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

合集下载

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叙事结构如同搭建房子框架一般,只有框架结构合理优美,那么所拍纪录片才能有质量、艺术,给观众一种美妙的观看体验。

把握好结构,对提高纪录片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电视纪录片与叙事结构1.1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是利用影视电子拍摄记录设备,对文化、政治与经济等题材,做完整、系统性的报道,是一种以专题为形式的报道节目。

纪录片录制时,从新闻报道角度出发,真实客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记录。

从客观上,反应真实的人物、事件、场景,其录制内容不含有虚假成分,而电视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与纪实性。

1.2叙事结构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意义传统电视节目为迎合观众观看口味会刻意虚构一些情节,这些虚构情节在电视纪录片当中都是坚决不能出现的,电视纪录片以其真实性与纪实性,使之与传统电视节目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电视纪录片的内容题材较多,导致一些电视纪录片在素材选择时,往往无法顾及到观众的观看口味,导致节目收视率低。

但通过合理安排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纪录片的趣味性,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

所以,合理选择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对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质量、观众观看兴趣的激发以及节目收视率有着重要作用。

1.常用的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1.1递进式叙事结构递进式叙事结构是根据被记录事物发展进程、情节推进以及大众对事物认知的逻辑顺序进行结构安排。

这种叙事结构方式能够较好的突出整部电视纪录片的情节发展,同时还能循序渐进的将剧情人物、事件做一定情节的提示。

(1)时间为轴线递进式叙事结构能够依据时间做为轴线,将被记录事件、人物的进程、活动与材料进行整合,这种叙事结构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以及严谨的生活逻辑性。

此类电视纪录片,以某电视台拍摄的一部母子亲情的电视纪录片为例。

这部纪录片描述的是:儿子为报达老母亲的养育恩情,用三轮车载着母亲在全国各处旅游,让老母亲开开眼界的事情,这部纪录片就是采用了递进式叙事结构,利用旅游所费时间为纪录片轴线,以老母亲与儿子在旅游过程中的活动为叙事顺序,在摄制组跟随录制的一年时间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家人的生活状态。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成为了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独特的角度呈现真实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故事,让观众在感受真实的同时也能够思考和反思。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考虑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一、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特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为基础,通过摄影、录音等手段再现和记录社会生活和人类活动的电视节目。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真实性: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以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为基础,力求还原事实并展现真实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故事。

2. 反映社会问题:纪实性电视专题片通常选择具有社会问题意义的主题,通过讲述真实故事来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角度独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角度和手法通常比较独特,力求以新颖的视角呈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

1. 策划阶段:在策划阶段,制作团队需要确定专题片的主题和拍摄方向。

他们需要深入调研,了解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个人故事,从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拍摄。

在这个阶段,制作团队需要与主创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保专题片能够准确地呈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2. 制作计划:制作团队需要根据策划阶段确定的主题和素材,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

他们需要确定拍摄地点、时间、参与人员等具体事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表。

他们还需要准备拍摄所需的设备和工作人员,并做好相关的预算和安全措施。

3. 拍摄阶段:在拍摄阶段,制作团队需要根据制作计划进行实地拍摄。

他们需要运用各种摄影技术和手法,力求以最佳的视角和效果呈现出真实的场景和人物。

他们还需要与拍摄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放松自然地展现自己,从而保证拍摄到真实的表现和情感。

4. 后期制作:在拍摄完成后,制作团队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后期制作。

他们需要进行剪辑、配音、配乐等工作,力求将拍摄获得的素材整合成一部完整的专题片。

纪实片的结构方式

纪实片的结构方式

纪实片的结构方式作者:李鸿琪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08年第05期一部优秀的纪实性专题片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生活的真实、感人的题材等因素以外,重要的在于其结构方式。

结构是创作者对专题片题材的精心组织和安排。

现实生活本身虽然可以为纪实片创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但不会给创作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

结构是创作者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相互作用的产物。

胡萝卜式叙述结构专题片的胡萝卜式结构是取其象形之意。

这种结构,就像胡萝卜,有一个贯穿通体的“心儿”,围绕这个萝卜芯,紧紧包裹丰满的“肉”。

“心儿”是线性的,一以贯之;“肉”是饱满的,鲜活立体;“心儿”是核心、理念、主题,“肉”是生活、是素材。

“心儿”是“肉”的载体,“肉”是“心儿”的外壳。

“肉”通过“心儿”组织,“心儿”因为“肉”才得以存在,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呼应。

“胡萝卜”结构就是以主体的创作理念为核心,将来自生活的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浑然一体。

例如,全国第九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专题片《从军官到农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军官到农民》介绍的是当了18年兵的贾东亮,放弃优厚待遇复员到广东省西部山区当农民,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故事。

