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 地貌灾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第1课时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pptx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孟加拉国
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 ___________、美国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
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3)我国的风暴潮。
台风
① ________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
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温带气旋
② _____________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主要受灾地区集
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和地震波等概念;结合教材第89页图3-1-
5归纳总结滑坡的危害等。
(2)列表比较。教材中将灾害分为几类,可以对每类中的自然灾害进
行列表比较,对照理解,如可以列表比较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产
生的原因及危害。
(3)要加强概念的理解。教材涉及一些概念,在本册书中并不作要
求,但是它们对知识理解会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台风时,要了解热
第三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两点,一是自然界异常变化的
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是判别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在于
自然界异常变化程度的大小,以及是否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造成伤害
或损失。
(2)自然灾害种类多,重点要掌握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
②常见的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
3.鼠害
野栖鼠
(1)分类:鼠类可分为野栖鼠和家栖鼠。根据 _________的主要
栖息地,可以划分为田鼠、草原鼠和林鼠等类型。
(2)危害:鼠害主要通过鼠类啃食植物、在地下打洞等活动危害植物
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农业和林业灾害七类。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地震波
(1)概念: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 _________的形式传
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本章整合
预防措施
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减少污染产生,加强废弃物分类和处 理。
公共卫生事件及处置流程
1 2 3
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包括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
处置流程
发现公共卫生事件后,迅速报告相关部门,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市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法治性原则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城市 规划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风险评估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抵 御灾害的能力。
风险评估与防范
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定期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应急设施建设
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 培训,提高公众自救 互救技能。
推广家庭应急包,教 授家庭应急包的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降低灾害风险
宣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引导 公众形成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 。
推广环保产品和技术,减少环 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总结反思,持续改进优化
对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反 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总结反思结果,制定改进措 施并持续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
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科技创新提升救援效率
01
无人机救援
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快速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和监测,提
高救援效率。
重庆地貌——精选推荐
重庆地貌重庆地貌地貌是构成⾃然环境的主导因素之⼀,是⼈类赖以⽣存、⽣产的基本条件。
地貌不仅影响着⾃然环境中⽔⽂、⽓候、⼟壤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化,⽽且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地貌也是⼀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针的指导下,协调环境、⼈⼝、资源关系的重⼤研究课题。
本章就重庆地区的地貌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发育史作扼要论述。
第⼀节地貌基本特征重庆市地处我国四川盆地东部,属我国陆地地势第⼆级阶梯。
东北部雄踞着⼤巴⼭地;东南部斜贯有巫⼭、⼤娄⼭等⼭脉;其西为红⾊⽅⼭丘陵;中部主要为低⼭与丘陵相间排列的平⾏岭⾕类型组合。
综观全市地貌结构,有下列特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地为主从表3-1可知,重庆地貌形态类型可分为中⼭、低⼭、丘陵、台地、平原等五⼤类。
中⼭、低⼭⾯积达24136㎞2,占全市总⾯积的75.9%;丘陵⾯积为10426㎞2,占17%;平原⾯积仅1971㎞2,占2.39%,构成以⼭地为主的地貌形态类型组合特征。
表3—1重庆市地貌形态类型⾯积统计表类别平原缓丘低丘中丘⾼丘台地低⼭中⼭总计⾯积(㎞2) 1970.75 393.69 3735.21 4585.86 5839.86 2943.36 19876.17 4259.61 82334.93 百分⽐ 2.39 0.09 4.53 5.56 7.09 3.57 24.14 51.72 100.00中⼭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的东北部和东南部,前者为由巴⼭、旗杆⼭、帽含⼭、天⼦⼭、墨紫⼭、龙池⼭、磨盘⼭、天池⼭等组成⼤巴⼭地,是重庆与陕西、湖北的界⼭;⼭脊线因受地质构造控制,由北西向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呈弧形平⾏伸展;⼭岭海拔均在1500m以上,其中巫⼭县、巫溪县交界处的天池⼭主峰阴条⼭⾼达2793.8m,成为重庆市的最⾼⼭峰。
巫⼭、⼤娄⼭⼭系构成重庆市东南边缘⼭地,是重庆与鄂、湘、黔的界⼭,主要有⽅⽃⼭、七曜⼭、巫⼭、普⼦⼭、⼋⾯⼭、⾦佛⼭等⼭脉,以⾦佛⼭风吹岭海拔2251m为最⾼,⼭脊线多呈北东—南北向伸延,其北穿越长江与⼤巴⼭地交汇于巫⼭县境内, 形成以巫⼭为扇顶,向西作扇形张开展布的地貌结构特征。
高中新中图版地理必修1第3章 第1节 第1课时 地质地貌灾害、海洋灾害与生物灾害课件PPT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018 年 9 月 2 日,麻栗坡县境内遭受强降雨袭击,猛硐乡遭受 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多处山体垮塌,道路交通、网络通信、电 力全部中断,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栏目导航
问题 1 (综合思维)此次猛硐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哪些 危害?
