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有没有毒,胡蜂在家里筑巢怎么办
胡蜂有没有毒,胡蜂在家里筑巢怎么办回答胡蜂有毒。
胡蜂是有毒昆虫,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在遇到不友善的干扰时便会群起而攻。
被蛰处立即会出现剧烈疼痛,几分钟后被蛰处开始红肿、瘙痒并逐渐向四周蔓延,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被胡蜂蛰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远离马蜂巢穴,事实上胡蜂几乎都是在蜂巢受到侵犯或让马蜂感到威胁时才会蛰人。
一、胡蜂有没有毒1、胡蜂有毒。
胡蜂属于有毒昆虫,它的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在遇到干扰时便就会群起而攻。
毒液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毒液本身的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等作用会损害心肌、肾小管和肾小球,第二是毒液中富含的透明质酸酶、磷脂酶等过敏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2、被胡蜂蛰了之后被蛰处会马上出现剧烈的疼痛,几分钟后被蛰处就会开始出现红肿、瘙痒并逐渐向四周蔓延,严重时可能还会出现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因为它的毒液中富含的蜂毒肽、胺类等物质会损害人体器官和组织,同时毒液中还含有透明质酸酶、磷脂酶等会导致轻重不同的过敏反应。
3、被胡蜂蛰了首先一定要迅速远离马蜂巢穴,一般胡蜂都是在蜂巢受到侵犯或让马蜂感到威胁时才会蛰人,因此被胡蜂蛰后一定要迅速远离蜂巢并尽量用衣服保护头、颈及胸等重要部位。
二、胡蜂在家里筑巢怎么办1、自行处理(1)如果是小型马蜂的蜂窝一般可以自行处理,因为小型马蜂的毒性不是很强,可在做必要的防蛰措施后用长竹竿等工具将蜂窝捅落。
(2)然后在蜂窝位置喷洒一些风油精、驱蚊花露水等,否则蜂群就可能还会在原位置处重新筑巢。
2、找消防员(1)如果屋檐下有一个较大的马蜂窝,一定不能自己动手去处理,因为这种蜂巢里面可能会有上百只马蜂,一旦被蜇严重的就会导致人死亡。
(2)可以拨打119找消防员进行处理,一般会派2-3个消防员带上专业的工具进行驱赶,这样才不会出现伤人的情况。
3、用烟熏(1)如果家里有种植烤烟,可以使用烟叶子或旱烟秸秆包成一个小包,将头引燃,然后放在马蜂窝附近。
小学生防胡蜂安全教育(2篇)
第1篇一、引言胡蜂,又称黄蜂、马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身体结构特殊,毒刺可以注入毒液。
胡蜂的毒液对人类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一旦被叮咬,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胡蜂叮咬事故的发生,本文将对小学生进行防胡蜂安全教育。
二、胡蜂的危害1. 胡蜂的毒液中含有强烈的刺激性物质,一旦被叮咬,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2. 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胡蜂叮咬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甚至危及生命。
3. 胡蜂的毒液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伤口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感染。
4. 胡蜂对农作物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三、胡蜂的习性1. 胡蜂喜欢在阳光充足、温暖的环境中生活,常出现在农田、树林、草丛等地方。
2. 胡蜂具有攻击性,一旦感觉受到威胁,会立即发起攻击。
3. 胡蜂的繁殖能力较强,一只蜂巢可以繁殖出数千只胡蜂。
4. 胡蜂的蜂巢较大,一般位于树干、墙壁、屋顶等地方。
四、小学生防胡蜂安全教育1. 提高安全意识(1)教育小学生了解胡蜂的危害,提高他们对胡蜂叮咬事故的警惕性。
(2)教育小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环境,避免进入胡蜂活动频繁的区域。
2.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1)教育小学生遇到胡蜂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教育小学生遇到胡蜂攻击时,要迅速躲闪,避免被叮咬。
(3)教育小学生不要触摸胡蜂巢,以免引起攻击。
3. 学会预防措施(1)教育小学生不要在胡蜂活动频繁的地方玩耍,如农田、树林、草丛等。
(2)教育小学生遇到胡蜂时,要保持距离,不要招惹它们。
(3)教育小学生不要在胡蜂巢附近停留,以免引起攻击。
4. 掌握应急处理方法(1)教育小学生被胡蜂叮咬后,要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减轻疼痛。
(2)教育小学生被胡蜂叮咬后,如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就医。
