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一章(下)教案

合集下载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案

园艺植物栽培学教案
(互动讨论)云南省园艺业发展前景如何?
§1.5 园艺植物资源与分类
1.5.1 植物学分类
1.5.2 果树的分类
㈠ 叶生长期分类
㈡ 生态适应性分类
㈢ 生长习性分类
㈣ 果树栽培学分类
1.5.3 蔬菜的分类
㈠ 产品器官分类
㈡ 农业生物学分类
1.5.4 观赏植物的分类
㈠ 生态学分类
㈡ 按用途分类
(课内实验)常见园艺植物的识别与分类
§7.2 果树与观赏树木的修剪技术
§7.3 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技术
§7.4 园艺植物的根域限制栽培
实验报告六
十二
2
第7章 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
实验:七、校园内花木整形修剪
实验报告七
十二
2
第8章 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管理
讲授:§8.1 根用类产品
§8.2 茎用类产品
§8.3 叶用类产品
十三
2
第8章 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管理
预习:P57-69§2.3生殖生长
教案小结:
年 月 日
教 案
教学题目:第2章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
§2.3 生殖生长 §2.4 器官生长相关性
学时数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园艺植物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与发育特点;掌握园艺植物器官间的生长相关性。
教学基本内容:
§2.3 生殖生长
二、开花坐果;三、果实生长发育;四、种子
学生用主要
参考资料
教材:《园艺植物栽培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编:范双喜 李光晨
出版发行: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8月(第2版)
教学进度计划表(xx学年下学期)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XX科技大学教案首页授课章节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品种的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1、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2、品种3、良种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5、园艺植物育种历史和进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概念难点:品种的概念;品种的特点;优良品种的概念及在生产上的作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结合板书。

2、介绍品种概念时举例若干果树、蔬菜、花卉品种及野生植物图片,以对比理解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3、讲解品种的特点时举例并结合图片。

作业与思考题:1、品种概念。

品种和优良品种的联系和区别?2、作物品种有何特性?园艺植物良种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3、你对我国园艺植物育种的历史有何了解?4、根据你对进化理论与遗传学的理解,谈谈自然进化、人工进化与遗传改良的关系。

5、我国园艺植物育种现状与世界上发达GJ的差距如何?6、育种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7、现阶段国内外园艺植物育种有何动态?8、园艺植物的品种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作业用图示方式表明野生资源、品种、优良品种、育种、栽培的关系。

绪论随着RM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艺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园艺植物(果、菜、花)插入图片:黄蜜桃、番茄、花毛茛现代园艺生产要求果树和蔬菜:种类多样、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丰产稳产、耐贮耐运、适于机械化生产。

在园林绿化中人们希望园林绿地中布置的花卉植物,丰富多彩、万紫千红、健康美丽,既能展示物种的多样性,又能展示品种的多样性。

同时要求花卉在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环境美化中能起到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恢复建立生态平衡的作用。

绪论内容介绍。

5个方面。

1、园艺植物育种及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制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二、课程英文名称Breeding of Horticultural Crops三、课程编码ZB0230440四、课程性质专业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64学时;4学分;第5学期六、课程目的与要求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途径和方法;认识优良品种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现代生物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熟练地应用到育种研究和实践中,并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和不同的育种目标,正确地选择育种资源,采用合理的育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促进园艺植物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掌如下知识:(1)主要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特性;(2)主要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3)园艺植物引种、选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和育种程序;(4)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动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现代科学知识应用到育种实践中,独立地进行育种研究工作。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手段。

园艺植物育种学与有关园艺植物的栽培学有密切的联系,是园艺科学中不可偏缺的主要学科。

八、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选用教材曹家树,申书兴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景士西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程金水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沈德绪主编.果树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特性及良种的作用,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与发展趋势。

2024版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2024版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3
基因突变与重组
2024/1/30
基因突变
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 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在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可持续育种的发展策 略。
全球化背景下的园艺植物育种合作与交流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园艺植物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现状,展望 未来的合作趋势。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3
实施步骤 基因克隆和转化、转基因植株筛选和鉴定、安全性评价和 品种选育。
20
05
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实例分析
Chapter
2024/1/30
21
果树类新品种选育实例
1 2
富士苹果
通过杂交育种,结合优良性状的选择和鉴定,成 功选育出富士苹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耐贮 藏等特点。
巨峰葡萄
采用芽变选种的方法,从普通葡萄品种中选育出 巨峰葡萄,具有果粒大、色泽艳丽、口感好等优 点。
西红柿
通过远缘杂交和基因编辑 技术,成功培育出耐贮藏、 口感好、产量高的24/1/30
月季
01
采用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成功培育出多个花色艳
丽、花型优美、抗病性强的月季新品种。
菊花
02
通过芽变选种和辐射诱变育种等方法,成功选育出多个花期长、
花型奇特、适应性广的菊花新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2024/1/30
1
目录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第一章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第一章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第一章第一章种质资源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的起源和分布,以及我国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进一步撑握特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的方法。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育种的发展和成绩与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由于认识的不足,长期以来致使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受到人为破坏。

