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最新5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3篇)作者简介篇一海伦﹒凯勒(1880—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获“总统自由勋章”,被誉为“美国英雄偶像”。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
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教育方法,20岁开始教海伦。
她的教授方法是:将字母按入海伦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称。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篇二1、知识与能力:了解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1)理清心理活动变化的轨迹,感知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2)品味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1、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一、导入新课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立起一家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打开求知之门(一)不幸的童年五官三残,19个月时(一岁零七个月)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音了。
从一岁零七个月到六岁零九个月,五年多来海伦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二)幸运地遇到了莎莉文老师1、启示真理、给予深爱2、布娃娃见证了我最初打开求知之门的心路历程A(朗读)激动B(朗读)烦躁C(朗读)愧疚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A井房散步B水流手上C拼写水字理解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三、感恩老师(一)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此前:渴望光明、愤怒苦恼、疲倦不堪参考语句:雾中行船的比喻此后:光明、希望、快乐、自由理解语句:1、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让学生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培养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探索和提升。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课文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课文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思考和探讨生命、人性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进行思考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题或问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思考与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
3.2 教学反馈教师观察与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共同提高和进步。
教师与学生沟通: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提供《再塑生命的人》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课文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主要观点,并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教育的意识,理解生命的宝贵和尊重他人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观。
(2)提问学生对于“再塑生命”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汇与句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子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2)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关于生命教育的短文。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小组活动,如参观医院、养老院等。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关于生命教育的经验和故事。
2. 反馈与总结:(1)学生分享在延伸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生命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整理了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a、基础知识认识本文作者,了解其生平。
b、基本技能学习本文优作文吧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c、学法指导自学兼指导d、思想教育1、学习作者坚韧不拔的的精神。
2、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意志品质。
3、理解体会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4、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e、能力培养1、学习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抒情性的文字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法选择指导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水平。
教学用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19个月即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
她十岁时才一次学会说话,生活的磨难迫使她不断的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在小读书期间,她的成绩优秀,从1904年他24岁开始,从事写作与演讲的职业,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有名的有《海伦。
凯勒日记》《我的生活故事》等。
她就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
凯勒。
在海伦。
凯勒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对她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海伦。
凯勒的启蒙教师——再塑海伦。
凯勒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老师在海伦。
凯勒7岁时开始教她,莎莉文老师原来也是盲目,经过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是美国一所盲人学校的毕业生。
她用独特的方式教海伦。
凯勒听话、写字,为海伦。
凯勒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作者命运的人,这也是作者以“再塑生命”为本文题目的原因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海伦。
凯勒和她的老师。
二、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中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提问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1.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动机。
介绍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人物与环境的关系2.1 人物介绍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经历和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2.2 环境描绘分析作品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绘,与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对人物成长和命运的塑造作用。
第三章:生命的重塑与成长3.1 生命的重塑分析作品中人物在困境中的自我反思和生命重塑的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困境中寻找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3.2 成长与变化分析作品中人物在经历挑战和困境后的成长和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命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
第四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4.1 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作品中人物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
4.2 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作品中人物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和选择展现出生命的价值。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生命的重塑与成长,以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2 课程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课程中的参与和表现,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知的提升。
鼓励学生将课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
第六章:主题探讨与环境象征6.1 主题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顽强、自我救赎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阳光、河流等,它们如何体现主题。
6.2 环境象征分析作品中环境象征的意义,如自然环境的变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思考环境象征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七章: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7.1 人物心理分析分析作品中人物在面临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如焦虑、绝望、希望等。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和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奥秘、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有一个孩子,她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听听她和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课件展示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精品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再塑生命的人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本文主题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教学内容:1. 介绍本文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
2. 解析课文《再塑生命的人》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强调她的成就和对生命的态度。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含义,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第二章: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教学内容:1. 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 海伦·凯勒的作品特点。
教学步骤:1. 介绍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强调她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
2. 分析海伦·凯勒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她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第三章: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整体结构。
2. 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
2. 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看法。
第四章:分析课文精彩片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 分析这些片段对主题的贡献。
教学步骤:1. 挑选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这些片段如何体现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文本。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六章:课文细节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再塑生命的人》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如何用爱心和坚持帮助盲聋学生重获新生的故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的意义,体会教师和学生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特殊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过程。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主人公介绍简要介绍主人公的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主人公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
2.2 主要配角介绍介绍故事中与主人公密切相关的主要配角,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主人公的影响。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开端分析故事的开端部分,让学生了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遭遇。
3.2 发展分析故事的发展部分,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特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3 高潮分析故事的高潮部分,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3.4 结局分析故事的结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成长意义和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特殊教育的意义讨论特殊教育对于像主人公这样的盲聋学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关爱他人的价值。
4.2 教师角色的理解探讨主人公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激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认同。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观影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5.2 写作活动布置一篇以“我眼中的主人公”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表达对主人公的看法和感受。
