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现实主义概述

合集下载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东北欧文学
大部分东北欧国家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呈现出明显 的人民性和战斗性。 特征: 1、反对外族侵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腐朽与伪善。 2、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抗争。 3、具有深沉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变革意识。
代表作家: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挪威的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匈牙利民族诗人斐多菲。
“批判现实主义” 来源
后人对西方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概括与评价。 法国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提出“现 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高尔基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定义:“批判地再现 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 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为了区别于以往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我们沿用“批判现 实主义”这一名称,来指称从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以“批 判地再现”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文学
特征: 1、以反封建专制反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出现了系列化的人物形象 3、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生活在贵族阶 级趋向没落的时期, 在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下感到窒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但因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 缺乏生活目标,不能有所作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摩 夫等都是“多余人”的代表。 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 “多余人”奥勃洛摩夫形象。
.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实主义”的兴起
1850年,库尔贝(法)标榜其绘画属于“现实主义”艺术。 其后,杜朗蒂等人创办刊物《现实主义》(1856-1857)。 1857年,尚弗勒里出版论文集《现实主义》。 分为两个时期: 19世纪30-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等国。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本文将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关的例子来说明其含义。

1.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人类生活的真实描写和分析。

它追求对社会问题和人物性格的客观、准确的表达,关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例子:荷马米勒的小说《贫民窟》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困苦生活,提出了对社会改革的呼声。

2. 社会派小说•社会派小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阶级、家庭、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详细描写,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例子: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以孤儿为主人公,通过描述他的艰苦生活和社会不公,揭示了当时伦敦的社会弊端。

3.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延伸,强调对人性、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科学观察和描写。

它认为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生理因素的制约,人的命运受到社会和生物力量的支配。

例子:爱米尔·左拉的小说《地狱》描写了一个青年在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和自身气质的作用下,堕落为罪犯的过程。

4. 写实主义•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特有的一种写作手法,注重描写和再现社会现实,力求真实性和客观性。

它以真实的细节和具体场景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例子:福楼拜的小说《简爱》描写了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和女性地位。

5.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思想倾向,强调个体的独立、自由和发展。

它关注个体的价值、权利和选择,并主张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来实现个体的幸福和成功。

例子: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通过一个男子对少女的迷恋和垂涎,展示了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 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 彻底否定。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 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 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 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 觉的流派。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 发展总体 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 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 (二)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 •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 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 认识价值。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 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 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正是在这种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的 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 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 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 •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 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 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 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 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 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 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 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而为了达到细节 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事实材 料。 •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 •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 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西方现实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现实主义发展历程

西方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强调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反对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

下面是西方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
1. 起源:现实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当时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开始反对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想象,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家包括巴尔扎克、福楼拜和莫泊桑等。

2. 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现实主义在法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如《人间喜剧》、《羊脂球》和《悲惨世界》等。

此外,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库尔贝和米勒等。

3. 英国现实主义:19世纪80年代,现实主义开始在英国流行,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如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等。

此外,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惠斯勒和波特等。

4. 德国现实主义:19世纪末,现实主义开始在德国流行,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和戏剧,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此外,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门采尔和施特劳斯等。

5. 20世纪现实主义:20世纪初,现实主义开始逐渐式微,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如海明威、福克纳和毕加索等。

总的来说,西方现实主义在其起源国法国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发展,同时也在英国、德国等国家得到了一定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对现实主义理念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 艺术特点:
–第一、追求艺术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反映 生活。 (“真实美学”) –第二、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尤为突 出,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达到高度成熟与 繁荣的程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807—1870):具有浪漫主义艺
·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 思想特点:
– 第一、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 描写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深刻的社 会认识价值。 – 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 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 社会改良。 – 第三、关注社会文明发展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深切表达出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红与黑》( Le Rouge et le Noir )
• 小说内容:
于连 德· 瑞那市长夫人 玛蒂尔德
于连形象
• (1)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 青年一代奋斗者的典型。 • (2)于连是一个摆脱了信仰主义的现代个人主 义者和相对主义者,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 形象,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热情、反抗和虚伪、妥 协。 • (3)于连是人类奋斗的原型。
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高龙巴》(1840)、 《嘉尔曼》(歌剧《卡门》)(1845) 等。
• 小仲马(1824—1895):代表作《茶花女》(1848)。 • 都德(1840—1897):19世纪后期的一位带有自然主义
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1868)、 《周一故事集》(1873,《最后一课》)等。
在她身影完全消失以后,他的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她 说必须这两个字时用的那种命令口气冒犯了他。······“终 于我,”他大声叫起来,情绪激动得无法控制了,“我 这个可怜的农民得到一位贵妇人的爱情的表白!”“我 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 · · · · · · 送到富凯那儿去。” “我要是让自己受到引诱,爱 上这个金黄头发、高个儿的玩偶,那才未免有点儿太傻 了。”“怎么!我被一个人家收留,作为对我受到的殷 勤接待的报答,作为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的报 答,我印了一本小册子,公布在这个人家发生的事!我 攻击妇女们的荣誉!啊,无论如何不行,宁可让我们受 到捉弄!”(《红与黑》,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二)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二)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1. 现实主义文学•定义: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文学流派,强调描绘社会现实、人类生活和人性的矛盾。

