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新解
道家的名言(集合12篇)
道家的名言(集合12篇)道家的名言11)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 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3)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
4) 译文: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
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6) 译文: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
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7)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8) 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荆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
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
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9)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0) 译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
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1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2)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真朋友不言利。
1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4) 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成语白驹过隙出此。
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15)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6) 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17)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传世名句赏析
庄子20名句带翻译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
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子。
齐物论》【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
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
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名人名言解释
名人名言解释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9、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next88)。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17、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译文: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
18、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庄子名言及翻译-
庄子名言及翻译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真伴侣不言利。
2、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3、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德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久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学问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落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密。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刻意》翻译:哀思与欢快,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丢失道德。
9、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人间世》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缘由;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行以尽行的。
10、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犹如枯骨,心犹如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意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转]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转]这是庄子的好朋友、名家人物惠施的命题之一。
惠施本人没有留下著作,《庄子·天下》保存了他的“历物十事”和二十一个命题。
这个命题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
读高中时,数学老师曾引用这个命题来讲“无穷小”的概念。
但惠施没有看到量变会引起质变,因为一尺的木棍无限中分下去,分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已经不再是木棍了。
他看到了事物的无限可分性,还是很可贵的。
黑格尔说过,一条马尾巴,把上边的毛一根根拔去,拔到最后就不是马尾巴了,阐明了质量互变规律。
惠施富有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演能力,但也出现了前后矛盾。
历物十事的第一个论断是“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这便是有限而不可分的了。
他对老子的“一”做了两极的推进:“大一”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相当于古之“太极”、今之“宇宙”;“小一”小到不能再分割,相当于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
往两个方向推是对的,但没有至大无外的大一和至小无内的小一,因为宇宙万物是无限可分的,是无穷大的,也是无穷小的。
《易传》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可以无限二分的,“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经过三次二分则形成八卦(23=8),六次二分则为六十四卦(26=64),十二次二分则为四千零九十六卦(212=4096)……n次二分则为2n卦,或称作三爻卦,六爻卦,十二爻卦……n爻卦,万物万数万卦,“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
”易学是宇宙代数学,其通用公式是,1+2+22+23+……+2n---1=2n—1。
每一个层次的数量都是以前所有层次的数量之和再加一,这个公式是显化的。
潜化的则为1—1/2—1/22—1/23—……—1/2n---1=1/2n---1,这也就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数学表达。
把木棍看成整体1,第一天截去1/2,第二天截去1/22,第三天截去1/23……第n天截去1/2n,当截了n天后,还剩下1/2n。
[讲解]《庄子齐物论》
《庄子齐物论》《庄子》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解】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的名言警句带翻译
庄子的名言警句带翻译庄子的名言警句带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警句吧,熟记名言警句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
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名言警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的名言警句带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庄子知北游》【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
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
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
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2.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
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
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庄子中的有关挫折的句子
庄子中的有关挫折的句子《庄子》中的10句话,句句经典有哲理。
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出自《庄子·知北游》。
人生活在天地间,就像那白马跨过缝隙一样,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罢了。
2.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出自《庄子·天下》。
一尺之长的木棍,每天都截掉一半,这样是永远不会截完的。
3. 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
人在社会中,都有一定的位置,安于本分,是最为正确的人生态度,但是能够心平气和地安于自己位置的人是极少的,人们往往根据地位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
4.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至乐》。
如果没有宽大的胸怀,怎么能够容纳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呢?可以说,心胸狭隘的人,是不能包容挫折、容忍失败的,进而也就不能成就较大的事业。
5.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出自《庄子·内篇·齐物论》。
身体可以变得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但是可以让心灵变得像死灰那样吗?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出自《庄子·秋水》。
不要同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生活的空间所拘泥。
不要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因为他们收到时间的限制。
也不要同乡曲士人谈论大道,因为他们被教养所限制。
7.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出自《庄子·山木》。
长得笔直的树木会首先被砍伐掉,甘甜的井水人人来取,因此会首先干涸。
8. 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出自《庄子·山木》。
面对着浑浊的水面,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如果对着清澈的水反而会眼花缭乱。
9. 善人少利少,不善人多害多。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胠箧》。
天下好人少坏人多,那么有利于天下的人就少,而有害于天下的人就多。
10.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名言及翻译
庄子名言及翻译导读: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真朋友不言利。
2、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3、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6、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刻意》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9、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人间世》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0、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1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庄子50名句带翻译
庄子50名句带翻译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
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子。
齐物论》【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
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
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语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
