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附典型试题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
常见题型一: 文意理解、梳理、概括类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分为“概括人物特点”类和“概括文本内容、观点、主旨”类。
(一)概括“人物特点”
主要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
提问方式:根据文意概括人物特点并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逐段梳理,不漏要点→提取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结合事例简要分析
➢典型试题回顾
要从语义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思考,要符合对三人的整体评价:
1. 对桓公主要是其治国理政、知人善任的正面评价,也可评价其“野心勃勃”;
2. 对管子主要是关于其谋臣角色的评价,可为正面的“深谋远虑”等评价,
也可为反面的“诡计多端”;
3. 对衡山之君的评价主要从贪婪、短视、不够明智入手,亦可对其弱国处境
予以同情理解,但不可给予褒奖。
☆答案须为成语或熟语(熟语:日常使用较频繁,使用习惯和字词组合相对固定的词语。
)【参考答案】
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
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
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1. 准确理解题意中的关键词
过人之处是褒义词,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特点或者优点,如好学与程门立雪
2. 根据题意找到答题区间;
3.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
4. 用能够表述“过人”的词作答。
【参考答案】
①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屡经战阵,所向披靡。
(D1)
②虚心受教(谦虚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
(D2)
③奋斗不懈(自强不息),出身低微,终成栋梁。
(D3)
④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
(D4、5)
⑤率先垂范(仁爱谦让),同劳同苦,深得人心。
(D5)
⑥深沉有智(深沉有谋),见机行事,屡建战功。
(D4、5)
答案中的表述可以灵活,两个支点应该明确。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
答出三点得6分。
1. 根据题意明确答题区间是第二段;
2.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
3. 薛翁特点+ 熟语(成语)+ 三个角度
【参考答案】:
➢鸿儒硕学(博闻强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知识渊
博……)
➢深居简出(高深莫测、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真人不露相、大隐隐于市、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闭门不出、行踪不定、隐姓埋名、为人低调、独来独往……)
➢不慕荣利(与世无争、淡泊名利……)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久负盛名……)
➢洞若观火(高屋建瓴、洞见症结……)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教导有方……)
➢自视清高(为人孤僻、清高自傲……
➢慧眼识珠、直言不讳……
【答题思路解析】:
1.“哪些”,要求写出两条以上。
2.“过人之处”,应该是褒义词语或短语。
3.应区分“过人之处”与一般优点在程度上的区别:比如,“程门立雪”与“敏
而好学”的程度明显不同,前者体现“过人”二字程度充分,后者只是一般的优点,并无“过人”的程度,故不得分。
【参考答案】:
✧有立雪程门的精神(见贤思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有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有明察秋毫的辨别力;
✧深谙以寡御多、以简驭繁之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智勇双全……)
(二)概括文本内容、观点、主旨
考查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文本相关内容及观点、主旨,并且准确表达。
➢典型试题回顾
【答题思路解析】
考查理解概括并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1.准确理解题干中的“备”,梳理本段内容,感叹的理由侧重从不同的角度概括。
2.“备”应指著述数量多,且研究方向全面(研究内容很全面,著述涉及领域广2分)
其著述中:(以下四点各1分)
①有将扁鹊《难经》中深奥的医学理论解说给后人的《难经解》;(突出“解说”即可)
②有根据药物性能与人体脏器匹配研究而著的《主对集》;(突出“匹配关系”即可)
③有对张仲景《伤寒论》遗漏药方和对伤寒症状的表现进行补充的著述;(突出“补漏”即可)
④有对古书没有记载的新出现的有效药物,进行研究记录的《本草补遗》。
(突
出“新出现的药物”或“古书没有记载的药物”即可)