(3)教育小学生遇到严重过敏反应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五、总结小学生防胡蜂安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预防胡蜂叮咬事故的重要措施。
胡蜂养殖的弊端及对策建议
胡蜂养殖的弊端及对策建议一、蜇伤人畜事件频发。
夏秋季节是胡蜂活动较多的季节,胡蜂多分布在野外植物茂盛的区域,但近年来由于养蜂业的发展,胡蜂养殖规模在短时间内增加了数倍,胡蜂养殖多是在村庄附近和林间放养,导致胡蜂离人畜的距离越来越近,胡蜂活跃度高,当胡蜂受到干扰,会对人畜发起攻击,常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造成人畜死亡事件,胡蜂养殖种群增加后,对人畜伤害事件也快速增加。
二、冲击蜜蜂养殖产业。
胡蜂具杂食性,采食花粉、花蜜及各种昆虫。
当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时候,胡蜂采食花粉和花蜜,对蜜蜂群的侵犯比较少,但是在夏末秋初外界蜜粉源缺乏时,胡蜂已经大量繁殖,且食大,对蜜蜂群的侵犯最多, 危害也最大,会捕食部分蜜蜂,甚至会直接攻击蜜蜂巢穴,抢食蜜蜂糖和幼崽。
使得蜜蜂种群受影响,冲击蜜蜂养殖产业。
XX乡目前养殖有滇南中蜂1300余箱,很容易受到胡蜂的影响,所以不介意引入胡蜂养殖。
三、影响生物多样多元。
胡蜂经过传入、定殖、潜伏、扩散、爆发,就会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影响本地生物多样性,目前缺乏养殖种群生态安全密度研究,即对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的适当养殖密度的研究。
四、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本地蜂种与胡蜂竞争时,通常是后者占优势,因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和协同进化作用下,本地蜂种的区域分化强烈、食性分化明显及繁殖习性独特等特点,使得其在与来自高竞争压力背景下的外来胡蜂竞争时,竞争能力和脆弱性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对策建议。
1、政府应鼓励有科研条件的养蜂企业和具有科研条件的农业院校加大对胡蜂养殖与居民点和农地间安全距离的研究、养殖种群生态安全密度研究,并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胡蜂的养殖中去。
2、考虑发展胡蜂养殖业的地方政府要权衡利弊,做好取舍工作,当蜜蜂养殖业发展已成规模时,不要引入胡蜂养殖。
3、已经开展胡蜂养殖的地方政府要安排好相关部门,对胡蜂的养殖规模做好调查研究,当发现胡蜂养殖已经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后,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不能让胡蜂养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发生。
胡蜂的习性、行为及防治!
胡蜂的习性、行为及防治!夏季,有的地方蜜源一个接着一个,如果抓住有利时机,管理好蜂群,蜂蜜将获得很大的收成。
可是随着夏季到来,蜜蜂的敌害也随之增多,胡蜂就是蜜蜂最可怕的敌害。
有的年份,山区和丘陵地区胡蜂危害蜂群可致使养蜂人员忙碌不堪。
胡蜂猖獗,蜂蜜失收,蜂群猛跨,这是养蜂人员最头疼的事。
为使养蜂人员度过夏季胡蜂危害蜂群的这一难关,本文收集了一些资料和亲身经历所积累的经验,对胡蜂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给养蜂者参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胡蜂种类很多,危害最大,群体数量最多的是大胡蜂和小胡蜂2种。
1大胡蜂又名土蝼蜂、金环胡蜂、马蜂等,群居生活,身长35~40mm,头部褐色,中胸背部黑色,足深褐色,上颚呈三角形,橙黄色,尾端处呈黑色,后半身有明显的金黄色环纹,灼灼双目闪露着恐怖的凶光。
该蜂常营巢在土洞里或树洞里。
中蜂抵御胡蜂能力较强,由于飞行速度快,能躲避胡蜂攻击,因此,一般胡蜂对中蜂没有毁灭性危害,而西方蜜蜂由于飞行速度缓慢而常受胡蜂的攻击,所以必须加强防范。
夏秋两季是胡蜂攻击蜜蜂的高峰期。
胡蜂常盘旋在蜂场上空或守候在蜂群巢门前,捕杀进出蜂箱的蜜蜂,将蜜蜂逮住后,吸食蜜囊中的蜜汁,随后将蜂尸带回巢穴饲喂幼虫,2只大胡蜂一天可杀死100多只蜜蜂,一箱意蜂3天之内就被大胡蜂杀死大半,剩下的蜜蜂只得弃巢飞逃。
大胡蜂的最大特点是结伴在巢门口、踏板上肆无忌惮地捕杀进出蜂箱的蜜蜂,有时竟破门而入在蜂箱内进行危害,而小胡蜂是在蜂箱前捕捉飞行中的蜜蜂,这就是大小胡蜂最大的区别。
当大胡蜂的侦查蜂找到养蜂场后,首先在蜂场上空盘旋几次,确定蜂场方向后,迅速返回巢穴,并在飞行途中留下一种特有的信息素,几分钟后就引来其它同伴,随后越来越多,穷凶极恶地对进出蜂箱的蜜蜂任意杀戮,致使蜂箱前蜂尸遍地,险象环生。
大胡蜂虽然凶残恐怖,但种群数量不多,蜂场附近2km范围内最多也只不过一二窝,有的地方也可能没有,人工扑打常能制住。
2小胡蜂又叫花蝼蜂、白脚蝼蜂、马蜂等。
胡蜂的危害与防治
胡蜂的危害与防治
胡蜂是一类营巢的社会性昆虫。
胡蜂(老百姓也叫马蜂、大黄蜂、虎头蜂)属杂食性昆虫,主要捕食其他昆虫,甚至还捕食异种胡蜂。
胡蜂在我国分布很广,有30余种。
它对蜜蜂的危害从盛夏到深秋,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胡蜂群已发展到了鼎盛,随着自然界的其它昆虫减少,就会出现成群的胡蜂围绕蜂场捕食蜜蜂的现象。
胡蜂危害蜜蜂的防除方法:
