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占位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鞍区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鞍区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按照医生的诊疗计划进行治疗 ,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停 药。
记录病情变化
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如症状 的改善或恶化、出现新的症状 等,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与医生的 沟通非常重要。如有任何疑问 或担忧,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类型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在临床表 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 存在差异。
03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视力障碍
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能压 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 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头痛
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能引 起颅内压增高,导致头 痛,通常表现为额部或
枕部疼痛。
眼肌麻痹
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能压 迫动眼神经,导致眼肌 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
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内 分泌、免疫、感染、损伤等多 种因素。
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增生、分化、 凋亡、代谢等多个方面,以及 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病理类型和特点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包括良性 肿瘤、恶性肿瘤、炎性病变等。
炎性病变多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其特点为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包膜 完整,一般不会转移,预后较好。恶 性肿瘤则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 转移,预后较差。
鞍区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 引言 • 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治疗和预后 • 预防和日常护理性病变的发病情况 、危害和目前诊疗现状,说明研 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2
分析现有研究和文献的不足之处 ,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
介入治疗
对于血管性病变,可采用介入治 疗的方法进行栓塞或扩张。
预后和康复

鞍区病变鉴别

鞍区病变鉴别
关于硬膜增厚病理基础尚不明确,可能静脉淤血 、脑膜炎症相关
个别垂体腺瘤可因为肿瘤硬膜浸润或转移而表现 为硬膜增厚、强化
鞍区病变鉴别
Cattin F, Bonneville F, Andrea I, et al. Dural enhancement in pituitary macroadenomas. Neuroradiology ;42:505-508
Dietemann JL, Kehrli P, Maillot C, et al. Is there a dural wall between the cavernous sinus and the pituitary fossa? anatomical and MRI findings. Neuroradiology 1998 ;40:627-630
第27页
鞍区病变鉴别
第28页
鞍区病变鉴别
第29页
垂体腺瘤CT表现
微腺瘤:稍低密度灶,低强化;CT较难发觉
鞍区病变鉴别
第30页
鞍区病变鉴别
第31页
垂体腺瘤MRI表现
微腺瘤
1,鞍隔膨隆、鞍底下陷、鞍内结节影 2, 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3,增强: 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垂体先于肿瘤强化) 等信号:扫描延迟 4,薄层动态增强:早期呈低信号 5,垂体柄偏移
– 位于鞍内,向鞍上发展
– 垂体高度:>10mm,到达15mm
– 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
– C+:多为弥漫均匀强化
可为局灶结节状强化
鞍区病变鉴别
第14页
垂体增生
• 生理性增生 • 继发增生
– 甲状腺功效低下 – 终器官功效低下 – 神经内分泌肿瘤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鞍区肿瘤是指位于鞍区的肿瘤,鞍区位于颅底的中央部位,是脑下垂体和松果体所在的区域。

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放射性核医学方法等。

下面将对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描述。

1. MRI影像表现:(1) T1加权像:在T1加权像上,脑脊液(CSF)呈明亮信号,正常垂体呈低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明亮信号。

鞍区肿瘤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其组织成分,如脑膜瘤和生殖细胞瘤通常表现为等或低信号,而垂体腺瘤多数呈高信号,并可呈包膜型、囊变型或实性型。

(2) T2加权像: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呈暗信号,正常垂体呈高信号,而肿瘤则表现为低到高不等的信号。

相对于T1加权像,T2加权像更有助于显示肿瘤的边界和包膜。

(3) 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来产生图像,对于鞍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鞍区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而正常垂体则呈低信号。

(4) 造影增强:磁共振造影增强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肿瘤的包膜、囊变、坏死或出血等特征。

通常使用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可以使肿瘤的强化增加,从而使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

2. CT影像表现:(1) 平扫CT:平扫CT主要用于显示骨骼结构,如蝶鞍的形态、大小和形变等。

由于鞍区肿瘤通常不发生骨质破坏,因此平扫CT对于鞍区肿瘤的检出率有限。

(2) CT增强:蝶鞍增强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包膜和囊变等特征。

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可呈现肿瘤的强化程度和分布特点。

3. 放射性核医学方法:(1) 甲氨蝶呤(99mTc-MIBI)显像:甲氨蝶呤显像能够显示垂体腺瘤和部分垂体腱膜瘤,但对于垂体室管膜的病变则无法显示。

(2) 白血病脑腰液显像: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鞍区来源的脑脊液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综合上述,鞍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在MRI上,脑脊液信号正常、垂体信号低、肿瘤信号高;在CT上,主要显示骨骼结构变化;在放射性核医学方法中,可观察到甲氨蝶呤显像和白血病脑腰液显像等特征。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影像诊断】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鞍区和鞍旁是各种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此部位出现肿瘤时可以选择哪些影像检查方法?各种肿瘤又如何鉴别呢?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1头颅平片鞍内和鞍旁肿瘤与颅底关系密切,头颅x线正侧位片多有阳性发现。

