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成均”传说出现的时期是()。
A.夏朝B.西周C.商朝D.五帝
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A.礼乐B.射御C.书数D.周易
3.西周时期诸侯国办理的大学称()。
A.泮宫B.辟雍C.明堂D.太学
4.西周时期教育的宗旨是()。
A.明人伦B.三纲五常C.八条目D.亲民
[参考答案]1.D 2.A 3.A 4.A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倡导启发式教学第一人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李斯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孟子》
3.战国后期儒家的传经大师是( )。
A.荀子
B.韩非
C.孟子
D.董仲舒
4.以下持性恶论观点的是( )。
A.韩非
B.朱熹
C.孟子
D.韩愈
5.韩非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成为( )文教政策的理论基础。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宋朝
6.春秋战国时期,韩非认为( )两家并称显学。
A.道法
B.儒墨
C.法儒
D.道儒
7.根据郭沫若的考证,()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学生守则。
A.《蒙学须知》B.《弟子职》C.《社约》D.《书院揭示》
8.以下()较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9.“人法自然”的教育主张是()提出来的。
A.法家B.道家C.杂家D.农家
10.()的思想成为秦统一后主要的政治指导思想。
A.儒家B.兵家C.法家D.农家
11.《学记》中的“君子之教,喻也”,指的是()的教学原则。
A.启发诱导B.教学相长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
[参考答案]1.A 2.A 3.A 4.A 5.A 6.B7.B 8. B 9. B10. C11. A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倡导启发式教学第一人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李斯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文献是(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孟子》
3.战国后期儒家的传经大师是( )。
A.荀子
B.韩非
C.孟子
D.董仲舒
4.以下持性恶论观点的是( )。
A.韩非
B.朱熹
C.孟子
D.韩愈
5.韩非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成为( )文教政策的理论基础。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宋朝
6.春秋战国时期,韩非认为( )两家并称显学。
A.道法
B.儒墨
C.法儒
D.道儒
7.根据郭沫若的考证,()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学生守则。
A.《蒙学须知》B.《弟子职》C.《社约》D.《书院揭示》
8.以下()较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9.“人法自然”的教育主张是()提出来的。
A.法家B.道家C.杂家D.农家
10.()的思想成为秦统一后主要的政治指导思想。
A.儒家B.兵家C.法家D.农家
11.《学记》中的“君子之教,喻也”,指的是()的教学原则。
A.启发诱导B.教学相长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
[参考答案]1.A 2.A 3.A 4.A 5.A 6.B7.B 8. B 9. B10. C11. A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愈所谓的重振道统的“道”是指()。
A.孔孟儒学
B.两汉经学
C.魏晋玄学
D.程朱理学
2.科举制度产生于()执政时期。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隋炀帝
3.以下不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的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度
D.周公官人法
4.封建社会中央一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开始是( )。
A.隋
B.唐
C.西汉
D.南宋
5.唐代武则天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
A.院试B.贡试C.省试D.殿试
6.武举开始于唐代()时期。
A.武则天B.唐玄宗C.唐太宗D.唐高宗
[参考答案]1.A 2.D 3.D 4.A 5.D 6.A
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著作中没有被朱熹辑入“四书”的是()
A.《大学》B.《学记》C.《论语》D.《中庸》
2.主持熙宁兴学的官员是()
A.王安石B.范仲淹C.蔡京D.胡瑗
[参考答案] 1.B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