在1988年,曾有专家估计,在过去的2亿年间,大约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相当于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流失,使人类的生存活动也逐渐局限于几种单调脆弱的农牧业生态系统。

可见,种质资源的工作是迫切而重要的,更是植物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概念与重要性一.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又称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或种质),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从两方面理解:首先它能决定生物种性,其次,它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

宏观上,植物种质可以是一个群落、一株植物、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药、花粉、合子、种子)和组织;微观上来说,携带种质的载体包括细胞、原生质体、染色体乃至核酸片段。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种质资源是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也称为遗传资源。

随着遗传育种研究的不断发展,种质资源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人种质资源之范畴,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DNA 片段等。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案绪论总学时2学时主要内容1、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为什么要进行园艺植物的育种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是发展园艺生产的关键途径之一发展园艺生产的途径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育种育种与栽培的关系育种为栽培提供栽培对象,栽培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保障。

3、育种的直接目的是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品种的概念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时间性***优良品种的概念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4、优良品种产生的条件4.1自然进化决定于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4.2人工进化决定于变异(自然变异、人工创造的变异)、遗传、选择(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野生植物演变为栽培植物就是自然选择加人工选择的结果。

5、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有:育种目标的制定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标记及选育的方法,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和方法,育种不同阶段的试验技术,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繁育等。

本章重点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概念本章难点品种的概念;品种的特点;优良品种的概念及在生产上的作用。

本章关键词园艺植物育种学优良品种自然进化人工进化本章教学设计1、多媒体结合板书。

2、介绍品种概念时举例若干果树、蔬菜、花卉品种及野生植物图片,以对比理解品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进化与遗传育种1、进化的基本要素植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有的植物种类均从比较原始的植物进化而来。

无论自然进化、人工进化,其关键的因素取决于变异、遗传和选择三个要素。

变异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物种进化的原料;遗传是变异得以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播的保证;而选择决定了哪些可遗传的变异能够得到保存并更多地繁衍后代而形成新的类型或物种。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主要是选择的主体和进化方向。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均是针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

自然进化选择的主体是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

人工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类,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的动力。

由此促进原始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若干作物起源中心。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选择方向在某些时候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人工进化由开始针对自然变异的无目的、无计划的无意识选择,逐渐发展到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

人工进化可以在短短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内创造若干个新的生物类型、新品种,而这样的新类型,品种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几万年或几十万年的时间。

第二节园艺植物品种的概念及作用1、品种的概念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将其归纳为: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防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优良品种的特点作为一个优良的植物新品种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优良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要求,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适应性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不时出现的逆境条件的适应和对特定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性,对机械化、加工工艺流程等的适应性等。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种、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旨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新品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园林植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与育种2.1.3 选择与改良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传统育种方法2.2.2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2.2.3 分子育种技术2.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2.3.1 杂交育种技术2.3.2 突变育种技术2.3.3 组织培养技术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验操作12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实验内容4.2.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4.2.2 杂交育种实验4.2.3 突变育种实验五、练习题目5.1 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园林植物育种方法?()A. 传统育种方法B.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C. 动物育种方法2.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哪一项技术主要是通过诱导植物基因突变来进行育种?()A. 杂交育种技术B. 突变育种技术C. 组织培养技术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2. 列举两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3. 描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具体步骤。

六、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6.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6.3 学生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园艺植物育种总论第一章(含慕课内容)

园艺植物育种总论第一章(含慕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艺植物育种学简介一、园艺植物育种的概念和性质1、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和细胞融合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获得良种后要迅速繁育纯正的种苗,以尽快满足生产上对新品种的要求。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植物优良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他是以遗传学和进化论为基础,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土壤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技术和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的综合性英语科学。

是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应用于改造果树。

蔬菜、花卉品种实践的科学总结.反之,它又充实了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3、园艺植物育种的任务(1)根据市场需要,科学地制定育种目标(2)根据遗传变异规律,确定最佳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或创造新种质(3)加速良种繁育,提高种性,降低成本,防止良种退化。

二、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内容1、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