其主要变化有:①蝶鞍、鞍结节、眶尖、眶上裂、岩骨和斜坡等颅底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②肿瘤钙化;③板障静脉和脑膜动脉沟改变;④儿童伴有高颅压脑积水者,可有颅缝分离和脑叫压迹增多;⑤颅底骨化明显,伴骨膜反应,或呈溶骨性骨膨胀性改变,多提示颅骨肿瘤。

2CT普通头颅CT,尤其是冠状位和骨窗位CT扫描,可同时显示鞍区和鞍旁肿瘤和颅底骨质的特征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病理影像学关系,可以为肿瘤的定位、定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TA可显示肿瘤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而3D-CT从三维角度描述肿增与骨质及血管的毗邻关系。

3MRIMRI对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性质、部位及与邻近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描述远胜于CT,对于肿瘤的定位、定性和指导手术人路有重要意义。

MRI对于颅底骨的变化和肿瘤钙化表现显示不清。

MRA可以显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受压移位或侵犯包绕的程度。

4DSA术前了解鞍区和鞍旁肿瘤血供、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病理变化,并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一部分。

肿瘤血供异常丰富者,可行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

鞍区和鞍旁肿瘤的鉴别诊断1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

20~50岁多见,老人尤其是小儿少见。

垂体腺瘤是颅内良性内分泌肿瘤,早期即出现垂体性内分泌紊乱症状。

分泌性腺瘤诊断较容易,无分泌功能腺瘤表现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与鞍区和鞍旁肿瘤的内分泌症状相类似,而且无分泌功能腺瘤早期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状不突出,或被忽略,而到肿瘤压迫规神经引起视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发现,视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其主诉症状。

因此鉴别诊断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垂体腺瘤在头颅平片上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呈双边,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变薄。

鞍旁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鞍旁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 鞍旁海绵窦区是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最好发部位,又称 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以中年女性多见。病灶由海绵 状血管腔隙组成,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 血管壁由胶原纤维组成,并衬有扁平内皮细胞。由于 脑外有一定的生长空间,当临床出现相应症状时说明 瘤体的截面多已超过3cm。
• 肿瘤可压迫Ⅳ、V、Ⅵ对颅神经,压迫视神经管及视交 叉,临床症状多见为头痛、一侧面部感觉缺失、复视、 眼外展障碍和视力下降等,肿瘤突入鞍内压迫和刺激 垂体的增生肥大可起停经和泌乳等内分泌失调症状。
• 注入对比剂后,呈中等到显著不均质蜂房样或 颗粒样强化。
• 向鞍内生长的脊索瘤需与侵袭性垂体瘤鉴别, 前者信号较混杂且伴斜坡骨质破坏。
• 伴骨质破坏的脊索瘤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肿 块边界不清,可侵及邻近脑组织及硬脑膜。
侵袭性垂体瘤
• 侵袭性垂体瘤是指浸润硬脑膜的垂体瘤,浸润可达硬 脑膜之外的骨骼、蝶窦和海绵窦。肿瘤侵袭海绵窦, 包裹海绵窦内颈内动脉,降低了手术的全切率和手术 效果,增加了肿瘤复发率,术后需要辅助性的放射治 疗和药物治疗. 因此手术前依靠MRI明确垂体腺瘤侵袭 海绵窦的诊断意义重大。
• 眼上、眼下静脉导入海绵窦,并同岩上窦岩下 窦相通。两侧海绵窦有海绵间窦相连。
• 在冠状位图像上,海绵窦呈三角形,外侧壁平直或稍 内陷,在T1加权图和T2加权图均呈低信号。
• 增强MR扫描时,海绵窦显著强化,由于海绵窦静脉丛 血流缓慢,不出现流空信号;其内的颅神经不强化, 呈相对低信号。
• 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平扫呈流空低信号。颈内动脉由 岩骨颈内动脉管内口入颅,经海绵窦后下角进入向内 前走行,在前床突内缘转向上并于其上缘水平出海绵 窦,几乎穿行整个海绵窦。
• 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蝶鞍周围结构的情况, 尤其是冠状位显示肿瘤侵犯海绵窦的情况.

