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学》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灾害:指某一地区,由内部烟花或外部作用所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构成严重危害,以致超过该地区抗灾能力,进而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自然社会现象。

2.地区承载力:指某地区对一种或多种灾害的抗御能力、救助能力与恢复能力的综合,它反映了该地区抗御灾害的综合水平。

3.致灾因子:是指可能引起人员生命伤亡、财产损失及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

4.孕灾环境:
5.承灾体:指承受灾害的对象
6.原生灾害:即最先出现的灾害。

7.灾害学:以灾害及灾害系统作为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8.灾害学宏观层次的研究内容
灾害成因动力学研究、灾害运动学研究、灾害预测学研究、灾害防治对策学研究
9.灾害学研究对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探求灾害形成的规律性,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和预测技术来寻求灾害发生的可能机会,从而把灾害的不良影响与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第二章地质灾害
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4.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0~60Km(占地震总数 70%);中源地震:60~300Km(占地震总数 25%)
深源地震:〉300Km(占地震总数 5%)
5.地震震级: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微震 M<2;有感地震 2< M< 4;破坏地震 M > 5;强烈地震 M > 7
6.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地震的震动剧烈程度和破坏状况的测度。

A:震源
B:震中
A~B:震源深度
B~D:震中距7.褶皱:当作用力使岩层产生弯曲而没有丧失其连续完整性时,岩层便产生褶皱
8.断裂:当岩层脆弱部分的岩石强度承受不了强大力的作用时,岩层便产生断裂
9.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它们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10.世界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
11.中国地震活动特点“多、大、广、浅”简述原因。

地震多(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

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的中间,东临环太平洋地震带,西处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60%以上的国土处于地震烈度VI度以上地区。

12.简述构造地震成因。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自然力推挤地壳岩层,岩层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这种在构造变动中引起的地震。

13.中国地震预报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

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14.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提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16.地震应急的根本目的以及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内容。

目的:
在临震前采取尽可能的有效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
在灾害发生后尽可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活动并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灾害的扩大,迅速地恢复社会秩序。

基本内容:
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应急通信保障
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应急、救援装备的准备
灾害评估准备
应急行动方案
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及整治措施。

滑坡: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应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整治措施:
减重和反压、排水、抗滑挡土墙
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堆积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生物措施:
采用植物造林,种植草皮及合理耕种等方法,使流域内形成一种多结构的地面保护层,以拦截降水,增加入渗及汇水阻力,保护表土免受侵蚀。

工程措施:
防治泥石流发生的措施;拦截泥石流措施;泥石流排导措施;储淤工程
18.地面沉降的机理
由于地下水的开采是产生沉降最主要最普遍的原因,由于抽水作用,含水层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使土层中孔隙水压力降低,增加了土颗粒的有效应力,从而使地层压密。

由此,有效应力原理是抽水引起地面下沉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气象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伴有狂风暴雨的空气涡旋,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

2.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3.海啸:海地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巨大的波浪
4.决定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

太阳辐射能随纬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地转偏向力、海陆风、地形
5.简述热带气旋灾害的致灾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危害。

狂风巨浪、风暴潮、暴雨
6.热带气旋预报的形式:消息、警报、紧急警报
7.人工增雨机理。

在有形成降雨条件的云层播撒致冷剂、结晶剂、吸湿剂和水雾等,以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干扰中气流,改变浮力平衡,加速其生长程,达到降水之目的。

8.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方法
工程防治措施:草方格沙障
化学固沙措施:在流沙表面喷洒化学胶结物质
植物治沙措施:营造固沙林、营造防沙林带、封沙育草,保护植被
9.龙卷风灾害的致灾原因(检测设备:多普勒雷达)异常强风的侵袭、极端低压的危害、强烈上升气流的危害
第四章环境灾害
1.逆温层: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2.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3.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叫做温室气体。

4.生化需氧量: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5.化学需氧量:指用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6.环境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7.从熵增角度分析环境灾害的成灾机制,并论述环境灾害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

8.简述常见的除尘和净化技术。

(大气人为污染源的分类: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9.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燃煤国家和燃石油国家酸雨中主要污染物质;酸雨为PH小于5.6的降水)。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10.臭氧消除的主要光化学反应及其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对材料的影响
对对流层大气组成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11.城市烟雾灾害与城市光化学烟雾灾害的关系。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 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城市烟雾灾害由于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遇到逆温天气,燃煤的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无以扩散,致使全城烟雾弥漫。

12.水污染中主要有毒作用的无机物
氰化物、砷、汞、镉、铬、铅
13.简述常见的水污染防治方法。

(主要活性污泥法)物理法: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萃取法、吸附法、电渗析法
物理化学法:气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透等
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生物塘、污水灌溉14.赤潮灾害形成机理。

是由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大量含有各种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
15.环境灾害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

论述自己的做法。

第四章人为灾害
1.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噪声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

2.人为灾害的分类
生产活动型、社交活动型、人为致灾型
3.环境噪声源(噪声强度单位dB)
4.噪声的主要危害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噪声影响语言交谈、通讯联络的影响
5.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噪声控制技术措施。

基本途径:
降低声源噪声、在传声途径上降低噪声、受声者的噪声防护
方法:
技术措施:
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阻尼材料
第六章风险管理及评估
1.风险分析:对各种风险衡量其风险量
2.风险管理: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对组织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
3.灾害的风险管理:是在灾害的影响因素预测的基础上,对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和作用以及灾害管理对策实施结果进行管理。

4.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决策
5.风险识别方法
文件资料审核、信息收集整理、检查表、流程图法、因果分析图、工作分解结构
6.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幕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公式评价法、模糊数学法、图形迭加法
7.风险决策原则
回避风险的方法、可靠性风险评价法、减少风险的费用—效益分析法
第七章灾害应急管理与减灾
1.灾害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

2.灾害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

3.应急管理的四个环节
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4.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等
5.应急预案基本六要素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
6)保护措施程序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9)培训与演练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6.城市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
确定应急预案的类型
选择应急预案的编制人员及编制负责人
收集资料
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
确定应急反应组织的人员职责
评估应急能力
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评审现有应急预案
预案的培训和演习
应急预案的修订、测试和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