2、育种性状的遗传研究与鉴定3、选择育种的原理、对象,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4、杂交和杂种优势的机理和利用5、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

6、新品种田间试验、审定、良种繁育与推广。

三、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途径(1)基本途径.①选择育种,利用自然变异②杂交育种,创造变异③倍性育种,创造变异④诱变育种,创造变异(2)高新技术育种.太空育种,卫星描载育种材料--—地面选择;细胞工程育种,①组织器官水平:胚乳、胚、叶片、茎尖培养②细胞水平: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与再生;基因工程育种,DNA重组,遗传转化,离体培养技术第二节品种的概念与特性一、品种的概念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符合人类需要,能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和载培条件。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

(完整word版)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一章绪论园艺植物育种学概念: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以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

进化:生物接受环境给予的刺激后产生形态和性状的改变,以适应现有的生境,这种演变发生的过程称为进化。

进化分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

达尔文把这些进化的要素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选择是淘汰不良变异,积累优良变异的手段。

品种:指一个种内遗传特性稳定,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共同来源和一致性状的良种群体。

是育种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栽培作物的基本单位。

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优良、适应、稳定、整齐、特异。

品系:育种过程中表现优良的株系。

良种: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区生产上有发展前途、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

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①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②远缘杂交创造新物种、新类型③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④诱变技术和诱变育种育种的传统方法:查(已有变异)引(已有变异)选(自然变异)育(创新变异)育种学的任务:根据生产和消费者对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地育种目标,并根据园艺植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不断地创造新种质,培育新品种,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完全花:一朵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花称完全花。

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一至三部分的花,称不完全花。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包括自花授粉和异花的同株授粉。

异交:不同个体上的雌雄交配。

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 F1总个体数×100%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植物:自然情况下,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叫做自花授粉植物。

特点:①兼有雌蕊和雄蕊的完全花②雌雄蕊同时成熟③不存在自交不亲和④花器结构有利于自花授粉常自花授粉植物:指那些有自花授粉习性,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部分异花授粉的植物,又叫常自交植物。

园艺植物育种学共16文档

园艺植物育种学共16文档

园艺植物育种学85学时(理论55实验30) 1.5周实习6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是园艺学科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整个园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果树、蔬菜和花卉等园艺植物的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遗传学基础理论的条件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保护、保存及开发利用的原理,掌握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芽变选种之原理,熟练掌握植物引种与驯化、选择育种及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