鞍区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鞍区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生堡凼型盘查!!!!生!旦筮!!鲞箜!塑鱼坐!』!!!!里坠型:』塑!!旦!!!!:!!!.i!:型!:!
・49
.临床一线中的实践好伙伴.
鞍区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朱惠娟
鞍区是蝶鞍及周嗣解剖区域的总称,蝶鞍为颅中窝正中 部、蝶骨体上部的马鞍状结构。垂体位于前床突和后床突之 间的垂体窝内,垂体柄穿过上方的鞍隔与下丘脑相连。垂体 窝两侧为海绵窦,其中有重要的颅神经及颈内动脉穿过,因 此无论是鞍内、鞍上或鞍旁的病变均可导致相应的临床表 现。鞍区病变由于病变部位深、病变性质复杂多样,其鉴别 诊断和治疗成为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的难点。 一、鞍区病变的病因 鞍区病变的性质复杂,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差异巨大, 有效地治疗取决于正确的病因学诊断。鞍区常见的病变包 括垂体腺瘤、垂体增生、各种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囊性病变、 炎性病变以及自身免疫相关的病变等。 1.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特指腺垂体细胞来源的良性肿 瘤,为最常见的鞍区占位性病变。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 发现人群垂体腺瘤患病率高达10%~25%,但是具有临床 治疗意义的垂体腺瘤很少¨。J。垂体腺瘤根据是否具有分泌 功能分为无功能垂体腺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后者包括催乳 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 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根据垂体腺瘤的大小分为大腺瘤 (直径≥10 mm)和微腺瘤(直径<10 mm);而根据生长方式 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2.垂体增生: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妊娠期女性常伴有不同 程度的生理性垂体增生。此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的患 者常出现垂体增生,易被误诊为垂体腺瘤。分泌异位生长激 素释放激素(GH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的肿瘤是极罕见的导致垂体增生的病因。 3.鞍区良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脑膜瘤、血管瘤以及较 为少见的垂体细胞瘤。颅咽管瘤是起源于Rathke囊遗迹的 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常为儿童青少年发生的 囊实性、实性或囊性鞍区占位性病变,病理学可分为釉状上 皮瘤和乳头状瘤。 4.鞍区恶性肿瘤:鞍区恶性肿瘤并不常见,包括原发于 鞍区的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转移至鞍区。原发于鞍区的恶 性肿瘤包括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垂体腺癌、脊索瘤、中枢神 经系统的淋巴瘤、胶质瘤、纤维肉瘤等。其中生殖细胞来源 肿瘤最为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根 据病理类型分为生殖细胞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胚胎癌、 畸胎瘤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生殖细胞瘤能够分泌B绒毛膜促 性腺激素(13hCG)、甲胎蛋白(AFP)和胎盘碱性磷酸酶 (PALP)等标记物,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预后不同。肺癌、乳 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鞍区表现为占位性病变。 5.鞍区囊性病变:鞍区囊性病变包括Rathke裂囊肿、颅 咽管瘤、蛛网膜囊肿‘5j、皮样囊肿等良性病变,亦可见于垂体 腺瘤坏死囊变或脓肿。Rathke裂囊肿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常 因囊肿较大,压迫、影响了正常的垂体或垂体柄功能就诊。 6.其他:自身免疫相关炎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也可表现 为鞍区的病变。淋巴细胞垂体炎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和产后 女性,男性患者较为罕见。近年发现部分使用抗恶性肿瘤药 物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部分患者发生淋 巴细胞垂体炎[61。IgG。相关疾病(IgG。一RD)是一类新定义 的可引起多器官纤维化的全身性炎性疾病,它以弥漫性或局 灶性器官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血清IgG。水平升 高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垂体病变是其可能表现之一,表现 为垂体功能障碍及垂体弥漫性增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 组起源于组织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以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较为常见,其常见病变部位 在肺、肝脏、骨骼和甲状腺,也可累及垂体,儿童青少年及青 年患者多见,常累及垂体柄并可侵袭性生长甚至影响下丘脑 功能。而Erdheim—Chester病(ECD)是少见的非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可以累及骨骼、肺及垂体柄。 另外,结节病、肉芽肿病变也可合并鞍区病变并导致相应的 临床表现。 二、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1.垂体前叶功能障碍相关临床表现:鞍内病变最常影响 垂体前叶功能,分泌型垂体腺瘤无论大腺瘤还是微腺瘤均会 出现相应激素高分泌的临床表现,如催乳素腺瘤患者出现闭 经、泌乳和体重增加;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出现巨人症或肢端 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库欣综 合征。而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或其他鞍区病变常常还表现出 垂体前叶功能低减的临床表现,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垂体一靶 腺轴的功能。对于大腺瘤的患者还可能因肿瘤突然出血出 现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如剧烈头疼、视功能障碍等。鞍上 病变由于累及垂体柄甚至下丘脑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垂体 前叶功能低减的临床表现。 2.中枢性尿崩症:病变累及垂体柄和下丘脑的患者常会 出现多尿、烦渴、多饮的中枢性尿崩症临床表现。如果下丘 脑的El渴中枢受累患者可出现渴感缺失;若不能及时补充水