[提示] 冲毁道路,网络通信、电力全部中断,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
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
2.条件 (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 诱因 。 (2)要有遭受损害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 承受灾害 的客体。
栏目导航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1)形成原因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 能量_急__剧__释放
→
以 地震 波 形式传播
→
引起地 面震动
(2)世界主要地震带:环 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
问题 2 (区域认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主要发生在山区。 问题 3 (综合思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季节有什么不同?
[提示] 滑坡表现为常发性,泥石流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
栏目导航
[提示](1)×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 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 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 陡峻的地形、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是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3)× 我国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 (4)× 风暴潮是强烈大气扰动引起海平面异常升高或降低。 (5)D [滑坡的活动强度与地形、岩性、降水等关系密切,与气 温关系不大。]
栏目导航
(1)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就是自然灾害。
()
(2)陡峻的地形、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是滑坡
地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科一班 —— 谭晨晨
一、地貌灾害的概念
什么是地貌灾害? 什么是地貌灾害? 地貌灾害是指自然或人工引起的破坏地貌 地貌过程和现象。
(包括经长年累积才能形成威胁效应的现象) 包括经长年累积才能形成威胁效应的现象)
二、影响地貌灾害的因素
多种因素影响: 多种因素影响: 构造运动 气候 时间 岩性 人类活动 水文 …… 重要因素
三、地貌灾害的分类
据成因分类:自然; 据成因分类:自然;人为 据发展速度分类: 据发展速度分类: 突发性(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 崩塌, 突发性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缓变性(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等) 水土流失, 缓变性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据灾害区地理特征分类: 据灾害区地理特征分类: 山地:滑坡,崩塌, 山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平原: 平原:地质沉降等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 定义: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 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破坏力: 破坏力: 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 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 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
灾害的内涵和类型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5、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方式
直接影响(或称直接损失): 指灾害事件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 大多数情况下可用准确可靠的货币价值来衡量。
间接影响(或称间接损失): 指任一场灾难中以第二顺序出现的后果。 影响多是无形的,不易用货币价值来计算。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2)陆地灾害
地质灾害: 如地震、火山、断陷与魔鬼三角区等。 地貌灾害: 如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气象灾害: 如干旱、暴雨、陆龙卷、热浪等。 水文灾害: 如洪水、水污染、泥沙淤积等。 土壤灾害: 如盐碱化、耕地减少等。 生物灾害: 如植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动植物威胁。
注: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有时比原生灾害的危害 还大。因此,防止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的发生与蔓 延也是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6)根据灾害过程及发生体的物理状态分类
固体灾害: 如地震、沙漠化、冰崩等。 流体灾害: 如火山、洪水、酸雨等。 气体灾害: 如地气、废气灾害等。 其它灾害: 如魔鬼三角区、大风、高温等。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2、灾害的属性
自然属性: 指灾害产生于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或数 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这种自然力往往是人类 不易抗拒或不可抗拒的,并通过非正常的方式释 放而给人类造成危害。