语录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语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四大圣贤(孔子、老子、孟子和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及解释
四⼤圣贤(孔⼦、⽼⼦、孟⼦和庄⼦)经典名⾔名句及解释⼀、孔⼦经典名⾔名句:1、⾔必信,⾏必果。
(论语·⼦路)解释:说话⼀定守信⽤,⾏动⼀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安下必来。
3、朝闻道,⼣死可矣。
(论语·⾥仁)解释: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佾)解释: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解释:(教学⽣)不到他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形的)⼀个⾓,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解释:聪明,爱好学习,向下⾯的⼈请教⽽不以为耻。
分7、⼰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颜渊)解释:⾃⼰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
8、仰之弥⾼,钻之弥坚。
(论语·⼦罕)解释: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努⼒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述⽽)解释:学习永不满⾜,耐⼼地教导别⼈⽽不倦怠。
10、⼈⽆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解释:⼈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解释:学习知识并按⼀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兴的吗?12、⼯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释:做⼯的⼈想把活⼉做好,必须⾸先使他的⼯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解释:过去的已经⽆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解释:君⼦⼼胸平坦宽⼴,⼩⼈局促,经常忧愁。
古今中外极限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今中外极限思想的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极限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古人就对极限有了思考。
道家的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意思是说,把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下前一天所剩的一半,如此下去,永远也取不完。
也就是说,剩余部分会逐渐趋于零,但是永远不会是零。
而墨家有不同的观点,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墨子说“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
意思是说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道家是“无限分割”的思想,而墨家则是无限分割最后会达到一个“不可分”的思想。
公元3世纪,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创立了有名的“割圆术”,他创造性地将极限思想应用到数学领域。
他设圆的半径为一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每次把边数加倍,用勾股定理算得圆内接正十二、二十四、四十八…边形的面积,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内接多边形的面积就与圆面积越接近,正如刘徽所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这已经运用了极限论的思想来解决求圆周率的实际问题了,“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这一思想是墨家“不可分”思想的实际应用。
祖暅之《缀术》有云:“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祖暅沿用了刘徽的思想,利用刘徽“牟合方盖”的理论去进行体积计算,得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结论。
意思是界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这正是“不可分”思想的延续。
1.2 古希腊极限思想公元三世纪,古希脂诡辩学家安提丰(Antiphon,约公元前430年)在求圆面积时曾提出了用成倍扩大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通过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表示圆面积的方法,即“穷竭法”。
他先作圆内接正方形,然后将边数加倍,得到圆内接正八边形,再加倍得内接正十六边形,依次继续下去,以为这样圆与内接正多边形的差将被“穷竭”。
道家名言及解释
道家名言及解释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3、不以物挫志。
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6、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译文: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1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译文: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庄子的名言及解释
庄子的名言及解释1、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4、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真朋友不言利。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8、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刻意》翻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9、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刻意》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1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人间世》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
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1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2、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1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家经典名句及解释1、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译文: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
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到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让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
国与国之间相互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5、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
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7、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译文: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9、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译文: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1、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译文: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1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砍不完的木头
龙源期刊网 砍不完的木头作者:于城来源:《月读》2014年第02期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里有一句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头,今天砍一半,明天砍一半的一半,每天这么砍下去,万世万代没有竭尽之时。
寥寥数语,道出两个“无限”——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无限。
这个命题引起后世的无限遐思,毛泽东引用这句话来谈论物理的发展,林徽因曾用“尺棰”作为笔名。
“一尺之棰”有限,“日取其半”则无限,这包含着有限与无限辩证统一的道理: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所构成。
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自己的界限。
然而,由于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有限的界限不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
这种无限的趋势,并不是存在于有限之外,而是包含于有限之中。
离开一个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谓时空的无限性也就不复存在。
恩格斯曾说:“无限性是一个矛盾,而且充满种种矛盾。
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这已经是矛盾,可是事情就是这样。
”受限于认知的局限性,人只能先着手解决那些相对固定的“有限”事物。
有趣的是,人类立足“有限”,却一直相信“无限”,追求永恒与永远。
当人类领悟到从“有限”所获知的实在有限时,就会求助于“无限”,生出追求与探索的勇气。
没有这样的勇气,则今时今日,当人类仰望太空时,便只能发出啧啧惊叹,而不能了解那浩渺星空中蕴含着的无尽的奥妙与宝藏,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乃至改变人类的活动轨迹。
以“有限”追求“无限”,这让我们想起《庄子》中的另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们喜欢用这句话勉励后辈谦虚勤学。
然而,这“励志语”其实紧接着一句“丧气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疲累不堪。
如果从个体的角度看,这话没有错,再高明的智者,逝去之后,他的所学所思所著,统统对生物学意义的“他”再无意义;然而从人类的角度看,则他留存的思维线索、求真意识、质疑精神……已汇入人类智识之海,许多“有限”,终于成就与壮大了“无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思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棍棒,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远截不完。
出处:《庄子·杂篇·天下》
原文: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狗非犬。
黄马骊牛三。
白狗黑。
孤驹未尝有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译文:
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疾飞的箭头有不走也有不停的时候;狗不是犬;黄马、骊牛是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辩士们用这些辩题与惠施相辩论,终身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新解
郭龙先
【期刊名称】《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S1
【摘要】从数学思想史发展的角度,对“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古老的命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该命题是中国人首先接触到无穷级数敛散性问题的有力证据,先秦辩者为证明无穷级数(1/2)+(1/4)+…+(1/2~n)+…的收敛性,构造了第一个直观的几何模型,其地位和作用如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2^(1/2)是无理数一样,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积少成多”这一在有限范围内正确的原则,应用于无限领域时产生的局限和矛盾。
【总页数】4页(P109-112)
【关键词】辩者二十一事;积少成多;无穷级数
【作者】郭龙先
【作者单位】云南昭通教育学院数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12
【相关文献】
1.“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与“人不能通过一个运动场”之比较——管窥惠施和芝诺思想及其影响的异同 [J], 李莉
2.创意追求万世不竭 [J], 许贞强;
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一月乃竭 [J], 石国强
4.“辩题”理论意义及其逻辑思维功能的探究──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J], 张宝印
5.“一尺之槌,日取其半,……”——谈谈极限概念 [J], 张肇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