鞍内与鞍上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

鞍内与鞍上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


③MRI平扫信号特点。一般为T1WI等信号 及T2WI稍高信号,T2WI上肿瘤信号常不均匀, 可见多个小泡状更高信号(图1C),有一定特 征性。④肿瘤内部改变。以出血最常见,20%〜 30%大腺瘤可发生出血 (图2A、B),其信号特点 与脑内血肿演变近似,并可见瘤体内液液平面。 不足1%病例瘤内可见坏死或囊变,呈CT低密度 及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⑤海绵窦 受侵的评价是影像学检查的重要目的,多达1/5 病例可见海绵窦侵犯,表现为海绵窦外侧壁与 颈内动脉之间的异常信号、颈内动脉管腔狭窄 及流空信号减弱、颈内动脉包绕达到1/2〜3/4周 (图2D〜F)。⑥MRA、CTA与DSA均可显示垂体 大腺瘤导致的动脉移位及包绕,甚至狭窄(图 2E、F)。
1. 垂体大腺瘤
• 垂体瘤是成人鞍区最常见的肿瘤,一 般人群尸解发现率高达20%,但并非所有病 例均有临床症状。超过10mm者为大腺瘤, 10mm及以下则为微腺瘤。也可按有无功能 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腺瘤两类,其中功 能性者约占3/4。功能性垂体腺瘤常因激素 分泌异常而较早就诊,并根据所分泌的激 素命名如泌乳素(PRL)腺瘤、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ACTH)腺瘤等。非功能性垂体瘤则多 由于占位效应如视力障碍、海绵窦受侵、 脑神经症状等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偶因继 发出血(肿瘤卒中)就诊。
• E. MRA。两侧颈内动脉分离,左侧移位更明显。 左侧颈内动脉明显变细,C5〜7段及左侧大脑 前动脉A1段轮廓不规则,右侧A1段断续显影, 两侧大脑前动脉A2段以远及左侧大脑中动脉信 号减弱、分支显影减少。F. DSA,正位,左侧颈 总动脉造影,左颈内动脉C5〜7段及左大脑前 动脉A1段变细及走行僵直,远端显影较差
图3垂体假性增大
• 患者,女15岁,无内分泌异常。A. 冠状位 T2WI,垂体(黑箭)饱满,上缘膨隆,但信号 均匀。1. 左侧颈内动脉;2. 视交叉;B. 矢状位 T1WI增强扫描。垂体均匀强化

鞍区占位(1)

鞍区占位(1)

