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建史考研考题整理(全)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是以下哪座城市?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杭州答案:A2. 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规划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D3. 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中国城市是?A. 苏州B. 杭州C. 扬州D. 厦门答案:A4. 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答案:B5.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规划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二、填空题6. 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____是城市中心,通常建有皇宫或政府机构。
答案:皇城7. 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体现了____的思想,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答案:中轴线对称8. 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市”是指____,是商业活动的集中地。
答案:市场9.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其城市布局遵循了____的原则。
答案:天人合一10. 宋代的《营造法式》是中国最早的建筑规范书籍,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中轴线的对称布局;(2)城市中心设有皇城或宫城;(3)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等不同功能区;(4)注重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
12. 描述明清两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
答案:明清两代北京城的规划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宫城位于城市中心,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皇城围绕宫城,是政府机构和皇家园林所在地。
外郭城则是普通居民的居住区,城市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对现代城市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强调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和美感;(2)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分区管理的参考;(3)重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为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理念;(4)城市设计中融入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礼”等,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5)《营造法式》等古代建筑规范书籍,为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中国城建史常考题目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答案: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
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
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
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
中国城建史——历届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重要知识要点一、城与郭,城与市的区别,春秋时期的城郭关系城与郭:1.城在郭内,或郭比城大。
(内谓之城,外谓之郭)2.城郭均是防御性的3.此时已有阶级分化,贵族阶级住在城内,普通百姓居住在城外郭内城与市:1.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是城2.城市经济不同于农村居民点的经济,私有制产生后,需要防御城垣保护私有财产3.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开,需要有专门的固定场所交易春秋时期的城郭:春秋时期的都城一般都有城郭之分。
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大都;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是贵族王室,郭是普通住宅,城中一般有王宫,修筑在人工高台上以示权威。
二、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a.《周礼考工记》—中国最早的关于工艺技术的著作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匠人营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有九条横街,九条纵街,每街宽都可容纳九辆车子并行,(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祭坛,前临外朝,后通宫市,宫市和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
影响: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
此种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道路制度: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途七轨,野涂五轨(道路宽度有等级)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08考题)b.《管子》1) 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2) 凡立国都,非立于大川之下,必立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3) 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管子还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为城市建设统一,农业的生产发展时城市发展的前提。
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上它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制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城建史试题及答案
