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
储层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 储层(定义、类型)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依据储层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储层和碎屑岩储层,2. 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储层描述的任务是从沉积和储层条件出发,结合有关地质因素对研究区域内主要勘探目的层按油气勘探有利与不利程度进行区分,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查明沉积相带及重要沉积界线、储集体类型,储集体规模及形态,储集物性、储集体埋藏深度与成岩阶段、储集体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储集体盖层条件及油气显示等。
3.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是指储油气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其与油、气、水相互作用关系。
4. 页岩(储集性能)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与常规气藏不同,它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是生物成因、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的连续型聚集,运移距离较短,基本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
因此,页岩气藏有不同于常规气藏的特殊性。
首先,页岩气藏有独特的天然气存储特征。
主要表现为: ①在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
由于页岩一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同时,其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在基质孔隙表面吸附大量的天然气,因此,除游离气外,吸附气也成为页岩气藏重要的天然气存在形式。
②在存储空间上基质孔隙和次生裂缝并存。
因此,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由三部分组成:裂缝中的游离气、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吸附气。
二、对比分析1. 辫状河和曲流河的对比划分及对储层的贡献曲流河与辫状河河流相在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流相是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古河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的储集岩。
由于河流砂体岩性变化快,其内部储集物性的非均值物性较为明显。
垂相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和心滩砂质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相两侧变差。
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岩性圈闭油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二)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 (1)主要岩石类型: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2)其他岩类: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和硅质 岩类等。 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岩的基本性质,包括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3、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含油)饱和度等,是岩石储 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4、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特征 研究很重要。成岩作用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对孔隙的保存、 发育或破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储集岩的微观特征 研究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以及孔喉的配置关系。 6、储集岩体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 研究不同成因储层岩石的体形态、分布、规模及连续性等。 7、储层形成条件 研究储层形成的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背景,构造作用,储 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介质特征,岩性、物源、古气候的影 响,其他岩石储层的形成条件及岩相特征与分布等等。
4、在分级储层评价中,通过研究探明地质储量和预测可采储 量,建立储层模型以及进行油藏描述等。 5、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沉积岩石学、 岩石学、古生物和古生态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有机 地球化学、油层物理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矿场地球 物理学、岩石力学、流体力学、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等学科。 需要多学科的协同配合,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用实践(研究实例)
储层地质学——绪论
一、储层及储层地质学的概念 (一)储集岩与储层的概念 1、储集岩 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
简单地,能够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详细地,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通过沉积物的沉积和 成岩作用,或是由岩浆侵入和喷出作用或变质作用及其后期次 生变化,又经历了构造地质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的一部分岩体, 它不仅具有储集流体的空间,而且还具有可使流体渗滤的能力。
储层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油气储层地质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是一门研究油气储层的学科,包括储层的结构、性质、形成机制、演化历史等方面。
