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分解
英语认知语言学
英语认知语言学英语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英语语言的认知过程和结构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到对英语的理解、产生和使用的认知机制和规律进行探究。
本文将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来介绍英语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语音认知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音的认知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至关重要。
在英语认知语言学中,研究者通过分析声音的特点、语音单位和发音过程来探究语音的认知机制。
其中,声音的特点指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节和音调等音位学要素;语音单位则是指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所处于注意的最小单位,比如音素的串联等;而发音过程则是指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生成声音的过程,包括声带、发音器官的协调等。
二、词汇认知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研究词汇的认知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词汇的构成和用法。
英语认知语言学关注词汇的存储、识别和产生等过程。
在存储方面,研究者通过研究一词多义、词义辨析和词汇关联等现象来揭示词汇存储的机制;在识别方面,研究者研究人们在理解语言时如何通过语境和词汇特征等信息进行词汇的识别;在产生方面,研究者关注人们在表达时如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词汇。
三、语法认知语法是指语言的句法结构,研究语法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在英语认知语言学中,研究者关注句法的生成、解析和回避等过程。
在生成方面,研究者研究人们如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模式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在解析方面,研究者研究人们如何通过语法知识和上下文信息进行句子的解析;在回避方面,研究者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如何避免语法错误和困惑。
四、语义认知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系统,研究语义的认知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英语认知语言学关注词义、句义和篇义等层面的研究。
在词义方面,研究者研究词汇的意义构成和扩展,探究词义的认知过程和规律;在句义方面,研究者关注句子的意义生成和解释过程,研究语义角色和语义关联等现象;在篇义方面,研究者研究文本和篇章的意义结构和组织方式。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认知语言学试图探寻语言习得、语言使用以及语言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如何人类的认知系统利用符号系统来组织和理解语言,探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强调个体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处理方式,从而揭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语言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不同语言任务对认知系统的影响。
另外,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模型和语料库分析等也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四、认知语言学的实践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语言认知机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或者通过干预认知过程,帮助患有语言障碍的个体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认知语言学还为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结论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为理解人类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用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继续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并为人类认知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探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及方法引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是人类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形成的一种边缘学科。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的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在当前很多文学作品的评析中有十分广泛的运用。
当前,认知语言学还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要对研究的范围进行掌握,采用正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原则,为认知语言学的学术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当前,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基于语言科学的认知语言学以及基于认知科学的认知语言学,这两个都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基于语言科学的研究更多的是倾向于社会科学,以语言分析的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而认知科学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则主要是以自然科学的定量的研究方法为主,在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出发加以考察,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相关问题的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的原则、范围以及方法。
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在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之前,首先应该加强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的确定。
(一)对认知语言学进行研究的基本问题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类的语言和心智之间的关系。
对人类的心智进行研究,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出发,比如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