(二)实验技能方面本课程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保存的方法、植物引种、杂交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及良种繁育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参观和示范,使学生了解辐射诱变育种及各种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1页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部分:总论绪论(1学时)0.1园艺植物育种学的范畴和作用1范畴和任务(遗传学与育种学,变异与遗传,育种目标)2育种学的作用(品种的概念,品种选育与植物进化的关系)0.2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历史和成就0.2.1育种手段的发展和各阶段的成果0.3园艺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0.5.1生物多样性与品种多样化0.5.2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0.5.2 育种周期缩短0.5.4信息技术与定向培育第1章育种对象和目标(2学时)1.1不同园艺植物育种对象的特点1.1.1.多年生植物的育种特点1.1.2. 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育种特点1.1.5.自花授粉植物的育种特点1.1.6.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特点1.2育种对象的选择方法及原则1.3育种目标1.5.1概念1.5.2品质1.5.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1.5.4抗逆性1.5.5抗病虫1.5.6其它育种目标1.4育种目标确定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园艺植物种质资源(4学时)2.1种质和种质资源2.1.1.种质和种质资源的概念2.1.2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性2.1.3种质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2种质资源的调查2.2.1.种质资源调查的原则2.2.2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法2.3种质资源的保存2.5.1就地保存2.5.2迁地保存2.5.3资源圃保存2.5.4种子保存2.5.4利用保存2.5.5组织培养保存2.5.6基因文库保存2.4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2.6.1植物学性状的评价2.6.1.1质量性状的评价2.6.1.2数量性状的评价2.6.2经济性状的评价2.6.3种质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第3章园艺植物的引种与驯化5.1引种的概念和作用5.1.1简单引种5.1.2驯化引种5.1.3引种的作用5.2引种的原理5.2.1遗传学原理5.2.2生态学原理5.3引种的方法5.4引种应注意的事项第4章选择育种(4学时)6.1选种与选择6.2.1选择的概念6.2.2选择的基本的原理6.2两种基本选择方法6.2.1混合选择法6.2.2单株选择法6.3植物繁殖方法与选择方法2.5.1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6.5.2选择方法6.4选择程序6.6.1原始材料圃6.6.2株系比较圃6.6.3品系比较圃6.6.4品种比较圃6.5加速选种的主要方法6.5.1选择方法与程序应用6.5.2加速选择的主要方法6.6缩短多年生果树童期的主要方法6.6.1概念与意义6.6.2技术与方法6.7株选6.7.1株选的原则6.7.2株选的时期和方法6.8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6.8.1选择群体的大小6.8.2群体的变异幅度6.8.3性状的遗传力第5章无性繁殖条件下的遗传变异与芽变选种(2学时)5.1活体无性繁殖条件下的遗传变异5.1.1无性繁殖的类型与芽变的概念5.1.2芽变的类型和意义5.1.3芽变的特点5.1.4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基础5.1.5嵌合体的概念、类型及其纯化5.2芽变选种的方法与程序5.2.1芽变选种的目标5.2.2芽变选种的时期5.2.3对变异的分析5.2.4芽变选种程序和步骤5.3离体无性繁殖过程中的变异的利用(营养系微突变)1.1.1变异类型与意义5.5.2变异的来源5.5.3变异的利用第6章杂交育种(4学时)1.2杂交亲本选择和选配6.1.1亲本选择的原则6.1.2亲本选配的原则1.3杂交方式和技术6.2.1杂交方式6.2.2杂交技术1.4杂交后代的选育6.5.1杂交的后代的处理:纯合品种的选育(系谱法、混合法、单子传代法)杂合体和利用6.5.2杂种的培育1.5回交育种6.6.1回交的概念、意义、作用6.6.2回交的遗传效应6.6.3回交的育种方法第7章杂交优势及育种(6学时)7.1杂种优势及利用7.1.1杂种优势概念、表现、特点7.1.2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7.1.3影响杂交一代种利用的因素7.2杂交一代选育程序7.2.1优良自交系的选育7.2.2亲本自交秒的配组7.3杂交种子的生产1.1.1简易制种法7.5.2亲本自交系的配组7.5.3利用化学杀雄制种法7.5.4利用雌性系制种法7.5.5利用雌株系制种法7.5.6利用雌性不育系制种法7.4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7.4.1利用雄性不育生产杂交一代种子的意义7.6.2雄性不育类型与表现7.6.3雄性不育系的选育7.5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和利用7.5.1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交一代种的意义7.5.2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机制7.5.3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7.5.4自交不亲和系的制种方法7.5.5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与保存第8章远缘杂交育种(2学时)8.1远缘杂交的意义和特点8.1.1远缘杂交的意义(育种意义、生物学意义)8.1.2远缘杂交的特点(不亲和性、不育性、后代分离、广泛性)8.2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的方法途径8.2.1远缘杂交的难交配性及其克服的方法8.2.2远缘杂交的难育性及其克服的方法8.2.3远缘杂交的难稔性及其克服8.3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8.3.1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8.3.2远缘杂种的鉴定8.3.3远缘杂交的后代的选择与利用8.4远缘杂交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第9章诱变育种(2学时)9.1诱变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9.1.1提高变异率、扩大变异谱9.1.2改变单性状、进行品种修饰9.1.3 诱变体较稳定、缩短育种周期9.1.4其它9.2物理诱变9.2.1辐射的种类及特点9.2.2辐射剂量9.2.3辐射作用机理9.2.4植物对辐射的敏感性及辐射剂量的确定9.2.5辐射处理的主要方式9.3化学诱变9.3.1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和特性9.5.2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理9.5.3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9.4突变体的鉴定和利用9.4.1突变体的鉴定:形态、细胞学、分子9.6.2突变体的筛选和利用:M1和M2代有性繁殖第10章染色体倍性操作与育种(2学时)10.1倍性育种的目的和意义10.1.1多倍体在倍性育种中的作用10.1.2主要园艺作物的多倍体10.2多倍体的特点和鉴定10.2.1特点10.2.2形态、细胞学鉴定10.3多倍体培育的方法与途径10.5.1从自然界中选育多倍体10.5.2有性杂交培育多倍体10.5.3人工诱变产生同源多倍体10.5.4细胞融合创造异源多倍体10.4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10.4.1单倍体的类型及特点10.4.2获得单倍体的方法途径10.4.3单倍体的利用第11章生物技术育种(2学时)11.1组织与器官培养11.1.1组织与器官培养的类型11.1.2在园艺植物育种上的应用11.2细胞育种11.2.1体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1.2.2体细胞变异的鉴定与分离11.2.3 