其研究对象包括致密储层、页岩气、页岩油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储层沉积学:研究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模式,包括河流及分支河流体系、浪控滨岸、砾质滨岸、沙漠沙丘滨岸、洼地滨岸、高破坏性三角洲滨岸等。
- 储层地质学:研究储层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包括储层的结构、性质、形成机制、演化历史等。
- 储层地球化学:研究储层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演化和分布等。
- 储层表征技术:研究储层的表征方法和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测井技术、岩心分析等。
在油气储层地质学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成果。
中国石油大学 储层地质学
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科学。
2有效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3有效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体从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4储层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其连通关系。
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6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7平面非均质性: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8层间非均质性:指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
9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10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11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12储层敏感性:储层对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
13速敏性:是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4水敏性:粘土矿物遇水发生膨胀现象。
15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或原油作用,或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颗粒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6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17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18原始油层压力:在未开采以前油层所具有的压力。
括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类等。
2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分、结构、构造。
3 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是岩石储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石油储集层的分布和规模。
地质勘探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三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例如地震波、重力场、磁场等)的方法来找出地下构造,并进而推断储层的位置和规模。
地质勘探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分析岩石岩性、构造特征、岩石构造形态等,找出潜在的储层。
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地下水、天然气和土壤中的烃类物质,确定地下储集层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2. 储层地质储层是指地质构造中能够储存油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体系。
了解储层地质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
储层的类型包括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
孔隙型储层是指储层中具有一定的孔隙度,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裂缝型储层是指在地层中存在裂缝或者节理,这些裂缝或者节理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储层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异质性等。
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孔隙的比例,渗透率是指地层岩石对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孔隙结构是指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状态,异质性是指储层岩石的非均质性。
3.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是指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于储层地质进行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工程。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主要包括测井、射孔、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规划等。
测井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对井筒附近的地层进行测量和记录,了解地层的性质和构造。
射孔是指在井筒中钻孔,用来改善井眼与储集层的通透性,增加油气的产量。
油藏工程是指通过注水、注气和采用化学驱油等方法,提高原油开采的有效性和储量。
油田开发规划是指对于油田地质情况、油藏特性和现有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油田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工艺、生产规模等。
总的来说,地质知识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地质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油田勘探、开采、生产和管理,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资源。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通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储层沉积地质