•示例:荷尔德林的《皮皮杖》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贵族地主通过粗暴手段压迫农民的故事。

2. 现实主义小说•定义:现实主义小说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细致描写现实生活的细节来呈现社会问题和人性矛盾。

•示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描写军事、政治及家庭生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3. 社会写实主义•定义:社会写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强调通过描写社会问题来反映社会现实。

•示例: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是社会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孤儿的命运和英国社会的不公平,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

4. 自然主义文学•定义:自然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进一步发展,更强调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和对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的描写。

•示例:米尔扎缪·拉谢德的《人类罪恶论》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通过对一个年轻人堕落的描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

5. 特写手法•定义:特写手法是现实主义文学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场景或物品的特性。

•示例: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使用了大量的特写手法,通过对角色情感和内心世界进行细节描写,增强了读者对故事的共鸣。

6. 现实主义的终结•定义:随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现实主义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现实主义的终结指的是其在文学发展中的衰落。

•示例:弗朗兹·卡夫卡的《变形记》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终结之作,通过描写主人公突变为昆虫的奇幻情境,挑战了现实主义对真实世界的描绘。

以上列举的名词和示例只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几个重要代表,这些文学名词和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核心思想。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当时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流派。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表现,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抗衡和补充。

本文将简要介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真实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的描写,追求客观的表现方式,力图在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作家通常会选择普通人的生活和体验作为创作对象,力求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描绘。

2. 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品中常常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意识。

3. 人性关怀现实主义文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关怀和探讨,作品中常常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念,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4. 对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断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进行批判和颠覆,试图摆脱浪漫主义文学的夸张和虚构,追求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表现方式和写作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通常选择平实的语言和描写方式,力求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现实生活。

5. 对艺术的追求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对艺术的自觉和追求高品质的审美追求。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在作品中追求真实和客观的表现方式的保持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和追求,力求给读者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学享受。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具有真实描写、社会批判、人性关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艺术的追求等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其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批判,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关怀,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思想启示。

简述现实主义的概念与范畴

简述现实主义的概念与范畴

简述现实主义的概念与范畴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概念和文艺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它强调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平凡事物,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呈现世界。

现实主义的范畴涵盖了文学、戏剧、绘画、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

在文学领域,现实主义的作品以真实的情节、生动的细节和详实的描写为特点。

它们通常关注社会问题、人性的弱点和道德困境,并借此展示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类的苦难。

现实主义作品追求真实,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并试图通过揭示社会和人性问题来改善和改革社会。

在绘画领域,现实主义追求真实的再现和细致的描绘,拒绝任何浪漫主义的艺术处理。

它们将现实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等具体而细致的细节作为表现对象,力求以最真实的形象表现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电影领域,现实主义电影追求真实的场景和情节,以实地取景、自然光线、非专业演员等手法来创造真实感。

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描绘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以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类经历的深度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现实主义的范畴包括了诸多艺术领域,如文学、戏剧、绘画和电影等,它们共同以真实、客观的方式描绘现实生活,并通过对社会问题、人性困境的揭
示来改善社会和人类的境况。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1、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2)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3)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4)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二、《拉辛与莎士比亚》是司汤达一部重要的文艺论著、批判现实主义。

三、《红与黑》书名的含义:“红”红色的军装象征着资产阶级革命;“黑”教士的黑袍,即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

四、《红与黑》的突出成就也表现在塑造了于连这个形象。

五、《红与黑》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表现在三个方面:1、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2、《红与黑》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3、《红与黑》对现实抨击最尖锐的描写,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

六、《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绘写之一”,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七、《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一个完整的社会”指第一部分是《风俗研究》、第二部分是《哲理研究》、第三部分是《分析研究》八、《人间喜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九、《人间喜剧》的思想特征1、《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2、《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3、《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人间喜剧》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描写到底层人物。