1、扑打法:每日早晚人员守卫在蜂场,发现来犯胡蜂立即用拍子打死。
此法在胡蜂危害初期,来犯胡蜂不多时效果明显。
2、诱杀法:使用小口大肚饮料瓶(容积1000ml以上的效果更好)灌入1/4~1/5的发酵蜜糖水挂在蜂场周围约1.5米高处,引诱胡蜂采食蜜糖时溺死在蜜糖水里。
3、捣毁巢穴法:捕捉来犯胡蜂,以细线拴住其腰部,另一头栓一片羽毛,放其归巢,从而跟踪寻找到胡蜂巢,晚上用火烧或投毒的办法将胡蜂全巢捣毁。
4、“毁巢灵”灭胡蜂法:将捕捉的胡蜂胸部背板敷涂上“毁巢灵”药物,再放其带药归巢,污染全巢,毒死同伙。
此法对营巢在人员不易到达地点的胡蜂巢最为有效。
蜜蜂的敌害——胡蜂
蜜蜂的敌害——胡蜂胡蜂的生活习性总的来说,胡蜂属于益虫,因它们捕食多种害虫。
防治胡蜂危害,只捕杀蜜蜂周边的胡蜂种群就行了,过度消灭胡蜂会使害虫大爆发,影响农林业的。
胡蜂paper wasp 亦称纸巢黄蜂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胡蜂属(Polistes)昆虫的统称。
分布全世界。
令人见而生畏。
长约16公厘,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
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ula〕)。
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
一个蜂窝内有100个幼虫室,用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
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
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
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
中国记载200种。
为捕食性蜂类。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具大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
茸毛一般较短。
足较长。
翅发达,飞翔迅速。
静止时前翅纵折,覆盖身体背面。
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
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
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
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
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
很多蜾蠃以蛹越冬。
幼虫梭形,白色,无足。
体分13节。
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
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
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
化蛹以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
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
因此,蜂巢巢口虽然向下,但巢内幼虫并不脱巢落下。
胡蜂是控制松毛虫、棉铃虫等农林虫害的高手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
胡蜂肆虐蜇人致死教您如何避免“蜂祸”
胡蜂肆虐蜇人致死教您如何避免“蜂祸”今年以来,地处秦岭地区的陕西安康市境内频频发生胡蜂伤人事件,据当地卫生部门初步统计,从7月初至今,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接诊胡蜂蜇伤患者583人,已治愈494人,正在接受治疗70人,死亡19人。
近段时间以来,胡蜂蜇人夺命事件在各地不断上演,如何预防和应对胡蜂蜇人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现在正是胡蜂频繁活动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如此危险的胡蜂时,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呢?胡蜂又称马蜂、黄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人被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其蜂巢被老百姓称为“葫芦包”。
每年10月下旬胡蜂活动日趋频繁,其生长、发育、繁殖、筑巢速度也逐渐加快。
胡蜂喜欢寻觅墙缝、草堆、柴垛、树洞等向阳、避风能维持一定温度的小气候条件下群集越冬。
当蜂巢受到威胁时,蜂群为保卫蜂巢,总以群攻的战术打击“敌人”。
当人们有意或无意触动其巢时,哪怕被一个或几个胡蜂瞥见,即可引起胡蜂自卫之本能,胡蜂能立刻发出信息引巢内蜂飞出,并可正确选中目标加以群起凶猛攻击。
外出时如何避免胡蜂的袭击:1、外出时不要穿颜色鲜艳的衣服。
因为胡蜂对鲜艳的颜色比较敏感。
2、不要用树枝在空中挥舞,以防打到巡逻蜂,引来大量胡蜂的攻击。
3、另外汗水、血水、唾液、水果香味也会吸引胡蜂的注意,引来大量的胡蜂。
4、如果遇到胡蜂的攻击,应尽快离开胡蜂的势力范围、顺风跑。
