. DSA,正位,左侧颈 总动脉造影,左颈内动脉C5〜7段及左大脑前 动脉A1段变细及走行僵直,远端显影较差
图3垂体假性增大
• 患者,女15岁,无内分泌异常。A. 冠状位 T2WI,垂体(黑箭)饱满,上缘膨隆,但信号 均匀。1. 左侧颈内动脉;2. 视交叉;B. 矢状位 T1WI增强扫描。垂体均匀强化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或信号,含有粘液或胆固醇呈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 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 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 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 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 疝。
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 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 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 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
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 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 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 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 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谢谢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
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 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 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 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 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
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 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 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 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 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 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 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 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分析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采用 S P S S 1 6 . 0 统计软件处理所有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
2 结果
2 . 1 MRI 与C T临床诊 断情 况
统计情 况显示 ,该 文 8 0例 c T对鞍区 占位 性患者 中 , M R I
共诊 断出 7 9例 , 符合率 为 9 8 . 8 %, 误 漏诊 率 1 . 2 %。C T共诊 断 出 7 2 例, 符合率为 9 0 . O %; 误漏诊率 1 0 . 0 %。 MR I 诊断符合率相对更 高( P < 0 . 0 5 ) 。见表 1 。
床 主要表现 为视神经异常 、 精 神异常、 头痛 、 尿频等 。 其 中, 7例脑 2 . 2 MRI 临床 具体诊 断情 况 该研 究确诊 的 8 0例鞍 区占位性 患者 中,鞍旁病 变 2 2例 患 者 MR I 共诊 断 出 2 2例 ,符 合率 1 0 0 . 0 %;鞍 内病 变 4 0例患者
日固
… … 酬
影像与检验
鞍 区 占位性病变 的 MR / 诊 断价值 分析
唐 绍 德
湘雅博爱康复 医院, 湖南长 沙 4 1 0 1 5 1 【 摘要】 目的 探讨鞍区 占位性病变 的 MR I 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 8 0例鞍 区占位性病变患者 , 均分别采用 C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扫描 , 相关参数设置均 同平扫 。
1 . 4 评 价 指 标
有鞍 旁 、 鞍 内以及鞍上等几 个部位 的病变 , 病变 种类 比较 复杂 ,
颅咽管瘤 、 垂体瘤均 是 比较常见的鞍 区病变类型 , 一旦发生后 如
不能及时有效诊断 , 容易 因病情 的进展增加 临床 治疗难度【 1 J 。加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T2 ←
T1+C
病灶明显强化(瘤内血栓未强化), 边界清楚,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分界不清。 垂体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治疗: •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包裹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疗:防止再出血、降 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脑室引流、腰椎穿 刺或腰大池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
•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 硬脑膜相连。
•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 性2倍。主要为压迫症状。
• 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 凸面、溴沟、鞍结节等。
•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 颅骨有无累及等)。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要点
垂体大腺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动脉瘤
部位
鞍内为主
鞍上为主
鞍内或鞍旁
鞍内或鞍旁
形态
束腰征
椭圆形
规则
圆形,光滑
垂体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密度/信号
不均匀
钙化
少见
邻近骨质 强化
案底骨质吸收或 破坏
明显,多数实质 均匀强化
不均匀,多为 囊实性
多见,壳样或 斑点样
部分出现受压 吸收改变
明显,边缘或 实质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 增强均匀 、显著强化,脑膜尾征。
CT平扫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T1
T2
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泌乳细胞腺瘤 •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 混合生长激素和泌乳细胞腺瘤 • 促皮质腺瘤 • 促睾丸激素腺瘤 • 促甲状腺素腺瘤---
鞍内占位
肿瘤
垂体微腺瘤 • 多激素腺瘤 • 无作用细胞腺瘤(含嗜酸粒细胞瘤)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 • 占鞍区肿瘤的1/3~1/2 • 年龄,多见于成人,10%见于儿童 • 临床:典型良性,生长慢肿瘤 • 大多无症状,偶被影像和尸检发现 • 内分泌症状,闭经,泌乳……
漏斗部占位
• 临床表现:儿童中 颅骨缺损
• 头痛,局部肿块
低热
• 尿崩,突眼
贫血
• 肝,脾大
肺部浸润(间质)
漏斗部占位
X线:骨骼系统改变 • 肺部改变 • 肝脾改变 CT:颅骨改变 • 垂体柄增粗 • 垂体后叶亮点消失 • 柄增粗增强 • 下丘肿块 • 硬膜,脑实质肿块+强化
漏斗部占位
• MRI:颅骨改变 • 垂体炳粗→长T1等T1,长T2 • 均匀一致明显强化,少为环强化 • 硬膜结节,脑实质内结节+强化
鞍内占位
肿瘤 垂体微腺瘤
多小灶微腺瘤 • 微腺瘤呈偏平状 • 微腺瘤恰好在中间,鞍底之上
鞍内占位
垂体体积增大 • 不好与垂体肿瘤卒中相Dx • MRI:典型垂体内出血信号改变 • 垂体体积增大 • 复查垂体内出血吸收,消失或呈软化灶
改变
垂体内出血
鞍内占位
(部分)空蝶鞍
• 鞍内被脑脊液部分充填 • CT:CSF密度灶,垂体可见受压受扁 • MRI:各序列均呈CSF信号改变
鞍内占位
垂体生理性肥大 • 垂体高度8~13mm • 中央部实 • 密度均匀 • 多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产后哺乳期 孕期,甲低等
鞍内占位