十、《高老头》主要人物有: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德·鲍赛昂子爵夫人十二、《高老头》思想内容:1、《高老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2、《高老头》还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揭露了统治阶层得卑鄙丑陋,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3、《高老头》还反映了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的深刻了解,显示了复辟时期贵族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过程十三、福楼拜代表作品:1856年4月的《包法利夫人》、新型的史诗小说《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十四、《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征:1、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2、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3、小说结构上有新的创造十五、《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喜爱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唯一一部正面反映了劳资矛盾的作品十六、狄更斯的创作时期:第一时期是1841年以前,从1837到1841年,狄更斯接连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利佛·退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5部长篇小说;第二时期从1824到1858年,这一时期时间跨度最大,作品也最多,共创作了《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六部长篇小说;第三时期从1858年到作者逝世,这一时期共创作了《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4部长篇小说十七、狄更斯小说的创作特征: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三个基本侧面,首先,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次,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第三,是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而贯穿这三个方面的则是作者的人到主义思想。

3.1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3.1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此外,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始终得到了文学批评 和美学理论的有力支持,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相互辉映, 相得益彰。
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 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 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19世纪40年代,果戈里继承并发展了普希 金和莱蒙托夫开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 了俄国文学史上的“自然派”——俄国现 实主义。
托尔斯泰也在创作高峰期。
契诃夫80年代登上文坛,他在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上取得 了重大成就。
契诃夫(1860年—1904年)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莫斯科 大学毕业,做过医生。1880年开始发 表作品。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 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 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家之一。
1836年,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 幕喜剧《钦差大臣》。用喜剧这面镜子 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 以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深厚的功底和 灵活的文笔,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官僚阶 层贪赃枉法,谄媚钻营,卑鄙庸俗的本 质特征。
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 手稿第一卷回到俄国并出版,引起了轰 动,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 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 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社会现实,揭 露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被公认为“自 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 伦比的作品。
3.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 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 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于19世纪30年代产生,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 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 小说家”,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勃朗特、盖 斯凯尔夫人等。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英 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萧伯纳、高 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作家的创作主要在20世纪。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形成现代欧美文学高峰。
1848年法国大革命
一、十九世纪文学产生的社会文 化因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社会历史和社会心态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金钱的作用之间有十 分密切的关系:“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 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压 力和焦虑,引出了新的灾难和欢乐,在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 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我希望大 家不要把金钱作为文学的某种新的主题,而 要把它作为一切新的故事、新的关系和新的 叙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是现实 主义的来源。
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 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马克· 吐温(l835~1910):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作家。 “文学中的林肯” 欧· 亨利(1862-1910)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 说的创始人”。
“欧亨利笔法”是指: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 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的。
4、北欧
代表作家: 安徒生——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主题: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
又愤怒鞭挞残暴、贪婪的统治者,批判社会 的黑暗。 《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
(二)后期(70年代~20世纪初)
4、北欧 代表作家: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创始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 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 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 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 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 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 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 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 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 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历史背景1848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年份。

法国的二月革命、特别是六月革命,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直接对抗中显示出自觉的阶级意识;1847年、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新高潮,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

就在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伟大的纲领性著作《共产党宣言》。

在西欧革命浪潮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的影响下,东欧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更大的高潮。

在波兰,1830年、1846年和1848年相继爆发了反对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的起义。

在捷克,1848年掀起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斗争。

在匈牙利,1848年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并发展成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

在奥地利和土耳其统治下的罗马尼亚几个公国,也都开展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

这些革命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19世纪40至50年代,北欧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造船、航海、伐木和农业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也先后参加了政权。

在欧洲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北欧各国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与此同时,挪威的民族独立运动也逐渐高涨。

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结成“联盟”。

挪威人民长期受异族统治和压迫,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起来斗争,到1905年终于获得独立。

在俄国,从50年代开始,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革命民主主义者逐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解放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成为思想界和进步文学的领导力量。