5、逃跑时,要将衣物高举在头顶上挥舞、吸引蜂群,然后将衣物往其他方向拋出,以便诱导蜂群离开。
遭遇胡蜂攻击后该如何自救:被胡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
此时,应马上涂抹一些碱水,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
如果当时有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此外还可用母乳、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
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去急救。
幼儿园防胡蜂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各种昆虫也开始活跃起来。
其中,胡蜂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其毒刺对人类具有极高的危害性。
胡蜂对幼儿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对幼儿进行防胡蜂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从胡蜂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胡蜂的危害1. 毒刺攻击:胡蜂的毒刺含有强烈的毒素,一旦被攻击,幼儿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
2. 意外伤害:胡蜂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当幼儿无意中惊扰到胡蜂时,可能会受到攻击,造成身体伤害。
3. 心理恐惧:胡蜂的存在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幼儿园应定期开展防胡蜂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胡蜂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清理环境:保持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及时清理杂草、垃圾等可能成为胡蜂栖息地的场所。
3. 设置警示标志:在胡蜂频繁出没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教育幼儿不随意触摸花草,不采摘果实,不靠近树丛、草丛等可能藏有胡蜂的地方。
5. 配备防护设施:在幼儿园内设置防胡蜂网、纱窗等防护设施,减少胡蜂进入室内。
四、应对方法1. 保持冷静:当幼儿遇到胡蜂攻击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2. 跑离现场:迅速跑离胡蜂攻击区域,尽量保持直线跑动,避免胡蜂追击。
3. 用衣物遮挡:用衣物、书包等物品遮挡身体,避免被胡蜂叮咬。
4. 携带防虫喷雾:家长可为幼儿携带防虫喷雾,遇到胡蜂攻击时,及时喷洒驱赶。
5. 寻求帮助:若幼儿被胡蜂叮咬,应及时寻求成人的帮助,避免过敏反应加重。
五、总结幼儿园防胡蜂安全教育是保障幼儿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清理环境、设置警示标志、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以及配备防护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胡蜂对幼儿的危害。
同时,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在面对胡蜂攻击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危害。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一旦受到惊扰或者感觉到威胁,就会发动攻击,其蜇伤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胡蜂的蜇伤会引起局
部红肿、疼痛、瘙痒,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二、应急预案。
1. 防范措施。
在发现胡蜂巢附近时,应立即远离,不要靠近或者扰动胡蜂巢。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裸露的皮肤暴露在外。
2. 应对措施。
如果被胡蜂蜇伤,应立即远离蜂巢,找到安全地方避难。
用手
指将蜇刺刮出,不要用手捏或者用嘴巴吸,以免将毒液挤入伤口。
用冷水或者冰块敷在蜇伤处,缓解疼痛和肿胀。
及时就医,接受医
生的治疗和建议。
3. 清除胡蜂巢。
如果发现胡蜂巢建在居民区或者工作区附近,应立即通知专业
的清除单位前来处理,切勿擅自清除,以免引起危险。
4. 应急救援。
在发生胡蜂蜇伤事故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
同时,对受伤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冷静,避免恐慌情绪影
响伤势恶化。
综上所述,面对胡蜂的威胁,我们需要做好防范措施,学会应
对措施,及时清除胡蜂巢,做好应急救援工作,以保障人们的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
胡蜂的危害和防治
