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基础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全册知识点(精简版)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5.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

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体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叫光的折射现象。

7.太阳光(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9.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0.潜望镜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从潜望镜的窥测口进入人的眼睛。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壳是最薄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5.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等→影响迅猛。

(2)地球外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影响缓慢。

7.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

8.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沙、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9.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

10.河水会不断侵蚀河床、河岸,它所携带的泥沙会在下游大量沉积。

河流下游的地形多是平原。

1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12.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知识点1.像电灯一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物发光的代表是萤火,自然发光:太阳,闪电,星星,人造光源:蜡烛,灯泡,激光,篝火。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形成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反,总在背光一面。

3.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遮挡物的距离改变而改变)一.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位置、角度有关。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二.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三.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不同侧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分钟。

9.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光面,形成了一个黑暗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大部分的物体都有反射光的能力,只是不同物体发射光的能力不一样。

12.平行光线射到玻璃上后,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全部都进入我们的眼睛。

如光滑的镜面,墙面。

平行光线射到石头上后,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只有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眼睛。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附思维导图(两套)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附思维导图(两套)

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点最新整理共两套含思维导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①正在发光;②自身发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因此我们站在幕前能听到幕后说话的人的声音。

3.光的传播实验现象: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直接穿过小孔,在纸屏上出现1个光斑;稍微移动其中一张卡纸,使它和其他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的光斑消失。

4.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晚上舞台上的灯光;夜晚汽车前车灯的灯光;透过丛林、树梢的阳光看上去都是直的。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3.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我们会看见一个小光点,借助烟雾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能清晰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激光笔的光一定不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

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就形成了影子。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

6.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3.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4.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水池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线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鳍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2.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3■因为有了(%),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全部课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全部课件

知识探究
二、影子变化特点
知识探究
活动内容
1.改变光源的位置 2.改变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3.改变物体侧面的形状
知识探究
活动名称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活动步骤
活动要求
改变光源的位置 光源的位置
遮挡物的位置、屏的位置
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 同位置照射。
注意观察光源照射的角度
知识探究
改变光源的位置
知识探究 3
知识探究
光照射的角度 (直射或斜射)
斜射 直射
结论
活动记录 影子的长度
长 短 影子的长度与光照射的角度有 关,斜射的程度大,影子就长。 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反
知识探究
活动名称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活动步骤
活动要求
改变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遮挡物的位置 光源的位置、屏的位置
课后作业
学做手影,观察影子的变化 规律,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光源 活动内容
1.改变光源的位置 2.改变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3.改变物体侧面的形状
第二单元
阳光下的影子
导入新课
在阳光下我们看到过影子吗?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 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
新课学习
太阳:东—偏南—西
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 远近的三个木块。
注意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
知识探究
改变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知识探究
知识探究
活动记录
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


影子的大小
大 小
结论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光源的远近 有关,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近时, 影子就越大;遮挡物和光源的距 离远时,影子就越小。

新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光1.1.有关光的思考1.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物理学之父。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我们根据是否有人类参与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灯笼鱼,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等。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4.常见的光源有太阳光、电灯光、萤火虫、烛光、发光鱼、荧光灯、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火光等等。

不是光源的物体有:人眼看到的物体、汽车后视镜、月球等等。

5.人眼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并不是人的眼睛会发光。

1.2.光是怎样传播的1.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瞄准;排队看齐等。

3.光沿直线传播的其他事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皮影戏等。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者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沿直线传播)。

2.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光(能部分)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比如纸巾;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木板,书本等。

3.在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直接照射眼睛。

4.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左右);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左右)。

(谁被遮挡,就发生什么食。

)日食月食原理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物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条件(1)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2)光斜射。

(当光从一种物质垂直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不会)发生折射。

五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光的知识点

光是一种形态的能量,它在空间中传播,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和颜色。

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的科学,它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一、在光学的学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光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称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

在光线穿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2.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常见的镜子就是光的反射的典型例子。