储层沉积地质大自然中储层的特性和分布是具规律的,而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虽然储层的性质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所控制,但无论如何沉积环境是控制两者的基础,因而在讨论碎屑岩储层的性质和分布时必需以沉积体或沉积体系作为讨论的基础。
只有以沉积体或沉积体系作为研究储层性质和分布的实体,研究才有完整性、系统性,有一主线贯穿始终。
也就是说从成因上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更体现其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一节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冲积扇是由山前或断崖边向邻近低地延伸的,是一种主要由粗粒碎屑物质组成的圆锥形、舌形或弓形的堆积体。
它代表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粒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元,通常在下倾方向上变成细粒、坡度较小的河流体系。
然而也有某些扇,它的前缘直接进入湖泊或海洋,则称为扇三角洲。
关于扇三角洲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论述。
一、冲积扇的形成和作用过程(一)、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在山区或上游发生暴洪时,大量的水体夹带丰富的泥砂沿山沟顺流直下,当流出山口时,空间突然开阔、坡度锐减、水流能量突然骤减,巨量的砂、砾、泥快速堆积而形成。
在形成冲积扇的过程中常伴随有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出现重力流。
因些冲积扇大量地出现于构造的活动区,如裂谷盆地、与走滑有关有拉张盆地、前陆盆地和快速抬升的山体前缘。
在我国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可见大量现代的冲积扇。
同时冲积扇的发育与气候有关,虽然一般认为冲积扇发育于干旱地区,实际上冲积扇既可发育于干旱气候地区,也可发育于潮湿气候地区。
然而气候对冲积扇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干旱地区冲积扇坡度比较陡、扇体较小且沉积物粒径大小悬殊;而潮湿气候地区的冲积扇坡度小、扇体较大且沉积物粒径相对细而均一。
(二)、冲积扇的作用过程McGowen and Groat (1971)把冲积扇划分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三个亚相。
也有学者把冲积扇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三个亚相(图1-1-1)。
图1-1-1理想冲积扇沉积类型及剖面形态(据R.D 斯皮林,1974)冲积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沉积物所反映的特征来决定的,它们在剖面上主要是由多个正旋回的沉积层序组成,绝大部分的扇体反映辫状河流和泥石流和漫流沉积的叠加,其次还有筛滤作用的沉积(图1-1-2)。
储层地质学
第八章储层敏感性油气储层中普通存在着粘土和碳酸盐等矿物。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钻井、固井、完井、射孔、修井、注水、酸化、压裂直到三次采油过程,储层都会与外来流体以及它所携带的固体微粒接触。
如果外来流体与储层矿物和流体不匹配,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导致储层渗流能力下降,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油气储层的生产能力,甚至不能发现或产出油气。
油气储层与外来流体发生各种物理或化学作用而使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发生变化的性质,即称为储层的敏感性。
这是广义的储层敏感性的概念。
储层与不匹配的外来流体作用后,储层渗透性往往会变差,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油层,从而导致产能损失或产量下降。
因此,人们又将储层对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称为储层敏感性。
为了保护油气储层,充分发挥其潜力,必须充分认识储层,了解储层敏感性机理,进行各种敏感性评价。
第一节储层损害的原因与类型几乎所有井的油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储层损害的类型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储层损害的类型作了不同方式的归纳(Basan,1985;keysey,1986;Amaefule等,1988;Alegve,1989;张绍槐等,1993)。
储层伤害的内因是储层本身的岩石性质、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它是储层本身的固有特性,是储层伤害的客观条件和潜在可能性。
储层伤害的外因是各种工作液的固相和液相性质以及井下作业造成的压差、温度、作用时间等,它是破坏储层原始物理的、化学的、热动力学和水动力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储层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便导致了储层的损害。
根据储层损害的原因,可将储层损害分为以下四种因素十种类型(表8—1)。
一、外来颗粒的侵入外来流体携带的颗粒进入储层后可能导致储层伤害,包括二种损害类型,其一为外来固相颗粒的侵入和堵塞,其二为外来微粒的侵入和堵塞。
1.外来固相颗粒的侵入和堵塞钻井液、完井液等各种工作液以及压井流体和注入流体往往含有二种固相颗粒:一类是为保持工作液密度、粘度和流变性等而添加的有用颗粒及排堵剂、暂堵剂等,另一类是有害颗粒及杂质甚至岩屑、砂子等固相物质及固相污染物质。
储层地质学
第一章储层的一般特征第一节储集岩的特性一、储集岩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reservoir rock)。
储集岩必备的两个特性为孔隙性及渗透性。
孔隙性即岩石具备由各种孔隙、孔洞、裂隙及各种成岩缝所形成的储集空间,其中能储存流体。
同时,储集岩还必须具有渗透性,即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在其中流动。
广义地说,所有具连通孔隙的岩石都能成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储集层的孔隙性控制储能大小,当其中储存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时,则分别称之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储集层的渗透性控制油气层的产能。
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其储集性优劣相差甚大。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一般按岩类将储层分为三大类,即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及特殊岩类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火山岩等)。
另外,尚有按储集空间类型或岩石物性的储层分类方案。