精选版课件ppt
5
精选版课件ppt
6
几种常见占位性病变
鞍内占位
Rathke’s囊肿
鞍区Rathke囊肿是鞍区的先天性非肿瘤性疾病。1913年Goldzieher 首次报道,多数学者认为在胚胎发育4周时消化管的颊泡发育成一 憩室样结构称Rathke囊袋,11周至12周时随Rathke囊袋前后壁增 生,形成垂体前部、中部,垂体前部和中间部之间残留小腔隙,该 腔隙逐渐被上皮细胞内折所充填。当腔隙内液体、粘液和细胞碎屑 等分泌物增加时,腔隙明显扩张成囊状,即形成Rathke囊肿。其囊 壁内覆盖单层纤毛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并含有粘液分泌腺,个别 病例混有假复层磷状上皮细胞,囊内容物主要为黄白色粘液及液体 或胶冻状物质,个别情况可含有胆固醇结晶。Rathke囊肿临床表现 没有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与垂体瘤、颅咽管瘤相似。CT及MRI检查 是诊断Rathke囊肿最好的方法,Rathke囊肿为圆形或类圆形薄壁 囊状病变。
精选版课件ppt
14
• 束腰征
• 颈内精动选版脉课件包ppt埋
15
→↙
→←
→←
鞍区见一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 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可见典型束腰征、雪人征(腺瘤通过鞍膈 向上生长时,由于受到鞍膈的限制而形成对称的切迹)。
精选版课件ppt
16
颅咽管瘤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颅骨有无累及 等)。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均匀 、显 著强化,脑膜尾征。
精选版课件ppt
24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或信号,含有粘液或胆固醇呈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 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 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 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 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 疝。
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 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 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 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
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 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 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 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 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谢谢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
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 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 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 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 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
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 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 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 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 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 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 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 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诊断
T2 ←
T1+C
病灶明显强化(瘤内血栓未强化), 边界清楚,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分界不清。 垂体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治疗: •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或结扎、动脉瘤孤立术、 动脉瘤包裹术、血管内介入治疗
•破裂出血后的非外科治疗:防止再出血、降 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脑室引流、腰椎穿 刺或腰大池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
• 病理: 呈球形生长,有包膜,与脑组织边界清楚,
可见出血或钙化,血运丰富,以广基底与 硬脑膜相连。
• 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约为男 性2倍。主要为压迫症状。
• 好发部位依次为:矢状窦旁、大脑镰、脑 凸面、溴沟、鞍结节等。
• MRI首选,CT补充(是否钙化、有无出血、 颅骨有无累及等)。
鞍区常见肿瘤的影像鉴别要点
垂体大腺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动脉瘤
部位
鞍内为主
鞍上为主
鞍内或鞍旁
鞍内或鞍旁
形态
束腰征
椭圆形
规则
圆形,光滑
垂体
消失
存在
存在
存在
密度/信号
不均匀
钙化
少见
邻近骨质 强化
案底骨质吸收或 破坏
明显,多数实质 均匀强化
不均匀,多为 囊实性
多见,壳样或 斑点样
部分出现受压 吸收改变
明显,边缘或 实质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有包膜,可有斑点状钙化; 增强均匀 、显著强化,脑膜尾征。
CT平扫
482933 女 61岁 反复头晕3年余 鞍上可见一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灶,CT值约47HU, 边界清楚,其内见一小点片状钙化灶;继发鞍上池受压伴变性。
T1
T2
鞍区占位肿块,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区占位病变鞍内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动静脉血管畸形(AVMs ) • NECT:等/稍高密度,可见纡曲血管影,有血
栓形成时,可有钙化,或软化灶,局限性脑萎 缩
• CECT:明显强化,见纡曲血管影 • 有血肿时有水肿和占位 • MR:血管有流空效应 • 有出血时——出血改变 • MRA:示瘤巢,有血栓时呈混杂信号,占位轻
血时,灶周无水肿,有出血时,可有血 肿CT表现 • 有血栓时,密度可欠均
鞍内占位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 增强:无血栓时,全均匀一致强化,与
颈动脉强化曲线一致 • 有血栓时,可见强化部分与颈动脉强化
一致,周边有不强化的血栓 • 可见密度相反征象 • CTA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动脉瘤
鞍内占位
• 泌乳细胞腺瘤 •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 混合生长激素和泌乳细胞腺瘤 • 促皮质腺瘤 • 促睾丸激素腺瘤 • 促甲状腺素腺瘤---
鞍内占位
肿瘤
垂体微腺瘤 • 多激素腺瘤 • 无作用细胞腺瘤(含嗜酸粒细胞瘤)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 • 占鞍区肿瘤的1/3~1/2 • 年龄,多见于成人,10%见于儿童 • 临床:典型良性,生长慢肿瘤 • 大多无症状,偶被影像和尸检发现 • 内分泌症状,闭经,泌乳……
• 静脉丛移位
鞍内占位
肿瘤
垂体微腺瘤 MRI:薄层冠扫+C • T1——低信号,质子——等S1 • T2——信号不定,低信号--等S1(延迟) • +C——低信号灶 • 占位效应:柄和静脉丛移位,鞍底倾斜 • 垂体高度增加 • 外形改变 • 出血,囊变改变 • 垂体瘤假阴性,无位于异常及占位效应 • 极小——无位于异常及占位
DDX:胶样囊肿,非钙化的颅咽管瘤,
囊性垂体瘤,炎性囊肿,表皮样囊肿

鞍区占位鉴别诊断

鞍区占位鉴别诊断

第一医院
conclusion
第一医院
第一医院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dance!!!
第一医院
第一医院
d.症状
Clinical manifestati -on
第一医院
e.分类(classification) • 1: 1cm • 2: ph • 3: 激素
第一医院
f:影像学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大腺瘤) • 成人多,压迫、内分泌异常 • CT: 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呈 明显强化 • MRI: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 “雪人征” • 坏死、囊变、出血;钙化少 • 视交叉受压位移
第一医院
第一医院
g.治疗(therapy)
1.手术:1a.经颅
1b.经蝶
2.放化疗(Radiotherapy 瘤 craniopharyngiomas
第一医院
• • •


Introduction 鞍区常见;良性;双峰龄:5~14y,50~70y; 症状:压迫 性状:多囊性或囊实性,壁光滑,厚薄不均 ,实性部分和囊壁钙化多见 影像:囊液因成分不同在CT和MRI上表现为 不同密度/信号 MRI: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鞍区肿瘤(Sellar Tumours)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李立超 Lili Chao,Nurosurgery Department,The First Hospital of LZU
第一医院
1.鞍区解剖
a.前界
(Anatomy of sellar region)
b.后界
c.两侧

