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分工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是两个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国际贸易作为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主要方式,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而国际分工则是这种流动背后的生产组织模式,决定了各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
国际分工指的是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这种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
首先,技术进步是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使得生产过程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从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技术基础。
比如,在制造业领域,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使得生产环节可以被分解得更加细致,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专注于特定的生产环节。
其次,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格局。
有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资源型产业;而有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此外,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国际分工。
当全球市场对某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时,相关产业会迅速扩张,不同国家会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到该产业的不同环节中。
国际贸易则是指跨越国境的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
它使得各国能够通过交换获得自己无法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的深化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与国际贸易的演变紧密相关。
在早期的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各国之间的分工较为简单,国际贸易规模也较小。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这一时期,英国等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凭借技术优势成为了“世界工厂”,向其他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同时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形成了以工业国与农业国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贸易也随之迅速增长。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传播。
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这种交换使得各国能够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取自己所需但本国生产相对不占优势的商品。
比如说,某个国家在农业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经验,那么它可能会大量出口农产品;而另一个国家在高科技制造业方面具有强大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就会侧重于出口电子产品和高端机械。
国际分工则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分工的形成主要源于各国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如石油、矿产等;有的国家劳动力充足且成本较低;还有的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遥遥领先。
这些差异促使各国在全球经济中找到自己的特定位置,形成不同的产业分工。
以制造业为例,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往往承担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如服装、玩具的生产。
而发达国家则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主导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飞机制造、芯片研发等。
这种分工模式使得全球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商品的成本降低,消费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更多种类的商品。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也给各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它们能够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贸易的开展也为它们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国内企业的创新和改革。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也能获益。
它们可以将一些相对低端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集中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而且,通过国际贸易,发达国家能够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进口。
三章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国民经济 内部分工超越国界,向国外延伸发展的结果,是 产生国际贸易和形成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历史、 经济的范畴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演变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1. 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 2. 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3. 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甚至是倒退或毁灭
1.分工的中心由原来英国扩大为英、法、德、
日、美等一组发达国家为工交换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
5.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1.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占主导地位 2.国际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6.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化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7.“大脑——手脚”型国际分工成为潮流
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等。
(二)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第二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 贸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课件-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置、排气装置油泵;荷兰生产涂料、机件;德国生产活塞、筋
轮盘、速度计、燃料箱、后轮轴;比利时生产坐垫;奥地利生
产水箱、加热器软管。
8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四,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进一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这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所谓产品内分工 ,就是指产品生产过程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形 成了以生产工序、生产区段、生产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 这种国际分工是比较典型的价值链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并处于不断演化的发 展过程之中。
第一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
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
殖民地开拓,大大扩大了销售市场,并促进了手工业生
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使工业和产量迅速增长。
那时,西欧殖民者因暴力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
者控制,后者被控制;前者剥削,后者被剥削。这种不
国家的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12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五,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 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指的是一国对外 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世界贸易依 存度又称世界贸易系数,指国际贸易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 占的比重。一国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 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与国际分工有很大关系。国际分 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都有 了很大的提高。
的工业部门的生产,并把落后的农业部门的生产转移到海 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落后国家的农民被迫为世界市 场生产原料和粮食,并变为先进国家工业品的消费者。这 样,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农村,工业部门与农业部 门之间的分工,就逐渐演变成世界城市与农村的分离与对 立,演变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 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可以称为垂直 一体化模式的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一、引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分工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国际贸易则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本文将探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剖析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2.1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特点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国际分工的特点包括: - 分工明确: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域或产业上具备明确的分工,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 互补性:各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形成互补性的分工关系。