人类的心智可以延伸出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有什么作用?人类有一些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些问题,不同时代的看法和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传统意义上的理解认为,推理其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推理的命题是抽象的,不能具体化。
然而新的观点却认为推理其实是一种基于人的想象而展开的各种隐喻、心理意象的转化。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对语法和语义进行研究,语法与人们的认知有很大的关联。
语法涉及到具体的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对语法的认为具有更加深刻的含义,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体现。
认知语言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研究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最先提出的,经过美国语言学家的补充和发展,成为语用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言语行为的语力模型是基于的力量模型,主要研究力量实体说话者和听话者。
语力—动态模型的言语行为包括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而直接言语行为又包含断言行为、指令行为、承诺行为、表情行为、宣告行为。
取效行为状态的变化是言语行为的重要特征,通过语力和取效行为,阐明说话者通过话语产生的行为目的和结果,弥补了经典言语行为理论的不足。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言语行为;语力一、相关理论概述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最先提出的,经过美国语言学家的补充和发展,成为语用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认为言语行为包括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说话行为,指一切有意义的声音话语;言外行为施事行为,表达说话者目的倾向,像道歉、暗示、感激、质疑等;言后行为取效行为,话语在听者身上实现的效果,像高兴、悲伤、信任等。
言语行为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下的一种交际活动,必然包括交际的说话者和听话者。
在的力量—动态模型中,原力实体是听话者,说话者是对抗实体,说话者往往会使用一种力来阻止听话者在话语之前的内在力量倾向,进而改变听话者的立场态度。
二、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模型言语行为的语力模型是基于的力量模型,主要研究力量实体说话者和听话者。
听话者往往内在有自己的状态倾向,在受到讲话者对抗力实体的影响后,作出的力量改变。
而影响语力的因素还有说话者的目的和社会文化因素如心理暗示、人生价值观、对话者的社会地位、感情等。
当这些因素力量大于听话者的意图力量时,听话者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言语行为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下,对话双方具有各自的社会地位,遵循自己的社会规约。
如教师对学生的话语具有规范性,售货员对顾客的话语应该遵守礼貌原则等。
在语力动态模型中,听话者首先要了解说话者的目的,在社会文化因素力量的干涉下,再做出态度上的改变。
与的力量模型不同之处是,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由静止到运动的变化,而是根据语境的差异而表现出多样化,要求我们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多样性。
认知语言学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人类心理学中的语言认知分析方法
人类心理学中的语言认知分析方法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受的重要途径,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心理学中,语言认知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并且探讨语言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人类心理学中的语言认知分析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研究语言认知领域中的应用。
1. 语言理解的过程人类使用语言时,涉及到大量的认知过程。
语言理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1 词汇理解词汇是语言理解的基础。
当人们听到、阅读或思考语言时,词汇时参与语言理解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在词汇理解过程中,大脑通过识别词素,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单元——词。
词汇理解是启动语言认知的第一步。
1.2 句子结构分析理解单个词语之后,人们会结合上下文进行句子的理解。
对于一段话中的多个词汇,要在大脑中将它们合并成完整的句子,并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含义。
这是语言理解过程中最复杂的环节之一。
1.3 语篇理解语篇是一个更大的语言单元,通常由多个句子组成。
语篇理解涉及到对于大段文字的整体理解。
通过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语篇理解对于人们进行语言沟通的效率和精准度至关重要。
2. 实验设计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应用语言认知研究的目标是探究人们的语言理解过程,理解语言神经机制和认知过程。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操纵不同语言因素,以研究不同语言区别和语言理解深度。
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的类型:2.1 语音感知实验语音感知实验是研究语音单位的音韵表示方式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对于研究者而言,可以通过操纵不同语音单位,以了解人类大脑如何对于不同音韵进行识别和加工。
该实验通常使用短语、单词和音素做为实验材料。
2.2 语言可及性实验语言可及性实验的目标是研究人类诅咒记忆中储存过的词汇能否被快速识别和加工。
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如杂音反应时间(ns-RSA)等,以此来测试人类大脑的词汇储存、识别和加工能力,探究语言可及性的变化和机制。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
2、文本生成:认知语义学可以应用于文本生成任务,例如新闻报道、小说创 作等。通过深入理解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意义和关系,可以生成更加自然、流畅 的文本内容。
3、情感分析:认知语义学可以应用于情感分析任务,例如对评论等文本数据 进行情感判断。通过分析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色彩和情感极性,可以了解用户对 某一事件或产品的态度和看法。
谢谢观看
2、实证研究:通过对大样本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语言使用中的规律和特征。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言与文化、认知、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3、深度学习: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进行建模,以提高机器 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处理能力。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文本分类、情感分析、 机器翻译等领域。
4、跨学科研究:认知语义学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例如心理学、哲学、 计算机科学等。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 语言意义的本质和产生机制。