编导精心选择了主人公与他创建的八一农场的感情这条线索作为“心儿”,并围绕这个“心儿”选取了在建设农场过程中发生的几件波澜起伏的故事作为“肉”。

既叙述了他来到陌生之地,创业建农场的艰难,辛勤劳作刚见成果却又遭遇台风,十万投资打水漂的经历;又讲述了他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说服家人,带领同志们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锐意进取;同时介绍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荣誉面前不断前进的感人事迹。

故事按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顺序串联,事件发展脉络清晰,使观众感觉该片讲述的故事十分流畅,而且反映事件的深度也不断得到深化。

纪实性专题片这种结构的关键在“心儿”,只有“心儿”清晰才能保证结构的完整。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电视专题片制作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制作人员通过对细节的把握来展现出专题片的完美呈现。

什么样的细节把握能够提升专题片的质量呢?本文将从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等方面来分析电视专题片制作中的细节把握。

一、选题选题是专题片制作的第一步,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题片的成败。

在选题时,制作人员需要考虑到社会热点、大众关注度、时事新闻等因素,选择一个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题材。

细节的把握在选题阶段体现在对选题深度挖掘和多角度考量。

不仅要了解选题的背景和基本情况,还需要对选题进行前期调研,深入了解选题相关的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等。

只有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制作人员才能选出一个富有价值、观点独特的选题。

二、策划策划是专题片制作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制作人员对选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规划。

细节的把握在策划阶段体现在对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精心设计。

在策划时,制作人员需要确定专题片的核心观点和叙事线索,构建起一个有逻辑性和张力的故事架构。

还需要对专题片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塑造,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观众对人物产生共鸣。

策划时还需要考虑到叙事手法的选择,比如是采用纪实的手法、抒情的手法还是惊悚的手法,都需要对细节进行精准把握。

三、拍摄拍摄是专题片制作中最直接的环节,对细节的把握在拍摄阶段尤为重要。

制作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拍摄设备的使用技巧,保证画面的稳定和清晰度。

还需要对拍摄现场的光线、背景、氛围等细节进行精心的布置和控制,使得画面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在拍摄人物时,制作人员还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表情和眼神等细节,通过精准的镜头语言去捕捉每一个细微的情感变化,让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四、剪辑剪辑是专题片制作中最能展现细节把握的环节,剪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专题片的效果。

在剪辑时,制作人员需要对素材进行精准的选择和剪辑,保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还需要对画面的颜色、对比度、音乐的使用等细节进行精心的调整,使得整个专题片具有更加饱满的画面效果和情感表达。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向受众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电视纪录片要有效实现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的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安排,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是装载内容,还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

结构,作为对内容有主动表现力的形式呈现,关系到作品的整体形态,影响到作品整体的表现意义,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结构是衡量电视纪录片艺术质量的标志,是体现创作者思想能力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固有存在方式以及各种联系和秩序,直接制约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生活的流程来建构,这也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有浓厚的客观规定性;但是创作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映射客观事物,而是有所选择的主观能动行为。

浅谈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

浅谈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

浅谈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浅谈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电视专题片制作技巧(五)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纪实美,主要体现在“以事信人”、“以事感人”。

因此,为了更好地让事实本身说话,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就必须真实地、细致地展现和揭示生活的具体情况和生活的过程。

一切思想意念的表达,无不蕴含在生活情景和过程的叙述之中。

但当前一些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名不符实,纪实性不强,往往表现为主观“议论”冲淡了客观的“纪实”,甚至以“议论”淹没了“纪实”,被观众戏称为“画面加解说”。

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好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呢?一、跟踪拍摄是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创作的必由之路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加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以无可争辩和令人信服的真实性感染、激励、启迪观众。

而被拍摄对象每天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新情况,人物的心理变化、事件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作为拍摄者事前难以知晓,也无法人为地干涉。

在被拍摄对象纷繁复杂的生活过程中,如果我们摄制人员不在现场跟踪拍摄的话,很多重要的情节就要漏掉,事件的进展也会脉络不清,这样的作品就不能称为优秀的纪实性专题片。

此外,纪实性专题片中的一些感人的细节,也是靠在现场长时间跟踪,通过创作人员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亲身目睹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随时抓拍的。

例如,化州电视台在拍摄《呕心沥血育桃李》这部纪实性专题片时,化州市第一小学老师张雪梅两个生动感人的细节就是在预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抢拍到的。

一是张雪梅老师无微不至关怀学生,爱生如子的细节。

那天早上,记者正准备跟踪拍摄张老师认真授课的镜头,突然下起倾盘大雨,几个在上学路上躲闪不及的学生淋得浑身湿透。

大家都为这几个学生担优:回家换衣服肯定影响上课,不回家换衣服又怎能穿着湿衣服坚持几个小时呢?正当我们犯愁时,只见张老师把这几个同学请到她的办公室,拉开自己的抽屉,为每个人挑选了一套合身的衣服,让他们换下湿衣服。