- 专业化生产:各国或地区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或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2 国际贸易的定义与特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特点包括:- 互惠性:国际贸易是基于互惠原则进行的,各国通过贸易交换获得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 依赖性:各国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彼此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 扩大市场: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1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各国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了互补性的分工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专业领域上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深化。
3.2 优化资源配置国际分工使各国或地区能够将资源用于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或产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
3.3 降低生产成本国际分工使得各国或地区能够通过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域或产业上形成竞争优势,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
国际分工指的是各个国家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专门从事某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
国际贸易则是指各个国家之间对商品和服务进行买卖的交易。
国际分工的出现和发展与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的资源、技术、人力和市场规模等因素存在着差异,因此各个国家在生产特定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上会有各自的优势。
通过国际分工,各个国家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国际分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国家可能会成为某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单一”或“相对单一”的国家,这样就会对该国的经济造成风险。
此外,国际贸易也会带来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因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加平衡和协调。
各个国家应该通过谈判和合作来共同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化,以确保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互利共赢。
- 1 -。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CHAPTER 06
国际分工案例研究
案例一:美国苹果公司与全球供应链管理
总结词
苹果公司通过全球供应链管理,实现了 高度专业化分工和高效运营。
VS
详细描述
苹果公司以其出色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和精 细化分工而著称。其供应链涵盖了原材料 采购、零部件制造、组装、运输和销售等 环节。苹果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 关系,实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使得每 个环节都能做到极致,从而保证了产品的 质量和效率。
产业结构与生产专业化程度
产业结构
各国的产业结构不同,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所占比例不同,这些产业结 构的特点对国际分工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国家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因此成为 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国。
生产专业化程度
各国在生产上的专业化程度不同,有些国家专注于某些产品的生产,而有些国 家则追求多种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专业化程度对国际分工产生影响。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
1 2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稳固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制造业产业 链,将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加速向制造业强国转型
中国正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和品牌建设,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3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一 带一路”等倡议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国际 经济合作与交流。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达国家通常拥有先进的科技、高效的生产效 率和丰富的资本储备,主要承担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高端环节,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承担生产制造、加工组 装等中低端环节。
技术创新与模仿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维持其在某些领域的垄断地位,并通过对技术扩散和模仿的限制,影响发展 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整理课件
31
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产生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 认为两个国家在同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上产生差别的 原因是由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也存在着缺陷:如果假定各国之 间劳动生产要素的效率都一样,那么,产生比较成本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便由生产要素理论 (或资源禀赋理论)来解释。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 在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 主要根据生产条件较劣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 的价值来确定。
整理课件
10
如果进入世界市场的某种商品大部分是在 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生产,则其国际价值主要 依据生产条件较佳的国家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 来确定。
例如:天然橡胶的国际价值的确定主要以印 尼、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为依据
整理课件
27
(二)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
该理论阐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 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 益
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 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
比较成本理论还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 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 之内,因此,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 念
整理课件
2
在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分工的理 论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理论,它一直是西方国际经济学中的经 典理论,也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起点, 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从亚当·斯密 的绝对成本理论上发展而来的,因此, 要研究比较成本理论,必须先学习亚 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整理课件
3
第三章 主要内容
整理课件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是指各个国家根据其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与交流,将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环节分配给不同的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益。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获得其他国家所具有的特定资源和产品,实现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同时,国际分工使各国能够专注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规模效益。
例如,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得益于全球分工,低成本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其次,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国际分工,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合作网络,实现各种中间产品和专业服务的互补,从而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能力和附加值。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在高科技零部件供应链和先进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则在汽车组装和廉价零部件生产方面有竞争力,两国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此外,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也带来了全球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通过国际分工,劳动力可以流动和转移,从而实现各个国家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既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例如,中国沿海地区的大量外资制造企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农民工的就业转移和收入提升。
然而,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在分工和合作中存在不对等和不公平的问题。
发达国家对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控制力更强,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其次,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容易受到全球市场周期和金融风险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际分工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和挑战。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及与社会分工的区别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各国货物、服务、生产要素等的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变化是其表现形式。 (二)国际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区别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分工,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有 的;而国际分工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大机器 工业建立以后才形成的。 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是通过国内贸易进行的;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是 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的。 国内社会分工的商品交换受国内价值规律的制约;而国际分工的商品交换则受 国际价值规律的制约。 国内的商品交换受到的限制比较少,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而国际分工之间 的商品交换则受种种限制,如对外贸易政策、各国的货币政策、贸易壁垒、限 制性商业惯例等。