胡蜂的危害和防治胡蜂又称为“马蜂”、“葫芦包”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
胡蜂嗜食甜性物质。
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中毒表现;胡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胡蜂袭人的原因: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
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1.药物熏杀春季是胡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
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危害。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当人类接触到它们时,可能会
引发剧烈的疼痛、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胡蜂的出现可能
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胡蜂应急预案。
1. 预防措施。
在野外活动时,尽量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避免使用香水等带
有强烈气味的物品,以减少吸引胡蜂的可能性。
2. 发现胡蜂时的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胡蜂出现在人群中,应立即保持冷静,迅速离开现场,不要挥舞手臂或大声喧哗,以免激怒胡蜂。
3. 被胡蜂蜇伤时的急救措施。
被胡蜂蜇伤后,应立即用冰块或冷水敷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
和肿胀。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症状,
应立即就医。
4. 胡蜂窝的处理。
如果发现胡蜂窝,应立即远离并通知专业的灭蜂人员前来处理,切勿私自处理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危险。
5. 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应加强对胡蜂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
高人们对胡蜂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以上就是胡蜂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面对胡蜂时能
够做到冷静应对,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养蜂如何防止天敌胡峰
养蜂如何防止天敌胡峰蜜蜂的主要天敌就是胡峰,也就是马蜂,一般小型胡峰对蜂群不存在什么威胁,但是在大型胡峰食物缺乏是,往往几十只大型胡峰就能摧毁一个蜂群。
所以防止胡峰是养蜂生产一个重要环节,下面一起来了解了解养蜂如何防止天敌胡峰吧。
1、人工捕杀当蜂群在遭受胡峰危害时,如果数量不多,可以采取根据进行人工扑打将其消灭,养蜂人可以将蜂场守候,发现胡峰立即灭杀。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是费时费力,需要养蜂人天天守候在蜂场内,虽然能很好的减轻胡峰对于蜜蜂的危害,但是只能克制少量的马蜂,如果马蜂数量过多,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灭杀效果,自身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
2、诱杀胡峰不仅仅喜欢吃蜜蜂,对于同类的尸体也喜欢啃食,养蜂人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前来侵袭的胡峰打死后,将其尸体放在蜂场内的蜂箱盖上,引诱胡峰前来啃食。
拿着灭杀工具再旁等候,只要有胡峰过来,直接消灭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引诱较多的马蜂前来咬食,灭杀的胡峰也比较多。
3、药物灭杀胡峰在捕杀蜜蜂后会将蜜蜂的头和翅膀扯下,在带着有肌肉的胸部和有蜜汁的腹部返回蜂巢,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特性。
在捕杀时活捉几只马蜂,再在期身体上涂抹带有农药的蜜汁,在傍晚时胡峰归巢时将其放出,带有毒蜜的马蜂飞回巢内后,同巢马蜂会过来舔食带有毒蜜的蜂蜜,吃了带有毒蜜的马蜂很快就会死亡。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虽然能有效的防治危害胡峰,但是过于残忍,有伤天合,胡峰在生态系统是一种益虫,大多以危害作物的害虫为食。
4、摧毁巢穴胡峰不仅有蜂巢,而且巢穴规模极大,所以找到蜂巢并捣毁或毒杀是防止胡蜂最有效的方法,在捕捉胡峰后,在其腰部用一根有色丝线拴在,在傍晚时放弃归巢,在跟着线寻找,即可找到巢穴。
但是在摧毁巢穴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胡峰不比蜜蜂,它的毒性较强,蜇人后会疼痛、红肿的现象,一两只还行,数量一多会致命,每年都有人被胡峰蜇后死亡,所以处理巢穴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在养蜂人眼中,最恨的昆虫就是胡峰,每到秋后山区养殖的蜂群经常遭受胡峰侵扰,轻则影响到蜂群生产,重则蜂群飞逃,所以防止胡蜂侵扰蜂群是养蜂人的重点工作。