如按照储集空间类型可将储层分为孔隙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孔缝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孔洞型储层、孔缝洞复合型储层等;按照渗透率可将储层分为高渗储层、中渗储层和低渗储层。
目前,国内外对渗透率低于100×10-3μm2的低渗储层给予了关注,因为其中赋存有1/3的石油资源量及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其中的油气资源由不可动用到可动用。
由于低渗储层从成因到特性均有其特殊性,因而本章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之。
二、储集岩的孔隙性广义的孔隙是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即储集空间,有人亦称其为空隙,包括各种类型的孔隙(狭义的)、裂缝和溶洞,其中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
严格地讲,地壳上所有的岩石或多或少都具有孔隙。
而只有那些具一定数量的连通孔隙的岩石才能成为储集岩。
其储集性的优劣取决于孔隙大小、孔隙连通性及孔隙含量的多少。
1.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大小对流体的渗流有较大的影响。
储层地质
2、论述扇三角洲与辫状三角洲在古地理背景条件、岩石学特征和储集体形态三个 方面的主要区别。
扇三角洲是从邻近高地直接进入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是 辫状冲积平原体系或辫状河进入稳定水体而形成的粗粒三角洲。这两类三 角洲都发育有陆上和水下的部分,其水下部分沉积特征类似,水上沉积特 征具有明显的区别。 扇三角洲发育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断块、山前和火山高地,也就是在湖盆边 缘邻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同时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辫状河、辫状平原和冰川外冲积平原。 从岩石学特征上来看,扇三角洲沉积物分选差,可见砾岩、角砾岩、砂岩 和泥岩,常见巨砾和大砾,且粒序性不常见,颗粒为棱角和次圆状,说明 结构成熟度较低;辫状河三角洲主要为砾岩和砂岩沉积,分选性中—好、 粒序性常见,颗粒为次圆—圆状,成熟度相对较高。 从储集体形态来看,扇三角洲侧向连续性差,纵向上楔状,横向上为透镜 状,规模常较小,数十平方公里或更小;辫状河三角洲侧向连续性中—好, 平面上呈现席状,规模较大,可达几百平方公里。
《储层地质学》
第一章 绪论 1、储集岩: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是地层的一部分,是能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3、储层地质学:是研究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 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 质学科。 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储层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储层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 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2)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3) 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4)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5)储集岩的微观特 征研究;(6)储集岩体的形态、分布及连续性研究;(7)储层形成条件;(8) 储集岩非均质性研究;(9)储层综合研究方法及储层描述技术;(10)储层伤 害的地质因素探讨;(11)储层评价与预测;(12)储层地质建模。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储集岩:具有孔隙空间并能储渗流体的岩石。
2、储层:凡是能够储存油气并能在其中参与渗流的岩岩层即为储层。
3、储层地质学:是研究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4、孔隙度:岩样孔隙空间体积与岩样体积之比5、有效孔隙度:指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6、流动孔隙度:指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7、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单一流体所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能力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8、相渗透率:又称之为有效渗透率,指岩石孔隙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流体共同渗流时,岩石对每一种流体的渗透能力的量度,称之为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9、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岩石对各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指的是岩石对各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10、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11、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是在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其所占总孔隙体积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12、达西定律:位时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液体流量与压力差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以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13、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14、同生成岩阶段: 沉积物沉积后至埋藏前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15、表生成岩阶段: 处于某一成岩阶段的弱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因构造作用抬升至地表或近地表,受大气淡水的溶滤等作用所发生的变化与作用时期。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6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
(4)以气孔为主,微缝—充填物溶孔—气孔,见于流纹岩中。 (5)以裂缝为主,气孔—晶间孔—交代残余孔—裂缝。