城建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出自哪部著作?A. 《周礼》B. 《营造法式》C. 《考工记》D. 《管子》答案:A2. 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哪个朝代的城市布局最为规整?A. 商朝B. 周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建筑?A. 斗兽场B. 万神殿C. 圣彼得大教堂D. 浴场答案:C4. 巴黎的城市布局设计中,哪个建筑起到了中心点的作用?A. 卢浮宫B. 埃菲尔铁塔C. 凯旋门D. 巴黎圣母院答案:B5.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由规划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A. 昌迪加尔B. 巴西利亚C. 纽约D. 阿尔及尔答案:C6. 现代城市规划中,哪个概念最早由英国人霍华德提出?A. 城市美化运动B. 田园城市C. 新城市主义D. 城市更新答案:B7.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以放射状道路系统著称的?A. 巴黎B. 华盛顿C. 巴塞罗那D. 莫斯科答案:C8.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空间”主要指什么?A. 城市公园B. 城市绿化带C. 自然保护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导向发展”(TOD)是指什么?A. 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B. 以私人汽车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C. 以步行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D. 以自行车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答案:A10.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以水系为城市布局的主要特征?A. 威尼斯B. 阿姆斯特丹C. 伦敦D. 东京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现代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住房短缺D. 城市扩张答案:ABCD2. 城市规划中的“智慧城市”通常包括哪些技术?A. 物联网B. 大数据C. 人工智能D. 云计算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设计原则?A. 人本主义B. 可持续发展C. 混合用途D. 历史保护答案:ABCD4. 城市规划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规划?A. 城市规模B. 地形地貌C. 人口密度D. 经济发展水平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城市规划中常见的绿地类型?A. 公园B. 广场C. 自然保护区D. 街旁绿地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填空、选择、判断:1、原始的居住形式:⽳居、巢居、半⽳居、地⾯建筑等。
⽳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居及地⾯建筑。
2、伴随着⼈类社会的第⼀次社会⼤分⼯,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类的第⼆次社会⼤分⼯,即商业、⼿⼯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的。
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产及⽣活的需要⽽产⽣简单的分区,⼀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
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积达 25 平⽅公⾥的古代⼤城。
城市平⾯近似⽅形。
城墙为夯⼟墙,⼜厚⼜⾼。
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制陶、铸铁等⼿⼯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
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
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的基本单位“夫”:即⼀农夫所受之⼀百亩耕地,被⽤来作为城市规划⽤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个奴⾪制王朝,统治600余年。
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
城市中集中着为奴⾪主服务的各种⼿⼯业和商业,如青铜器、⾻器、陶器等。
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为贵族王宫,廓为⼀般市民住宅,城中⼀般都有王宫,修筑在⼈⼯夯筑的⾼台上,⽬的是防卫及显⽰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海港⼴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陵)、运河⾄黄河的转运中⼼汴州(开封)。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1]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资料[1]《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1原始居民点的形成:流动的原始群落——固定的居民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2原始居民点的特点:①位置: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在二级阶地上,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②规模:大小不等,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比较密集;③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④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3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
4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②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③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④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①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影响。
10城市蓬勃发展的背景: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频繁战争、水陆交通发展等11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①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②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③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④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管子乘马);⑤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12秦汉城市发展: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幅员辽阔的封建统一国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13秦汉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居民住宅闾里制、都城多宫制)。
