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农村发展政策概况 农村发展与管理的政策 教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改革阶段

背景






封建土地所有制,突出特点是占农村人口少数的地主和富农 占有农村绝大多数耕地 农村人口10%以下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全部耕地的70%以上, 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占有的耕地还 不足30% 建国初,全国尚有大约2.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改 革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要“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 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开始有步 骤地进行土地改革 1952年底和1953年春,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 地改革基本完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政治发展政策


农村教育发展和科技服务政策

农村环境发展政策


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政策

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阶段

以土地关系来作为农村发展阶段划分的坐标


1949年-1953年 土地改革,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1978年,土地集体化阶段 1978年至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为核心 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计划生育政策 劳动力流动政策 义务教育发展政策 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农村科技推广政策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以工代赈资金 财政发展资金 信贷资金 村民自治 林业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 水、路、电、通讯、农田水利 建设

农村专项扶贫开发政策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的没收和征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 和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 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但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 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工商业家在农村的土地和原由农民 居住的房屋,应予征收。革命烈士、军人家属、工人、职员、自 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 土地者,其人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人均土地数200%者,均 保留不动。超过此标准的,征收其超过部分的土地。半地主式的 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者,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的,应 征收其出租的土地。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 财产,不受侵犯。富农所有出租的小量土地,予以保留不动。保 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

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政策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农村灌溉设施和交通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建立了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在全国建立了40000多个农技推广站, 形成了一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村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系统,一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得以应用和推广; 建立全国性的农村合作信用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到1978年, 中国已经建立由60000多个乡镇、县级农村合作信用营业机构和 350000个基层网点构成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网,累计为农民提供 了1373亿元的农业贷款; 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小 学校和乡村卫生所的大力建设以及免费教育和乡村合作医疗和赤 脚医生等政策为农村人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初步建立以社区五保制度和农村特困人口救济为主的农村社会基 本保障体系,为农村人口中没有劳动能力和无法解决最低生存需 要的特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最低水平的生活保障
六章4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的分配。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 他生产资料,除按照土地改革规定收归国家所 有者外,一律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 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 的贫苦农民。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1份,使他 们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 得到改造。
土地改革的四个步骤




第一是发动群众,即土改工作队进入乡村后,召开土改动员大会 和农民见面,逐步深入、广泛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到土改革命 之中。 第二是划分阶级成份。在群众基本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基础上,多 次召开农民大会,成立先有少数的贫雇农小组发展到包括中农和 其他农民在内的农民协会,最终确定阶级成份。 三是进行没收、征收和分配。阶级成份的确定为这项工作奠定了 基础,随后按照《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将所有没收和征收的土 地财产,除依法收归国家所有,均由农民协会接受,并在其领导 下,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和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农民,对 地主也分给同样的一份。 四是转入生产运动。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各 地人民政府把发展生产作为土改后农村的中心工作,及时制定各 项政策和措施,帮助农民订立爱国增产计划,发放贷款辅助贫苦 农民,鼓励农民添修农具、购买牲畜、兴修水利、积肥、深耕、 选种、学习科学技术等等
成效

3亿多人,他们分得了为地主阶级占有的约7亿 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还免除了过去每年须 向地主交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苛重的地租
全国的粮食产量在1950年增产17%,1951年 增产28%,1952年增产45%,平均每年增长 15%

农业集体化(1953-1979年)

背景

虽然粮食增产了,但仍然发生粮荒 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不能起到支援工业发展的作用

城市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过程

农业生产合作化阶段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人民公社阶段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
规模 互助组 4-5个农户 土地经营 劳动力、农具、牲畜集中起来互助 生产
初级社
20-30个相邻的农户
农产的土地除留出一部分自留地外, 其余土地全部折股入社,实行统一 经营。实行按劳分配
中国农村发展政策概况
农村发展政策

特点

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能动空间 允许更多的自治内容和分权的存在


农村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是非 常重大的
农村发展政策体系

农村经济政策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税费政策 农业生产补贴政策 乡镇企业发展 农村金融制度
农民所有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并 实行集体经营,收入实行按劳分配
高级社
150-200户
人民公社
1000-7000户
农民所有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并 实行集体经营,收入实行按劳分配: 工分制
其他农村发展政策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计划收购(简称统购)、计划 供应(简称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和中央 对粮食实行统一管理 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该《条例》第10条第2款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 城市,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 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 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