(五)火山岩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中国火山岩类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1)中国的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类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气性
例如: 准葛尔盆地火山岩 二连盆地阿北安山岩油藏; 山东东营凹陷滨南地区
五级旋回: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旋回划分 (二)储层划分与对比 分为三级: 油组、亚油组、单层
二、储层沉积环境或沉积相分析
(一)地震相分析 1、划分地震层序
2、层序划分 人工合成记录、VSP资料 3、地震层序单元划分
4、地震相划分
5、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环境或沉积相
(二)测井相分析
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物性参数计算方面的应用 (一)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孔隙度 1、砂岩储层孔隙度的计算
例如:
二连盆地哈南油田
(二)断块型块状油气藏 火山岩被后期断层切割形成圈闭,但仍能基本保持统一的 油水界面,以及块状储油气特点。有利的火山岩相带和有利构
造部位的复合地地区是火山岩断块型块状油藏富集高产区。
例如:二连盆地滨338地区
(三)断块型层状油气藏 特点:火山岩厚度薄,常有几层,呈夹层产出,被后期 断层切割亦可形成圈闭。
砾岩、凝灰岩、流纹—英安凝灰岩、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
等。 (3)各国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及产油、气情况。
2、中国火山岩储集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1)主要熔岩类储层有:玄武岩、响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 碱性橄榄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石英粗面玄武岩、玄武玢岩、
辉石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粗面岩、流纹岩等。
例如:东营凹陷纯西断块层状油藏。
(四)断块、岩性油气藏 特点:是断层与岩性综合控制形成的油藏。 例如:济阳坳陷东营凹陷
储层地质特征
2.3.2
a.储层温压系统
根据东134、禹48、草157井长2段油层高压物性资料,油藏平均地层温度为23.37℃,油藏压力为2.25MPa。
青平川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川县境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陕北斜坡带上,其主产油层是延长组长2油层,油层埋深小于300m,物性差,平均渗透率低于10×10-3μm2,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岩性油藏。青平川油田长期以来主要应用裸眼完井,依靠自然能量进行生产。近年来,随着油井压裂工艺技术的实施,油田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油井稳产难度加大,产量递减快,油层压力下降大,油藏地下能量亏空严重。目前该油田总体产量很低,采收率低和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慢,开发效果较差。本文的目的是在对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对注水开发试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论证青平川油田长2油层应用注水开发的可行性,以及采用何种注水方式,对青平川油田稳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3)长3油层组
浅灰、灰色长石砂岩与暗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电性上自然电位多为低幅箱状及齿状正负相间,自然伽玛曲线呈针状中值排列,电阻曲线呈低值齿状夹丘状排列。该组在东部及东北部局部含油,层组厚度75~90m。
(4)长4+5油层组
上部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厚层砂岩,含泥质团块及黄铁矿结核,偶而见有煤线;中部砂岩增多增厚;下部以中、薄层砂泥岩互层为主。岩层中微细层理发育,有水平层理、微斜层理及砂纹交错层理及滑塌变形构造等多类型层理构造。电性上其自然电位以中值正负异常相间,夹钟状负偏排列,自然伽玛以中值梳状排列,电阻率曲线呈低阻直线状夹丘状排列。该组中下部砂体含油,为青平川油田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层组厚度75~105m。
储层地质学
储层地质学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第一节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分类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油气储集层因为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不匀称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为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储层的均质性是相对的,而非均质性是肯定的。
在一个测量单元内(如岩心塞规模),因为只能掌握储层的平均特性(如测定岩心孔隙度),可以认为储层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是相对均质的,但从一个测量单元到另一个测量单元,储层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如两个岩心塞之间的孔隙度差异,这就是储层非均质的表现。
测量单元具有规模和层次性,储层非均质性也具有规模和层次性。
一个层次的非均质规模包含若干低一级层次的测量单元(如小层单元包括若干个岩心测量单元)。
另一方面,储层性质本身可以是各向同性的,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
有的储层参数是标量(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其数值测量不存在方向性问题,即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沿三维空间任一方向测量,其数值大小相等,换句话说,对于呈标量性质的储层参数,非均质性仅是由参数数值空间分布的差异程度表现出来的,而与测量方向无关。
有的储层参数为矢量(如渗透率),其数值测量涉及方向问题,即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沿三维空间任一方向测量,其数值大小不等,如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差别。
因此,具有矢量性质的储层参数,其非均质性的表现不仅与参数值的空间分布有关,而且与测量方向有关。
由此可见,矢量参数的非均质性表现得更为复杂。