体细胞杂交11.3分子育种11.3.1园艺植物性状的分子标记11.3.2基因的分离与克隆11.3.3载体的构建与基因的转移11.3.4分子育种后代的选择与利用第12章品种审定与良种繁育(2学时)12.1品种审定12.1.1育种的一般程序12.1.2品种区域化试验12.1.3品种试验12.1.4品种审定与推广12.2良种繁育12.2.1育种繁育和意义与程序12.2.2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12.2.3品种退化原因及克服方法12.2.4种子、种苗检验第二部分:各论第13章蔷薇科植物育种(4学时)13.1苹果育种13.1.1育种目标13.1.2种质资源13.1.3生物学特征13.1.4育种方式和技术第10页13.2桃育种13.2.1育种目标13.2.2种质资源13.2.3生物学特征13.2.4育种方法和技术13.3梨育种13.3.1育种目标13.3.2种质资源13.3.3生物学特性13.3.4育种技术和方法13.4.1育种目标13.4.2种质资源13.4.3生物学特征13.4.4技术与方法13.5月季育种13.5.1月季育种13.5.2育种目标13.5.3种质资源13.5.4技术与方法第14章十字花科植物育种(4学时)14.1甘蓝育种14.1.1育种目标14.1.2种质资源与类型14.1.3生殖生物学14.1.4 种质资源和方法14.1.5良种繁育体系 14.5.2白菜育种第11页14.2.1育种目标14.2.2种质资源与类型14.2.3生殖生物学14.2.4 育种途径和方法第15章茄科植物育种(4学时)15.1番茄育种15.1.1育种目标15.1.2种质资源与类型15.1.3生殖生物学15.1.4 育种途径15.2.1育种目标15.2.2种质资源与类型15.2.3生殖生物学15.2.4育种途径15.3马铃薯育种15.5.1育种目标15.5.2种制裁资源与类型15.5.3生殖生物学15.5.4育种途径和方法第16章芸香科植物(柑桔)育种(4学时)16.1育种目标16.2种质资源16.3生物学特性与育种策略16.4育种技术与方法第12页第17章菊科植物育种17..1菊花育种17.1..1育种目标17..1.2种质资源17..1.3生物学特性17..1.4技术与方法17.2.其它菊类植物育种17.3..1金盏菊17..2.2非洲菊第18章葫芦科植物育种(4学时)18.1黄瓜育种18.1.1育种目标18.1.2种质资源与类型18.1.3生殖生物学(花器、性型、授粉)18.1.4育种途径和方法:杂交育种杂种育种(雌性系等)18.2西瓜育种18.2.1育种目标18.2.2种质资源与类型18.2.3生殖生物18.2.4育种途径和方法:杂交育种、杂优良种、无籽瓜育种(3倍)少籽瓜育种(染色体易位系)第19章百合科植物育种(2学时)19.1麝乍百合育种第13页19.1.1育种目标19.1.2种质资源19.1.3生物学特性19.1.4技术与方法19.2其它百合类育种19.2.1卷月19.2.2兰州百合第20章兰科植物育种(2学时)20.1中国兰花育种20.1.1育种目标20.1.2种质资源20.1.3生物学特性20.1.4技术与方法20.2热带兰花育种20.2.1育种目标 20.2.2 种质资源 20.2.3 生物学特性 20.2.4 技术与方法第21章其他植物育种(2学时)21.1猕猴桃育种21.1.1育种目标21.1.2种质资源21.1.3生物学特性21.1.4育种方法与技术21.2香蕉育种第14页21.2.1育种目标21.2.2种质资源21.2.3生物学特性21.2.4育种策略与技术21.3唐菖蒲育种21.3.1育种目标21.5.2种质资源21.5.3生物学特性21.5.4技术与方法21.4菜豆育种21.4.1育种目标21.6.2种质资源21.6.3生殖生物学21.6.4育种途径与方法四、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30学时)(根据情况每年选择十个实验)实验一种质资源研究(3学时)实验二园艺植物田间株选(3学时)实验三花粉育性特性观察(3学时)实验四倍性材料的叶片气孔特征观察(3学时)实验五园艺作物实生后代抗逆性选择试验(3学时)实验六园艺作物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3学时)实验七秋水仙素诱导园艺作物多倍体(3学时)第15页实验八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3学时)实验九芽变实生选种方法(3学时)实验十园艺作物产量配合力的测定(3学时)实验十一果实性状观察(3学时)实验十二参观辐射育种实验室(3学时)(1.5周实习,每两周半天实习,实习内容为管理试验材料)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掌握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法:探讨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4 教学练习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园林植物育种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第四章:园林植物育种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例的基本情况。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课件-吴玉霞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课件-吴玉霞
1. 品种审定结果 2. 良种繁育结果 3. 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观察和比较,对不同品种的园艺植物进行综合 评价,确定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表 现,为品种审定提供依据。
通过杂交育种和无性繁殖等方法,获得大量遗传品质一 致的良种苗木,为园艺植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优质的种 质资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不同品种的平均值、 标准差等统计指标,评估其差异显著性和稳定性。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课件-吴玉 霞
目录
CONTENTS
• 实验一: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 实验二:园艺植物有性杂交育种 • 实验三:园艺植物诱变育种 • 实验四:园艺植物分子育种 • 实验五:园艺植物品种审定与良种繁育
01
CHAPTER
实验一: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调查与收集
实验目的
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 源的调查与收集方法。
1. 选择亲本材料
根据实验目的和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 的品种或品系作为亲本。
2. 去雄
用镊子轻轻剥开花蕾,用解剖刀去雄蕊,注意不要损伤雌蕊。
3. 授粉
用醋酸洋红等染色剂对花粉进行染色,然后用毛笔将染色后的花粉 轻轻涂抹在已去雄的雌蕊上。
实验步骤与操作
4. 套袋
5. 收获种子
将已授粉的花朵套上纸袋,以防止外来花 粉干扰。
待果实成熟后,收集种子并晾干。
6. 种植与观察
7.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种子播入土壤中,观察杂种的生长情况 ,记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异。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比较 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找出杂种优势。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获得不同园艺植物的杂交后代,观察杂种 的生长表现和性状变异。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 杂交组合的表现,找出杂种优势,为园艺植物育种提供理论依 据和实践经验。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可以培养科 学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精品文档94页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精品文档94页