5.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特殊教育学校,了解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完整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完整教案第一章:认识生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1.2 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介绍生命的概念,举例说明生命的特征,如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的宝贵:强调生命的无可替代和有限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独特性:探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调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定义和特征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尊重生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态度和行为2.2 教学内容尊重生命的意义:介绍尊重生命的原因和价值,强调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尊重生命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观,反对暴力、歧视和漠视生命的行为尊重生命的行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关心他人等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尊重生命的态度和行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尊重生命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尊重生命意义和行为的掌握程度第三章:保护生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意识和行动3.2 教学内容保护生命的意义:介绍保护生命的原因和价值,强调对他人和自己的保护保护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认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护生命的行动:引导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如遵守交通规则、预防疾病、避免危险等3.3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生命的意识和行动,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保护生命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保护生命意义和行动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关爱生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态度和行为4.2 教学内容关爱生命的意义:介绍关爱生命的原因和价值,强调对他人和自己的关爱关爱生命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关爱观,反对冷漠、忽视和伤害生命的行为关爱生命的行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关心家人、帮助他人、关注社会等4.3 教学方法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关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关爱生命的态度和行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关爱生命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关爱生命意义和行为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生命的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传承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5.2 教学内容生命的传承:介绍生命的传承过程,包括生育、教育、文化传承等生命的尊重: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珍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包括珍惜时间、珍惜机会、珍惜人际关系等5.3 教学方法视频教学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传承过程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传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不同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6.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性: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不同生命: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各类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6.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多样性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多样性,分享对不同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的想法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保护不同生命的意识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和重要性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生命的进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发展历程的兴趣和理解7.2 教学内容进化论的基本概念:介绍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生命的进化过程:讲解生命的进化历程,包括生物的适应和变化生命的奇迹:探讨生命的奇迹,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复杂性7.3 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进化过程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进化历程,分享对生命奇迹的理解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进化过程的理解和对生命奇迹的感悟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进化论概念和生命进化历程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命的道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对生命的道德责任感和行为8.2 教学内容生命的道德观念:介绍生命的道德观念,如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生命的道德责任:强调每个人都有保护生命的道德责任生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不伤害动植物、帮助他人等8.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道德观念和责任,分享对生命的道德行为的实践经验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对生命的道德行为的实践经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的道德责任感的掌握程度第九章:生命的价值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9.2 教学内容生命的价值:介绍生命的价值,包括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贡献生命的尊重: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珍视生命: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包括珍视时间、珍视机会、珍视人际关系等9.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对生命的尊重分享交流法:邀请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的经验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的理解和尊重生命的态度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的掌握程度第十章:生命的意义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10.2 教学内容生命的意义:介绍生命的意义,包括个人意义的追求和社会意义的贡献生命的热爱:强调对生命的热爱,包括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充实生命生命的奉献:引导学生奉献生命,包括奉献时间、奉献爱心、奉献智慧等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对生命的热爱分享交流法:邀请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奉献的经验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和热爱生命的态度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奉献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和特征:理解生命的概念和特征是学习生命教育的基础。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人教版《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在七岁时得到莎莉文老师爱的教育而重获“光明”的故事。
课文展现的人文内涵丰富,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让人记忆深刻。
而且这篇课文的语言清新朴实,表达上将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和情感的提升方面,都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处于养成阶段,而且对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课文内容能够理清思路。
他们在小学接触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他们对盲聋孩子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也很难理解他们处于黑暗中的心情。
另外,他们对于文本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盲人猜字,设置情境。
教师请两名同学做盲人猜字的游戏:一名同学按照卡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另一位同学手心上写字,另一名同学猜字。
请猜字的同学说说感受。
师:同学们,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看到阳光的色彩斑斓,听到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盲人猜字”。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心,提高社会责任感。
启发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再塑生命的人》全文。
2.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分析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评价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笔记,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通过合作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象征手法。
3.3 批判性思维法: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挑战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者海伦·凯勒的背景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考“再塑生命”的含义。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学生自主思考和笔记,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通过合作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象征手法。
4.4 批判性思维: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学生通过提问和回答,挑战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5.3 作业提交时间:读后感提交时间为一周后,论文提交时间为两周后。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三维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1.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二、人物介绍(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3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3篇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积存“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行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受及其品质。
力量目标1.培育从文中精确猎取信息并进展语言概括的力量,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构造。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索、体会对莎莉文教师尊敬和感谢的情意。
德育目标1.领悟莎莉文教师隽永肤浅的爱心和超群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喜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超群教育艺术的莎莉文教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现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脚印和精神追求,文笔美丽,布满诗情画意。
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精确猎取信息并进展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教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教师教授她熟悉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熟悉详细事物到熟悉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
要求学生运用积存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悟。
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沟通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悟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研读探究,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拓展延长,鼓励发愤精神。
[教学步骤]1、前布置学生预习,朗读课文并了解2、教师提前到教室,请下课外出的同学用毛巾捂着双眼进入教室并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师提前预备好道具)已在教室内的同学认真观看。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宏大。
再塑生命的人语文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九年级教材:《语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师长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 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生字词。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感悟?二、新课导入1. 介绍作者海伦·凯勒及其作品《再塑生命的人》。
2. 提问:你们对海伦·凯勒有什么了解?为什么她被誉为“再塑生命的人”?三、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2.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四、课堂讨论1. 提问: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成长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五、写作手法分析1. 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比喻、排比等。