第二节 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居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在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一直居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虽然国际分工出现多种类型,但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这 是由于: (1)发达国家处于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达国家一直处于世界 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纵深发展,使社会分工向广度和深 化发展。 (2)以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开创者。跨国公司通过直接 投资建立的全球性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把世界各国纳入这些体系中。 (3)发达国家是世界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是经济全球化的带头人。 (4)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在众多的区域性经济贸易中效益最为 显著,影响也最大。它们的内部分工又影响着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进行经济交流的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国际贸易的背后则是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国际分工的类型和国际分工的利与弊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际贸易使得不同国家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比如,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商品来获得更多的外汇,进而在其他领域进行投资和发展,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
2. 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可以将不同国家的市场连接在一起,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进口和出口,企业可以更广泛地接触消费者,提高产品销量,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同时,也可以从全球市场上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会,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促进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流动和传播,推动技术进步。
各国通过贸易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从中获取灵感和借鉴,进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快本国技术的发展和升级。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1. 自然资源型国际分工一些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形成了自然资源型国际分工。
例如,中东国家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经济支柱,通过出口石油实现经济发展;澳大利亚以矿产资源为主要出口商品,成为全球矿业大国。
2. 劳动力密集型国际分工劳动力密集型国际分工意味着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劳动力成本的差异来进行经济合作。
发达国家往往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包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出口获得经济发展。
3. 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来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
发达国家通常在高技术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国际分工的利与弊1. 利:提高生产效率国际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贸易第三章国际分工PPT课件
(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续)
• 3.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为世界绝大多
数国家接受,从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各国对外经 济贸易政策的主流。它们为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 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世界社会分工向 广化和深化发展。 • 4.国际分工的参与度扩大 •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世界,包括各种 类型的国家,且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加深。
兴工业化国家。 •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 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过渡:
从国际货物分工向国际服务分工延伸:从单一类 型的国际分工向多层次的国际分工形式发展。 • (四)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
三、人口与市场
• 人口分布、生产规模和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影响各 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 1.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 需要。
• 2.现代大规模的生产使分工成为必要的条件,这 种分工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分工。
•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市场 不断扩大,分工向纵深发展,各国参与国际分工 的愿望日益强烈。
四、交通与通信业(新)
• 第一,较高运输成本减少初级产品出口所得的收 入,降低了一国经济可以用作投资的储蓄量;抬 高资本货物的出口价格,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
际化的趋势,促使整个社会分工向纵深发展。 • 2. 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 (1)建立起全球性的生产体系和贸易体系。 • (2)金融、货币和投资市场囊括全球。 • (3)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世界性移
民、人才跨国培养、公开和隐蔽性流动都在加大。 • (4)建立地区和全球性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与机制。
参与这种分工的国家除了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新 兴工业化国家。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关系
市场结构 2
1 发展速度
贸易利益 4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
3 贸易方式
地理方向 6
5 地区分布
1、发展速度
一、国际分工加快了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 度 1. 国际分工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换的物质基础
2. 国际分工的优越性会吸引各国主动参与国际贸 易
3.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
2、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包含: 一是国际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 二是参与贸易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状
况
二、使国际贸易中的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3、贸易方式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促使国际贸易方式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贸易方式
包销、定销、代 理、易货贸易
现代的贸易方式
补偿贸易、加工贸易、 许可贸易、 电子贸易 或无纸贸易
4、贸易利益
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各国总体利益增加,但分配不均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地区分布: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决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6地理方向:各国外贸地理方向与其分工的程 度成正方向变化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1国际贸易是联结国际分工的纽带 2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制约这国际 分工的发展 3国际贸易引导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国际分工具有决定性,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Page 11
谢谢观赏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基本含义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Page 1
Page 2国际分工Fra bibliotek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水后, 国民经济内部分工 超越国界,向国外 延伸发展的结果。
《国际贸易》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60 年代);
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60年代);
3.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阶 段(19世纪中叶——二战);
4.国际分工的发展迅速,并 在现代国际分工中居主导地位。 其次,战后发达国家之间除了工业部门的 分工,还发展了工业内部的分工。 第三,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 也有了变化。 第四,战后参加国际分工的主体、客体日 益广泛,国际分工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二)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 或产业内部分为两种:
1.产业间国际分工 2.产业内部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四、国际分工类型
(三)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来 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划分为劳动密集 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影响国际贸易区与分布和地理方向 四、发达国家成了现代国际分工的主要角色 五、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利益 分配 六、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链末端 七、成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定义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分工的类型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 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用以 解释贸易利得、贸易模式和贸易 条件等问题。同时,它也是制定 贸易政策和贸易战略的重要依据 之一。
绝对优势
01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高的生 产效率,即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生 产更多的产品。绝对优势的概念最早 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 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这 些条件使得某些国家在生产某些产品 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总结词
