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合集下载

7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7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三、深度解读条款,明确联系
1、讲述:在法律中,还有一种行为叫“违法行为”,是指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本法中提到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有什么联系呢?
2、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预设:
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
1、未成年人犯罪困扰全球各国及地区。在其他国家,一些青少年学生精神颓废,暴力冲突事件不断,甚至发生学生校园枪杀事件。各国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出示:
美国、德国、英国:社区干预青少年犯罪;
日本:微罪处分制度;
在中国,我们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出示法律条款,学生自由读,思考讨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反社会规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前者,涉及的是道德问题;后者,涉及的是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本法隶属于社会法法系,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本法中的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

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

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

1-2-19 使用招标文件没有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的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 评标标准和方法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投标人的内容, 七十九条、《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 评标无效,应当依法重新进行评标或者重新进行招标,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1-2-20 妨碍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且影响评标结果的 标投标办法》第五十四条、《工程建设 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第五十七条
1-2-27 不履行与中标人订立的合同的
1-3-01 1-3-02
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 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 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 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 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 担赔偿责任。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 七十九条、《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 评标无效,应当依法重新进行评标或者重新进行招标,有关行政监督部门 标投标办法》第五十四条、《工程建设 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第五十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招标无效。 》第五十条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招标无效。 》第五十条
1-2-23 应当发布招标公告而不发布的
1-2-24 未经批准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
1-2-25
不符合规定条件或虽符合条件而未经批准,擅自进 《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第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根据情节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 行邀请招标或不招标的 五十五条 节严重的,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罪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不良行为概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案例分析•总结与建议01引言主题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和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预防违法犯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帮助青少年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不良行为概述不良行为是指违反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损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

不良行为可能源于个人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不良行为的定义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盗窃、欺诈行为:如偷窃、骗取他人财物等;恶意传播谣言、诽谤他人等;吸毒、酗酒等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

侵犯他人隐私、名誉权等;暴力行为:如打人、伤害他人等;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损、社会信誉降低,甚至面临法律制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可能破坏家庭和睦、影响子女成长和教育;可能危害社会稳定、扰乱公共秩序,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03不良行为的影响020103杜绝不良行为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了解法律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规定。

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做有损法律形象的事情。

维护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管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不良行为,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行为约束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自我反思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勤俭节约,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等。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1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儿子(女儿);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我是消费者;在旅游景区,我是游客;在路上,我是行人;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是一名普通成员……材料说明了(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③我们与很多人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④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一个“结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八年级学生林凌晒出了自己今年的暑假作业倒敬老院为老奶奶整理房间、和小伙伴到公园捡拾游客扔下的垃圾、参加法律义务宣传活动……你对这份作业的正确看法是()①耽误时间,影响学习②热心社会公益,养成亲社会行为③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④有利于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服务社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个由“居委会十中学生”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提高居民的防诈骗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中学生参与社区反诈骗宣传活动()①有利于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②能够影响他人,共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③能够杜绝社区居民遭遇电信网络诈骗④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2023年的清明节假期各地网络扫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92%,网络祭扫有利于强化安全管理,严防拥堵踩踏等事故发生,实现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

以上材料说明()①互联网推动了社会进步②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③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④互联网有利于扩大政府的行政权A.②③B.①④C,①② D.③④5 .随着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的持续火热,个人求助性质的网络募捐信息不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

在越来越多确实需要帮助的人选择网络募捐的同时,骗捐、诈捐等一些负面事件也屡遭曝光。

要避免众筹成“众愁”,需要()①网民树立诚信意识、法治意识,自觉维护网络众筹秩序②政府限制网民使用网络,依法营造良好网络环境③政府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既要保障自由也要维护秩序④网民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拒绝认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是专门为中央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搭建的网上群众工作平台。

最新法制教育课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PPT

最新法制教育课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课件PPT
小魏的行为是犯罪
案例2:
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挤在两个座位 上,起哄、打闹、吹口哨,并模仿影片中的音乐和对 话大声哼唱、喊叫。周围观众和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 阻,他们就是不听。为了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影院工 作人员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民警赶来后将这三个人带 走。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 予李某等三人“警告”处罚。

案例分析
某 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 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 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 的钱,再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 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 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 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 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 受到了刑罚处罚。
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有可能 发展为违法犯罪。那什么是违法犯罪?
违 法
犯 罪
违法行为: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 律所禁止的行为。分为一般违法 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 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社会危害性;
案例1:
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初三,小顾读初一。一 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 长而去。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 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王不在家,就在外面 砸门吵闹一阵。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 ,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的头,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 ,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 到校门口等候,当顾放学刚走校门,上去对准顾就是一刀。 顾经抢救虽脱离危险,但颅骨骨折,构成九级伤残。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1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1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 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 讲解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学生早退, 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 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1.出示主题: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 据统计, 在我国, 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 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 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 并加以区别。