认知语义学的应用实例
1、智能客服:认知语义学可以应用于智能客服系统,帮助提高系统的自然语 言理解能力。例如,用户在查询航班信息时,客服系统可以通过对用户问题的 语义理解,快速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
2、揭示语言意义的生成机制,即探究语言意义的构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研究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即探究语言如何反映和传递文化观念和价值 观念;
4、探究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即研究语言学习者如何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意 义和用法。
为了实现这些研究目标,认知语义学采用实验来观察和测量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加工 过程。这些实验包括词汇判断任务、语义相似性任务、概念映射任务等。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 法
目录
01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 理
03
认知语义学的应用实 例
语言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语言认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语言认知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不同语言认知任务中的认知过程和特点。
4. 通过实验验证语言认知的理论假设。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实验一:词汇识别实验2. 实验二:语法判断实验3. 实验三:语义理解实验4. 实验四:语言习得实验三、实验方法1. 实验一:词汇识别实验采用视觉呈现方式,将词汇随机分布在屏幕上,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识别出目标词汇。
2. 实验二:语法判断实验通过呈现不同结构的句子,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语法正确性。
3. 实验三:语义理解实验呈现含有特定词汇的句子,要求被试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汇的意义。
4. 实验四:语言习得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特定的语言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两组在语言能力上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词汇识别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词汇识别任务中,对常见词汇的识别速度明显快于不常见词汇,说明词汇熟悉度对词汇识别有显著影响。
2. 实验二:语法判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语法判断任务中,对简单句子的语法正确性判断准确率较高,而对复杂句子的判断准确率较低,说明语法结构复杂度对语法判断有显著影响。
3. 实验三:语义理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语义理解任务中,对特定词汇的意义理解准确率较高,说明语义知识在语言认知中起到重要作用。
4. 实验四:语言习得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特定语言训练的实验组在语言能力上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语言训练对语言习得有显著促进作用。
五、结论1. 语言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词汇识别、语法判断、语义理解等多个方面。
2. 词汇熟悉度、语法结构复杂度、语义知识等因素对语言认知有显著影响。
3. 语言训练对语言习得有显著促进作用。
六、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进一步探讨不同语言认知任务中的认知机制,为语言认知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_卢植
2005年9月第21卷 第5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u d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yS e p t.,2005V o l.21 N o.5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卢 植(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提 要:认知语言学是新兴的边缘科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加以考察。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区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其中定量方法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认知语言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多元化的特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5-0084-05T h e Me t h o d o l o g y o f 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L UZ h iA b s t r a c t:T h e p r e s e n t a r t i c l e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i n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I t i s p o i n t e do u t t h a t c o g n i t i v e l i n-g u i s t i c s i s t h e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s t u d y o nc o g n i t i o n a n d l a n g u a g e w h i c hh a s t h e a t t r i b u t e s o f b o t h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i n 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r e f r o mm a n y o t h e r f i e l d s o f s c i e n c e,w h i c h c a n b e c a t e g o r i z e d i n t o q u a l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G e n e r a l l y,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d o p t s t h e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f r o ma n e c l e c t i-c i s mp e r s p e c t i v e.E x c e p t u s i n gt h e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i n t u i t i o n,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s u s ct h er e s e a r c hf i n d i n g s i l l x p e r i m e n t a l 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 t h e d a t a i l l l a n g u a g e a c q u i s i t i o ns t u d i e s,a n d,t h e l