常见病鉴别诊断

常见病鉴别诊断

常见病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小脑半球占位:1.低级别胶质瘤:位于小脑半球,可呈囊性改变,但周围有水肿,头颅MRI提示长T1长T2,增强后可囊壁周围强化2.血管网织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或桥脑小脑角,囊性为主血管网织细胞瘤,头颅MRI提示长T1长T2,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瘤结节3.小脑脑膜瘤:肿瘤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颅高压症状,压迫后组颅神经时,可出现后组颅神经症状,压迫引起脑积水时,可出现路脑压、肢体乏力、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在头颅CT上多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多密度均匀,无混杂信号,形状多规则,头颅MRI增强多可见增强肿瘤影,密度均匀,可见脑膜尾征。

嗜酸性肉芽肿:1、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颅骨破坏,常呈虫蚀样,侵犯颅骨处常有软组织影。

局部呈炎性表现。

肿块质地韧,周围皮肤颜色正常,肿块无明显压痛。

2、黄脂瘤病:好发在5岁以下儿童,常为多发,亦可见单发,颅骨常有地图样破坏。

3、皮样囊肿:颅骨破坏多呈膨胀性损害。

肿块为囊性,可位于皮下及颅骨内。

4、颅骨血管瘤:好发于板障处,瘤体较大时,可见颅骨破坏明显。

行头颅MRI检查可见被破坏颅骨处有血液留空现象,或混杂信号。

鞍区占位:1.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发生在鞍上,向第三脑室、鞍旁、鞍后等处发展.临床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发育迟缓等,视野改变多不规则,常有颅内压增高.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内或鞍上有钙化斑块.CT检查可见鞍上囊性低密度病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实体肿瘤为高密度表现,可有强化.MR可见鞍区囊性占位,鞍内可见正常垂体.2.垂体瘤:以内分泌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双颞侧偏盲,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生长发育迟缓。

MR示肿瘤囊性变少,多可均匀强化。

3.脑膜瘤:可发生于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常有视力视野改变,头痛.内分泌改变不明显.蝶鞍大小改变不明显.CT 为均匀高密度病灶,增强明显.MR示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有典型脑膜尾征.4.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有时出现性早熟、发育停滞及视神经受损表现,蝶鞍大小正常.CT病变为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内有散在钙化点,病变可有明显均匀增强.MR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5.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某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

鞍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鞍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 MRI上表皮样囊肿的信号特征在T1、T2上与脑脊 液信号大致相同,但rI'2信号常为层状改变,DWI 上呈高信号,无强化且具有不定型境界不清楚的 特点。根据肿瘤内蛋白含量的不同,其Tl信号表 现多样;T2信号一般呈等或高于脑脊液信号,抑 脂序列信号无变化;DWI上因囊内蛋白成分使水 的弥散受限从而表现为高信号。其下方常可看到 被弧形压扁的垂体,增强时垂体明显强化可与其 鉴别。
鞍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徐吉光
• 鞍区囊性病变是以囊变为病理特征的多种 疾病 • 的总称,常见病包括:垂体腺瘤囊变、囊 性颅咽管瘤、Rathke’S • 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蛛网膜囊 肿及垂体脓肿等。鞍区 • 病变大多为良性肿瘤,其中垂体腺瘤是鞍 区最常见的肿瘤。
一:垂体腺瘤囊变
•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内肿瘤,单纯囊性垂体 瘤较少见,常见囊性垂体瘤一般为实性瘤体内 出现囊变、坏死。垂体腺瘤发生囊变占5—18 % ,大腺瘤向上生长凸入鞍上池,向下压迫 或侵犯鞍底,向两侧侵犯海绵窦,腺瘤体积较 大,更易造成鞍隔附近血管的压迫而致肿瘤缺 血而导致囊变,囊变的垂体腺瘤常反复出血, 囊内出现液平。20—25% 出现视力受损或其 他脑神经麻痹,垂体瘤出血(卒中)临床表现为 突发头痛、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和激素功能失 调。
• MRI表现: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呈 短Tl长T2信号改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在 T2有时可见到毛发团状改变。抑脂像可见 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部分囊壁可见强化。皮样囊肿破裂后,病 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可见脂液界 面及化学位移伪影。
鞍区神经节细胞瘤 (极为罕见)
a. 术前MRI增强示鞍区占位病变;b. 病例检查:镜下见大小、 形状不一的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极性紊乱(HE×100); c. NF阳性(免疫组化×200);d. 术后3个月复查MRI:垂 体柄,视交叉明显可见,未见肿瘤残余及复发。