【答案示例】:庞安常读遍古今医书,为他认为最深奥的扁鹊的《难经》作解说(1分)数万字,使之通俗易懂;为使药草的药性与人体器官的功能相对应,以更好的治病,写了《主对集》(1分);又因古今时代变化,情况有所不同,补充了张仲景的《伤寒论》(1分);又因新出现的药古籍中没有而做了《本草补遗》(1分)。
他的著作覆盖了医学的各个方面(2分),为医者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参考,贡献颇丰,因此作者说“吁,其备矣”。
【答题思路解析】
考查文言文理解概括的能力。
1.分析题干,确定题干中的重点——概括的是对刘孝标、刘辰翁评注《世说
新语》肯定的原因,不是《世说新语》的特点。
2.分析所在段落文本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3. 直接摘抄关键词语(如“博赡”“雅韵”等),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1)刘孝标:校对补注,就像用《春秋》来配合《左传》,广博的见识对《世说新语》有很大的功劳。
// 刘辰翁:贡献评论,就像用玄学家郭象的思想来解释《庄子》,十分清雅,韵味独到绝妙。
(2)刘孝标:他的评注就像用《左传》注解《春秋》一样,(将其微言大义用历史资料补读),因此使其广博丰赡,立下功劳。
// 刘辰翁:他的评注就像郭象注解《庄子》一般,具有独特的风雅气度和韵致,也获得了作者的肯定。
考查理解并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1、分析题干,确定题干中的重点——“要重视微小的事情”。
2、明晰中心论点、标题的特点及作用。
3、分析文本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
①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
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②《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
《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
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1. 分析题干,确定题干中的重点——“直接依据”,需要根据原文中的例举的圣人所作所为来谈。
2. 依据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中的“故”,先考虑与该总结句邻近的前文内容,即汉高帝和
张子房的关联事件,以此进行相应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汉高帝和张子房也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
2.关注文中信息,梳理归纳概括。
蔺相如曰:“---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
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
言之。
(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
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
买者买之。
3. 语言表述①死读兵书,缺乏实战经验。
②骄傲自大,轻敌(不重视作战)。
③颐指气使,不尊重将士。
④贪恋财物,不与将士同甘苦,不专注于军事。
【答案示例】赵括初学兵法之时,便认为自己非常聪慧,性格自大狂妄,认为天下没有敌手,兵家之事是需要慎重考虑而代价惨重的,但赵括并不在意,随口就谈兵。
态度不端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知道在战场上如何应用,如何变通。
赵括不尊重士兵,军中士兵一不信服他,赵括心中只有赏赐的金钱,只懂得独享,而不懂得与士兵分享,贪图一己私利,没有大将风范。
因此,赵括在出兵前就注定了兵败的结局。
1. 分析题干,可依据“予闻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所在段落确定答案区间。
2.对文本进行内容梳理、提取和概括。
3.注意文本中“予闻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的位置和提示
上下文关系的词。
【参考答案】:
1. 为黄生能够师从大贤王安石(介卿)而喜;或为黄生学业精进,才能卓著,
为人所知(强调在大贤身边后进步之大)而喜;或为黄生虽没在长辈身边尽孝,却仍扬名声、显父母,胜过堂前尽孝,使其长辈喜而亦喜。
2. 为黄生的变化——言行举止品格气质与王安石相像而喜;或为王安石——
的品格、气质,以及王安石对他人的影响(以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而喜。
3. 从黄生向王安石学习,提升自己的学问和品格的事实中,看到自己的差距,
感到惭愧,打算像黄生一样,学习王安石大备的道德,砥砺前行,警戒自修。
常见题型二: 分析评价探究类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对文本内容、主旨、观点进行评价、分析、阐释。
➢典型试题回顾
【答题思路解析】
1. 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确定最主要的人物:齐桓公、管仲、楚国国君、衡山国君。
2. 事件的起因是什么?齐桓公想要降服楚国,但是担心自己“力不能过”,即
打不过楚国,所以问计于管子。
3. 事件的结果怎样?最终,齐桓公和管子一方不战而胜,楚国降齐,衡山国奉国而归。
4. 从原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举措,用旁批法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启示