社会属性: 指灾害产生于人类社会本身,由于人的主客观原
因和社会行为的失调、失控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人口危机(灾害): 人口数量的猛增造成的压力。 粮食危机:如粮食缺乏、浪费、分配不公造成的灾害。 能源危机:如能源的过量开采和浪费使用等。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固体废料等。 政治事件:如战争、种族歧视、边界纠纷等。 辐射污染: 如辐射污染和电磁波污染等。 ………………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是河流将其侵蚀产物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外一 个地方的作用。河流所搬运的物质:
化学溶解物:盐和胶体。对盐和胶体的搬运属 化学搬运。
河流的化学搬运物大部分来自于地下水,也有 河水溶蚀河床岩石的产物。化学搬运物受气候和岩 石性质的影响。
机械碎屑物:各种粒径的砾石、砂、粉砂和粘 土。河流对碎屑物的搬运为机械搬运。
一、风化作用 二、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四、海洋的地质作用 五、冰川的地质作用 六、风的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1
地质学基础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能源主要来自于地球之外, 作用于地表及其附近,使矿物和岩石遭受破坏而形 成新的矿物和岩石,同时也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 的过程。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根据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 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
地质学基础
43
地质学基础
44
地质学基础
在河流源头,因地形较陡,有跌水,下蚀作用 表现出类似瀑布后退的现象。河谷因源头后退而向 上游推进、伸长的作用过程,叫河流的向源侵蚀。
45
地质学基础
河流下蚀作用不是无止境的,当河面下降到趋 近于海面时,河水不再具有位能差,流动趋于停止, 河流下蚀作用也随之停止。因此,理论上,海平面 是入海河流的下蚀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床断面的水量。 流量是衡量河流大小的重要指标。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河水流量(M)及流速(V)。
37
地质学基础
任意一条河流A-B 段的动能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E = AB
1 M VA VB 2
2 2
式中EAB 为某河段在A-B 段所获得的动能;M
为A-B 河段内水的流量;VA为A 处测得的流速;
2020高中地理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一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课件中图版
2.台风破坏力主要取决于( ) ①强风 ②暴雨 ③巨浪 ④闪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台风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巨浪三个因素决定。
答案
解析
3.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 3 月 31 日下午一 30 人的扑火队失联后证实已遇难。4 月 2 日四川总队攀枝花 支队、成都大队向火场增援。
破坏 沙淤泥严重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 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 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 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 率表。据此完成(1)~(2)题。
3.寒潮
(1)寒潮的判断
①一般气温在一天(24 小时)内□14 降低 10 ℃以上,各地标准有所不同;
②当天最低气温在 5 ℃以下;
③伴随□15 降温 ,有大风和雨雪天气。
(2)寒潮危害的分析思路
①根据□16 降温幅度 判断寒潮的强度。
②根据降温预报图分析寒潮影响范围。
③根据寒潮发生的时间判断主要□17 成灾 区域。
[答案] (1)C (2)A
答案
提升运用能力 2018 年 1 月 25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警报,强冷空气袭击我国 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 1~2 题。 1.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一般较小,此次例外 C.寒潮可能会引发多种自然灾害 D.寒潮一般只影响陆地,不影响海洋 答案 C
2.导致山体滑坡的因素包括( ) ①岩体或土体松软、破碎 ②岩体或土体的重量大 ③地表植被固定力下降 ④人为锚定岩体土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课件选修ppt文档
(1)我国是泥石流多发地区,其气候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地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人
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本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专 题
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有明
4.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三个条件:①大量降 雨;②大量碎屑物质;③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 P16 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本 专
(1)表示地震大小的量度指标是什么?影响该指标大小的因素
题 栏
是什么?
