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汇总

合集下载

专题04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分析(课件)-2023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4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分析(课件)-2023中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农业发展条件 气候湿热,水热充足
欧洲 西部
畜牧业发达
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且地形平坦,草场广布
类型一
农业
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农业特点与发展条件
印度 澳大 利亚 美国
巴西
农业特点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经 济作物是棉花、黄麻、茶叶等
农牧业发达,世界重要农产品生产国 与出口国
种植业与乳畜业并重,农业地区生产 专业化
类型二
工业
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工业特点与发展条件
欧洲 西部
日本
印度 俄罗

工业特点
工业发展条件
以制造业为主,是世界上工 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工业 区和工业城市集中分布在太 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 发展相对滞后
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高素质人才集聚
世界最大的咖啡出口国和生产国,甘
农业发展条件 ①有利: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充足。 ②不利:西南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粮食生 产不稳定。 草原辽阔,牧草肥美;地下水丰富;无大型野生食 肉动物;气候条件适宜绵羊繁殖 ①种植业:耕地面积广,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 ②乳畜业: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位于人口和 城市密集区,市场需求大。
D.①④
18.下列城市与其主要地理事项对应正确的是( )
A.洛杉矶——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
B.旧金山——温带海洋性气候
C.纽约——美国政治和经济中心
D.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河口
类型二 人口、城市和交通
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类型二 人口、城市和交通
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人口、城市分布概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

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

如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

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7.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5 河曲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主题5 河曲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345678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坝脊形成于 洪水期沉积,①对; 洪水对凸岸早期沉积物冲刷,洪 峰衰减,在河流凸岸重新堆积, 这样就形成坝洼,②错; 每一次洪水事件,河曲外侧的凹岸就被强烈地侵蚀,相应地河曲内 侧凸岸就侧积一层新的沉积物,曲流河就发生一次迁移,侧积作用 就进行一次,因此,侧积阶段1形成最早,阶段3形成最晚,③对, ④错。故选A。
12345678
(2)分析该区域冻土层富含腐殖质的自然原因。 (6分) 答案 区域内植被丰富(繁茂的森林,又有广袤 的苔原,生物量大),植物残体多;沼泽吸附能 力强,该区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利于有 机质沉积;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所以 河流沿岸冻土腐殖质含量高。
12345678
(3)随着时间推移,观点一:甲湖会逐渐干涸; 观点二:甲湖可能会与河流相联系,请就你支 持的观点做出相应解释。(4分)
123456
PART THREE
模拟演练
(2022·内蒙古赤峰期末)耗来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贡格尔草原上, 发源于多伦诺尔湖(湖内多涌泉),注入达里诺尔湖,全长17千米。耗来 河水深一般20~30厘米,河宽一般10多厘米,最窄处只有几厘米,被称 为“世界上最窄的河流”。耗来河上曲流发育,百米九回环。
12345678
(1)分析该地区河曲及牛轭湖充分发育的原因。 (6分) 答案 当地(河流流经)地形平坦开阔,永久冻土 深厚,河流下切困难(以侧蚀为主);河道两岸高 含水量的冻土在暖季时融化,土壤极易被河流 侧向侵蚀,故河流弯曲;当洪水期时河流漫过 河堤,自动裁弯取直,洪水退去后河流沿新河 道流淌,弯曲部分与河流分开,形成牛轭湖。
123456
4.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 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A.①③

专题04 陆地和海洋(专项训练)(解析版)2023地理会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4  陆地和海洋(专项训练)(解析版)2023地理会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专题04 陆地和海洋(专项训练)班级姓名一、选择题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

下图“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地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⑥是面积最大的大洲B.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①是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D.⑤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2.下列关于各大洲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C.①⑦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一乌拉尔河一大高加索山脉一直布罗陀海峡D.①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3.①大洲和⑤大洲之间的红海不断扩大,是由于()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B.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答案】1.C 2.B 3.C【解析】1.⑥是大洋洲,A错误;④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错误;①是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C正确;⑤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D错误。

故选C。

2.②北美洲③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A错误;①亚洲和②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B 正确;①亚洲⑦欧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一乌拉尔河一里海一大高加索山脉一黑海一土耳其海峡,C 错误;①亚洲⑤非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D错误。

故选B。

3.①亚洲⑤非洲之间的红海不断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大洲都为发达国家B.②大洲经济落后主要在于其资源贫乏C.③大洲内河航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D.④大洲地势中部低、四周高5.四大洲中气候复杂多样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C 5.D【解析】4.读图可知,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北美洲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其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排除A;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之称,不是经济落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欧洲内河水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C 正确;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排除D;故选C。

2025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专题四+区域差异与联系

2025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专题四+区域差异与联系


②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__白__色____人种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仅