原来,张老师为使平时一些因特殊情况而需换衣服的学生不影响学习和健康,把自己子女的衣服洗干净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随时备用。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来记录事实、呈现现实的媒体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整个纪录片的呈现方式和观众的接受程度。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子、主体和结尾。

引子是指在纪录片开始前的一段开场白,一般用来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主题。

主体是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纪录片的主题、内容、人物等等。

最后是结尾,它用来总结纪录片的主要内容,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冲突”。

冲突是电视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它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
感共鸣,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

纪录片的冲突可以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等,只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就能产生强烈的效果。

此外,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运用。

时间和空间是纪录片呈现现实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合理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主题,同时也可以让纪录片更加具有艺术性。

总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在结构的合理运用和创新中,才能真正地让观众感受到纪录片的魅力。

- 1 -。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1. 引言1.1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定义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真实人物为主题,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电视节目。

它通常通过对影像、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介的组合,来呈现出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现实。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特点是真实性强,客观性高,内容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够深入展现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人物故事。

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一般由专业团队进行拍摄制作,力求还原事实真相,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在传播媒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能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有助于观众了解当前社会状况、人际关系、历史事件等,对于提高观众的媒体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看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增加见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1.2 研究背景现在我将为您输出关于研究背景的内容:在当前媒体环境中,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水平和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各种类型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不断涌现,涵盖了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领域,丰富了人们的视听体验,也为传播学者提供了研究的重要范本。

深入研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过程,探讨其编导要点和影响力分析,对于提升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为相关从业者和观众提供参考,促进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电视节目创作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拍摄技术和制作流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提高制作效率和节目质量。

研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编导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节目的内容和节奏,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

编导要点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分析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影响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和创新创作。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是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报道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细节的把握来展现事实真相和感染观众的心灵。

下面将从选题、采访、剪辑等方面,详细分析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细节的把握。

选题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选题要具有社会价值和公共关注度,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在选题时需要尽量避免选择过于狭隘或个别的题材,应选取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题材,能够触动广大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选题的时效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选取当前热点事件或社会问题,能够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在采访环节中,细节的把握也至关重要。

为了真实还原事实,采访者要善于捕捉采访对象的表情、语言和神情,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其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

在采访时,还要注重提问的技巧,根据受访者的特点和社会地位,采用不同的问话方式和措辞,引导受访者多说真话、实话。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记录,如时间、地点、人物的服饰、环境等,以便在后期的剪辑中使用。

剪辑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剪辑中,细节的把握主要体现在选取和呈现素材的处理上。

为了更好地展现事实真相,剪辑师要善于选取最有代表性和具有说服力的素材,通过编辑和剪辑的手法,将素材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展现出来。

细节的把握还体现在音效、画面和字幕的处理上,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元素,能够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在剪辑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的把握,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画面停留时间,以使整个专题片具有流畅的观感和叙述力。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还需注重细节的完善和检查。

细节的完善包括素材的查证和核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细节的检查包括对剪辑成品的反复确认和校对,以便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当表述,保证整个专题片的质量和可信度。

细节的把握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选题、采访、剪辑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注意细节的把握,以展现事实真相和影响观众的思考。

只有在细节的把握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电视专题片作品。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特点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纪实性强:与电影或电视剧相比,电视纪录片强调对于真实事件的还原和呈现,叙事结构更加注重事实性和真实性,往往包含较多的真实素材和实地采访。

2. 新闻性突出:电视纪录片往往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其叙事结构更强调新闻价值和信息传递,呈现形式常常较为紧凑和直白。

3. 可溯源性:由于其纪实性的特点,很多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时间线索清晰、逻辑性强的特点,观众能够依据叙事线索较为清晰地理解影片中所表达的信息。

根据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和叙事手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叙事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单线叙事结构:即把整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领域限定为一个主题,紧扣主题的发展逻辑展开叙述。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对某一事件、人物的全面深入报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 多线叙事结构:即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穿插多个主题或故事线索,通过交叉呈现的方式进行叙述。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对多个事件或人物进行对比或呼应的情况,使影片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层次和深度。

3. 反转叙事结构: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反转时间顺序或者情节安排,使得观众在不同时间点能够对影片中的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悬疑类或者心理类的电视纪录片,能够使观众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4. 线性和非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即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非线性即按照非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这两种叙事结构常见于不同题材类型的电视纪录片,各有其适用的情况和表现形式。

电视纪录片的题材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题材类型往往对叙事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不同的题材类型中,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题材类型包括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等,下面将分别对其叙事结构进行探讨。