中蜂病虫害胡蜂
巢门胡蜂捕杀器
⑷捕捉器捕杀法
四、胡蜂的防治
四、胡蜂的防治
⒈胡蜂种类与分布 ⒉胡蜂的危害 ⒊胡蜂的生物学 ⒋胡蜂的防治方法
种类与分布
⒈胡蜂的种类与分布
胡蜂科(Vespidae)中的胡蜂,俗称大黄蜂,胡蜂属有14种和19个变种, 是世界养蜂业最主要敌害之一 。
福建捕杀蜜蜂的胡蜂主要种类 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分布于中国、 、法国和东南亚地区; 黑盾胡蜂(Vespa bicolor Fabricius),分布于中国、越南、印度和法国; 墨胸胡蜂(Vespa velutina-nigrithorax Buysson),分布于中国、印度、锡金、印度尼西 基胡蜂(Vespa basalis Smith),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 黑尾胡蜂(Vespa ducalis Smith),分布于中国、法国、 、印度和尼泊尔; 黄腰胡蜂(Vespa affnis L.),分布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
危害01
⒉胡蜂的危害
在野外或蜂巢前捕食蜜蜂,有时会攻入蜂箱,危害蜜蜂的幼虫和蛹。 在捕食中,胡蜂取用蜜蜂的胸部哺育幼虫。 胡蜂捕杀蜜蜂的方式(金环胡蜂)
第1阶段为“捕食阶段”,每次捕猎1只蜜蜂,咬下胸躯做成肉团; 第2阶段为“屠杀阶段”,每个蜂箱受到几只胡蜂的同时进攻; 第3阶段为“占据阶段”, 20~30只胡蜂可将防御蜂咬杀攻入蜂箱, 将蜂巢中的蛹虫和咬死的成蜂运回巢穴哺育后代。
是世界养蜂业最主要敌害之一 。
黑第盾1阶胡段蜂为(“V捕esp食成a 阶bic虫段ol”o雌r,F每a蜂br次ic体捕ius猎)长1,只分2蜜0布蜂~于,中咬2国5下、m胸m越躯。南做、成头印肉度团和;法国; 通在过野人 外工或部搜蜂寻巢深或前褐跟捕踪食色胡蜜蜂蜂。找,中到有胡时胸蜂会巢攻背,入板蜂然箱后黑,用危色农害药,蜜或蜂火小的烧幼盾等虫方和法蛹,。灭除整巢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标题:胡蜂应急预案引言概述: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一旦被激怒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制定一份胡蜂应急预案至关重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一、胡蜂的危害性1.1 胡蜂的攻击性:胡蜂属于社会性昆虫,一旦感到威胁会集体攻击。
1.2 胡蜂的毒性:胡蜂的蜇针含有毒液,被蜇后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3 胡蜂的生活习性:胡蜂喜欢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筑巢,增加了人们被蜇的风险。
二、胡蜂应急预案的制定2.1 胡蜂巢的识别:在可能出现胡蜂的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胡蜂巢。
2.2 胡蜂蜇伤的处理:提前准备急救药品,包括抗过敏药物和消炎药。
2.3 胡蜂蜇伤的报警:一旦发生蜇伤事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三、胡蜂应急预案的实施3.1 迅速撤离现场:一旦发现胡蜂群集,立即远离现场,避免被蜇。
3.2 保护自身安全:用衣物遮挡身体,避免胡蜂蜇伤。
3.3 寻找避难场所: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四、胡蜂应急预案的预防措施4.1 清除胡蜂巢:发现胡蜂巢后,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清除。
4.2 避免激怒胡蜂:不要用手挥动或打击胡蜂,以免激怒它们。
4.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胡蜂的滋生地。
五、胡蜂应急预案的常规演练5.1 定期演练:定期组织胡蜂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5.2 评估演练效果:每次演练后进行总结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3 完善预案:根据演练效果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胡蜂应急预案。
结语:胡蜂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
胡蜂究竟有多毒
胡蜂究竟有多毒近3个月来,在陕西安康、商洛、汉中等地,已有1600人遭胡蜂攻击受伤,目前已经造成42人死亡。
胡蜂究竟是何蜂种?为什么危害如此巨大?怎样才能避免被胡蜂蜇伤?大规模向城市迁徙胡蜂又名马蜂、大黄蜂,每年5月到10月活动频繁,12月底进入冬眠。
胡蜂身长五六厘米,尾部的毒针有一厘米多长。
中国疾控中心中毒控制所专家介绍,通常说的野蜂主要分为三大类,蜜蜂、黄蜂和胡蜂,有的人把黄蜂和胡蜂混在一起,其实胡蜂单个体积最大,所含的毒素也最多。
近年来,胡蜂的活动分布范围正在由秦岭深处向沿山乡镇扩展,许多盘踞在群众的屋檐下、窗台上,且胡蜂生长速度十分惊人,随着城市绿化步伐加快、空气质量的提升以及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胡蜂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迁徙、筑巢,伤人概率大增。