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专业用)园艺园林学院绪论教学目的、要求: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蔬菜和园林观赏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及品种的概念及其特性;育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要求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性质、范围和基本任务的相关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3学时授课方式:讲授教学基本内容:一.园林植物范围园林植物包括蔬菜、园林植物和观赏植物,有时也将茶叶、经济植物和芳香植物等列入其中。

二.变异、遗传和选择达尔文义认为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植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品种概念及其特性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物学特性符合生产的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主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品种:都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和时间性等特性。

品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辩认的标志性状。

品种一致性:品种一致性是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品种稳定性:品种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品种地区性:品种的地区性是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

品种也有一定的时间性。

一定时期内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

3.园林植物良种的作用园林植物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在下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改进产品品质C.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D.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F.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G.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四.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学时:48(3 学分)适用对象:园艺专业先修课程:遗传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园艺学科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园艺专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育种目标、育种途径(查、引、选、育)2、教学难点:选择方法、杂种优势育种三、与其他课程关系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为本门课程的基础,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为本课的后续课程,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及花卉栽培学与本课程紧密相关。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绪论(1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特性及良种的作用,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与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及品种与植物学上种、亚种、变种等概念的关系。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和任务二、品种的概念与作用三、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历史、成就与发展趋势第一章育种目标及育种途径(2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和育种途径的概念,育种目标内容及制定原则,理解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的关系。

重点:育种目标的内容及其制定原则、育种途径与育种目标的关系难点: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的关系1、现代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3、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4、园艺植物育种途径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2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种质、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和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及育种特点,充分认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迫切性,了解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作物起源中心论以及起源于我国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包括搜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植物种资源研究工作重点仍将是“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搜集为了很好地保存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和充实育种工作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和迫切任务是广泛发掘和搜集种质资源并很好地予以保存。

搜集栽培植物的地方品种、育成品种、近缘野生种、创新种质及有关野生植物资源是植物遗传育种的基础工作。

(一)种质资源考察的范围一般在作物起源中心、栽培中心和遗传育种中心进行。

在起源中心主要搜集地方品种,原始种和野生近缘种重点放在野外采集,在作物栽培中心应主要搜集各类地方品种和具有独特性状的类型,重点要访问农户,了解品种的演变历史以及品种的经济性状和抗不良环境的特性。

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心地区有较丰富的种质材料,主要搜集育成的优良品种、品系及特殊的遗传材料,重点要进行田间评选,了解品种的系谱和特征。

(二)种质资源搜集的层次种质资源搜集是整个种质资源工作的首要环节。

搜集的重点困搜集者承担的任务和目的而异。

就中国目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现状,大体上有三个不同的层次。

1.国家级资源工作机构国家级资源工作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所属果树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及分设在各地的全国性直属各类自然保护区和作物资源圃。