鞍区低密度病灶的CT鉴别诊断

鞍区低密度病灶的CT鉴别诊断

鞍区低密度病灶的CT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47例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且均都进行过CT增强扫描,均经过手术或病理,及影像资料确诊。

男32例,女15例,年龄2~70岁。

包括颅咽管瘤14例,囊型垂体瘤1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7例,皮样囊肿3例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8例。

采用GE2000螺旋CT机进行横轴位及冠状位平扫,均表现为鞍区低密度病灶影,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造影剂经静脉注入,速度为3ml/秒,均获得满意的CT图像。

临床主要症状:①视觉障碍:肿瘤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常常是蝶鞍肿瘤患者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眼底检查可发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②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性腺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萎、性欲减退,女性表现为月经期延长或闭经;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在发育成熟前可导致巨人症,发育成熟后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③头痛、恶心、呕吐、厌食消瘦,嗜睡或失眠,可有精神兴奋、面部感觉减退等。

结果鞍区低密度肿瘤CT一般表现:鞍内或鞍上池异常密度影,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影,其边缘大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部分肿瘤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鞍上池部分或完全闭塞,肿瘤向上蔓延,常使三脑室受压,甚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

颅咽管瘤:成人5例,小儿9例,其中实质性2例,囊肿性12例,大小在1.5~5.5cm,其中误认为囊性垂体瘤2例。

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残存的鳞状细胞,属良性肿瘤,小儿及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好发于鞍上,肿瘤密度因病理不同有多种多样表现,囊形肿瘤多呈低密度,CT值高于脑脊液,低于脑组织。

增强扫描,肿瘤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强化,多呈环形、或蜂窝状。

强化后轮廓清晰,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晰,占位效应明显,鞍上池受压闭塞,第三脑室变形移位,鞍隔及垂体受压。

囊性垂体瘤:共13例,其中囊性10例,囊实性3例,CT常见表现平扫示鞍内及鞍上池内有圆形等低密度阴影,边缘清楚,瘤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部分囊内有分隔,有时不宜与颅咽管瘤进行区分,注药后,瘤体呈均匀性或环形中度增强,囊变部无强化。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

二,蝶鞍肿块的MRI特征 新生物(Neoplasms): 脑膜瘤(Meningiomas): 约15-25%的脑膜瘤发生于鞍区,而蝶骨嵴是脑膜瘤的第二位的常见发生部位。脑膜瘤通常位于鞍上和宽脑膜基底,与垂体腺瘤较易鉴别。起源于鞍结节并长入蝶鞍的中线脑膜瘤除非可观察到脑膜瘤和垂体之间的裂隙或CSF残留,与垂体腺瘤不易鉴别。如脑膜瘤侵及海绵窦时它一般会压缩颈动脉内腔,而垂体腺瘤无此特征。
谢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
演讲人姓名
病例13:鞍内动脉瘤(44F)