旁批:人物做事的特点,行为的目的、效果,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思考:
1. 管子最终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楚国缺粮,百姓降齐者十分之四
2. 概括管子的策略是:表面上贵买楚国之鹿,实际上诱使楚国放弃农业生产,
使楚国因缺粮而降服齐国。
3.从管子身上获得的启示是:
【从管子的角度】
1. 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
2. 深谋远虑、眼光长久,才能获得可持续、长久的发展。
3. 遇到问题时,不正面迎接或迎击、不要一味地固执,而要学会灵活变通,
采取侧面的多样的做法等,最终成功解决。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不同的敌国采取不同的策略。
除了可以从主要人物身上获得启示,还可以从次要人物身上获得启示
【从齐桓公角度】
1.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虚心听取臣下建议等。
2.君臣上下一心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从楚国国君的角度】
1.不可贪图小利、不可因小失大。
2.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
【满分答案示例】:
①文中的管子用买鹿的计策击败了军事强大的楚国,用哄抬兵器价格的计策使衡山归顺于齐国,这告诉我们做事时要灵活应对,有时需要我们避其锋芒,从其他方面解决问题。
②不论是楚君还是衡山之君,他们都中了管仲的计策,因为他们认为捕鹿和卖兵器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从而失去了理智,甚至让百姓放弃耕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时不要一味贪图利益,而要顾全大局,不要见钱眼开。
【答题思路解析】
1、思考善问者有怎样的特点,依据文本第7段概括。
2、抓住比喻特点,找到本体。
3、思考子路符合具备其中的哪些特点,依据链接材料内容与文本一一对应。
➢节目——君子之问:抓住关键、核心问题发问
➢及其久也——三问,连续发问: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孔子答语(间接)修己以敬己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由易到难、不断深入,层层深入,对君子的标准和认识也不断深化
➢子路终于明白“修己”可为君子,利己(修养身心)——利人——利百姓、
利天下——自己关于何为君子的疑问(君子之问)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参考答案】
➢子路是“善问者”,善问者就像攻坚木,从薄弱容易的地方切入,然后专攻其要害之处,久而久之,疑难就解开了。
材料中子路向孔子询问什么是君子。
他首先得知修己以敬的自身层面上的含义,后又追问中明白在家庭社会这一层面的君子即修己以安人和国家天下层面的君子即修己以安百姓。
在不断的追问中,子路从最基础的层面入手,层层深入了解何为君子,是善问。
(观点1分+从易到难、攻其要害、追问2分+分析2分)
➢善问的人,先从问题简单层面入学,一点点深入,从而了解问题。
我认为子路是个善问者,他向孔子询问修己的目的,孔子先回答“使人恭敬进乎礼”
是修己的最表层面,子路则追问,孔子回答:“修己来使身边人安定”这里深一层意,但子路仍不满足,还追问,孔子才告诉他“修己使天下百姓安定”,这是修己的最终目的。
子路连续追问,由浅入深地来了解修己的作用,所以是善问者。
(观点1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追问2分+分析2分)
【满分答案示例1】过人之处:①博学多识;②虚心诚恳求教;③德行宽厚;④明察秋毫;⑤用兵如神//袁溉善于洞察世事启示我:我们要善于观察周围人事的行为,细致分析,才能洞察世人世事,采取恰当措施趋利避害。
【满分答案示例2】袁先生觉察客人有异,观察能力过人;成功集民抗金,领导能力过人;数番求教薛翁,求学恒心过人。
此外,他还有足智多谋的头脑、英勇无畏的精神。
//其中求学恒心启示我:学习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们都应以一颗恒心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才能像袁先生学业精进,终有所成。
【答题思路解析】
1. 明确“高致”“美谈”的基本释义:“崇高的人品或情趣”;“使人称颂的故事”。
2. 理解“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意思“从前的史书、曾经的贤达之人都称赞冯异崇高、优秀。
”
3. 确定答题方向:写出评价依据;弄清答题要求:具体说明(具体事例概述+具体要点归纳)。
【具体要点归纳】
1 .对君主忠诚、为君主着想、向君主进谏……
2.为人谦逊、不自夸、谦退不伐……
3.有很高的威望、得到将士爱戴、受到将士拥护……
4.作战勇敢、骁勇善战……
5.有谋略、有主见、有远见、对形势有自己的判断、才智过人……
【具体事例概述】
1.忠:为光武帝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治国建议。
//临危受命,代替邓禹平定暴乱。
2.谦:出行和众将相遇,礼让其他将军。
//众将评功劳,他躲在树下不自夸。
//在与隗嚣的斗争中有战功,上书汇报时不自夸。
3.威:改编部队时,士兵都愿跟随他。
//平定暴乱时,所到各处建立威信。
4.勇:在与赤眉六十多天几十次交战后,让五千多人投降。
//作战时常为先驱。
5.谋:为光武帝分析天下形势。
//管理部队有方。
//夺取栒邑的斗争中有军事谋略。
【答题思路解析】