国家级机构种质资源搜集的主要任务是从国内农林业资源的战略高度及农林应用或基础研究的需要出发,全面搜集和长期保存国内外重要的种质资源,包括有特殊种质的作物原生种、近缘野生及半野生种。

国家级单位除本身研究和征集、保存任务外,还要面向全国,负责向地方级资源及育种单位提供外地及外国的种质资源。

2.省级资源工作机构目前国内多数省级农业科学院或研究所都陆续建立起品种资源室,主要负责省内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工作,向省内外提供资源服务。

同时,也负责向国家级资源工作单位提供本省重要的种质资源。

3.育种单位级育种单位根据本单位承担的育种任务,搜集与育种对象、目标有关的种质资源。

由于育种单位人力、物力的限制,其搜集工作主要为本单位育种服务,因此,搜集工作的重点常随不同时期育种任务而变化,搜集到的种质资源保存时间较短。

育种单位可根据需要向国家或省级资源工作单位查询或征集必要的种质材料。

另一方面也有责任把自己征集或创新的种质提供国家或省级资源单位长期保存,不断丰富国家种质资源宝库。

(三)种质资源搜集的原则1、全面性搜集时必须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

搜集种质资源材料的种类要齐全,尤其是地方品种和野生种,它们往往是类型很多的群体。

考察时注意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园艺植物种质材料都采集到。

只有这样,收集品才能真正反映种质资源的完整性。

特殊种质由于稀少,往往容易遗漏,一些利用价值尚不明确的材料可能是珍贵种质,这些种质材料在收集时不可遗漏。

每份种质材料收集、种子或繁殖材料的数量,应根据任务和园艺植物种类而定,通常一份种子收集品要求有200-2500粒不等。

2、完整性搜集的种质资源标本要求完整,特别是园艺植物的花和果实,它们是植物学分类的重要依据。

采集果树和木本观赏植物标本时,由于植株外形较大,不能采集完整植株,只采集完整的带花和果实的枝条即可。

对于雌雄异株的植物,雌株和雄株分别采集。

先开花后长叶的植物,要分两次采集标本。

3、代表性(典型性)采集的每个标本、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应来自群体植株,这样才能代表该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

要尽可能保持所收集的每份材料内充分表现该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度。

同时应注意避免非遗传变异因素的干扰。

采集的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应是正常发育,且充分成熟的。

4、多样性搜集的范围应该由近及远,逐步搜集到一切有价值、能直接用于生产以及特殊的遗传种质,如突变体、育种系、纯系、远缘杂交的中间类型和有利用价值的野生种,尽可能保存生物的多样性。

5、高质量种苗的搜集应该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检疫,并做好登记、核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材料要求可靠、典型、质量高。

无论是种子、枝条、花粉或植物组织都必须具有正常的生活力,有利于繁殖和保存。

(四)种质资源搜集的方法1、种质资源搜集的程序首先应做好考查前的准备工作。

通过查阅已有种质资料和有关信息,制定出考察计划。

二是在实际考察中做好调查和观察记载,三是当实地考察告一段落时,应及时对种质材料进行分类、登记、并整理调查记录,修正考察计划和实施方案。

发现遗漏应及时补充。

对于搜集到的种质材料,特别是引进国外的种质资源,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严防在引入种质材料是带入检疫现象。

2、种质资源搜集方法收集种质资源的方法有三种,即直接考察收集、征集、交换和转引。

(1)直接考察收集:是指到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多用于收集野生近缘种、原始栽培类型与地方品种。

直接考察收集是获取种质资源的最基本的途径,主要途径就是有计划地组织到国内外进行考察、采集。

除到作物起源中心和各种作物野生近缘种众多的地区去考察采集外,还可到本国不同生态地区考察收集。

考察规模根据目的和任务来确定。

考察中,要访问当地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和农民,了解考察对象的类型、品种及近缘野生植物,栽培和食用历史及利用方法、分布地区以及产地的气候、地理等生态条件。

然后观察调查植株及其产品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主要特征及栽培要点,搜集种子等繁殖材料,必要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摄影并制成实物标本。

对于搜集到的种质材料,特别是引进国外的种质资源,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严防在引入种质材料时带入检疫对象。

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到客观存在的遗传多样性类型,在考察路线的选择上要注意:①作物本身表现不同的地方,如熟期早晚、抗病虫害程度等。