14西汉时期的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经济密切联系为特征而划分的各个地域单元。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范围大小取决与城市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
城建史考试题及答案
城建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之一是古埃及的______。
A. 底比斯B. 孟菲斯C. 亚历山大D. 卢克索答案:B2. 古代中国城市规划中,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城市是______。
A. 北京B. 南京C. 洛阳D. 西安答案:A3. 罗马帝国时期,城市规划中常见的公共建筑是______。
A. 教堂B. 神庙C. 剧场D. 竞技场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A. 城墙围绕B. 教堂中心C. 市场集中D. 工业区分散答案:D5. 工业革命后,城市规划开始注重______。
A. 宗教建筑B. 商业区C. 居住区D. 交通和工业布局答案:D6. 现代城市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城市绿化的功能?A. 净化空气B. 美化环境C. 提供休闲空间D. 增加噪音污染答案:D7. 20世纪初,城市规划中开始强调______。
A. 功能分区B. 历史保护C. 交通规划D. 环境美化答案:A8.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先驱?A. 英国B. 德国C. 日本D. 巴西答案:D9. 城市规划中,CBD指的是______。
A. 中央商务区B. 中央居住区C. 中央工业区D. 中央文化区答案:A10.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强调______。
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规划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城市布局?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历史文化D. 经济发展答案:ABCD2.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空间”包括哪些?A. 公园B. 森林C. 水体D. 农田答案:ABCD3. 城市规划的目的包括哪些?A.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B. 促进经济发展C. 保护环境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ABCD4. 城市规划中,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道路网络B. 公共交通C. 交通流量D. 停车设施答案:ABCD5. 城市规划中的“智慧城市”概念涉及哪些技术?A. 物联网B. 大数据C. 云计算D. 人工智能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建史考研题库
城建史考研题库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城市建筑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建筑形态、功能、技术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以下是一份城市建筑史考研题库,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在哪个文明?A. 古埃及文明B. 古希腊文明C. 古印度文明D. 古中国文明2. 以下哪个不是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A. 城墙环绕B. 教堂中心C. 市场集中D. 工业区明显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人是谁?A. 霍华德B. 柯布西耶C. 马克思D. 恩格斯二、填空题4. 古代罗马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________。
5. 现代城市规划中,________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简答题6. 简述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7. 描述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其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
9. 分析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在规划和建筑上的主要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10. 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现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参考答案:1. B2. D3. B4. 罗马斗兽场5. 交通6.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密集,工业区和居民区分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7.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强调“形式随功能”,追求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反对过度装饰,提倡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8.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强调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体验,注重公共空间的设置,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9. 中国古代城市重视中轴线的布局,强调对称和等级,而西方古代城市则更注重公共空间和市民生活的便利性。
10.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发展历史悠久,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再到现代的城市规划,都体现了对历史文脉的尊重和现代功能的融合。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城市建设史复习题名词解释:1、城市: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
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2、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3、城郭:“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
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5、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的娱乐场所.6、蕃坊:宋制规定外国人不得居住在城内,一些海外贸易城市外国人多聚居于城外交通便利之处,形成坊地区。
蕃坊地区没有明显界限和任何防御设施,其间也有中国人居住,接受中国官方管理。
(泉州7、关厢地区:城垣内用地不够,在城门外形成的新地区,一般沿城外的道路成带形发展。