2. 提问:这些写作手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
六、情感体验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激师长的作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感悟?2. 提问:你们认为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吗?为什么?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
2.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体验1.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优秀6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设计一、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导入新课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企盼迁徙繁衍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二《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
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对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已经在小学六年级学过《永远记住您,老师》。
【强力推荐】《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设计2篇
《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设计2篇《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截然不同、感慨、搓捻、绽开、争执”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和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读文中关键语句,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海伦・凯勒的学习精神。
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感受莎莉文老师伟大的爱心、耐心和高超的教育智慧。
培养学生在困境中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追求知识和真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莎莉文老师是如何逐步开启海伦・凯勒的心灵之窗,引导她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
分析海伦・凯勒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体会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理解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及其对海伦・凯勒成长的深远意义,感受教育的力量和爱的伟大。
领悟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等,引导学生将这些感悟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展示海伦・凯勒的图片,简要介绍她的生平事迹,强调她在又盲又聋的情况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敬佩之情。
提问:一个生活在无声、无光世界里的人,是如何成长为一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 分钟)详细介绍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包括她在患病前后的巨大变化,以及莎莉文老师的出现对她命运的重大转折。
同时,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更清晰的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11 再塑生命的人(名师教案)
11 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重点)◎审美创造: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好学案》本课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一、想象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春天能看到鲜花遍地,夏天能看到绿树成荫,秋天能看到漫山红叶,冬天能看到雪花飞舞。
我们也能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能听到清脆的鸟鸣、美妙的音乐,抑或是父母的唠叨。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从有意识开始,我们的眼前就是一片黑暗,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我们的世界是黑暗又寂静的,那我们又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了解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童年生活吧!(板书文题及作者)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分析题目所指师:本文标题是“再塑生命的人”,说一说,谁再塑了谁的生命?预设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3.概括事件师:文中具体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
预设具体写了三件事:①送“我”玩具娃娃;②教“我”单词;③教“我”认识、理解水。
4.梳理脉络师: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预设第一部分(1—4):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初次见面。
第二部分(5—9):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人物形象形成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学习旁批阅读法师:默读课文,学习并参考课文旁批,批注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
2023年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通用8篇)
2023年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通用8篇)什么是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好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打算、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打算可以更好地依据详细状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再塑生命的人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行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验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1.培育从文中精确获得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实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索、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尊敬和感谢的情意。
情感看法价值观1.领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厚的爱心和超群的教化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酷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法学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引用名言导入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得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相识,我们就恒久不会遗忘。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须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恒久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二、解题1、“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她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2、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能力目标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德育目标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一体两面,既表现了富有爱心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同时也展示了海伦人生起步的足迹和精神追求,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引导学生先通读,再有表情地朗读,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行文思路。
深入研读文中细节,如与老师见面的独特心理感受,老师教授她认识事物时的喜悦心情,从认识具体事物到认识抽象事物的思维跨越等,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文中表现的生活世界。
2.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
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
诵读中主动质疑问难,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研读探究,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
拓展延伸,激励发愤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伦画像)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海伦·凯勒简介.(投影)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选自《世界文学家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三、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疏解下列词语:(投影)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
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
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2.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2)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3)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1)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
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
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
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
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
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
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
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一进教室,他们就不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
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
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
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
”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2)莎莉文老师主要用情感体验法引导海伦感受领悟“爱”的情感的。
文中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体验了爱,懂得了爱,唤醒了爱。
当“我”摘了紫罗兰送给她时,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她用胳膊轻轻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字。
当“我”问“爱是什么”时,莎莉文“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莎莉文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
莎莉文对“爱”的解释具体形象,深刻的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3)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
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4)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
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
其中假定自己获得视力后第一天凝视莎莉文的情节就充分表现了她的感念和尊敬。
文中说: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在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
我不仅要看她的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
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3.海伦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结果。
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
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
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
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的,在求知中获得一种幸福的体验。
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
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四、深层研读,体察文意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品评、积累的语句可能有:(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1)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
作者为什么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
(2)文题“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它的深刻含意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1)海伦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
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从此,她坠人了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
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着。
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水”这个字表达的具体内容——作者写出了她当时的恍然大悟——“水”这个字,就是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这是海伦首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
所以,作者充满深情地说:“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