量度指标是⑦震级。可以用⑧ 地震仪 的记录推算得出。
本
专 题
2.烈度: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⑨
建筑
栏 目
物 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共⑩ 12 度。一般情况下,震
开 关
级⑪越高,震源⑫越浅 ,烈度越大。距离⑬震中越远,烈度
总的趋势越低。
自主学习区
3.分布: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而言,主要集中于 ⑭ 环太平洋地震带 和⑮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缝等次生灾害。
本 专
(5)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
题 栏
震。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地震灾害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投影 距离
观测点 地面破坏程度
互动探究区
一个
本
专Leabharlann 题 栏7级目
地质地貌灾害-以河北省为例
二、河北地质地貌环境
3、人类活动干预强烈的脆弱生态环境 省内除灌溉农田区外,北部高原的草原 生态系统和燕山、太行山落叶闭叶林和针叶 混交林生态系统,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 活动的破坏。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及黄土丘 陵的水土流失;坝上草原(农牧交错地带)的土 地沙化;低平原地区的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环 境问题,均与人口压力大、土地不合理利用、 掠夺式经营有关。
三、主要地质地貌灾害及其分异
5、地震灾害
河北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历 史上曾有多次强烈地震发生,1966年3月8日邢 台7.2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 和1998年1月12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使得 河北成为当时死伤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地 区之一。地震发生是一自然过程,而地震灾害 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程度, 却与当地灾害的防御能力和防灾自救知识(脆弱 性)密切相关。 地震常与断裂活动相伴而生,因此,多发于断 裂带及其交会地带,河北省主要断裂带有: 北部燕山褶断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伸展于 华北平原东部的沧东断裂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概述1. 第四纪的概念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纪,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定义,始于约258万年前,即上新世/更新世界限(Pliocene/Pleistocene boundary),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时期以频繁的气候波动、大陆冰川的周期性进退、海平面的升降以及生物特别是人类的出现和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第四纪环境演变,包括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理分布等;-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第四纪地质事件,如火山活动、地震、滑坡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地表形态的分类和描述;- 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地貌与气候、地质构造、生物活动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3.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提供地球表层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帮助理解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 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地层对比的标志和手段;- 地层序列的建立和区域对比。
(2)第四纪气候变迁- 第四纪气候变迁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 气候变迁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模型;- 气候变迁的地质证据和生物证据。
(3)第四纪生物群及其演化- 第四纪生物群的组成和特征;- 生物群演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
(4)第四纪地质作用与地貌类型- 第四纪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特点;- 地貌类型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的相互关系。
(5)各类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影响因素- 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发育特征;- 地貌形成的外部因素和内部过程;- 地貌演化的动力机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涵盖多种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 (2)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 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3)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 与宣传教育平台。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大气污染、旱涝灾害等加剧。 ( )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 ( ) 3.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属于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 )
提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是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 复,属于人工修复。 4.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等活动。 ( ) 提示: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等活动。 5.解决我国湿地面积逐年减小的问题,可采取退耕还湿、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措 施。 ( ) 6.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可以保障经 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 )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