8、满城: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9、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
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
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10、辽代五京:辽上京,赤峰,内蒙古巴林左骑南面;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大明城;辽南京,北京,宣武门西部;辽东京,辽宁省辽阳市;辽西京,大同.11、九边重镇:,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
辽东(驻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驻偏关)、延绥(驻榆林)、甘肃(驻甘州)、宁夏、固原,其中延绥、宁夏、甘肃总称“三边"14、宇文恺: 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他不仅主持规划了长安和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能方面的工程,也是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简答题:1、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居住形式及特点:穴居:凿穴而居;上古穴居而野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巢居: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发展:巢居-干阑式建筑特点:位置:较高的向阳山坡上,靠近河流规模:成群密集的房屋,居住形式多以穴居为主分区:住区、墓区、生产区2、秦汉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②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③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④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⑤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⑥出现了礼制建筑;⑦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3、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总体特征:①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②都城一般由城与廓组成,城与廓形状较规则;城与廓的关系有不同,如齐临淄城与廓重合,燕下都城与廓并列;城为王宫贵族居住,廓一般为普通市民居住;③城市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④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⑤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多位于河流边,一些城市引河修建护城河,并将水道引入城内,一方面可以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为城市的运粮、供水和排水提供便利条件。
《城建史》复习资料(规划考研必备)
《城建史》复习资料(规划考研必备)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2003年一、填空题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中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2、我国城郭之制起源于夏代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早期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山东曲阜鲁城;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雁下都、齐临淄、韩故城;城郭分设,如赵邯郸。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约2000-2100年,成中间有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其同时使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之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最先在米利都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客人建设的特奥迪瓦坎城的中心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千米的大道两侧,主要建筑物有太阳神庙、月亮神庙、羽蛇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卧儿王朝在首都阿各大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泰姬玛哈尔陵墓被称为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天守阁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李冲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宇文恺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要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布局。
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千米的中轴线构筑了由南到北的重要的节点有: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殿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平遥和太古,手工业中心城市景德镇,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12、公元894年以前,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包括城市建设的学习。
日本以我国的唐长安成为样板建设了几代都城,如飞乌地区的藤原京、今京都地区的平安京、奈良地区的平成京。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血缘家族”到“定居文明”。
新石器时代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产生。
公元前7000——4000年,产生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地点: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流域。
国家: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选择基址:山之阳,水之阴,地势高亢,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好。
布局特点:有简单分区,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工场,公共墓地,公共活动场所,有防御工事、壕沟和围墙。
二、城市的产生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