__印__度____、__中__国____、②人口自然增长率 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

日本、巴基斯坦、孟 在各大洲中最__低___, 利比里亚3个独立国家,

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人口老龄化严重 目前有54个独立国家
菲律宾
人 ③经济发展不平衡, 口 __日__本____、韩国、新 ③发达国家众多,是
区域差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 区域联系:以发展为目的,存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东数西算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城乡合作、区域合 作、乡村振兴等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互补合作。
情境背景
早在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 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流通着丝绸、瓷器、茶马和香料等商品。公 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贯通了中原至西域的通道。后 来,这些贸易通道有了个闪亮的名字——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交流合作 的象征,也是全世界共有的文化遗产。古代丝绸之路横跨亚欧非的数十国, 把中国、印度、埃及、波斯、阿拉伯及希腊、罗马等各国的古老文明联 结起来。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共同绘就了人类文明的壮丽篇章!
一、古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大洲的联系与差异
知识整合
亚洲
欧洲
非洲
①半球位置:主要位于
①半球位置:主要位于

_东___半球,全部位于 ①半球位置:位于__东__
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__北___半球
半球,跨__南__、__北___半球
②纬度位置:地
位 跨北寒 、北温、热 三 ②纬度位置:地跨__北__ ②纬度位置:赤道穿过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四选修部分专题海洋地理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模块四选修部分专题海洋地理

专题十三海洋地理最新考纲切脉高考1.海洋和海岸带。

2.海洋开发。

3.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4.海洋权益。

本专题福建最近几年考查的知识点如下:2010年渔场的分布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措施;2011年海水温度;2012年海岸带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3年海岸带变迁与空间利用。

体系构建海底地形、海岸带与海洋开发[典题例证明思路](2012·高考福建卷)“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

下图示意东亚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9分)(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6分)【思路分析】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第(1)问,要求判断海岸类型,解题关键是根据图中等深线的数值和分布特征判断。

评价滨海旅游的条件,解题关键从________景观、________景观、________角度分析。

第(2)问,简述海洋环境问题,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从捕捞、生态环境破坏、气候变暖等角度分析。

(2)图表信息抓住关键从图中海岸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海岸线________,岛屿众多;从经纬度可以看出,位于________海域,气候宜人。

【自主解答】12[规律方法巧运用]1.世界海底地形示意图及特征海底地形水深特征陆地海平面以上地势起伏较大大陆架200m以内坡度平缓大陆坡200~4000m 坡度较陡,表面崎岖不平岛弧海平面以上地势起伏较大海沟可超过6000m 深海洼地洋盆4000~6000m 底部平坦、微有起伏洋中脊顶部在2000~3000m之间海底山系,相对高度大图示。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必备5篇)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必备5篇)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必备5篇)1.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1篇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条件:平原广阔,适合机械化作业;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森林、草原面积大;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小。

(2)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问题: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不当;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

(4)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开发土地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怎样计划,怎样调配,怎样守望,怎么积蓄,怎么循序渐进,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

每一条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5)方向:平原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1)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发展条件:发挥政策、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劳动力、地价优势。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产业升级原因: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珠三角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2)主要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区和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见下表:(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热门10篇)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热门10篇)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热门10篇)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1篇(1)特点:①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始终平分赤道,并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②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2篇(1)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15°。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之和是24小时。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极夜区除外);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昼极夜区除外)。

③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为0;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最大可达24小时。

(3)极昼极夜的相关规律①极圈内极昼极夜天数比较:北极圈内的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圈内的极昼天数,极夜天数少于南极圈内的极夜天数。

这是由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引起的。

②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

③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是太阳直射纬度的2倍。

④出现极昼时,一天内极点的太阳高度不变(等于太阳直射纬度)。

地理二轮复习地球运动相关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3篇(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即近大远小(离太阳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S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貌题型专练(4)冰川地貌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貌题型专练(4)冰川地貌

(4)冰川地貌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某地质公园(如图,虚线为考察路线)冰川地貌进行考察,在图示沟谷中甲地区的岩石上发现了“颤痕”。

为了寻找更多的冰川活动的证据,又在沟谷乙处发现了冰漂砾等冰碛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是同学们关于“颤痕”的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是冰川下滑过程中刨蚀基岩形成的②颤痕是弧形且弯曲方向指向沟谷下游方向③中间的突出部位裂隙较浅,两侧则变深④有些地方不明显可能是岩石风化侵蚀造成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有关冰碛物的形成及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杂乱,大小不一B.冰川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具有分选性C.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杂乱,大小不一D.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组成物质具有分选性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②表示的地貌名称是()A.角峰B.冰斗C.U形谷D.刃脊4.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A.①B.②C.③D.④5.最典型的峡湾地貌分布于()A.非洲海岸B.西欧海岸C.亚洲东海岸D.美洲西海岸2020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