攻击性强毒性大胡蜂的毒性很大,民间有“10只马蜂蜇死1头牛”的说法。
据专家介绍,胡蜂所含毒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组胺毒素,会导致患者过敏,出现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症状;二是溶血毒素,这与被蛇咬伤后中毒类似,血红蛋白被溶解,患者尿液呈酱油色,会出现明显的肾衰状况以及严重的肝脏损伤;三是神经毒素,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值得注意的是,胡蜂毒素具有特异质,某些人对胡蜂毒素过敏,无论碰上几只马蜂叮咬,都可能产生致命危险。
到野外环境中应做好防护,比如戴帽子、口罩、袖套、脖套等。
被蜇应先拔出毒针秋季是胡蜂的繁殖高峰期,尤其10月、11月更是活跃,生长、发育、繁殖、筑巢的速度加快。
在此过程中,胡蜂对外界惊扰异常敏感,变得凶猛易怒,极易发生伤人事件。
每年秋季也是胡蜂伤人事件的高发期,群众一旦发现周围有胡蜂活动,需引起高度重视。
万一被胡蜂蜇伤,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首先,胡蜂蜇人后,毒针会留在人体内,必须先用消毒针、镊子等将毒针拔出,之后在伤口处涂抹一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被蜜蜂蜇用氨水或肥皂水、被胡蜂蜇用醋洗伤口,中和毒素。
其次,如果伤者出现头疼、头昏、恶心等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365400)周熹
夏秋季在山区养蜂,常遇到各种敌害,胡蜂可推为第一大敌害。
笔者曾在本县济村乡长坊村亲眼目睹大胡蜂攻击一中蜂群的状况,5只大胡蜂在中蜂群周围盘旋,寻找攻击目标,时而捕食归巢的工蜂,时而逼近巢门,企图攻入箱内。
而中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振翅示威抗击。
但胡蜂还是占了上风,它不仅严重扰乱了蜂群正常的采集与育虫,而且该群蜂尸满地,最终被胡蜂攻入而举群逃亡。
因此,山区要发展养蜂,必须加强对胡蜂的防治。
一、胡蜂的种类及危害情况
胡蜂属于胡蜂科(V espidae)胡蜂属(Vesp a L in-naeus),种类很多,宁化县常见的有三种:墨胸胡蜂(Vesp a nigr ithor ax Buysson)、金环胡蜂(Vesp a man-dar inia Smith)和黑盾胡蜂(V esp a bicolor Fabr icius),当地人分别俗称油箩蜂、土地蜂和黄蜂。
11黑胸胡蜂:营巢于高大的树干上或树洞里,巢大如竹笼。
蜂体长25毫米左右,头、胸背板黑色,腹部深黑色,间有金黄色的环带。
夏秋,它们常鼓翅悬空守候在蜂箱前方,拦劫采集回巢的蜜蜂,将捕获蜜蜂掳到附近树枝上啮食其蜜囊中的贮蜜,把蜜蜂肌体带回巢哺喂幼虫,甚至还会冲入蜂箱劫食,使蜂群被迫逃亡。
21金环胡蜂:常在土洞或坟穴中营巢,蜂体比墨胸胡蜂肥大,体长30~40毫米,头部棕褐色,中胸背板褐色,腹部棕褐色,并杂有黄色的环带。
此蜂性极凶猛,食量大,上颚发达锐利,能咬开木巢门,大肆地残杀蜜蜂。
它们常结伙攻占蜂群巢门口,连续咬杀守卫蜜蜂数十至数百只,经常咬坏巢门,攻入巢内,洗劫一空。
蜜蜂伤亡惨重,最终弃巢逃亡。
31黑盾胡蜂:喜欢在屋檐下营巢,巢较小,蜂体也较前两种蜂小,体长15~20毫米,几乎全身黄色,腹面尤其黄,中胸背板黑色,腹节间有黑色环节。
它飞行敏捷,能在花间追击蜜蜂,也常在蜂群上空劫杀归巢的采集蜂。
二、胡蜂的主要生活习性
胡蜂过着社会性的群居生活。
它们营巢于地穴、树干、树洞、壁洞或建筑物下,巢房六角形,比蜜蜂的巢房大得多。
胡蜂喜肉食,以蜂类、小昆虫为主,但也取食花蜜和花粉。
所以,当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时候,胡蜂很少侵犯蜜蜂。
到7~9月山区蜜源枯竭,胡蜂正处于繁殖的高峰期,由于食源缺乏,便全面转向蜂场危害蜜蜂。
10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胡蜂逐渐减少。
下霜后,胡蜂的雄蜂和工蜂均被冻死,唯有受精发育的雌蜂潜伏越冬,这时蜂场上的胡蜂便绝迹。
待翌年春暖花开,顺利越冬的雌胡蜂开始外出活动:觅食、修筑新巢、产卵、育儿等。
每只越过冬的胡蜂都能筑造一个新的胡蜂巢。
三、胡蜂的防治方法
发现胡蜂危害时,养蜂员首先要做到坚守蜂场,持苍蝇拍或木板条进行人工扑打,来一只拍杀一只。
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方法。
但单一采用拍打法费工。
若能结合以下几种措施,将会成倍地提高效益。
11更换巢门:胡蜂上颚锐利,能咬开蜂箱巢门,所以应把木巢门换成竹巢门或拉上铁丝网,胡蜂便无法攻入巢内。
21引诱捕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把每天打死的胡蜂集中到胡蜂喜欢攻击的几群蜂附近,来犯胡蜂容易扑上,在它扑食尸体的时候,再用木拍消灭它们。
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胡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螫人。
也可把胡蜂的尸体集中在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或养蜂员住处前,进行诱杀,这样不致于影响蜂群的正常活动。
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多时一天能消灭数百只胡蜂。