1. 自然类:自然类电视纪录片往往以自然景观、动植物生态为主要内容,其叙事结构常常以自然环境演变、生物生长繁衍等为主线索,展现出一种生态链条和自然规律。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四种结构电视纪录片是以影视纪实等多种艺术手段,对真人真事的详细报道和表现。

其结构就是编导者对题材的组合、安排。

它是客观社会生活和电视编导主观逻辑的统一,既是展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的"轨迹",又是承载人物行动和事件发展的"框架"。

结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从内容上又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小说式结构等等。

我们经常运用的几种结构方式有: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和依据文理逻辑法。

绘圆法 纪录片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就是将数学中的"绘圆"劫于纪录片的创作之中,圆心与半径的确立是掌握绘圆法的关键。

一部纪录片的"圆心",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即纪录片的创作者谋略在这种作品中所言之中核;"半径"则是片中被摄主体所要登声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绘圆法要求纪录片在开篇部分就提示出主要"论点",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

如果我们要拍摄众多的人物、发生的几件事情、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就常常采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就是运用绘圆法的结构方式取得成功的力作。

片子一开始就是机场,主要人物出现,上海人丁尚彪、26岁曾一夜无家可归的硕士生、娇生惯养的、老李和他的女儿......编导选取一群远在他乡的异国游子,用游子们在他乡的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作为他揭示主题的情节,"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什么样的经历促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看着片子想着这样的问题,而导演张丽玲就是希望用这部片子将这样的思考传达给我们。

诸多的人物,诸多的故事,三年来的变化,通过这种结构,我们了解到异乡漂泊的艰辛,对此充满同情、理解和关心。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又叫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很能体现电视特点的节目形式。

这种节目形式一出现,就以其特有的纪实性、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更成为众多电视人探索创新电视表现手法的首选。

一个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特点和风格,起步于编导对所拍摄对象和内容的筛选,最终形成于片子的后期编辑阶段;而在后期编辑的诸多要素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片子的结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加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以无可争辩的真实性感染、激励、启迪观众。

在前期拍摄时,长镜头和同期声的大量运用,使得几乎所有的节目编导在拍摄纪录片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加大素材的拍摄量,以便在后期编辑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因素材不足导致二次拍摄。

所以每当前期拍摄完成后,留给后期编辑的是一大堆的原始素材。

这时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条片子怎么编?素材如何取舍?这就我们常说的纪录片的结构把握问题。

纪录片的结构是指镜头如何编排、段落如何组合、如何进行叙述等表现状态。

纪录片结构把握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纪录片的整体把握、全篇的布局、文体的造型,包括对整个片子的主题思想、制作形式、风格特点的把握;二是片子的组织结构、内容构成,原始素材的表达次序和内在联系,也就是对片中相对独立的各个段落的把握。

一个完美的电视纪录片,并不是简单的镜头罗列,而是要通过镜头的巧妙组接,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及其思想内涵。

做到一系列镜头相加的内涵超过各个镜头罗列的总和。

电视中的叙事必然表现为一种结构上的形态,而作品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叙事的感染力。

围绕中心多侧面地突出主题一般来说,相对于其他的电视节目单体结构即三段式形式,电视纪录片多采用多层面结构或错落交叉的复合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可观赏性,但也对片子的结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观众看起来清晰、顺畅,而且要层层递进、内容深邃。

平铺直叙、堆砌材料或一览无余的表述,是无法吸引观众的。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

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分析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某一特定主题作为核心的电视制作形式,具有时代性和文化传承的特点。

在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细节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乎到整个剧集的品质、展现效果和受众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从多个方面逐一分析电视专题片创作中的细节把握技巧。

一、选题方向细节把握电视专题片的选题方向是影响着整部剧集的方向、深度和宣传效果等多个方面的。

因此,选题方向的细节把握至关重要。

首先,选题方向要符合时代背景、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其次,要从选题方向上把握好情感撞击和思想启示两个方面,做到制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专题片来,这样才能让观众主动去关注、转发剧集。

二、内容策划细节把握内容策划是电视专题片创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全剧的灵魂所在。

在内容策划过程中,细节把握能够更好地体现制片人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准。

在处理内容上的细节把握方面,第一点是要注重这部专题片的主题鲜明,必须做到围绕主题来设计剧集。

第二点是要正确处理创意与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具有思考性,又紧贴现实,使得全剧呈现出思想性、震撼性、感染力和视觉效果。

第三点是要注意节目的流畅度,要注重各集之间的衔接,尽可能做到结合上一集的内容,引出本集的主题,使得剧集走向深入,观众在若隐若现中不断地收获。

三、拍摄过程细节把握拍摄过程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一个方面,因为这个过程中能直接影响制作质量。