不从事生产的“商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三、城市的形成条件•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的远古城市四千多年前,当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中,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城堡。
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 “聚”、“邑”的形成《史纪·五帝记》:“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城”的产生《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城”----土地、鼎、戟. “城”与“市”的结合从“大同”到“小康”,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
城乡建设史(城市建设史)考研题荟萃
城乡建设史考研题荟萃1、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
(10分,同济大学1999硕士入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2、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0分,同济大学1999硕士入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3、雅典宪章(10分,苏州科技学院2004年城市规划原理硕研入学试题)(5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历史与理论》1999.1.31)4、以你生活居住的城市为例,分析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完善的具体建议与措施,并图示说明之。
(40分,苏州科技学院2004年城市规划原理硕研入学试题)5、World City(5分,北京大学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原理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6、试述北宋东京城的规划建设史以及它在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史中的地位。
(20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历史与理论》1999.1.31 )7、以英国新城规划建设史为例,说明现代城市布局与形态的发展趋势。
(20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历史与理论》1999.1.31 )8、简述从c.Perry提出“邻里单位”到本世纪90年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20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历史与理论》1999.1.31 )9、试举出中外著名广场各一例,分析他们各自的设计构思与布局手法上的异同点。
(20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历史与理论》1999.1.31 )10、给出洛阳总图,分析布局上的优缺点;注意旧城,工业区,居住区,城市道路,铁路,河流之间的关系。
(1 5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规划原理》1 999.1.31)11、里坊制(4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规划原理》2000/1/23)12、.邻里单位(4分,清华大学城规考研试卷《城市规划原理》2000/1/23)13、试画出明清北京城的平面示意图,并分析其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浙大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1)发现的原始居民点遗址已有一定的分区,当时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尚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
最简单而基本的当然是生与死的区别,因而居民点中首先有住址及葬地的区分。
当时,最普遍的手工业是制陶器,相应地便有窑地。
2)居民点遗址中建筑的布局也有一定的规律,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
第二章殷周时代的城市1)《周礼•考工记》中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2)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旁三门,指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左祖右社,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
3)《考工记》中还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
还记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
4)在这种规划概念与方法下,使城的形制较为规整,与周代社会推行的“礼制”能很好的配合,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后世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
1)淹城是西周时代淹国的都城。
有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
内城、外城均为不规则圆形,王城呈方形。
2)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
3)内城地势高,中间有块高地,可能是王城宫室遗址。
三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内外城的护城河水面宽广。
1)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
北半部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宫室,南半部为官署。
官署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住区,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
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的坊里。
2)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止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真题总结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真题总结第一篇: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真题总结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1、论述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基础及条件。
(2009、2017)我国上古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后期所以能产生城市,这不是偶然的。
它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大分工,导致剩余产品不断增加和私有制出现,以及社会成员大分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和掠夺性战争的频繁发生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农业相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2)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