①第二段以管仲等安定齐国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
概括事例内容,1分;分析指向“考虑周详、全面”“能预见不同可能”,1分。
②第三段以晋文公实现霸业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
概括事例内容,1分;分析指向“义利兼顾”,重点在“义”,1分
③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
概括事例内容,1分;分析指向“关心民生、百姓”1分。
若写成最后一段写了管仲因“不旷人事”而使得齐国大治,社会安定或者使自己获益,突出“不旷人事”的必要性或重要性,也可得2分。
【答案要点】:
①第二段以管仲等安定齐国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
②第三段以晋文公实现霸业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
③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
【满分答案示例1】首先提出“不旷人事”要用能做到的来弥补做不到的。
举出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让自己和召忽和鲍叔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来表明外物难以避免,要考虑周全来尽人事。
又举出咎犯劝想称霸的晋文公先树誉的例子说明要符合道义且对自己有利地举事来尽人事。
最后举管子听百姓疾苦安邦来写尽人事要关注民生。
【满分答案示例2】首段提出“不旷人事”,二、三段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不旷人事”的具体表现,四段写“不旷人事”的具体表现。
二段举管仲在立君时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而判断,做出不同于召忽的判断,说明尽人事时要考虑周全,完备;三段举晋文公采纳咎犯的建议后,成功称霸,说明尽人事时要从义与利两方面考虑,且要善于采纳他人意见;四段写管仲佐君时注重尽人事,愿倾听民生疾苦,利于安邦,且流芳百世,泽及子孙。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
【选择人物刻画的角度】:
对人物刻画至少分析两种手法 2分;
结合文段相关内容 1分;
分析人物刻画的效果 2分;
语言表达要能够体现“评点”特点 1分
【答案示例】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手法)。
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结合原文分析),如在读者眼前耳畔。
描写看似信手拈来,而人物风骨气度毕现(分析评价)。
同时,作者又善用对比手法(手法),王谢二人本齐名,在危机面前,惊惶失措、面露恐状的王坦之,与震摄桓温、化解晋室危机的谢安(结合原文分析),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谢安的从容、淡定、睿智,展示了其过人的胆识与气度(手法效果评价)。
“文言文阅读”总结
1、最重要的是理解文意。
写人记事类,关注人物、经历、事件、精神品格,带
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写景记物类,关注景物特点、空象征、隐(讽)喻、以小见大等手法。
论事说理类,关注论点、论据、论证,带着“观点是什么”“论据有哪些”
“如何来论证”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
..,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确认,理解文意时不必在此大费周章。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2、实词题: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
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等。
3、虚词题:可以先看前后两句中虚词所处的位置、前后搭配词的词性,看看是否相同,做基础的
判断;然后看选项中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4、文言文翻译:以“信、达、雅”为标准,找出踩分点,逐字翻译。
5、文言文断句:①一个句子一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主语谓语之间不能断开,
判断句、强调句式除外;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根据虚词断句;③根据排比对偶确定句读;④根据对话、引文确定句读;⑤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提示:断句可以在考前5分钟在心里完成,不要动笔。
虚词断句口诀:
“夫惟盖”,在句前;“之而于”,居句间;“也矣耳”,处句尾;
“邪”表问,“哉”表叹;“乎焉”用法较灵便,可以问来可表叹。
6、简答题:仔细审题,首先明确是用自己的话还是原文。
准确找到需要概括、
简答的位置,根据题干要求或筛选、概括,或在概括基础上再分析。
作答时尽量基于对文中关键词、句的准确翻译,不要主观臆断,随意编造词句。
对
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7、做每一道题时都要代入原文
....,逐字逐句地分析。
要相信:读得越细致,准确率越高。
★文言文温馨提示
✧回归必修教材,夯实文言基础
✧强调整体把握,加强语境意识
✧认真审读题干,简练规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