31携药毒杀:大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
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体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
我们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当地蜂农,很容易被接受。
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0,通过/人工敷药法0或/自动敷药法0进行防治,效果更显著。
使用这些方法,虽不能直接看到胡蜂死亡,但蜂场周围的胡蜂明显地减少。
41巢穴薰杀:捣毁胡蜂巢,可采用烧、毒、薰等方法。
由于当地集体蜂场、养蜂专业户少,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家庭副业的一部分,所以很少养蜂员专门来寻找胡蜂巢穴,但可以鼓励放牛的孩子和砍柴、竹的农户来寻找胡蜂巢。
许多人还喜欢取食胡蜂幼虫,土洞中的胡蜂巢用烟火薰杀后,便可取其幼虫,美美地享受一餐。
养蜂员发现胡蜂巢穴后,也可入夜时将农药撒到巢内或巢口,毒死整群胡蜂,但这样毒死的胡蜂幼虫不可吃,以免食者中毒。
树木或建筑物上的胡蜂巢,可用
15
1999Vol.50No.5中国养蜂A PICU LT U R E OF CHIN A
农药液喷巢,也可将5~10毫升的敌敌畏吸入小棉球内,绑在竹竿一端,将带药棉球插入胡蜂巢内,几分钟后即见效。
这种方法在夜间胡蜂集居巢内时使用效果最好。
防治胡蜂重点应放在3~4月和7~9月,前者消灭1只越冬的雌胡蜂,等于消灭当年的一个胡蜂巢;后者胡蜂集中危害蜂场时,容易捕打或毒杀。
我们的经验是:严密捕杀3~4月胡蜂王,全力对付7~9月的胡蜂侵害蜂场。
收稿日期:1999-06-11
饲养中蜂的几项蜂具改革
由于中蜂不采树脂(蜂胶原料)以及中蜂性情比较暴躁等问题,故中蜂以定地饲养为宜。
我定地养中蜂30多年,在蜂具上采取了一些改革,给我在养蜂操作中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改革巢框材料
众所周知,中蜂抵御巢虫的能力差,巢虫常在木质巢框上梁蛀洞藏匿、作茧化蛹,繁衍生息,危害蜂群。
从1995年开始,我将木料巢框改用竹料巢框,(全框四根均为楠竹料)。
由于竹质比木质坚硬得多,巢虫无法打洞藏身,只好藏身于箱底的蜡屑中,这就很容易将幼虫扼杀在/摇篮0之中。
我使用竹质巢框近5年时间,还未在巢框上任何部位找到一个虫洞或虫道,因此我的蜂群巢虫很少,群势发展较快。
使用竹质巢框,必须将框耳/一0字形改为/凸凹0形,即改成:
竹质巢框比木质的容易加工,整个过程可以不用刨。
二、改革巢框形状
我将巢框改为上宽下窄,下梁比上梁短20毫米,加上两边蜂路16毫米,实际巢框下梁比箱体内径小36毫米,因此在抖蜂或还脾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巢框下梁碰撞箱壁而造成压死蜜蜂、螫人等现象。
蜂巢的整个外形为半球形,即上宽下窄。
巢框改为上宽下窄状,对巢脾面积基本上没有影响,但给操作带来了便利。
三、改革箱底结构
固定式箱底在清扫蜂箱时需要换箱过脾,给操作带来较大麻烦,一则费工,二则严重干扰了蜂群的正常秩序,影响出勤,散失巢温。
活动式箱底(也叫抽动式)虽然清扫蜂箱容易,但由于箱底与箱体结合部留有较大缝隙,这给巢虫滋生带来了藏匿之地,如清扫次数相隔较久,又容易被巢虫结网作茧,将箱底与箱体固定而难以将箱底抽出。
且箱体易被巢虫蛀蚀而缩短使用寿命。
在多年实践中我将它改为分离式箱底,即箱底只是单独的一块板,将箱体放回箱底上即成整个蜂箱。
在清扫蜂箱时,只要将箱体(连蜂带盖)挪到一边,用漆匠用的宽刮子刮掉底板上的脏物及巢虫,再将箱体放回原箱底上即可。
整个清扫中,蜂群正常出勤和归巢,每群蜂只需1~2分钟就可完成,缩短了工作时间。
四、改革通气窗的位置
由于蜂群定地饲养不需转运开窗通气,我便将箱体前后壁窗改为箱盖开顶窗,这种顶窗对比之下有如下好处:
11顶窗给饲喂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顶窗宽33毫米,长要根据你使用的蜂箱大小而定,一般窗孔左右两端约离箱盖内边140毫米即可,原则是在最少三脾蜂的情况下,可以从顶窗中用壶洒蜜水到饲料槽中就行。
饲料槽用楠竹做成,饲喂时只需揭开防雨盖,移开小木片就可喂饲料,快捷便利,不滴蜜汁。
21顶窗加强了通气和排潮。
壁窗在强群中往往被工蜂用蜡糊严而起不到通气作用,顶窗由于不用窗纱,工蜂无法用蜡糊严。
不需开窗时,用木片将窗孔盖住,要用时,要多大将木片移至多大,由于箱盖上被防雨盖盖住,因此在开窗情况下也无需担心敌害、盗蜂从窗孔进入侵扰,本群蜂也不会从窗孔出进。
尤其是在采蜜旺季,顶窗抑潮性能明显地优于壁窗,只见防雨盖下面顶窗附近被工蜂扇风而排出的水气显出湿漉漉的一片。
31顶窗较之节省材料,且易于加工。
因箱盖上没有防水盖(最好是杉树皮上加彩条塑膜),故顶窗无需设置铁丝纱或塑料纱,并且不要用来固定壁窗推板那样的四根木条,因此节省了材料,缩短了加工时间。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以上几项改革在定地饲养中蜂中是行之有效的,具体表现为,巢虫危害大大减少,群势发展大大加快,操作时间大大缩短,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湖南省攸县柏市信用社(412311)张庆余
16中国养蜂A PICU LT U RE OF CHINA1999年第50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