在拍摄过程中,细节把握包括拍摄规划、摄影技巧和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

在拍摄规划方面,一定要做好创意导向和实际需求的衔接,注意场景的选择、特效的运用,挖掘故事线索等。

摄影技巧方面,也要注意区分不同场景的摄影风格,如仔细判断前景、中景、背景等要素,并注重制造画面的视觉冲突和增强情感色彩。

如果拍摄质量不可控的话,在后期制作道具费应该多余5000美元或等值订单的现金束缚在制作人员手中,以确保拍摄质量。

重点必须投资人、目标市场和大家认识到,创意是这个项目的关键要素。

探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

探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

李丽摘要: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又被称为电视纪录片,它是一种特别能体现电视特点的电视节目形式。

这种专题片的拍摄需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来把握片子的结构:比如要尊重客观的事实以保证片子的真实性;讲究拍摄过程中的抓拍与摆拍;注入情感精髓并加以艺术渲染等。

这样就会既不偏离事实又具有艺术美感。

关键词:真实记录多层结构艺术感染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传播已经不再拘泥于一种文字的形式,它已经逐步发展壮大为图书、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大众化的还属电视节目。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以其客观真实的特点、独特别致的拍摄技巧、具有创造性的编辑结构来营造丰厚的艺术感染力,因而颇受群众喜爱。

下面,我们就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方面来探讨其拍摄制作的艺术。

形式。

在选取画面和拍摄的过程中不拘泥,不受已有的构图法则的限制,竭尽全力地不加修饰。

它在拍摄中频繁采用运动摄影的方式来创造具体画面与广阔空间相联系的氛围。

在各种各样的戏剧性内容的表现上,纪实性专题片也以其自然流畅、具有客观真实性为主要特色。

事发现场的群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法用专业的水平来苛求照片和画面的质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取重中之重来保证画面的真实可信。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手机视频走上大众银幕的缘由。

2 摄影途径客观在保证纪实性专题片的真实性时,除了要做到拍摄内容的真实无误,还要保证摄影途径的客观真实。

这就取决于设备的能力和摄影技术的进步。

一百多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把它推向更加便捷和更加理想的程度。

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够再现人眼所见到的程度。

目前这种“仿生”革命的结果成功地给我们带来了极为广阔的领域。

在当前的数码条件下,能够控制的感光度设置一高再高,大幅画、高像素以及RAM格式通过后期技术的宽容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就算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拍摄图景,也可以带来如同白昼一样的极好效果,画面清晰、色彩逼真,这使超越肉眼所能及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章、纪实性电视专题片

第二章、纪实性电视专题片

4、挑拍:挑选最佳时机和挑选最有丰富内涵的镜头进行拍 摄。 《远在北京的家》 5、等拍:即耐心等待最佳时机进行拍摄。纪实性电视专题 片不能摆拍,也不能由编导对被摄者的生活进行设计,常 常是蹲守出来的,这其中主要是等拍,等待被拍对象生活 中发生不同寻常的事和不同寻常的举动。 《幼儿园》 6、抢拍:摄像师十分敏感地抢拍下偶尔发生或出乎意外发 生的情景。这就要求摄像机时刻处于开机状态,摄像师要 敏锐,眼观八路,耳听四方。 《望长城》
二、客观拍摄: 客观拍摄,就是隐匿主体视角,避免主观介入和拍摄 对象的表演意识,以保证叙事的真实性的拍摄方法。 主要表现为:“跟、隐、偷”拍和“挑、等、抢”拍。
1、跟拍:遇到要表现的生活过程,就需要长镜头跟拍,所 谓“跟随,跟随,再跟随”。摄像机需要不停地移动,操 作者的站位不时的变化,而且摄像师要有一种对事件发展 趋势的预知意识,边跟拍边要考虑下一步的机位变化,以 便从不同角度不间断地拍摄下某一生活事件过程。《望长 城》 2、隐拍:为了避免被摄对象对摄像机的“陌生感”所造成 的不安或表演意识,摄像者与对象长期生活在一起,与对 象非常熟悉,并建立信任关系,以致拍摄时对象没有感到 不自在,甚至不感到摄像机的存在。 《藏北人家》 3、偷拍:拍摄者不告知被摄者,并在不被被摄者发现的位 置,或将摄像机隐匿不让被摄者发现,暗中拍摄。《每周 质量报告》
三、同期声
同期声即纪实音响,是指记录现场视频信号时同步记 录的音频信号,包括画面上出现和为出现的人物语言、动 作声响和环境音响。
同期声的作用: 1、介绍环境 2、刻画人物 3、表达情感
《的作用: 1、再现过去。 2、展示内心。被摄人物类型活动,常常是通过他们 的口表达出来的,“言为心声”。
第三节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误区与发展趋势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指以真实事件、人物或者现象为素材所制作的影像作品,通常用来记录、展示、介绍或分析某一特定主题,是一种以纪实手法记录事实的电视节目。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涉及内容选题、采访、拍摄、编辑等多个环节,而影片结构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影片的表现形式、叙事风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来探讨其特点和创作技巧。