俄国在1853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

50年代末期,农民运动又高涨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速了。

舆论界几乎都在抗议农奴制的专制残酷,谴责它所造成的经济落后状况。

沙皇慑于革命形势,不得不于1861年宣布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这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前进的第一步。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第四,科学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科学实验脱离 生产而独立存在。由此,作家、艺术家作为独立的脑力 劳动者从事文艺创作。 科学带来的这些后果,对现实主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巴尔扎克、左拉、哈代等。 工业化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提供了文学反映的内容,科学 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方法。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科学发展的直接后果有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机 器生产要求用科学取代经验,科学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发展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促进了辩证法 的发展。 第三,科学提供了观察现实的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客 观性成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作为文艺流派,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并作为对 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而走上历史舞台的,它的形成有一 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些为了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 辟道路的作家,如梅里美、巴尔扎克、霍夫曼、普希金、 果戈理等,都是由早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 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社会黑暗为特征的现实主义 文学,逐步代替浪漫主义,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思潮。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2、科学的影响。 19世纪也是科学的世纪,现实主义的产生也深受科学的 影响。19世纪初期和中期,科学得到重大发展,在各个 方面都有进步,诸如物理、化学、电学、地质学、生物 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 在热机和热力学方面,瓦特的蒸汽机得到改进,英国人 斯蒂芬逊发明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车(1814)。 德国物理学家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40年代分别提 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胥斯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由此形成热力学。1876年,德国 人奥托发明内燃机,又一次引起了交通运输的革命。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点总结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点总结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点总结19世纪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知识点总结。

1. 现实主义的起源: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关。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文学揭示社会现实,批判社会不公和道德堕落现象。

2. 托尔斯泰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俗社会的道德困境。

3. 工业化对文学的影响: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对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现实主义作家通过描绘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展示了工业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艺术与政治: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意义。

现实主义作家通过揭示社会问题,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人道主义价值的关注。

5. 社会观察与个人经历: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他们通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为素材创作作品。

通过真实的描述,现实主义作家试图展现社会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6. 历史与社会背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背景中的历史和社会变革对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描绘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来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本质。

总之,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试图揭示社会的真实面貌,并探索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进化论对自然主义的形成影响最 大,自然主义者关于人的观点直 接依赖于达尔文的人从低等动物 演变而来的观点。
四、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法国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司汤达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
1825)是第一部现——1850)是19世纪前期 法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在世界文学史上 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学上的拿破仑之称。
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 工业化的影响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随着近代城市兴起、市民阶 层兴起和针对古典主义的贵族艺术而出现的一种 “普通人”艺术,它产生在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 期,是城市文明的产物。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城 市生活现象与心理的描绘。城市文明是由工业化带 来的,现实主义的产生,深受工业化的影响。工业 化给现实主义打上了时代烙印。
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另一个译名是“写实主 义”,更加突出它在美学方面的特点。作为 美学概念,现实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 之一,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 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 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 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现实主义文艺流派
萨克雷 著名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名利场》 ----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重点塑造了女冒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
盖斯凯尔夫人
代表作《玛丽·巴顿》(1848)是欧洲文学史上最 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它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的宪 章运动 。
俄国文学 一、创作 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狂人
日记》和《外套》)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长篇小说《死魂灵》(乞乞科夫、五个地主)
二、含泪的微笑
• 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独特的讽刺 手法。“要通过世界上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 看不见的、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

1,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真实、广阔地反映社会历史生活。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乔治· 桑对巴尔扎克说:
“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 人类的来描绘。”这种客观写实和主观想象 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根本区别。(细节 真实和全景真实)巴尔扎克也强调“只有细 节才会形成小说的优点”。
2、着力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3、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都 德
1866年,都德发表散文和 故事集《磨坊书简》,两年 后,长篇小说《小东西》出 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 品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 集》(1873)如《最后一 课》、《柏林之围》
小仲马
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直到他7岁,大 仲马才认其为子。痛苦的家境对小仲 马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他后 来的文学创作大多以探讨社会道德问 题 为主题。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 《茶花女》一举成 名,1852年他又将 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了极大成 功,于是专门开始了戏剧创作。
巴黎公社文学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表现了无产阶级的为理 想而奋斗的革命激情。作者主要是工人、教 师、公社活动家、其他无产者。 以诗歌成就最大。 主要代表是:鲍狄埃、米雪尔、瓦莱斯、克莱 芒。 《国际歌》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
1825年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现实主义
宣言书 1830年《红与黑》 发表,现实主义文学诞生 的标志。 巴尔扎克是高峰。 巴黎公社文学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 后期出现自然主义倾向。
代表作家

梅里美(1803—1870) 具有浪漫主义品格。以 中短篇小说闻名,研究 人的心灵,发掘原始生 命形态,表现反现代道 德文明的主题。《高龙 巴》《加尔曼》(《卡 门》)“绝对自由”

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绪论1、思想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把研究分析社会为重要使命,把广阔真实地反映社会时代生活风俗作为创作的最高理想,通过文学再现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化。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控诉社会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并且提倡社会改良。

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于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和异化;发掘探讨人性的弊病。

2、艺术特征:追求艺术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描写生活;竭力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客观真实精确,自我退隐。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描写,刻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创造出一大批不朽的典型形象。

现实主义的两种类型:内倾性作家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性;外倾性作家侧重于描写外部社会形态。