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1.Pettijohn (1973)的分类Pettijohn (1973)对河流沉积储层按非均质性规模的大小提出了一个由大到小的非均质性分类谱图,划分了五种规模的储层非均质性(图6—1),即层系规模(100m级)、砂体规模(10m级)、层理规模(1~10m级)、纹层规模(10~100mm级)、孔隙规模(10~100μm级)。
储层地质总结
名词解释:储层地质学:研究储层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能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为两种或多种流体饱和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所测得的渗透率。
表示岩石允许某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及其相互连通和配置关系。
储层非均质性:储层中岩石的地质—物理性质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属性,与沉积方式、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有关。
层内非均质性:单一砂层内部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在垂向上的变化。
层间非均质性:砂泥岩间互组成的含油层系中,由于储集层与非渗透层交互出现而产生的非均质性。
储层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
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
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的一个或一套储层。
将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储层预测模型:对控制点间及其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作一定程度的内插或外推的预测。
储层敏感性:储层对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
速敏性:是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或原油作用,或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微粒,致使储层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水敏性:是指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储层后,引起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而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原生孔隙:岩石沉积时期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次生孔隙:成岩中期之后或后生期,岩石组分发生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
原始油层压力:在未开采以前油层所具有的压力。
论述题:一、储层地质学研究内容1、储集岩的岩石类型:以碎屑岩、碳酸盐岩类为主,还包括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类等。
储层地质学总结
储层地质学总结C 储层厚度与有效厚度答:储层厚度为单纯得储集层得厚度,其内可储集油⽓,也可储集⽔;⽽有效厚度为油⽓层得纯厚度,具有可动油,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开采出来C 储层静态模型与预测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具体油⽥(或开发区)⼀个或⼀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得变化与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建⽴得地质模型。
预测模型为⽐静态模型精度更⾼得储层地质模型(给出井间数⼗⽶甚⾄数⽶得预测值)C储层静态模型与概念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具体油⽥(或开发区)⼀个或⼀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得变化与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建⽴得地质模型;储层概念模型为针对某⼀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得储层,把它有代表性得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与概念化,建⽴⼀种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得储层地质模型。
C储层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答:储层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得预测结果,⽽随机建模则应⽤随机模拟⽅法,对井间未知区给出多种等可能得预测结果。
C储层与储层⾮均质答案:储层: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定压差下渗流得岩⽯(层)。
储层⾮均质:储层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得不均⼀变化。
D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答:地质储量就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能⼒得储集层中⽯油与天然⽓得总量。
可采储量就是指在现代⼯艺技术与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得那⼀部分油(⽓)量。
D地层对⽐标志层与沉积旋回答:地层剖⾯上岩性特征突出、容易识别、分布稳定且厚度变化不⼤得岩层,为某⼀特定时间在⼀定范围内形成得特殊沉积。
沉积旋回就是指纵向剖⾯上⼀套地层按⼀定顺序有规律得交替重复。
在沉积剖⾯上岩性有规律得变化(颜⾊、岩性、结构、构造等)称沉积旋回D地层孔隙流体压⼒与异常地层压⼒答案:地层孔隙流体压⼒:指作⽤于岩层孔隙内流体上得压⼒,⼜称地层压⼒。
异常地层压⼒:偏离静⽔柱压⼒得地层孔隙流体压⼒。
F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答:分层系数为研究层内得砂层层数;砂岩密度为砂岩与总底层厚度得⽐值G隔层与夹层答:隔层为具有⼀定厚度、横向上连续较稳定得⾮渗透层,垂向上隔离上下两个砂体;⽽夹层为砂体内部得、横向上不稳定分布得、较薄得⾮渗透层。
储层地质条件