a n g u a g e c o n t r a s t a n dc o m p a r i s o nb a s e do n t h e m e t h o d o l o g y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r e a l s o u t i l i z e d b y t h e s c h o l a r s i n 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m e t h o d s md i a l e c t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o r p u s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r eo f r e a t h e l p s i nr e v e a l i n g t h e c o g n i t i v e o p e r a t i o n s i nl a n g u a g e.K e yw o r d s:c o g n i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q u a l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s e a r c h 1.导言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以及其它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语义学研究一直有两个传统,语言学传统本身和哲学研究。
前者关心词的意义及其变化,后者关心的是语言表达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尽管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但经常交汇和融合。
19世纪后半叶及20世纪前几十年中,语言学和哲学十分关心语言与感知、物理世界的关系,语言与神经的关系,关心词语的来源,语言结构中的心理过程、概念方式和过程等。
但是,由于Russell 的逻辑主义,Frege 对“心理主义”的批评,哲学就忽视了对自然语言意义的研究,语言结构分析与哲学中的语言理论分割,忽视认知结构在语言结构描写中的作用等。
Taylor(2002)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三元论的。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类语言与心智的关系问题,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语言、世界和知性的关系是不能回避的。
语言从自然属性上说是一套符号系统,从社会属性上说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从心理属性上来说是人们的思维的工具。
因此,在语义学研究中,实际上可以分出三条路子:(1)语言-世界路子。
语义被看作是语言词语与外部世界事物的关系。
(2)语言-内部路子。
语义被作为语言内部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3)概念路子。
语言词语的意义被看作是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概念化方式。
(Taylor,2002)在从语言-世界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这一词语,什么样的情景是通过它表达的?在从世界-语言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要回答的问题是:针对这样一种事态,什么样的语言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它?语言-世界路子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这一研究路子只能限于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语,“灵魂”、“鬼怪”之类词语的意义就无法通过这一方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2)语言词语并不直接指称外部世界,它们指称的是心理空间中的事物。
在这样的心理空间中,被指的事物可以是想象中存在的事物。
同样,心理空间本身也可以是假设的、想象的、虚拟的。
3)即使我们只研究具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语,这一研究方法也有问题,因为语言词语的意义并不限于词语和被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而系统的理解。
我们将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即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语言如何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语言使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我们将详细阐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等,以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探索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目标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方面。
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起源。
它试图解释人类如何通过认知和感知世界来创造并使用语言。
这一目标推动研究者深入探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属性。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包括探索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
这包括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和产生等认知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试图理解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在大脑中进行,并解释语言处理中的个体差异。
认知语言学还致力于研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
它关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以及语言变化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
这一目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演化规律和语言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还包括促进跨语言和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过程和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可以增进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从而推动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涵盖了语言的本质、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以及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认知语言学丰富而多样的研究领域。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原则现实与认知的互动原则: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现实的一种方式,是人与世界互动的中介。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解释说明
认知语言学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运作和理解的学科。
它的理论基础是关注语言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通过语言来思考、理解和表达信息。