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与繁荣。

法国1、特点:最早自觉地产生,具有理论的指导。

与后期浪漫主义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其思想内容突出描写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一层层人民在多重压迫之下的艰难生存状况。

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反抗社会的小资产阶级英雄形象。

代表:梅里美《嘉尔曼》小仲马《茶花女》2、巴黎公社文学: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物,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二十年间公社战士所创作的诗歌、散文戏剧、杂文等,诗歌成就最高。

基本主题: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罪恶、总结公社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号召人民起来为公社理想而斗争,表现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斗争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情感。

这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

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代表: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路易丝·米雪尔。

3、重要作家(1)司汤达:批判现实主义奠基人A美学思想:《拉辛与莎士比亚》文学应当随时代发展而变化,表现现实生活;伟大的作家都应当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表现自己时代的真实以感动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的创作不仅描写了当时生活的朴素与真实,还展示了人类激情中最细腻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基本特征(P227-230)

(一)真实性。

( 1)客观性:现实主义是追求再现的艺术; 作家应 “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要求细节的真实; (2) 历史性: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工具,把叙写时 代的风俗、呈现历史发展规律作为创作理想;


(二)批判性。
(1)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同情弱小、鞭笞强 权、倡导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理性王国”; ( 2)阶级性带来的局限性:批判的不彻底性;
批判现实主义之由来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 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后又波及俄国、 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 由于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 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 解剖性的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 为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作为文学运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大成就主要表现 在小说方面;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主要集中在法、英、 俄三国;

(1)30-40年代,产生、发展、中心在法国。 代表:司汤达、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2)50-60年代,英国文学成为主流。代表: 狄更斯、夏洛蒂· 勃朗特;英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基本特点(福楼拜;果戈理、屠格 涅夫); (3)70年代以后,中心在俄国。代表:陀 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 托尔斯泰、契诃夫;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3、发展概况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1871年巴黎公社为界,分为 前期——产生、发展并迅速达到极盛的时期; 后期——衰落期,批判锐气大减,流于单纯追求细节真实的 倾向,发展到极端就兴起了自然主义,同时,反现实主义的现代 派也开始萌芽。

前期以法、英两国为中心,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美 国等地;俄国现实主义在前期的后半段迅速崛起,到后 期西欧现实主义走向衰落时,俄国则发展到高峰。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基础 :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 ,矛盾更加 尖锐化;社会风气、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科学、哲学基础 :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唯 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 ; 文学基础 :是以前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特 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主义文学的继 承和发展;也吸收了浪漫主义作家的写作经 验;
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过程


指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于 欧美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故 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最先出现在西欧(法国、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里,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成为19世 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是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坛上开始出现 各种新兴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时代才结束。
参考书目(二)

研究类: 达米安· 格兰特著,周发祥译:《现实主 义》。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 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王道乾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 蒋承勇著:《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 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郭树文:《批判现实主义质疑》,《外国 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三)典型性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人物贴近生活:
描写有很强的概括性:
“个人英雄”、“忏悔贵族”、“多余 人”、 “小人物”分别是各自时代社会的产 物,是某种时代精神的体现者,生动准确地
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1857)问 世,被看作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福楼拜被奉 为现实主义大师,但福楼拜本人却不愿接受“现 实主义”这个名称。他在给乔治· 桑的信里说: “请注意,我憎恨人们时兴称为现实主义的东西, 既使他们奉我为现实主义的权威。”
其他作家: 北欧:易卜生、安徒生; 美国:马克· 吐温; 英国:哈代; 法国:左拉、莫泊桑、都德
参考书目(一):


文学史类: 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下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李明滨 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赋宁总主编,彭克巽主编:《欧洲文学史 (第2卷 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1年。
二、作为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
作为创作手法,现实主义常常与浪漫主义并举。两者相伴 而生,对立依存。

追求按生活的本来 面目反映生活,客 观性、真实性。

艺术是对理想和自我内心 世界的探索与表现,主张 用夸张的语汇、大胆的幻 想、离奇的情节、非凡的 人物,表现主观理想,抒 发个人情怀。 重表现
差别:重再现,
Realism: a mod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impression of recording or reflecting faithfully an actual way of life.
雷纳· 韦勒克(René Wellek,1903-1995) 《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 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1830年:
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时间点


雨果的戏剧《欧那尼》的上演,标志浪漫主 义对古典主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的出版,意味着批判 现实主义的诞生▲ 19世纪30年代,正值浪漫主义方兴未艾之际, 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现实主义——在法、 英等国迅速崛起,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 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