病例10:淋巴细胞性垂体炎(48F)
芽肿性垂体炎(Granulomatous Hypophysitis): 肉芽肿性垂体炎是另一种炎性病变,见于约1%的蝶鞍肿块。它表现为一垂体肿块,由真菌、结核、结节病、Langerhans 细胞性垂体炎和Wegener’s 肉芽肿引起。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继发于其它病变如Rathke’s裂囊肿或垂体腺瘤。典型的放射学表现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类似,不同之处为大部分病例显示为不均匀强化而无硬膜强化。有患病倾向的病史有助于提示诊断。
,感染性和炎性病变(Inflammatory and Infectious Lesions):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可能是自身免疫起源的垂体腺的一种炎性病变,目前有超过60个病例报道而被重新认识。如无前部视路的压迫,疑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病人最初的治疗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其MRI表现为垂体肿块,伴相邻的硬膜强化,它常沿漏斗扩展而无蝶鞍扩大。
病例12:继发于弓形体病的垂体脓肿(27F)
四, 其它蝶鞍肿块(Other Sellar Masses): 1. 动脉瘤(aneurysms): 鞍区动脉瘤可表现为如鞍内肿块,这些动脉瘤典型地起源于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或床突上段并侵及蝶鞍。伴快速血流的明显的动脉瘤内腔可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信号流空,但如存在慢血流则表现为不均匀的T1信号。在T1WI上外围的同心圆形薄片状高到中等信号为附壁血栓。动脉瘤内部的纤维变性和钙化可进一步使其信号特征复杂化。一个偏心性的蝶鞍占位应想到动脉瘤的可能性。MRA有助于诊断大动脉瘤,而为制订治疗计划常规动脉造影仍需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肿瘤大多形态不规则,TWI混杂信号(1例), 边界清晰,注药后肿瘤均匀显著强化。
钙化
鞍区大多肿瘤均可见钙化, 肿瘤的钙化形态、大小、 范围各异, 以颅咽管瘤最为常见(80%),其边缘 弧线型钙化具有一定特征性。
定位诊断
❖ 鞍区肿瘤定位主要分为鞍内、鞍上、鞍旁。 ❖ 寻找鞍内垂体可以用来鉴别垂体瘤与其它鞍区肿瘤。
6 生殖细胞瘤
MRI表现 :肿块边界清晰,位于脑中线区(下丘脑、 第三脑室前壁、视交叉区),于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 低信号,于T2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显著 强化,并可见肿瘤沿脑脊液种植于蛛网膜下腔或脑室 壁上
7 胶质瘤
MRI表现: 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2例),于 T2WI上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注药后肿瘤中度至明 显强化.
除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外,大部分鞍区病变均可观察 到垂体柄。 ❖ 来自鞍上侵入鞍内的肿瘤常压迫垂体后移。 ❖ 紧贴鞍底或鞍背,病灶呈月牙状。
❖ 颅咽管瘤好发于鞍上池区,多为囊性或囊实性。
❖ 鞍区脑膜瘤常起自鞍结节、鞍膈、蝶骨及海绵窦区 硬膜,大多是以鞍结节或床突为附着点向四周匍行 生咽管瘤
1001824737
图像
图1:垂体大腺瘤
图2:颅咽管瘤
图像
A和B:颅咽管瘤
图像
鞍区脑膜瘤
图像
图3和图4:恶性生殖细胞瘤
鞍区占位鉴别诊断
1 垂体大腺瘤
MRI表现:肿物,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 状.肿瘤通过鞍隔向上生长,因受鞍隔限制而形成束腰 征,肿瘤向下生长可致蝶鞍扩大,鞍底下陷,甚至突入 蝶窦,肿瘤向两侧鞍旁生长,侵入海绵窦,表现为海绵 窦扩大,海绵窦壁与颈内动脉之间有异常信号,包埋颈 内动脉。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垂体瘤内有出血,出血部分于T1WI和T2WI上均呈高 信号。垂体瘤内有囊变和坏死,囊变和坏死部分于 T1WI上呈低信号,于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 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出血、囊变和坏死区无强化。
脑膜瘤的特点是有沿脑膜生长的特点,矢状位和横
切位增强扫描可能显示肿瘤沿脑膜向周围生长,邻 近脑膜增厚。MRI 增强能显示鞍区脑膜瘤的特殊 征象,即“脑膜瘤尾征”和“鞍结节骑跨征”。
垂体大腺瘤可向鞍底、鞍上、及鞍旁生长,致使鞍
底下陷、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因鞍隔阻挡常见 “束腰征”。
❖ 鞍区囊实性病变主要是颅咽管瘤。
2 Rathke囊肿
MRI表现:呈圆形或随圆形,边界清晰, T1WI上呈低 信号,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囊壁和囊液无 强化。
3 转移瘤
MRI表现: 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于T2WI上呈等 或稍高信号,出血灶于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增 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出血灶无强化。
4 脑膜瘤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大多以视交叉为中心向周围生 长,常位于鞍上并向前生长。
❖生殖细胞瘤主要发生于松果体 区,其次为下丘脑、 鞍上池区。
❖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多见于鞍上区,侵犯鞍内少 见。
定性诊断
鞍区占位病变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占位。鞍 区实变性肿瘤增强后都能明显强化,肿瘤内囊变区 无强化,CT 图像上呈高或高低混杂密度,MRI 增强图像上呈均匀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
8 表皮样囊肿
MRI表现 :鞍上池区扁平状占位,形态不规则,边缘 锐利,沿蛛网膜下腔扩展,呈见缝就钻的特性,于T1WI 上呈稍低信号或低,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 无强化.占位效应轻微,一般没有周围水肿.
9 皮样囊肿
MRI表现: 界限清楚,发生于颅中线区,于T1WI和 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
❖ 鞍区囊性病变包括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蛛网膜 囊肿,囊性颅咽管瘤等。
MRI表现: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于T1WI上 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信号、等信 号、或稍低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肿瘤内可钙化、囊 变、坏死。肿瘤均匀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可 见脑膜尾征。
5 颅咽管瘤
是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鞍区肿瘤的30%,以 鞍上多见,肿瘤的钙化率较高,可达80%,钙化形态 多样,可为壳状或点片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 和囊壁中度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