储层地质条件1. 储层地质条件可太重要啦!就好比建房子得有牢固的地基一样,储层就是石油天然气的“家”呀!想想看,如果储层条件不好,那石油天然气不就没个安稳地方待啦?比如中东那些大油田,不就是因为有超级棒的储层地质条件嘛!2. 嘿,你知道吗,储层地质条件真不是能随便忽视的!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宝库钥匙,能决定资源能不能顺利开采出来呢!要是储层条件差,那不就跟找宝藏找不到入口一样让人着急嘛!像我国一些开采困难的区块,不就是在和储层条件作斗争嘛!3. 哇塞,储层地质条件简直能决定一切啊!这就跟比赛一样,好的条件就是强大的“装备”呀!要是储层条件不佳,那不是相当于赤手空拳上战场嘛!你看那些储层条件优越的地方,不就是轻松取胜嘛!4. 储层地质条件啊,那可是相当关键的呀!它就像一条路,好的条件就是平坦大道,不好的就是崎岖小路!要是路不好走,开采难度得多大呀!就像某些复杂储层地区,多让人头疼啊!5. 哎呀呀,储层地质条件可不能小瞧!它就如同我们的生活环境一样重要呢!要是储层环境恶劣,那资源岂不是很难生存啦?就像在恶劣环境中努力挣扎的生物一样!比如那些储层渗透率低的地方,得多难搞呀!6. 储层地质条件真的太有意思啦!它就好像是一个神秘的密码,等待我们去破解!要是解不开这个密码,怎么能好好利用资源呢?就像那些还没被完全弄清楚的储层区域,多有挑战性啊!7. 储层地质条件,哇,这可是个大宝贝呀!它好比是一个球队的核心球员,能带领大家走向胜利呢!要是这个核心不给力,那还怎么赢比赛呀!想想那些储层条件复杂的地方,不就是在考验我们的智慧嘛!8. 嘿哟,储层地质条件可是个大角色呢!它就像一场游戏里的关键道具,没有它可不行!要是储层条件不好,那不就像游戏没了关键道具玩不下去嘛!像一些开采困难的储层,不就是给我们出难题嘛!9. 储层地质条件啊,这可是个厉害的家伙!它就如同战场上的战略要地,至关重要啊!要是没把它拿下,怎么能取得胜利呢?就像那些储层条件特殊的地区,需要我们特别对待呀!10. 哇哦,储层地质条件绝对是不能小看的呀!它就像我们人生中的机遇一样,抓住了就飞黄腾达啦!要是错过了好的储层条件,那得多遗憾呀!就像那些曾经被忽视的优质储层,多可惜啊!我的观点结论:储层地质条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谓砂(砾)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砾)质岩为主的沉积岩石。
由于沉积条件差异,不同成因类型下形成的砂岩体,在形态规模、颗粒大小、矿物成分、分选、磨圆度和储集物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碎屑岩储集主体是砂岩体,研究不同成因类型的砂岩体有助于我们对碎屑岩储层的认识。
胡泊环境的砂体类型主要有浊流砂体、三角洲砂体、三三角洲砂体、水下散沙替及滩坝。
特征如下:1、浊流:沉积作用:浊流。
暗色深湖泥岩中夹正递变层理砂砾岩,常见鲍马序列与泄水构造。
层状叠置,沙泥互层朵状分布。
2、三角洲:牵引流、顺流加积。
砂岩夹泥岩,常具三层结构,板状交错层理,和浪成砂交错层理及复合层理为主。
长河流三角洲、短河流三角洲,以反韵律为主。
3、扇三角洲:牵引流与重力流共生。
砂砾岩夹泥岩三层结构,大型交错层理和浪成砂纹层理及递变层理块状堆积,扇状展布砂包泥。
水退型三角洲,正反韵律均可。
4、水下扇:重力流为主。
砂砾岩夹泥岩,无三层结构混杂堆积,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与递变层理。
湖盆陡岸,以正韵律为主。
5、滩坝:暗流选积。
砂岩和粉砂岩与泥岩频繁互层。
层状延展,砂夹泥层。
湖盆边缘;正反韵律均有。
2成岩作用狭义上是指是松散的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广义上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受风化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基本测试技术包括:A岩石矿物分析法——常规岩石薄片研究、铸体薄片研究、荧光薄片研究、阴极发光薄片研究、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分析B实验测试方法——毛细管压力法分析、有机质成熟度分析、有机酸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
由于碳酸盐岩化学性质活泼。
所以经历的成岩作用较碎屑岩强烈和复杂,碎屑岩的储集性能与成岩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
其成岩作用可以在缓慢地深埋藏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大气淡水条件或者海水条件下迅速发生,因而其成岩过程可以在几年内发生,也可以经历几个时代。
根基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的影响及对次生孔隙裂缝的控制,可以将成岩作用分为两类:(1)破坏孔隙的成岩作用:压实、压融、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沉积物充填作用。
(2)有利于孔隙形成演化的成岩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成岩作用、破裂作用等。
A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产状,含量及分布。
产状主要包括1等厚环边胶结物2新月形胶结物。
3重力型胶结物4次生加大型胶结物5粒状胶结物B压实作用孔隙减少的最重要作用,可产生两种现象,一是疏松物质在上覆负载的作用下失水紧密堆积,在颗粒碳酸盐中明显;二是使细粒碳酸盐失去大量的原始孔隙,甚至完全消失。
C压溶作用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应力可使碳酸盐岩发生溶蚀作用,压溶作用使碳酸钙溶解形成缝合线网络,对孔隙起破坏作用。
溶解释放出的碳酸钙充填在颗粒附近的空隙内,然后沉淀,发生胶结作用,阻塞孔隙。
D重结晶作用狭义重结晶作用是前后的矿物成分不变,晶体大小、形态和方位发生变化的作用。
广义的还包括新生变形作用,新生变形作用是指一种矿物本身或同质多相体之间的所有转变。
E沉积物充填作用任何孔隙无论原生次生,都可能被后期的细粒物质充填,是孔隙破坏建设性:a溶解作用由不饱和的孔隙流体引起,一旦孔隙流体不饱和并持续流动,溶解作用就能持续进行,分为:近地表大气淡水,埋藏阶段溶解作用,表生阶段的大气淡水溶蚀。
B白云石化作用指石灰岩部分或全部转化为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的作用C破裂作用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即有关的孔隙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成岩过程中,破裂作用可分为构造成因和非构造成因,前者是指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破裂,是埋藏成岩期产生裂缝的最主要作用。
后者有多种成因、如失水收缩、压实压溶和卸载等。
D生物及生物化学生物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孔隙,生物钻孔能够形成潜穴网络空洞孔隙使粗细沉积物混合火石颗粒破碎,从而改变已有空隙化学成岩作用主要表现在碳酸盐岩沉积物的有机质的腐烂分解。
3储渗空间是指允许流体在岩石层中储存流动的空间识别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的主要标志有:A局部溶解:颗粒或胶结物的不完全溶解,在孔隙附近有残余物,残余物质有明显的溶蚀外貌。
B印模:指颗粒胶结物或交代物完全溶解后的铸模C排列的不均一性:单个残余颗粒或孔隙次生标志不明显时,颗粒或孔隙分布的不均一性是判定次生孔隙的重要标志。
因为次生溶解作用有选择性,易溶组分被融解掉后,未溶物质的分布必然在排列上出现不均一性。
D特大孔隙:大多数孔隙是有组够选择的,并且主要是可溶性沉积碎屑、透镜状机质或其交代物选择性溶解的产物。
E伸长装孔隙:孔喉明显扩大并串联多个孔隙的伸长状空隙是次生孔隙标志之一,是混合成因的。
F溶蚀的颗粒:主要表现在颗粒边缘参差不齐,并于伸长孔隙特大孔隙共生。
G组份内孔隙:一般遵循结构选择性溶解的原则。
H破裂的颗粒裂隙:主要由于压实致密颗粒出现微裂缝,进一步溶蚀所致。
1反应孔隙喉到大小的参数:孔隙喉道半径及大小分布、孔隙喉道半径中值、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孔隙喉道半径最大值、孔隙压力中值、排驱压力、主要流通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难流动孔隙喉道半径。