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
两次社会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就出现了。
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
(见我国古籍《礼记·礼运》中的记载。
)(3)第三、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2、试论述西周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2013)1.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推动了周代筑城高潮的兴起。
各地诸候纷纷大兴土木,筑城修室,使中国城市数量大增。
除中原地区外,在山东、河北及长江流域等地的诸候方国也纷纷建城。
然而由于城邑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2.形成三级城邑网。
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候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
3.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
4.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较深远影响。
城建史考题整理
城建史复习整理一.填空题(一)考中国整体特点方面的题1.中国古代都城有方格网状的城市有:曹魏邺城、隋唐洛阳、隋唐长安2.截止到3世纪,洛阳曾做过都城的朝代:西周、东周、东汉3.中国古代都城没有宫城、皇城、大城三重结构分区的有:西汉长安,秦咸阳4.中国古代都城具有宫城、皇城、大城三重结构分区的有:北宋开封,元大都,明清北京5.没有使用前朝后市的都城:隋唐长安、隋唐洛阳、北宋开封6.使用前朝后市的都城:汉长安、元大都、明北京7.实行两个以上京城共存制度的朝代:隋、辽、唐、北宋8.少数民族建立的都城:北魏洛阳(鲜卑)、胡夏统万(匈奴)、元大都(蒙古)、金中都(女真)、辽上京(契丹)、清北京城9.不同职业住不同分区的都城:齐临淄、唐长安、北魏洛阳10.不同民族住不同地方的都城:辽上京、清北京11.有中轴线的城市:秦咸阳、曹魏邺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二)中国以省为单位的考题1.山西省内古代都城:大同、新田、太原2.河南省内古代都城: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偃师3.河北省内古代都城:邯郸、邢台(三)中国以朝代或时期为特征的考题1.从商代到春秋战国,城市为方形的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楚都郢2.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城市有城郭:齐国临淄,赵国邯郸,燕下都3.没:楚都郢,晋国新田4.五代十国时期,做过都城的城市有:龙城(辽宁朝阳)、邺城(河北)、长安(陕西西安)、成都(四川)、酒泉(甘肃)5.北魏政权三个都城:平城、邺城、洛阳(四)中国其它类型的考题1.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记录:西周《尚书召诰》2.中国第一份规划图:《中山兆域图》3.武王灭商时周人都城:丰镐,今西安以西4.西汉长安城附近的皇帝陵墓旁发展出的城市聚落叫:陵邑5.周世宗的关于开封城改建的诏书中的内容:城墙范围,官署驻地,建造进程,市场区划6.天安门是明清北京城中(皇城)的南门7.北京从__金__朝开始作为封建王朝的真正都城8.东方芝加哥指的是:湖北武汉9.张謇的南通地区规划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规划的先河(五)有关外国的考题1.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的南端是由(荷兰人)建立的(新阿姆斯特丹),其形态为(不规则形态),后英国人夺取该地名新约克。
中建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建史考研题库及答案中国建筑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历史及其文化特征的学科。
考研题库及答案的准备对于考研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研题目及参考答案,供考生参考。
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建筑布局遵循“中轴线”原则,强调对称和秩序;其次,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第三,建筑装饰精美,常用木雕、砖雕、石雕等手法,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第四,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注重与周围山水的融合;最后,建筑技术精湛,如斗拱、飞檐等结构,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题目2:请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及其象征意义。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
歇山顶是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常用于皇宫和重要建筑,象征着权力和尊贵;悬山顶和硬山顶则多用于民间建筑,形式较为简洁;卷棚顶则常见于园林建筑,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
屋顶的曲线和装饰也具有象征意义,如飞檐翘角象征着建筑的灵动和生命力。
题目3:论述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
答案: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二是“借景造景”,利用自然景观或人造景观来丰富园林的视觉效果;三是“小中见大”,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使园林显得更为开阔;四是“意境深远”,通过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赋予园林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五是“动静结合”,在园林中设置动水和静水,形成动静相宜的景观效果。
题目4:简述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特点。
答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采用榫卯结构,即通过木材之间的榫头和卯眼相互连接,形成稳定的结构;其次,斗拱是木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它不仅起到承重作用,还具有装饰效果;第三,屋顶的构造复杂,如飞檐、翘角等,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第四,木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能够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最后,木结构易于施工和修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城市建设史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初期城市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3-4)【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城,郭】新石器时期,农业逐渐发展,到后期逐渐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的形成就必然产生聚族而居的固定居民点。