统类型
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
(1)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虽遭 受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该区以保护种源为主,是取得 环境本底信息的所在地,也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核心区内严 禁一切干扰(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2)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地区。只准许进行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可以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实 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还包括有一定 范围的生产活动,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第1课时 地质地貌灾害
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1.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以上时,就形成台风。
台风来临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台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台风袭击时,注意躲避。
2.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称作寒潮。
接到警报后注意防寒保暖,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
3.干旱灾害是指降水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损害的现象。
应采取技术、工程、生物、管理等措施积极抗旱。
4.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防灾减灾主要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害恢复等手段。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一些自然灾害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灾害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灾害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 南京大学★★★★3 北京大学★★★★4 兰州大学★★★5 中山大学★★★6 中国海洋大学★★★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1课时地质地貌灾害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区域认知】3.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自然灾害1.定义: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7讲外力作用与地貌第3课时风沙地貌
变小,向西萎缩。①观测点最先出露地表受到风蚀,然后是②观测点,而
③观测点离缩小的罗布泊最近,最后出露接受风蚀,形成雅丹,故A正确。
3.研究发现,河流在罗布泊②地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有较大影响,其影响包括
(B)
A.河流堆积扩大雅丹总体面积 B.河流堆积减小雅丹相对高度 C.河流侵蚀削低雅丹单体顶部 D.河流侵蚀拓宽雅丹单体范围 解析 读图可知,②观测点的位置最靠西,离塔里木河最近,因此河流带来 泥沙形成的堆积物使地势逐渐升高,从而减小了该地雅丹的相对高度,故B 正确。
面风力作用微弱,沙丘表层变化不明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固定沙丘冻结层厚度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与流动沙丘迎风坡坡脚冻结厚度相等
②迎风坡中及丘顶冻结厚度大于流动沙丘
③固定沙丘背风坡坡脚冻结层厚度大于流动沙丘
④与流动沙丘背风坡坡脚冻结厚度相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在迎风坡坡脚的冻结厚度都 是60 cm,冻结厚度相等,①正确;固定沙丘迎风坡坡中的冻结厚度约 为88 cm、丘顶的冻结厚度约为57 cm,流动沙丘迎风坡坡中为45 cm左 右,丘顶的冻结厚度约为50 cm左右,因此迎风坡中及丘顶冻结厚度大 于流动沙丘,②正确;固定沙丘背风坡坡脚冻结层厚度为43 cm,流动 沙丘为70 cm,固定沙丘背风坡坡脚冻结层厚度小于流动沙丘,③错误; 固定沙丘冻结层厚度与流动沙丘背风坡坡脚冻结厚度不相等,④错误。
4.(2022·深圳一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线形以及星形的高 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风摆动”并不断长 高。右图示意星形沙丘景观及风向。
推测沙丘在“随风摆动”过程中形成星形并长高的原因。 答案 当地盛行多种风向;沙丘在多风向影响下形成多条沙脊,并组合成星形; 星形沙丘在摆动过程中,风从多个方向搬运沙子向沙丘中部堆积,并不断向上 推移,沙丘逐渐长高。 解析 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沙丘呈星形,说明当地具有多个风向,沙 丘在多个风向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多条沙脊,组合到一起,形成星形;沙丘在 随风摆动的过程中,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沿着沙脊不断向星形的中部推移, 逐渐爬高,沙丘逐渐长高,星形沙丘逐渐发育。
灾害学地貌灾害资料
滥砍滥伐: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 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 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 坡稳定性降低。
32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地资源,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即大部分与山地有关。 气候条件----降水的季节性、冻结消融的季节性,风
速变化的季节性,使地貌灾害也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而且 一次大的气象灾害,往往诱发一些大的地貌灾害。
生物因素----植被的多少,决定着地貌灾害的多少与 强度,水土流失、沙漠化,均与地表植被的破坏有关系。
3
(2)人为因素 人口因素----由于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垦、放牧,