2反应孔隙吼道分选参数:均值系数、孔隙吼道峰态、孔隙吼道峰值、峰数、峰位、孔隙吼道的歪度、孔隙吼道的分选系数。
3反应孔隙喉道连通性及流体运动特征的参数:结构均匀度、视孔喉半径比、退汞效率、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
4储层非均质性:指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不存在的不均匀变化。
这种不均匀变化具体表现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内部属性特征和储层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不均一性。
碎屑岩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反映单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变化,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大小,及其他不渗透隔层、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等。
而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是沉积作用与非均质性响应的关系。
细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A粒度韵律——构成渗透率的内在原因,他对层内水洗厚度的大小影响很大。
粒度韵律一般分为: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和均质韵律。
B沉积构造——包括研究层理的纹层产状、组合关系及分布规律;层内的层面构造,层内的微裂缝C渗透率韵律D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比值小,说明流体垂直渗透能力低,层内水洗及厚度可能较小;反之亦然。
E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包括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以及渗透率均质系数。
F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指位于单砂层内部的非渗透层或低渗透率层,厚度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主要反映相或砂体的相变。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可以借鉴碎屑岩非均质性研究的办法,依然从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及微观非均质性来研究。
碳酸盐岩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主要研究其垂向非均质特征,包括岩溶型储层的岩溶垂直分带性,对于岩溶洞穴型储层应特别划分,其他类型储层的局部优质储层分布;渗透率的差异程度,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主要针对研究裂缝的发育程度。
平面非均质性主要研究平面上的储集空间组合的分布,和有沉积环境引起的局部有之初曾,如浅滩和生物礁,岩溶溶洞型储层在平面上溶蚀孔洞的连通程度,特殊的如洞穴型储层还应包括其是否孤立或者联通。
微观非均质性主要研究孔隙类型、面孔率及与岩性组合的关系。
5地质成因裂缝类型:构造裂缝——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裂缝,与断裂作用有关的裂缝,与底劈侵入等作用有关的裂缝区域裂缝——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有关重力破裂缝——与重力拉张作用有关,重力坍塌压裂作用有关的裂缝卸载裂缝——剥蚀卸载作用有关风化裂缝——与风化面机械、物理、化学风化作用有关差异压实裂缝——与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的裂缝水力破裂缝——与天然“水”力破裂作用有关收缩裂缝——与失水收缩、热收缩、矿相变化等有关需要描述的主要参数有:裂缝密度、连通性、产状、延伸长度、张开度、表面粗糙度、裂缝相交点类型、切穿性、力学性质等参数。
裂缝密度、长度、及联通新很难用常规方法定量描述,前任专门针对裂缝系统提出了分维描述法、人工智能描述法、显微描述法。
在岩芯观察中对裂缝描述主要包括:裂缝宽度、裂缝间距、裂缝密度裂缝产状、裂缝的充填情况、裂缝的溶蚀改造情况等。
页岩气是指主体上以吸附和游离态存在于低空低渗,富有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的天然气。
基本特征:a页岩气储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其丰度与成熟度对页岩气资源量有重要影响。
在同温同压下,富有机质的页岩较贫有机质的页岩具有更强的生气能力,更多的微孔隙空间,能吸附更多天然气,影响吸附气多寡的关键因素是有机碳含量高低。
b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
实践证明,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形成裂缝,碳酸盐矿物中方解石含量高的层段,易于溶蚀产生溶孔。
粘土矿物伊利石的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具有一定正相关,蒙皂石类膨胀型粘土矿物不利于后期出城压裂造缝。
C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特低渗致密的物性特征。
页岩储层的储渗空间可分为机制孔隙和裂缝,基质孔隙有残余原生孔隙、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粘土矿物伊利石化形成的微裂隙和不稳定矿物溶蚀形成的溶蚀孔隙等。
裂缝多以微裂缝形式存在。
2页岩气储层微纳米孔隙研究有哪些新实验测试技术:(1)样品通过氩离子抛光后,利用微米-纳米级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储层结构、定量统计储层孔隙,确定孔隙度。
(2)利用脉冲式衰减测试仪可测定低渗多孔介质的渗透率从1md-10nd (3)利用低温氮吸附法测试致密介质微孔径,可测最小孔径达0.3nm(4)多孔介质比表面测试可测试页岩不同大小的孔隙体积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5)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页岩气储层可流动体(6)GRI法测定渗透率。
3页岩气储层评价包括以下8大评价要素1有机质丰度:有机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页岩气量大小。
丰度越高,页岩气含量越高2热成熟度:反应有机质是否进入热成熟生气阶段。
有机质进入生气窗后,生气量剧增,有利于形成商业性页岩气藏。
3含气性:评价页岩储层的含气性主要依据现场损失气量测定及页岩等温吸附试验,直接测定页岩的游离气量和吸附气量来实现。
4页岩厚度:高伽马、富含有机质页岩厚度越大,页岩气藏富集程度越高。
厚度和分布面积是保证有充足的储渗空间和有机质的重要条件,一般厚度大于30m 5储层物性:利用页岩基质孔隙度、含气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测定及裂缝组构和类型分析来评价页岩储层的储气能力大小6矿物组成:通过X衍射全岩分析,得出页岩矿物组成情况,其中硅质、钙质矿物含量高,其脆性指数高,越有利于后期压裂造缝。
伊利石含量与吸附气含量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