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
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的组合。
居民点的位置,由于生产及生活的要求,有一定的选择,一般都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点多在靠近河流的较高台地上,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居民点多在靠近水的墩上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由于多水潮湿,还发现高出地面的桩上建筑。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城市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仰韶龙山文化说明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以前仍为原始社会,如财产公有及禅让制度等。
廓,有屋顶并一边有墙。
夏代就有“筑成以卫君,造廓以守民”龙山文化,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市建设技术水平有哪些表现?(p5-7)【版筑墙,茅茨土阶】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半穴居的住屋,可分为早期和晚期。
在这些穴居住室之间,还长间有一些制陶制骨冶铜等场地。
城池包括宫室,庙宇,住宅,坟墓,土穴,窖和地牢,方圆皆离宫别馆,绵延100余公里。
房屋结构,茅茨土阶○2殷墟(安阳小屯)一小屯村为中心,发现大量的》土房屋台基,这是当时公式建筑群的遗址。
房屋台基沿洹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长达5公里。
王宫的外围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可能为小奴隶主或自由民的住宅。
王宫的遗址有一定布局,成组排列。
住宅有东西,南北两屋相对,中间有庭院,已发现四组,建筑轴线与磁针方向北偏东5度左右。
可知当时已注意朝向及日照。
发现有半穴居,还有穴及竖穴。
发现一长20米,宽10米,深2.8-3米的窖,为圈牛的牢,还有深7-8米的窖,有上下脚窝,可能是关罪犯或奴隶的牢。
(完整word版)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52365)一、选择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 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B.郑州商城C.西亳D.陕西半坡村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B.长乐宫C.二里头D.明光宫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B.孟菲斯C.阿玛纳城D.乌尔城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B.北魏C.隋唐D.宋元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B.扬州和杭州C.扬州和苏州D.扬州和淮安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 城墙呈白色, 有马面, 城防牢固。
A.高昌城B.交河城C.统万城D.渤海上京龙泉府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 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A.安阳B.成都C.大同D.大理13.中国近代第一城是(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术语王城规划、三朝五门、汉长安城、曹魏邺城、隋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平江图》、子城——罗城制度、里坊制、御街、瓮城、一道三涂二、论述题1、《考工记》营国制度的内容《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说明周代王城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并对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制度:城邑建设体制/礼制的营建制度/三级城邑规划制度/王城规划制度/具体营建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礼制的建设规划秩序/经纬涂制的干道网系统/经田网格系统的规划方法2、营国制度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中的承袭3、《管子》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中的体现管仲,主张“因天材,就地利”,按城市大小、居民多少为标准划分城市等级;关于选址——“高勿近阜而用水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关于居住区分布——普通人和农民靠近门,方便出城农耕,相同近似功能分布在一处。
《管子》在历史上最早以系统的观点论述了城市营建问题,形成了较务实的城市营建思想体系。
他的城市营建思想较之《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来说有显著差异和较大的进步,突破了《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中封建礼法等级至上的桎梏,更加着重于从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诸方面来探索城市营建方法。
这种观点对后世的城市营建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4、“择中论”与“因势论”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意义5、曹魏邺城的规划特点a. 城市位置:邺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处,南据安阳18公里。
它北临漳河,南望广漠无垠的大平原,使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黄河下游经济文化的中心;b. 规模形状:邺城北有山,南有河,故为东西横向的长方形;c. 城市布局:用一条东西干道将全城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略大于南半部。
北半部相当于内城,内有宫室、官署、戚里和苑囿,南半部相当于郭城,包括里坊、衙署、市场、手工作坊等,原因是与北方广大部分少数民族通商互市,同时要保证宫城的安全;2城有七门,七门都有大道通入城内;北半部分分为三区,中去是宫殿区,东区是贵族居住的地区“戚里”,西区为内苑;南半部被南墙三成门内的南北大街分割为四区,布置居住的里坊、市和军营;自南半部中阳门大道北抵宫门,正对宫中听政殿一组建筑,形成全城的南北轴线。
在这条街两侧建主要官署。
d. 建筑组成:宫殿区分为左右并列的两组宫殿建筑群,分别为礼仪性的大朝和日常政务的常明,大朝居中,原因是自汉代以来中央集权逐渐加深,常明成为中央权利运作的真正所在,故与礼仪性的大朝并列;内苑名为铜雀园,其中有三座著名的亭台建筑(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铜雀台居中,因此又称中台。
金虎台在南,冰井台在北,合称“三台”,位于城市的西北角。
e. 城市设施:城墙土筑,基宽15-18米;邺城内建有完善的饮水渠道;注重人居环境,辟有若干个大型苑囿,植被遍地,树木参天。