3.光的折射当光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水中看起来物体会变形。

4.光的色散光在通过光学仪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透镜或棱镜时被分开,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5.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反射和球面镜反射。

平面镜反射是指光线经过平整的表面反射,镜中的物体与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球面镜反射是指光经过球面镜反射,镜中的物体与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多对多的。

6.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折射和棱镜折射。

透镜折射是指光通过透镜后,由于介质的改变而发生的折射现象。

棱镜折射是指光通过棱镜后,有些光线向下偏折,有些光线向上偏折,形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7.光的成像原理光学仪器,比如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基于光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后,在其中一平面上形成与实物相似的图像。

根据成像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眼镜看到清晰的图像。

总结:光学是一门关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和成像等现象的研究。

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和成像原理等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光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光的各种现象,为将来更深入的物理学学习打下基础。

2023年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2023年秋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2023 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问点整理第一单元光与颜色1.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进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3.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进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消灭的先后挨次,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会发光,推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由于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5.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6.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7.像蜡烛那样通过燃烧发光的光源:油灯、木材、篝火、酒精灯、火把等等。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渐渐变红发光。

9.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10.闪电是碰撞摩擦发光。

烟花、炸药是爆炸发光。

11.学生活动手册:给这些光源分类,是自然光源的在〔〕里写“1”,是人造光源的写“2”。

太阳〔 1 〕火炬〔 2 〕闪电〔 1 〕激光〔 2 〕篝火〔 2 〕极光〔 1 〕油灯〔 2 〕霓虹灯〔 2 〕白炽灯〔 2 〕手电筒〔 2 〕萤火虫〔 1 〕发光水母〔 1 〕12.学生活动手册:是光源的在“□”里画“√”,不是光源的画“○”。

反光板发光水母广告牌彩虹发光二极管油灯13.试验一:点燃蜡烛,观看它燃烧发光的过程试验要求:动手点燃一支蜡烛,并且认真观看蜡烛的燃烧发光的过程,想一想蜡烛到底是怎样发光的。

试验现象: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试验结论:蜡烛是通过燃烧发光的。

14.试验二:给细钢丝通电,观看钢丝发光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二单元光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光》知识点【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2、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和熄灭的蜡烛不是光源。

)3、影子的特点:(1)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见图一)(2)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与光源距离越小,遮挡范围越大,影子越大;距离越大,影子越小。

(见图二)(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见图三)图一图二图三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是投影。

投影广泛应用于交通标识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投影仪等。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太阳的方向变化:东—偏南—西;一天中影子的方向变化:西—偏北—东;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清晨长,中午短,傍晚长。

(见右图)2、实验: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用日影观测仪:方法:(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课堂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3)描下铅笔的影子,量出影子的长度。

(4)课后继每隔一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方向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

太阳位置最高时(中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实验: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方法:第一步: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光斑的位置。

第二步: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

日影观测仪现象:第一步时,光线能穿过三个空,在最后光屏上出现一个光点;第二步光不能穿过小孔打到光屏上。

结论: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光》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光》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光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4.物体影子的方向会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5.物体影子的长短会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6.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7.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同一时间,在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的方向相同。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gui)。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第四课:光的反射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如: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照明灯上的灯罩等。

第五课:光与热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1.太阳是一个巨大火球,外度温度约有6000摄氏度。

2.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4.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就越强。

5.阳光照射的角度与物体的吸热有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直射)比倾斜(斜射)吸热快。

第七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节能装置。

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前要考虑:构造、材料、运用的原理、如何方便实用等。

2024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2024年最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上册全册全单元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一单元《光》知识点汇总第1课认识光1.什么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

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2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发光的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正在发光的台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篝火等。

3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 .举例说明利用光可以做什么?答:照明、取暖、发电等,光具有能量。

5 .如果利用不当,光就会对人造成伤害。

光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污染。

6 .光污染一般分为臼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

7 .怎样防治光污染?(1)减少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

(2)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3)夜间要注意控制照明亮度。

(4)减少彩光污染。

8 .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宜线传播的,成倒立的像。

第2课光的反射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9 .一般物体都能反射光。

10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1 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潜望镜、转弯镜、汽车后视镜、医用额镜等.第3课潜望镜的秘密1 . 是潜水艇的“眼睛”。