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重 要发展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生产过 程被分割成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 行,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国 际贸易分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技术进步 也加速了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国际贸易分工需要适 应这种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国际贸易 分工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来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和优化。
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生产分工,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 率。例如,发达国家负责研发和设计,发展中国家负责制造和组装。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 技术进步。
美国的服务业贸易与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总结词
美国在全球服务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其强大 的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全球 价值链中的服务业贸易国之一,其在金融服务 、商务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 占据了核心地位,同时也成为其他国家服务业出口的 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美国还通过跨国公司的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服务业投资和扩张,进一步巩固了 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
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互相交换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在这些交换中,不同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益。
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各自生产和出口不同类型的产品或服务。
本文将介绍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的概念、优点和挑战,以及其影响和趋势。
概念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是指在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之间各自专门生产和出口特定类型或品质的产品或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
垂直分工是指在同一产品链内,不同国家专门生产不同阶段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生产流程。
水平分工则是指不同国家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不同品质,例如高档和低档汽车等。
优点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由于不同国家生产相同类型产品的工艺、技术和资源不同,所以通过专业分工,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专长和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和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生产效率上具有天然优势,因此成为全球汽车和机械制造业的领导者。
其次,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和增加消费者福利。
在国际贸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国购物或进口,获得更多样化、更高品质、更廉价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同时,企业可以更广泛地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企业专门生产和出口低价的制造品,而美国企业则专注于高价值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使得两国消费者都可以获得优质且廉价的商品。
挑战国际贸易的垂直与水平分工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首先,它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不平衡。
由于专业分工和竞争,一些国家的产业和地区可能会失去竞争力,从而导致失业、贫困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中国的纺织业和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非常激烈,从而导致一些工人失业和工厂关闭。
国际贸易分工类型
国际贸易分工类型
国际贸易分工类型可以基于因素比较优势的概念进行划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国际贸易分工类型:
1. 自然资源贸易:一些国家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天然气、矿物和农产品等。
这些国家可以将自然资源出口给那些需要的国家,而后者则提供其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前者的需求。
2. 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一些国家拥有劳动力便宜和丰富的优势。
这些国家通常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服装、鞋类和电子产品等。
3. 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一些国家在科技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通常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电子设备、高端制造业产品和软件等。
4. 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一些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本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他们通常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飞机、汽车和工业机械等。
5. 服务贸易: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也越来越重要。
一些国家在金融、保险、咨询、教育和旅游等服务领域具有优势,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来赚取外汇。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分工类型,实际上国际贸易分工非常复杂,一个国家往往可以同时参与多种类型的贸易。
国际分工及贸易的原因
各国在贸易中相互依存,形成 全球化的经济体系。
国际分工的原因
02
资源禀赋差异
自然资源
各国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差异导致各国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和生 产要素不同,从而形成了国际分工的基础。
人力资源
各国拥有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劳动力资源,包括技能、教育、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人力资源的差异使得各 国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技术壁垒
01
技术壁垒是指进口国设置的各 种技术标准、认证程序、审批 手续等,以限制外国产品和服 务进入本国市场。
02
技术壁垒可能包括产品安全标 准、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知 识产权保护等。
03
技术壁垒可能导致外国企业面 临更高的成本和市场准入障碍 ,影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 利化。
货币汇率波动
01
技术外溢效应
01
技术外溢效应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 进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也对其他 企业产生了正面的外部效应。
02
技术外溢效应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促进 了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03
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同时也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国际分工及贸易的挑
05
战与解决方案
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政策或行动,其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通常 通过限制外国产品、服务或投资进入本国市场来实现。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关税、配额、进口限制、补贴、本地内容要求等。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导致贸易战和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分工
2011030271060 刘怡
[论文摘要]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和新兴古典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互利性的产业间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新阶段;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又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回归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 分工理论新兴古典学分工与专业化新古典经济学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历史演进
亚当〃斯密把分工看作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唯一原因[1] (P8),并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贸易分工领域,创立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只要专门生产本国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用来交换本国生产成本绝对高于他国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获得总产量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与节约劳动时间的利益。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有一个理论前提,即一国必然会有某种商品在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这样才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即如果一国没有任何一种商品在生产上占有绝对成本优势,该国要不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如果仍然可以参与,该国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利益来自何处?斯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的局限性显现了出来。
一、分工专业化思想的梳理
1.斯密定理
著名的斯密定理指出,分工取决于范围的大小,分工的发展取决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市场范围的大小又取决于的条件.分工会带来专业化和专业的多样化,而这必然要求人们互相交易,互通有无.斯密定理直接地表述为市场范围扩大是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市场范围扩大的关键因素是交易费用(盛洪,1994).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市场需求被默认是外生的,市场范围的扩张只能停留在交易费用外生的水平上.斯密定理仅从市场需求方面静态地分析了分工演进机制,却没有将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两方结合起来研究分工演进机制.而在市场供给方面,降低交易费用可以刺激供给,有利于增加物质资本与资本.因而,斯密定理的根本缺陷在于不能揭示分工演进的机制.