f. 地位影响:邺城布局统一规整,改变了此前都城的不规则格局,第一次在城市中实现了南北中轴线,既吸收了营国制度的合理之处,又突破了营国制度的樊篱;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从实践上吸取了《管子》因势论的思想。
“于广川之上”、“是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城内功能分区明确,给类建筑均衡对称,分布合理。
宫门前丁字形御街突出了大朝的气势,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邺城的成功被制度化了,被称作邺城制度,在中国城市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此后的中国城市规划以至周边国家的城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承秦汉,后启隋唐”。
6、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a.城市选址:遗址西安北郊台地上:南倚龙首原,北濒渭河,西临氵橘河,东近灞浐。
b.丰城之说:“城南为南丰,北为北丰形”(沿等高线修筑,减少土方量,争取城区面积,获得同一水平轮高度廓线的最佳视觉效果)其理不然,因地制宜罢了。
c.宫室区:1)非“则中立宫”,有南北轴线;2)城内地势南高北低,皇宫占全城2/3处高处,安全且发挥高台建筑艺术效果;3)未央宫平面近方形,固筑宫墙,宽约8m,宫城四面各辟一座宫门,北部集中分布有中央或皇室的文化性建筑;4)长乐宫又称东宫,平面不甚规整;5)桂宫是汉武帝使得后妃之宫;6)北宫是祭祀神君处,亦是宫廷斗争失败被软禁的后妃住处;7)明光宫,汉武帝为千名宫女而筑。
d.集市区:东市、西市是主要市场,位城内西北部,四周筑墙,各有两条东西和南北道,贯通全市形成井字形。
近渭水布置利于货物运输与交通往来。
e.居住区:1)按“仕者近宫,工商近市”布局,权贵则居城中及北临宫地段;2)一般居民闾里集中于城之东北角,各户不得直接对街开门,封闭管理,亦有相当多闾里分布在城外。
f.园林区:1)建章宫内的太液池,为历代宫城、皇城之池所沿用;2)汉长安城西南部之禁苑——-上林苑可客“千乘万骑”,号称300里有宫观70余座苑囿36处。
昆明池为其中楼观分布最为集中的之处之一,约10平方公里,遗址旁有汉代牛郎、织女雕像;3)甘泉宫,皇室避暑胜地,其建筑规模形制依照宫室。
g.手工业区:官府各门类的手工业作坊散步在城郭内外,都是分专业划区,大致采取环绕宫廷区布置的传统格局。
交换经济发达,城内民间手工业作坊多集结在坊北市民闾里附近,以利供销。
h.礼制建筑区:1)社稷,遗址位于南郊礼制建筑群最西部,长方形夯土台,固筑围墙;2)宗庙,社稷遗址以东,由12座建筑组成,其中11座围成一个院子,1400m 见方,可能为“主莽九庙”遗址;3)辟雍,汉长安城东南部,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围墙四隅的曲尺形建筑和辟雍周围寰水沟组成。
i.道路:1)沿用传统经纬涂制,迂?城市形制而作适当安排;2)十二城门中有8座城门各对一条笔直大街通往城里,即“八街九陌”,一般宽45m,安门大街宽约55m,其间有两条排水沟将大街分为平行的三股道——“一道三涂”,中股道即“驰道”;3)城内侧沿城垣有一周环城道路,宽约35m,守城卫兵专用道;4)长安城还建设了一套悬栋飞阁的空间交通系统——复道网,又称阁道或辇道,各宫之间均有复道相联。
7、隋唐长安城规划的成就a. 迁都施工:开皇二年(582)六月下诏营新都,不过十个月光景。
原因一:主要由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容易拆卸搬迁再建于新址,而此次迁移距离不过二、三十里范围,易于成功;另一方面,则是规划明确,组织工作得有条不紊,预先明确测量定位,加以标志,各个建筑组群如宫殿寺观署衙第宅乃至居民坊市均各分地段,分兵齐进;目标明确,秩序井然,方能高速度建设。
大兴城的建设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一次真正的奇迹,标志着当时中国的高度文化水平。
b. 总体布局:置宫城于北部中央而官署坊市于南,宫城北垣与京城北垣重合;受到当时已常用于州郡级城市的“子城——罗城”制度的影响(子城——统治机构;罗城——公共部分);中轴线(天街)把大兴城分为对称的东西两部分。
c. 道路系统:全城以14x11条街道纵横相交相成方格网状道路系统;城东、南、西三面各辟三座城门,对应着全城六条主要干道,合称“六街”;皇城正门朱雀门所值中央大街,称朱雀大街或称天街,宽达147米;土路面,雨天泥泞。
d. 宫城皇城:太极宫(隋大兴宫),2.7倍紫禁城,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周礼》有三朝五门的记载,三朝就是外朝、治朝和燕朝,分别用以处理特殊政务、重大政务和日常政务。
大明宫:宣政殿为界,南为矩形,北为梯形,是紫禁城的4.8倍,含元殿内可俯瞰长安城,南望与慈恩寺大雁塔相对,仿太极宫,分朝区、寝区、后苑;兴庆宫:因建宫,其周围诸坊和东市都受影响,不再规整如前;大同殿:面阔13开间,正殿,位于次要轴线上;兴庆宫虽号称南内,实为离宫;皇城:被东西向街一条,南北向街三条划分为3块,“左祖右社”分别在东南角,西南角;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e. 里坊形态:长安的坊是封闭的居住区,里坊规模——内部小径称为“坊曲”,弯弯曲曲,自发生成,宽2米;里坊制——皇城以南朱雀大街两侧的四列小坊,设有东西两门和东西向街一条;其余的坊都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和十字街贯通,坊内分成四个小区,每区又有十字形小巷,小巷在当时称为“曲”。
* 规划布局——性质规模:三重城(皇城、宫城、廓城),占地83平方公里,加大明宫87平方公里;内城规划要点:三朝的朝廷制度的确定/集中中央公署的皇城制度的创设/宫城皇城与居民区市区相隔离;道路系统:宫前横街/丹凤门大街/朱雀大街/通往全兴门及春明门大街/其它干道;坊里:朱雀大街两侧四街坊/皇城两侧六街坊;市肆:东市西市;水系及绿化规划特点——集成了古代的城规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整;城规布局上“宫殿与居民作相参”,意图明确;具有严密的计划和先进的测量技术;表现了一定的风水迷信思想。
8、隋唐长安城规划的局限a. 阻碍交通——内城居北部中央,在城北38.5%的范围内隔绝了城市的东西交通;b. 忽视地形——对称的方格网规划构图,完全没考虑竖向地形,而长安城内有六条岗坡及相间低地(东南角地势高);c. 规模偏大——规模脱离实际,造成城内空旷地段存在,伸缩调整的余地小;d. 市场集中——市场过于集中,服务半径过大,不能满足大量里坊的商业需求,东西市都临近皇城和宫城,这只能说明其贸易活动主要是为皇室贵族和官僚集体服务的,而西市的繁荣,又以“胡商”最为著名。
胡商所经营者多为珠宝珍贵,非寻常百姓可问津。
为文人称道的平康里(坊),即青楼,恰好就紧挨着皇城。
看来在古代中国,色情业只有紧紧傍上权贵才能昌盛,早已成为铁定的法则。
e. 里坊僵化——皇城正南的四列三十六坊,因为向北正对皇城和宫城,建筑者认为“北出即损断地脉”,“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长安志.唐京城》),所以只开东西二门,不像其他坊四面开门。
少开两门两街,必然会对坊内居民造成不便。
所有坊里,除三品以上高官权贵住宅可由坊中临街开门外,其余人等一律向坊内开门,不得直通街衢,更是使坊内居民生活受到诸多障碍。
但是,无论你在生活上有多么大的不便,你只能对有幸住在首都感恩戴德,而绝不能对绕着圈儿走路有所怨言。
那些“盲流”之类,更不可能随便“流窜”到这一“首善之区”。
10.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特点a. 宫城居中,多重城垣环套,城市干道为以宫城为中心向四周伸展。
b. 以宫城和御街形成城市中轴线,宫城位居城市中心,城南御街拓宽形成宫城前广场,御街西边设“千步廊”布列官署,突出宫城的中心地位,并强化御街的中轴线地位。
c. 开放的街市和各类集市代替了唐代的集中市制,形成遍布全城的商业网,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宫城附近发展成中心商业区。
符合新型城市经济规律。
d. 改革旧坊制,以街巷式的开放居住区代替旧的里坊制。
虽然几次试图恢复旧坊制,但终因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而一再失败最终形成开放的街巷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