认知语言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语义(词义和句义)、句法结构(句子的组织方式)、语用(语言的使用和交流目的)、语音(声音和音调的产生和感知)以及语篇分析(文本的组织和解读)。
在过去几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形式语言学只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而认知语言学则更注重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
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
此外,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于表达方式、词汇习惯和语义理解有着差异性。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将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然后依次讨论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这些要点,并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思路而设置的。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供信息,并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本文采用以下结构来呈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要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认知语言学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其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将给出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围绕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
具体而言,我们将依次介绍三个主要要点,分别阐述它们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每个要点将以独立的小节来呈现,使读者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不同方面。
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
第五章:认知请下载之后阅读;)认知,指的是信息如何被加工和如何被人类感知(这一术语来自拉丁语的一个动词Cognoscere,“去了解”)。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对于认知方面的研究感兴趣,因为可以从中知道如何了解一种外语才足够能流畅地把它用于理解和创造。
然而,对于第二语言作为一种认知的形式,我们仍未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认识。
这是因为我们研究有关问题的能力总是由观察人类心智和大脑的工作如何变得有效的新理论和方法一步一步的成形,也受限于二语习得研究者熟悉这一方面知识的速度。
在这一章,我会比任何其他一章都多地参考母语习得研究,并指出未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需要多加关注的方方面面。
在认知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是我们需要认识的:有关行为学和神经学的数据都发生在几百毫秒到几秒之间,或者有更大的范围,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由几分钟到几个小时而已。
这跟二语习得研究者一般认识到的数据有强烈的对比,包括话语的延伸,人类对话者多话轮转换的交流,被扩展的文本、参考和社会意义,甚至是长达几年的第二语言学习和运用。
这种种的现象产生令人费解的细微差别,无论是暂时性的还是与本体论相关的,都被统统引入到二语习得的认知探索中。
在这一章,你会学到为了解释第二语言作为认知的一种形式的本质而发展出来的第二语言习得认知理论和构想。
这些理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一直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研究中占主导的传统信息处理;二是在90年代晚期才从前者发展而来的实现论。
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认知上的主要关注点则是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5.1 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的那个所谓认知革命,而到70年代才出现在心理学范畴内。
最初针对人类学习,行为主义理论只提供了一个“刺激与反应”的解释,也就成为20世纪后30年支配心理学范例的唯一解释。
概括地说,人类心智被看成是一个符号处理器,不断地进行着精神加工。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5篇)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1前言在语言学当中,认识语言学是一种新范式,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课题。
认识语言学大致是从上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传播,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加大,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语篇、音系、意义等等。
该理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认知语言会议上得到确认,同时相关的杂志发表了认识语言学。
自从杂志诞生以后,认知语言学正式被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医疗科学等之间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后,渐渐地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认知语言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在许多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概念隐喻、范畴化、多义性、转喻、语法化等等。
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研究的切入点、感兴趣的课题等等方面,这些不足还需有待改进。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
因此,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人类语言,该观点实际上就是时常被提起的认知观念。
这种认知观念认为,在认知系统当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比如:抽象化、范畴化、情感、感知等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
而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并受到了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想、观念、表达。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内容:探索出带有紧密联系的形体的概念知识,得出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探索出身体经验、概念系统、语言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得出上述三者的意义、语言、认知及后三者的密切关系。
也就是现在常被提及的所谓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发现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奥秘。