如图示意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登顶线路,珠峰大本营位于峰顶的西北方向。

读图完成下题。

6. 图示地貌为()A. 风力地貌B. 流水地貌C. 海岸地貌D. 冰川地貌7. 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在()A. 河谷中B. 冰斗中C. U形谷中D. V形谷中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

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

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A.向海拔低处推进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9.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碎屑表面光滑10.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冰川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4)人地关系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4)人地关系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4)人地关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序号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②为过度利用自然资源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2、下列关于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必须停止开发资源,恢复自然环境原始面貌B.人类与自然环境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D.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翁丁佤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如下图),是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

村寨四周大山相围,寨内民居均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当地为开发旅游业,原住民已基本搬离老寨。

2021年2月14日下午,一场突发大火在数小时内将老寨夷为平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翁丁佤寨的民居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表现在( )A.建在海拔较高处,有利于减少外界的干扰B.底层架空的干栏式茅草屋,有利于防风避寒C.村落呈向心型布局,有利于抵御外来入侵D.原住民搬离老寨,有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4、翁丁佤寨2月份易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 )A.天气干燥,茅草容易起火燃烧B.位于冬季风迎风坡,火势蔓延快C.植物蒸腾耗水量大,水源干涸D.四周被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林盘是川西一种典型的聚落。

林盘里竹树成林,掩映农舍,溪流穿林,鸟鸣雀飞。

下图为林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林盘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A.崇拜自然B.人定胜天C.我行我素D.人地和谐6、林盘中树、竹林主要生态功能( )A.保护居民隐私B.调节局地气候C.提供生活燃料D.防止水土流失7、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

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

浙江省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 【核心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几个重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被人们利用就是矿产。

岩石: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

矿床:矿产富集的地段叫矿床。

地壳中的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石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总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矿物。

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有用矿物在地壳或地表富集并且能被人们利用就是矿产。

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各类岩石的特点: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二、地壳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

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二轮地理复习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成的。

【核心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含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南极洲板块。

各大板块以海沟(碰撞,消亡边界)或海岭(张裂,生长边界)为分界线。

赤道穿过全球六大板块。

2.特征: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4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专题突破练四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4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专题突破练四

专题突破练四(八省联考)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00多座第四纪火山。

位于堪察加半岛中北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是全球岩浆产率最大的火山之一(55百万吨/年)。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及其周边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堪察加半岛活火山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火山喷发频繁B.海洋地壳薄,岩浆易喷出C.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D.岛弧发生断裂,裂隙发育2.组成堪察加半岛的主要岩石( )A.可用作家庭装饰C.可找到化石B.片理结构明显D.存在气孔构造(山东潍坊一模)艾尔萨克雷格岛(下左图)由岩浆活动形成,是英国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岛上岩石致密坚硬、吸水性弱,成为制造冰壶(下右图)的最佳石材(冰壶需不断在冰面上移动,对石材的要求较高)。

1851年,苏格兰K 公司开始从岛上开挖石材生产冰壶,该公司每十年开采一次。

据此完成3~4题。

3.艾尔萨克雷格岛岩石出露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C.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D.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4.K公司每十年开采石材一次,主要是为了( )A.保护石材资源B.减少地质灾害C.提高冰壶价格D.减小对鸟类的影响(山东聊城二模)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蚀作用包括磨蚀作用和拔蚀作用。

冰川移动经过地表岩石时,先对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磨蚀);后把岩块拔起带走(拔蚀)。

羊背石是冰川作用与其他自然因素结合塑造的一种典型冰蚀地貌。

下图为羊背石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图中羊背石的冰川的运动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6.羊背石地貌形成条件不包括( )A.移动的冰川B.松软的凸岩C.较大坡度的岩石D.适宜的温差(广东茂名一模)张掖丹霞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称奇,被称为“世界十大地理奇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教师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教师

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2 (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C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命题解读】该题组以新西兰南岛上山脉变化为情景材料,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能力,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1)侵蚀地貌扇)三角洲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挟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上的冰碛丘陵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1)根据沙丘特征判定风向(2)根据不同地貌的颗粒特征判定风向(3)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水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弯曲处,由于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流平直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微专题4河流阶地教师用书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微专题4河流阶地教师用书

微专题4 河流阶地微点精讲1.河流阶地(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经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河流阶地的成因成因形成过程构造运动①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形成开阔平坦的河漫滩。

②地壳上升期间,河水下蚀加强,河床加深,平坦的河漫滩成为高出河水的阶地。

③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地壳每上升一次,就会形成一级阶地;多次地壳抬升就会形成多级阶地(有几级阶地,就至少有几次上升运动)气候变化①气候干冷期间,河流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减少,坡面侵蚀加强,含沙量增加,河床堆积,形成河漫滩。