鞍区占位病变影像表现诊断护理课件

鞍区占位病变影像表现诊断护理课件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视力视野障碍、 内分泌失调等,有助于诊断鞍区占位病变。
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判断鞍区占位病变 的可能性质。
鉴别诊断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类似鞍区占位病变 的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确诊
通过病理学检查,获取病变组织并进行病理学诊断,是确诊鞍区占 位病变的金标准。
CT影像表现
鞍区肿块
CT扫描可发现鞍区出现异 常肿块,密度可能高于或 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骨质改变
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引起鞍 骨的骨质破坏或增生,导 致鞍骨形态和密度的变化。
脑室受压
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压迫脑 室,导致脑室变形或移位。
MRI影像表现
信号异常
鞍区占位病变在MRI上通常表现 为异常信号,与周围正常组织有
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引起头痛,通常表现为 额颞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内分泌失调
其他症状
垂体位于鞍区内,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影响 垂体的正常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如闭 经、泌乳、性功能减退等。
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引起其他症状,如记忆 力减退、情绪不稳、嗅觉障碍等。CHAPTBiblioteka R 03鞍区占位病变影像表现
明显的信号差异。
强化表现
部分鞍区占位病变在注射造影剂后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化,有助于病 变的定性诊断。
脑组织移位
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导致脑组织移位, 影响脑中线结构的对称性。
X光影像表现
鞍区钙化
某些鞍区占位病变可能出现钙化, 在X光片上呈现高密度影。
骨窗像异常
通过X光骨窗像可以观察到鞍区 骨质的变化,如骨质破坏或增生。
鞍区占位病变影像表现 诊断护理课件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268页PPT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268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268

鞍区

鞍区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伴视力障碍、中枢性尿崩症。
病理为鞍区的囊实性肿块,囊内有胆固醇结晶、角
蛋白脱屑及正铁血红蛋白。
颅咽管瘤
【影像学表现】颅骨平片常显示鞍区钙化、蝶鞍 异常和颅高压征。CT示鞍上池内类圆形肿物, 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前部,可出现脑积水。 肿物呈不均匀低密度为主的囊实性,囊壁的壳 形钙化和实性部分的不规则钙化呈高密度。囊 壁和实性部分呈环形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上 肿瘤信号依成分而不同,T1WI可为高、等、低 或混杂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MRA可显示肿瘤 对Willis环的形态和血流的影响。
颅咽管瘤
常发生于鞍上, 向鞍内生长, 压迫邻近结构。 混杂密度或信 号囊实性肿块
为其影像学特
征,增强后不 均匀强化。
50%有钙化。
5-10%可发生 于鞍内。
鞍上及鞍内生长的颅咽管瘤
Rathke’S 裂囊肿
• Rathke's 裂囊肿(Rathke's cleft cysts )表示位 于中间部的原囊病理性增大,可发生于腺垂体 生发通道的任一点。Rathke's裂囊肿可完全位 于鞍内或进入鞍上。囊壁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 成。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常见于40 ~ 60 岁之间。常无症状,偶见于尸检。占位效应可 引起症状。囊肿含有粘液或浆液,含有浆液成 分的囊肿在CT 上为低密度,在T1WI 上相对垂 体为低信号,而含有粘液成分的囊肿在CT 上 可为高密度,在T1WI 上为高信号。强化和钙 化少见。如有强化,则限于囊壁。
皮样囊肿
• 常见于儿童,男孩多见,常位于中线上,罕有 皮样囊肿发生于鞍旁或额叶下。这些肿瘤含有 皮附器、毛发、皮脂腺、汗腺和角化鳞状上皮 。在MRI 上呈混杂信号。在T1WI 上常可见肿 瘤内脂肪的高信号;偶见脂-液平面,钙化可为 无信号区,在CT 显示更佳。畸胎瘤可有类似 表现。皮样囊肿破裂时,由于内容物漏入蛛网 膜下腔和脑室而导致化学性脑膜炎,在脑脊液 内可见多个边界清楚的脂肪微粒,在CT 为低 脂肪密度,T1WI 上为高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