地质条件---岩性结构和构造。同一类岩石,由于岩性结 构和构造不同,其休止角不同。岩层的构造(包括断层面、 节理面、层面、片理面等)及其组合方式是发生崩塌的另 一个重要条件。 气候条件---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 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以致产生 崩塌。
12
[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以及人 工开挖坡角等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二、山地灾害
1、滑坡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 水和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
➢ 发生条件: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
弱面的抗滑力时才发生。
➢ 发生因素: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 内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和有效
临空面等。
地貌灾害PPT课件
兴安岭林区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
壤侵蚀发生。
本区土壤侵蚀的形式主要有面蚀、沟蚀和风蚀,面蚀
使表土每年平均流失的厚度约为0.6~1.0cm,年侵蚀模数
为6000~10000t/km2·a。沟蚀的发展,随开垦时间的早晚,
而有明显的差异,沟壑密度一般为0.5~1.2km/km2,最大
1.6km/km2。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
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
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
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
为了得到可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想不到这些地
方今天竟然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
地貌灾害
地貌灾害
北方土石山区
4)南方山地丘陵区
本区大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南障,西 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包括台湾、海南岛以 及南海诸岛。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和珠江中游, 以及东南沿海的各河流的中、上游山地丘陵。成的风化壳,风化 程度低,沙粒含量大,渗透性强,面蚀、切蚀和崩岗侵蚀活 跃,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000~15000t/km2·a;在紫色砂页岩丘 陵区,植被稀少,侵蚀严重,面蚀、沟蚀很活跃,最大年侵 蚀模数可达27000t/km2·a;红土岗地,第四纪红土粘粒含量较 多,抗蚀力较花岗岩风化壳强,但透水性差,坡耕地层状侵 蚀、面蚀、浅沟侵蚀发育,年侵蚀模数一般在 5000~10000t/km2·a。
地貌灾害
3)兴建保水固土工程,蓄水拦沙
工程措施。布设截水沟、拦水沟、排水渠、沉沙池、 蓄水塘等。做到沿山有沟、沉沙有池、蓄水有塘、排 洪有渠、地边有埂,使沟、池、塘、渠、埂形成能排 能灌的坡面水系工程,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蓄水、 灌溉、拦沙、防洪等多功能的作用。 生物措施。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长 的树种进行栽种,形成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用材林、 薪炭林合理搭配的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崩塌
[崩塌]: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 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 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碎屑堆。称为~。 [崩塌的形成条件]: 地貌条件---坡度。由松散碎屑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 其休止角就可发生崩塌;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坡地,坡度要 在50-60度以上才可发生崩塌。 地质条件---岩性结构和构造。同一类岩石,由于岩性结 构和构造不同,其休止角不同。岩层的构造(包括断层面、 节理面、层面、片理面等)及其组合方式是发生崩塌的另 一个重要条件。 气候条件---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 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以致产生 崩塌。
对坡麓的冲淘、坡面加积作用,以及人为的在坡地上蓄水 灌溉、建房筑路时破坏坡地稳定性等。
滑坡形态示意图
滑坡壁- 裂缝 滑坡壁
滑坡阶地 滑坡体- 裂缝
滑坡地貌实例
重 庆 武 隆 山 体 滑 坡 事 故
图 片 来 自 重 庆 晚 报
山 体 滑 坡 巨 石 堵 住 三 千 车 辆
图 片 来 源 : 华 商 报
(4)滑坡的预报和防治 预报---时间、速度、危害范围 防治---增大抗滑力与抗剪强度、减小下滑力、挡住下滑 体,具体措施: 排,排除地表水和疏干地下水,增加抗滑力 挡,修建挡工墙等建筑物,挡住下滑体;在下滑体外缘 抛石块或沙袋临时压重固脚 减,在斜坡上方刷方减重,减小下滑力 固,在滑坡体内打抗滑桩或采取措施使滑动面土体胶结, 加大抗剪强度。
(4)损失大:尽管这一灾害有缓慢性,但对人类的影响 却十分巨大。比如水土流失。 (5)可以化灾为利:与地质灾害不同,地貌灾害有直接 利用的可能性。比如,水土流失,可以直接拦截淤地。
4、影响地貌灾害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起伏----地形的起伏增强了重力作用,从而产生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即大部分与山地有关。 气候条件----降水的季节性、冻结消融的季节性,风 速变化的季节性,使地貌灾害也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而且 一次大的气象灾害,往往诱发一些大的地貌灾害。 生物因素----植被的多少,决定着地貌灾害的多少与 强度,水土流失、沙漠化,均与地表植被的破坏有关系。
3、泥石流
[概念和分类]: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 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组成,并以高速前进 具有强大能量和破坏性的一种特殊洪流。 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为:
稀性泥石流:水体体积比为0.1~0.5,容重1.2~1.8t/m3, 具紊流性质,石块呈滚动 或跃移形式运动。 粘性泥石流:土体含量约为0.55~0.78,容重1.9t/m3, 即使在缓坡上也不发生散流,前锋突起,动力强大,破坏 性强。