②气候湿热期间,径流量增加,流域内植被茂密,泥沙量减少,导致河床下切侵蚀加强,形成阶地。

③长期的气候干湿变化引起河水的堆积与侵蚀交替作用,形成一系列阶地2.分析河流阶地形成的思维过程3.河流阶地的地理意义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

(1)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无论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水量都有保障。

(2)阶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农业。

(3)阶地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

(4)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微点精练(2023·湖南三模)贵州高原北部发育平缓丘丛和深切峰丛两种喀斯特地貌组合,保存于喀斯特山间盆地的河流阶地对区域地貌演化具有指示意义。

下图示意贵州高原旺草盆地阶地剖面和绥阳盆地阶地剖面。

据此完成1~3题。

1.芙蓉江T1阶地形成时( D )A.地壳下沉幅度较小B.河流含沙量较大C.河流流量较大D.河流流速较慢2.与芙蓉江阶地相比,洋川河阶地( C )A.地壳抬升幅度较大B.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C.地壳抬升幅度较小D.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3.两个盆地边缘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应为( B )①旺草盆地——深切峰丛②绥阳盆地—深切峰丛③旺草盆地—平缓丘丛④绥阳盆地—平缓丘丛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才能使原来的河漫滩出露形成河流阶地,A错误;该阶地的沉积层薄,说明河流含沙量较小,B错误;河流流量较大会使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含沙量大,不符合沉积层薄,C错误;该阶地是唯一没有沉积砾石层的,说明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细,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选C,(2)选B。长江是一条世界性大河,水系庞大,流域面 积广。水源的补给也丰富多样,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还有高山高原上 的冰雪融水补给,再就是地下水。根据各种水源的性质特征,从图中可 以判知,a是大气降水,因为它受季节影响大,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 节降水少;b为冰雪融水,它受气温影响最大,冬季气温最低,冰雪不会 融化,所以对河流补给为零;c是地下水补给,它的补给最稳定,受季节 影响小。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①径流的变化随降水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④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季节变化较小。
【题组过关】 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针方向,东寒西暖
逆时 顺时 逆时
(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西南 东北
2.洋流的影响:
水热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上升流
动力与时间
污染范围
考向一 河流的补给 【典例1】(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 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 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 图。读图回答(1)、(2)题。
考向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 【典例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 “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 (1)~(3)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方法规律】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气候高寒,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④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多,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给形成的;夏季高温多雨,夏汛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地形 降水强度
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水体更新
流水
化学元素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单一 水位
地下水位
二、洋流 1.洋流的分布规律: (1)太平洋与大西洋洋流分布规律。
针,东暖西寒 针方向,东寒西暖
【加固训练】 1.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值时间变化与降雨量时间变化比 较图,回答(1)、(2)题。
(1)研究区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B.降雨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土壤含水量均值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麦地
B.大豆地
C.林地
D.塘坝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该图给出了土壤水分含量与降水 量的关系,影响当地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为降雨。第(2)题,图中 塘坝地土壤水分含量折线起伏程度最大。
【解题技巧】排除法 (1)因为该流域夏季降雨量大,径流深度大,因此夏季是径流补给湖泊; 地下水和沼泽水一般是径流稳定的补给源,随季节的变化较小。故排 除A、B、D选项。 (2)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地表风沙少”不对,“柑橘红”主 要出现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牦牛跑”是我国青藏地区牧场的景观。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选C,(2)选B,(3)选C。
【信息解读】 1.材料信息: (1)“冰冻之河”示意圣劳伦斯河有结冰期,结冰期时流域气温低于 0℃。 (2)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蒙 特利尔各月降水量和月均温。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选C,(2)选B。
【信息解读】 1.材料信息: (1)降雨量和径流深度的含义。这两个含义可以说明降雨量大的流域, 径流深度也相对较大。 (2)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信息。
2.(2015·吕梁二模)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 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据此回答(1)~(3)题。
(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亚马孙河流域
(2)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积雪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3)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
【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读图,该地气温最冷月高 于0℃,低于15℃,应位于亚热带地区,恒河、尼罗河、亚马孙河位于热 带地区,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第(2)题,图中河流径流量与 大气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其他补 给方式图中没有明确显示,不是主要补给形式。第(3)题,该地河流径 流量最低的月份是1月份,此时是冬季,大气降水少,所以径流量最少。
2.图表信息: (1)显性信息。 ①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7、8月,且年降水量较少。 ②径流深度最大值出现在6、7、8月。 ③气温最大值出现在6、7、8月,最冷月均温低于0℃,最热月均温接近 30℃。 (2)隐性信息。 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且最大值都出现在6、7、8月, 最冷月均温低于0℃,年降水量较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