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所谓砂(砾)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砾)质岩为主的沉积岩石。

由于沉积条件差异,不同成因类型下形成的砂岩体,在形态规模、颗粒大小、矿物成分、分选、磨圆度和储集物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碎屑岩储集主体是砂岩体,研究不同成因类型的砂岩体有助于我们对碎屑岩储层的认识。胡泊环境的砂体类型主要有浊流砂体、三角洲砂体、三三角洲砂体、水下散沙替及滩坝。特征如下:

1、浊流:沉积作用:浊流。暗色深湖泥岩中夹正递变层理砂砾岩,常见鲍马序列与泄水构造。层状叠置,沙泥互层朵状分布。

2、三角洲:牵引流、顺流加积。砂岩夹泥岩,常具三层结构,板状交错层理,和浪成砂交错层理及复合层理为主。长河流三角洲、短河流三角洲,以反韵律为主。

3、扇三角洲:牵引流与重力流共生。砂砾岩夹泥岩三层结构,大型交错层理和浪成砂纹层理及递变层理块状堆积,扇状展布砂包泥。水退型三角洲,正反韵律均可。

4、水下扇:重力流为主。砂砾岩夹泥岩,无三层结构混杂堆积,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与递变层理。湖盆陡岸,以正韵律为主。

5、滩坝:暗流选积。砂岩和粉砂岩与泥岩频繁互层。层状延展,砂夹泥层。湖盆边缘;正反韵律均有。

2成岩作用狭义上是指是松散的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石的作用,广义上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受风化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基本测试技术包括:

A岩石矿物分析法——常规岩石薄片研究、铸体薄片研究、荧光薄片研究、阴极发光薄片研究、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和流体包裹体分析

B实验测试方法——毛细管压力法分析、有机质成熟度分析、有机酸分析和稳定

同位素分析。

由于碳酸盐岩化学性质活泼。所以经历的成岩作用较碎屑岩强烈和复杂,碎屑岩的储集性能与成岩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其成岩作用可以在缓慢地深埋藏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大气淡水条件或者海水条件下迅速发生,因而其成岩过程可以在几年内发生,也可以经历几个时代。

根基成岩作用对原生孔隙的影响及对次生孔隙裂缝的控制,可以将成岩作用分为两类:(1)破坏孔隙的成岩作用:压实、压融、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沉积物充填作用。(2)有利于孔隙形成演化的成岩作用,溶解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成岩作用、破裂作用等。

A胶结作用

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产状,含量及分布。产状主要包括1等厚环边胶结物2新月形胶结物。3重力型胶结物4次生加大型胶结物5粒状胶结物B压实作用

孔隙减少的最重要作用,可产生两种现象,一是疏松物质在上覆负载的作用下失水紧密堆积,在颗粒碳酸盐中明显;二是使细粒碳酸盐失去大量的原始孔隙,甚至完全消失。

C压溶作用

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应力可使碳酸盐岩发生溶蚀作用,压溶作用使碳酸钙溶解形成缝合线网络,对孔隙起破坏作用。溶解释放出的碳酸钙充填在颗粒附近的空隙内,然后沉淀,发生胶结作用,阻塞孔隙。

D重结晶作用

狭义重结晶作用是前后的矿物成分不变,晶体大小、形态和方位发生变化的作用。广义的还包括新生变形作用,新生变形作用是指一种矿物本身或同质多相体之间的所有转变。

E沉积物充填作用

任何孔隙无论原生次生,都可能被后期的细粒物质充填,是孔隙破坏

建设性:

a溶解作用

由不饱和的孔隙流体引起,一旦孔隙流体不饱和并持续流动,溶解作用就能持续

进行,分为:近地表大气淡水,埋藏阶段溶解作用,表生阶段的大气淡水溶蚀。B白云石化作用

指石灰岩部分或全部转化为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的作用

C破裂作用

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即有关的孔隙是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成岩过程中,破裂作用可分为构造成因和非构造成因,前者是指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破裂,是埋藏成岩期产生裂缝的最主要作用。后者有多种成因、如失水收缩、压实压溶和卸载等。

D生物及生物化学

生物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孔隙,生物钻孔能够形成潜穴网络空洞孔隙使粗细沉积物混合火石颗粒破碎,从而改变已有空隙

化学成岩作用主要表现在碳酸盐岩沉积物的有机质的腐烂分解。

3储渗空间是指允许流体在岩石层中储存流动的空间

识别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的主要标志有:

A局部溶解:颗粒或胶结物的不完全溶解,在孔隙附近有残余物,残余物质有明显的溶蚀外貌。

B印模:指颗粒胶结物或交代物完全溶解后的铸模

C排列的不均一性:单个残余颗粒或孔隙次生标志不明显时,颗粒或孔隙分布的不均一性是判定次生孔隙的重要标志。因为次生溶解作用有选择性,易溶组分被融解掉后,未溶物质的分布必然在排列上出现不均一性。

D特大孔隙:大多数孔隙是有组够选择的,并且主要是可溶性沉积碎屑、透镜状机质或其交代物选择性溶解的产物。

E伸长装孔隙:孔喉明显扩大并串联多个孔隙的伸长状空隙是次生孔隙标志之一,是混合成因的。

F溶蚀的颗粒:主要表现在颗粒边缘参差不齐,并于伸长孔隙特大孔隙共生。

G组份内孔隙:一般遵循结构选择性溶解的原则。

H破裂的颗粒裂隙:主要由于压实致密颗粒出现微裂缝,进一步溶蚀所致。

1反应孔隙喉到大小的参数:孔隙喉道半径及大小分布、孔隙喉道半径中值、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孔隙喉道半径最大值、孔隙压力中值、排驱压力、主要流通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难流动孔隙喉道半径。

2反应孔隙吼道分选参数:均值系数、孔隙吼道峰态、孔隙吼道峰值、峰数、峰位、孔隙吼道的歪度、孔隙吼道的分选系数。

3反应孔隙喉道连通性及流体运动特征的参数:结构均匀度、视孔喉半径比、退汞效率、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

4储层非均质性:指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不存在的不均匀变化。这种不均匀变化具体表现在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内部属性特征和储层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不均一性。

碎屑岩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反映单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变化,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大小,及其他不渗透隔层、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等。而最主要的核心内容是沉积作用与非均质性响应的关系。细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

A粒度韵律——构成渗透率的内在原因,他对层内水洗厚度的大小影响很大。粒度韵律一般分为:正韵律、反韵律、复合韵律和均质韵律。

B沉积构造——包括研究层理的纹层产状、组合关系及分布规律;层内的层面构造,层内的微裂缝

C渗透率韵律

D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比值小,说明流体垂直渗透能力低,层内水洗及厚度可能较小;反之亦然。

E渗透率非均质程度——包括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以及渗透率均质系数。

F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指位于单砂层内部的非渗透层或低渗透率层,厚度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主要反映相或砂体的相变。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可以借鉴碎屑岩非均质性研究的办法,依然从层间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