一、纪录片的结构类型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纪录片结构,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采取线性叙事的形式,将故事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展开,以呈现事实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线性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表达事件的发展轨迹,引导观众理解事件的发展和进程,增强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 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另一种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它与线性结构相反,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采取跳跃式叙述、回溯叙述等手法,以突出特定主题或者观点,强调情感、视角或者想法。

非线性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抓住关键点,突出重点,有利于创意表达和情感渲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3.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指将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引发观众对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对比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以对比的手法凸显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性,增强叙事的震撼力和对比力。

二、纪录片结构的特点1. 故事性纪录片结构在叙事上和传统电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结尾等元素,它也追求着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有着明确的叙事目的和发展轨迹。

而且,纪录片结构在叙事层面上,通常会有一个主线故事,以及一些次要故事来衬托和辅助主线故事,以形成更为完整和立体的叙事结构。

2. 多元化纪录片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采取线性、非线性、对比等多种结构形式,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创新结构形式,比如悬念式结构、环状结构等。

这种多元化的结构形式,为纪录片的叙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丰富叙事形式和叙事方式,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记录事实、展现事物为主要目的的电视节目形式。

由于其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拍摄和制作两个方面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进行研究。

一、拍摄1.选题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选题应具有时代性、热点性、亲近性和创新性。

选题应紧扣社会热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以及解决社会问题。

2.策划策划应根据选题,确定拍摄方案,包括拍摄角度、位置、画面、人物等要素。

同时,应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和时间表,并进行逐步细化和调整。

3.摄影摄影是拍摄的核心和关键环节。

摄影师要准确掌握拍摄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拍摄方案,采用恰当的光线、角度和构图等手法,将画面拍摄出最佳效果。

4.音频音频是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音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对声音的表现力和质量。

应该选用高品质的话筒记录音频、音频中性化、低噪音的录音棚等。

二、制作1.编辑编辑是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剪辑人员要根据拍摄素材,通过调整节奏、添加音乐等手段,将拍摄到的素材优美地剪接在一起,让观众看到完整的故事。

2.后期制作包括色彩校正、音效处理、文字和制作字幕、加入特效和动画等。

要完成优秀的制作,必须精通相关技术,准确处理素材,达到最佳影音效果。

3.导演和制作人员导演和制作人员对制作起到巨大的作用。

他们要全面负责制片的质量和效益,督促各环节按时按质完成工作,同时协调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4.宣传与推广宣传与推广是一部电视节目推向市场,获得收视量的重要环节。

制作人员应该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宣传,如电视广告、海报、新闻稿、社交网站、口碑传播等。

总之,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是一个艰苦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只有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制作人员,才能成功地创作出精良的纪实电视专题片。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析

引言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愈发重视起来,纪录片文化产业更是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该文化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形式便是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但创作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极具艰难性,而拍摄完成后的后期制作更需要高超的技巧与手法,才能使呈现出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更具真实性与艺术性。

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拍摄技巧与制作方法值得深究。

一、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发展的现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主要题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其内容不具有虚假编排性,而是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主要是借助相应的拍摄技巧与后期制作来对作品加以润色,让观众观看过程能引起内在情感共鸣的一种电视专题片。

就当前发展现状来看,纪实性专题纪录片已然走向成熟阶段,且专题种类丰富多样,优秀的纪实性专题作品更是相继出世。

但总的来说,较之国外,我国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尤其是在拍摄技巧与后期制作上仍有待完善。

我国纪实性片子大都是以叙事、展现情境的方式来为观众展现出真实的社会、人生百态。

但若想达到真实揭露事件发生的过程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拍摄技巧,如何剪切细节镜头、片子风格如何呈现等等,都有赖于高超的拍摄制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呈现纪实片的核心思想。

而如何做好这一点,显然是我国发展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所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拍摄的技巧(一)结构统筹一部优秀的纪实性作品需要好的电视专题片结构作为基础,才能让故事主题更为完整、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出来,并激起观众内心的波动之感,使其体悟到美的享受。

因此,在正式拍摄片子之前,势必要对电视专题片结构进行统筹规划。

准确把握好片子主题条理与内在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事件叙述过程,使片子的各个环节都能紧密相连。

此外,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形式主要是采用复合拍摄结构为主,循序渐进地显现专题片的主旨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并在其内心塑造起丰满的情感,使观众与纪录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电视专题片结构的基本要求

电视专题片结构的基本要求

电视专题片结构的基本要求
电视专题片结构的基本要求包括完整性、新颖性、科学性和一致性。

首先,电视专题片的结构要完整,各个段落要紧凑连贯,遵循“以视为主,以听为辅”的原则,协调好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个要素的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突出主题这一目标。

