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9-10T14:23:46.5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作者:田菊
[导读] 天津财经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田菊
天津财经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信息化的作用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1、概述
信息化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融合的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编辑、压缩、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者合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信息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是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是现代教学改革和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改善课堂环境的一个优化选择,它能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让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将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优势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的木器就是通过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角色也从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全方位地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单纯的说教,这样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衰减,而信息技术则是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应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通过学校网站创建资源库和论坛,指导学生参加远程教学等形式,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推动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而使学生切切实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利用信息化技术学习,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其所营造的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都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可开展交互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借助其信息化教学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机器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便实施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另外,信息化教学具有输入、输出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引导学生开展交互式学习,让学生操作,教师只是进行引导。同时,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
3、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虽然在信息化建设上都开展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信息化水平偏低,资金不足,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改变落后现状,是当前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1信息化观念落后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缺乏必要的资源环境和政策扶持,信息化程度都相对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搞不搞无所谓,只要把教学质量搞好就可以了。因此,忽略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得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或者同意的技术标准,信息化成果彼此独立,不能形成高度统一的教育教学平台,难以发挥信息化成果的实际作用。
3.2信息化教学环境资源缺乏
由于资金原因,不少学校在硬件设备和软件建设上投入不足,校园网络也尚未普及。许多学校使用的实验教学软件系统功能单一,扩展性弱。严重影响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不理想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已经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学校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不清,认为在课堂上应用计算机技术或网络技术教学就是课程整合。
3.4缺乏信息化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不仅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还缺少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这就会导致已有的信息化设
施利用率不高,学校的信息化成果缺乏相应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达不到预期效益。
4、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4.1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性,加大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各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建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机制。一是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统筹安排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配置经费;二是要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三是要以市场运作方式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的道路。
4.2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信息化管理素养
提升学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增强责任心,明确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引进信息技术专门人才,提高信息化技术服务人员的待遇。同时,加强校本科研培训,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或组织学校相关成员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并定期召开培训会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研究水平,为信息化建设项目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4.3构建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主要是指在课程学习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构建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的新模式,要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信息化技术,具体、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4.4加强信息化管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各级领导对学校信息化的重视,加强各级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制定各项措施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制定严格的标准来统一规范教育信息化行为,实现各大高校信息化技术又好又快发展。总结:
信息技术在各大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推进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要想利用好信息化教学,还得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信息化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应用。参考文献:
[1] 张际平.系统论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J] 中国电化教育,2009(3).
[2] 陈立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
[3] 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
作者简介:
田菊,女,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现就职于天津财经大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