2.新古典经济学
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生产的剩余产品日益增加,这是人们选择分工专业化带来的收益.交易费用的存在,使人们在交易中必然付出代价,人们必须在分工专业化和交易费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寻找一个理想的均衡点.当分工与专业化所带来的收益超过支付交易费用所产生的损失时,人们会选择分工专业化经济,并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反之,当分工专业化所带来的收益低于支付交易费用所产生的损失时,人们会选择自给自足经济,即自己生产多种自己所需的产品并满足自己的消费,这时将没有商品交易.显而易见,分工专业化是推动国内贸易的基本原因,而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市场,则必须通过必要的和规章制度,保障人们的合法财产与收入的安全性,努力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只有分工的效率超过交易费用时,自给自足经济才会演变为分工经济.
随着交易费用的下降,分工就会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如果我们从对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易效率与交易费用的关注中,站到更高的层面观察分工网络的交易费用问题,则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经济系统的分工网络存在单位交易效率提高即交易费用下降与网络整体的总交易费用上升同时存在.这是因为,交易效率的提高体现为专业化生产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单位交易费用的下降,单位交易费用的下降会促使更多交易行为的发生,同时使一些原本不能实现专业化的新的分工领域出现,这些新专业的出现,同样会带来交易量的增大.也就是说,在分工网络上,由于单位交易费用的下降,网络中原有点与点之间的连线变得更粗,因为交易量扩大;二是又会有新的节点出现,这些节点的出现使分工网络规模得以扩大,因此在单位交易费用下降的同时,总的交易次数可能会迅速上升,导致交易费用的总量也不断上升.另外,网络的扩展和复杂化又可能使其中的内生交易费用迅速上升.这些都反映了劳动分工发展和交易制度日益复杂的趋势.
事实上,经济学是解决两难冲突的科学,因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是在约束条件中寻求最优,最优的决策事实上都是折衷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最优状态(选择)一般总是中间状态,而不像传统所主张的如“完全竞争”那种极端的理想状态.杨小凯和威尔斯的模型却表明,竞争程度的增加与分工经济不可两全.分工程度很高时,每个专业化生产领域的竞争程度就会受到影响,不可能一方面要求每个专业生产领域从事生产的人都很多,达到完全竞争状态,另一方面整个又具有同样很多的专业领域数量.因此,现实经济中,如果对交易费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既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又有一定程度垄断存在的中问状态.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均可以放入两难冲突的分析框架,并从中内生出最终的均衡状态.
二、新古典解释贸易产生的新思路
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国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时,是假定在纯消费者和厂商绝对分离的前提下,而国际贸易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外生的比较利益.这种传统新古典贸易理论把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分割开来,却难以阐明国内贸易何以发展到国际贸易,以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
问贸易量的原因.D—S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先天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却不能内生地解释国内贸易向国际贸易的演变,因为按照这些理论,人们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是国际贸易,而不是实际作为开始的国内贸易.以杨小凯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既相承又具有开创性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思路,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新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古典经济学的新框架,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的原因给出新的解释思路,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内生动态优势模型,是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统一的模型,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能够整合各种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重新归纳贸易理论的发展线路.新兴古典经济学弥补新古典经济学框架的重要缺陷,从每个个体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现实出发分析个体的决策过程及其结果.基于个体是消费一生产者的新框架适合国家层次上对单个国家的分析,新兴古典经济学把对个体之间分工和贸易的分析用于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用分工经济和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及其折衷解决的个体专业化决策思路重新考察国际贸易理论,用分工演进模型对贸易理论的基本问题给出新的解释,构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出发,构建了贸易产生的内生化新体系.
基于库恩一塔克定理,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独创了超边际分析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分析任何经济现象的出发点,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经济问题构建贸易模型.这些模型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一国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的问题,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里.对国际贸易新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兴古典经济学为贸易理论、增长理论、企业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及宏观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核论.杨小凯的研究成果涉及到基本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学的解释力.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交易费用对经济组织的拓扑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严国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