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 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 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

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 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三、师生互动交流1.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 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 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1)旷课, 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 故意损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10)吸烟、酗酒4.轻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训练习题一、基础题1、“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警示我们()①可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②要学会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③勿以恶小而为之④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如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A.合理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D.犯罪行为3、三国时期,X备在去世前嘱咐自己的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

今天,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启示是()A.一般某某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B.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耍重视防微杜渐C.只要有了一般某某行为,就一定发展为犯罪D.有一般某某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学生吸烟率达到了6.4%,每10个初中男生就有1人吸烟.而吸烟的同学都认为这是小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①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②小错一定会转变为大错③许多某某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④不良行为与某某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综合题5、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④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从小偷针,到大偷金”,“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这些古语启示我们()①一般某某行为必然发展为犯罪②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③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沾染不良行为发展到某某犯罪④一般某某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7、以下行为中属于严重某某行为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是()A.王某时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他人B.李某制作并传播网络病毒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C.学生赵某闯红灯引起交通事故而向交警谎报了家长的某某D.某照相馆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挂于店面橱窗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说课稿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1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行为,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常识,但对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含义和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

2.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特点。

2.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相关场景,亲身体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分组让学生分析案例,了解这些行为的特点。

3.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4.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相关场景,亲身体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认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 3在不触.不违犯良良反了行行社《为为会中是和规华社严范人会重上民危不_害共_良_和性_行没国____为___有___都___相___区是,__对__别违只_的_较反是_行__小存为__》_在,_社;__有__严会__些__重_规_不的_不程_良范行_良度_行为的行为上,差为已二别是经者。
• 2、如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 )B
• A.合理行为 • B.不良行为 • C.严重不良行为 • D.犯罪行为
• A.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错误,不必大惊小 怪
• B.面对错误,我们只能听之任之 • C.过则勿惮改,我们应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 D.人犯了错改了就行,不必在意是否再犯
答案解析
• 【解析】犯错在所难免,贵在态度。A、B、D三项是三 种消极的做法,“正视”与“改正”才是正确的态度。 故选C。
知识结构
典例精析
• 例1、(2017浙江绍兴中考)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 )
• 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 • ②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 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维护身体健康 • ④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 3、了解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 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 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 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 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____不__-良--开习始气的。
• 2.《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预___防__未___成__年_》人中犯列举罪了法未成年人
• 答案:C
课后训练
•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烟 草调查报告显示,初中学生吸烟率达到了6.4%,每10 个初中男生就有1人吸烟.而吸烟的同学都认为这是小 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2分,共36分)1.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三人组顺利进入太空,与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成功会师,同时神舟十六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小治在电视里看到这则新闻时,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这说明(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③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在我国,雷锋精神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为我们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和行为榜样。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③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④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十一假期,小赣准备去长沙旅游,于是他提前在网上订购了车票,并根据网上的信息做了一些旅游攻略。

他还在网上认识了一名长沙的网友,网友给他介绍了当地的美食、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信息。

小赣的长沙之行非常顺利。

这说明( )A.网络可以解决任何问题B.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网络信息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D.网上的信息都是真实的4.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对话、撰写、翻译等任务。

这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学术造假、数据泄露等风险。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PPT

2024/2/28
6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
第二章节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Prevention of minor crime theme class meeting
2 违法和犯罪的关联?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第单三击十四此条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纠 集 他 人•结 伙三滋级事 , 扰 乱 治 安
1 犯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在 我 们 身 边 ,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的 实 例 并 不 少 见 。
• 三级
• 海 南 “ 龙 虎•帮 ”四犯级罪 团 伙 中 有 2 名 成 员 未 满 1 8 周 岁 ! • 五级
• 年龄不大的孩子,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2024/2/28
16
5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两者的区别?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不良行为”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 音像制品、读物等;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01
厌 学 , 滋• 生五不级良 行 为 。
02
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 良行为。
03
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 良行为。
04
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 展不良行为 。
2024/2/28
19
5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两者的区别?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判断题)1-100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违法行为就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行为。

(_______)2.法律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

3.青少年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4.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人民检察院等。

5.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违法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6.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7.只有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会给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损失。

()8.网络无限,自由无限。

网络交往不受任何限制,不必遵守道德和法律。

(____)9.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0.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11.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2.知法守法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13.违反宪法义务的行为都是刑事违法行为。

(____)14.习惯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使我们终身受益。

15.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7.八年级学生小于说:“是否以礼待人只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关系不大,更与国家和社会无关”。