认知语言学talmy三分法和二分法
认知语言学talmy三分法和二分法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该领域中,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分类方法来分析人类对语言和思维的认知方式。
Talmy是一位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被称为三分法和二分法。
Talmy的三分法是指他将语言知识分成了三个部分:语义、语法和形式。
他认为,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语言的基础。
语义是指语言中的意义系统,语法则涉及如何组织词汇和句子,而形式则涉及听觉和口语产生和接收的方式。
这种三分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在Talmy的理论中,三分法被用到了名词短语(NP)的分析中。
他将NP分为三个层次:核心(core)、限定(limiting)和修饰(modifying)。
核心是指一个名词词组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是由一个名词构成。
限定和修饰则是为核心提供信息的成分。
限定成分(determiners)可以表示数量、所有权及区别等概念,而修饰成分(modifiers)可以描述大小、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通过这种三分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名词短语的组成和功能。
此外,Talmy还提出了一种二分法,用于分析动词短语(VP)。
他将VP分为两个层次:内含(coerced)和附着(enveloping)。
内含动词短语由一个核心动词和一个宾语构成,而附着动词短语则由一个核心动词和一个附加成分构成,如副词或介词短语。
通过二分法,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动词短语的结构和意义。
Talmy的三分法和二分法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框架。
通过将语言知识分成不同的层次,研究人员可以更系统地分析语义、语法和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这些分类方法还为语言教学和语言翻译等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之,Talmy提出的三分法和二分法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这些分类方法,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语言知识的不同层次。
认知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简介
认知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简介认知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简介【摘要】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对当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一种反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其研究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介绍认知语言学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
它关心的是语言和其它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试图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的形成与特点、语言使用的方式与特点等。
近30年来,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有影响的分支,涌现许多成果,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内省法发展到目前重视跨学科与实证研究,多种方法并存、互补的状态。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早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是阐述和介绍该学派的哲学基础、论证理论等宏观原则,旨在奠定其学术地位,构建理论基础。
随着认知语言学学科的逐渐成熟,研究工作的深化和分工的细化,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相继出现。
针对各种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者们往往采用不同的研究工具或手段。
下面对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作一大致介绍。
一、内省法“内省法”是哲学研究与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语言内省”指的是“语言的某些特征显现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系统,并得到语言使用者有意识的认识或关注”。
“语言研究的内省法”就是将语言内省的结果应用于语言研究。
这包括两层含义:1.语言研究者或本族语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及百科知识对语言的某个反方面进行思考和判断;2.语言研究者根据自己或本族语受试者对语言某个方面进行思考或判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语言内省是指语言使用者对认知中凸现的语言的某些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注意。
认知语言学在开创之际,为了构建该学派的理论框架,主要都采用的是内省式的思辨性研究,即研究者通过观察、内省、分析、推理手段等对语言现象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内省研究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内省法研究语言存在一些天然缺陷。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两种分支学科,两者都致力于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并通过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本文将分别介绍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使用时的上下文信息和语言交际行为特征。
语用学主要关注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意图和交际目的,研究语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交际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等。
语用学主要应用于语言教学、翻译、新闻传媒等领域中。
语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言语行为分析:研究语言使用时的言语行为特征,包括陈述、命令、请求、辞职等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
2. 话语分析:研究话语结构、话语的上下文信息、话语的语言功能等,通过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话语的隐含意义和语言背后的交际意图。
3. 礼貌原则分析: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遵循的礼貌规则,包括自我批评、委婉表述、让步等;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原则的差异。
二、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认知的学问,主要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和语言认知的神经基础。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认知现象,语言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机制密切相关。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理解、产生和运用的过程,包括语音知觉、词汇学习、语法知识表示和运用、语言创造等方面。