其次,电视专题片的结构要有新颖性,不能过于呆板或陈旧,要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热点和时代特征。

第三,电视专题片的结构要有科学性,符合逻辑规律和认知规律,有利于观众理解和接受。

最后,电视专题片的结构要保持一致性,即画面、同期声、字幕、解说词等要素的风格和语调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矛盾和混乱。

在制作电视专题片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要求,确保制作出的专题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科学合理且易于理解。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及制作研究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真实事件、真实人物为主题的电视节目,通过真实的纪录、真实的镜头,向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制作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

一、前期策划在拍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之前,制作团队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策划工作。

首先要确定拍摄的主题和内容,明确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故事和情感。

其次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采访,了解拍摄对象的背景、经历和故事,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和角度。

还需要做好拍摄地点的考察和选择,确保能够为观众呈现一个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感的画面。

前期策划工作的充分准备,是确保整个拍摄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二、拍摄过程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过程需要制作团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拍摄现场,团队成员需要紧密合作,确保能够捕捉到真实的场景和情感。

拍摄人员需要随时准备记录下重要的瞬间和细节,保证镜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与被拍摄对象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要能够让被拍摄对象放下戒备,自然地展现真实的自己。

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制作团队需要灵活应对,保证拍摄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后期制作在拍摄结束后,制作团队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工作。

首先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筛选,选取出最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素材。

然后进行剪辑和配音,构建一个生动、流畅的叙事结构。

同时还需要添加音乐、特效等元素,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后期制作工作需要制作团队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审美能力,能够充分展现拍摄素材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四、观众体验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观众的观看体验。

一部优秀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观众在观看完整个片子之后,应该能够对片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深刻的印象,有所收获和启发。

制作团队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观众的阅读需求,尽量将制作团队的情感与观众的情感进行连接,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被深深地打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如何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又叫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很能体现电视特点的节目形式。

这种节目形式一出现,就以其特有的纪实性、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更成为众多电视人探索创新电视表现手法的首选。

一个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特点和风格,起步于编导对所拍摄对象和内容的筛选,最终形成于片子的后期编辑阶段;而在后期编辑的诸多要素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片子的结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加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以无可争辩的真实性感染、激励、启迪观众。

在前期拍摄时,长镜头和同期声的大量运用,使得几乎所有的节目编导在拍摄纪录片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加大素材的拍摄量,以便在后期编辑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因素材不足导致二次拍摄。

所以每当前期拍摄完成后,留给后期编辑的是一大堆的原始素材。

这时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条片子怎么编?素材如何取舍?这就我们常说的纪录片的结构把握问题。

纪录片的结构是指镜头如何编排、段落如何组合、如何进行叙述等表现状态。

纪录片结构把握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纪录片的整体把握、全篇的布局、文体的造型,包括对整个片子的主题思想、制作形式、风格特点的把握;二是片子的组织结构、内容构成,原始素材的表达次序和内在联系,也就是对片中相对独立的各个段落的把握。

一个完美的电视纪录片,并不是简单的镜头罗列,而是要通过镜头的巧妙组接,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及其思想内涵。

做到一系列镜头相加的内涵超过各个镜头罗列的总和。

电视中的叙事必然表现为一种结构上的形态,而作品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叙事的感染力。

围绕中心多侧面地突出主题
一般来说,相对于其他的电视节目单体结构即三段式形式,电视纪录片多采用多层面结构或错落交叉的复合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可观赏性,但也对片子的结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观众看起来清晰、顺畅,而且要层层递进、内容深邃。

平铺直叙、堆砌材料或一览无余的表述,是无法吸引观众
的。

这就要创造性地组织素材,用独到的声画语言结构来表述主题,才能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古人云“文无定法”,是指写文章应该不拘一格。

文章如此,纪录片也是如此。

人们常说电视节目包含两种语言:画面语言和解说语言。

解说是自然语言,用以叙述事实;而画面则是现实的直接表现。

声画既可以同步叙述同一中心内容;也可以各自独立,分述不同的表现内容。

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音乐)和画面的不同形式的组合,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的创作空间。

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结构方式一般有:以注重情感因素,艺术性地把握结构任何艺术品,都是创作者美学趣味、风格爱好、思维方式以及技巧掌握同表现内容、立意相感应而产生的融合物。

从这个意义上看,纪录片结构形式最能反映创作者的审美趣味。

所谓结构,首先要把故事讲清楚,但这仅仅是第一个层面。

好的结构形式还应该让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进一步产生理性的思考。

这就提出了结构中必须考虑的另—个问题──情感因素。

情感是艺术形象的原始基础,它在纪录片中具有动力作用。

现在,纪录片大多为多层的开放式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生活不是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而是不断涌现的一朵朵浪花,—些打动人的段落的连缀。