②地理生态环境不同的地方,如地形、地势和气候、土壤类型等。

③农业技术条件不同的地方,如灌溉、施肥、耕作、栽培与收获、脱粒方面的习惯不同。

④社会条件,如务农和游牧等不同。

采集取样应以保证获得最大的多样性为原则。

地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比较混杂的群体,搜集的各种种质材料可多一些。

对所获得的种质材料应妥为保管,以保持高度生活力。

为了能充分代表收集地的遗传变异性,收集的资源样本要求有一定的群体。

关于采集的数量,有专家建议“每点从50-100株上采集50粒种子”。

异花授粉植物即使只有2-3株也能得到多样性后代,而自交率高的种类则应注意从较多的植株上采集种子。

如自交草本植物至少要从50株上采取100粒种子;而异交的草本植物至少要从200—300株上各取几粒种子。

收集的样本应包括植株、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

采集样本时,必须详细记录品种或类型名称,产地的自然、耕作、栽培条件,样本的来源(如荒野、农田、农村庭院、乡镇集市等),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群众反映及采集的地点、时间等。

(2)征集:是指通过通讯方式向外地或外国有偿或无偿索求所需要的种质资源;征集是获取种质资源花费最少、见效最快的途径。

征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做好验收、保存、繁殖等一系列工作。

征集种质资源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如征集的种类、数量和有关资料,拟征集的地区和单位等。

目前主要作物的种质资源已不同程度地被各级资源机构或育种单位征集和保存起来,征集工作常常从这里开始。

育成品种以向育种单位征集更为可靠,且便于弄清它们的系谱来源及收集系统资料。

搜集时期一般为种质繁殖的适宜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品种征集。

由于采取了各种方式搜集种质资源,到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主要作物种质资源总数已逾30万份。

(3)交换和转引:是指育种工作者彼此互通各自所需的种质资源;转引一般指通过第三者获取所需要的种质资源,如我国小麦T 型不育系就是通过转引方式获得的。

交换和转引时应做好记录工作,主要包括种质资源的来源、名称、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抗性等。

同时,要注意进行检疫,特别是引自国外的种质资源,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严防在引入种质资源时带入检疫对象。

从国外引入的种质材料,试种表现优良的,在入库保存的同时,可直接在生产推广应用。

引入的优良品种和具有珍贵性状的材料,都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如作为杂交亲本),提供间接利用。

通过不断地引入世界各地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使本国的园艺植物多样性日趋丰富,为促进本国园艺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物质资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收集种质资源的途径和着重点也有异。

资源丰富的国家多注重本国种质资源收集,资源贫乏的国家多注重外国种质资源征集、交换与转引。

美国原产的作物种质资源很少,所以从一开始就把国外引种作为主要途径。

我国的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着重于收集本国的种质资源,同时也注意发展对外的种质交换,加强国外引种。

(五)种质资源管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应及时整理。

必须按照植物学分类地位和生态类型、产地或用途等进行归类整理,减少重复,建立档案,同时对收集材的亲缘关系、适应性和基本的生育特性有概括的认识和了解,为保存和今后应用提供依据。

(1)初步整理:参照原始记录等资料,将搜集到的作物种子、苗木、无性繁殖体等原始样本对照现场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分类、核实。

将同种异名者合并,以减少重复;将同名异种者予以订正,给以科学的登记和编号。

(2)观察鉴定:初步整理的种质材料须在田间种植2-3年,进行系统鉴定,以对同名异物材料和异名同物材料作出判别,淘汰重复材料,并进一步全面了解种质材料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对保留材料给与永久编号。

如美国,自国外引进的种子材料,由植物引种办公室负责登记,统一编为P.L号(plantintroduction)。

中国农科院国家种质库对种质资源的编号办法如下:①将作物划分成若干大小类。

工代表农作物,Ⅱ代表蔬菜;Ⅲ代表绿肥、牧草;Ⅳ代表园林、花卉。

②各大类作物又分成若干类。

1代表禾谷类作物;2代表豆类作物;3代表纤维作物;4代表油料作物;5代表烟草作物;6代表糖料作物。

③具体作物编号。

lA代表水稻;1B代表小麦;IC 代表黑麦;2A代表大豆等。

④品种编号。

lA00001代表水稻某个品种;lB0006代表小麦某个品种;lC00001代表黑麦某个品种等。

(3)材料整理:对经过观察鉴定所得资料以及各种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建立种质档案,形成检索卡片,建成种质资源数据库,并将种质资源的信息编辑成种质资源目录出版,供随时检索、查阅和交流,便于种质资源利用。

此外,还要进行简单的分类,确定每份材料所属的植物分类学地位和生态类型,以便对收集材料的亲缘关系、适应性和基本的生育特性有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为保存和做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保存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贮存种质以及基因载体,防止资源流失,使其保持生活力、遗传变异度和适当的数量,便于研究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