认知语言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语言治疗、语言评估和语言教育等。
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知觉和认知实验:通过实验测试、心理测试等方法研究语言认知过程,比如音素辨别实验、视听口语信息处理实验、语音流畅性测验等。
2. 脑成像技术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语言认知的神经机制和脑区活动特征;3. 语料库分析:通过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研究语言的语义、语法规则和统计模式等。
综上所述,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两者都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期望通过研究语言的规律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思维和文化心理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室实验和其他实验研究
• 各种反应时实验:启动条件或非启动条 件下的命名,词汇决定,语义(命题判 断),Stroop效应,眼动。 • 各种正误反应实验:记忆与回忆,各种 选择判断与作业测试。 • 联想实验。 • 类型选择反应实验(如,对婴儿的语音 实验)。
2)神经生理学研究
• • • • 各种神经生理病理学实验; 功能磁共振; 正电子层描术; 事件相关电位。
认知语言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荣宝 Email:lirongbao@
语言认知与认知语言学
• 1)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语言与 心智的关系—思维、推理、概念、范畴 与经验。 • 2)语言认知的核心问题:语言的心理结 构与过程—语言表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表征系统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其神经生理 学基础。
3)自我报告与调查研究
• • • • 大声报告思维过程; 问卷调查; 访谈; 录音。
4)个案研究
• 正常人; • 特殊能力者; • 病理个案。
5)自然观察
• • • • • • A)以认知为核心: 对儿童的观察; 对成人的观察。 B)以环境为核心: 不同环境中的语言产生; 不同环境中的语言理解和反应。
单因素重复测量图解
A1 S1 S2 S3 A2 S1 S2 S3 A3 S1 S2 S3 A4 S1 S2 S3
S4 S5
S6
S4 S5
S6
S4 S5
S6
S4 S5
S6
多因素实验设计
• 特点:能同时考察多个因素并且揭示因 素间的交互作用。 • 条件:研究中有多个自变量,每个自变 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水平,且研究者感 兴趣于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效应。 • 方法:可用完全随机,重复测量和混合 设计的方法将被试分配给因素的各个处 理水平。
实验设计的思想基础
• 统计检验的思想基础:统计假说的宗旨 是确定以事实支持的概率,由于为假说 取得肯定的支持难度很大,因此,在实 验中研究者常常采用虚无假设。 • Ho:u1= u2 ,H1 : u1≠ u2(u1<u2或u1> u2) • 为了统计检验的目的,研究假说应转化 为虚无假说,统计检验的是虚无假说。
对交互作用的进一步检验(简 单效应分析)
• 图解1:
60 50 40 30 20 10 0 b1 b2 b3 a1 a2
对交互作用的进一步检验(简 单效应分析)
多因素实验设计实例1
A1 B1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2 A1 B3 A2 B1 A2 B2 A2 B3
S1
S7
S2
S8
S3
S9
S4
S10
S5
S11
S6
S12
S13
S19
S14
S20
S15
S21
S16
S22
S17
S23
S18
S24
多因素实验设计实例2
A1 B1 C1 S1 S7 S13 A1 B2 C1 S2 S8 S14 A1 B3 C1 S3 S9 S15 A2 B1 C2 S4 S10 S16 A2 B2 C2 S5 S11 S17 A2 B3 C2 S6 S12 S18
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 1)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说的形成 • 2)实验变量的识别与选择 *选择自变量 *选择因变量 *识别无关变量 *选择样本与被试(代表性与同质性) *确定实验条件的分配方法(被试内、被试间与 混合设计)
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
• 特点:更有效地控制由个体差异引起的 变异。 • 方法:被试内设计。 • 条件:被试接受前面的刺激对接受后面 的刺激没有连续的效应(如学习,记忆 的效应是连续的)。 • 注意:疲劳效应和顺序效应。
• 实验结果必定反映在一定的数据中, 对数据的分析使研究者从随机数据 中找到规律,使数据成为揭示研究 对象因果联系的重要依据,使研究 内容易于表达,使实验假设易于验 证。
实验研究的设计
• • • • • • • 1)因素与因素设计; 2)变量、自变量与无关变量; 3)单因素与多因素设计; 4)处理与处理水平; 5)主效应,交互作用与简单效应; 6)处理效应,误差变异与残差; 7)比较。
6)计算机模拟
• 关于语言学习的模拟 • 关于语言理解的模拟
• 分为语音理解和书面理解两个方面
• (本学科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语言究竟是
怎样组织起来传输信息的?人又是怎样从一连 串的语言符号中获取信息的?)
7)相关研究与发展研究
• • • • 一般认知能力与语言 性别与语言 年龄与语言 社会及家庭背景与语言
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 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质量要素,即科 学的理论,科学的实验和科学的计算。 • 实验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研究者对科学 假设的验证(包括证伪)。 • 实验样本的可替代性,使研究更加经济, 而且比自然观察更易于控制。 • 实验过程的可控制性能排除无关变量, 使研究者有效地进行观察。
实验研究的量化特征
S19
S20
S21
S22
S23
S24
交互作用
• 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各个水 平变化不一致时,表明两个因素具有交 互作用。
对交互作用的进一步检验
• 简单效应检验:主效应的检验是在忽略 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检验一个因素的处理 效应。简单效应检验则是只分别检验一 个因素在另一个因素的每一个水平上的 处理效应。
统计假设的检验
• 方差分析及其基本思想:检验变异是否存在, 即实验处理引起的变异,被试个体差异带来的 变异,实验误差带来的变异,等等。分析实验 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 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重要 影响。方差分析处理的是方差,方差是一组数 据离散程度的测量。 •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F检验--正态分布,变异 的同质性和和独立性。F=MSb/MSW。
语言认知的研究范围
• • • • 1)语言习得 2)语言理解 3)语言产生 4)语言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语言认知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研究 的基本范式
• • • • 1)逻辑思辩VS实证; 2)模型建构VS模型验证; 3)现象观察VS量化分析; 4)结合点:考察人类思维的本质。
语言认知研究的基本方法
• • • • • • • 1)实验室实验和其他实验研究 2)神经生理学研究 3)自我报告与调查研究 4)个案研究 5)自然观察 6)计算机模拟 7)相关研究与发展研究