(____)18.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19.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0.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为了避免网络的弊端,中学生不要上网,离网络越远越好。

(____)21.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____)22.周五放学回家,中学生小刚看到歹徒正在对自己的同学索要钱财,他想到了道德与法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偷偷地记下歹徒的体貌特征,然后拨打110报警…判断:理由: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2---拒绝诱惑 克制冲动)

11-2---拒绝诱惑 克制冲动)

(只要合情合理、言之有据即可)
不住物质和利益的诱惑,把自己的手伸向他人的财产, 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就已经不知不觉中违法了法律 法规。
值观,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要沦为诱惑的“奴隶”,
面对诱惑,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要沦为诱惑的“奴隶”, 更不能为了追逐诱惑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好奇,碰到新鲜的事物总 想一探究竟,而且喜欢亲自去试一试。 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如果缺乏辨别力和自控 力,完全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因一念之差而酿 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要有辨别力和自控力, 不能完全受好奇心的驱使,以免因一念之差而酿成 不可挽回的悲剧。
拒绝诱惑 克制冲动
知识回顾
1、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联系 联系;(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 为,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2)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 ,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区别: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有不良行为 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不良行为 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1)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2)不良行为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 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3、如何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我们 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 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胜他人的无礼。 3.学会凡事三思而后行,用理智来引导自己的情绪, 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做一个智慧的少年。
每一次克制自己,都意味着 比以前更强大。

预防犯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

预防犯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
导入情境 两种不同情况的“高空抛物”
案例1:某小区5楼居民孙某将一盆污水泼下楼,正好泼在罗女士身 上。罗女士浑身湿透、气愤不已。
案例2:某青年张某,从28楼向窗外抛掷了一块废旧瓷砖,恰好砸 中楼下袁女士,致其头部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律链接:法律对不同“高空抛物”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 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 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 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 从建筑物或者其他 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处或者单处罚金。
阅读拓展 “未成年”岂能成为校园霸凌者的“保护伞”?
2022年11月,河南鹤壁,一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16岁女儿惨遭校园 霸凌、长期威胁,施暴者手段极其残忍,甚至与他人视频通话炫耀,被 霸凌女生已经到了精神失常的地步。这起校园霸凌案件,耸人听闻,施 暴者“报警也没用”“我们都没成年”的狂言更是触目惊心。
【重点解析】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
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难点释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发展而来。释义: 法律是公平的,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 会放过一个违法的人。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惩处。
③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构筑保护防线等。 ④未成年人:树立法治意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谨慎交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远离违法犯罪等。 [我提问题] [师生作答]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犯罪,有多远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犯罪,有多远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犯罪,有多远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49期“为什么要把抽烟、喝酒划为不良行为?”原因是孩子会因为这样的行为结识不良的人,进入不良的圈子。

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严重犯罪行为人的成长轨迹:“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严重犯罪。

日前,在一次针对“日租房”的突击检查中,民警竟然发现了两名偷偷“开房”的未成年人。

令人惊讶的是,男孩17岁,女孩只有12岁。

一起强奸案,被告人和受害人都是未成年办理此案的海淀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郑艳介绍,17岁青年小风(化名)和12岁女孩小玉(化名)相识于北京五棵松的一家酒吧。

小风因为有过两次盗窃的劣迹,早早辍学出来“混社会”。

小玉虽然在北京一所不错的中学里读初中,可是也因为打人、男女关系等问题多次被学校要求转学。

酒吧相识后,两个人逐渐发展成为男女朋友。

案发当日,小玉和家里人闹矛盾离家出走,小风则对父亲谎称朋友住院需要帮忙。

就这样,两名未成年人一夜未归,在违规“日租房”中第一次发生了关系。

他们没想到,当晚被警方撞破。

尽管小玉是自愿的,但是刑法第236条有规定,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的,以强奸罪论处,且从重处罚。

考虑到具体案情,小风最终被从轻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小玉则转去了专门学校念书。

案件审理过程中,郑艳震惊地发现,这并非小玉的“第一次”。

在小风之前,小玉曾和另外一名未成年人发生过关系。

但小玉称,那次她是被强迫的。

目前案件线索已经移交警方处理。

轨迹:“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严重犯罪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社工于晓涵,曾深入参与到对小风和小玉的帮教、救助工作。

根据于晓涵掌握的情况,这些偏常少年有类似成人化的社交圈,常由成年“大哥”带领,出入固定的酒吧、夜店、KTV、网吧、台球厅,甚至日租房进行消费,并将“入圈”看成是身份的象征。