2 .哪些地方用到潜望镜?答:地下掩蔽工事、潜水艇、地下管道。

3 .潜望镜的内部有什么?两面平面镜。

4 .潜望镜中两面平面镜是怎样摆放的?两面镜子相互平行,镜面相对,与观察方向成45度角。

5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平面镜使来自物体的光经两次反射进入人眼中。

第4课彩虹的秘密1.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三棱镜能把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色光带。

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答: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3 .制造“彩虹”的方法:(1)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2)阳光下吹泡泡制造“彩虹4 .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观察彩虹的方向?背对着太阳。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 光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1.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 与镜面反射相比,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

三、光的折射。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比如将铅笔斜插入水中,看到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四、凸透镜和凹透镜。

1.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2.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3.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能用来做放大镜。

五、眼睛的科学。

1.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主要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

2.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3.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得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那样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会举例: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打开的手电筒等。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屏,遮挡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1.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 2.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4.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与光源方向相反;光源的照射角度大时,影子短,光源的照射角度小时,影子长;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越远,影子越小。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照得的影子形状也不同。

我们把这种方法获得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5.不同时间物体影子的方向不同。

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向相反。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6.影子会变化是因为不同的时间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是不同的。

一天中影子的规律是长→短→长,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

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方向、长短、大小不同。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

会举例:汽车大灯发出的光、舞台灯、窗帘缝里漏进的阳光等。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会举例:万花筒、潜望镜、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等。

9.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10.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11.光强度越大,温度越高,光强度越小,温度越低。

12. 凹面镜和凸透镜也有会聚光线,获得强光和高温的作用。

13.物体表面反光强,吸热本领就小;物体表面反光弱,吸热本领就大。

深色比浅色升温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在黑色、黑色蜡光纸、红色、白纸中,黑色升温最快,白色升温最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光》第一课: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远),影子就(越小);物体离光源(越近),被照射物的影子就(越大)。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

7、列举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8、列举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9、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第二课: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5、简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第三课: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第四课: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潜望镜)、(万花筒)等等。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

3、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出了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米。

美国物理学家(麦克尔逊)在测量光速的时候,也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光有哪些特性?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照明灯上的灯罩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⑤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画图并分析。

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

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

第五课: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5、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⑤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6、简答: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画图并分析。

1、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第六课: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3、第36页的实验中,按吸热本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粉色纸)、(白色纸)。

4、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5、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6、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第七、八课: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3、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4、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5、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6、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7、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能力提升:制作。

1、日影观测仪的制作。

答:找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

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潜望镜的制作。

答:制作材料:画有观察孔和镜子位置的卡纸(或牙膏盒)、相应尺寸的镜子、小刀(或剪刀)制作过程:在盒子两对侧边上画两条斜线,使斜线的角度与盒底边成45度,用剪刀将画有斜线的部分剪开,并将镜子镜面相对平行插入纸盒中,然后在镜面对着的纸盒两侧各挖两个观测孔。

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好了。

3、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

答:见书页。

第二单元《光》第一课:1、影子产生的条件:()、()、()。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月亮、没燃烧的蜡烛()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

物体影子的()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随着()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的一面;影子的()随着()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4、影子的大小与()有关。

物体离光源的(),影子就();物体离光源(),被照射物的影子就()。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 )的。

7、列举你所知道的光源。

8、列举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9、影子有什么特点?第二课: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时影子最(),太阳位置最()时影子最()。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4、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5、简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第三课: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第四课: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潜望镜)、(万花筒)等等。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

3、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出了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米。

美国物理学家(麦克尔逊)在测量光速的时候,也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光有哪些特性?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照明灯上的灯罩④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⑤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⑥潜望镜⑦万花筒⑧观景箱……画图并分析。

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

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

第五课: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3、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5、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