纪录片情感结构往往就是在对生活自身所迸发的情感因素的开掘中,使观众产生共鸣。

有一部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就是因出色的情感表现而著称。

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它记录了农民王福祥和老伴在自家地里摘菜的情景。

菜园离家不过百米的小路,但由于长镜头的运用,却似老两口洒满深情的漫长之路。

他们一前一后地走着,只是过小桥时,老头才停下来搀扶老伴一把,然后仍然是一前一后地走着。

几十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尽管走路时隔着一段距离,但是通过过桥时的搀扶和走路时偶尔的回头一瞥,生动真实地表达了两颗心的相互依存。

纪录片表现情感的结构方式比较复杂,它活跃在纪录片制作的诸多因素中,如节奏的急缓、镜头组合的快慢、时空的变幻、特技的运用等,都会对情感结构形式和效果发生作用。

这就要求创作者善于捕捉依附在形象之中的情感语言,包括画面、音乐、音响、解说词等,调动寓意、隐喻、象征等各种表达方式,将—种情感的力量传达给观众,形成一种审美愉悦。

常见的纪录片结构可分为线形结构与板块结构两大类,线形结构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和多线结构三大类,而根据线索交叉与否又派生出双线平行结构、双线交叉结构和网状结构。

线形结构线形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条或几条线索贯穿整部片子始终,一条线索即为单线结构,两条线索则为双线结构。

首先,线索可以是时间轴线,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全片,如山东省精品工程获奖纪录片《王梁纪事》,讲述了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一个村庄靠种植双孢菇致富的故事,这部片子就从农民买种子一直跟踪拍摄到销售完毕,前后七八个月的时间里包含了农民在致富路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

其次,线形结构也可以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为轴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来安排材料的层次。

以《话说长江》为例,在这部片子中,贯穿始终的元素是长江,长江在此成了一条天然的、完美的中心线,使创作者能够以很清晰的思路来拍摄和整理沿线的山川地理、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等素材,详尽而生动地描绘生活在长江沿线的中国人的风貌;以抽象意念为轴线的片子可以菏泽电视台的《边区寻源》为例,该片也是山东省精品工程的获奖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通过这一主线串联起来,而这些事例又一再地强化了主题,通过这些事例,给观众揭开了晋冀鲁豫边区既没山高又无水险,为什么革命力量却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真谛。

板块结构所谓板块结构,就是按照人物、时间、地域或主题的不同,将不同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的一种结构形式。

板块结构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一些纪录片,尤其是那些依据文理逻辑展开的纪录片,其本质上属于人们所俗称的专题片,这类片子大多主题先行,所选素材只是论证这一主题的工具,这样,素材和素材之间就缺少内在的逻辑性,如果再找不出合理的外部线索,就只能寻找其他结构方式了。

于是,板块式结构应运而生。

在纪录片创作中,采用板块结构讲述故事,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将几大内容相对独立的板块并列组织在一起,来说明和印证这一主题。

这种叙
事结构以拍摄者独特的感受为依据,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虽然片中各板块之间也并非毫无联系,但因为都不是事物的一种内在联系,所以,各板块之间可以不受严格的逻辑要求的限制。

在运用这一叙事结构的纪录片中,《沙与海》比较成功而且给人印象深刻,片子拍摄了两户人家,一户是生活在沙漠里的牧民,另一户是生活在海岛上的渔民,两户人家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而创作者却根据自己的意图把他们排列在了一起,从而深化了作品要展现的人的生存意识和抗争精神这一主题。

《幼儿园》也是采用板块结构的成功范例,整部片子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全是儿童们在幼儿园的一个个生活片断,再辅之以不时出现的访谈,但就是这些看似毫无瓜葛的片断,经过编导的精心组合,将要揭示的主题,也就是片首打出的字幕“也许,他们是我们的孩子;也许,他们是我们自己”深入人心。

全方位统筹优化片子的结构
在统筹学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全方位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科学地优化事物的结构。

人们常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指各部分之间特定的组合方式扩大了整体效果。

纪录片结构尤其需要从整体出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从画面到解说,从音乐到音响,从字幕到特技,只有全盘考虑了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把握住整体效果。

这里要注意的是,片子各种元素的风格安排要无条件地服从片子的整体要求,在和主题发生矛盾时,要果断地舍弃。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辛辛苦苦拍回来的镜头,不忍心弃置不用,而加在一条风格完全不同的片子里后,反而影响了整条片子的效果。

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所以要求编导具有高水准的整体观和审美水平。

总之,一条片子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编导对结构的把握。

电视手法的探求,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劳动。

优秀的编导不仅不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愿踩着自己的脚印走。

只有创造性地、艺术性地、全方位地把握纪录片的结构,才能使片子的主题涵义得以加深,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电视纪录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