“小玉常跟我提起她认识某人,她和小风都是圈子里的人。

这是一种炫耀,她希望让我觉得她很厉害,这是他们认同的‘文化’。

”于晓涵说。

“混圈子”、出入酒吧、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典型的“不良行为”一次又一次发生在小风和小玉的身上,从而导致小风从第一次盗窃受到行政处罚、到再一次盗窃的轻微刑事犯罪被“附条件不起诉”,最终演变成强奸罪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预防犯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 对比下面两种行为, 我们可以看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是( A )
行为一: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伤害的,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 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 殴打他人, 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 行为。
A. 严重社会危害性
B. 触犯刑法
C.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D.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逮捕决定。 曹广晶这一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D )
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罚处罚性
C. 行政违法性
D. 严重社会危害性
2. 图示有利于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图表示正确的是 ( D )
A.
B.
C.
D.
3. 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A )
选项
案例
A 聂某因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
6. 为提高学生法律素养, 强化守法的观念, 展现当代校园法 律新风貌, 某班开展 “刑事模拟法庭” 活动。 下列案例可 以作为庭审使用的是 ( D ) A. 李某闯红灯被抓拍系统拍照并曝光在电子屏上, 李某到法 院请求维权 B. 赖某以发包单位未结清工程款为由, 拖欠农民工工资, 被 农民工起诉至法院 C. 陈某深夜观看足球赛, 大呼小叫, 严重扰民, 不听劝阻, 被民警带走 D. 黄某拍摄军港包含绝密、 机密等级的照片卖给境外人员, 获利 4 万余元
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1) 自身道德水平不高, 法治观念淡薄。 (2) 交友不慎。 (3) 家庭、 学校等没尽到保护的责任。 (4) 社会上存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等。 (注 意: 做题时需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3. 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1) 罚款与罚金造成的经济结果是一样的, 被罚的人都要 交纳一定数额的钱。 (2) 但是其性质恶劣程度不同。 罚款承担的是一种行政责 任, 而罚金承担的是一种刑事责任。也就是说, 被处罚金 的人比被处罚款的人犯法的程度严重得多。 罚款是行政处 罚手段之一, 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单 位给予的行政处罚。罚金是刑罚附加刑之一,是刑罚处罚的 一种方式, 其适用对象是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和犯罪法人。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行为问题,以及这些行为问题的性质和危害。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预防和纠正这些行为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面对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时,容易迷失方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意识。

3.提高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让学生参与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它们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行为问题,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体系化构建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体系化构建

2024年3月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Mar.,2024 第37卷 第1期 JournalofShanxiPoliticsandLawInstituteforAdministrators Vol.37 No.1【刑事法学论坛】收稿日期:2024-01-13作者简介:王 顺(1995-),男,安徽池州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研究方向:少年司法、未成年人检察。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体系化构建王 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上海201801)〔摘 要〕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屡见报端,社会公众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司法处遇问题日益关注。

为回应现实司法需求,《刑法修正案(十一)》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衔接,形成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的三级干预机制。

从未检工作看,上述分级干预机制难以满足司法实践需要,应在设置分级处遇指导机构和辅以配套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等级,推动建立以家庭教育为根本、以保护处分与专门教育为主轴、以刑事处遇为后盾的阶梯式教育矫治体系。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处遇;配套保障;未检工作〔中图分类号〕DF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00(2024)01-0062-06 一、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运行现状(一)立法现状“罪错未成年人”这一概念并非立法上的正式用语,其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源于201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该份文件提出要“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

而后,作为解决未成年人罪错行为教育矫治问题的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要点中,主要关注点即罪错行为的早期干预和预防处遇,并依据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程度不同,将罪错行为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 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 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
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定哪
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
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 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
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它是除《未 成年人保护法》外又一部专门保 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重拳出击
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 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
调重点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
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
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情况。
如何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
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又有着什么联系?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者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 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
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分析小高、小赵各种行为的性质,探讨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1、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联系 联系;(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只是 存在程度上的差别。 (2)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 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区别: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有不良行为已经触犯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 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1)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2)不良行为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 罪仅有一步之遥。
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 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 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 良行为。
罪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 误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 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 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用 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
预防违法犯罪。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括号内) 1.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B ) A.合理行为 B.不良行为 C.严重不良行为 D.犯罪行为 2.三国时期,刘备在去世前嘱咐自己的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 ,我们能够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B ) A.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区别 B.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要重视防微杜渐 C.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发展为犯罪 D.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
3. 《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校15岁学生林某,结识几个游手好闲的 "朋友 "后,变
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后因盗窃财物被公
安机关拘留。至此李某仍不思悔改,又因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林某被人民法 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林某的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①盗窃财物是一般违法行为;②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是犯 罪行为。
(2)林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要预防违法犯罪, 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③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要 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加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