(2)滑坡发生的前兆(异常现象) 在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 复活现象或泉水突然干枯;有土体出现上隆现象,是滑坡 体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非常敏感;在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和纵向放射状裂缝,反映出滑坡 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后缘 的裂缝急剧扩大,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3)滑坡的类型 根据物质组成 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
[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以及人 工开挖坡角等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1.西南地区,含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四省。为我国滑 坡、崩塌灾害分布的主要地区,类型多、规模大、频繁发 生、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2、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滑坡、崩塌广泛分布为其 显著特点。 3、东南、中南等省山地和丘陵地区。滑坡、崩塌灾害也 较多,规模较小,以堆积层滑坡、风化带破碎岩石滑坡和 岩质滑坡为主。滑坡、崩塌灾害的形成与人类工程经济活 动密切相关。 4、西藏、青海、黑龙江省北部的冻土地区,分布着与冻 融有关、规模较小的冻融堆积层滑坡、崩塌。 5、秦岭---大别山地区也是我国滑坡、崩塌灾害的分布区 之一。堆积层滑坡大量出现。
[形成的条件]:
(1)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 (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4)人为因素 [泥石流灾害的特点] (1)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 (2)规模大、灾情重 (3)数量多、分布广,具有群发性
[泥石流活动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泥石流是水与泥砂石块 相混合的流动体,由于含有大量的固体碎屑物,其运动过 程产生巨大的动能,因而不同于一般洪水,具有一些特殊 的现象。 (1)泥石流爆发之初出现短暂的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 声。所以,出现断流、响声等现象时,已经预告了泥石流 的发生。 (2)强劲的冲刷、刨刮和侧蚀。 (3)弯道超高和遇障爬高。泥石流的直进性很强,在受 阻时,泥石流体被迫上抛,甚至龙头可越过障碍物,爬背 越岸摧毁各种目标。 (4)严重的淤埋和堵塞现象。 (5)阵流现象。主要发生在粘性泥石流中,其特征是自 泥石流开始到结束,沿途出现多次泥石流洪峰,各次出现 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
我国南方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原因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 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 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 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 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 为严重。 (1)地质地貌条件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 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 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 易发生侵蚀。
第三节
一、概述
地貌灾害
1、定义:广义地貌灾害----由外营力作用导致的地表固
体物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 狭义地貌灾害----山地灾害,包括滑坡、泥石 流、崩塌等灾害过程和现象。 地貌灾害地理学: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方法研究地 貌灾害的学科。 与地质灾害地理学类似,着重探讨成灾的综合因素与综合 治理措施;研究地貌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与规律。
泥石流将房屋淹没
冰 川 泥 石 流
[泥石流防治对策] 1.定点监测与预报,建立自动化泥石流观测研究站。 2.建立山地灾害综合防治系统。 3.把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 建设总体规划中。 4.在泥石流沟等运动区,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
三、水土流失
1、相关概念
土壤流失:也称为土壤侵蚀,是土壤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在外力(水 力、风力、冻融或重力)作用下发生冲刷、剥蚀和吹蚀的 现象,通常分为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三种类型,土壤流 失主要是水蚀。即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 的整个过程。
二、山地灾害
1、滑坡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 水和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 发生条件: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
弱面的抗滑力时才发生。
发生因素: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和有效
临空面等。
诱发因素:包括 降水强度、地下水、地震、地表径流
(2)人为因素 人口因素----由于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垦、放牧, 从而破坏了地表结构,导致地表物质的流动。 耕作因素----由于耕作单一,农田地表覆盖物年季变 化大,缺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使表土流失成为可能。 人为工程因素----人为开沟挖渠,使山坡块体失去平 衡或增加地表湿度,从而导致滑坡等灾害。 (3)自然诱发因素 地震、火山、洪水等经常是诱发地貌灾害的直接原因。
2、地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根据运动物质的形态分为: 块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雪崩、陷落等。 颗粒运动灾害:沙漠运移扩大、尘暴等。 液固混合运动灾害:水土流失、泥石流等。
3、地貌灾害的基本特点
(1)渐变性:爆发速度缓慢,有时也不易发现或不受重视 (2)广泛性:表现为面状灾害,广布于地表,特别是土壤 侵蚀,显现于地表每个角落。 (3)季节性:由于风力、降水等外力条件的周期性变化, 地貌灾害也有周期性即季节性。冬、春季是 沙漠扩大期,夏、秋是水土流失、泥石流爆 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